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幽默苏轼

合集下载

论苏轼诗歌中的幽默

论苏轼诗歌中的幽默

苏轼的幽默姓名:杨梅班级:汉语1001 学号:20104889苏轼可谓宋代文人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一生曲折离奇,遭受多次贬官,牵涉入政治事件受到极大的迫害。

但是他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挫败之后,依旧保持了他的一片赤子之心,始终热爱生活,并且为百姓做事。

豁达的心境和他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是对后世人极大的鼓励。

他为我们做出表率作用。

忽视掉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忘记生活的意义。

无法看到真善美的事物。

读诗歌可以让我们找回这些生活中不断减少的美丽。

那一份闲适和对美的追求。

不光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重要,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乐趣,需要一些幽默感,为那些黯然失色的情景增添色彩。

那些宋人诗歌中所蕴含的可以发掘的庞大的精神能量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苏轼的遗留下大量的诗歌,苏作为宋代文学代表人物,关于他的很多方面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题目了,但重复不是多余,每一次重复都可能取得新的进步,即使只有一点,但是累积起来也可能产生质的变化。

这些诗歌大多是“戏作”,是苏轼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有意味的事情做出来打趣或抒发真情实感的,告诉人们该怎样生活,怎么去应对这个世界。

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却可以窥见苏轼的一部分人生态度和他的真实性格。

正是这些小诗将苏轼的人物性格丰满起来。

苏轼有很多经典的反映出人生哲理的诗歌,如《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大慨惟有苏轼这般胸襟广大之人,才思格调都高远的诗人会发此感慨。

用雪泥红爪的比喻是极贴切形象的,这是人在经历了很多之后发出的无限感慨,其中的曲折怕只有当事人才能体味,而仔细想想,人生又何尝不是雪泥鸿爪呢,任何事物都会变成过眼烟云。

正如“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王国维说: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

苏诗可以称得上是材料丰富多变,同时性情也真。

这跟他骨子里在意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也有很大的关系。

他在意百姓的生活状况,交友甚广,所以才会何不如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千古人间。

苏轼的幽默故事

苏轼的幽默故事

苏轼的幽默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以其幽默幽默的个性和丰富的才华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作品和传记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

本文将选取其中几个经典的幽默故事,与读者分享苏轼的风趣和机智。

故事一:司马光的卖象苏轼和司马光是宋代两位著名的文人,他们之间有着非常有趣的互动故事。

有一天,苏轼听说司马光要举办拍卖会,决定开个玩笑给他。

他找来一只小象,并告诉大家这是一只罕见的宫廷珍宝,非常值钱。

于是,拍卖开始了。

苏轼故意唱出一首调皮的歌词,如:“白象宫中宠,产自非洲独。

巨鼻唾涎飞,万象敬畏瞩。

”听到这首歌,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随后,拍卖师宣布开始拍卖这只宝贝,而苏轼当然是最积极的竞拍者。

在苏轼的喊价声中,象的价格节节攀升,最终以高价成交。

然而,当拍卖落下帷幕时,苏轼却把象送给了司马光,告诉他这只小象并不是什么宝贝,只是一只普通的动物。

司马光听后哈哈大笑,被苏轼的幽默和机智逗得十分开心。

故事二:苏轼的调鹤计苏轼年轻时曾任官,而当时正值夏天,蚊子成群结队,特别是在夜晚更是难以入眠。

于是,苏轼斟酌一番后,决定用一项独特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调鹤。

苏轼购买了一只非常高贵的仙鹤,并训练它在晚上的时候散发出别具一格的香味,来吸引蚊子们。

这个计策非常成功,蚊子们在鹤的引诱下纷纷飞来,而苏轼则可以安然入睡。

然而,这个调鹤计最终被邻居发现了,他们对苏轼笑得前仰后合。

苏轼释然地笑着说:“我这鹤的名字是‘蚊神’,怕蚊子的人都来我家,如果它叫‘宋代皇帝’,天天都有人拜访我了。

”故事三:宰相的骑猪记苏轼和他的朋友王珪是好友,平时喜欢开一些玩笑来调侃彼此。

有一天,苏轼写了一篇题为《宰相骑猪记》的文章,将王珪比喻成宰相骑着猪出门考察。

这篇文章流传开后,引起了许多人的笑谈。

王珪当然不甘示弱,他立即写了一篇回应的文章,讽刺了苏轼抬举自己的行为。

文章称苏轼误将普通人比喻成宰相,是一种严重的文风错误。

苏轼得知后,不以为忤,继续回应。

他在文章中道歉,说他确实弄错了,而且王珪骑的并非猪,而是种猪。

论苏东坡的人生幽默及其文化内涵

论苏东坡的人生幽默及其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论苏东坡的人生幽默及其文化内涵梁竣淇 青岛大学历史系摘要:苏东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其诗流传千古,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多次被贬、仕途坎坷,但无论为官升迁还是被贬他乡,苏东坡都有着不错的政绩。

苏东坡的诗词,大多豪迈豁达,这和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幽默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苏东坡于乱世中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体现了我国古代文人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苏东坡;人生幽默;文化内涵笔者以苏东坡流传在民间的故事为研究视点,进一步说明苏东坡的人生幽默和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他却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也是一种政治幽默。

苏东坡一生交友广泛,他乐观幽默的性格感染了他的每个朋友,也是一种社交幽默,并且这种社交幽默一直影响后人。

本文把这些幽默挖掘出来,并且上升到文化内涵。

笔者认为、苏东坡的不同人生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幽默,这些幽默是刻画在他骨子里的东西,从他流传的故事和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得出来,幽默不仅让他“四海之内皆朋友”,还给了后人非常正能量的启发,影响了很多文人雅士。

苏东坡的幽默是一种智慧的幽默,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进取的哲学观。

一明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袁中道,不仅非常欣赏苏东坡的为人处世,还喜欢收藏苏东坡的诗词,并且把收藏到的诗词篇幅编成一本书。

书中记录了苏东坡虽然有着出色的政绩,但为人低调,在外人看来,苏东坡给人的印象是饮酒高歌的形式。

苏东坡做官期间,在不忙的时候喜欢散步,他到了街上便有很多人跟着他。

如果有人想和他喝酒论诗,他非常豪爽的就会答应。

在袁中道收集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乐观豁达且平易近人的人,文章中只提到了苏东坡的一些事,不能够完全反应他的一生。

其中“望笑无声之际”更是惟妙惟肖的体现了苏东坡的神情,这让读者联想到苏东坡潇洒的一生。

身为朝廷官员,却能够做到广交朋友、平易近人,和平凡布衣依然能够一起谈诗喝酒,何尝不是一种幽默。

文学论文:刍议苏轼诗中的玩趣

文学论文:刍议苏轼诗中的玩趣

文学论文:刍议苏轼诗中的玩趣引言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诗中常常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玩趣,通过与生活形态的巧妙碰撞,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文学的畅快感。

本文将从苏轼诗歌的题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苏轼诗中的玩趣。

苏轼诗的题材苏轼的诗歌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作。

然而,不论是哪一类题材,苏轼都能在其中融入自己独特的玩趣。

以咏史抒怀为例,在描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苏轼往往通过运用夸张和幽默的修辞手法,以及细腻的描写,将苍凉的历史与幽默的现实相结合,从而达到的深入人心的效果。

在山水田园之作中,苏轼则善于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融合,通过游玩自然景色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无论是描写历史人物还是自然景色,苏轼都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处理,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苏轼诗的修辞手法苏轼的诗歌作品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夸张、反转和比喻。

苏轼常常通过夸张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描写风景时,他常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形象独特的词句,来表达美景的壮丽和绚烂。

同时,他还善于使用反转手法,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使作品更具张力和新意。

此外,苏轼的诗中也经常出现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抽象的东西用具象的形象来描绘,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苏轼诗的表达方式苏轼的诗歌作品在表达方式上也具备独特的玩趣。

他常常采用幽默和轻松的口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例如,在他的《赤壁怀古》中,他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来描绘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使整首诗具有一种戏剧化的效果,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英雄壮丽,还能体验到作者的机智和幽默。

此外,在他的山水诗中,苏轼经常通过写游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这种表达方式给人以一种开阔和畅快的感觉。

苏东坡智慧幽默故事10则

苏东坡智慧幽默故事10则

1、反唇相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注:二人政见不同,关系不是很好)2、针锋相对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

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3、投石引诗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4、年少轻狂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

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寺态炎凉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

”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

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

苏轼幽默轶事十则

苏轼幽默轶事十则

蘇軾幽默佚事十則.很棒的分享1、反唇相譏相傳,蘇東坡一次與王安石同行,偶見一房子根基已動,一面牆向東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戲東坡:“此牆東坡斜矣!”蘇東坡仰頭大笑,即吟下聯反譏王安石:“是置安石過也!”嵌名為巧,雙關尤妙。

(注:二人政見不同,關係不是很好。

)2、針鋒相對蘇東坡被貶黃州後,一居數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

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

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

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

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是:水流東坡屍(東坡詩)。

3、投石引詩秦少游娶蘇小妹時,被一難再難,及至新房門口,蘇小妹再出一聯: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觀思索良久不得下聯,蘇東坡有心相幫,在遠處拾一石子遠遠丟進湖中。

秦少游受到啟發,沖口而出:投石衝開水底天。

4、年少輕狂蘇軾年少時,天資聰穎,他廣泛閱讀詩書,博通經史,又長於作文,因而受到人們的讚賞,自矜之情亦隨之而萌。

一日,蘇軾於門前手書一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

”(“盡”與“遍”對,活畫出蘇軾當時的自傲之心。

)沒料到,幾天之後,一鶴髮童顏老者專程來蘇宅向蘇軾“求教”,他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

蘇軾滿不在乎,接過一看,心中頓時發怔,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心高氣傲的蘇軾亦不免為之汗顏,只好連連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飄然而去。

蘇軾羞愧難當,跑到門前,在那副對聯上各添上兩字,境界為之一新,鄉鄰皆刮目:“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5、世態炎涼(有些版本指鄭板橋- 注)蘇東坡游莫干山時,到一寺中小坐。

寺中主持和尚見來了個陌生人,就淡談地說:“坐。

”又對小和尚喊:“茶。

”兩人落坐交談後,主持和尚發現對方脫口珠璣,料想此人不凡,就請客人進廂房敍談。

入室後,主持和尚客氣地說;“請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聽,方知來者是赫赫有名的蘇東坡,主持和尚連忙作揖打恭地引他進客廳,連聲地說:“請上坐!”並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蘇東坡臨走時,主持和尚請他題副對聯。

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10大幽默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1、聚宴争菜苏东坡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商议好备下酒菜,请苏东坡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东坡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个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连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去。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盘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东坡时,苏东坡却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那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个举人只能干瞪眼。

点评:这个民间故事被附会到多个名人身上,其他还有徐渭、郑板桥等,为了强调他们年轻时聪明伶俐。

2、巧骂贪官苏东坡在浙江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微服出访,到了处州府,在一个亲戚家赴寿宴,在场的客人都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酒席间,有人提议:“我们来行酒令助兴,各位看怎么样?”当时知府杨贵和县令王笔也在场,二人都是贪官。

王笔说:“我先来。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样颜色霜和雪;不知哪个月下霜,不知哪个月下雪。

”另一个官员接着吟道:“一个出字两重山,一样颜色煤和炭;不知哪座山出煤,不知哪座山出炭。

”杨贵也摇头晃脑地吟道:“一个吕字两个口,一样颜色茶和酒;不知哪张口喝茶,不知哪张口喝酒。

”这时,苏东坡吟道:“一个二字两个一,一样颜色龟和鳖;不知哪一个是龟,不知哪一个是鳖。

”苏东坡刚一念完,王笔就醒悟过来:好哇,“龟”和“贵”,“鳖”和“笔”都是同音字,这不是辱骂大人杨贵和我王笔吗?他立刻指着苏东坡喝道:“狂徒,你胆敢骂人!”苏东坡说:“要说骂人,我看你们刚才吟的才是骂人。

好段:关于幽默的事实论据

好段:关于幽默的事实论据

好段:关于幽默的事实论据苏东坡与老道宋代诗人、文学家苏东南亚坡在杭州做官时,一时闲暇游莫干山。

中途疲乏,见一庙宇便进去休息。

主持老道见来人衣着简朴,便冷冷地指着椅子说:“坐!”然后对道童喊:“茶!”老道在与来客闲聊中,发觉来者很有才华,非普通书生。

即将来客引至大殿,客气地说:“请坐!”又对道童说:“敬茶!”老道便与来客细谈起来,态度也恭敬了很多,愈谈老道愈觉得来客非等闲之辈,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智慧过人。

不禁问起来客的姓名。

这才知道来客竟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连心起身作揖,连声道歉:“贫道有眼无珠,失敬!失敬!”心把苏东坡请进客厅。

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又对道童说:“敬香茶!”苏轼告别时,老道乞墨宝留念。

苏东坡一笔,挥毫题对联一副: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老道看罢,不觉两颊发烧。

冯玉祥的礼品冯玉祥虽历任高官,但为人清正刚直,嫉恶如仇,有时也常以幽默为武器鞭挞妞恶。

有一年,北洋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为自己庆寿,大摆宴席,很多趋炎附势之徒争送重礼祝贺。

当时冯玉祥在直系军队,是吴佩孚的部下,但他看不惯吴佩孚的所作所为。

于是派人送去一坛清水,坛口封条上写着“君子之交淡如水”。

吴佩孚心知冯玉祥捉弄他,但还装着附庸风雅,自我解嘲地说:“知我者,焕章也。

”第一次北伐战争胜利后,冯玉祥出任军政部长。

南京是当时国民党首都所在地,市长刘纪文结婚,大摆排场,婚礼隆重,宾客如云,礼物成山。

可当时,国家贫穷,战急频仍,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可这位市长却借结婚之机,大肆张扬敛财。

冯玉祥十分厌恶。

于是他派人给刘纪文送去一件礼物——木盒一只,外包红布。

刘纪文喜孜孜地当众打开木盒,里面装的全是南京市民的诉冤状纸。

这位受蒋介石宠幸的堂堂首都市长,顿时脸色发青,下不了台。

周总理桌上的派克笔在美国政府非常敌视中国的年代,有位美国记者在周恩来办公桌上,看到一枝美国派克钢笔。

便以挑衅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要用我们美国钢笔呢?”周恩来总理笔答:“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那位朋友,坚持要我收下他的这件礼品,留作纪念。

诙谐幽默的苏轼作文

诙谐幽默的苏轼作文

诙谐幽默的苏轼作文提及苏轼,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个仪态儒雅、气度雍容、满腹诗书的学者形象,而很少会想到一个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苏轼,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苏轼生活化的一面。

实际上,苏轼乃是个颇为俏皮的人,从他生活中的一些幽默风趣的言行,同样也可以看出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苏轼的性格真率,不善于做表面功夫,有话也藏不住,用他自己的话说:“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

”苏轼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晃补之时常劝他慎言,以免因言获罪,苏轼说:"我当年考试得仁宗皇帝提拔,以贤科入仕,皇上在便殿召见我,我所陈述的主张方略被采纳了不少。

后来我屡次上书,常有规劝晓谕之言,皇上看了也不生气。

如果我不担起应负的责任,尽我之能说话,还有谁还会说话?我没什么好怕的,大不了朝廷杀我而已。

”晃补之听了,无言以对,苏轼突然话锋一转:“朝廷如果真要杀我,微命亦何足惜。

只不过杀了我,对你也没有好处。

”众人都被这句话逗得哈哈大笑,由这个沉重的话题所引发的压抑气氛,顿然被消弭于无形。

即使是以言语讽刺他人,苏轼也是极具幽默意味。

苏轼在被下狱关押期间,有一个狱吏曾对他颇有不敬之词。

到了元祐年间,苏轼又重新被朝廷起用,先是知登州,没多久又以礼部员外郎一职被召还。

在还京的路上,苏轼巧遇当初看押他的狱吏,这种此一时、彼一时的再见,顿时令狱吏面有愧色,心中非常不安,不知苏轼要如何报复自己。

苏轼戏谑地跟狱吏说了一个故事有一条蛇咬死了人,被冥府执管生死的判官追杀,依照法典,应当将蛇处死。

蛇向判官申诉说:“我确实有罪,不过我也有功劳,功罪相抵,应当免死。

判官问:“你有什么功劳?”蛇说:“我的蛇黄可以用于治病,已经救活过不少人。

”判官一查,果然,于是免了蛇的死罪。

接下来判官审一头牛,罪责是牛用角把人顶触致死,依法当死。

牛也申诉说:“我也有牛黄,可以制药救人,也救过好几个人了。

牛的死罪也因此得免。

接着带上来一个人,因为杀人获罪,应当抵命。

这个人也向判官申诉,说自己有黄。

如何幽默的写我欣赏苏轼的作文

如何幽默的写我欣赏苏轼的作文

如何幽默的写我欣赏苏轼的作文苏轼,一名字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明星,历久弥亮。

他,那位宋词中独领风骚文学家,那位书画中挥洒自如艺术家,那位政治中跌宕起伏官员。

而我,深深被他才华、格幽默所吸引。

苏轼幽默,他生智慧一种体现。

他一生充满坎坷,但他从未被困境所打败。

无论被贬黄州,还被贬惠州,他总能一颗乐观心态,去面生起伏。

他幽默,仅体现他文学作品中,更体现他生态度。

他曾经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如须臾之所学也。

”句话,既表达他学问热爱,也展现他生豁达。

他知道,生像一场戏,喜悲,笑泪。

而他,选择幽默态度,去欣赏场戏,去体验场戏。

苏轼幽默,他诗词中得充体现。

他诗词,既豪放气势,又细腻情感。

他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样豪放之作,也能写出“十生死两茫茫,思量,自难忘”样婉约之作。

他诗词中,充满幽默色彩。

比如他《赤壁赋》,幽默方式,描绘赤壁之战英勇场面,让忍俊禁。

他幽默,仅体现诗词内容也体现他创作过程中。

据说,他写作时,常常自我调侃,甚至笑出声。

种幽默,让他诗词更加生动,更加趣。

苏轼幽默,也体现他际交往中。

他一生,结交许多朋友,其中乏一些杰出物。

他与交往,总一颗真诚心,去待每一。

他善发现别优点,善与沟通交流。

他幽默,让感亲切,让感温暖。

他朋友,都他品幽默深感敬佩。

苏轼,一幽默文学家,一幽默艺术家,一幽默政治家。

他幽默,他生智慧一种体现,也他格魅力一种展现。

他幽默,让欣赏,让敬佩。

我想,我欣赏苏轼原因吧。

苏轼幽默,仅仅体现他诗词际交往中,还体现他生活琐事里。

据说,他黄州期间,一次去市场买菜,卖家因他大官,故意提高价格。

苏轼却没生气,反而笑着说:“我官员,你提高价格,让我犯罪吗?你价格么高,我买得起吗?你让我丢脸吗?”卖家听后,禁哈哈大笑,最终降低价格。

故事,展现苏轼幽默生活态度,也让感受他平易近。

苏轼幽默,还体现他自己自我调侃中。

他《苏轼志林》中,记载自己轻时一次尴尬经历。

当时他赴京考试,路遇一位老老问他:“你苏轼吗?”他自豪回答:“。

戏谑诙谐以自嘲——论苏轼的自嘲诗

戏谑诙谐以自嘲——论苏轼的自嘲诗

戏谑诙谐以自嘲——论苏轼的自嘲诗
中国古代著名文豪苏轼,他一生擅长文学艺术和政治等多门才,留下了大量的著作,特别是他的诗歌至今仍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和推崇。

苏轼的诗歌以其雄辩的文采和强学卓越而著称,他的诗歌涵盖了历史文化、儒家思想等内容,而他的自嘲诗则是他的一大特色,其中包括有名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苏轼对于自己,深深感到厌世,总是贴近自然,逃避奢求,而他的自嘲诗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他以温柔明媚的语言,自嘲命数不佳、心耗尘嚣中无依托,他也如此地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奈与否定的态度,唱出了自己的孤独与思索。

在苏轼的诗歌中,他引用了很多古代著名文学、历史等融入到他的自嘲诗中,大量的高幽趣的用字,让他的诗歌中,朴实而又令人折服,他的自嘲诗更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既有吐槽生活中痛苦与快乐之间的反差,又有启发思考人生短暂、抓住生活中美好之物的哲理。

总之,苏轼的诗歌让读者无限地赏心悦目,他的自嘲诗更加体现了他的优秀才华,也为之后的文学作品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更丰富了千百年来中华文学的精髓。

苏轼的幽默故事

苏轼的幽默故事

苏轼的幽默故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之一。

他以他的才华、幽默和机智著称,他的许多幽默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在苏轼的幽默故事中,有一则故事是关于苏轼和他的朋友之间的互动。

有一天,苏轼邀请了几个好友到家中品茶。

苏轼准备了一些珍贵的茶叶,希望与朋友们分享。

正当他们开始品尝茶叶时,苏轼突然戏称道:“这茶叶乃是我在湖边采集的,非常珍贵,价格不菲!”朋友们听后都陷入了沉默,脸上露出了惊讶和疑惑的表情。

突然,苏轼哈哈大笑:“哈哈,我只是开个玩笑而已!这些茶叶是我从市场上购买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众人听后都松了一口气,随即也跟着苏轼一起笑起来。

这个幽默的故事展示了苏轼的风趣与幽默,他善于用搞笑的方式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

苏轼还有一个著名的幽默故事与他的官员身份有关。

苏轼在官场上曾多次受到陷害和排挤,但他总能化解尴尬局面。

有一次,苏轼被提拔为一府的官员,但其他官员对他抱有敌意。

他们经常找茬给苏轼制造麻烦。

有一天,在一次官员会议上,苏轼站起来发言,他提出了一个关于税收的改革建议。

其他官员立即反对,并提出苏轼的建议不切实际。

苏轼听后笑了笑,然后说:“你们觉得我的建议不切实际,那么让我们试试切干脆不切实际吧!”众人听后意识到他的幽默,纷纷发笑。

这个故事展示了苏轼如何用幽默的态度来化解尴尬和冲突,赢得了他周围人的喜爱和尊重。

另一个著名的苏轼幽默故事与他的家庭有关。

据说,苏轼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女性。

她经常对苏轼提出各种要求和指责。

有一次,苏轼的母亲不满意他准备的茶水,指责他说:“你把茶泡得太浓了!”苏轼听后苦笑道:“娘,这是茶多还是水多?”母亲听后被他的机智和幽默逗乐了,不禁笑了起来。

这个故事展示了苏轼的聪明才智和善于化解家庭矛盾的能力。

苏轼的幽默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机智和幽默,还传递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用自己幽默的方式带给人们愉悦和欢笑,化解了尴尬和冲突。

他的幽默故事不仅在当时广为传播,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苏轼智慧幽默的故事

苏轼智慧幽默的故事

苏轼智慧幽默的故事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幽默风趣的个性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为您讲述一则关于苏轼智慧幽默的故事。

在苏轼年轻时,他曾经被任命为濮阳县的县令,负责管理县政。

有一天,一位普通百姓抱怨道:“县官大人,我们这里的道路坑坑洼洼,一直没有修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


苏轼主动地回答说:“确实,这条道路实在是太过颠簸了。

但是,寿县长官告诉我,我是一个‘令’,而不是一个‘修路的’。

如果你愿意收费,我可以为你出任修路人员。

这样,我们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这个故事揭示了苏轼智慧幽默的一面。

苏轼以妙语解围,机智地回答了百姓的问题。

他不仅没有争辩或避而不谈,还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向百姓们展示了他的幽默风格和智慧。

苏轼的幽默风格不仅体现在与百姓的对话中,他的诗歌和散文中也常常融入幽默和俏皮的元素。

他善于运用夸张、讽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复杂的事物或情感表达简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产生阅读的乐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苏轼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个聪明且睿智的人。

他的智慧和幽默不仅展现在他的作品中,也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体现。

苏轼通过幽默的方式给予人们启发和快乐,他的故事至今依然为人传颂,成为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苏轼的搞笑故事

苏轼的搞笑故事

苏轼的搞笑故事我很乐意帮您撰写一篇1500字的文章,题目是“苏轼的搞笑故事”。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与艺术家,他以其机智幽默而广为人知。

以下是一些关于苏轼的搞笑故事,希望您喜欢:苏轼爱搞笑的一面经常在他与好友、官僚和士人们的交往中展现出来。

有一次,苏轼参加了一场文艺活动,在台上表演曲艺。

他以一个常见的方言角色出现,完全融入了这个角色。

他模仿了农民的语调和动作,讲述了农民生活中的滑稽情节。

全场观众都捧腹大笑,并忍不住报以热烈的掌声。

苏轼还以他与好友欧阳修之间的趣事而闻名。

据说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游玩,在山上迷路了。

苏轼扮作一个村民,向欧阳修询问路线。

苏轼非常随性地问:“先生,你是不是迷路了?要不要我带你回家?”欧阳修对苏轼的举动感到非常好笑,他与苏轼一起大笑,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迷路的。

这段趣事在他们之间成为了一个经典的回忆。

苏轼的幽默以及对自我嘲讽的态度也经常出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中。

在他的一首诗中,他写道:“清晨起来,摸黑上茅厕,尿撒了自己的脚。

”这个场景让人忍俊不禁,展现出诗人平凡生活中的滑稽瞬间。

另外,还有一次苏轼在宴会上演讲,他开玩笑地说:“我要好好赞美自己一番,比如我帅气、聪明、有才华……”一时间全场哄然大笑,他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自嘲和风趣。

总的来说,苏轼以他的搞笑故事和幽默天赋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心。

他以自己的幽默和机智为人们带来欢乐,并且通过幽默反思社会现象,精妙地传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

虽然我们不能与苏轼亲身相识,但通过他的作品和豪迈个性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幽默和风趣。

苏轼的搞笑故事为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欢笑,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用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去面对困难。

希望以上的内容能够达到您的期望并满足您的需求。

若有任何进一步的要求或修改,请随时告诉我。

也无风雨也无晴------谈苏东坡的幽默和旷达33

也无风雨也无晴------谈苏东坡的幽默和旷达33

也无风雨也无晴------谈苏东坡的幽默和旷达33第一篇:也无风雨也无晴------谈苏东坡的幽默和旷达33也无风雨也无晴------谈苏东坡的幽默和旷达33连着三节课我们都是以苏轼为例讲关于人格修养,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们且不说人格太次会如何,那个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那是法律问题或者道德问题,我们讨论的是,如果一个人不把自己的人格修养得具备一定的魅力,那么在当今社会,甚至可以说难于生存,更不必说要发展、要实现自身价值,因为谁都不愿意和一个性情乏味的人合作共处。

我们之所以拿出几个课时来讲苏东坡,理由就在于他可以说是古今第一性情中人,在他有生之年,无论什么处境都活得很快乐,有声有色;在他去世之后,留给历史长河的是无限精彩和穿透时空限制的人格魅力。

真是说不尽的苏东坡,这节课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幽默谈起。

“乌台诗案”的时候,苏轼与续娶的第二位夫人王闰之已经共同生活了十二年,尽管被排挤出朝廷,展转外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妻子和家人生活总还是平平安安,可是“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鸡犬”(孔文仲《孔氏谈苑》,孔文仲比苏轼小一岁,完全同时,记载应该是很真实的),丈夫突然要被捉入京城大牢问罪,夫人王闰之当然吓得不行。

如果不是苏东坡,换一个人,他顶多是安慰妻子,“别害怕,没什么大事”,这无疑是空话,不会产生安抚妻子的作用,再差劲一点的男人,没准哆嗦得比他老婆还厉害。

而苏轼怎么样呢?他给妻子讲故事:当年真宗皇帝去泰山封禅,回来时听说有个隐士,叫杨朴,安贫乐贱,吟诗自娱,不愿为官,就特意召见来了。

皇上问杨朴:“你天天跟朋友吟诗唱和,那么这次有没有人给你作诗送行啊?”杨朴回答:“没有。

只有我老妻吟唱一绝。

”皇上很惊喜:“你夫人也会作诗?不妨诵来朕听听。

”杨朴不愿意。

皇上非让他诵来不可,他才诵道:“且休落魄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你可别以为这是打油诗顺口溜,它严合格律。

皇上哈哈大笑,就把杨朴放回去了。

苏东坡:幽默戏谑皆诗人

苏东坡:幽默戏谑皆诗人

苏东坡:幽默戏谑皆诗人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元佑年间,文冠当时的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已经先后辞世,苏东坡已经成为公认的大宋文坛第一人,其名盛一时无两,其地位看似无可撼动。

虽然对他弹劾攻击的奏章也从不间断,但摄政的太皇太后就像是一棵遮荫的大树,尽可以屏蔽八方风雨,竟然明令群臣:不准再弹劾苏东坡,违者以抗旨论处!可是身居御史台之位的谏官们却并不理睬太后的敕令,攻击依旧,这是因为宋朝祖制:不得禁止言官说话,弹劾错了也不得严惩,言官们有持无恐,哪怕是太后,哪怕是皇帝,太皇太后也没辙。

尤其无奈的是:这下苏东坡连辩解的权力都失去了,高太后将弹劾苏东坡的奏章束之高阁,致使苏东坡对自己受到了哪些弹劾也蒙在鼓里,甚至还要上表为攻击者求情,不要追究御史们违旨弹劾的罪过。

这实在令人憋气窝火!假如苏东坡倾心政治的话,估计也不会出现这种局面,凭现在苏东坡的名声地位,尤其是与太皇太后的关系,稍微暗地玩点花活,扫荡一切反动派都不会费什么力气。

可以这样说:此刻的苏东坡如果有意登顶相位,绝对轻而易举。

可是,那就不是苏东坡了,苏东坡现在只想远离政坛,耳目清静;唯有一愿:请求太皇太后公开那些弹劾他的奏章,一切让大家评论个里表也行啊,总强似于挨打不能还手,还嘴也没机会。

就这也办不到,一切弹劾奏章还是被封存,苏东坡明知被敌人攻击,却不知攻击所以,这滋味的确不大好过。

不过太皇太后这样做兴许起了双重作用:既保护了苏东坡,又保护了言者无罪的御史们,朝政也不至于因此纷乱,看来太皇太后虽老却决不糊涂。

这种看不到尽头的局面轮到谁头上也该郁它一闷了,可是苏东坡非常人,无奈虽无奈,心情照愉快,玩笑逗乐都不碍,真是奇特的年代出奇才。

现在的苏东坡已经成了所有反对派的靶子、所有想出名的人的靶子,这种情形历代不绝,就如同一个武林高手必然会成为其他高手出名的台阶一样,谁若能扳倒了苏东坡?那还用说吗?即使扳不倒又怎么了?那也会成为显摆自己大无畏勇气之有力证据的。

论说苏东坡在群小诽谤之下,首先紧要的是拉近与当朝宰相的关系,可是苏东坡偏不如此,甚至有时当众开宰相的玩笑,开玩笑没什么,那要看场合,当众还是必须给宰相留足面子的。

苏轼搞笑故事

苏轼搞笑故事

苏轼搞笑故事【1】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的文章、诗词、书法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文坛泰斗”。

苏轼一生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幽默的心态。

【2】苏轼的幽默性格苏轼的幽默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和作品中。

他善于运用机智、诙谐的手段,使人在困境中找到欢乐。

他的幽默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快乐,也给身边的人带来了欢笑。

【3】搞笑故事一:误会笑话有一次,苏轼和朋友一起游玩,遇到一个卖饼的小贩。

小贩误以为苏轼是贪官,便将饼的价格提高了许多。

苏轼不慌不忙,拿起一块饼说:“我这块饼是不是有毒?”小贩吓得脸色苍白,忙说:“大人,小的不知道您是大人,请您饶恕。

”苏轼笑着说:“既然如此,那就便宜点卖给我吧。

”【4】搞笑故事二:诗词笑话苏轼和好友黄庭坚都是诗词高手,两人经常以诗词互相调侃。

一次,苏轼看到黄庭坚写的诗,其中有“白发三千丈”的句子。

苏轼便调侃道:“白发三千丈,牵挂九千里。

请问仁兄,这牵挂是从哪里开始的?”黄庭坚听后大笑,回答道:“从我的心开始。

”【5】搞笑故事三:机智应对苏轼在朝廷担任要职时,曾有一位官员向他请教:“大人,您精通诗词,请问如何才能写出好诗?”苏轼回答:“只要掌握一个‘真’字,便可以写出好诗。

”官员问:“何为‘真’?”苏轼说:“就像你刚才问我这个问题,我回答你,这就是‘真’。

”官员听后恍然大悟,全场大笑。

【6】苏轼的幽默对他的影响苏轼的幽默使他在困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为他赢得了无数朋友。

他的幽默作品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苏轼的幽默中学到,面对困境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用智慧和幽默化解尴尬。

【7】总结苏轼,一个具有高尚品质和幽默风趣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的搞笑故事不仅体现了他的机智和幽默,更为我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搞笑故事

苏轼的搞笑故事

苏轼的搞笑故事苏轼,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以其豪放洒脱的性格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于世。

除了其深厚的才华之外,苏轼也以他那幽默风趣的个性而备受喜爱。

今天,我将向大家分享几个苏轼的搞笑故事,以展现他幽默的一面。

故事一:有一次,苏轼去岳阳楼游玩,在楼上远眺风景,享受着湖光山色的美景。

突然,一名拿筷子把苏轼的脚弄麻的小贩走了过来。

小贩自诩一番后,苏轼笑着对他说:“你的拿筷技术真是炉火纯青啊!可我想请问你,有没有兵器能像你的筷子那样利索?”这个故事展现了苏轼智慧幽默的一面。

他用夸张的言辞和诙谐的对话方式,幽默地回应了小贩的自夸,展现出他不拘一格的个性。

故事二:苏轼曾任职于江宁府时,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个虔诚的道士正在念经。

他很感兴趣,停下来听了一会儿。

然而,当道士念到经文中“道可道,非常道”时,苏轼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引起了道士的不满,他责备苏轼不严肃对待佛法。

苏轼回应道:“对不起,我实在是太欣赏你创新的宗教理念了!”这个故事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见解和幽默的语言运用。

他以自己的方式反应了道士念经时的滑稽之处,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不拘一格思考的认可。

故事三:苏轼曾在一个宴会上遇到一个热衷于修道的人,这位修道者之前说服了多位宾客停酒作寿。

然而,苏轼并不买账,他拿起酒杯喝了一口,然后对修道者说:“我不去修道是因为害怕碰到像你一样的人。

”这个故事展现了苏轼的直率和对传统观念的幽默调侃。

他用简洁的话语传达了他对于修道的个人看法,并以讽刺的方式与那位修道者产生了有趣的对话。

苏轼的搞笑故事反映了他软硬兼施的风格,以及他不拘一格的思维方式。

他通过幽默的形式,表达了对于虚伪和刻板思维的不满,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嘲讽了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苏轼聪明智慧的一面,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思考。

正文至此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幽默看苏轼摘要:苏轼的诗词幽默诙谐,被人们津津乐道。

用幽默诙谐表现耐人寻味的哲理,传递感人至深的感情。

我们从幽默的特点对其文章进行分析,并阐述议论苏轼的诗词为什么幽默诙谐。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幽默溶入了东坡的生命和血液之中.成为他整个人生的一部分。

关键词:东坡风趣幽默旷达幽默特点外儒内道正文一、苏轼的幽默性格分析1.1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朝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不但在诗、词、歌赋各方面显出他卓越的天才,同时也是绘画和书法的高手。

苏轼生性方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甚雅好游山林。

首先,苏轼以自己的幽默诙谐和睿智机趣来消解人生中的悲剧性。

他能运用幽默诙谐面对重重困难,有时甚至是厄运突至的环境。

如《志林》记载:“真宗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为诗。

召对,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否?‟朴言:…无有。

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拓贪杯酒,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上大笑,放还山,命其子一官就养。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不觉失笑,予乃出。

” [3]这是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记载自己在湖州被捕与家人诀别的情形,但从妻子“皆哭”,“无以语之”等语,联系当时目击者所见就逮之时“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孔氏谈苑》)的情形,可以想见其时气氛之严峻,东坡全家之惊愕哀伤,祸患难测的忧虑。

但东坡却以其急智,以一幽默的前代故事,缓解了当时气氛,减轻了家人的悲伤。

遗憾的是,曾有一度,人们认为东坡的这种态度是玩世不恭。

鲁迅先生说:“泪和笑只隔一层纸,恐怕只有尝过泪的深味的人,才真正懂得人生的笑。

”我们说,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东坡着想,才有可能认识这种幽默的力量。

东坡这位具有独特幽默感的伟人,具有一种超群拔俗的人格,正是在这困厄突降的紧急关头,他表现了一种以智慧应付特殊困苦窘境的能力。

在东坡这里,幽默产生一种力量,它能祛除人生压力,提高生活涵养。

其次,苏轼的幽默更多的是和自己的个人生活相关。

联系东坡曲折坎坷的人生,翻检其斑斓多采的诗词文赋,笑阅宋人有关东坡的笔记小说,东坡幽默诙谐性格易为人感知的是,东坡是一位能与他人共欢笑的人。

他用特有的幽默表现出真正的人情味。

在同僚、友朋、家人、甚或在下人、歌妓那里,他会用其生花妙笔,“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

如据《侯鲭录》载:“东坡在维扬,一日设客十余人,皆一时名士,米无章在焉。

酒半,元章忽起立云:…少事白吾丈,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坡云:…吾从众!‟坐客大笑。

”冯梦龙《古今笑史》摘引此段记载后倡言:“唯不自谓痴乃真痴”。

[4]于今观之,米芾之痴固称一绝,东坡之谐趣亦冠绝一时。

一谐一痴,相映成趣。

可发古今一笑。

东坡特有的幽默诙谐性格,使得他的一部分诗词具有谐趣之美。

这些作品曾给亲友带来欢乐,成为诗坛佳话,据其《谷偃竹记》载:“谷在洋州。

与可尝令予作《洋州十咏》,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 这类作品固然无大的社会意义可言,但它却象轻音乐,令人听之忘倦,味之常新,内中充满了生活情趣,予人愉悦之感。

1.2苏轼豁达、风趣的幽默。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缩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苏轼对人生变幻莫测,起起落落,坦然自然面对。

正是一颗达到如此境界的心灵造就了苏轼的幽默人生,以这种幽默的性格来笑对人生,拥抱人生,面对重重困难。

诗歌《初到黄州》就体现出苏轼的旷达风趣。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

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1]开头第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就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的苦涩、无奈心情以戏谑的形式表达,自己被贬黄州,此处鱼美、笋美,可以饱饱口福。

颈联“不妨、例作”两词,旷达诙谐,洒脱的个性跃然纸上。

尾联写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做什么事,朝廷还白花钱养我这个“酒囊饭袋”。

二、从幽默的特点来读苏轼。

2.1.幽默特点的表现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里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雨堂—论读书、论幽默》。

所以,幽默是人的个性体现。

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其来源只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发生。

2.2特点一调侃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

有一好友佛印禅师,与人相交颇深,发生很多有趣的故事。

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对佛印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听朋友说自己是佛,自然很高兴。

可他见佛印胖胖堆堆,却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只是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吃亏的倒是大才子苏东坡。

苏东坡的性情跃然纸上,豁达、善调侃、乐观的性格,而其调侃却与众不同,要么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要么言语中无不透露出其不凡的才华。

“想骂无好口,相打无好手”说的就是一旦发生冲突,你越是忌讳啥,对方越会说给你听。

话说杭州有一品行不端又爱钱又好色的住持向苏轼求字,苏轼很快写幅对联给他: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未把意马牢栓。

这位花住持很是高兴,马上挂了出去,结果许多人看后都捧腹大笑,原来这是个字谜,而谜底就是和尚最忌讳的两个字“秃驴”。

苏东坡似乎很喜欢拿和尚开心,而与之较好的佛印对亏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不然会被活活气死。

一日清早,苏东坡就跑到庙里找佛印和尚下棋,走到门口没进去,拍着门口的石狮子有板有眼的叫道:“秃驴何在?”佛印听后,笑答:“东坡吃草”。

一问一答,幽默风趣,语气双关,堪称绝妙。

二者之间的对话,没有半点做作,表现如此自然。

看之后,如身临其境,画面即刻映入眼帘,无不觉的幽默搞笑,心中不由一悦,感叹二人机智、幽默。

2.3幽默的特点二机智。

所谓机智,就是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是一种迅速的反应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它能帮助人摆脱困境,化解尴尬,甚至可以攻击对方。

苏轼京师科考,有六个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

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年纪较长的先道:“姜子牙渭水钓鱼。

”说完捧走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买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县涿县卖肉。

”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

”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重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一道青菜。

这时,菜全部分完,六举人看着苏轼正欲嘲笑时,苏轼不慌不忙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请啊。

”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东坡才思敏捷,博学多才的特点直接表现出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且用之恰当,轻而易举运用自己的智慧摆脱困境,并攻击了对方,化被动为主动。

塞廖尔·约翰逊说过:“如果没有机遇的合作,就不会产生任何妙言隽语,所以机智和勇敢应该满足于同幸运分享它的荣光。

妙言隽语的产生,需在恰如其分的氛围环境,经过智慧的总结,产生脍炙人口的语句。

一天,苏东坡与黄庭坚饭后闲步,但见暮霭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晚,悠扬悦耳,黄庭坚于是出对道:“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到:“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上下两句均以《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上述两则故事,显而易见,苏东坡之灵敏机智、学识广博。

2.4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则自嘲,就是宁可取笑自己,绝不轻易取笑别人。

海利·福斯第曾说过:“笑的金杆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自己。

”一个懂得掌握“自嘲”这种方法的人,就等于掌握了制造愉快和摆脱困境的能力及反嘲别人对权利“自嘲”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

苏东坡的坎坷曲折的一生,以一种旷达超脱的姿态坦然面对苦难,其谐虐诗内容丰富,有讥讽政治的有戏虐亲友的,也有幽默自嘲的。

赫伯·特鲁说:“幽默的最高层次,只有那些能笑自己,能对自己做趣味思想的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2]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处境,无论是轻松调笑,苦涩微笑,还是讽刺讥笑,苏轼皆能一笑了之,笑解千愁,笑看人生。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3]诗歌《洗儿戏作》开篇的自嘲,读来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人们生养儿子皆望其聪明,我即被大家公认的聪明蹉跎一生!我要不聪明,谁会嫉妒我,陷害我呢?于是生出反常之心,希望儿子愚笨迟钝,这样才能无灾无难,青云直上达到公卿之位,而不要步自己后尘,虽聪敏却多灾多难,青云直上,达到公卿之位,而不要步自己后尘,虽聪明却多灾多难屈沉下僚。

后两句,看上去插科打诨的牢骚,实际是极为深刻怨毒的讽刺,因为当朝的公卿宰相,都是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识的人,诗歌寓于谐,把深刻的思想包容于戏虐的外形之中。

这是一种讽刺的笑,体现了“在笑声后面隐藏着愤怒的呐喊,还有一种轻松的笑”。

就是单纯的谐谑。

在被贬广州、惠州时,苏轼住在一座寺院,《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一个“白头萧散满霜风”的衰弱身体,却有着“报道”两句的享受和安适,说自己在贬谪之地,倒意外得到了春风中甜美的睡眠,实在难得,于是就连道士也要轻轻地敲钟,写出了夸大的轻松。

《访黎子云》:“东行策杖寻黎老,打狗惊鸡似病风。

”这个场面也十分有趣,一日不见民间老友,就坐立不安,以至于“打狗惊鸡”活像个老顽童,可爱至极。

尽管此类诗,没有严肃而深刻的社会内容,但诙谐的本身亦是可爱而令人叹服的,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如同一支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听之忘倦,味之常新,充满了生活的趣味。

2.5反观其他诗人的流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

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

这柳宗元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被放逐到儋州(今海南)的苏轼遇赦北返,途径润州(今江苏镇江),游览了金山寺,看到寺内好友李公麟为他画的画像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