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德育工作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pt课件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ppt课件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 德育过程的组织运行一般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
活动的开展和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1.德育活动的准备
第四节 德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及其组织
3.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正所谓“德育有法而无定法”,而成功地选择和运用德 育方法,取决于教育者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与学生观,而 且有赖于教育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 学、心理学素养,也有赖于教育者的教育机智、教育技巧 和开拓创新精神。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教育性功能,就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实质是整 个德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 德育教育性功能的具体表现为:把教人做人作为总目 标;通过德育促进受教育者智、体、美诸育具体任务完成, 具体表现在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第一节 德育概述
三、现代德育观 (一)德育实体观 德育实体观是对德育是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的看 法。 (二)德育双重价值观 认为德育既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也具有促进个人发展的价值。 (三)德育主体观 德育主体观关于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德育过 程中的地位问题。 (四)全方位德育观 全社会德育的观念;全员德育的观念;多育并举的观念。
(二)德育的基本方法 1.思维训练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2.情感陶冶法 (教师的师爱与人格陶冶、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3.理想激励法(价值理想激励、人格理想激励) 4.行为训练法(道德实践、奖励与惩罚) 5.修养指导法,也称自我教育法。 6.心理咨询法。

《教育学》第八章 德育

《教育学》第八章 德育
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任务联系起来, 同党的基本路线联系起来。 3、善于把共产主义方向性教育和学生的日常学习、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 龄特征、个性特点和当前的思想实际,提出不同
1、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 育学生的前提。
运用实践锻炼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 织。
2、必须与说理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 对参加锻炼意义的认识,使其产生自觉锻
3、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要有严格要求和督 促检查,要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的目
4、要有总结。
陶冶是通过创设或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 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耳濡目染, 心灵受到感化,从而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
1、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常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2、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发展规律的教育。
(四)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它反映一个人的生活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 标。个人的理想总是与一定社会的发展和 阶级的利益密切联系的,因此不同时代与 不同阶级的人就有不同的理想。
3、对学生进行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 的教育。
4、对学生进行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教育。
(八)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 劳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德育工作者应有 计划地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和治疗各 种心理障碍,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宣传榜样要实事求是。
(三)
实践锻炼是组织学生按照德育要求参加 各种实际活动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
实践锻炼侧重于行为练习,通过实践锻 炼,道德认识观念、信念得到进一步深化, 道德情感因得到体验而升华,道德意志因

第八章德育方法与模式

第八章德育方法与模式
(三)理想激励法 三 理想激励法 理想激励法是指通过适当方式促进学生 形成道德理想、道德信念,进行道德教育的 方法。 道德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价值理想和 人格理想两个方面,理想激励的方法也就可 以分为价值理想激励和人格理想激励两个方 面。现代社会往往是不太有理想激情的一个 社会,而没有真正的道德理想,就没有真正 的道德生活。因此理想激励法是道德教育的 根本方法之一。
(二)情感陶冶法 二 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 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 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说讲授、谈话、 讨论等是一种明示的德育方法的话,陶冶则 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 陶冶法的基本理论基础是环境与人的发 展的相互作用。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 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
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德 育原理》为依据介绍几种德育方法。 (一)思维训练法 一 思维训练法 思维训练法指的是以道德知识的学教学中常 见的讲授法、谈话法以及讨论法(含两难推理、 价值澄清法)等。
1.讲授法 . 讲授是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 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 念的教育方法。道德教育中的讲授法主要应 用于道德科目的教学形式中。讲授法是一种 较为古老的教育方法。其起源可能是原始社 会老年人给儿童和青少年讲述英雄事迹和神 话故事、生活经验等。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曾以讲演法为中心建立其教育学体系。中国 古代的太学和书院也都出现过数百名学子聆 听一位学者的“讲学”的盛况。
第一,教师和学生因素。教师方面,首 先必须考虑的是教师作为具体德育活动主体 的特点,即优势和不足。从事德育活动的教 师宜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德育方法, 尽力避免选择那些自身条件不足因而可能为 某种方法所粟的德育方法。在学生方面,最 主要的考虑是特定学生及其群体的道德发展 水平、实际的道德经验、身心发展实际、文 化背景、兴趣和个性、特长等等,以做到因 材施教。

教育学德育

教育学德育
创设良好情境。2要加强学校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注意环境对人的影响。3要发挥教师人格的感化作用。4要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4,实践锻炼,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磨炼意志,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方式有两类:一是常规训练,二是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运用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2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及标准。3照顾学生特点,持之以恒。5,道德修养法又叫自我修养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品德的方法。作用要求:1激起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愿望和兴趣,掌握自我教育的方式方法。2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品德修养标准和方向,防止偏离德育目标。3督促学生经常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4指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反复锻炼自我修养的习惯和能力。6,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不断进步的一种教育方法,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和操行评定。运用要求:1公正合理、力求实效、防止夸张和滥用。2要贯彻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教育原的新形势: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要求。2、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使学校德育面临新环境、新挑战。3、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新渠道、新领域。 18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生活化、综合化、生本性、开放性。 19几种德育新模式:主体性德育模式、活动德育模式、“学会关心”德育模式。 20慎独:是指个人独处时即无人监督,仍然严格遵守道德原则,不做任何坏事。
统一的过程。 13.为何德育工作中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坚持疏导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德育原则之一,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同时辅之以纪律约束。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的性质和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学生,是自觉积极的现代化的建设者。为此,就要坚持说服教育,用正面疏导的办法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其内在自觉性,正确处理与解决他们思想内部的矛盾问题,即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达到转化思想,提高觉悟的目的。另外,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知识经验,是非辨别能力较差,易受不良思想、习气的影响。因此,在加强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的同时,对他们要有必要的纪律束缚。 14.德育工作的意义:1,对两个文文明建设的作用,是物质文明的思想保证,是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15.德育内容及其选择依据:德育内容是指用以教育学生的,经过选择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法制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劳动教育;科学世界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公平道德教育。另外还包括竞争意识、全球观念、生态意识等。依据:政治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学生的年龄特征,当前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教育者的经验和价值观。 16.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的,在德育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它是教师传递方式和学生修养方式的统一。 常用的德育方法及其应用要求: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弄清楚是非界限,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一种方法。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基本的方法。包括谈话、报告、讨论、参观、访问、调查、指导阅读。作用要求:1,说理要有针对性,应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2,说理要生动有趣,富有知识性和艺术性。3,要注意真实性、民主性。4,方式要多样化。2、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与行为,以达到德育目的的一种方法。运用要求:1,提出明确目的要求。2,选好榜样。3正确运用榜样。4学习榜样要抓实效,不能走形式,一阵风。3、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的一种教育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方式。运用要求:1要精心设计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八章 德育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八章 德育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第八章德育题库一、选择题1.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2.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5、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

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6、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A。

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7、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

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9.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10.在德育中,要注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贯彻了( )。

A.正面教育原则B.集体教育原则C.知行统一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11.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各科教学B.团队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12.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思想德育B.政治思想C.思想品德D.政治品德1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14.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 )是动力。

A.知B.情C.意D.行15.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16.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1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学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第八章德育理论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德育是指教育者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口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并通过受教育者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

3、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过程的规律和任务,在总结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准则和要求。

4、德育方法是为了实现德育目的,在德育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它是教师传递方式和学生修养方式的统一。

5、说服法又称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弄清楚是非界线,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解、报告、讨论、谈话等形式。

6、实际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学生经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磨练意志,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7、陶冶法指教育者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以及自身教育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8、慎独指个人独处时,即使无人监督,仍能严格遵守道德原则,不做任何坏事。

9、道德认知即道德认识(知识、观念),是人们对行为准则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认识和评价。

10、德育的多端性是指德育过程有多种开端,不一定都从“知”开始,也可以情、意、行开始。

二、填空题1、思想品德,就其内容来看,它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的统一;就其心理结构来说,它是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统一。

2、德育过程的两个转化是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意识、个体意识转化为个体行为习惯。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是社会要求同学生思想品德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5、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教学、社会实践、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校会和班会、校园文化活动。

6、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各科教学。

教育学中的德育概述

教育学中的德育概述

引言概述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学生的德育则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德育在教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以及塑造其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关键。

本文将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教育学中的德育,分析其意义、方法和实践,以期为教育者提供有效的德育指导。

正文内容1. 德育的意义a. 德育的定义: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的过程。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性、正义感和责任感,使其成为有道德良知和行为自觉的公民。

b. 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不仅涉及个体的道德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良好的德育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公民素质,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 德育的方法a. 传统教育方法:传统教育方法侧重于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行为的规范化,通常通过教育者示范、奖惩体系和道德故事等方式进行。

b. 全人教育方法:全人教育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通过个体的内部价值观改变来促进德育的发展。

c. 责任与参与教育方法:责任与参与教育方法要求学生在社会和群体中承担责任和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中体验道德观念和行为。

3. 德育的实践a. 学校德育实践:学校作为社会化机构承担着培育公民的重要责任,通过课堂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德育实践。

b. 家庭德育实践:家庭是孩子最早的学习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可以通过家规家训、亲子活动等方式进行德育实践。

c. 社会德育实践: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涉及道德行为,社会德育实践可以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和社会道德教育活动等方式来推动。

4. 德育过程中的挑战a. 价值观多元化: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价值观多样化,德育面临着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力的差异,如何处理和融合不同价值观成为德育实践中的挑战。

b.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会影响到德育的实施,一些社会弱势群体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德育机会,如何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是一个重要问题。

考研教育学原理(德育)

考研教育学原理(德育)

1
道德危机
当今社会存在严重的道德危机,德育教育可以帮助纠正这些问题。
2
社会和谐
德育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减少犯罪和冲突。
3
培养公民意识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公民意识,激发学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愿望。
德育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
2 学生家庭背景差异
德育教育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存在资 源不均衡的问题。
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1 目标
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的公民。
2 原则
德育教育的原则包括以身作则、因材施教、注重实践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德育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方法
德育教育可以通过榜样示范、道德讨论、情 感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法来实施。 Nhomakorabea技巧
德育教育的技巧包括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 力、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鼓励学生参与公 益活动。
德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
德育与道德素质
德育教育是道德素质培养的 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树 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 则。
德育与团队合作
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合 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集 体荣誉感。
德育与领导能力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领 导潜质,使他们成为具有领 导能力的人才。
德育教育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考研教育学原理(德育)
欢迎来到考研教育学原理(德育)演示文稿。在这个演示文稿中,我们将探讨德 育教育的定义、意义、目标和原则,以及德育教育的方法、技巧、挑战和未 来发展。
德育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定义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教育形式,帮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意义
德育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对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开教育学德育工作方法

国开教育学德育工作方法

国开教育学德育工作方法一、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德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订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教育学八德育

教育学八德育
德育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思想意识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 来。
德育目标与任务
德育目标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国家 认同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集体主义精神弘扬途径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集体 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和内涵,引导 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运 动会、文艺比赛、社会实践等, 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集体荣誉感
和归属感。
加强班级管理,建立良好的班级 氛围和秩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
任感和自律意识。
校园团队建设与活动组织
主法治意识。
04 诚信守法与正直 品质培养
诚信守法内涵及重要性
诚信守法是基本道德规范
01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守信践诺,守法是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
社会道德规范。
诚信守法是立人之本
02
缺乏诚信守法精神的人难以在社会中立足,更难以获得他人的
信任和尊重。
诚信守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03
诚信守法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 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锻 炼创新能力。
校园创新氛围营造策略
01
02
03
04
倡导创新理念
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创新理念, 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建设创新平台
提供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创新 实践平台,支持学生开展创新

教育学——德育 部分总结

教育学——德育 部分总结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

(构成要素)定义: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

包括道德知识的道德判断两方面。

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辨析:品德发展的多端性)1.培养品德心里因素的过程或顺序,一般来说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向前发展的。

2.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知情意行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表现为“知行脱节”或出现“情通理不通”的现象因此品德的发展可以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德育过程还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

(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1.德育是把道德内化为品德,又把品德外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

实现这种转化必须通过内部的思想矛盾斗争。

2.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3.教育是外因,思想斗争是内因。

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过程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

4.坚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总之,在德育中,要处理好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

2.德育过程就是对各种影响进行干预、协调的过程,是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简:为什么长期?1,2)1.首先,这是由人类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

人类认识需要不断加以调整,补充。

2.其次,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第八章德育练习题附答案

第八章德育练习题附答案

第八章德育一判断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心理矛盾向积极方向转化的过程。

()2、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是德育的客体。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4、学校应当把德育放首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5、学校德育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6、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7、德育起于道德知识教育,终于道德行为。

()8、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9、中学教育中要坚持“德育为先”的理念,因此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活动比其他教育活动更重要。

()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二、单选1、孩子犯了错“爹打娘护”现象违背了的()。

A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规律B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D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2、让“一草一木都能说话”“每一墙壁都能说话”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

A 陶冶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说服教育法D 实际锻炼法3、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 劳动D 班主任工作4、在德育的几种方法中()侧重于道德认识的培养。

A 实际锻炼B 品德评价C 陶冶D 说服法5、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皮亚杰B 赞可夫C 班杜拉D 科尔伯格6、家访可以防止5+2=0现象出现,这体现了德育的()原则。

A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B 疏导性原则C 长善救失原则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7、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A 品德评价法B 榜样示范法C 陶冶教育法D 实际锻炼法8、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这样几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

()A 德育影响B 德育内容C 德育方法D 德育内容和方法9、德育过程的基础是()A 掌握知识B 激发情感C 道德内化D 活动和交往10、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八章-自测-题目与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学》第八章-自测-题目与答案

一、单选题题目1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德育的实质在于()。

选择一项:A. 孝敬父母B.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C.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D. 尊重他人E. 育德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育德题目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以下内容中不属于隐性德育内容的是()。

选择一项:A. 校园环境B. 班风C. 宿舍文化D. 教风E. 德育班会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德育班会题目3不正确获得1.00分中的0.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 )德育原则的要求。

选择一项:A. 长善救失B. 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C.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D. 疏通引导E. 知行统一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长善救失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规范性的内容和()的内容。

选择一项:A. 操作性B. 认知性C. 选择性D. 实践性E. 意义性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意义性题目5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选择一项:A.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B. 疏通引导C. 长善救失D.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E. 知行统一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题目6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属于哪种德育方法()。

选择一项:A. 榜样示范法B. 陶冶教育法C. 实际锻炼法D. 心理咨询法E. 认知明理法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心理咨询法题目7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通过对学生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来培养学生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选择一项:A. 心理咨询法B. 认知明理法C. 榜样示范法D. 品德评价法E. 自我修养法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品德评价法题目8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在德育中坚持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等来教育学生,疏通学生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体验和实践等不断进步,这属于()的德育原则。

教育学 第八章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教育学 第八章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校外非正式途径是指无明确的和严密计划、
后果较难预测、过程不易控制的校外间接途 径。主要有邻里、校外非正式社会群体、社 区文化氛围等。 1、邻里 2、非正式社会群体 3、社区文化氛围
第六节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一、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概述 (一)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方法是指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所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 (二)制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因素 制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目标、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则以及教育对 象的特点等。
二、中小学常用的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1)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政
治观点、原理、道德观念、规则等时常用的 方式。 (2)报告是教育者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论述、 论证、分析某一个思想品德教育专题,涉及 范围广,所需时间较长。 (3)伦理谈话是指教师为了说服学生,而就 某个问题与学生之间亲切交谈。
4、从实际出发,要求研究学生. 二、整体性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的内涵 整体性原则的内涵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中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全面 培养;教育影响保持时、空的连续性和一致 性,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挥 多因素组织的整体功能。 (二)贯彻整体性原则的要求 首先要求全面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
其二,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努力挖掘学生
身上的闪光点,发扬优点,因势利导,克服缺点, 根据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培养优秀品德。 其三,在尊重信任学生时,坚持严格要求,防止 无原则的迁就和放任,在严格要求学生时,相信 他们的力量和能力。 其四,既有统一的要求,同时又尊重学生的个性 特征,区别对待,不强求一致。 其五,要创设道德情境,提出实践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在自理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 其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之 德育

教育学之 德育
【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1,之情意行是构成儿童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a,知事儿童形成和发展自身品德的认识基础,就人的发展而言,其认知发展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B情,情感的形成是儿童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它对儿童德性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并 他们形成正确丰富深刻稳定的情感,如 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又道德等情感。C,意,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D,行,是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腰特别注意对学生行为的培养,要求学生言行一致,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作风。2,之情意行四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推动思想品德的形成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德育过程就是之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意发挥他们的整体功能。3,德育过程的多端性,之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常处于不平衡状态,要根据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儿童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最终达到儿童之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总之,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之情意行任何一方面开始,这就是德育过程的多端性。
【学校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又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是假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季节所需要的品得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又目的的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德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商所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 是学生明晓事理 分清是非 提高到得认识的方法。
【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任务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第八章 德育(教育学·小学)

第八章  德育(教育学·小学)

第八章德育一、德育概述(一)德育的含义1.德育的概念(说明)德育(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具体来讲,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和外化,促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的基本构成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在古代,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

现代德育必须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以培养人的社会性(德性)为旨趣。

2.德育与智育的区别德育姓德不姓智,与智育有如下区别。

(1)知不知与信不信的区别。

智育要解决的是知不知的问题(告诉学生道理,使学生由不知到知),而德育要解决的是信不信的问题(把道德内化为学生的信念)。

(2)会不会与行不行的区别。

智育要解决学生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而德育要解决行不行的问题。

因此,德育一定要指导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二)德育的功能(说明)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对个体的发展、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功能。

促进个体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是德育的基本功能。

1.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1)制约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1)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的公民。

(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

3.德育对教育的导向功能。

德育主要解决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的问题,直接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对其他各育的实施起导向作用。

教育总是具有德育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在古代,德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

(三)德育内容(概括)1.德育内容的含义。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中所要传授的具体的道德价值、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及其体系。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在德育活动中的具体化,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条件。

教育学原理 第八章 德育

教育学原理 第八章  德育

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 精神,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初步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奋斗的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公民的 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 学的思想方法,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 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 德育过程的概念 二、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其联系 三、 德育过程的实质 四、 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的过程。 教育者根据—定社会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 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教育和影响,并通过受教 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 德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 教育者个体的品德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的实质
1、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发 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2、德育过程的实质 将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 这其中要实现两个转化: 外在的社会要求——受教育者个体内在的意识 需要——受教育者个体外显的行为习惯。
四、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由道德 的知、情、意、行等四个因素构成。 (2)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 知: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 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是形 成和发展品德的认识基础。德育过程要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 识开始。 情: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一种 巨大的力量。德育过程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培养学生的道 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 能动性。是严格约束自己、压抑不随意冲动和能够克服种种 困难的行为。德育过程要锻炼学生的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 毅力。 行: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 取的行动。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 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德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言行 一致,严格规范,形成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树立爱护公物光荣,损害公物可耻的 好风尚。
4.教育学生爱惜劳动成果,进行合理消费,如金钱的价值、来源、 使用方式、管理方法、储蓄等。合理消费教育是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面临 的一个新问题,社会、学校、教师、家庭都应予以关注。
六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
自觉纪律与民主、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1.提高学生对纪律的认识,增强守纪律的自觉性。教育学生遵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认为,当下
中国教育在传承传统道德、提高孩子人文素养方面
做得还不够。虽然《教育规划纲要》把德育教育放
在突出位置,但实际操作中却对道德教育的评价过
多过细,甚至量化到一些细节,肯定会走向反面。

石中英说,关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当下教育
中显得非常重要。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感觉到现在的
发挥“堵”和“导”之间的作用,抓好德育 工作。
提高师德修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抓好 德育工作。
加大投入,优化社区和校园文化环境,抓好 德育工作。
促进家庭教育,抓好德育工作。
第四节 德育内容
一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照搬外国模式,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强调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指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 放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2019/5/13
第二节 道德、品德和德育
2019/5/13
1. 道德的实质
2. 品德的心理结构 3. 德育的本质
1. 道德的实质 1.1 道德的概念
2019/5/13
道德是 一种社 会现象, 是指在 社会生 活中每 个人必 须遵循 的行为 原则和 规范, 主要依 靠三种 方式调 节
五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1.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的伟大道理,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劳
动虽有体脑区别和分工的不同,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应以主人翁的 态度对待。
2.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自我 服务性劳动到参加家务劳动和学校公益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及工农业生 产劳动,逐步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
第八章 德育工作
第一节 德育概述 第二节 道德、品德和德育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概述 第四节 德育内容 第五节 德育实施的基本途径
问题讨论:德育教育最大问题是什么?
德育教育是个世界性难题,在价值多元化 的今日中国,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进行哪 些德育教育、由谁开展德育教教育,如何 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
三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的具体内容有: 1.要教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
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 斗。
2.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使学生懂得只有发展老一辈 的优良革命传统才能接好革命班,把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奔向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
2019/5/13
道德 教育 之所 以需 要道 德哲 学是 因为
道德哲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 社会对道德教育意义的认识
道德哲学是道德教育解决问 题的手段
道德教育研究的现状需要道 德哲学
2. 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贡献
道 德 哲 学
道 德 教 育
2019/5/13
态度和行为 乃是构成道 德的最基本
要素
动在各地轮番上演,背后则是社会对公民道德素养提升
的呼唤与学校教育的审视。教育专家认为,当前德育教
育的最大问题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

大家都意识到中国教育走到今天孩子只有分数是不
够的,只有健全的人格、仁爱的心理才最重要。加强青
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操作上却是一个
难题。

朱永新说,凡是德育教育最开始都是“自然功利阶段”, 大部分孩子做好事是为了获得表扬,这也无可厚非,但 要通过将心比心、惠泽天下的仁爱境界教育,教会孩子 们不仅要简单服从规则,还要有仁爱之心。
3.要教育学生树立革命的人生观。要使青少年正确认识人生的目 的、意义,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4.要教育学生把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个人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紧 密联系起来,从小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 边的每一件事做起,做到既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又有踏踏实实的实际行 动。
四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关心热爱集体,成为集体的积极一员。社会主义祖国是个大集体,共产
第一节 德育概述
1. 德育需要道德哲学
2. 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贡献
2019/5/13
1. 德育需要道德哲学 1.1 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
道德教 育的两 个基本 领域
2019/5/13
道德哲 学
道德心 理学
道德发展应该 是什么
道德发展是什 么
道德 教育 的基 础
1. 德育需要道德哲学 1.2 道德教育何以需要道德哲学
第二节 道德、品德与德育
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个人良心
1. 道德的实质 1.2 道德的种类
第二节 道德、品德与德育
与三个种类的道德相适应的学校德育主要包括


职 业










2019/5/13
2. 品德的心理结构 2.1 品德心理结构构成
第二节 道德、品德与德育
品德指的是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心理 和行为素质,从心理结构看包括

而要达到道德上的“仁爱”境界则非常之难,远不
像纸上谈兵那么容易。为此,朱永新在他发起的、全国
1000多所学校参与的新教育实验里加上了德育教育内
容,具体到比如“每月一事”,即每月学一样礼仪,每
学期演一个话剧,要全班学生都参加,亲子共读、师生
共读、学生共读等读书课若干细节。他认为德育教育如
果不融入课程中则很难收到效果。
2019/5/13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概述
2019/5/13
1. 我国学校德育的总体任务 2.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3. 德育工作的主要特点
1. 我国学校德育的总体任务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概述
2019/5/13
我国德育的任务从根本上说,是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 平理论武装教育学生,不断提高他们 的社会主义觉悟,使他们能够自觉抵 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它腐朽思 想的侵蚀,成为有思想、有道德、守 纪律的一代新人 。
4.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指明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实现中国现 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国家观念的教育。 2.爱祖国河山、文化、人民以及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教育。 3.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教育。 4.尊重兄弟民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 5.国防教育。 6.国际主义教育。
2.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概述
2019/5/13
中小学德育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有
马克 思主
集 体
义基 主
本理 义
论教 育
教 育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纪律 教育 和 法制 教育
中华 民族 传统 美德 教育
男女 两性 平等 教育
新时 期总 任务 教育
3.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概述
3.教育学生要尊重群众,懂得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要通过集体生活、工 作和活动,使他们逐步学会联系群众,团结好群众,依靠群众搞好工作与学习。 青少年学生缺少经验,争强好胜,在工作中容易犯主观片面、脱离群众、个人 单干的毛病。因此,要提高他们的认识与修养,逐步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养成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
德育 工作 具有 多开 端性
2019/5/13
德育工作具有 社会历史性
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是由德育 工作的任务和内容决定的,主要有
德育工作具有 长期性和连续性
德育 工作 具有 复杂 性
思考问题 你认为道德教育在进行任务确定和内容选择 时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2019/5/13
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二、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成因
第一、社会因素的诱发。
第二、中学生自身生长的发育特点。
教育者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 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光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没有建设社会主义本领是不行的。 因此学校应该而且必须理直气壮地抓好智育,抓好教学质量。但 只重视智育,忽视乃至丢失掉德育,这不仅是教育思想不端正, 而且也很难抓出满意的结果。正如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手段;道德教 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孩子不是缺乏自我责任感,而是缺乏社会责任感。
而同情心的泯灭是导致社会责任感匮乏和社会关系
冷漠的根源,所以要从加强孩子的同情心教育入手。
生活中我们需要道德吗?
你为什么选择道德的生活? 关于道德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疑问)
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天生的吗?道德的起源与发展? 道德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道德的最高原则和评价标准? 道德的教育与修养? 人体道德行动是如何产生的?
2019/5/13
3. 德育的本质
第二节 道德、品德与德育
2019/5/13
德育是根 据一定社 会政治、 经济、文 化的要求, 将社会的 道德规范 内化为学 生的道德 品质的活 动
狭义德育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