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室标准化规程与验收规范

合集下载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SOP)

目的:制定无菌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操作正确。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大容量注射剂无菌检验操作。

责任者:质管部、化验室主任、QC检验员内容:1、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I H。

2、简述:无菌检查方法系用于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需气菌、厌气菌及真菌检查。

若供试品符合该项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仅表明了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3、环境要求:该项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C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A级)的单向流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防止微生物污染,但所采取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操作前环境洁净度应经验证。

日常检验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5、方法验证:进行该项检查前应按照《无菌检查方法验证规程》确认该方法的适用性。

4、人员要求: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培训。

6、检验数量及检验量:6.1、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最少检验数量:2%或10个(取较少者),供试品无菌检查若采用薄膜过滤法,应增加1/2的最小检验数量作阳性对照用;若采用直接过滤法,应增加供试品无菌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用。

6.2、每支供试品接入每种培养基的最少量:半量(100ml≤V≤200ml),采用薄膜过滤法时,检验量应不少于直接接种的供试品总接种量,只要供试品特性允许,应将所有容器内的全部内容物过滤。

7、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真菌培养温度为23~28℃。

8、仪器用具:垂直层流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电热恒温水浴箱、显微镜、离心机、双碟、试管、三角瓶、刻度离心管、注射器(针头)、剪刀、镊子、注射器盒、75%酒精棉球、紫外光灯365nm、真空泵、一次性使用集菌培养器。

9、消毒剂配制:9.1、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

9.2、0.2%新洁尔灭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9.3、2%来苏尔溶液(配制消毒棉球用)。

10、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10.1、0.1%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使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7.1±0.2,分装,灭菌。

JY-2.5-13无菌室操作规程

JY-2.5-13无菌室操作规程

无菌室操作规程1 目的为确保微生物检验中匀样、取样和接种等操作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化验室微生物检验的操作和检验质量监控。

3 无菌室的一般要求3.1 无菌室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地,检验、接种必须在一个无杂菌的环境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无菌室室内环境的无菌程度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实验室管理制度》的规定,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3.2 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与检验不相关的和多余的物品,以防污染。

3.3 无菌室在使用前,必须对室内进行灭菌,包括缓冲室及工作服、帽、鞋。

灭菌操作见4。

3.4 无菌室的无菌程度,应每半月检测一次,若无菌室内的细菌总数超过4个(见3无菌程度评价操作规程),则应进行彻底灭菌处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3.5 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3.6 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须在缓冲室中穿(换)上白色的无菌工作服、帽、鞋,戴好口罩。

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7 实验完毕,脱(换)下无菌工作服、帽挂于缓冲室墙上,鞋留于缓冲室。

口罩带出无菌室,清洗消毒后才可再用。

如工作服、帽、鞋,一般1个星期清洗、消毒一次。

4 无菌室的日常灭菌操作4.1 在开始工作前,开启紫外灯30 min 以上,关灯后再等30 min ,检验人员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检验操作。

一般连续工作(不多于)4 h 后,需重新开启紫外灯进行灭菌消毒。

4.2 每天工作结束,应按微检室洁净要求及时清理无菌室,然后离开无菌室关闭各门,再开启紫外灯30 min 以上灭菌,关灯,保持。

4.3 注意:4.3.1 无菌室的紫外灯开关,应安装在无菌室外。

4.3.2检验员须确认关灯后方可进入无菌室,否则会损害人身健康。

5 无菌室的彻底灭菌处理操作5.1 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法5.1.1 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混合熏蒸:一般每立方米需36~40%甲醛10毫升,高锰酸钾8毫升,进行熏蒸。

无菌室使用规程

无菌室使用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
1.0目的
用于规范无菌室的使用,保证无菌效果及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2.0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无菌室的使用。

3.0定义

4.0细则
4.1初次使用前要用紫外线灭菌灯灭菌,每次灭菌1-3个小时,灭菌过程中要悬挂“灭菌中”标示,灭菌后要悬挂“已灭菌”标示。

4.2工作服每周清洗一次,拖鞋每周清洗一遍。

并用紫外线灭菌灯灭菌。

4.3每周使用臭氧杀菌一次,臭氧发生器的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4.4接种操作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

进行无菌操作时,要严格认真,动作轻捷,尽量减少空气流动。

4.5接种操作后要对玻璃、地面、洁净操作台、均质器等全面进行打扫清洁。

废弃物及时处理。

4.6每个月对无菌室的灭菌效果验证一次。

验证方法:以通琼脂平皿放置无菌室洁净操作台上,开盖暴露10分钟,在37±1℃培养24小时后,检验暴露平板的细菌总数。

2个平板的平均值不得大于10cfu。

如果大于10cfu,停止使用,重新熏蒸灭菌。

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4.7物品、样品只能从物流通道放进。

不得从人流通道带入。

4.8认真填写无菌室的清洁、灭菌、使用等记录,如有不正常现象发生,上报实验室负责人。

5.0记录
无菌室清洁灭菌记录
无菌室使用记录
6.0相关文件
出口罐头卫生注册规范。

无菌室操作规程范文

无菌室操作规程范文

无菌室操作规程范文无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生物制品生产等工作的特殊实验室,其操作对卫生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

为了确保无菌室的正常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有必要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

以下是一份无菌室操作规程的示例,共计1200字以上:一、无菌室基本规定1.所有进入无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干净的无菌手套、无菌口罩和无菌防护服。

进入无菌室前应先进行全身洗净,并在无菌手套外部涂覆无菌消毒剂。

2.无菌室内禁止吸烟、喝食和进食,以及在台面上放置任何非实验用品。

3.进出无菌室时,要轻柔开启或关闭门,避免产生气流。

4.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无菌室内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二、准备工作1.将工作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和培养基置于无菌室内的专用台面上,台面应提前进行清洁和消毒。

2.检查无菌室内的各项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高效空气净化器、紫外线灯等。

3.检查工作台面和设备的消毒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并报告主管。

三、操作规范1.进行不同实验任务时,尽量避免同时进行多项不相关操作,以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2.在操作前,必须将所需的仪器和试剂按照需要排列整齐,避免频繁开启和关闭柜门和蚊虫门,以减小细菌进入的可能性。

3.注意无菌室内的操作时间,每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微生物扩散。

4.操作过程中要避免产生气流,尽量减少对工作台面的移动,以减少细菌扩散的可能性。

5.完成每项操作后,应将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等进行妥善清理和处理,并记录相关数据。

6.对于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实验操作,应穿戴好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彻底消毒。

四、消毒规定1.所有进入无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全身消毒,包括洗手、洗脸和使用消毒剂进行泡脚。

2.工作台面、仪器和试剂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3.无菌室内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台面、墙壁、地板和各种设备等。

4.建议每天在无菌室关闭后,对无菌室内空气进行紫外线辐射消毒,确保内外干净。

五、使用实验台面规则1.实验台面必须保持干净,避免残留物的积累,以免形成隐患。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范及要求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范及要求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范及要求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实验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基本的微生物学知识。

2.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戴干净、合适的实验服,并戴上手套、口罩、帽子和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实验室必须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4.无菌实验室必须具备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如灭菌器、培养箱、无菌液体培养基等。

二、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1.在无菌台上进行无菌操作,无菌台有玻璃罩和紫外线灯,必须保持室内无菌状态。

2.实验员在操作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戴上手套,并用70%酒精消毒手部。

3.所用的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实验器材,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4.不同实验物品如培养基、细菌液体等必须分装于不同的容器中,杜绝交叉污染。

5.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手部、试管等接触物品的时间要最短,以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6.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无风状态,最好不要与他人交谈,避免口液飞溅。

三、无菌培养基的制备及使用1.无菌培养基的制备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员在制备前必须对无菌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2.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培养基的接触物表面,以免污染培养基。

3.无菌培养基的使用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要求,防止细菌的污染。

四、无菌实验器具的处理1.实验结束后,实验员必须清洁无菌台及其他实验设备,对使用过的器材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2.实验受污染的实验器材必须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细菌。

3.废弃物如细菌培养物、液体培养基等必须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避免二次污染。

五、必要的应急措施1.实验中如发生溅洒、翻倒等意外事故,应立即进行灭菌处理,并及时向实验室管理者报告。

2.如发现个人或他人出现感染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并及时报告。

六、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1.实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遵循科学与公正原则,不得随意篡改或捏造数据。

以上为无菌实验室操作规范及要求,只是基本要求,实践中可能还有更为具体和细致的操作规范,实验员应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操作,并随时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提高无菌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评估】无菌技术操作条件(环境、物品)【准备】护士:着装整洁,剪短指甲、取手表、卷袖过肘、洗手并擦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治疗盘2个,无菌持物钳包、手消液、无菌注射器、无菌巾包,无菌溶液、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有盖缸内盛纱布、无菌治疗碗包、号码合适的无菌手套一副、橡皮筋、标签纸、书写笔、污物缸、抹布、锐器盒。

环境:清洁、干燥。

【方法】擦桌面→治疗盘→手消。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检查无菌包→开无菌持物钳容器包→取出无菌持物缸→取下包外3M消毒条书写开启时间及责任者贴于无菌缸外壁。

铺无菌盘法(单层铺巾法):检查无菌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盘内→未污染的剩余治疗巾按原折痕包好→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打开→双折铺于盘上→扇形折叠打开→放无菌物品→双手捏翻折治疗巾两个角的外面向下覆盖,覆盖时将各边缘对整齐→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处治疗盘边缘→治疗盘即备好待用→注明开包→铺盘时间及责任者。

无菌碗的使用法:检查无菌包→打开包(外层用手,内层用手或无菌持物钳均可,原则不污染)→扭转放无菌碗于治疗盘内→整理包布。

取用无菌溶液法:核对瓶签,检查溶液→拉开输液瓶拉环盖→注射器抽取溶液→将溶液推入无菌碗内→消毒瓶口并贴瓶口贴或用无菌纱布盖好→注明开瓶时间及责任者(已打开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

无菌容器使用法:检查无菌容器→打开容器,盖的内面朝上→持无菌容器时手指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及内面→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物品→将容器盖严。

戴无菌手套法:戴手套:检查手套的号码、有效使用期及包装袋有无潮湿、破损→打开手套袋→两手同时掀开手套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翻折部分,取出手套→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面内,同法戴好→调整手套位置。

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的手套口外面翻转脱下→已脱手套的手伸入另一只手套内将其脱下→将手套的里面翻套在外面→将用过的手套放医用垃圾袋内备处理。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下 , 内径 9 r 的无 菌 培养皿若 干 , 菌操作 分别 注入融 取 0m a 无
化并冷却至约 4  ̄ 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 1ml 至凝 固后 , 5C 5 ,放
3 安 全 注意 事项
严格 无菌操作 , 防止微 生物污 染 : 操作 人员 进入 无菌室 应先关掉紫外灯 。
倒置 于 3 ~ 5 0 3 ℃培养箱培养 4 8小 时 , 明无菌后 , 证 取平板 3 ~ 5个 , 分别放置工作位置 的左 中右等处 . 开盖暴露 3 0分 钟后 , 倒置 于 3 ~ 5C 0 3  ̄培养箱培养 4 8小时 , 出检查 。0 取 10级洁净区
S in e & Te h oo yVi o ce c c n lg s n i
21 02年 O 3月第 0 7期
科 技 视 界
科教前哨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陈 雨
( 哈药 集 团制药 总厂 1 3车 间 黑龙江 0
哈尔 滨
10 8 ) 5 0 6
1 目的
本 规程 旨在为 无菌操 作及无 菌室 的保 护提供 ~个标 准
染 。检查前 , 7 %的酒精棉球 消毒外表面 。 用 5 49 每次操作过 程中 , . 均应做 阴性对 照 , 以检查 无菌操作 的 可靠性
和缓 冲间都必 须密 闭。室 内装备 的换 气设备必须有 空气过滤
装置 。无菌室 内的地 面 、 墙壁 必须 平整 , 易藏污纳垢 , 不 便于 清洗。工作台的台面应该处于水平状态 。无 ( 下转第 1 7页 ) 3
平板杂菌数平 均不得 超过 1 菌落 ,0 0 个 100级洁净 室平 均不
4 建造 规 程
41 生产 区域 的洁净 级别按 照 IO 4 4 . S 16 4标准划分 原则 . 设 置为 ABCD 四个级 别 。无 菌操作 间洁净 度应 达到 A级 、 /// B 级, 分装 时应 在 A级环境下操作。 室内温度保持在 1~ 6C, 82 ̄ 湿度 保持 在 3 ~ 5 0 6 %,不 同等 级 洁净 区之 间 的压差 不 低 于

无菌室管理使用规程

无菌室管理使用规程

无菌室管理使用规程
1 目的建立无菌室管理使用规程,保证操作者正确使用。

2 范围适用于无菌室操作。

3 责任者操作人员、无菌室管理人员。

4 内容
4.1无菌室应严禁放置杂物,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4.2 无菌室应严格保持整洁,防止污染,定期用甲醛熏蒸消毒(每月一次),使用前用0.1%新洁尔灭控式消毒净化工作台。

4.3 实验人员进入无菌室,必须更换无菌衣、帽、鞋等,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菌或75%酒精进行手消毒。

4.4 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同时打开吹风净化工作台,操作完毕及时清理,再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4.5检验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操作,爱惜室内用具,使用完毕,整理检品及各种用具并清洁工作台面。

4.6 接种环在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灭菌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4.7 所有带菌实验用品,须经有效的消毒灭菌处理后再洗刷。

严禁污染下水道。

4.8 无菌室定期进行洁净度测试检查沉降菌(在室内打开肉汤琼脂平皿30分钟,经37℃培养48h),100级平均菌落数不得过1个/皿,如超过应进行清洁消毒。

4.9 无菌室进出程序如下:
无菌室进出程序
虚线为出室程序。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6.无菌室的使用与管理
(1)无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室内仅存放必须的检验用具如酒精灯、酒精棉、火柴、镊子、接种针、接种环、玻璃铅笔等。&不要放与检测无关的物品
(2)室内检验用具及凳桌等保持固定位置,不随便移动。
(3)每2—3周用2%石炭酸水溶液擦拭工作台、门、窗、桌、椅及地面,然后用3%石炭酸水溶液喷雾消毒空气,最后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无菌操作技术当前不仅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许多生物技术中也被广泛应用。例如转基因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无菌室建设要求使用与管理
无菌室的要求
1.工作室应矮小、平整,面积只需4米2左右,高2.2—2.3米,内部装修应平整、光滑,无凹凸不平或棱角等,四壁及屋顶应用不透水之材质,便于擦洗及杀菌
6.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6.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分钟。
6.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6.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6.15.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2.室内采光面积大,从室外应能看到室内情况。
3.为保证无菌室的洁净,无菌室周围需设缓冲走廊,走廊旁再设缓冲间,其面积可小于无菌室。
4.无菌室、缓冲走廊及缓冲间均设有日光灯及供消毒空气用紫外灯,杀菌紫外灯离工作台以1米为宜,其电源开关均应设在室外。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细则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细则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细则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环境清洁且宽敞①操作室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2.工作人员仪表符合要求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应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

3.无菌物品管理有序规范①存放环境:适宜的室内环境要求温度低于24C,相对湿度<70%,机械通风换气4~10次/小时;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并置于高出地面20m、距离天花板超过50cm、离墙远于5cm处的物品存放柜或架上,以减少来自地面、屋顶和墙壁的污染。

②标识清楚: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且有明显标志。

③使用有序:无菌物品通常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取用。

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可疑污染、污染或过期应重新灭菌。

④储存有效期: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如存放环境符合要求,有效期宜为14天,否则一般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30天;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袋、医用无纺布或硬质密封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80天;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提供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遵循包装上标识的有效期。

4.操作过程中加强无菌观念进行无菌操作时,应培养并加强无菌观念:①明确无菌区非无菌区、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

②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定距离。

③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④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⑤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⑥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⑦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⑧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

⑨一套无菌物品供一位病人使用。

二、无菌技术操作评分细则。

微生物检验无菌室洁净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无菌室洁净标准及其操作规程

微生物检验无菌室洁净标准及其操作规程无菌室(洁净室)是微生物检验室的核心。

无菌室普通是在微生物试验室内开拓的一个自立小房间。

无菌室的规划设计、建设要符合《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的要求。

(一)无菌室洁净标准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超净工作负清净度应达到100级,室内温度维持在18~27℃,湿度保持在30%~70%。

详细要求见表4-3。

表4-3 无菌室(洁净室)空气洁净度级别注:1.浮游菌m3和沉降菌/皿可任测一种。

2.100级洁净室(区)0.8m高工作区的截面最低风速:垂直单向流0.25m/s,水平单向流0.35m/s。

(二)无菌室操作规程 (1)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2)无菌室应定期用相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洁净度符合要求。

按照无菌室的净化状况和空气中含有的杂菌种类,可采纳不同的消毒剂,如、、、3%气溶胶喷雾(20mL/m3)、(配成1%浓度喷洒)、5%气溶胶喷雾(2.5mL/m2)等。

(3)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需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

(4)无菌室用法前,应将全部物品置于操作部位(待检物除外),然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min以上,并同时打开超净工作台举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准时清理无菌室,再打开紫外灯灭菌20min。

(5)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需经高压灭菌后才干清洗或丢弃。

(6)每2~3周用3%石炭酸水溶液擦拭工作台、门、窗、桌椅及地面。

(7)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

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90mm的养分琼脂平板3~5个,分离放置在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裸露30min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内培养48h,取出检查。

100级洁净室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1个菌落,10000级洁净室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3个菌落。

如超过限度,应对无菌室举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

无菌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规则

无菌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规则

无菌实验室操作流程及规则
1.操作程序
1.1 试验前将被检样品及试验用品放入传递窗,关闭外门,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1.2 打开高效过滤风机、紫外灯和电源开关,紫外灯照射30分钟。

1.3 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室前洗手,在缓冲间内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更换拖鞋后,进入工作室。

1.4 用消毒剂消毒手和腕部,将所需物品经传递窗传进。

1.5 工作期间不得进出工作室。

试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台面和地面,室内留用物品摆放整齐,其他物品经传递窗传出。

工作人员关好内门,进入缓冲间,更换拖鞋和无菌衣,离开工作室,打开紫外灯照射30分钟。

1.6 打开传递窗,取出接种好的培养物送去培养,剩余样品根据实验室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1.7 关闭风机和紫外灯电源。

2.空调器使用说明
2.1 洁净实验室内空气需加热或制冷,按下列方法进行。

2.2 按空调遥控器“ON/OFF”键,根据需要选择加热或制冷模式。

2.3 按温度设定键▲或▼可在16℃~30℃范围之间每次增高和降低1℃设置温度。

2.4 遥控器面板上其他按键一般情况下不必使用。

3.维护管理
3.1 与检测工作无关的人员未经检验室负责人批准一律不得入内,检测人员不得在洁净工作室内从事与检验工作无关的其他活动。

3.2 每次试验完毕,认真检查电灯、空调器等开关,使其处于关闭状态,严防事故隐患。

3.3 保持洁净工作室内整洁卫生,室内物品摆放整齐,除每次试验完毕消毒工作台面外,每个月用消毒液彻底洗抹室内桌椅、地面和墙壁一次。

3.4 根据洁净工作室使用频数,半年至1年检查更换初效、中效过滤器滤膜。

无菌检验规程

无菌检验规程
4.2用具:
试管、锥形瓶、洁净服、口罩、无菌鞋、脱脂棉、剪刀、镊子、接种环、酒精灯等。
4.2.1所需灭菌的用具必需包扎好或装入灭菌盒或灭菌桶,在121±0.5℃蒸汽灭菌锅中灭菌30分钟。洁净服每周进行一次湿热灭菌处理如有特殊情况则在每次使用后进行一次湿热灭菌处理。无菌鞋使用0.1%新洁尔灭清洗或擦拭后用紫外灯照射至少30min。
5.2.3上述制备的菌液,一般当日使用。
5.5直接接种法
以无菌操作取6管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其中4管接种供试品各1ml,1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ml,作阳性对照,1管加1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取4管真菌培养基,其中2管接种供试品各1ml,1管接种白色念珠菌液1ml,作为阳性对照,1管加1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轻轻摇动,使供试品与培养基混合。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管置30-35℃、真菌培养基管置20-25℃,培养14日。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阳性对照管培养48~72小时应生长良好。如在加入供试品后,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7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3)阴性对照管有菌生长;
(4)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试验若经确证无效,应重试。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法重试,若无菌生长,判定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公司LOGO
文件名称
xxxxx无菌检测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注射剂进行无菌检查。

3.责任: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定义: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容:5.1无菌操作设备: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灯等。

5.1.1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

在缓冲间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超净工作台。

缓冲间及操作室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1.2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

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半小时。

5.1.3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

取直径90mm双碟,在接种室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在35-37℃预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将3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1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好,置35-37℃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10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 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

5.1.4无菌室应准备好盛有消毒用5%甲酚的玻璃缸、酒精灯、火柴、镊子、75%酒精棉及拖鞋等。

5.2仪器、用具:5.2.1真空泵、恒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托盘天平(精度0.1g)、抽滤瓶(500ml)、三角瓶(100、500 ml)、移液管(1、10ml)、注射器(要求规格)、试管、双碟(9cm)、注射针、镊子、剪刀、白金耳、橡皮管、纱布、棉花(原棉)、不锈钢吸管筒、接种环、微孔滤膜(直径约5cm),孔径应在0.45±0.02μm )载玻片、洒精灯、取样勺、吸耳球、喷雾瓶。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2012年03月第07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1目的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2适用范围微生物检测实验室。

3安全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4建造规程4.1生产区域的洁净级别按照ISO14644标准划分原则,设置为A/B/C/D 四个级别。

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A 级、B 级,分装时应在A 级环境下操作。

室内温度保持在18~26℃,湿度保持在30~65%,不同等级洁净区之间的压差不低于10Pa。

4.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当无菌生产正在进行时,应当特别注意减少洁净区内的各种活动,应当减少人员走动,避免剧烈活动。

4.3灭菌后灌装零部件应采取防止污染措施,如A 级保护或者密闭条件下传送。

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4.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苯酚酸(碱)溶液,75%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4.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4.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应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选择,当采用双扉灭菌设备传递时,应有连锁控制和报警系统,以防止两侧的门同时打开。

对不能经过灭菌的物品,用紫外线照射方式进行处理。

4.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洗手液洗手消毒液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5%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4.8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4.9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4.10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4.11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及验收规范1.目的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2.适用范围生测实验室3.责任者QC主管生测员4.定义无5.安全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6.规程6.1.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10000级,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保持在45-60%。

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100级。

6.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6.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6.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6.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6.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6.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分钟。

6.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6.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6.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6.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6.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小时后取出冲洗。

6.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无菌室标准和要求

无菌室标准和要求

无菌室标准和要求无菌室标准和要求2011年08月06日无菌室工程的标准要符合GMP吉净度标准要求。

洁净室(无菌室)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与最基本的设施。

它是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

因此它的设计要按国家标准-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第十八条规定执行。

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室的施工、安装、验收应按国家行业标准JGJ71-1990《洁净室的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

对于微生物检测工作者和使用管理者来讲,更大量的工作是进行正常管理到日常的使用。

洁净室(无菌室)的使用管理要做到以下工作:1、洁净室(无菌室)要符合规范要求:无菌室应米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面积一般超过10m2不小于5m2高度不超过2.4m。

由1—2个缓冲间、操作间组成(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操作间和缓冲间之间应具备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箱。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毛巾、无菌衣裤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不应放置培养箱和其他杂物;无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

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

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无菌室工程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单向流空气装置,操作区洁净度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别的超净工作台,室内温度控制18—26C,相对湿度45% —65%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应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效果的紫外灯或其他适宜的消毒装置,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Pa,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大于10Pa无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 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lx。

缓冲间和操作间所设置的紫外线杀菌灯(2—2.5w/m3),应定期检查辐射强度,要求在操作面上达40uw/m2 不符合要求的紫外杀菌灯应及时更换。

2、建立使用登记制度:药厂各个微生物检测检验室都要建立使用登记制度。

在登记册中可设置以下项目内容:如使用日期、时间、使用人、设备运行状况、温度、湿度、洁净度状态(沉降菌数、浮游菌数、尘埃粒子数)、报修原因、报修结果、清洁工作(台面、地面、墙面、天花板、传递窗、门把手)、消毒液名称等。

(完整版)无尘车间无菌室的检验规章制度

(完整版)无尘车间无菌室的检验规章制度

范文最新推荐无尘车间无菌室的检验规章制度深圳无尘无菌室的检验规程: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0.1 %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1 / 12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30 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20 分钟。

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 3 %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 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15.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16.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

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范文最新推荐90mm勺无菌培养皿若干,无菌操作分别注入融化并冷却至约45C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放至凝固后,倒置于30―― 35C培养箱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取平板3―― 5个,分别放置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暴露30分钟后,倒置于30―― 35C培养箱培养48 小时,取出检查。

实验室无菌室操作规程

实验室无菌室操作规程

实验室无菌室操作规程
1、无菌室紫外线灭菌规程:
1.1紫外线消毒时,无菌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
1.2在室温20℃~25℃时,220V30W紫外灯下方垂直位置1.0m处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应70W/cm2,低于此值时应更换或增加适当数量的紫外灯,确保平均每立方米应不少于1.5W。

1.3无菌室使用前,必须开启紫外线灭菌灯,灭菌30分钟。

关闭紫外线灯30分钟后方能进入无菌室。

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2、化验员出入无菌室要求:进入无菌室时,必须穿戴专用工作衣
帽,换上拖鞋,通过缓冲道进入无菌室。

3、无菌室清洁要求:按无菌操作,完成实验后,要清洗台面和地
面。

每周用75%酒精或0.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清洁,清洁消毒次序为从上而下,从左到右,先里后外,以保证无菌室洁净。

4、紫外消毒和灭菌效果的验证:化验员每月应对无菌室的灭菌状
况进行监控并记录,对灭菌后无菌室的空气进行检测,采用自然沉降法,将营养琼脂平板暴露15分钟,37℃、48h培养后,检测结果<15cfu/皿,表示无菌室灭菌效果达到要求。

5、传递口操作要求:有些物品或药品需要通过传递口进入无菌室
时,传递口内窗不能打开,外窗关闭后,内窗才能打开取物。

递出反之。

严禁空气对流产生交叉污染。

每周对无菌室传递口用
75%酒精或0.5%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清洁,以保证传递口的洁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室标准化规程与验收规范(《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无菌室标准化规程与验收规范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含《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本规程旨在为无菌操作及无菌室的保护提供一个标准化规程。

2.适用范围生测实验室3.责任者 QC 主管生测员4.定义无5.安全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操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先关掉紫外灯。

6.规程6.1.无菌室应设有无菌操作间和缓冲间,无菌操作间洁净度应达到 10000 级,室内温度保持在 20-24℃,湿度保持在 45-60%。

超净台洁净度应达到 100 级。

6.2.无菌室应保持清洁,严禁堆放杂物,以防污染。

6.3.严防一切灭菌器材和培养基污染,已污染者应停止使用。

6.4.无菌室应备有工作浓度的消毒液,如 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 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

6.5.无菌室应定期用适宜的消毒液灭菌清洁,以保证无菌室的洁净度符合要求。

6.6.需要带入无菌室使用的仪器,器械,平皿等一切物品,均应包扎严密,并应经过适宜的方法灭菌。

6.7.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前,必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消毒,然后在缓冲间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子,口罩和手套(或用 70%的乙醇再次擦拭双手),方可进入无菌室进行操作。

6.8.无菌室使用前必须打开无菌室的紫外灯辐照灭菌 30 分钟以上,并且同时打开超净台进行吹风。

操作完毕,应及时清理无菌室,再用紫外灯辐照灭菌 20 分钟。

6.9.供试品在检查前,应保持外包装完整,不得开启,以防污染。

检查前,用 70%的酒精棉球消毒外表面。

6.10.每次操作过程中,均应做阴性对照,以检查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6 .11.吸取菌液时,必须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直接用口接触吸管。

6.12.接种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灼烧灭菌,待冷却后,方可接种培养物。

6.13.带有菌液的吸管,试管,培养皿等器皿应浸泡在盛有 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24 小时后取出冲洗。

6.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应立即用 5%石碳酸溶液或 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 30 分钟,再做处理。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应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6.15.凡带有活菌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才能在水龙头下冲洗,严禁污染下水道。

6.16.无菌室应每月检查菌落数。

在超净工作台开启的状态下,取内径 90mm 的无菌培养皿若干,无菌操作分别注入融化并冷却至约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15ml,放至凝固后,倒置于 30~35℃培养箱培养 48 小时,证明无菌后,取平板3~5 个,分别放置工作位置的左中右等处,开盖暴露 30 分钟后,倒置于30~35℃培养箱培养 48 小时,取出检查。

100 级洁净区平板杂菌数平均不得超过 1 个菌落,10000 级洁净室平均不得超过 3 个菌落。

如超过限度,应对无菌室进行彻底消毒,直至重复检查合乎要求为止。

7.参照参照《药品卫生检验方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 (无菌检查法)章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T0188.6-1995《药品检验操作规程》8.分发部门质量管理部无菌室技术指导说明在获得了无菌环境和无菌材料后,我们还要保持无菌状态,才能对某种特定的已知微生物进行研究或利用它们的功能,否则外界的各种微生物很容易混入。

外界不相干的微生物混入的现象,在微生物学中我们叫做污染杂菌。

防止污染是微生物学工作中十分关键的技术。

一方面是彻底灭菌,另一方面防止污染,是无菌技术的两个方面。

另外,我们还要防止所研究的微生物,特别是致病微生物或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了的本来自然界不存在的微生物从我们的实验容器中逃逸到外界环境中去。

为了这些目的,在微生物学中,有许多措施。

无菌室内的地面、墙壁必须平整,不易藏污纳垢,便于清洗。

工作台的台面应该处于水平状态。

无菌室和缓冲间都装有紫外线灯,无菌室的紫外线灯距离工作台面 1 米。

工作人员进入无菌室应穿灭过菌的服装,戴帽子。

当前无菌室多存在于微生物工厂,一般实验室则使用超净台。

超净台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空气层流装置排除工作台面上部包括微生物在内的各种微小尘埃。

通过电动装置使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具后进入工作台面,使台面始终保持在流动无菌空气控制之下。

而且在接近外部的一方有一道高速流动的气帘防止外部带菌空气进入。

在条件较困难的地方,也可以用木制无菌箱代替超净台。

无菌箱结构简单,便于移动,箱正面开有两个洞,不操作时用推拉式小门挡住,操作时可以将双臂伸进去。

正面上部装有玻璃,便于在内部操作,箱内部装有紫外线灯,从侧面小门可以放进去器具和菌种等。

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当前不仅在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许多生物技术中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转基因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洁净室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洁净室中沉降菌的测试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洁净室中沉降菌的测试标准操作规程,保证药品在规定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

2 范围:洁净室的沉降菌的监测。

3 依据:国家标准 GB/T 16294-1996。

4 职责:QA 洁净度监测人员、微生物检验人员对本制度的实施负责。

5 内容5.1 洁净室: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

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5.2 洁净工作台:一种工作台或者与之类似的一个封闭围挡工作区。

其特点是自身能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罩、水平层流罩、够供给经过过滤的空气或气体,如垂直层流洁净罩、水平层流罩、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自净器等。

5.3 洁净度: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径悬浮粒子的允许统计数。

5.4 菌落:细菌培养后,由一个或几个细菌繁殖而形成的一细菌集落,简称 CFU。

通常用个数表示。

5.5 测试方法5.5.1 方法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

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 48 小时以上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数,来评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的洁净度。

5.5.2 所用的仪器和设备高压消毒锅: GZ-ZL-SOP-066- 进行操作。

5.5.2.1 高压消毒锅:使用时参照文件 GZ-ZL-SOP-066-00 进行操作。

5.5.2.2 恒温培养箱:必须定期对培养箱的温度计进行检定。

5.5.2.3 培养皿:一般采用中90mm×15mm 硼硅酸玻璃培养皿。

使用前将培养皿置于121℃湿热灭菌 20 分钟。

5.5.2.4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将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约45℃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培养基注入培养皿,每皿约 15m1。

待琼脂培养基凝固后,将培养基平皿放入 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数小时,若培养基平皿上确无菌落生长,即可供采样用,制备好的培养基平皿应在 2~8℃的环境中存放。

5.5.3 测试步骤5.5.3.1 采样方法: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放置在预先确定的取样点,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 0.5 小时,再将培养皿盖上盖后倒置。

5.5.3.2 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在 30~35℃培养,时间不少于 48 小时。

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定 3 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5.5.3.3 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 5~10 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

若培养皿上有 2 个或 2 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 2 个或 2 个以上的菌落计数。

5.6 注意事项5.6.1 测试用具要做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5.6.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5.6.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5.6.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5.6.5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5.7 测试规则5.7.1 测试状态5.7.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被测试洁净室(区)已消毒。

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

5.7.1.2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

5.7.1.3 测试人员: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 2 个人。

5.7.2 测试时间5.7.2.1 对单向流,如 100 级净化房间内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10 分钟后开始。

5.7.2.2 对非单向流,如 10000 级、100000 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 30 分钟开始。

5.8 沉降菌计数5.8.1 最少采样点数目:可按表 1 确定。

在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见表 2。

表 1 最少采样点数目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面积。

表 2 最少培养皿数5.8.2 采样点的布置:工作区测试点位置离地 0.8~1.5m 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测点,采样点的布置应力求均匀,避免采样点在某局部区域过于集中,某局部区域过于稀疏。

5.8.3 记录:测试报告中应记录房间温度、相对湿度、压差、测试状态及测试数据。

5.8.4 结果计算: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下式:m1+m2+……+mn 平均菌落数 m=n式中:m 为平均菌落数;m1 为 1 号培养皿菌落数;m2 为 2 号培养皿菌落数;mn 为 n 号培养皿菌落数;n 为培养皿总数。

5.8.5 结果评定: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的空气中的微生物。

5.8.6 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见表 3)。

5.8.7 若某洁净室(区)的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须对此区域先行消毒,然后重新测试两次,测试结果必须合格。

主要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GB/T 16294-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