中外饮食文化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毕业论文
中西饮食文化毕业论文中西饮食文化的比较与交流引言: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还体现了历史、地理和社会背景。
中西饮食文化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饮食文化体系,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从历史、食材、烹饪方法和餐桌礼仪等方面,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比较与交流。
一、历史与传统中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中国人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讲究食物的平衡与营养。
而西餐的历史相对较短,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西方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
二、食材的选择与搭配中餐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季节性,以米、面、豆类、蔬菜、水果为主要食材。
中餐注重食物的色、香、味,追求菜肴的鲜美和口感。
而西餐则注重食材的质量和口感,以肉类、海鲜、蔬菜和奶制品为主要食材。
西餐的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烤、炸、煮、蒸等,注重食物的原汁原味。
三、烹饪方法的差异中餐烹饪方法多样,包括炒、煮、蒸、炖、烤等,注重火候和调味品的搭配。
中餐烹饪强调的是整体的烹调技巧和烹调时间的掌握。
而西餐的烹饪方法相对简单,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追求食物的自然美味。
西餐的烹饪强调的是食材的质量和烹调过程的掌握。
四、餐桌礼仪的差异中餐的餐桌礼仪注重的是尊重和团结,强调家庭和社交的重要性。
在中餐文化中,人们通常坐在一起分享食物,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而西餐的餐桌礼仪注重的是礼貌和独立性,强调个体的权利和选择。
在西餐文化中,人们通常各自独立地用餐,注重个体的享受和自由。
结语:中西饮食文化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中餐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追求菜肴的鲜美和口感;西餐注重食材的质量和口感,追求食物的原汁原味。
中餐强调整体的烹调技巧和烹调时间的掌握;西餐强调食材的质量和烹调过程的掌握。
中餐注重家庭和社交的重要性,强调尊重和团结;西餐注重个体的权利和选择,强调礼貌和独立性。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西方两种饮食文化的差异备受关注。
中国和西方国家不仅在菜肴口味、食材选择、餐桌礼仪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人们的价值观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首先体现在饮食观念上。
在中国,饮食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社交媒介,人们常常通过共进餐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此外,中国人注重“食物药补,药食同源”,相信不同的食材对身体健康具有特定的功效,因此注重食疗的观念在中国十分普遍。
而在西方,饮食被视为满足身体需求的一种方式,更加注重营养均衡和饮食品质。
二、菜肴口味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菜肴口味上。
中国菜以独特的口味和调料著称,例如酱油、蒜、姜、辣椒等。
中餐通常追求各种口味的平衡,注重色、香、味俱佳。
相比之下,西方菜肴偏向于简单和清淡的口味,更加注重原材料的原汁原味,追求食物的自然美。
三、餐桌礼仪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还体现在餐桌礼仪上。
在中国,用餐时,人们可以随意地用筷子夹取食物,通常将大碗菜和小碗菜共享,反映了中国人倡导家庭和谐的价值观。
而在西方,用餐时通常使用刀叉等餐具,每个人有自己的盘子,并且尊重个人隐私。
西方餐桌上的礼仪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
四、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口味和礼仪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文化背景与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历史悠久,有着与饮食相关的传统文化,例如饮食哲学和中医食疗等。
中国人对饮食有着情感和文化的认同,饮食被视为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饮食观念更加现代化和个体化,更注重科学和健康的饮食方式。
总结: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可以从饮食观念、菜肴口味、餐桌礼仪和价值观方面进行比较。
中餐注重社交和食疗,口味多样丰富,而西餐注重营养和个体健康,注重原汁原味。
在餐桌礼仪上,中国餐桌更加注重家庭和谐,而西方餐桌更注重个人尊重和隐私。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饮食文化一直是各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
的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中西方饮食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这些
差异既体现了各自文化的独特性,也反映了历史、地理、宗教等因素
的影响。
下文将就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进行探讨。
起居有度,饮食为先。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于饮食习惯、饮食
方式、餐饮礼仪等方面。
在中国,人们注重烹饪技艺、食材搭配和饮
食节律,认为饮食应该清淡可口、色香味俱全,讲究“五味和谐”、“荤
素搭配”。
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则强调多元化、口味浓重,偏爱烤、炸、煎等烹饪方式,较少讲究餐桌礼仪。
另外,在饮食节日、餐饮礼仪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很大不同。
中
国有许多传统的饮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家家户户都会围
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赏月饼等,强调团聚和共享。
而西方节日如感恩节、圣诞节等,则更强调礼品交换、宴会聚会,注重礼节和礼仪。
此外,在饮食健康观念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较大差异。
中国传统
饮食文化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饮食对健康具有直接影响,注重饮食
调养和药膳疗法。
而西方国家更重视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卫生安全,注
重食品加工技术和饮食结构的科学性。
总的来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餐饮礼仪、节日习俗、健康观念等方面。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各自文化
的独特性,也呈现了人类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希望通过对中
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推动各国饮食文化的多样发展。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东西方的饮食方式上也有很大不同,中国最典型的饮食方式是聚餐制。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篇一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之差异一、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有句谚语“民以食为天”,可见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而这句谚语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 “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 也不是为了营养,而是一种味觉的享受,所以有时吃饱了, 还要吃,就是因为受不了“美味”的诱惑。
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了极致,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对于如何“好吃”如何“不好吃”讲的是头头是道。
可见,中国人对菜肴的美味是多么的重视。
而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和其调和之美。
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味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使得菜肴充满了随意性和趣味性。
烹饪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华之处。
既注重外在的形和色,又追求内在的香和味,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色香味俱全”,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重要表现。
当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往往忽略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追求色香味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菜肴营养成分的流失和破坏, 对“味”的追求远远大于对“营养”的追求,因此营养问题也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观念显得更为理性。
在西方国家, 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
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其是既不营养又有副作用的化学产品;蔬菜用来生吃, 不仅包括西红柿、生菜, 甚至是洋白菜、西兰花。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的引导下,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比如牛排的味道和配菜从纽约到旧金山毫无二致,全世界的麦当劳、肯德基都是一个味道。
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
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在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
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英文论文)(5篇材料)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英文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英文论文)AbstractThe topic for the culinary culture of the Western table manners ongoing comparison, so that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for their own future development to make adequate preparations.In this thesis, their food culture in the West as the background, analyzing China and Britain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tableware, seating arrangement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of four dining atmosphere, and the Word table view, which reveals cause food cultu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Through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aper, can make people fully underst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focusing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thus enhancing peopl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dining table mannersCONTENTSCONTENTS..............................................2 1 Introduction............................................3 2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4 2.1 Differences in time to attend , the Chinese concept of time is a diverse people , Westerners concept of time is a single person........................................4 2.2 Differences seating arrangements...................4 2.3 Tableware differences..............................5 2.4 Differences meal etiquette.........................5 3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8)3.1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ideas..8 3.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objects 8 3.3 Different ways in Qinzhou food , cutlery and etiquette......................................................9 3.3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e of the Western diet.. (10)Conclusion (11)References...............................................12 Introduction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 by the Western philosophical and ideological influence of social factors, so far from the two cultures.In China , no one party , no matter what the purpose , there will be a formality.Is everyone sitting around , sharing a seat;banquet use round table , which formally created a united, courtesy of interesting momentum.Delicacies on the table of people in the center , it is an object table of people appreciate the taste , but also a table of people '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medium.People toast each dish to persuade each other to allow food, then good things before , reflects the mutual respect between people struggle to let virtue.Reflects the Chinese Class ical Philosophy “and” ideological influence in this area for future generations , to facilitate collectiv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 which has been difficult to reform This mainly pasta and Western-oriented groups , details of table manners becomes more tedious and methodical.They are used in food Dining System , personal self sweep intraday dishes, soup bowl, regardless of others , each disturbance.Westerners also let voluntarily drink , brandy, whiskey , cocktails , like what drink , drink how much to drink , the individual will be respected , reflecting ideas and more reasonable diet.In summary, the Western etiquette ten million kinds , 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my table manners analysismethods.2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2.1 Differences in time to attend , the Chinese concept of time is a diverse people , Westerners concept of time is a single person.Asked to do anything else, strict compliance with the schedule , which do what , so when attending dinner , this difference appears to be more prominent , in general , Chinese people are more inclined to time diversity mode ' late '.Often after a half an hour to reach the stipulated time , the owner seems to have already mentally prepared , usually arrange some other programs during this ' waiting ' time, such as playing cards , drinking tea, chat , so that some of the ' first ' guests spend their time.For this ' late ' phenomenon both subject and object become accustomed to not see it as a kind of contempt for the host to offer or第二篇: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方文化差异2011届会计与审计(4)班谢宇晴学号:2011030271024摘要:文化包括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中外饮食文化的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的论文摘要: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饮食文化在食材、烹饪方法、用餐礼仪等方面存在差异,体现了各自独特的观念和价值观。
通过比较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饮食文化、异同、观念、价值观、文化交流一、引言饮食文化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随着世界的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饮食文化逐渐显露出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就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探讨其中的原因,并分析对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响。
二、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1.食材中外饮食文化在食材的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注重五谷杂粮、米饭、豆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的摄入,讲究荤素搭配。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以肉类、奶制品和面包等为主要食材,强调对所谓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的偏好。
这种差异源于文化背景和地理条件的差异。
2.烹饪方法中外饮食文化在烹饪方法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中,讲究清蒸、红烧、烧烤等烹饪方式,充分保留食物的原始风味;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烤、煎、炸等烹饪方法,注重对食材口感的改造和提升。
这种差异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对自然的敬畏,和西方文化中对个人需求的强调。
3.用餐礼仪中外饮食文化在用餐礼仪方面也有不同的传统。
中国的用餐礼仪重视人际交往,追求和谐、礼貌的用餐状态。
西方文化中,用餐过程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便利,鼓励个体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和个体自由的不同偏重。
三、中外饮食文化的影响与启示1.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外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可以增进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为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2.培养自身文化自信3.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中外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
中西饮食文化
中西饮食文化篇一:中西方饮食文化研究中西方饮食文化研究民以食为天。
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饮食风俗,中西饮食文化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道其各自的长短处,道其人民之所好.本文就中西饮食文化之差异作些比较,从中西方饮食差异原因、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比较。
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各有其长短处,关键是通过对比之后,取长补短,让两种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在融合中共同进步,为人类提供更健康的食物。
(一)中西方饮食差异原因(1)从饮食观念及味道和营养来看由于中西哲学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饮食重科学,重科学即讲求营养,故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进食有如为一生物的机器添加燃料,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
中国旨在追求美味,其加工过程中的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攻,都会使菜肴的营养成分被破坏。
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至少是不以味觉享受为首要目的。
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他们拒绝使用味精,更足以证明此辈皆属不知味之人。
基于对营养的重视,西方人多生吃蔬菜,而且是生吃。
因而他们的“沙拉”有如一盘兔饲料,使我们难以接受。
现代中国人也讲营养保健,也知道青菜一经加热,维生素将被破坏,因而我们主张用旺火爆炒。
这虽然也使维生素的含量下降,但不会完全损失,可味道却比兔饲料好吃得多。
因而中国的现代烹调术旨在追求营养与味道兼顾下的最佳平衡。
(2)从人与人相处的观念来看一个民族的饮食与其环境和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以谷类为主,西方人的饮食结构则以肉类、蛋白质为主。
西方地域广阔,人与人之间的居住地间隔较远,一碰到什么突发情况,全都得靠自己。
而中国人却住得相对集中,常常是一个部落,一个村落集中在一块,一遇到野兽或者突发事件,都是大家联手对抗。
从而西方人喜欢冒险、开拓、冲突;而中国人则安土重迁、固本守己、平和闲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怎么写饮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饮食文化也各具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篇一: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中西文化及其差异,从文化和差异两方面叙述。
中西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分别叙述美国和中国不同的文化历程,由于两方面不同的文化底蕴,在饮食上出现了差异。
本文主要从观念上的差异、宴会礼仪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介绍了西方饮食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
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可以接受的部分并与中国饮食相融合,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更加丰富,但又不乏自身特色。
这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中西饮食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中西差异饮食文化餐饮礼节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结果的因素之一。
中国有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西方国家则有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饮食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丰富了全球的饮食文化。
一、从筷子与刀叉文化看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刀叉因为适应欧洲人饮食习惯而出现,它和筷子影响了东西方不同的生活观念。
中华饮食刀叉的出现比筷子要晚很多。
据游修龄教授的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
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
主食是牛羊肉,用刀切割肉,送进口里。
到了城市定居以后,刀叉进入家庭厨房,才不必随身带。
由此不难看出今天作为西方主要餐具的刀和筷子身份很是不同,它功能多样,既可用来宰杀、解剖、切割牛羊的肉,到了烧熟可食时,又兼作餐具。
大约15世纪前后,为了改进进餐的姿势,欧洲人才使用了双尖的叉。
用刀把食物送进口里不雅观,改用叉叉住肉块,送进口里显得优雅些。
叉子才是严格意义上的餐具,但叉子的弱点是离不开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概述: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深受中西哲学思想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使两种文化的距离相差甚远。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会,不管是什么目的,都会有一种形式。
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宴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势。
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人与人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再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争让的美德。
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而西方这个主要以面食为主的群体,餐桌礼仪的细节就显得更加繁琐而有条不紊。
他们所用的餐则是分餐制,个人自扫盘中菜,不管他人碗里汤,互不相扰。
西方人喝酒也听凭自愿,白兰地,威士忌,鸡尾酒,喜欢什么喝什么,想喝多少喝多少,所尊重的是个人意志,体现出的饮食思想观念要合理的多。
中西餐桌礼仪差异1、席位安排礼仪(1)中餐餐桌礼仪。
在中餐宴请活动中,往往采用圆桌。
不单是在不同位置摆放的圆桌有尊卑的区别,每张圆桌上的不同座次也有尊卑之分。
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
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
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注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则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
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
每张餐桌上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以下五点: ①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主人的右侧和左侧。
②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
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③各桌次的尊卑,应以与这桌主人的距离远近来定,离主人近的位置比较尊贵。
④与本桌主人的距离相同的位次,则以本桌主人面向为准,主人座位右边的位置比较尊贵。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包括这个民族的饮食特点与饮食习惯,这种特点与习惯又肯定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民族的血统、生存历史和生存环境。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关于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论文篇一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所包含的民间文化的遗传信息十分丰富。
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包括这个民族的饮食特点与饮食习惯,这种特点与习惯又肯定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这个民族的血统、生存历史和生存环境。
一. 引言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在两个文化中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饮食习俗,不论在其观念、性质,还是在其方式、对象等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是非常鲜明的。
饮食文化包括食物的加工、消费和享受三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二.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1. 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西方人喜好小而精。
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特别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各类无机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
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2. 饮食内容的差异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饮食结构以谷类即淀粉为主,肉吃的较少,粮食较多,再以蔬菜搭配,蔬菜可以说占主导地位。
「中外饮食文化的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论文摘要中西方在饮食文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文章分析了中西文化的特点、差异的原因、观念的差异等等,其意义在于既能有助于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的不同之处,跨越文化交际障碍,又能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有效地避免交际双方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关键词中西方饮食文化文化差异一、中西饮食文化特点(一)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灿烂丰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
中国饮食以食表意,以物传情。
中国的饮食文化令人拍案叫绝,赏心悦目。
这种悦目,是指中国饮食活动形成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是指给人们所带来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1.重食: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
见面常问“吃了没有”,可见饮食文化的地位。
朋友离合,送往迎来,人们都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惜别和欢迎的心情。
感情上的风波,人们也往往借酒菜平息。
这是饮食活动对社会心理的调节功能。
2.重养:以“五谷”养“六脏”,饮食中重视人体养生保健。
中国的饮食注意各种食物的搭配,以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等阴阳调和之理性认识指导烹饪。
3.重味:中国的饮食最注重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
孙中山先生讲“辩味不精,则烹调之述不妙”,将审美视作烹调的第一要义。
4.重理:对于饮食活动中的情感文化,有个引导和提升品位的问题。
中国的饮食提倡健康优美、奋发向上的文化情调,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
(二)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西式餐饮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 如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如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无甜不餐,无餐不甜。
此外西式餐饮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
西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1.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需求来安排菜或加工烹调。
2.选料精细,用料广泛。
西餐烹饪在选料时十分精细、考究,而且选料十分广泛。
如美国菜常用水果制作菜肴或饭点,咸里带甜;意大利菜则会将各类面食制作成菜肴:各种面片、面条、面花都能制成美味的席上佳肴。
饮食文化差异论文范文3篇
饮⾷⽂化差异论⽂范⽂3篇论中西⽅饮⾷⽂化差异摘要:饮⾷⽂化是跨⽂化交际中⾮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了解中西⽅饮⾷⽂化的差异,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语⾔⽂化的理解,更能提⾼跨⽂化交际的成功率。
本⽂从中西⽅饮⾷⽂化⽤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饮⾷观念的差异、饮⾷结构的差异、烹饪的差异等⽅⾯⼊⼿,对中西⽅饮⾷⽂化进⾏了⽐较,⽬的在于明确中西⽅饮⾷⽂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中西⽅饮⾷⽂化⽂化差异形式和礼仪观念结构⼀、引⾔饮⾷⽂化是跨⽂化交际中⾮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饮⾷与⽂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活地域、⽓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创造出不同的饮⾷⽂化。
传统的西⽅⽂化是畜牧⽂化和海洋⽂化,⽽中国是农耕⽂化和陆地⽂化,两种不同的⽂化反映出⼈们⽣活⽅式的差异,⽽饮⾷的差异则深刻透露⾃⾝的⽂化背景。
⼆、中西⽤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中国⾃古以来的礼仪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从古⾄今中国⼈在开席时都有⼀家⼈在⼀起就餐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礼仪。
中国⼈的聚⾷制延续千年。
在中国,任何⼀个宴席,都是⼤家团团围坐,共享⼀席。
筵席要⽤圆桌,从形式上营造团结、礼貌、共趣的⽓氛。
这就是聚⾷制,聚⾷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化遗存的发掘可见,古代炊间和聚⾷的地⽅是统⼀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上安放陶釜、陶⿍,在⽕上做炊,就⾷者围⽕聚⾷。
这种聚⾷古俗⼀直延续⾄后世。
美味佳肴放在⼀桌⼈的中⼼,它既是⼀桌⼈欣赏、品尝的对象,⼜是⼀桌⼈感情交流的媒介物。
这符合中华民族⼤团圆的普遍⼼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的思想。
此外,聚⾷制的长期流传,也是中国重视⾎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式上的反映。
在西⽅,由于基督教影响深远,⼈们将基督教⽂化中对圣母的虔诚和尊敬延伸⾄社会⽣活中,因⽽形成了尊重⼥性的社会风尚。
法国⼈赛尔在《西⽅礼节与习俗》⼀书中提及“中世纪和⽂艺复兴的连续影响把妇⼥置于社交⽣活的中⼼地位,使妇⼥成为受尊重的对象,这是其他⽂明所没有的”。
中西饮食差异论文
中西饮⾷差异论⽂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它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
中西饮⾷差异论⽂1 中国⼈对于饮⾷的要求很⾼,但并不在营养⽅⾯,⼤部都在⼝味、形式上,对于⼝味的追求表现出中国⼈的调和思维,⽽烹饪也追求这种调和之美。
此外,在⽂化礼节上,中国⼈把饮⾷放到了很⾼的位置,⽐如⽇常⽣活中朋友好久不见,为了表⽰对其尊敬要⼀起吃饭,为了促成与客户的合作,要⼀起吃饭,逢年过节⼤家团圆,还要⼀起吃饭;总之,饮⾷以成为⼀种礼节性的需要,不再仅仅是果腹充饥的功能。
相对于中国对⼝味注重的饮⾷观,西⽅⼈则⽐较注重营养的搭配,强调饮⾷的营养,对于⾷物中所含的维⽣素、脂肪、蛋⽩质等⽅⾯的要⽰较⾼。
西⽅⼈在进⾏烹饪时,他们会将营养的追求放在⾸位,仔细的研究⾷物中有没有副作⽤、营养失衡等,并不会过分地追求⼝味。
总⽽⾔之,在西⽅⼈的饮⾷思维⾥,吃饭不简简单单地是为了填补肚⼦,也不是为了享受美味,⽽是⾃⼰⽣存与健康的保证。
从此可以看出,在饮⾷观念上,中国强调⼝味追求形式,⽽忽略了⾷物的营养搭配,西⽅⼈则较为注重⾷物的健康分配,注重营养均衡。
⼀、⽤餐⽅式的差异 在⽤餐⽅式上,中国与西⽅社会存在着巨⼤差异。
中国⼈是喜欢热闹的,因⽽逢年过节,⼈们都喜欢⼀家围在⼀⼤桌饭菜前⼀起就餐;在公司年会时,领导与下级员⼯也会在⼀起聚餐,⼤家有说有笑,边说边聊;在吃饭时⼈们都会很活跃,相互敬酒、劝菜等等,整体营造出⼀种热闹温暖的氛围。
这样的饮⾷⽅式,在中国的很多场合都会⽤到,特别是在中秋节、春节等节⽇⾥,全家⼈从四⾯⼋⽅回到⼀块⼉过节,家⾥的⽼⼈或者是擅长烹饪的⼈会做⼀⼤桌⼦的菜,其乐融融的⼀起吃饭,并祝福、拜年等等,讲究的是⼀种和睦、团圆的⽓氛。
中外饮食文化论文
中外饮食文化论文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和差异。
中外饮食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本文将从饮食方式、饮食习惯和饮食礼仪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中外饮食方式存在差异。
中国饮食方式注重座位有序,多以圆桌为主,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进午餐或晚餐。
而西方国家则普遍采用独立餐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桌,注重个人空间和私密性。
此外,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进食,而西方国家则多使用刀叉等工具。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饮食方式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
其次,中外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饮食习惯注重均衡和调理,强调五谷杂粮的重要性。
传统中国人认为饮食是生活和健康的基础,讲究饮食的时间和食物的搭配。
例如,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传统上会食用饺子,寓意包罗万象,丰衣足食。
而西方饮食习惯更注重口味和个人喜好,更偏向于快餐文化和方便食品。
这些习惯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人们对饮食的不同态度和观念。
最后,中外饮食礼仪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饮食礼仪讲究尊重和谦恭,约束深,禁止大声喧哗和过度谈论吃喝。
传统中国人将酒席视为一种社交场合,注重用餐时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表达问候。
而西方饮食礼仪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性,允许对食物的偏好和评论进行表达。
西方人在用餐时更注重自己的享受和舒适感,尤其在商务场合,吃饭时可以边聊天边进餐。
这些礼仪差异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和交往方式的不同。
总之,中外饮食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并通过交流和学习,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和发展。
只有在传承和发展自己文化的同时,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1.陈实,林佳晖,丁修强.西方与中国饮食文化比较[J].经济师,20242.金忆雪.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对比[J].传媒视频时代.2024(4):45-48.。
浅谈中西方饮食差异范文大全
浅谈中西方饮食差异范文大全第一篇:浅谈中西方饮食差异浅谈中西方饮食差异众所周知,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
汉代时儒学成为官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礼教文化。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兼以礼教化的国家,内敛封闭。
西方文明源自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宗教影响渗透到生活各方面,人类历史上重大的思想运动和工业文明也都最先发生于此,海洋文明、工业文明还有近现代科学所造就的多元化文明,使得西方人显得外向开放。
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起源,受人们的观念影响不同,它们自然有很大差异。
下面简要从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俗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中国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
西方饮食观念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
(一)中国的感性饮食观念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
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
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
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
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
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
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二)西方的理性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国内外饮食文化论文
国内外饮食文化论文饮食文化是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不同区域、民族、阶层的饮食方式、习俗、观念、认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
本文将介绍我国和国外饮食文化的差异,并探讨其文化背景和影响。
1.中餐文化中餐是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之一,它在历史上已经积淀了一千多年,其中包括了八大菜系、四大名菜等重要饮食文化符号。
中餐以谷物、蔬菜、肉类、鱼虾、豆类为主要营养来源,调味以甜、酸、苦、辣、咸为主。
中餐饮食文化强调“食以养生”,以湿热、寒冷等五行理论作为饮食补益的体系,讲究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中式菜肴讲究口感、香味、色泽、造型的统一,更加注重菜品的文化气息和内涵,以及餐桌礼仪和文化背景的传承。
2.西餐文化西餐源于欧洲独特的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广泛流传的餐饮文化之一。
它以优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作为基本营养来源,调味上以盐、胡椒、香料等为主。
西餐注重个人的味觉感受,更加强调菜品口感、质量和精致度。
西餐的菜谱制作技术复杂,注重饮食环境氛围、装饰等细节,更加强调个人的审美和选择。
3.中西餐异同从饮食文化上看,中餐和西餐有很大的差异。
中餐注重文化内涵和饮食方式的背景,强调味道、口感、食物的形状和颜色,菜单的丰富色彩也代表了地区和历史的变迁。
西餐则强调个人选择和审美感受,注重质量、口感、菜品的创新和美学感受,对于文化的需求比较少。
从文化背景来看,中餐和西餐的差异也很明显。
中餐强调“人与天地之间”、“天人合一”的饮食观念,更加注重饮食的养生功能和文化传承。
西餐则代表封建社会的文化以及现代市场化和消费导向的文化,追求个性和选择的自由。
总之,国内和国际的饮食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意义,餐桌礼仪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值得我们深思。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饮食习惯与文化的结合,让美食成为更好的沟通方式和文化交流的载体。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篇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异同比较中西方饮食我文化异同比较[摘要]: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论文通过主要介绍中西方各自不同的风俗,地理,材料,观念,习惯的差异而造成的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差异。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国饮食西方饮食差异融合一、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方饮食结构的差异中国人的主食以谷类及其制品如面食为主,副食则以蔬菜为主,辅以肉类。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
西方人的主食以肉类、奶类为主。
故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
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
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其中一个最大的差异就是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动物头尾与皮,这在中国是难以理解的;而在中国,鸡脚则为鸡身上相当贵重的部位,可以做“泡椒凤爪”;鸭掌可以做“金鱼鸭掌”;用鱼头可以做“砂锅炖鱼头”;用猪肠可以做“九转大肠”;用猪脚可以做“白云猪手”,连猪心上的血管,也可做“烩管廷”。
(二)中西方烹饪方式的差异中国饮食“蒸、煮、焖、炖、煨、烧、爆、烤、煎、炒、烹、炸、拌” 等样样精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的收获与体会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的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饮食文化的内容包括食生产、食生活、食事象、食思想、食惯制等五个部分,包含了饮食原料文化、饮食器具文化、烹调文化、主食菜肴文化、饮文化、、饮食民俗、饮食礼仪、世界饮食文化交流等等。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气候、物产以及各区域、各民族之间生活、习俗和思想的不同,不同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形成了东西迥异、南北殊同的饮食文化现象,导致中国饮食文化具有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进食选择的丰富性、肴馔选择的灵活性、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等五大特征,形成了医食合一、饮食养生、饮食有节、孔孟食道等四大基础理论,中国人逐渐形成“五味调和”的饮食文化特色和追求色、香、味、意、形、养有机统一的美食观
这个学期我主要学习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时简要地了解了西方的饮食文化。
总体说来,这个学期的收获主要有五个方面:
其一,饮食原料文化、烹调文化和主食菜肴文化。
饮食原料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类、禽类、蛋乳类、水产品、干货、调味品等等。
传统烹调方法有炒法、蒸法、炒法、蒸法、煮法、煎法、烤法,其他的烹调方法还有溜; 焖; 烧; 汆;炸; 酥; 烩; 扒; 炖; 爆; 砂锅; 拔丝等。
烹调是通过加热和调制,将加工,切配好的烹饪原料熟制成菜肴的操作过程。
俗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根据各地的物产和“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不同饮食风俗、地理环境把我国饮食文化区域划分为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名传中外八大菜系,各大菜系各有各的烹饪方法,也就形成各具特色的特色小吃。
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有菜系之首之称的鲁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称的川菜和八大菜系中层面最盛大的粤菜。
鲁菜注重以当地特产为材料,巧于用料,注重调味,适应面广,精于制汤,面食品种极多,味型以咸鲜为主,善于用香葱;川菜取料广,技法以小炒、小煎、小炒为主,味型丰富,以麻辣著称;粤菜取料广博,菜肴新颖奇特,重“生猛”,烹饪方法多变,长于炒炮、清蒸、煲,特别是炯和软炒,调味重清脆鲜爽嫩滑而突出原味。
其他菜系还有特别讲究刀工、火工和造型,擅长炖、煨、焐,调味注重清爽鲜淡平和的苏菜。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即北方主食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就全国而言以谷物为主,辅之以果、肉、菜的膳食结构和主副食体系
其二, 饮文化。
这儿说的饮文化包含了酒文化和茶文化。
(1)酒文化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谷物来炮制水酒,所以对于酒的起源,有很多种传说,但我国是世界上最用酒曲酿酒的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
酒可以按酒精含量、生产方式、生产原料。
酒的香型等方式进行
分类。
我国传统的分类方法是将酒分为黄酒、啤酒、葡萄酒、白酒、药酒、果酒和洋酒等七种,其中,各种不同的酒又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方式细分成不同型号的酒。
贵州茅台和董酒、山西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四川剑南春、安徽古井贡酒和陕西西凤酒是我国白酒类名酒;绍兴加饭酒和福建龙岩沉缸酒则属于黄酒类名酒。
至于酒的饮法和品法,应因酒制宜,如黄酒适宜隔水适当加温后饮用,口味倍佳,品时应细细酌饮;白酒适于在室温下饮用或稍稍加温;葡萄酒则要经过看、摇、闻、品四个步骤。
总之,不同的酒要按照不同的饮用方法来品尝才能品出其独特的味道。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2)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的国家,茶在我国被称之为“国饮”。
茶文化在三国时就已经开始有所发展,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茶的种类有不发酵茶(绿茶),发酵茶(红茶和黄茶),半发酵茶(乌龙茶),轻微发酵茶(白茶),黑茶和再加工茶。
其中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和祁门红茶是我国十大名茶。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水是茶色、香、味的载体,俗话说:“茶有各种茶,水有多种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饮茶用水很讲究,水品贵“活”,水味要“甘”,水质要“清”,水量要“轻”,泽水选源,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茶的饮用方法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茶使用不同的饮用方法。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所以,最懂得饮茶真趣。
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
其三,饮食器具文化。
古语有云:“美食不如美器”,美食佳肴也要精致的餐具烘托,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式和烹调方法千变万化,地方菜系各具特色,历代的饮食器具品种繁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从五十多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出现最初的食器,到以后历代发明的以青铜、铁、陶瓷等制成的各式的饮食器具不尽其计。
除了美食佳肴需要精致的餐具烘托外,饮文化中对器具的选用也很讲究,特别是茶具的选用,人们讲究因地制宜、因茶制宜,如细嫩的名绿茶要用玻璃杯,花茶要用盖碗或有盖瓷杯,乌龙茶要用紫砂壶、倒钟型盖碗,普通红、绿茶则用有盖瓷杯、瓷壶等。
其四,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是指人们在筛选食物原料、加工、烹制和食用食物的过程中,即民族食事活动中所积久形成并传承不息的风俗习惯,也称饮食风俗、食俗。
包括年节食俗、日常食俗、祭祀食俗、特殊食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信仰食俗、少数民族食俗等。
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
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五,饮食礼仪。
中华民族自古为礼仪之邦,饮食礼仪自然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代中国讲究饮食规则、菜肴摆设规则以及用饭过程中的繁文缛节,讲求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现代中国的饮食礼仪不仅桌次、座次、位次排练讲究,还特别注重宴席礼仪以及用筷子的忌讳。
当然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而目的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礼仪。
学习了这一门课程,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丰富。
就中外饮食文化这冰山一角来说,我觉得由于受地域特征、气候环境、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差异首先表现在饮食观念上,中国饮食讲究”五味调和”,而西方饮食个性突出,注重“以人为本”。
其次,表现在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上。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
膳食结构以动物性食料为主体,主、副食不分,肉类以牛肉为主。
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膳食结构以植物原料为主,主、副分明,肉类以猪肉为主。
再次,表现在饮食风味的不同。
中国饮食受儒教、道教、佛教、神道教的影响较深,烹调意识强烈,医食同源,强调季节进补与药膳食疗,中国饮食的烹调方法精细复杂、菜式多、流派多、筵宴款式多、重视菜点的艺术装潢和菜名的文化修饰,讲究席规、酒令及食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讲究博食、熟食、精食、巧食、养食、礼食及趣食;现代科学技术含量相对较少,具有东方农业文明的本质特征。
人们习惯合餐制,箸食,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
西方饮食受天主教、东正教、耶稣教等影响较深;重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研制新食料和新炊具,强调营养和卫生;酒水与菜点配套规范,习惯长方桌分餐制,叉食,餐具华美,进餐气氛温馨。
烹调方法较简练,多烧烤,重用料酒,口味以咸甜、酒香为基调,佐以肥浓或清淡菜式、流派与筵席款式均不太多,但质量精、规格高,重视饮宴场合的文明修养。
最后。
表现为饮食特点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饮食有四大特点:重食、重养、重味和重理。
西方餐饮的主要特点是:生和冷,同时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讲究调味,调味品种多,工艺严谨,烹调方法多样,器皿讲究。
尽管中西饮食文化存在差异,但是它阻止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世界饮食文化交流,也必然会使中西饮食文化更好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