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

合集下载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加减:心火炽盛、口干心烦、口舌生疮、失眠易惊者加三心(连翘心、生桅仁、莲子心)三黄(黄连、黄芩、黄柏);胃火炽盛、口苦口臭、苔厚燥、唇干裂、便干结加大黄、黄连、桅子;夏季暑湿重加茵陈、蕾香、薏仁;渗液多加车前、泽泻、猪等、冬瓜皮等。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
与此型相近也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的为脾虚湿困,湿邪蕴肤型。患者多见于营养不良少儿及老年人,素体虚弱者,常迁延发病而无明显急性症状。病程日久,皮肤反复起水疱,结痂,瘙痒,搔抓后则糜烂渗出,抓后脱屑;久之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自觉身倦乏力,胃脘胀满,纳差,口中黏腻,大便常不成形,舌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证属脾虚湿盛,蕴于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处方:白术l0g、枳壳l0g、薏米30g、扁豆l0g、厚朴l0g、干生地10g、车前子15g、泽泻15g、冬瓜皮15g、赤芩皮15g、马齿苋30g、白鲜皮30g、苦参15g、当归l0g、丹参15g、地肤子15g。方白术、萻米、扁豆、厚朴健脾燥湿;赤芩皮、冬瓜皮渗湿利水;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利湿清热;干生地凉血滋阴,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润肤。此亚型与湿热困脾型不同之处在于患者素体虚弱,多迁延发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变化,无明显热象,故以健脾益气除湿利水为主,佐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润肤。此型临床十分多见,且多为局限性皮损,故应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如上肢皮损加片姜黄,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头面皮损加黄芩、野菊;口周皮损加黄连、桅子;耳周,阴肛部皮损加胆草、黄柏;腰背部皮损加杜仲等。还应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病位辨证加减:如脂溢性湿疹加桑白皮、地骨皮、野菊、生槐花;痕积性湿疹加丹参、红花、木瓜、牛膝;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加公英、败酱、鱼腥草、双花等;遗传过敏性湿疹加焦四仙,炒莱菔子等。

夏季湿疹不同部位要用不同药

夏季湿疹不同部位要用不同药

夏季湿疹不同部位要用不同药文中涉及药品知识只做简单分享,切勿自行购买口服使用,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

进入夏季,随着气温、湿度走高,不少湿疹患者又“久病复燃”。

很多湿疹患者表示,已经试过很多西药,但病情依然反反复复,他们快要失去信心了。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西药以外,药店人还可以推荐什么中成药,帮助患者尽快摆脱湿疹的困扰?一、辨证下药,发挥中成药的优势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男女老少均可发病,可泛发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

西医治疗湿疹,一般以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

然而,不少患者在使用西药的过程中,不能坚持用药,导致湿疹复发率居高不下。

中医认为,湿疹属“湿疮”、“浸淫疮”,以多形损害、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瘙痒剧烈为特点。

中医在治疗湿疹时,讲究辨证论治——急性者,以清热利湿为主;慢性者,则以养血润肤为主。

二、分清证型,不同部位用不同药分清证型、辨证下药,是药店人应用中成药的关键。

在为患者处理湿疹的过程中,药店人要辨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尽量避免中药西用。

1、急性湿疹:清热利湿止痒常见表现:急性湿疹的皮损以潮红斑疹、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为主,特点在于发病急、瘙痒重、皮损红、渗出多、有灼热感,舌质红、苔色黄。

常用中成药:以肤痒颗粒为主。

发于躯干部,加用龙胆泻肝丸;发于下肢,加用四妙丸或二妙丸;发于面部红肿明显者,加羚羊清肺丸。

2、亚急性湿疹:健脾利湿止痒常见表现:亚急性湿疹可由急性湿疹经治疗,红肿及渗出减轻而来,或由慢性湿疹加重所致。

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特点在于病势缓、皮损暗、渗出少、有乏力感、大便稀,舌色淡、舌苔白、脉弦缓。

常用中成药:肤痒颗粒和参苓白术丸。

3、慢性湿疹: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常见表现:慢性湿疹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皮损以色暗、干燥、肥厚、苔藓样变为主,特点在于病程日久、皮损粗糙、色素沉着、剧烈瘙痒,舌淡苔白、脉象细弦。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学中有着丰富的关于湿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湿疹的记载,其中包含了对湿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详细阐述。

本文将以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为标题,从中彰显中医对湿疹的理论和治疗的独特见解。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关于湿疹的记载较为详细。

该书指出,湿疹多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湿邪瘀滞肌肤,导致湿疹的发生。

在治疗上,该书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湿疹的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湿热型湿疹,可采用清热解毒、燥湿除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湿热瘀滞型湿疹,可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该书还提到了湿疹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如感染、糜烂等。

另一本重要的中医著作是《证治准绳》。

该书将湿疹归类为湿疹类疾病,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

该书指出,湿疹多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发病,外感湿邪或内生湿邪均可导致湿疹的发生。

湿疹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失调等有关。

在治疗上,该书提出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湿疹的不同表现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湿热型湿疹,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湿热瘀滞型湿疹,可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除了上述两本经典著作外,还有许多其他中医著作也对湿疹进行了论述。

比如,《医宗金鉴》提到了湿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强调湿疹是由湿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治疗上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丹溪心法》中提到湿疹是由湿邪侵袭人体经络而发病,治疗上需疏风祛湿、活血化瘀;《金匮要略》中也有关于湿疹的记载,指出湿疹多由湿邪困阻肌肤所致,治疗上需清热祛湿、理气活血。

中医关于湿疹的著作中,对湿疹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医认为湿邪是湿疹的主要病因,湿邪入侵人体后阻滞气血运行,导致湿疹的发生。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湿疹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

这三类人最易得湿疹,中医治它有妙招!湿疹作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其虽然属于小病,但病发时,患者患处往往会有剧烈瘙痒症状,拉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像婴儿、孕妇、工作繁忙的白领这三类人,属于湿疹高发群体。

而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因人体湿度、湿热过盛所致,中医对湿疹治疗讲究辨证施治,需要按照患者年龄、体质、病情症状制定系统化调理方案,以此使患者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治愈。

1、婴儿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婴儿较易患上湿疹,《育婴家秘·五脏证治总论》明确指出,婴儿体质普遍表现有“脾常不足”现象,这也导致婴儿脾胃极易受外邪侵扰,从而诱发湿疹,且婴儿湿疹常伴有其他较为典型的症状,比如大便臭、口臭明显等。

对于此类风热型婴儿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借助清热利湿、强健脾胃原则给药,祛除婴儿体内湿邪,便可有效治愈,婴儿病情痊愈后湿疹也不会反复发作。

2、白领人群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白领人群由于工作繁忙,频繁熬夜,一旦思虑过度、休眠不佳时,脾胃便会进入虚弱状态,难以云华水谷精微,湿邪积聚,随时间推移,湿邪自体内蕴蒸至表层肌肤,便会诱发湿疹。

尤其很多白领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快,三餐时间不规律,脾胃功能便会大幅减弱,一旦短时间食用过多味含量食物,如青菜、水果等,必然伤及脾胃阳气,脾胃功能受损,湿疹症状便会愈发严重。

对于白领人群所患湿疹中医治疗原理,需明确其是脾虚湿盛所致,极易反复发作,患者患处多表现为淡红色丘疹、并伴有水疱状,有一定瘙痒感,患者自身食欲也会明显减退,大便难以成型,疲倦乏力现象明显。

对于此类湿热型白领人群湿疹,中医治疗原理即采取具备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疗效方剂便可使之得到有效治愈。

3、孕妇湿疹原因及治疗原理孕妇也是比较容易患上湿疹的人群,中医认为,一些女性本身后天脾胃相对较为虚弱,极易生湿蕴热,尤其孕妇群体,孕期大量气血供养胞胎,自身气血难以满足肌肤、血脉润养需求,随时间推移便会陷入气血虚弱状态,期间一旦感受风燥邪气便会诱发湿疹。

湿疹的最佳治疗方法四步

湿疹的最佳治疗方法四步

湿疹的最佳治疗方法四步*导读:……湿疹属于比较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对于湿疹的最佳治疗方法应该做到如下:第一步:疾病分型,科学准确传统西医治疗湿疹,不分病人、不分病型,患病都以消除表面炎症为主,大多用一种治疗,只是单纯性地进行外部上药治疗,不能解决湿疹的发病根源和致敏原,很容易复发。

而华医辩证分型、针对治疗。

采用三维皮肤CT,利用计算机三维断层成像技术,直观实时、动态的观测皮肤病发生、发展及其皮损情况。

取个性化治疗措施,可以很快地清除过敏原,清血毒、排脏毒,渗透性强,直达病灶。

第二步:中药熏蒸,深层根治患了皮肤病湿疹,选择合理的中药是很重要的。

多种来自高山无污染纯天然的中草药,经过巧妙组合配方研制成系列纯中药组方,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使药物直接穿透肌肤吸收,调节神经。

利用药物与物理温热双重作用,温热能加速新陈代谢及增加组织再生能力。

通过辩证施治的原则,内清脏毒、外疗肌肤,使药效直接作用于患处。

第三步:美国准分子激光治疗美国准分子激光在“DHU中西医循序综合疗法”中起着重要作用。

美国准分子激光治疗技术被认为是皮肤病治疗的巅峰之作,它集成准分子激光光源、154Hz的准连续纳米调制、较新的液体光源传输(LLG)等多项世界顶级技术。

尤其在治疗湿疹方面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第四步:药膳治疗,巩固康复科学合理的药膳在湿疹治疗的最后一步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经过一系列药膳治疗后,可以达到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甚至可以起到滋补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按照上面这些湿疹的最佳治疗方案,相信能够快速的帮您解除湿疹的困扰。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
中医皮肤科学辩证分型的目的在于识别和分析患者的病理变化
及病因,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皮肤科学中常见
的辩证分型:
1. 湿热型:表现为皮肤潮湿、痒痛、红肿等症状,常见于湿疹、湿疹性皮肤炎等疾病。

治疗上以清热凉血、祛湿利湿为主。

2. 风热型:表现为皮肤起水疱、起疮疱、瘙痒明显等症状,常
见于疱疹、带状疱疹等疾病。

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为主。

3. 血热型: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脓疱等症状,常见于
荨麻疹、脓疖等疾病。

治疗上以清热凉血、解毒生肌为主。

4. 气虚湿蕴型:表现为皮肤油腻、瘙痒、痤疮等症状,常见于
痤疮、湿疹等疾病。

治疗上以益气化湿、健脾祛湿为主。

5. 血瘀型:表现为皮肤暗红、紫斑、瘀点等症状,常见于痤疮、瘀血病等疾病。

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

以上只是中医皮肤科学的一部分辩证分型,每种分型都对应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以辩证论治为核心,根据患者的辩证类型,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手段,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平衡,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并不能确保准确性。

对于具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业中医医生的意见。

湿疹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湿疹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湿疹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摘要:该文总结目前关于中医病因的研究进展,以及各家对湿疹病机的探究。

关键词:湿疹;中医;病因;病机湿疹是一种因过敏反应而导致的炎症性皮肤疾病,特点为皮损处多有破溃,渗出湿润液体,同时伴有结痂并且剧烈瘙痒。

有研究表明我国的湿疹患病率大概为7.5%,这就意味着湿疹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变得越来越常见。

现系统的研究中医文献中关于湿疹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辩证思维,对今后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病因病机1.1病因湿疹即对应中医概念里的“湿疮”“浸淫疮”等,在中医古籍之中对湿疹发病原因的记载如下,《疮科心得集》曰:“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交感而成。

”《纯懿庐集•疮疡》曰:“湿疮,水泡也……问曰:热何以成水泡,风何以成挠疮。

曰:皮者肺也,热客于皮……皮起则津液注之,故泡中有水也。

”《诸病源候论》曰:“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先痒而后痛成疮。

同时有学者指出,湿疹的发生与发展与患者的精神健康状况存在密切的关联,心态焦虑的患者,其湿疹多属湿热浸淫型;而心理抑郁的患者,多表现为脾虚湿蕴型[1]。

湿疹的发病同样与中医的“血分”病变存在着密切关系,不同阶段的湿疹存在着血热,血虚,血燥,血瘀的病变特征以及病理因素[2]。

而现代中医目前认为,湿疹的病因多是由于患者的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亦可由于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而导致。

1.2病机目前中医理论认为,湿疹的发病多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脏腑功能失调相关,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湿疹的病机进行阐述。

1.2.1 外感六淫与湿疹《诸病源候论》曰:“瘑疮者,由肌肤虚,风湿之气折于血气,结聚所生。

”;《外科正宗》中记载:“纽扣风皆由风湿凝聚生疮,久则瘙痒如癣。

”;《疮疡心得集》中记载:“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交感而成”;这些古籍中的记载均指出湿疹多是由于患者素体虚弱,外感风湿热邪郁于肌表,与皮下气血相互博结,进而发为湿疹。

《灵枢·刺节真论篇》中记载:“虚则寒博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

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湿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大部分患者易反复发作,使疾病转为慢性,皮损有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等特点,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祖国医学对湿疹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医古代文献对本病多有描述,大多依其症状或发生部位而命名。

以红斑、丘疹、水泡、渗出、糜烂、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

古代医书中虽然没有“湿疹”的病名,但是对于某些病的描写与湿疹相符。

例如“奶癣”、“旋耳疮”、“四弯风”、“秀球风”等不下数十种之多,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儿湿疹、耳周湿疹、肘腋窝部湿疹、阴囊湿疹等。

虽名目繁多,但都具“湿邪”致病的特点,如:“湿性重浊、缠绵”、“湿易伤脾”、“湿易下注、阻气”等等。

其发于体表的病证形状,形如粟米,色红或紫,高出于皮肤之上,抚之碍手等(但亦有不高出皮肤、抚之无碍手之感的)。

1 概述该病多由于饮食伤脾,外受湿热之邪而致。

饮食入胃,由脾所运化。

如过食腥发动风,炙煿厚味,烟、酒、浓茶、辛辣,以致脾为湿热所困,运化失职,更兼腠理不密,经常涉水浸湿,外受湿热之邪,充于腠理,发为本病。

所以,内在的湿热与湿热外邪相搏结,是本病的实质。

以湿邪为主,并可兼风挟热。

湿邪又有内外,尤以内湿为主,外湿可引动内湿,内湿可招致外湿。

慢性湿疹由于病程迁延,湿邪久羁不去,又能伤阴耗血,反增虚象,临床常呈现正虚邪恋之征。

因此,该病的治疗,应该抓“湿热”这个病因,分清湿与热的偏颇,并注意兼夹、病程的久暂,知常达变,才能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时审证求因,辨别疾病的虚实,尤为重要。

2 湿疹的基本证型简分为热重与湿重两个类型2.1偏于热盛型发病急,病程短,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局部皮损初起皮肤潮红,状如云片涂丹焮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泡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搔抓有痛感,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洪大。

治宜清热利湿,佐以凉血。

常用龙胆草、黄苓、黄连、栀子、生地、车前子、川木通、连翘、生甘草、槐花、赤芍、牡丹皮等,此型多为急性湿疹。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摘要】回顾5年来针对湿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包括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和现代医家临床中总结归纳的辨证论治方案。

重点以病期辨证、脏腑辨证、皮损辨证以及经络部位辨证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在湿疹诊疗当中的重要地位,探讨湿疹辨证的新思路。

【关键词】湿疹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古籍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医宗金沃·外科心法》浸淫疮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

”此外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

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

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一)内治法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

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

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湿疹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湿疹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特应性皮炎与一般湿疹的鉴别
48
2019/10/16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婴儿湿疹: 常在2月-3岁间发病。 脂溢型
干燥型
多发生于1-2月的小婴儿。头顶部较厚黄褐色油 腻性结痂。眉部、鼻唇沟发生红斑丘疹,有时糜 烂渗出。
患儿常较瘦,面部四肢皮肤干燥,皮损为淡红斑或群 扁平丘疹,表面附有鳞屑或有小片状渗出。
渗出型
最多见,患儿常较胖。两颊及额部红斑基础上发生成 群的小丘疹、水疱,有时糜烂渗液。
亚急性湿疹
16
2019/10/16
病 程:再次暴露于致 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 不当可导致急性发 作; 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 为慢性湿疹
皮疹形态
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 数丘疱疹、小水疱及糜烂,亦可有轻 度浸润。
皮疹分布
对称,边界不清。常见于头面、 耳 后、四肢远端等处。严重者可弥漫全 身
自觉症状
成人期
同青少年期
青少年 (>12岁)
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 为局限性红斑或丘疹, 融合后皮肤肥厚而呈苔 藓样变。摩擦刺激后可 有渗出及结痂。剧痒。
46
2019/10/16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湿疹)
特应性皮炎
婴儿期
儿童期
(1月-2岁) (3-10岁)
成人期
青少年 (>12岁)
47
2019/10/16
慢性湿疹
特殊部位湿疹
10
2019/10/16
特殊性湿疹
医学继续教育基础课程

湿疹中医药治疗概况

湿疹中医药治疗概况
维普资讯

中医 中药 ・
2 0 年 1 月第 4 第 1 期 07 1 卷 1
Wol el i s r dHat g t hD e
在, 腰肌痉挛解除, 脊上韧 带松软 , 两侧腰肌条索状筋结软化 , 疼痛 消失 ,活动 自如。
5讨 论
骨,或寒湿久滞转化为热者 。 于阴虚阳实之证决非其宜 。 对 在 诊断时应特别注意病变局部是否有筋结、 筋粗等变化 , 并且辨 别是寒湿痰结还是血脉受伤而形成 的血肿血块 , 后者 治疗当迥 别。配合 中药外洗,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抑制或 降低血 管通透性而减少渗出、 改善局部结缔组织代谢等作用 , 药力直 达病所 ,增强治疗效果 。 参考 文献
陈旧性软组织损伤 多由急性筋伤迁延而来 。四肢 受伤后 ,
筋肉脉络损伤 ,气血阻滞,离经之血 ,积于肌腠皮下 , “ 不通 则痛 ”。局部 出现青紫肿痛 ,瘀血宿积 ,经久不愈 ,以致血不 荣筋 ,筋脉挛缩,关节活动不利,而成 陈伤 。主要 病理变化是 局部组织充血 、渗出、肥厚、粘连 ,继而引起代谢障碍 ,细胞 变性 ,钙化 ,挛缩等变化 。阳和汤是一张温阳导滞 、扶 正与驱
用 它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 一般只适 于寒湿凝滞经脉 、 肉筋 肌
湿疹 中医药治疗概况
丁世 伟 张丽 刘 育 文 ( 江 西省 皮 肤 病 专科 医院 3 00 ) 1 301
( 2江西中医学院
3 00 ) 30 6

[ 要] 近年来,湿疹发病呈上升趋势 ,本文对湿疹的 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 了综述 ,力求为临床 治疗湿疹提供参考。 摘
加减 ,常用中药有茯苓、 白术 、厚朴、陈皮 、太子参 、泽泻 、
栀子 、连翘 、神 曲、谷芽 、麦芽 、枳壳、大腹皮、茵陈、车前

湿疹

湿疹

常见系统性光敏剂
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
抗疟药
奎宁
抗生素
喹诺酮
依诺沙星
磺胺药物
强心剂
奎尼丁
非甾体类抗类药 炎痛喜康
维生素
盐酸吡哆醇(VitB6)
(四)诊断 1.病史和物理检查有助于找出
可疑致敏物 2.确定诊断需作光试验和光斑
贴试验
(五)处理 1.避免接触光敏感性化学物和光线 2.对症治疗:局部或全身止痒剂 3.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应注意避免
三、治 疗
建立在湿疹不同的阶段上
(一)局部治疗(外用疗法)
•急 性 期:
–局限性损害部位湿敷,可使用抗菌防腐和收敛剂溶液。 湿敷溶液:生理盐水,1:40Burow氏液(次醋酸铝), 0.1-0.5%硝酸银,1-2.5%醋酸,1:5000高锰酸钾溶 液,3%硼酸等
•亚急性期: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或松馏油霜剂、糊膏等类药。
急性的
3.钱币状皮炎
累积的
4.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癣) 2.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5.手/足湿疹(汗疱型)
3.光毒性接触性皮炎
6.瘀积性皮炎
4.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7.皮脂性缺乏性湿疹(裂纹性湿疹)
二.临床特征
自觉症状: 痒 皮疹: 红斑、脱屑和结痂性丘疹水疱及继发损害等 分三个阶段: 1.急性湿疹以红斑、水肿、丘疹水疱、渗出(渗 液)和结痂为特征; 2.慢性湿疹以皮肤不规则增厚、苔藓样变、鳞屑、 色素改变和表皮脱落为特征; 3.亚急性湿疹混合具有急性和慢性湿疹的特征; 湿疹的阶段是动态变化的,将从一个阶段转变成 另一个阶段。
◆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单纯疱疹 ◆眶下褶(Dennie Morgan线) ◆出汗时瘙痒 ◆毛周角化症 ◆乳头皮炎 ◆眶周黑晕 ◆ 掌纹增多Palmar hyperlinearity ◆白色糠疹 ◆皮肤白色划痕征 ◆羊毛过敏

湿疹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情况的文献调研分析

湿疹中医临床证候分型及用药情况的文献调研分析
p c y ema l h nf ain f1I wa re u h tte fe u n sd du s fr df rn atrs o ce .C n lso :T e a h d r >i e ic t . 3 t swok d o tta h rq e tu e rg iee tp t n fe zma o cu in h c i o o e
『 键 词 1 湿疹 ; 关 辨证 分 型 ; 状体 征 ; 药 症 方
【 中图分类号]7 82 R 5.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 2 9 1 2 0 )2 0 8 — 3 17 — 5 X(0 8 1 — 0 4 0
Lie a u e nv si a i n o Cl c l y r m e t r t r I e tg to n i a S nd o Cl s i c to a e i a i n o z m a ni a sf a i n nd M d c to f r Ec e i
do e( T ef u n sm tm n hs a s n f ce aa : rru>f s n aa rs >a uaieutt nas sey e > rm ; ) h r et y po sa dpyi l i s zm r pui se ui > nboi pp l> rs i > et >r hma 2 q c g oe e t f o s n ao u t
T a i o a i e e Me ii e h g h , C ia 1 0 7 r d t n l Chn s d c n ,C a s a h n ,4 0 0 i n
[bt c O jcv: oies gt tec r n s tso l i lsn rm l s ct na dmei t n f ce . M to s A s at bet e T nvt a ur t t u fcnc ydo ec si ai n dc i o ezma ehd: r ] i i eh e a i a a f o i ao r T r g eerhn D ac n admoenrl e trt e, n 8 4pp r w r ar gdada a zd R sl: (T ef r ho hrsac i C , ni t n dr e tdlea rs ad 1 6 aes ee r n e n n l e. eu s 1 h u u g e a i u a y t ) o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

湿疹(湿疮)- 中西医临床及用药总结所谓湿疹,缘于本病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之征,故名。

该病可称得最常见的皮肤病,在部队中也不乏此种患者。

中医文献有数十种病名与现代医学称为湿疹的表现很相似,如浸淫疮、湿癣、四湾风等。

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

本病男女老幼皆可罹患,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

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湿疹。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手部者,称瘸疮;发于脐部者,称脐疮;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症疮。

临床表现湿疹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但根据发病过程中皮损表现不同,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兹分述如下:一、急性湿疹本型湿疹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往往较易见于头部,四肢屈侧、阴部、手足背等部位。

常呈对称分布,一般为局限在某些部位,而全身泛发性湿疹甚少见。

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即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各种皮疹可互见。

也就是说,在同一病变处,于同一时期内,可出现上述3~4种以上损害。

患处炎症反应通常较明显,尤其中央部位更为显著,往往伴有糜烂、渗出、。

但病损境界不清楚,肿胀也较轻。

自觉痒甚,其瘙痒程度与发病部位,个人耐受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痒以夜间尤甚,症情厉害,可影响睡眼。

还有因搔痒而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毛囊炎、疖肿、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

急性湿疹如经妥当处置可获痊愈,但易复发。

临床上也时常观察到由本型湿疹移行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

二、亚急性湿疹当急性湿疹炎症反应缓解、红肿、渗出明显减轻。

整个病变以丘疹为主,间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且伴有少许结痂或鳞屑、则可称之为亚急性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处方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中医治疗湿疹处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医治疗湿疹处方1、中药配方:苍术15g,白术15g,猪苓15g,茯苓20g,山药15g,生苡仁30g,车前草1Og,泽泻15g,徐长卿30g,陈皮10g,茵陈10g,生甘草6g。

胃纳不香者加藿香、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能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2、中药配方:生地30g,白芍15g,当归10g,丹参20g,鸡血藤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萆藓10g,茯苓皮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能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中医治疗湿疹需要循序渐进,因为湿疹的病情需要长时间治疗。

如果选择西药,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普特彼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复方醋酸氟轻松酊,或皮肤病血毒丸。

治疗湿疹的中药药方【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

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

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湿疹方药】荆芥10g,白藓皮15g,当归10g,大黄10g,防风10g,百部10g,连翘10g【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g,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外洗法】用艾叶一把,加鸽粪一把熬水,温洗秃疮后,再用温水淋洗一次,拭干。

【湿疹按语】该病由于胃经积热,化风生虫所致。

故方中以荆芥、防风透散风热于外;大黄荡涤胃热于下;连翘、百部、白藓皮泄热杀虫;当归养血祛风。

【湿疹方药】全虫方全虫(打)6g,皂刺12g,猪牙皂角6g,苦参6g,刺蒺藜15g,炒槐花15g,威灵仙12g,黄柏15g,白藓皮15g,川军(大黄)15g【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

忌食辛辣。

2、阴部肛周湿疹治疗以清肝泻火,除湿止痒为法,龙胆泻肝汤主之。

外用苦参30g、蛇床子30g、艾叶30g、川椒10g、地肤子30g,水煎外洗。

湿疹的诊断与鉴别治疗(内容清晰)

湿疹的诊断与鉴别治疗(内容清晰)

湿疹的诊断与鉴别治疗湿疹的诊断与鉴别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

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

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

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

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

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

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分类治疗中医在临床上将湿疹分:湿热症,血虚风燥症。

中医建议,湿热症:一般瘙痒、丘疹型建议止痒抑菌为主可以使用同仁堂皮肤病血毒丸和立湿宁中药配合使用。

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

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血虚风燥症:血虚风燥症应注意肝火旺盛,在饮食尽量清淡为主,多吃青菜、芹菜、胡萝卜、一定注意避免面烟酒,同事可以用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止痒润燥、清热利湿进、修复皮损进行治疗,如立湿宁纯中药效果显著。

保持心情舒畅、不要便秘等,最重要是过敏的患者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

湿疹的分类,很多的患者都会认为湿疹只有一种,但是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时间、皮损特点、主要症状等被分为好几种。

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自己是哪一种湿疹再进行治疗,否则用错了药就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

湿疹的分类湿疹按照病情分为: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按照主要的症状分为:脂溢性湿疹、干性湿疹、阴囊湿疹、小儿湿疹、淤积性湿疹、肛门湿疹。

不同的湿疹治疗方法也不同,根据病情的发展治疗所需要的时间和方式也都不相同,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诊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治疗1、湿疹中药方-胃经积热【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

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

分型辨治婴儿湿疹62例

分型辨治婴儿湿疹62例

1 统计 学方 法 : 有计量 资 料采 用均 数± 准差表 示 (±)数 据 黄 、 . 4 所 标 is, 三七 粉行 血散瘀 , 血而 不 留瘀 ; 止 熟大 黄活 血泄热 ; 芪入脾 黄 分析 采用 S S 1.统 计分 析软 件 , P S3 0 计数 资料 比较 采用 X检验 , 经 , 当归之 力 补气 生血 ; 胶养 血育 阴 ; 以 合 阿 山药 、 草补脾 固气 和 甘 中。 全方标 本兼 配 , 止而瘀 不 留 , 去 而阴未伤 , 去热清 , 血 热 瘀 冲任 P 0 5 差异有统 计学 意义 。 <. 为 0
差异 ( <. ) P O 5 。表 明中药 治疗 上环 后 月经期 延长 临床效果 显著 , 0
值得 临床推 广应用 。
参考 文献
… 陈瑞 红, 1 张红 利 . 种 不 同宫 内节 育器 并发 症 临床 分析 叨. 几 中国 注: 与对 照组 比较 < . PO5 0
3 讨 论 由于节 育器 放置 官腔 后 与子 宫壁 接 触 , 引起 子宫 收缩 , 导致 内膜 局部 破损 产生 少量 不规 则 出血 或 月经 量增 多 ,出血 时 间延 长, 这种 持续性 出血 的病 理生 理变 化系 子宫 内膜发 生局 部微血管
个 月经周期 , 全身症 状有 明显好 转 。 有效 : 量减少 , 经 经期缩 短 , 全 既能清血 热 以凉血止血 , 善活血 以行瘀 散滞 ; 又 生地甘 寒质润 , 清 身症 状有不 同程度改 善 。 无效 : 经量 、 经期 异常无 改善 。 痊愈 、 显效 血热 而养 阴 ; 炒地 榆 、 马鞭草 凉血止 血 ; 当归补血 活血 , 又善止痛 , 为妇 科调 经之要 药 ; 芍与其 相须 为用 , 强凉血 散瘀之力 ; 赤 增 炒蒲 和有 效病例数 为计算 有效率 的依 据 。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优化湿疹辨证论治质量的一点思考

基于中医体质学说优化湿疹辨证论治质量的一点思考

本类 疾病 的发 病原 因 , 现代 医学认 为 是 由复 杂 的
内外 激发 因子 引起 的一 种迟 发 型变态 反应 , 但 病 理 机
制仍不 十 分清楚 。虽然 , 近年 来湿 疹发 病 机制 及 相关
医生 根据 西 医病 情 、 病 程 分 期 的方 法 , 采用 分 期 辨治 。针 对急 性 湿疹 , 亚 急性 湿 疹 , 慢 性 湿疹 不 同 时 期, 进 行 中医 辨证 。运用 辨证 与病 期 相 结 合 的方 法 ,
因素 的研 究涉 及 面很 广 , 在 遗传 学 、 免疫学、 超抗原 、 细胞 因子 等方 面 已取 得一 些进 展 , 但 是 仍然 缺 乏 特异
* 基金项 目: 云 南 省教 育厅 立 项 项 目( N O: 2 0 1 2 Y 0 5 7 )
作 者简 介 : 何丹 ( 1 9 7 6  ̄) , 女, 讲师 , 硕 士研究 生 。研 究方 向 : 中医诊 断学 及 民族 医药 理论研 究 。E - ma i l : h e d a n 2 3 2 3 @y a h o o . C O i T I , c n
关 键词 : 湿疹 ; 中医体 质 ; 皮肤 病辨证
中图分 类号 : R 7 5 8 . 2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O O 7 ~2 3 4 9 ( 2 0 1 3 ) 0 5 一O 0 1 3 —0 3
湿疹类 皮 肤病 是 由多 种 内外 复 杂 因 素 引起 的一 种常见的, 过 敏性 、 炎症性皮肤病 , 具有皮疹多样性、
部 变态 反 应 性 疾 病 的 5 8 . 5 3 _ 】 ] 。近 年 来 湿 疹 发 病 率 正逐 步呈 上升趋 势 。由于湿 疹皮疹 瘙 痒剧 烈 , 急 性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胡锋钢;胡凯强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7(0)5
【摘要】目的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湿疹,突出中医优势.方法按照中医基础理论,随机对湿疹患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进行分型诊治,随证加减,同时内服药与外用药配合治疗,并予以总结.结果诊治中将湿疹分为湿热交阻型、脾虚湿盛型、湿瘀互结型三型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该理论治疗湿疹分型简便实用,临床疗效确切,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733-735)
【作者】胡锋钢;胡凯强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冯亚平中医门诊部临汾 041000;浙江省嘉兴市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嘉兴3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中医体质学说优化湿疹辨证论治质量的一点思考
2.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进展
3.湿疹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阐释
4.湿疹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之我见
5.从中医体质学与临床证型探究肛周湿疹的病因及辨证论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疹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
*导读: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根据皮损特点、发病部位,又分为浸淫疮、湿疮,根据皮损特点、发病部位,又分为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等。

其病因复杂,常与过敏体质、内外过敏原刺激等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

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往往对称分布。

皮损呈多形性,有红斑、丘疹、水疱、渗液、结痂、浸润及皲裂等。

按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

自觉瘙痒剧烈。

特殊部位有特殊类型的湿疹,如耳部湿疹、乳房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外阴湿疹、肛周湿疹和小腿湿疹等。

多年来,笔者将本病分为4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湿热型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剧烈,黄水淋漓,味腥而黏,或结黄痂、糜烂、脱皮。

小便黄赤,大便秘结。

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濡滑。

多因血热脾湿,浸淫肌肤所致。

治法:利湿清热。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龙胆草、茯苓皮、车
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赤芍、黄芩、栀子、泽泻、通草各9克。

因挠抓感染有脓疱者,加蒲公英12克,金银花、连翘
各9克。

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脾湿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型湿疹。

皮肤起连片小水泡,颜色暗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脘痛,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泄,小便微黄。

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缓。

多因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所致。

治法:健脾除湿。

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处方:茯苓、猪苓、厚朴、苍术、陈皮、泽泻、白鲜皮、六一散(包煎)、地肤子各9克。

胃纳不佳者,加藿香、佩兰各9克。

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血热型相当于丘疹性湿疹,中医称之为粟疮或血风疮。

遍身起红丘疹,剧痒难忍,抓破出血。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多因湿热内蕴,外受于风,热重于湿所致。

治法:清热凉血,祛风除湿。

方用凉血除湿汤加减。

处方:生地30克,苦参、赤芍、牡丹皮、白鲜皮、海桐皮、地肤子、六一散(包煎)各9克。

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伤阴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泛发型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略见出水。

舌质红,舌苔光,脉细弦滑。

多因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所致。

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用滋阴除湿汤。

处方:生地30克,牡丹皮12克,蛇床子、茯苓、泽泻、当归、玄参各9克,白鲜皮6克。

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3次服用。

注意事项:切勿用热水烫洗以及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避免挠抓,忌食辛辣、鱼虾、海鲜等发物。

注意寻找病因,避免接触过敏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