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讲学稿肖成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第三单元11 邓稼先(杨振宁)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13 *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1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1、《邓稼先》说课稿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邓稼先》为第三单元的起始课,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为“精读课文”。
该单元为“杰出人物”单元,还包括有关贝多芬、福楼拜、孙权等多人的三篇“略读课文”,单元综合性学习为“我也追‘星’”。
从单元总览的反馈来看,本课为学生自读的“不太喜欢”的课文。
备课时,教者注意到它的如下特点:1、这是大科学家写大科学家的非一般的人物传记,内容选择很体现个性。
2、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在思想认识上超乎寻常,但在语言表达上则不甚适合初中生学习体会。
3、文章涉及“两弹一星”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背景知识,学生不太熟悉,较难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在新课标指引下,教者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并有如下的教学设想:1、依照整体教学的思路,突出重点,长课短教,以思想内容理解带动语言文字的学习,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2、做好准备工作,事先补充介绍有关“两弹一星”研制情况的资料。
3、做好拓展工作,布置相应的课后练笔。
4、注意立体教学,听说读写全面锻炼并配以昂扬向上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的陶冶中强化认识。
5、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努力体观“三个维度”的统一。
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是可行的。
学生对这“不太喜欢”的课文也学得兴致勃勃,能积极投入,大胆思考,在学习中有所获。
对单元中其他内容的教学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对教材有准确、独到的理解,注意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
〗【课例】一、教学目标1、学习词语,了解人物。
2、学习从文章中获取信息、与文本进行对话。
3、体会文章情感,学习人物品质。
〖体现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教学重点1、提高思想认识,学做“大写的人”。
2、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从人物传记中获取相应的信息。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师中心稿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师
中心稿)
七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教师中心稿)
湖北通城关刀中学潘广
任务:1.积累雅词2.读写训练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单元课文概述本单元选取的主要是有关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
板书社
戏鲁
迅小
说江南水乡文化天真烂漫,童趣盎然
安塞腰
鼓刘成章散文
诗黄土高原文化豪放火烈,气势恢宏
绝
唱刘
鹗谴责小说齐鲁鼓书文化跌宕起伏,千回百折
在声音的世界里王
蒙散
文音乐艺
术入耳牵心,移神动性
摆
渡梁晓
声现代寓言作家的使
命不惑不屈,真情实意
二雅词积累(37)
板书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
肆无忌惮踱来踱去大彻大
悟叹为观止抑扬顿挫鸦雀无声屏气凝神
轰然雷动五脏六腑如泣如
诉时过境迁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nbs。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整册书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语文整册教材说课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今天我主要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说课标1.新的课程标准,从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五个方面对我们7到9年学段提出要求。
2.根据课标对我们这一学段的要求,再结合我们的教材内容和我们七年所处的阶段,我针对七年级下学期制定以下目标:(1)在识字写字方面,我们要识记生字新词,并且能规范书写提高速度(2)在阅读方面,我们要能朗读正确、流利,学会精读,并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能理清思路,品味语言(3)在写作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写人记事的能力。
(4)在口语交际上,用语文明得体,理解对方的说话的观点和意图(5)综合性学习,要具备处理各类文本,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能.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说教材我将从1.说教材的编写特点2.说教材知识体系结构两方面进行说明1.说教材的编写特点(1)双线组织单元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
所谓人文主题,也就是说课文选择大致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科幻探险”“生活哲理”等,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
所谓语文要素,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比如,七上强调了朗读和默读,七下强调精读,略读和浏览。
这样就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知识线索,也使教学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
(2)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重视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阅读部分每单元一般四课,分为两类课型:教读和自读,辅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阅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由学习方法提升为运用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
第四单元伟岸人格邓稼先课时:1课时主备人:杨爱萍审核人:刘家生审核时间:2013-01-05 总第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3.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学习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学习难点1.理解古诗文小段意思。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1.了解以下相关资料,并用红笔勾画重点内容。
①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②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③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安塞腰鼓》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导学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安塞腰鼓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陶冶情操,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第一课时【资料连接】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
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等奖。
《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刘成章在创作时,特意写下三个大字“勿忘我”,他认为只有写出属于“我”的东西,才有生命力,才有益于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刘成章的五部散文集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阅读这篇散文,感受它的灵性、真情与个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一)1、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自我评价,总结自读收获:。
(二)自主检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请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羁绊()晦暗()磅礴()颤栗()烧灼()瞳仁()戛然()冗杂()亢奋()蓦然()恬静()2.解释下列词语。
戛然而止:叹为观止:3、请学生分组品读,根据文中描述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二、如此豪放的腰鼓,如此激情飞扬的朗读,是否也触动了你朗读的愿望?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或你认为最有气势的文字,大声朗读它。
三、小结与作业。
思考课后练习。
《安塞腰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听写五组字词。
2、大家说说,你认为安塞腰鼓是怎样的?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17安塞腰鼓1
环节一 朗读感悟
1.读过“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 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想一想(过着 贫困生活的农民,为什么会有那么强大的力量)
运用暗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气势、 声响撞击在观众的心 里,观众的心里也发出共鸣。
七年级(下) 人民教育 语文
七年级(下) 人民教育 语文
七年级(下) 人民教育 语文
知识储备
●背景解读 安塞腰鼓又名“打腰鼓”,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 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1996 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2006 年 5 月 20 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文学常识 1.刘成章,陕西延安人。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 文集,其中《 羊想云彩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环节三 写作借鉴
8.排比句的作用是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就构成形式看 ,有句 子内部词语的排比、句子与句子的排比、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请指 出下列排比句的类型,并回答其表达效果。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属于 句子内部词语 之间 的排比。 (2)“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 大彻大悟!” 属于 段与段 之间的排比。
7.揣摩下面语句特点,仿写一例。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 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 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本题为开放题,无统一答案。扣住:(1)用排比句形式写句; (2)从不同角度写同一话题内容;(3)排比句中运用散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整册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整册书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教材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建议。
一、教材标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我们需要在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在识字写字方面,学生需要识记生字新词,并能规范书写,提高写字速度。
2.在阅读方面,学生需要朗读正确、流利,学会精读,并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理清思路,品味语言。
3.在写作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惯,使他们能够写人记事。
4.在口语交际方面,学生需要用文明得体的语言,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5.在综合研究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处理各类文本、获取并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内容我将从教材编写特点和知识体系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教材编写特点新编教材创新设计,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
所谓人文主题,是指课文的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科幻探险”、“生活哲理”等,形成一条贯串全套教材的显在线索。
所谓语文要素,是指“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和适当的研究策略。
例如,七上强调朗读和默读,七下强调精读、略读和浏览。
这样就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知识线索,也使教学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
2.知识体系结构重视阅读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建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每个单元包括四个阅读课,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类型。
此外,还有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阅读,共同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由研究方法提升为运用方法。
选文注重经典性、审美性、多样化。
三、教学建议1.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识记生字新词,规范书写,提高写字速度。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讲课稿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讲课稿七年级语文《安塞腰鼓》讲课稿各位评委,大伙儿好!今天我抽到是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它是人教课标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要紧是经过体会作者对日子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一辈子的考虑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情操。
《安塞腰鼓》借安塞腰鼓磅礴的气魄,启示对生命的体悟和考虑。
由于本文是西北汉子忘情地、狂野地倾歪激情的安塞腰鼓,带给人们力量的奔腾和生命的升华,适合在大声地朗读中,体味它恢宏的气魄和铿锵的节奏,因此,设置了在朗读中,体味安塞腰鼓的磅礴气魄,作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别断地渗透朗读办法的指导与实践,所以,也把学会朗读的办法和技巧作为又一具教学目标。
依照设置的教学目标,确立了在朗读中,体味安塞腰鼓的气魄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紧意图是:在朗读中,习得朗读的办法和技巧,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明白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突破的办法是: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学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朗读办法,在朗读中,体味安塞腰鼓的气魄。
依照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确定,我要紧依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短板,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明白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的要求,确立了朗读法。
朗读的过程也是品析的过程,在朗读中,适时地带动语言的品析,所以,又采纳了品析法。
为帮助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将课堂教学的线索,用ppt展示出来,清楚而直观。
基于教法,学生学法的构思是:学生先朗读,初步体味和感觉,然后由教师示范、引导,完成朗读品析。
如此做的意图是:学生先朗读,形成朗读初体验,这种体验或是美好的,或是遗憾的,都会在教师的示范和别断地实践下,得到优化。
如此挑选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都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明白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短板,确立了朗读法。
2019中学七年级(下)语文讲学稿精品教育.doc
中学七年级(下)语文讲学稿课题:6《黄河颂》课题:自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诗歌情感。
2.揣摩句,了解黄河的形象特点。
学习重点:黄河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重要词句的品味学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先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读准、读熟诗歌;再阅读“资料链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把握作者情感;然后,细读诗歌,尝试品味诗句、用词的精妙。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山diān()狂lán()体pò()屏zhàng ()筑()成澎湃()()九曲()连环哺()育滋()长2.查词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 屏zhàng:② 澎湃:③ 狂lán:④ 九曲连环:3.查资料,简介作者。
光未然:4.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诗歌结构,感知作者情感。
第一节:朗诵词。
以呼告的手法,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 ”主题。
近镜头特写:黄“ ”黄河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黄河流向:河横向展开到黄河两岸:第二节:歌词。
历史贡献颂“颂”黄河哺育精神,学习誓言二.学习·研讨1.导入。
2.交流预习。
3.初读诗歌,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4.品读诗歌,揣摩句的作用。
①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②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屏障”?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④除上述外,你认为诗中用得精妙的词句还有哪些?试举一例作具体说明。
5.小结诗歌语言上的特点。
6.自由诵读体会。
三.拓展·延伸〈一〉回忆、摘抄学过或读过的描写(歌颂)黄河的诗句二—三首(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文后问题。
保卫黄河(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下语文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1. 掌握本单元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习并运用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对人生、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和《春》。
这些课文都是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接触过一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深层次的文学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上单元所学内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 简要介绍本单元的课文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理解文中的情感变化。
- 《社戏》:探讨乡村社会的生活面貌,理解人物性格和行为动机。
- 《故乡》:通过对比故乡的变迁,引导学生思考时代发展对个人的影响。
- 《春》:赏析文中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 词汇与句型学习- 重点词汇:列出每课的重点词汇,通过例句和练习加强记忆。
- 句型结构: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型,通过模仿和造句加深理解。
4.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 安排相关的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记忆的短文。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讲学稿定稿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新授时间:2011年3月主备人:刘雪松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思想及作品。
2、体会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
4、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学习过程:一、初步感知:1、请学生介绍鲁迅先生,教师提问学过的关于鲁迅的作品。
2、题解:结合资源评价内容。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什么含义?3、结合问题小组阅读全文,勾画生字词。
借助生字词表学会疑难字词。
二、分析课文: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更喜欢哪一个?为什2、“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3、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4、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5、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赏析作品: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作者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分析“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体会语言特色。
学后记: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
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还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写一段文字,400字左右。
写在周记本上。
教后记:2、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型:新授时间:2011年3月主备人:刘雪松审核人:王易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悟1、检查预习情况。
解决疑难字词。
2、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评论补充。
3、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4、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二、研读与赏析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后记: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
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单元选编的几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多种艺术形式,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
《安塞腰鼓》是作家刘成章撰写的一篇富有诗意美的散文。
它以凝练、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黄土高原慷慨激荡、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是对中华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结合文章特点,依照《课标》要求,针对我任教的学生基础较差,欣赏、品味语言能力较低的实际,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听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积累字词。
2.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所歌颂的生命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教与学是互动的一体化过程,基于以上教材、课标、学情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贯穿始终,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读、品、评、思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
三、说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既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又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出示安塞腰鼓表演图片并提问:这是什幺表演?学生答后追问:你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明确后导入:“今天我们将随本土作家刘成章一同走进腰鼓之乡,去领略那动人心魄的安塞腰鼓!(板书课题和作者)(这样导入自然、贴近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进入学习新课环节)(二)学习新课我设计四个版块: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解读。
第一板块:了解安塞腰鼓,走近作者,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黄土高原地图,指出安塞县位置。
(使学生了解安塞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为理解文意做铺垫)2.接下来出示安塞腰鼓简介。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1.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 1.1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河北承德围场镇中学孙明霞一、教材分析:1.写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
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
二、教学设计: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
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名师课件
(六)拓展延伸 感悟升华
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 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 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 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什 么启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说说?
设计意图:
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 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 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说课
教学反思
四、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
朗读法
教学 方法
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说课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 走进课文
提问:同学们,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中 前进,而书本就是我们学习最好的朋友,你能说 出一些关于读书益处的成语或者俗语来么?
4《孙权劝学》
《孙《权邓劝稼学先》》记,叙是了一卓篇越极的科其学简家略邓但稼又先为有我完国整成故功事研制情原节子的弹文等言核《武短器资文所治。做通鉴》
的民《故 蒙 推 就名重 主孙事论进表人大 战权主议故现部的劝贡 士编故体 ” 事 出学献 闻事义只,。各。 一》务,《 多则有“对自教引说 的记两结话说育导和 事载个友言话教学做 迹了生科部而简时孙- 。书感分 别 义 的权-《七受记 回劝, ” 丰 口年名闻 忆说孙 。 , 吻级人一 鲁吕第一单元权 文 生 、下的多 迅蒙册风劝 章 动 神先 先学采第学 主 传 态习生 生一。的的 》, 要 神 、单课言 回故吕 通 , 心元文行 忆事蒙 过 富 理所中片 了。选所“ 对 于 和段 伟这录选乃 话 情 性》 大些择的文记 的始 的 味 格四的章叙 文就 方 。 。篇名了 学人学 式 人 通文人爱家文章,”,物过国鲁内,是;表寥“诗迅涵主那人的丰鲁现寥论些要富、生肃人数讲在,学活“物语述历者细各了史与,,、节有。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人教版实验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执教:陈晓霞单位:纳雍县第二中学课题:《安塞腰鼓》【教材分析】〖教材体系〗初中语文教材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第二学期,要求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
《安塞腰鼓》收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中。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整体领悟,发表见解。
〖文章内容〗本单元是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共有两篇讲读课文,三篇阅读课文。
《安塞腰鼓》是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以瑰丽奇伟的想象,张扬激荡的句式,铿锵磅礴的语言,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鼓荡澎湃的活力。
〖文章的作用和地位〗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本文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宣泄着生命的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感受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体会文中铿锵磅礴的语言。
(2)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看表演、读课文,品佳句,悟情感。
积极的参与学习,主动的进行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中铿锵磅礴的语言,理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阅读法对话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视频,导入新课欣赏视频,感受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
二、对话交流,感受鼓势1、作者简介2、安塞腰鼓简介3、谈观后感三、听读课文,品味鼓劲1、听读课文,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为文中的生字标注上读音。
2、圈点勾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字、词、句、段。
四、讨论探究,感悟鼓魂1、品析学生寻找的字、词、句、段,感受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体会文中铿锵磅礴的语言。
七年级语文下册 18竹影讲学稿 新人教版
安徽省阜阳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18竹影讲学稿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要注意启发学生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
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二、课堂研讨1、检查预习。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3、语言品味,互动释疑。
(1)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
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2)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4、合作探究,比较鉴赏。
(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学习愿望。
5、走进童年。
(1)竹之游戏:大家在童年时做过哪些跟竹有关的游戏?请用简洁的语言的叙说出来。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三、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讲学稿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诗歌内涵,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水平目标:诵读水平;联想、想象水平
德育目标: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关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教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预习导学】
1、注音
刈()覆陇()荷()箪()食饷()
携()灼()晏()敝()
2、查找资料,了解白居易及其代表作品
3、背景简介
4、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刈麦》内容
5、通过预习,你发现有哪些疑问
【课堂学习过程】
一、课堂交流预习情况
二、解析本课知识点。
合作研讨
1、这是一首叙事诗,可分为几个内容?
2、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诗对全诗有何作用?
4、作者是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的?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5、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6、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是怎样想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教师点拨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情感。
赏析字句,体会其妙处。
用
“———写出了———”的句式说一说。
例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出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1、————————————————————————————2.————————————————————————————四.领悟诗歌主旨
【探究展示】
1.预习导学内容
2.根据诗歌内容回答问题
(1)作者对拾卖者外貌及动作描写的语句是()
(2)直接写出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心理的诗句是()(3)本诗最具有讽刺力度的诗句是()
(4)本诗中能够体现“苛政猛于虎”之意的诗句是()【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作品?
2.查找古诗词中反映百姓辛勤劳作却一无所有的诗句。
附诗:1、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
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