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

肝胆道疾病多系肝胆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胆气不降,气滞血瘀或砂石虫体阴塞胆道,气机不畅所致。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48例临床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15例,女33例,年龄17~65岁,以中年妇女为多,病程3天-10年。本组病例多有发热、畏寒,恶心吐呕,纳呆,厌油腻,腹部胀满疼痛,以右上腹疼痛为甚,痛剧时可向肩背部放射痛,大便多秘结,小便短赤,部分有皮肤巩膜黄染,舌质多红,苔多黄腻或黄白相兼,脉多弦滑数,右上腹部均有压痛,莫菲氏征多阳性,B超检查多有胆囊增大,胆壁增厚,胆汁混浊或胆总管扩张等阳性征。

二、治疗方法

1、基础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子、郁金、茵陈、金钱草、甘草。

2、随证加减:热甚酌加栀子、蒲公英、黄芩、大黄;湿甚者加川黄连,生茵陈,酌加苡仁、茯苓、车前、木通;肝郁气滞者酌加青皮,佛手;肝郁脾虚者酌加白术、茯苓、党参。痛甚者加重白芍,徐长卿,川连子,酌加延胡索、木香。血瘀者酌加桃仁、丹参、赤芍、大黄;胆石者加重金钱草,酌加内金、海金砂。蛔虫梗塞者酌加乌梅、川楝子、槟榔。

3、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服。

三、治疗结果

本组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40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6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

四、病案举例

例一:金某,女,42岁,老师,2006年2月21日入院,住院号:112157,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胃纳差,厌油腻,小便短赤,大便2天未解,无明显发热畏寒,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亮菌甲素)等药物,但未见好转而转入院。

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尚软,右上腹压痛,轻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B超报告,胆囊约6.8㎝×3.7㎝,囊内未见异物反射,提示急性胆囊炎,审证参脉,此乃肝胆湿热蕴结,气失舒展。治宜疏肝理气,通腑泄热,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30g,徐长卿20,枳实10g,茯苓20g,香附子10,川连子15,延胡10g,川朴10g,甘草6g,茵陈20g,大黄5g。服3剂后,上腹部疼痛、腹胀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增进,大便每天1次,再服4剂,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住院8天痊愈出院。

例二:李某,女,47岁,2006年5月7日入院。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5年,近5天来食欲不振,厌油腻,睡眠欠佳,发热畏寒,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放射至肩背部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大便3天未解,小便短赤。在当地治疗无效而入院。检查:体温37.90C,脉搏90次/分,皮

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数。B超报告,胆囊增大,大小约7.5㎝×3.6㎝,囊壁厚约0.5㎝,囊内可见少许杂乱光点,提示胆囊炎,胆汁混浊。此乃肝胆湿热蕴积,胆汁受阴。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泄热,处方:柴胡10g,茵陈20g,金钱草20g,茯苓30g,白芍30g,徐长卿20黄芩10g,蒲公英30g,只实10g,川楝子10g,甘草6g,大黄5g(后下)。服3剂后,发热畏寒基本消失,呕吐减少,腹痛减轻,胃纳仍差,大便已通。上方加内金10g,川黄连10,再服4剂后,临床证状体征消失,住院10天痊愈出院。五、讨论

1、胆与肝互为表里,相互沟通,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笔者认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太过,蛔虫上扰,均可阻碍气机,影响肝气疏泄和胆气通降的功能,是本病诱发因素。其病机主要是肝气郁滞,温热蕴结,阻碍肝胆疏泄功能。湿邪阻滞中焦,肝胆不能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下注膀胱面身黄目黄尿黄。湿热郁阻,侮脾凌胃,脾胃升降失司,胃气雍滞,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湿热之邪停于中焦,湿遏热伏,热蒸湿重面发热,恶寒。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停滞致肝失疏泄,络脉不和而引起脘痛、胁痛。足少阴胆经起于目锐眦,经肩出手少阴后入缺盆,故本病常放射至肩背部痛。

2、胆为六腑之一,生理特性为“泻而不藏”,“动而不静”。其病理特征是“不通则痛”。主要抓住疏泄和通降二大治疗原则。以达到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利胆泻实排石的功效。“通则不痛”。总之,肝郁

者疏之,胆热者清之,里实者泻之,气机不畅者理之,胆汁郁积极者利之,胆石阻滞者排之。

3、基础方中茵陈、金钱草清热利胆退黄,张钖纯认为“茵陈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清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柴胡为治少阳经证的要药,能疏肝利胆,清解郁热,畅达气机。周学海《读医随笔》说:“柴胡功用等于大黄,是清解之品,能泄肝中逆气,清胆中热气浊气”。香附子,枳壳、郁金行气解郁、活血祛瘀,破气消积,下气通便。与柴胡升降并用,调畅气机,以散解郁热。配合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育,散收并用,使肝得养。大黄能“平胃下行”,(《名医别录》)和“主下瘀血”(《神农本草经》),可解在里之瘀热,荡涤肠胃之积滞,调整少阳升发之机,又促使胆汁分泌。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配伍可缓急止痛。综合本方则可使肝胆湿热得清利,疏肝理气解郁,活血祛瘀利胆,结合随证加减,故治疗本病疗效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