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合集下载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

新生儿病房分级定义新生儿病房分级是根据新生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需要的医疗护理水平来进行分类的一种标准。

根据不同的分级,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对新生儿进行监测、治疗和照顾,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一、分级标准1. 一级新生儿病房:适用于疾病较轻、需要较少医疗护理的新生儿。

这些新生儿一般状况稳定,无需特殊监测和治疗。

他们可能需要一些基本的护理,如喂养、保暖和观察。

一级新生儿病房通常由护士和助产士负责照料。

2. 二级新生儿病房:适用于疾病中等严重程度的新生儿。

这些新生儿可能需要更频繁的监测和治疗,如输液、氧气治疗和药物管理。

二级新生儿病房通常由专业的新生儿护士和医生团队负责照料。

3. 三级新生儿病房:适用于疾病最严重、需要最高级医疗护理的新生儿。

这些新生儿可能需要机械通气、心脏监测和其他复杂治疗。

三级新生儿病房通常设有高级设备和专业团队,包括重症监护室、儿科医生、呼吸治疗师等。

二、分级依据1. 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新生儿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确定分级。

例如,一级病房适用于一些轻微的疾病,如黄疸、低体重儿等;而三级病房适用于重症新生儿,如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 医疗护理水平:根据新生儿所需的医疗护理水平来确定分级。

例如,一级病房提供基本的护理和观察,而三级病房提供高级的医疗设备和专业团队。

3. 设备和人员配置:根据病房内的设备和人员配置情况来确定分级。

一级病房可能只需要一些基本的设备和护理人员,而三级病房需要更多的高级设备和专业人员。

三、分级管理1. 分级评估:新生儿病房的分级应该由医院的专业团队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包括新生儿的疾病类型、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护理需求等。

2. 分级调整: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变化,病房的分级可以进行调整。

例如,病情好转的新生儿可以从三级病房转到二级病房,以释放病房资源给更需要的患儿。

3. 分级协作: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之间应该进行协作,确保患儿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档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住院医师根据病情及新生儿的特点,确定护理级别下达护理医嘱,由于新生儿神经中枢发育尚未完善、各器官功能尚不稳定,病情变化快,需要密切护理观察。

护理分级分别为特级、Ⅰ级,Ⅱ级护理三种,按山东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进行护理级别标记。

一、特级护理(一) 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或监护的患儿。

2、病情复杂器官功能异常或严重畸形,发育落后的患儿。

3、早产儿极低体重儿4、新生儿病情复杂的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

5、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灼伤。

(二)护理要点1、设专人护理,严密监护,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及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监测,设特别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肢体功能位,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

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

二、Ⅰ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人病情危重且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

2、患儿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者。

3、早产儿、低体重儿、、一般情况好,病情稳定者。

4、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二)护理要点1、每小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做好病人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3、认真细致地做好身份识别及各项基础护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严防并发症,确保患儿安全。

4、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保证用药安全5、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实施安全措施。

6、随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做好健康指导。

三、Ⅱ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足月儿病情稳定者。

2、低体重儿、巨大儿、过期产儿、难产、糖尿病母亲、妊娠中毒症、产前子痫的患儿。

经住院治疗护理后,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稳定,需观察治疗者。

普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普儿科分级护理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分级护理: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护理级别。

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临床护士根据对一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1小时巡视患者。

根据医嘱或病情,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心律节律的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

如整理床单位、手及面部清洁和梳头、口腔护理、协助患儿进食/水、协助翻身及有效咳嗽、协助患儿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失禁护理、温水擦浴、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

4、根据医嘱,实施专科护理。

如管道护理、气道护理、贴片护理等。

5、实施安全护理,正确使用腕带,约束带、床档、安全标识、管道标识。

侵入性操作在操作前履行告知义务。

6、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对二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2小时巡视患者。

根据医嘱或病情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是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4、根据医嘱实施专科护理。

如口腔护理、管道护理、气道护理、贴片护理等。

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包括健康教育、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安全指导等。

对三级护理的患者护理包括以下要点:1、每3小时巡视患者。

根据医嘱或病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量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病情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二级护理三级护理。

儿科分级护理制度

儿科分级护理制度

儿科分级护理制度儿科分级护理制度旨在为儿童提供全面、安全、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在儿科分级护理系统中,儿童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被分为不同的级别,从而得到适宜的护理和治疗,确保儿童的健康和福祉。

本文将探讨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性、实施过程以及存在的挑战。

一、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性儿科分级护理制度是保障儿童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与成年患者相比,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较为特殊,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更高的要求。

儿科分级护理制度能够确保儿科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避免了因病情较轻的儿童占用急救资源的情况发生。

同时,该制度还能够提升儿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二、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过程1. 规划与策划阶段制定儿科分级护理制度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策划。

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研究团队,由儿科医生、护士和管理人员组成。

其次,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儿童医疗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然后,制定适用于儿科的分级标准和护理指南。

2. 分级护理评估与认证阶段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将儿童分为不同的级别,如急救级、重症级、普通级等。

针对不同级别的儿童,制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同时,评估医院的设施、设备和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能够提供相应级别的医疗护理服务。

医院需要通过相关认证机构的审核,获得儿科分级护理认证。

3. 实施与监测阶段将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纳入医院的医疗流程和管理体系中,确保其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

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评估和有效性监测,及时调整和优化护理方案。

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对儿童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三、儿科分级护理制度存在的挑战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克服和解决。

首先,需要建立完备的儿科护理知识体系和培训体系,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次,儿科分级护理制度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分配。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在现代医院中得以广泛应用。

该制度旨在为新生儿提供针对其特殊需求的个性化护理,并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实施过程以及优点。

一、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新生儿对外界环境极为敏感,其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健康和福祉,实施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至关重要。

首先,分级护理制度能够确保新生儿得到个性化的护理。

通过将新生儿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医疗需求以及生理状态划分为不同级别,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针对其特定病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分级护理制度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通过根据新生儿病情分级,医护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分配护理资源,确保每个新生儿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这有助于节约时间和提高效率,同时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最后,分级护理制度可以加强家庭与医院之间的合作。

家庭是新生儿康复的重要一环,他们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供情感支持,还能够学习护理技巧并在必要时提供临时帮助。

通过分级护理制度,医护人员可以与家庭进行更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新生儿的健康努力。

二、分级护理制度的实施过程在实施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时,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措施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首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级标准。

这需要基于可靠的医学证据和统计数据,综合考虑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疾病情况和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简明、易于理解,并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

其次,培训医护人员。

新生儿科是一个专业性较高的领域,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实施分级护理制度之前,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实施该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另外,建立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护理环境也是分级护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生儿科应该设有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清洁和安全环境,以确保新生儿能够得到适宜的护理和治疗。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精选文档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级别特级护理分级标准护理重点服务内容1、急性呼吸衰竭基础护理:2、肺炎归并心衰晨晚间护理 1 次 /日,卧位护理 1 次 /2 小时,排泄护理 23、气管和支气管异物次/日;床上温水擦浴 1 次/2~3日;雾吸后翻身扣背护4、急性喉炎伴Ⅲ°喉阻塞理 2 次 / 日;其余护理(辅助换衣,床上洗头,指/ 趾甲(一)严实察看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护理)需要时5、心肺复苏患儿(二)依据医嘱,正的确施治疗、给药举措;6 、脑水肿与急性颅内高压综合(三)依据医嘱,正确丈量进出量;征(四)依据患者病情,正的确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7、感染性休克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行安全举措;8、溺水(五)保持患儿的舒坦和功能体位;专科护理:(六)实行床旁交接班。

2 次 /日,眼部护理 1~2 次 /日需要时臀部护理9、电击伤10、一氧化碳中毒11、惊厥12、昏倒一级护理二级护理肺炎、喉炎、支气管炎、腹泻病、过敏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肾病综合征停止治疗,当日需要出院的患儿(一)每小时巡视患儿,察看病情变化;基础护理:晨晚间护理 1 次 /日,卧位护理 1 次 /2 小时,排泄护理 2(二)依据患儿病情,丈量生命体征;次/日;床上温水擦浴 1 次/2~3日;其余护理(辅助更(三)依据医嘱,正的确施治疗、给药举措;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四)依据患儿病情,正的确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行安全举措;专科护理:(五)供给家长护理有关的健康指导。

需要时臀部护理 2 次 /日,眼部护理 1~2 次 /日(一)每 2 小时巡视患儿,察看患儿病情变化;基础护理:(二)依据患儿病情,丈量生命体征;1 次 /日,排泄护理2 次 /日;床上温水擦浴 1晨晚间护理(三)依据医嘱,正的确施治疗、给药举措;次 /2~3 日;其余护理(辅助换衣,床上洗头,指/趾甲(四)依据患儿病情,正的确施护理举措和安全举措;(五)供给家长护理有关的健康指导。

一级护理2

一级护理2

一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需要监护的患儿。

2.高热、肺炎、轻度脑病、黄疸等患儿。

3.手术恢复期的患儿。

4.足月小样儿、恢复期的早产儿。

5.腹泻及隔离患儿。

6.营养不良及遗传代谢病的患儿。

服务内容: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随时巡视,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1小时。

2.根据患儿病情,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尊医嘱测量血压、体重并准确记录。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4.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或帮助患儿生活护理、清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定时翻身拍背)、会阴及床单部位清洁,做到四无,五褥疮、无坠床、无烫伤、无医院内交叉感染。

5.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物理降温护理、光疗护理、气道护理、消毒隔离及皮肤护理等。

早产儿尤其注意用氧安全、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等。

6.患儿卧位舒适、早产儿暖箱内温度适宜、合理使用“鸟巢”。

7.注意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8.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9.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宣教。

10.遵医嘱给予患儿饮食、饮水。

11.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二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睡眠、大小便、进奶/食情况等。

2.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

4.实施或指导患儿及家属各项专科护理和安全措施。

5.视患儿情况陪同检查,负责采集标本。

6.提供儿科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

7.必要时协助生活护理,保持清洁舒适。

三级护理分级依据: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3 小时巡视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儿科治疗、给药。

分级护理服务公示标准(儿科)

分级护理服务公示标准(儿科)

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特级护理】分级标准: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抢救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监护的患者;重症监护患者。

护理服务标准: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

2.根据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及用药,并观察患者的反应。

3.正确实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4.做好各种管路的观察与护理。

5.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严格进行床头交接班。

7.根据患者病情,适时的进行健康指导。

8.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保持患者清洁、舒适。

(1)患者清洁:每日整理床单位、根据病人需求进行面部清洁、眼部护理和口腔护理。

(2)每2小时协助进行患者翻身、叩背及有效咳嗽;必要时完成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等工作。

(3)协助患者进食、进水(禁食患者除外)。

【一级护理】分级标准:病情趋于稳定的重症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给予帮助的患者;生活能够自理,但是病情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服务标准:1.每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医嘱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及出入量记录。

3.根据医嘱按时完成治疗和用药,观察患者反应。

4.正确实施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

5.做好各种管路的观察与护理。

6.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7.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8.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和功能锻炼。

【二级护理】分级标准:病情稳定需限制活动的患者;具有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

护理服务标准:1.每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遵医嘱正确实施各种治疗,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患者反应。

4.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5.安全护理措施到位,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6.提供与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2

新生儿科分级护理制度2

分级护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医院临床工作,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的级别的护理。

分级护理分为四个级别: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第三条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

专科医院、中医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导原则执行。

第四条医院临床护士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

第五条医院应当根据本指导原则,结合实际制定并落实医院分级护理的规章制度、护理规范和工作标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医院的分级护理工作,对辖区内医院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保证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七条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第八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确定为特级护理:(一)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二)重症监护的患者;(三)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四)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五)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六)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七)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第九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一)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四)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第十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第十一条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xx期的患者。

第十二条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工作。

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

二级护理确定依据
• (一)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 (二)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二级护理要点:
• • • • (一)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 措施; • (五)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级护理确定依据
• (一)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 (二)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三级护理要点
• • • • (一)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分级护理质量标准
– – – – – – – – 标识(腕带、三符合)及护理计划(危重病人) 人员(普通病区专人、ICU)和条件设备 巡视要求(一级:1小时、二级2小时、三级3小 时、夜间?) 病人了解(八知道)、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 护理(按专科护理常规) 根据医嘱,配合诊治急救(四及时) 基础护理(生活、治疗、心理):环境、清洁 (六洁三短、三保持)、体位、引流、饮食、给 药、排泄、活动(符合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等 安全:压疮(除难免压疮:0)、烫伤、跌倒等 管理:交接班及记录(危重、专科)
特级护理要点:
(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 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 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六)实施床旁交接班。 (专人或专室\随时记录和报告\护理计划)
一级护理确定依据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儿科分级护理细化标准
5)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者给予吸氧,保证吸氧管道畅通,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6)做好饮食护理,少食多餐,避免刺激食物。对高血压、心力衰竭患儿限制盐的摄入,
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消化系统疾病
1、根据医嘱正确补液,尽快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3、合理氧疗 青紫、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早产儿避免长期或高浓度吸氧,防氧中毒。
4、维持正常体温,室温应保持在24-26ºC,湿度55%-65%,早产儿置于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保温。
5、保证足够的营养,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选用配方乳,无吸吮和吞咽功能者予以鼻饲牛奶,必要时予静脉高营养。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后要严格洗手或手消毒,严格探视制度,所用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卧床休息,保持合适的室内温湿度,空气新鲜,做好口腔、皮肤、护理,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嘱多饮水。
3、做好气道护理,观察痰液颜色、性状等并及时记录
4、高热惊厥者予以紧急退热、止惊处理,止惊常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速度按每分钟1mg,或10%水合氯醛0.5ml/kg保留灌肠。
6、加强皮肤护理,勤换尿布,保持肛周的清洁,防止臀红、尿布皮炎,腹胀者给予肛管排气。
7、病儿有心、肺、肾功能不全或补液后不能迅速纠正脱水或出现浮肿、心率增快、肝脏肿大等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神经系统疾病
病毒性脑炎
神经系统疾病
1)卧床休息,取头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压疮,抬高床头20-30ºC,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观察尿量、尿色,定期送检尿常规,每周1-2次。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

一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需要监护的患儿。

2.高热、肺炎、轻度脑病、黄疸等患儿。

3.手术恢复期的患儿。

4.足月小样儿、恢复期的早产儿。

5.腹泻及隔离患儿。

6.营养不良及遗传代谢病的患儿。

服务内容: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随时巡视,间隔时间最长不超过1小时。

2.根据患儿病情,每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尊医嘱测量血压、体重并准确记录。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护理、给药措施、观察用药反应。

4.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或帮助患儿生活护理、清洁口腔、头发、手足、皮肤(定时翻身拍背)、会阴及床单部位清洁,做到四无,五褥疮、无坠床、无烫伤、无医院内交叉感染。

5.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专科护理,如物理降温护理、光疗护理、气道护理、消毒隔离及皮肤护理等。

早产儿尤其注意用氧安全、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防止感染等。

6.患儿卧位舒适、早产儿暖箱内温度适宜、合理使用“鸟巢”。

7.注意安全护理措施到位。

8.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9.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针对疾病进行健康宣教。

10.遵医嘱给予患儿饮食、饮水。

11.护理记录符合要求。

二级护理分级依据:1.病情趋于稳定或未明确诊断前,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2.病情稳定仍需卧床,且自理能力轻度依赖的患者。

3.病情稳定或处于康复期,且自理能力中度依赖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2小时巡视病房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睡眠、大小便、进奶/食情况等。

2.根据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

4.实施或指导患儿及家属各项专科护理和安全措施。

5.视患儿情况陪同检查,负责采集标本。

6.提供儿科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心理护理。

7.必要时协助生活护理,保持清洁舒适。

三级护理分级依据: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内容:1.每3 小时巡视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儿科治疗、给药。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五)提供家长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时,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二级护理
停止治疗,当天需要出院的患儿
(一)每2小时巡视患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级别
分级标准
护理要点
服务内容
特级护理
1、急性呼吸衰竭
2、肺炎合并心衰
3、气管和支气管异物
4、急性喉炎伴Ⅲ°喉梗阻
5、心肺复苏患儿
6、脑水肿与急性颅内高压综合征
7、感染性休克
8、溺水
9、电击伤
10、一氧化碳中毒
11、惊厥
12、昏迷
(一)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一级护理
肺炎、喉炎、支气管炎、腹泻病、过敏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肾病综合征
(一)每小时巡视患儿,观察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儿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二)根据患儿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家长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儿科质量标准

儿科质量标准
职责
1、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士、护理员职责(D81、D83、D84、D86),内容清楚,执行准确,落实圆满。2、儿科各班护士:7—3班、夜班、治疗班、付班、新生儿班职责,按各班职责执行。
2
2
提问两名护士,一项答不对扣0.5分。查各班职责,一项完不成扣0.5分。
护理操作
1、皮内注射:熟练掌握步骤与注意事项2、肌肉注射:熟练掌握步骤与注意事项3、静脉输液:熟练掌握目的、准备、步骤与注意事项4、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熟练掌握步骤与注意事项5、温箱使用法:熟练掌握步骤与注意事项6、蓝光照射:熟练掌握流程、步骤与注意事项7、雾化吸入:熟练掌握流程、步骤与注意事项8、鼻饲法:熟练掌握流程、步骤与注意事项9、鼻导管吸氧:熟练掌握流程、步骤与注意事项。以上各操作技术熟练,按操作流程、有爱伤意识。
4、查对(C91):1)医嘱查对见医嘱制度。2)输血液制品查对: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及血量,与供血者是否相符,输血前配血报告须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全名,方可执行。3)服药、注射、处置前须三查七对。7、治疗室工作(C88):见附件2 1)有对过敏性休克的判断,抢救处理原则。有药物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2)抢救物品、药品、器械齐全,定人、定量、定位、定顺序,账物相符,呈备用状态。3)各种操作符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8、儿科病人入院管理:1)向新入院病人详细、清楚的做好入院宣教,宣教内容全面。2)根据病种向住院病人作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9、护理文书管理(C85):1)体温单绘制正确. 2)护理记录字迹端正、可靠及时。3)特护记录项目齐全,记录准确。4)病历排列正确。5)各种记录填写清楚,字迹端正。10、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和请示报告(C12、C104):熟知相关内容,报告及时,处理准确,详细登记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并及时讨论总结,提出防范措施。11、护理交接班(C84):严格交接班制度,上一班必须给下一班做好准备工作。12、分级护理(C83)根据医嘱确定护理级别并按级别实施护理。13、病房管理(B79):1)人员管理:仪表仪容符合要求,遵守行为规范,使用文明用语。2)病员管理:住院期间不准随意外出,遵守医院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3)病室管理:整洁:卫生按制度要求,床单位平整,物品摆放有序,厕所清洁无异味。安静:做到四轻(说话、走路、开关门窗、操作轻)舒适:床单位平整、干燥、无蚊蝇。安全:有安全措施,有防范差错事故措施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引言概述: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出生不久的婴儿提供护理和治疗的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生理特点,新生儿病房通常会划分为不同的护理级别。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是为了确保每位患儿都能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一、一级护理标准:1.1 人员配置:一级新生儿病房通常配备有专业的医生、护士和呼吸治疗师,确保能够及时响应患儿的急需。

1.2 设施设备:一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先进的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和药物治疗设备,以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3 护理标准:一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护,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和监测。

二、二级护理标准:2.1 人员配置:二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专科医生、专业护士和营养师,确保患儿获得全面的医疗护理。

2.2 设施设备:二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高级的监护设备、呼吸支持设备和手术设备,以应对患儿可能浮现的急性疾病。

2.3 护理标准:二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定时护理巡视和监测,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和干预。

三、三级护理标准:3.1 人员配置:三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专家级医生、高级护士和专业的治疗团队,确保患儿得到最专业的医疗护理。

3.2 设施设备:三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最先进的监护设备、手术设备和重症护理设备,以确保患儿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3 护理标准:三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患儿的康复和健康。

四、四级护理标准:4.1 人员配置:四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国际知名专家、高级护理人员和专业的医疗团队,确保患儿能够得到最顶级的医疗护理。

4.2 设施设备:四级新生儿病房应该配备有最高级的医疗设备、手术设备和药物治疗设备,以确保患儿得到最先进的治疗技术。

4.3 护理标准:四级新生儿病房应该实行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患儿和家属全方位的护理支持和心理支持,确保患儿得到最全面的医疗护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一、引言新生儿病房是专门为接受护理的新生儿提供医疗服务的部门。

为了确保新生儿病房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新生儿病房分级护理标准。

该标准旨在明确不同级别的新生儿病房所需的人员配置、设备要求、护理措施等内容,以确保新生儿得到适当的护理和治疗。

二、新生儿病房分级根据新生儿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将新生儿病房分为三个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

1. 一级新生儿病房一级新生儿病房是针对较为稳定的新生儿提供护理的部门。

该病房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常规的新生儿护理,包括喂养、体温监测、观察和记录等。

一级新生儿病房要求有充足的护理人员,每名护士负责不超过3名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此外,一级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如保温箱、呼吸机等。

2. 二级新生儿病房二级新生儿病房是针对较为危重的新生儿提供护理的部门。

该病房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高级护理,包括呼吸支持、静脉输液、监测重要生命体征等。

二级新生儿病房要求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

每名护士负责不超过2名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此外,二级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3. 三级新生儿病房三级新生儿病房是针对极度危重的新生儿提供护理的部门。

该病房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护理,包括机械通气、心脏复苏、手术等。

三级新生儿病房要求有高度专业化的医护团队,包括儿科专家、重症监护医生、护士等。

每名护士负责不超过1名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此外,三级新生儿病房应配备先进的设备,如呼吸机、心脏监护仪、手术室等。

三、新生儿病房护理措施不论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新生儿病房,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1. 喂养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疾病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

对于需要特殊喂养的新生儿,如早产儿或存在吞咽困难的儿童,应采取相应的喂养方法,如母乳喂养、胃管喂养等。

2. 体温监测对新生儿进行定期的体温监测,确保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分层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将患者按照疾病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优先处理病情较重的患者,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和护理,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医疗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利用,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为医疗机构节约了成本。

(3)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通过实施儿科分层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提升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了医疗机构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2.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的内容(1)分级诊疗制度。

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将患者分为急诊、急危重症、普通病人等不同级别,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护理。

(2)分级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为不同级别的患者提供不同级别的医疗服务,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应当提供紧急抢救和治疗,对于普通病人应当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服务。

(3)分级医疗资源配置。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还包括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的内容,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限度的服务患者。

3.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建立分层管理机构。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由专业医生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分层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分层管理的政策和流程。

(2)完善分层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详细的儿科分层管理制度,包括分级诊疗、分级医疗服务、分级医疗资源配置等内容,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有序。

(3)培训医护人员。

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关分层管理的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分层管理的政策和流程,提高其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4)定期评估和调整。

医疗机构应当对儿科分层管理制度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不断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 儿科分层管理制度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强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一级护理
肺炎、喉炎、支气管炎、腹泻病、过敏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肾病综合征
(一)每小时巡视患儿,观察病情变化;
(二)根据患儿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三)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四)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五)保持患儿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六)实施床旁交接班。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时,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雾吸后翻身扣背护理2次/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二)根据患儿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三)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四)根据患儿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五)提供家长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儿科分级护理标准及服务内容
级别
分级标准
护理要点
2、肺炎合并心衰
3、气管和支气管异物
4、急性喉炎伴Ⅲ°喉梗阻
5、心肺复苏患儿
6、脑水肿与急性颅内高压综合征
7、感染性休克
8、溺水
9、电击伤
10、一氧化碳中毒
11、惊厥
12、昏迷
(一)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二)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五)提供家长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基础护理:
晨晚间护理1次/日,卧位护理1次/2小时,排泄护理2次/日;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其他护理(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专科护理:
需要时臀部护理2次/日,眼部护理1~2次/日
二级护理
停止治疗,当天需要出院的患儿
(一)每2小时巡视患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