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及MRI观察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

·诊断技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与疗效观察刘伟,周峰(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盐城 224001)【摘要】目的 探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使用MRI进行诊断的特性,并评价诊断后使用相关措施进行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MRI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并结合诊断结果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进而分析和研究患者进行治疗后问题的改善效果。

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足后段功能评分(92.45±3.78)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足后段功能评分(84.66±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诊断方面,MRI检查有利于为患者疾病治疗的进行提供更多的依据。

进而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MRI诊断;手术治疗;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74.146.02踝关节扭伤作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极易导致关节及韧带损伤,而这其中距腓前韧带相比于其他韧带更为薄弱,受到意外因素的影响也最易受到损伤,若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就会导致患者因外侧韧带受损严重而出现踝关节的持续疼痛、肿胀,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1-2]。

因此对患者韧带损伤损伤情况进行详细的诊断,并及时给予治疗是当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此我院将收治的74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进行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研究结果表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29~70岁,平均(49.45±1.46)岁。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

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的诊断和医治汪学松,邱贵兴,翁习生,高增鑫,翟吉良【关键词】踝关节踝关节前方有胫骨前肌肌腱和趾长、长屈肌腱,后方有壮大的跟腱,较少发生前后方向的不稳固和软组织损伤。

而踝关节内侧仅有三角韧带,外侧仅有外侧副韧带和腓骨长短肌肌腱,相对较薄弱,易发生损伤。

临床上常常碰到踝关节的内、外侧韧带的损伤,可是常常有医生不重视,致使延误医治,后期发生踝关节不稳及骨关节炎。

1 踝关节应用解剖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

距骨位于由内、外、后三踝组成的踝穴内。

距骨体前宽后窄,其上面的鞍状关节面与胫骨下端的关节面相接。

双侧的关节面与内、外踝的关节面相接。

胫腓骨下端由顽强的骨间膜和胫腓下前后联合韧带和横韧带连接在一路。

踝关节前后较松弛,以利于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内外侧韧带较顽强,以维持踝关节的稳固。

内侧为三角韧带(也称跟胫韧带),分浅深两层,浅层止于载距突上部,深层呈三角形止于距骨颈及体部。

外侧副韧带可分为跟胫、距胫和距腓三束,较薄弱,易损伤。

外侧副韧带中的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面,止于距骨颈。

距腓后韧带为外侧副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起自外踝后面,向后内侧,止于距骨滑囊后缘,止点宽大。

跟距韧带为关节囊外韧带,起自外踝尖端,向后内止于跟骨外侧面、腓骨结节后上方。

Ozeki[1]通过12例新鲜冰冻标本的研究说明,当踝关节跖屈°时,距腓前韧带达到最长,张力最大,现在易发生距腓前韧带断裂,而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那么别离在踝关节背伸18°、°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跟胫韧带,即内侧三角韧带,在背伸°时达到最长,张力最大。

2 相关的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运动机制背伸时,踝关节可增宽~ mm,以容纳较宽的距骨体前部,因此使下胫腓联合韧带紧张,距骨与内外踝的关节面贴紧,使踝关节稳固,因此背伸损伤易发生骨折。

跖屈时,距骨体较宽的部份滑出踝穴,较窄的部份进入关节内,踝穴变窄,同时,下胫腓联合韧带松弛,踝关节不稳,易发生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全文)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全文)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全文)1、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分为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

距腓前韧带起自腓骨下端的前方向前内侧止于距骨颈;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向内后方止于跟骨后外侧的结节;距腓后韧带起自腓骨的外踝窝止于距骨后突粗隆。

2、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有脚踝部位扭伤的外伤史,足踝外侧有局部的疼痛、压痛、肿胀及淤青。

但是这不是特异症状,不足以与其他疾病区分。

体格检查:前抽屉征以及浅凹征阳性可以用来诊断外侧副韧带损伤。

但是在检查过程中患者会疼痛加剧以及可能出现肌肉痉挛症状,会得到假阳性的结果。

影像学检查:应力下X线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外踝不稳的程度,但是对于韧带内部结构完全无法显示。

特别对于急性损伤的患者无法耐受疼痛时,尤为不适宜。

MRI检查诊断效率较高,但MRI也是检查中最耗时、最昂贵的检查。

除此之外,也有其不足之处。

比如当关节间隙出血明显时,或者外踝处皮下软组织淤肿明显时,以及当韧带损伤伴有止点处撕脱骨折合并骨质信号增强时,都会导致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同时患者体内有金属异物时使用受限。

高频超声对于踝关节等浅表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很好的显示韧带内部结构,检查便捷,费用经济,具有动态成像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很高的实用价值。

3、正常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超声表现正常的距腓前韧带在超声上呈倒三角形的低回声,在横断面的厚度约为1.5mm;正常的跟腓韧带在超声上呈上细下宽中等回声的带状结构,内可见较致密的条纹状结构,位于距腓前韧带后方深面,厚度约为6mm;正常的距腓后韧带在超声上的表现是附着在骨组织之间的低中等回声的辐射状结构,无明显的丝状结构,在横断面的厚度约为1.5mm。

(下图为正常超声影像学图像)4、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超声影像学分型根据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在超声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也分为三种类型。

Ⅰ型(挫伤):韧带肿胀增厚,韧带纤维连续性好,结构完整,回声减低、不均;Ⅱ型(部分撕裂伤):韧带肿胀增厚,部分或连续性纤维中断或变细,动态扫查显示韧带张力下降,关节腔内可有或无积液;Ⅲ型损伤(完全撕裂伤):韧带连续性完全中断,断端回缩分离,动态扫查显示韧带张力消失。

正常踝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及MRI观察对比研究

正常踝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及MRI观察对比研究

o f t h e l i g a m e n t i n j u r y . Me ho t d s 1 0 l a t e r l a a n k l e j o i n t s o f n o r ma l a d u l t c a d a v e r s s p e c i m e n s w e r e o b s e r v e d a n a t o mi c a l l y . T h e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i t v e T o m e a s u r e t h e a n a t o m i c m o r p h o l o g y o f t h e l a t e r a l c o l l a t e r a l a n k l e l i g a m e n t i n c a d a v e r s , a n d
( 8 . 7 6 + 0 . 8 8 3 ) m m和( 5 . 7 0 0 + 0 . 4 4 2 ) m m, 厚度 ( 1 . 8 4 0 + 0 . 1 9 0 ) m m和 ( 2 . 1 1 0  ̄ 0 . 2 9 6 ) m m。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平均 长度分别为 ( 1 4 . 1 2 8  ̄ 0 . 6 1 0 ) mm和 ( 2 3 . 4 5 2  ̄ 1 . 5 0 6 ) mm, 宽度 ( 8 . 7 8 2  ̄ 0 . 9 1 6 ) m m 和( 5 . 7 0 4 ± O . 4 5 3 ) mm, 厚度( 1 . 8 8 2  ̄ 0 . 2 2 4 ) m m
中 国现 代 医药 杂 志 2 0 1 4年 1月 第 1 6卷第 1期 MMJ C,J a n 2 0 1 4 , Vo l侧 副韧 带的解 剖及 MR I 观 察对 比研 究

踝关节解剖和损伤MRI影像表现

踝关节解剖和损伤MRI影像表现
示透明关节软骨的图像) ➢ 关节造影(用于诊断有无韧带撕裂和关节软骨缺损,但为有创
检查)
踝关节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 T1WI及PDW能清楚显示踝关节解剖,T2WI及STIR对 显示病变有更大帮助
➢ 横断面及冠状面能显示大多数的韧带,应首先考虑行 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矢状面作为适当补充
MR上较好显示韧带/肌腱位置
三角骨
三角骨综合征
踝关节损伤—其他损伤
➢ 足底腱膜炎(跖腱膜炎) ✓ 足底腱膜是一个多层纤维腱膜,由内层、中间层、外层构成 ✓ 足底腱膜通常指较大的中间层,起自跟骨内侧结节然后向前延伸,附着
于趾短屈肌腱下方 ✓ 足底腱膜于中足底分为五束,分别附着于第五趾骨的远节趾骨 ✓ 足底腱膜在MR上表现为2-4mm带状结构,在所有的序列上为低信号 ✓ 足底腱膜炎是导致足底疼痛的最常见原因(多晨起疼痛)
踝关节解剖及损伤
Part 01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解剖—骨性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
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 附着,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 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 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信号增高,跟腱断裂/撕裂 ➢ 跟腱近端回缩,跟腱边缘磨损,呈螺旋状形态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急性损伤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腱围炎
跟腱下囊 跟腱后囊
跟后滑囊炎(注:跟腱后囊正常无积液,若积液提示异常)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完全撕裂
踝关节损伤—胫骨前后肌腱损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急性损伤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踝关节外侧韧带急性损伤磁共振影像表现课件

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损 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对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诊断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对踝关节周围肌肉和肌腱损 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对踝关节周围血管损伤的诊 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对踝关节周围肿瘤的诊断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踝关节外侧 韧带的损伤程度和范围
02 踝关节韧带:踝关节外侧韧 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 韧带和跟腓韧带,这些韧带 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为高信 号的线状结构。
03 踝关节软骨:踝关节软骨包 括胫骨关节软骨、腓骨关节 软骨和距骨关节软骨,这些 软骨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为 低信号的线状结构。
04 踝关节滑膜:踝关节滑膜是 覆盖在踝关节表面的一层滑 膜,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为 高信号的线状结构。
急性损伤的原因
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 踝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导致 韧带损伤
意外事故:在日常生活中, 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踝关节受 到外力作用,导致韧带损伤
慢性损伤:长期重复性运动 或过度负荷,导致踝关节外 侧韧带逐渐损伤
肌肉力量不足:肌肉力量不 足,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下降, 容易发生损伤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康复治疗:适用于
5 所有损伤,包括关 节活动度训练、肌 肉力量训练等。
磁共振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影像学表现的可变性
01
成像参数:不同参数设置可能导致影像学表现差异
02
扫描角度:不同扫描角度可能导致影像学表现差异
03
病变程度:病变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影像学表现差异
04
观察者经验:观察者经验不同可能导致影像学表现解读差异
MRI对关节内游离体的诊断具有 较高的准确性

值得收藏踝关节MRI的断层解剖

值得收藏踝关节MRI的断层解剖

值得收藏踝关节MRI的断层解剖泽美运动医学——导读✦本文简要介绍了踝关节的韧带解剖,从水平位、冠状位和矢状位三个平面分别看踝关节MRI,并分享了相关阅片经验。

✦✦一、踝关节解剖1. 外侧韧带2. 内侧韧带3. 后面观二、踝关节MRI1. 水平位(横断面)水平位-下胫腓水平水平位-内踝下端水平水平位-外踝下端水平水平位-舟骨粗隆水平水平位-跟骨结节水平2. 冠状位(冠状面)冠状位-后踝水平冠状位-内踝下端水平冠状位-舟骨粗隆水平冠状位-舟骨水平冠状位-跖楔关节水平3. 矢状位(矢状面)矢状位-1矢状位-2矢状位-3矢状位-4矢状位-5:中线水平矢状位-6:跗骨窦矢状位-7:外踝4. 阅片经验•T1WI能清晰显示踝关节解剖,T2WI对显示病变有更大的帮助。

•横断面及冠状面能够显示大多数的韧带,应首先看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矢状面作为适当的补充。

•不同可疑韧带损伤的韧带选择最佳扫描层面:① 距腓前韧带:以20°斜断面效果最佳② 跟腓韧带:以-15°斜断面效果最佳▲图:距腓前韧带(左图);跟腓韧带(右图)总结•距腓前韧带:水平位-外踝下端水平、冠状位-内踝下端水平;•跟腓韧带:冠状位-后踝水平;•三角韧带:冠状位-内踝下端水平;•下胫腓前、后韧带:水平位-下胫腓联合水平、冠状位-内踝下端水平;•胫后肌腱:矢状位-内踝、水平位;•腓骨长短肌腱:矢状位-外踝、水平位;•水平位:由下胫腓往下可以看到所有的血管神经肌腱走行。

来源:山东足踝。

MRI上不同角度斜断面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显示效果的研究

MRI上不同角度斜断面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显示效果的研究
[%] 走行使其在常规正交层面得以显示 。但临床上此
% % 5%
材料与方法 踝关节标本的解剖与测量 选取经福 尔 马 林 固 定 符 合 要 求 的 成 人 尸内 外 翻, 无 明 显 关 节 病 变。其 中 左踝 3 例, 右踝 ’ 例, 男 4 例, 女 T 例, 年龄 不详。分 离外侧韧带, 观察其起止点、 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 系。顺其长 轴 插 入 一 根 金 属 针, 摄 取 侧 位 U 光 片, 于 U 光片上 测 量 金 属 针 与 胫 骨 骨 干 长 轴 之 垂 线 所 成角度。 % 5$ 自愿者踝关节的 !"# 扫描 女 %( 例, 左踝 %) 例, )( 例正常自愿者男 $& 例, 右 踝 $$ 例, 年 龄 %’ V )4 岁, 平 均 $( 岁, 均无外伤 史、 先 天 畸 形 及 关 节 症 状 等。 使 用 W=C>CDE XM;C:< 受 检 者 均 只 做 WXN % Y &+ 超 导 型 磁 共 振 仪 和 头 线 圈,
医学影像学杂志 $&&3 年第 %3 卷第 $ 期
Z !CG #>?H=DH [67 5 %( \6 5 $ $&&3
!"# 上不同角度斜断面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显示效果的研究
娄鉴娟, 王德杭, 冯
(江苏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南京 $%&&$’)
【摘
要】 目的: 寻找踝关节外侧韧带于自然体位下 !"# 显示最佳的斜断面, 为临 床 更 好 地 评 价 外 侧 韧 带 提 供 依 据。 方
性别 " % ( ) * 9 J 6 ; "& "" "% "( ") "* 男 男 男 男 男 女 女 女 男 男 女 女 男 女 女

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及MRI特征

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及MRI特征

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及MRI特征导读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承重关节,是日常生活和体育竞技比赛中易损关节之一,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

踝关节周围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起重要的作用,其损伤常并发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等,致踝关节周围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关节失稳,如未经正确治疗,患者易并发关节松弛、继发软骨损伤、滑膜炎及创伤性骨关节炎等。

因而正确认识踝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周围韧带分布,掌握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关系,是临床治疗踝关节损伤的基础,对患者的治疗、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学习交流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学特点及其MRI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踝关节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治水平,尤其是对踝关节急慢性疼痛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踝关节一种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由距骨、胫骨及腓骨下端构成,是躯体与地面接触的重要部位,踝关节周围有三组主要韧带维持关节稳定。

根据其解剖位置可分为三组: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内侧三角韧带和连接胫腓骨远端的下胫腓联合韧带。

一、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解剖学特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组成。

•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缘,向前下斜行止于距骨颈外侧面,厚2~2.5mm。

中立位时距腓前韧带与足的长轴平行,与小腿的长轴垂直。

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前移。

•跟腓韧带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起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位于腓骨长短肌腱的深方。

主要作用是限制跟骨内翻。

距腓后韧带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起自外踝后部的外踝窝,水平向后止于距骨后外侧突,是3束中最强壮的1束。

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后移。

踝关节内踝较外踝短,外侧副韧带较内侧薄弱,足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力量强,因此,当踝关节快速运动时,如果足部来不及协调位置,易造成内翻、内旋、跖屈位着地,使外侧副韧带遭受超过生理限度的强大张力,发生损伤。

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的影响

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的影响

磁共振成像 (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探析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对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96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患者均接受MRI联合MSCT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判断检出率。

结果:MRI联合MSCT检查Ⅰ度、Ⅱ度、Ⅲ度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为98.96%,与病理诊断对比无较大的差异,P>0.05。

结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使用MRI联合MSCT整体检出率较高,可及时结合确诊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提升治疗质量。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多层螺旋CT;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踝关节属于人体非常重要的承重关节,外侧与腓韧带、单纯距腓前韧带等组织相连,这些韧带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出现内翻或者外翻,出现过度牵拉和损伤,严重时可发生断裂,出现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无法正常行走,影响运动功能,需要进行疾病的及时干预治疗。

对于该类型损伤,影像学方法应用较多,其中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对软组织损伤进行检查,分辨率高,同时可实现多平面的成像。

但是对于一些微小的骨折检出率不理想[1]。

而多层螺旋CT(MSCT)对骨折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对于软组织损伤的判断不理想,因此将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提升检出准确率。

本文对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多层螺旋CT(MSCT)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96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患者基本资料如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5例、4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40.12±2.76)岁,Ⅰ度36例、Ⅱ度40例、Ⅲ度30例。

受伤原因:高空坠落40例、车祸40例、其他16例。

纳入指标:1)存在踝关节疼痛、肿胀、淤青;2)签署知情同意书;3)可积极配合检查。

早读踝关节MRI(韧带)解读,不容错过!

早读踝关节MRI(韧带)解读,不容错过!

早读踝关节MRI(韧带)解读,不容错过!胫腓前后韧带及骨间膜(一直延伸到腓骨头)显示的比较好的是踝关节MRI的轴位图像,下文将详细介绍以上提到的组织正常和异常在MRI上的显像。

一、胫腓前韧带如下图A:正常的胫腓前韧带是一个薄的低信号影。

B:胫腓前韧带增厚,水肿,表现为部分撕裂即2级损伤。

C:胫腓前韧带增厚,可能有局灶性不连续性(箭头),即3级损伤(全层撕裂)。

下图这个病人是一个胫腓前韧带的全层撕裂(黄色箭头)。

后踝的骨折(蓝色箭头)。

骨间膜周围可见水肿(白色箭头)。

二、胫腓后韧带急性损伤表现为水肿增厚,而陈旧性损伤则表现为瘢痕形成和低信号。

A有水肿和增厚(箭头),表明急性2级损伤。

B出现水肿和后部增厚,为急性2级损伤。

胫腓前韧带也增厚,但表现为低信号,这是由于陈旧性损伤而形成的疤痕。

C陈旧性损伤所致疤痕组织,这也可能是后方撞击的原因之一。

三、踝外侧的三条韧带1、前距腓韧带(ATFL),踝关节最常受伤的韧带。

2、跟腓韧带(CFL)3、后距腓韧带(PTFL)前距腓韧带(ATFL)损伤左边的病人在ATFL韧带周围有轻微的水肿,而韧带本身看起来正常(1级)。

中间的病人ATFL有增厚和结构扭曲,代表部分撕裂(2级)。

右侧的病人ATFL完全撕裂(3级)。

亮边征该征为高信号的细线状带,是3级撕裂时骨质的小撕脱所致。

下图是一个3级的ATFL撕裂,一个明亮的细线(箭头)。

跟腓韧带(CFL)CFL从腓骨远端至跟骨外侧,在冠状位图像上最好观察。

孤立性的CFL损伤是罕见的,大多数情况下,ATFL也会受伤。

后距腓韧带(PTFL)孤立性损伤非常罕见的。

下图是一个正常的PTFL和一个2级的损伤。

注意,还有一个二级撕裂的ATFL。

三、三角韧带(内侧副韧带)三角韧带或内侧韧带更难评估,三角韧带在冠状面的评价最好。

其深层连接内踝下缘与距骨内侧,这些纤维与脂肪组织交织在一起,使其在MR上呈条纹状。

其浅层与舟状骨前部连接,在内踝的插入处,它与内踝的骨膜和屈肌支持带混合。

足踝关节镜1:踝关节外侧韧带解剖

足踝关节镜1:踝关节外侧韧带解剖

足踝关节镜1:踝关节外侧韧带解剖
图1 左侧踝关节的侧位中立位观,浅层结构的解剖。

ATFL -距腓前韧带;SPN-腓浅神经;IER-下伸肌支持带;LM -外踝。

图2左踝外侧视图,伴有浅外侧解剖结构。

ATFL-距腓前韧带;SPN-腓浅神经;IER-下伸肌支持带;LM -外踝;PBT-腓骨短肌腱。

箭头表示从ATFL止点中心到IER的距离。

图3 近端观察左踝,用针的位置来定位测量。

ATFLo-距腓前韧带起点;ATFLi-前距腓韧带止点;IER-下伸肌支持带;SPN90-腓浅神经90度;SPN60- 腓浅神经60度位
图4 左踝侧位观,用针的位置来定位测量。

ATFLo-距腓前韧带起点;ATFLi-前距腓韧带止点;IER-下伸肌支持带;SPN90-腓浅神经90度;SPN60- 腓浅神经60度位
图5右踝前外侧韧带解剖。

SATFL-距腓前韧带上束;IATFL-距腓前韧带下束;CFL -跟腓韧带;SPN-腓浅神经;IER-下伸肌支持带
图6 右踝后面韧带解剖观。

PTFL-距腓后韧带;LM-外踝;CFL-跟腓韧带;IER-下伸肌支持带
图7 右踝侧面韧带解剖。

AITFL-距腓前韧带上束;IATFL-距腓前韧带下束;CFL -跟腓韧带;SPN-腓浅神经;IER-下伸肌支持带;FOT-腓骨无名结节
图8 右踝侧面韧带解剖。

ATF-下胫腓前韧带;ATFL-距腓前韧带;CFL-跟腓韧带;SPN-腓浅神经;IER-下伸肌支持带;FOT-腓骨无名结节。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

综述•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研究现状王安鸿,郭秦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191)[摘要]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损伤机制为内翻和旋后扭伤。

临床上急性损伤表现为肿胀和疼痛,慢性损伤以反复扭伤和疼痛为主,通过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可进行初步诊断,需进行X线检查排除骨折,通过MRI、超声波及关节镜探查进一步明确损伤程度。

急性扭伤导致的Ⅰ、Ⅱ级损伤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对于Ⅲ级损伤,手术缝合撕裂的韧带可较好地恢复关节运动的功能。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慢性损伤如果保守治疗无效需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Broström-Gould术、改良Karlsson术及韧带解剖重建手术等。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解剖重建[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A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即使在非运动人群中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1]。

在美国,每年每1 000人中有2.15例会发生踝关节扭伤,而体育运动所致的损伤占了近一半[2]。

据估计,每10 000例扭伤患者中大约有1例是内翻伤[3]。

内翻伤约占肌肉骨骼系统所有损伤的25%,其中约50%的损伤与体育运动有关[2-5]。

急性踝关节外副韧带损伤常发生于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由于损伤程度的不同,韧带或完整,或部分受损,或完全断裂。

本文旨在从病因、解剖、损伤机制及分级、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进行系统性的综述和总结。

1 危险因素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性别、体质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肌肉强度等。

通常认为女性发生踝关节外侧扭伤率更大[6]。

随着体质量和体质指数的增加,急性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也可能会增加。

而肌肉疲劳和损伤前强度的损失则可能加剧神经肌肉及韧带的损伤[7]。

外在因素包括特定的或有风险的运动、竞技强度等,如经常从事跑步、跳跃等运动的运动员发生踝关节不稳定和外侧副韧带损伤的风险更高;同时,随着竞技强度的提高,踝关节扭伤的风险也会增加[6]。

踝关节外侧韧带急性损伤的MRI表现

踝关节外侧韧带急性损伤的MRI表现

• 踝关节扭伤常由于踝跖屈位时内翻或外翻所致, 内翻损伤占踝关节扭伤的85%。踝内翻时外侧关 节囊和距腓前韧带最先受到损伤,随后是跟腓韧 带撕裂,因此外侧韧带的损伤在踝关节软组织损 伤中最为常见。
• 踝关节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最薄弱韧带)断 裂的诊断敏感性达93-100%,特异性高达96100%。
Voxel 0.39/0.82/3.00 0.25/0.32/2.00
Time 53.46 63.93
ppt课件完整
30
两种不同扫描条件MR图像比较
ppt课件完整
31
MRI检查条件及方法
2. 扫描序列:T1WI及PDW能清晰显示踝关节解 剖,T2WI及SPAIR对显示病变有更大的帮助
SPAIR
T2WI
外侧韧带
23
MRI
CT
ppt课件完整
24
MRI
CT
ppt课件完整
25
MRI
CT
ppt课件完整
26
外踝局解-跗骨窦
跗骨窦是位于距骨 颈和跟骨前外侧间的一 个腔隙,连接距、跟骨 的颈韧带、距跟间韧带 及伸肌下支持带位于此 处,其内还可见一些神 经、血管及脂肪组织 。
ppt课件完整
27
跗骨窦综合症
内外侧韧带实体解剖 CT、MRI断层解剖及比较
➢MRI检查条件及方法
➢踝关节外侧韧带急性损伤的MRI表现
ppt课件完整
29
MRI检查条件及方法
1. 高分辨率的踝关节MR扫描条件(3T MR机):
SCAN-1 SCAN-2
THK 3.0/0.3 2.0/1.0
FOV 200 130
Matrix 243/512 410/512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对重建手术的意义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研究及对重建手术的意义
cle CV (16.53% ) < CFL to subtalar articular surface CV (17.68% ). Conclus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of ankle joint and surrounding bone markers has certain variability , which may reflect the stability of lateral collat­ eral ligament and surrounding bone markers. Comparing the CV , it is concluded that ATFL from the origin of fibula to the an­ terior fibular tubercle and from ATFL to the tip of fibula are bone markers with good stability; however, the CV from CFL to its bone markers i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considering that subtalar articular surface is more easily observed under ar­ throscopy ,it is more feasible to use subtalar articular surface as a localization marker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FL under ar­ throscopy. It provides some data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of ankle joint.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MRI观察研究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MRI观察研究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MRI观察研究发表时间:2019-08-06T10:39:22.26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作者:邓娟[导读] 目的:探究MRI观察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邓娟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目的:探究MRI观察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了治疗而将其分入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两组各40例患者,全部给予MRI检查,对比两组损伤时和修复后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厚度的MRI测量结果。

结果:治疗组中I度损伤、II度损伤患者的距腓前韧带厚度、跟腓韧带厚度均与未治疗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中I度损伤、II度损伤患者8周后的距腓前韧带厚度、跟腓韧带厚度均比未治疗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测量踝关节外侧韧带厚度来评估韧带急性损伤情况,观察韧带的修复状况。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韧带;MRI;损伤;修复;韧带厚度踝关节损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损伤,据报道,仅美国每日便有上万人发生踝关节损伤,而我国每日发生踝关节损伤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事实上,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踝关节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将有可能引发跗骨窦综合征、骨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1]。

本文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试探究MRI观察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了治疗而将其分入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两组各40例患者。

具体资料如下:未治疗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2岁,平均(40.62±12.37)岁。

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解剖及其影像学表现

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解剖及其影像学表现

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解剖及其影像学表现华佳;顾海燕;王伟力;路青;柴伟明;许建荣;丁文龙【期刊名称】《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7(030)005【摘要】目的:探讨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解剖形态及其MRI和CT表现.方法:6例正常人踝关节新鲜标本MRI扫描,解剖显示内、外侧韧带后,CT断层扫描与MRI对照观察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影像学表现;在30例正常志愿者踝关节的MRI上测量内、外韧带的宽度及厚度.结果:MRI横断面及冠状面可充分显示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在冠状面及横断面上所测的宽、厚度,男女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MRI能清晰地显示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所测量的正常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宽、厚度数据,为临床诊断踝关节内、外侧韧带的病变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总页数】5页(P609-613)【作者】华佳;顾海燕;王伟力;路青;柴伟明;许建荣;丁文龙【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放射科,上海,200127;上海交通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相关文献】1.踝外侧韧带解剖重建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 [J], 阿布杜热合曼;吕发明;黄异飞;白靖平2.正常踝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及MRI观察对比研究 [J], 姚刘永;王兆杰;梁卫良;赵俊延3.踝,距下关节外侧韧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J], 沙勇4.正常踝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解剖学观察及其MRI扫描方法学的研究 [J], 任彦玲;侯建明;叶添生5.肘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学及临床研究 [J], 赵国军;李全民;吴仝菊;孙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I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韧带损伤

MRI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韧带损伤

MRI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韧带损伤MRI检查内容解剖组织:韧带、肌腱、神经、骨、软骨、滑膜、关节液病理表现:损伤(肌腱韧带断裂、骨挫伤、骨髓水肿、软骨损伤);肿瘤MRI的模式:MRI序列选择:T1、T2、PD、脂肪抑制、水抑制平扫、增强、血管成像、水抑制、脂肪抑制、水成像、扩散成像MRI角度选择: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任意斜切面扫描成像压水像(即FLAIR),T2基础上把水信号变为低信号。

压脂像(即FS/STIR),把脂肪的高信号压低。

【2】韧带撕裂的MRI表现急性韧带撕裂:韧带的形态、信号变化(原发征象)1.连续性中断2.附着处分离3.增粗伴T2WI韧带内信号升高--提示水肿或出血邻近组织改变(继发征象)1.关节腔积液2.邻近软组织肿胀、关节腔液体渗入邻近软组织(水肿)3.骨挫伤慢性韧带撕裂:继发征象消失韧带增粗/变细,伸长、呈波浪状轮廓(韧带正常的条纹样信号消失,提示瘢痕形成、滑膜增生等)特殊表现1、跟腓韧带(20℅)和前胫腓韧带在正常人有时不能看见。

2、不能看见三角韧带则强烈提示损伤。

3、正常韧带有时表现为striated,最常见于后距腓韧带,后胫腓韧带和三角韧带的深部纤维。

4、正常后距腓韧带的上缘可以表现为irregular and fray。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1、前下胫腓韧带(AITF):胫骨外前面走向腓骨前表面,向外下走行,下部纤维长于上部纤维,Weakest。

2、PITF:胫骨外后面走向腓骨后表面,向上向内走行。

3、横胫腓韧带(TTF):PITF的最下部分,胫骨外后面走向外踝窝的上部,位于胫骨后缘下方,与距骨后缘相接。

4、骨间韧带:骨间膜的最下部分,三角形的粗短纤维,从胫骨斜下走向腓骨。

外侧副韧带1、跟腓韧带:Long and rounded。

与关节囊不融合,但是与腓骨长短肌肌腱关系密切。

2、前距腓韧带:外踝前缘向内向前走向距骨外侧,weakest,足中立位时水平走行。

与关节囊融合,因此损伤必然同时损伤关节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论文: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和MRI观察及临床应用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4)前言 (7)资料与方法 (8)结果 (12)讨论 (17)结论 (22)参考文献 (23)2、综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研究进展 (27)3、致谢 (36)4、作者简介 (37)英文缩略词表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全称MR Magnetic resonance 核磁共振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共振成像CT Computer 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摄影ATFL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距腓前韧带CFL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跟腓韧带PTFL Pose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距腓后韧带FFE Fast field echo 快速梯度回波FA Flip angle 翻转角度FOV Field of view 视野MPR Mutiplanar reconstruction 多平面重建PDW Proton density weighting 质子密度加权TE Time of echo 回波时间TR Time of repeat 重复时间T1WI T1-weighted-images T1加权像T2WI T1-weighted-images T2加权像HFUS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高频超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和MRI观察及临床应用中文摘要目的:通过解剖观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其在低场MR自然体位下扫描显示的形态特点并测量,为临床提高MRI对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提供依据。

并回顾性分析采用保守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随访资料,了解不同程度韧带损伤保守治疗的临床效疗,为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方法:将10侧正常成人尸体足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外侧副韧带的解剖结构,并与自然位(约跖屈20°)置下用0.4T永磁型HITACHI APERTO MR扫描测量外侧副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值进行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7岁至50岁,平均年龄33.5岁,左侧15例,右侧25例,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受伤原因:正常行走跌倒扭伤22例,跑步等运动扭伤18例;合并骨挫伤者15例,合并腓骨长短肌肌腱牵拉伤者13例,伴关节积液者26例。

采用Liu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评价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以优、良、可和差显示,在统计分析时分别将优、良视为预后良好组(≥80分),可、差为预后不良组(≤79分)。

行行×列表资料χ2检验(bonferroni方法)进行组间临床疗效分析,以α´=0.0167为检验水准,P<0.0167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10例标本中距腓前韧带一般呈一扁状四边形纤维束,为踝关节囊在踝前局部增厚形成部分,起自腓骨外踝下1/3前缘,水平向前内侧延伸,止于距骨颈外紧靠距骨外踝关节面前方,近跗骨窦部。

本实验解剖观察有2例呈双束状分布,一束起于外踝前缘,向前内侧近似水平状行走,止于距骨颈;另一束起于外踝前缘略靠下方,向前内侧行走,止于距骨颈靠外踝关节面前下方。

跟腓韧带为关节囊外组织,起自腓骨外踝尖前方的压迹,呈一近圆形纤维索状向后内约呈30°斜行向下后行而止于跟骨外面中部的结节处,韧带跨越踝关节及跟距关节。

距腓后韧带居关节囊后外侧,位置较深,起自腓骨外踝内面的指状窝,呈三角状水平向后内侧走行,经距骨后面而止于距骨后突外侧结节,局部有纤维与足拇长屈肌腱腱鞘融合。

踝关节外侧各韧带在自然位下行常规MRI检查,观察并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190±0.595)mm、(23.46±1.578)mm和(19.37±1.360)mm,平均宽度分别为(8.76±0.883)mm、(5.700±0.442)mm和(6.400±0.200)mm,平均厚度分别为(1.840±0.190)mm、(2.110±0.296)mm和(2.570±0.200)mm。

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128±0.610)mm、(23.452±1.506)mm和(19.220±1.164)mm,平均宽度分别为(8.782±0.916)mm、(5.704±0.453)mm和(6.400±0.174)mm,平均厚度分别为(1.882±0.224)mm、(2.106±0.313)mm和(2.588±0.206)mm。

MRI测量外侧副韧带的数据与解剖测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0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不同程度损伤患者行保守治疗后,Ⅰ度损伤预后优16例、良1例、可1例、差0例;Ⅱ度损伤预后优9例、良1例、可1例、差1例;Ⅲ度损伤预后优1例、良2例、可4例、差3例。

Ⅰ度损伤与Ⅱ度损伤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度损伤、Ⅱ度损伤分别与Ⅲ度损伤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自然位置下行常规MR检查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较理想体位;低场强MR扫描和解剖所测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低场MR能较好的观察外侧副韧带的形态结构;临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Ⅰ度、Ⅱ度损伤后可暂予行保守治疗观察,Ⅲ损伤后建议患者尽可能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MRI(磁共振成像)解剖学保守治疗诊断Anatomy and MRI observation of ankle’s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Abstract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anatomic morphology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ankle ligament in cadavers,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data measur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ligament injury. Retrospective to analyze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lateral ligament about ankle joint inju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y was to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providing some valuable clinical references.Methods: 10 lateral ankle joints of normal adult cadavers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anatomically. The length, width and thickness of the ligaments were observed and measured both by the MRI of 0.4T HITACHI APERTO and anatomy in natural position(about in plantar flexion 20 °), and the data was used the paired t test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d. The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40 cases of the lateral ligament about ankle joint injury that was treat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ith U-shaped plaster in the period from June 2010 to October 2013 in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Zhuhai)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This research that involved 27 males and 13 females, the age was from 17 to 50, with the average age 33.5. And 15 cases on the left side, right side 25 cases. Cause of injury : 22 cases of fall sprain in the normal walking, and 18 cases of sprain in running.In the 40 cases,of which 15 cases of bone contusion, 13 cases with the peroneal tendon injury, 26 cases with joint hydrops. The curative effect outcomes which was expressed by treatment ankle function were scored by the Liu standard, and the results were showed such as excellent,good,fair and poor. When we use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group included excellent and good(≥80 points), the other included fair and poor(≤79 points), were used as chi square test(bonferroni methods). There were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hich were showed byp<0.0167.Results: The collateral ligament of the ankle joint was constituted by the three ligaments and also called fibular collateral ligament, Its mainly composition has three independent structure:the front is talofibular ligaments, middle is talofibular ligament and pose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is located in the posterolateral of ankle joint. Two cases of the ATFL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s.Variable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was of double strip distribution. One strip began from front edges of the external malleolus, went anterior medially, and ended at the neck of talus, another one was located below it. The CFL was outside organization who on the joint capsule,started from the front of the lateral malleolus tip and ended at outside of the calcaneus.The PTFL was starting at articular capsule of posterolateral and ended at the tal us’lateral tubercle. The MR can better display the ligaments of the anatomical morphology on natural position. The ATFL,CFL and PTFL were measured by MR, the average length respective were (14.190±0.595) mm, (23.46±1.578)mm and (19.37±1.360) mm,while the average width were (8.76±0.883) mm, (5.700±0.442)mm and(6.400±0.200)mm.The thickness were(1.840±0.190)mm,(2.110±0.2 96)mm and (2.570±0. 200)mm respectively.And the anatomic length were(14.128±0.610) mm,(23.452± 1.506)mm and (19.220±1.164)mm.The width were(8.782±0.916)mm,(5.704 ±0.453)mm and(6.400±0.174)mm,and the average thickness were(1.882±0.224)mm,(2.106 ±0.313)mm and (2.588±0.206) mm respectively.The dat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between the results of MR and anatomic.In 40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outcomesⅠdegrees injury were 17 excellent and good,fair and poor were 1;Ⅱ degrees were 10 excell -ent and good,fair and poor were 2; and then the former were 3, but the latter were achieve -d to 7 in the Ⅲ degrees injury. There was no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Ⅰdegrees andⅡdegrees(P>0.0167);The Ⅲ degree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Ⅰdegrees andⅡ degrees (P<0.0167) .Conclusion: All of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have no statistical discrepancy between MR and anatomical.The supine natural position was the better MR examinational posturefor the lateral ligament of ankle joint. The low field strengths MR can accurate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With regard to the patients whose ligament were injuredⅠdegrees andⅡdegrees maybe restore to health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 but others people who was recommended to accept the surgery treatment inⅢdegrees injury.Key Words:ankle joint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MRI conservative treatment diagnosis anatomy前言踝关节是由内外侧副韧带、胫腓骨下端及距骨组成的人体小腿和足部重要的运动枢纽,是人体弹跳离地的启动器,同时在人足落地时起着缓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