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发言稿
我心中的科学家屠呦呦演讲稿作文
我心中的科学家屠呦呦演讲稿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了不起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女士的故事。
她就是我心中最棒的科学家!你们知道吗?屠呦呦阿姨可不简单,她是中国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真厉害!她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中药,终于在1972年发现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
疟疾是一种特别可怕的热带传染病,每年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
屠呦呦阿姨的药物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让她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阿姨出生于1930年的浙江绍兴,从小就品学兼优。
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家园几度遭到战火蹂躏,但她从未放弃学习。
读书时,她十分勤奋好学,不辞辛劳,还常常帮助家里做家务。
真是个孝顺又刻苦的好孩子!毕业后,屠呦呦阿姨选择了当一名研究中药的科学家。
她翻阅了大量中医典籍,到野外考察采集植物,还在实验室反复做实验。
她就像个孩子一样,对中药植物充满了好奇心,渴望探索它们的奥秘。
屠呦呦阿姨并不是一路顺风顺水。
她曾一度被诬陷,几乎被开除公职。
幸亏有好心人为她伸冤,她才得以继续研究工作。
面对重重困难,屠呦呦阿姨从未放弃,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正是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让她最终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
多年来,屠呦呦阿姨一直过着勤俭节约、无私奉献的生活。
她曾两次拒绝了国家给予的高额奖金,把钱捐出用于扶贫和医疗事业。
她对金钱没有任何欲望,只是专注于医学研究,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真是个淳朴善良的好阿姨!老师、同学们,屠呦呦阿姨博学勤奋、坚忍不拔、淳朴谦逊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好好学习。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来也能像她一样,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科学家和好公民。
最后,我祝愿屠呦呦阿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篇2大家好,我叫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目中最崇拜的科学家——屠呦呦老先生。
你们知道吗?屠呦呦老先生可是连续好几年都入围诺贝尔奖的呢!而且2015年,她凭借对抗疟疾做出的卓越贡献,终于拿到了诺贝尔奖。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
屠呦呦诺贝尔奖颁奖演讲完整版尊敬的诺贝尔委员会、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感谢诺贝尔委员会授予我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也非常感激诺贝尔奖对我所做工作的认可。
心中充满敬意,我在这里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并对于荣获诺贝尔奖给予的肯定表示衷心感谢。
我从事中药研究已经数十载,一直致力于为传统中药寻找解决世界疾病问题的线索。
荣膺诺贝尔奖,是对中药研究的肯定,更是对我个人的鼓励和肯定。
这一时刻,让我回想起我一生的奋斗历程、困难和喜悦。
中药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无数智慧的先人们用他们手中的传统中药治愈了无数的病患,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医学和药学知识。
然而,中药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其中的复杂化学成分和疗效机制让人难以理解。
面对这一现状,我心生疑问,决心揭开中药背后的奥秘。
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青蒿素这种植物化合物对抗疟疾的疗效突出,而传统的煎煮方法却无法有效提取。
我决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通过分离、提纯和活性成分的鉴定,最终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为抗疟疾药物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希望这一发现能够帮助更多受疟疾困扰的人们。
研究不只是孤独的个人努力,不仅需要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合作,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我想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我的教育培训机构、实验室团队以及患者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也要感谢对中药研究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学术界和政府机构。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最高的荣誉,同时也是对我个人的巨大鼓励。
我深知这个奖项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研究,不断探索和挖掘传统医学的宝藏。
基于我近年的研究成果,我相信中药的疗效和科学价值将会得到更广泛和深入的认可。
最后,我要向所有奋斗在科学研究一线的科学家们致以最为诚挚的敬意。
你们潜心研究,为人类健康做出了伟大贡献。
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努力,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把科学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为人类的福祉而不懈努力。
感谢大家!再次对于荣获诺贝尔奖表示由衷的感激和喜悦!谢谢!*(800字以上)*。
屠呦呦诺贝尔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屠呦呦诺贝尔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屠呦呦,女,药学家。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诺贝尔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希望你喜欢。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7日电(记者李玫忆、刘仲华、实习记者王娜)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12月7日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出席诺贝尔报告会,发表了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向现场的1千多名观众展示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她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强调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希望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从而造福人类。
等待演讲:观众寒风中排队热情高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北欧医学研究重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就是该校下设的一个机构。
12月7日的诺贝尔演讲就在这里举行。
今年的演讲地址在医学院新落成的医学礼堂。
该礼堂外形似一艘巨大的帆船,外立面是金光闪闪的玻璃幕墙。
礼堂内能容纳1千多观众,是整个学院最大的礼堂。
礼堂座位分为媒体区和观众区。
考虑到因为屠呦呦获奖引发的热潮,此次诺贝尔演讲的组织者11月初就开始媒体注册和登记,而10多天后注册网址就显示媒体席位已满员。
由于大村智获奖,从日本和欧洲各地赶来的日本媒体有10多家,记者有30多人。
而屠呦呦的获奖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华文媒体的热情。
从中国内地、欧洲各地赶来的中国媒体也有10多家。
由于本网记者注册较早,获得了第一排的座位号。
屠呦呦的诺奖之旅吸引了在瑞华人华侨的高度关注。
来到礼堂门前,已经有数百名华人在排队等待入场了。
屠呦呦演讲稿
屠呦呦演讲稿(传统文化、文化继承、创新)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7日电(记者李玫忆刘仲华)12月7日下午1点,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医学礼堂举行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演讲,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爱尔兰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演讲。
屠呦呦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赞扬了中国科学家的团队精神,并呼吁全球科学家对疟疾病毒已经对青蒿素产生了抗药性多加关注并研究解决方案。
讲话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威廉姆·坎贝尔和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
屠呦呦的演讲稿三百字
屠呦呦的演讲稿三百字
屠呦呦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屠呦呦,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科研成果和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一直以来都把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放在首位。
在我长达60年的科研生涯中,我一直致力于中药药理学和天然产物药物化学研究。
在这一过程中,我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最终取得了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研究成果,为世界医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蒿素是一种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疟作用。
通过对青蒿素的深入研究,我成功地发现了青蒿素对疟疾的治疗作用,并提出了“青蒿素联合疗法”,这一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的生命。
我深知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和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我才能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
同时,我也要感谢国家对科学事业的支持和重视,正是这种支持和重视,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科学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希望。
最后,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同仁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为科学事业、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尊敬的观众、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感到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喜悦和我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首先,我要对诺贝尔委员会给予我的殊荣表示衷心的感谢。
无论是屠呦呦团队还是我个人,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们面临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
然而,我们坚持不懈,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一荣誉属于我们团队每个成员,也属于所有支持、关心和帮助过我们的人们。
青蒿素的发现与研发是长期的艰苦努力的结果。
我想分享的是我个人对科学研究的理解与感悟。
从事科研工作的挑战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智慧和才能。
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的协作、共同的目标和不断的实验验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试验的失败、思路的堵塞和持续的尝试。
同时,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研究和拓宽自己的视野,与其他领域建立联系,推动科学的跨界合作。
只有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我们才能取得更多的突破。
科学研究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需要与他人进行持续的合作。
在屠呦呦团队的工作中,我学到了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没有团队的支持和协作,我们不可能取得这一巨大的成就。
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和其他科研伙伴对我个人的指导和鼓励。
诺贝尔奖是对我的工作和成果的肯定,然而,科学研究不仅是为了追求荣誉和名利,更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
青蒿素在抗击疟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继续推动医学和科学的进步,造福于更多患者和人类。
在此,我想向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传达一个信念: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热情,相信科学的力量,共同努力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这是一个示例的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演讲稿全文,你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来满足你的具体要求。
如果还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屠呦呦事迹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屠呦呦的事迹,让我们一起感受她那崇高的精神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屠呦呦,一位杰出的药学家,她用毕生的心血和智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为抗击疟疾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拯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我国浙江省宁波市人。
在童年时期,她就目睹了家乡疟疾肆虐,无数人因疾病而丧命。
这段经历使她下定决心,要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8年,39岁的屠呦呦担任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项目组长。
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她带领团队历经艰辛,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40种抗疟药方集。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探索,终于在1971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证实其对疟疾的抑制率达到100%。
青蒿素的发现,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据统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屠呦呦被誉为“青蒿素之母”,她的成就也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认可。
2015年,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屠呦呦的事迹,充分展现了她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
以下是我从她身上汲取的几点精神:1. 勇于担当:面对疟疾肆虐的严峻形势,屠呦呦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重任,带领团队攻克难关。
2. 坚韧不拔:在科研过程中,屠呦呦和团队遭遇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坚持不懈。
3. 无私奉献:屠呦呦在科研一线奋斗了40多年,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人类健康事业。
4. 爱国情怀:屠呦呦始终心系祖国,她的成就不仅为我国赢得了荣誉,也为世界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让我们以屠呦呦为榜样,学习她那崇高的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屠呦呦老师身体健康、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屠呦呦致辞
屠呦呦致辞篇一:屠呦呦致辞转传:屠呦呦获奖致辞尊敬的主席先生,亲爱的使用过青蒿素的人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
我不是中国本土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
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XX 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生长在中国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荣誉,更是中国中医的荣誉。
可以这么说:我是一个为青蒿素或者说是为诺贝尔奖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我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间小屋,听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声后,父亲屠濂规激动地吟诵着《诗经》的著名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并给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还是某种期许,父亲在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章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也就是从出生那天开始,我的命运便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也不知道什么是青蒿素,也不知什么是中医,更不知道什么是诺贝尔奖。
感谢完父亲,我想感谢中国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这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十分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他把中医摆在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之首,并且强调“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泽东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
”它就是我的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业的平台。
我时常在想:假如没有成立中医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个乡村医院,我顶多是一个平庸的中医,更别谈什么青蒿素,什么诺贝尔奖了。
我还要感谢一个中国科学家——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预防医学的介导者。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
屠呦呦发言稿
屠呦呦发言稿讲三点感想。
一,屠老师获奖的工作是在40多年前完成的,在当年的环境下,科研条件一定是极其艰苦,科学家甚至亲身试药,具有极大的牺牲精神。
今天的情况与当年大相径庭,在科技管理模式、经费分配、科技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埋头专业、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长期努力创新。
二,听到这个消息,既激动,又担心。
一方面由衷地高兴和激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大家过度解读获奖、走极端。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中国是个大国,应该实事求是地允许多种科技评价标准存在,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个单一模式走到另外一个单一模式。
青蒿素这样的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课题是集体攻关,过去适合,也许到现在还适合,这和基础研究是不一样的。
在这样的领域,不能要求以SCI文章或影响因子引用率作为评价标准。
就算在基础研究领域,也不该一味用SCI、影响因子、引用率等等刻板指标去评价,这事实上是在束缚我们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中国今年获得了药物开发的诺贝尔奖,就立即出现论调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不重要了,如果是这样,就叫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
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
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这既是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是中国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中国要允许多种科研评价并存,要实事求是,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
三,屠老师1930年出生,今年85岁高龄,您代表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现在,接力棒已经到了年轻一代人的手上。
我相信,中国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能够很好地把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不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厚望。
尽管如此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中国的崛起真正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
即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再取得几个大的科技突破、再出现几个重大新药创制,即便到了那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
向典型人物的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位典型人物,她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屠呦呦。
屠呦呦,这个名字在我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带领团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顾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生历程,感受她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一、青蒿素的发现历程1. 研究背景20世纪60年代,疟疾在我国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决定开展抗疟疾药物研究。
2. 屠呦呦团队的研究历程屠呦呦,作为当时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研究员,带领团队开始了抗疟疾药物的研究。
在长达多年的艰苦探索中,她查阅了大量古籍,不断尝试各种药物,最终在1971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3. 青蒿素的临床应用青蒿素的成功提取,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经过临床试验,青蒿素被证明具有显著的抗疟效果,有效降低了疟疾的死亡率。
二、屠呦呦的学术贡献1. 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及其团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这一发现,使她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 学术交流与合作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积极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抗疟疾药物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人才培养屠呦呦注重人才培养,她指导的许多学生已成为我国医药领域的优秀人才。
三、屠呦呦的精神风貌1. 严谨治学屠呦呦在科研工作中始终坚持严谨治学,她对每一个实验数据都反复核实,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 无私奉献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始终以患者利益为重,无私奉献,为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
3. 勇于创新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勇于创新,为我国抗疟疾药物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学习屠呦呦精神,助力我国科技事业1. 坚定信念,勇攀科技高峰我们要学习屠呦呦坚定的信念,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2. 严谨治学,追求卓越我们要学习屠呦呦严谨治学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追求卓越。
我心中的英雄演讲稿屠呦呦
我心中的英雄演讲稿屠呦呦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屠呦呦。
科学这条路太过崎岖了。
一间小小的实验室内,仅有几件陈旧的实验器材。
屠呦呦带着团队夜以继日地在工作室忙碌,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次又一次以身试药,一心只为研制药物。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屠呦呦丝毫没有放弃,她坚守在工作室内。
她自己服药试验,导致肝中毒。
她翻阅了无数的古籍,终于发现了一张晋代古方《肘后XX方》,其中提到,将青蒿“绞汁”用药的经验,方才有了思路,于是改变了提取方法,终于得到了青蒿素,对疟疾有稳定的抑制作用。
后来经过新的实验,青蒿素才真正成为“抗疟神药”。
青蒿素问世以来,拯救了数百万人,让他们不再受疟疾的折磨。
非洲人民将青蒿素称之为“中国神药”。
屠呦呦也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面对如此坚持不懈而又严谨认真的屠奶奶,我们发自内心地敬佩她。
这或许就是一种缘分吧,屠呦呦奶奶的名字是她的父亲从《X经》中选出的,她一生与青蒿结缘。
从屠呦呦奶奶身上,我感受到了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的光芒。
屠呦呦启示演讲稿(共五则范文)
屠呦呦启示演讲稿(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屠呦呦启示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很荣幸能在国旗下讲话。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向获得中国首个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屠呦呦致敬》。
屠呦呦这个名字相信同学们最近都不陌生吧,她的名字占据了各大新闻的榜首。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医学奖被宣布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这是中国科学家凭借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参加了523项目,当时只是一位助理研究员,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刻苦和对科学的热爱,很快就成为了研究组的组长。
他们遍访老名医,查阅中医药典籍。
整天埋头于那些旧到发黄,甚至发脆的故纸中.....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收集到2000多种药方。
但要从这2000多种药方中筛选出最有效的一种,她与同事又开始了爱迪生般的漫长的试错之路,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屠呦呦的信心,反而使她更坚定了继续探索的决心,为了测试药效,她甚至如神农尝百草般以身试药,通过不懈的努力,她和她的团队终于发现了青蒿素。
与屠呦呦共事四十多年的同事说: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
在屠呦呦的身上,我看到了严谨认真、脚踏实地的品质,尤其是在失败和压力面前永不低头,不屈不挠的精神。
反观我们自己,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和压力时,有的同学就叫苦不迭,轻言放弃。
例如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还没尝试就觉得自己不会,例如800米跑步,跑了没几步就不跑了,例如一次考试失败,就认为自己次次考试都会失败等等。
以至于要么整天将愁闷挂在眉梢,在对自己的不信任中无法自拔,要么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彻底放弃自己。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态度。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屠呦呦演讲稿国旗下讲话
屠呦呦演讲稿国旗下讲话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予我这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站在这个国家的旗帜下发表讲话。
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我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医药科研工作,并且一直关注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想要谈论的是关于医药科研的一位杰出代表——屠呦呦女士。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医学界的重要人物,她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药学史上的里程碑。
她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为疟疾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有效药物,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对于推动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回顾屠呦呦女士的医药科研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她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她在进行青蒿素研究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她用坚持和勇气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成功地提取出了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
屠女士的成就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正如屠呦呦女士一样,在医药科研的道路上,我们也会面临挫折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相信总有一天会取得突破。
其次,勇于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
屠呦呦女士在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抗疟药物传统使用的方法,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为了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她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并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医药科研中,我们要敢于打破束缚,勇于创新,寻求突破。
最后,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医药科研的重要性。
医药科研涉及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它的成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
屠呦呦女士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人们带来了福音,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因此,我们要全力支持和重视医药科研,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医药科技的发展。
在我国医药科研发展的新时代下,我们要继续发扬屠呦呦女士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为医药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只有不断地追求进步,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医药事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让更多的人受益。
【演讲稿范文】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瑞典领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屠呦呦诺奖报告全文:中医药学是个伟大宝库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已经抵达瑞典并将于10日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北京时间7日晚),屠呦呦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用中文做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的礼物》的演讲,由翻译进行同声传译。
屠呦呦在演讲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
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下面是xx收集到的演讲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XX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20xx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20xx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20xx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20xx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发言稿屠呦呦
发言稿屠呦呦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并发表我对屠呦呦的敬佩之情。
首先,我想请大家一起回顾一下屠呦呦的一生。
屠呦呦是中国最杰出的中草药药理学家、科学家之一,她是第一位从事中药研究的中国激素学科专家。
屠呦呦博士是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其中以她在青蒿素研究和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功绩最为突出。
屠呦呦以其杰出的科学贡献,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继陈景润、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之后,中国第五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
屠呦呦的发现和开发了青蒿素为治疗疟疾,有力地保障了公众健康,对世界抗击疟疾做出了重大贡献。
青蒿素被誉为“抗疟之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
屠呦呦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体现了她的杰出智慧和卓越才华,更体现了她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民健康的无私奉献精神。
她一直积极投身于医药科学研究的事业,旨在为疟疾患者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多的贡献。
屠呦呦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楷模。
她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一心一意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才华。
她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为了发现抗疟药物,屠呦呦花费了数十年时间和心血。
她的毅力和持续的付出,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同时,屠呦呦还以其谦虚和善良的性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喜爱。
她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没有因她的成就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认真地工作和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坚定信念,脚踏实地。
我们要勇于追求科学真理,勇于探索未知,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屠呦呦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创新,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屠呦呦的杰出成就不仅是中国科学家,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她的成就展示了中国科学的伟大和中国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我们应该向屠呦呦学习她对科学事业的深爱,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以及她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获奖者演讲全文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仁们:非常荣幸站在这个伟大的舞台上,向大家分享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和对未来的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我的认可和肯定,这是对中医药事业的巨大支持和鼓舞。
屠呦呦此刻想起了自己漫长的追梦之旅。
多年来,中药为了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而我作为中药领域的一名研究人员,也一直投身于中药的研究和创新中。
从植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开始,我带领团队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力求找出中药疗效的本质。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几经失败,我们终于在青蒿素中找到了神奇的抗疟活性物质,并成功提取出来。
这是一项中国中医药史上的重大突破,青蒿素的发现给全球抗击疟疾事业带来了重大的希望。
但是,在获得这一突破性成果的同时,我也深感困惑和苦恼。
中药的价值被人们所认可,但很多中药的疗效机制依然不明确,制约了中药研究的发展。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中药。
于是,我带领团队投入到高效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中。
我们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对数以万计的中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筛选。
终于,我们找到了中药治疗寄生虫性疾病的新药物,开辟了中医药在新领域的应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科学不分国界,中医药的研究需要全球合作和交流。
我在此呼吁,希望各国科研人员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中药研究中,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未来,中医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相信,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需要将中医药融入国际医药体系,加强研发和创新,让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要关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既要传承中医药的千年智慧,又要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进行创新。
我们要推动中药的国际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其在全球医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尊敬的各位,我希望不断努力的中医药事业能够为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草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治病,更可以保养身体、健康养生。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中文演讲(全文)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中文演讲(全文)北京时间12月7日晚上21点17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琳斯卡学院进行中文主题演讲《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全文如下: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演讲,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谢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谢谢刚才两位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40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这里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团队抗疟研究团队当年的研究工作总结,蓝底表现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表示的是全国其它协作团队的完成工作,蓝底向白底过渡,表示既有本院,也有协助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医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在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者冷却,然后再用解溶液去除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药品。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这一类型之外,其它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71年10月4号,青蒿乙醚中型(音)提取物,就是标识的191号样品,以一公斤体重1克的剂量连输三天口服药,对疟疾一直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头年10月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青蒿乙醚中型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月到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型提取物的临床研究,经过30类病人,治疗全部显效同年11月,中型成功分离得到有效抗体药物的结晶,就是后来命名为“青蒿素”的结晶,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制谱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学分子是低碳22,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是不含氮的为苯化合物,进一步分析分子式等有效数据,1971年起与上海科学研究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研究的工作,最终经过X光的颜色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这个结构在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发表。
屠呦呦演讲稿
屠呦呦演讲稿(传统文化、文化继承、创新)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7日电(记者李玫忆刘仲华)12月7日下午1点,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医学礼堂举行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演讲,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爱尔兰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演讲。
屠呦呦在演讲中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赞扬了中国科学家的团队精神,并呼吁全球科学家对疟疾病毒已经对青蒿素产生了抗药性多加关注并研究解决方案。
讲话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威廉姆·坎贝尔和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的结果。
屠呦呦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得主演讲全文感谢大家的热烈欢迎和邀请。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科研心得和对科学的热爱。
首先,我要感谢诺贝尔委员会对我的认可和这个伟大荣誉的给予。
获得诺贝尔奖是我科研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也是对我及我的团队多年努力的肯定。
我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向所有支持、帮助和鼓励过我们的人表达我的衷心感谢。
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是中药化学,而我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是我在抗疟药物研发方面的杰出贡献。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全球范围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帮助那些受到疟疾困扰的人们。
我的研究成果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
青蒿素是一种从中草药青蒿提取出来的药物,通过抑制疟原虫的生长来治疗疟疾。
在我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人发现青蒿素的药理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团队合作,在不断的实验和检测中,最终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这一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被誉为疟疾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然而,发现一个有效的药物只是科研的起点,将其应用到实际中才是真正的挑战。
在我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广和应用青蒿素。
我们希望将青蒿素的疗效带给更多的人们,特别是那些生活在疟疾高发地区的人们。
我们与世界卫生组织、各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推动疟疾防控工作,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我的科研之旅已经完结,相反,它给我更大的责任和使命感。
我将继续致力于中药化学的研究,努力发现更多的有效药物,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团队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是我科研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不可能走到今天。
同时,我也想鼓励更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勇敢地投身科研事业。
在科学领域,性别不应成为制约一个人发展的因素,只要你具备热情、才华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你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最后,我再次感谢诺贝尔委员会的肯定和所有支持我的人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屠呦呦发言稿
讲三点感想。
一,屠老师获奖的工作是在40多年前完成的,在当年的环境下,科研条件一定是极其艰苦,科学家甚至亲身试药,具有极大的牺牲精神。
今天的情况与当年大相径庭,在科技管理模式、经费分配、科技评价标准等各方面完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科研工作者必须要埋头专业、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长期努力创新。
二,听到这个消息,既激动,又担心。
一方面由衷地高兴和激动,另一方面又担心大家过度解读获奖、走极端。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中国是个大国,应该实事求是地允许多种科技评价标准存在,不能一刀切,不能从一个单一模式走到另外一个单一模式。
青蒿素这样的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课题是集体攻关,过去适合,也许到现在还适合,这和基础研究是不一样的。
在这样的领域,不能要求以ScI 文章或影响因子引用率作为评价标准。
就算在基础研究领域,也不该一味用ScI、影响因子、引用率等等刻板指标去评价,这事实上是在束缚我们科研人员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中国今年获得了药物开发的诺贝尔奖,就立即出现论调认为中国的基础研究不重要了,如果是这样,就叫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
基础研究需要长期投入。
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需要强大的基础研究,这既是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是中国可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我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中国要允许多种科研评价并存,要实事求是,要根据不同的领域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标准。
三,屠老师1930年出生,今年85岁高龄,您代表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对中国、对世界、对人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现在,接力棒已经到了年轻一代人的手上。
我相信,中国今天的年轻人一定能够很好地把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不负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厚望。
尽管如此——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中国的崛起真正到了居安思危的时候。
即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再取得几个大的科技突破、再出现几个重大新药创制,即便到了那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
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我们做得更好。
感谢大家!
第 3 页共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