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
张学文加减柴胡疏肝散治疗疏肝解郁医案
张学文加减柴胡疏肝散治疗疏肝解郁医案【组成】柴胡12g,芍药10g,川芎10g,香附10g,枳壳10g,甘草3g,郁金10g,三棱10g,焦山楂15g,延胡索10g,丹参15g,麦芽12g。
【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犯胃克脾之胸胁胀满不舒或胁痛、胃病,乳房胀满,或走窜作痛,叹气或喜长出气,舌质暗红,舌下脉络粗张,脉弦涩。
【方解】古今之疏肝解郁方剂甚多,诸如四逆散、逍遥散等,应用很广,各有优劣。
张景岳之柴胡疏肝散,在四逆散的基础加减,侧重于疏肝解郁,和血止痛,其疏肝理气、和血止痛作用较强,临床用之效果较理想。
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肝气郁结实是众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常见证型。
故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改造成为“加减柴胡疏肝散”。
原方中陈皮和胃,主理脾胃气滞,与枳壳同类,故去之。
因此,方中柴胡、香附、郁金三药,皆疏肝解郁之首选药物,用为主药;川芎、丹参、三棱、延胡索活血兼可行气,以化气滞血瘀之证,又可止痛;白芍敛肝阴,枳壳理脾气;焦山楂、麦芽消导健胃,又佐疏肝活血;甘草调和诸药。
故方重在疏肝活血,兼可以敛阴止痛,对肝气郁结较重,甚至气滞血瘀,犯胃作痛者,疗效颇佳。
【加减】脾气虚者加白术、茯苓,胃阴虚者加沙参、玉竹、石斛,肝阴虚者加女贞子、枸杞子,肝郁有热者加黄芩、川楝子,肝气犯胃寒热错杂者加黄连、干姜,气郁血滞或痞积者加鳖甲、牡蛎。
【按语】加减柴胡疏肝散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临床广泛用于各种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较重所致的病证。
如肝炎、肝硬化、肝气犯脾克胃之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方中疏肝之药较多,量不宜过重,柴胡性升散,疏肝一般用6~10g即可。
三棱、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肝区胃脘不痛者可去之,或只用一味即可。
【方源】《疑难病证治》。
中医-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证验案三则
柴胡疏肝散治疗肝郁证验案三则朱文元主任医师从医近五十年来,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情志郁结而致气机紊乱之各种证,疗效显著,谨举验案三则供同道临证参考,并请指正。
胃脘痛案仇某,女,44岁,1999年6月17日诊。
胃脘胀痛2年余,时轻时重。
10余天来因情志刺激,胃脘胀痛加剧,两胁及背部亦胀痛,伴恶心,嗳气频作,矢气腹胀。
形体消瘦,痛苦面容,腹部稍隆起,剑下及右上腹均有压痛,舌苔薄白,脉弦细。
此乃肝气横逆犯胃所致。
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2g,香附 12g,郁金12g,陈皮10g,延胡索12g,甘松12g,炙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 5剂后,胃脘胀痛大减,仍恶心、嗳气、胁痛,腹胀,舌苔薄白,脉弦。
效不更方,又进 5剂后,胃脘胀痛及恶心嗳气基本消失,胁痛减轻,仍有乏力、纳呆,原方加减继服6剂,诸症消失。
追访1年余,未复发。
按:本案系由患者思虑日久,思则气结,致脾胃之气机升降失调,肝木乘机侮其所胜,脾胃受克,气机郁滞,故予疏肝理气和胃之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而收效。
胀因气郁,痛因血滞,气行血活,通则不痛,故加活血利气止痛之良药延胡索,气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加甘松开胃醒脾,温通止痛。
梅核气案屠某,女,34岁,2001年9月24日诊。
咽部有异物感1月余,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饮食无碍,伴胸闷,时有嗳气。
经多种中西药治疗均未见效。
患者恐患食道癌,终日精神抑郁,时而哭泣,不思饮食,无法正常工作。
曾在某医院作心电图、胸透及食道、胃钡餐透视,均未发现异常。
舌苔薄白,脉弦滑。
辨证为肝气不舒,横犯脾胃,脾不化湿,湿聚生痰,痰气郁结变生本病。
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处方:柴胡12g,白芍15g,香附10g,陈皮12g,枳壳10g,川芎6g,半夏10g,竹茹10g,郁金12g,厚朴12g,威灵仙10g。
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胸闷、咽喉阻塞感明显减轻,心情转佳,信心大增,上方连服10剂,诸症消失。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11-16T14:23:16.6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王欢宇[导读] 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王欢宇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6例。
治疗组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消炎利胆片和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柴胡疏肝散;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伴有胆囊结石,临床上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钝痛、腹胀、乏力、恶心、反酸、嗳气、厌油腻、大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 B 超等影像学改变,以情志不畅、劳累、进食油腻后加重为特点[1]。
近年来,随着现代饮食习惯的变化及社会环境所致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多由胆囊结石、慢性感染,化学刺激及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所致。
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对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法进行了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总后报告如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中药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张翼翔(广东省惠东县妇幼保健院惠东516300)【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水煎服,日1剂。
对照组30例予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每日3次。
2组均30日为1个疗程,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60例,痊愈30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对照组30例,痊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
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X 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肝胃不和证疗效肯定,优于气滞胃痛冲剂。
【关键词】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 256.05;R 28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06)07-526-02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ppliance of Chaihu shugansan on patients with incorordination between the liver and stom-ach ZHANC Yixiang.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Faculty ,Huidong County ,Cuangdong ,Huidong516300【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ppliance of Chaihu shugansan on patients with incorordina-tion between the liver and stomach.Methods90patients with incorordination between the liver and the stoma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60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Chaihushugansan Decoction once daily.60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izhiweitong instant herbal medicine ,one bag each time ,three time a day.Thirty days was a treatment course in both groups.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after a course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8.3%and 90.0%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the two group (P <0.05).Conclusion Chaihu shugansan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incorordination betweenthe liver and the stomach.【Key words 】incorordination between the liver and stomach ;Chaihu shugansan ;TCM treatment 作者简介:张翼翔(1965-),男,主治医师,学士。
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治愈黄疸、胆囊炎病例讨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治愈黄疸、胆囊炎病例讨论摘要] 柴胡疏肝散为明代医家张景岳所创制,载于《景岳全书》。
新方八阵门中,方有柴胡、白芍、香附、川芎、陈皮、枳壳、甘草七味药组成。
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诸症。
明代迄今,后世医家常用此方者,不乏其人。
如清代医家程国鹏在《医学心悟》中说:杂症胁痛,属于肝气不和。
用柴胡疏肝散医治,即为先例。
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方加减治愈黄疸(阳黄型)和胆囊炎等症,先后治愈黄疸28例及胆囊炎22例,疗效确切。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黄疸胆囊炎柴胡疏肝散是较为典型的疏肝解郁方剂。
方中柴胡宣畅气血而疏肝解郁。
香附解六郁、镇诸痛。
共助清阳而解肝经气郁。
川芎乃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助清阳而解肝经气郁。
枳壳宽肠胃醒脾利气,白芍、甘草缓中止痛。
以上诸药相互配合、共协同增效达到调气疏肝之功。
一、临床应用黄疸(黄阳型)。
黄疸有阳黄、阴黄之分。
其辩证多属于湿热弥漫结于肝胆,蕴于血分,阻滞肠胃。
一般常见恶心呕吐、厌油、纳差、便溏疲乏、困倦等表现,使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加橘络、元胡、郁金、大黄、海金沙、清半夏、木香等,湿热加山栀、茵陈、车前子、木通、海金沙、大金钱草等,辨证准确,用药适量,此方颇为有效。
病例1:缪某某,女,35岁,农民,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四日。
?初诊:右上胁痛一月有余,加重已10天,前来就诊。
??????查患者急性病容,痛苦表情,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重,痛时放射右肩和肩胛下,舌苔薄白,脉弦滑。
诊为慢性胆囊炎,气滞型,治宜疏肝利疸排石,以升降气机。
处方:柴胡12g ?白芍15g ?香附子15g ?陈皮12g ?枳壳30g ?川芎9g ?橘络10g ?元胡12g ?郁金12g ?海金沙30g ?清半夏10g ?木香6g ?大黄10g 甘草6g ???水煎服上药服5剂,药后胁痛减轻,已能平卧。
此为肝胆疏泄条达之象,病有转机,效不更方,再进5剂,症状消失而告愈,随访二年并为复发。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中医中药172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赵春凤四川省盐亭县冯河乡卫生院 四川省盐亭县 621600【摘 要】目的:临床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收慢性胆囊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为明显,而且安全性较高,复发率比较少。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观察;柴胡疏肝散胆囊炎是消化系统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各类诱因均可以导致胆囊炎的出现[1]。
治疗胆囊炎时通常会采用中医与西医两种方法治疗,本研究重要临床观察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中医以下、吐、清汗、补、温等方法给予治疗,本研究使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按照患者详细症状给予治疗,经过对其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并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收慢性胆囊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8.6±2.1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6年;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47.8±2.8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3年,患者经过B超检查均有分别程度的胆壁增厚,部分其检查呈现胆结石,全部患者均排除其他原发性病症而且可以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给予镇痛解痉,静脉注射抗生素甲硝唑40毫克+0.9%氯化钠溶液200毫升,一天一次。
实验组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组方:陈皮十二克,柴胡二十克,川芎十五克,郁金十五克,甘草六克,枳壳十克,香附十克,芍药十二克。
加减柴胡疏肝散
加减柴胡疏肝散
【药物组成】柴胡10克,丹参15克,白芍12克,制香附12克,枳壳9克,白花蛇舌草30克,虎杖20克,木香9克,五味子15克,白扁豆10克,山药15克,甘草10克。
【制作用法】每日1剂,每剂2煎,早晚饭前分服。
3个月为1疗程,一般2至3个疗程。
【功用主治】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适用于乙型肝炎。
【随症加减】如肝胆湿热可加茵陈40克,板蓝根15克,车前草20克,以清热利胆;脾虚肝郁型加茯苓15克,白术10克,以疏肝健脾。
降转氨酶的中药方
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被作为临床治愈肝炎的客观标准。
对此中医药治疗,有较好的降酶效果,简介如下。
降酶基本方:垂盆草20克,田基黄15克,柴胡8克、白芍10克,半枝莲15克,茵陈15克,五味子15克,板蓝根15克,炒白术20克,红枣10枚。
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气虚下肢乏力、加党参、黄芪、山药各20克,益气补虚;肾虚加山萸肉、紫河车、淫羊藿各10克,补益肾气;见有血瘀症状者,加丹参、桃仁各10克,活血散瘀;肝区疼痛加川楝子、玄胡各10克,行气止痛;食欲不振,加炒谷麦芽各15克,健脾调胃;。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50例疗效观察
般 消化 系统 中 比较常见 的一 种疾 病就 是胆囊 炎 , 按照 临床 表 现
1 0 0例患 者随机 分为 观 察 组 和 对 照组 , 各5 0例 。观 察组 男 3 0例 , 女 可以将胆 囊 炎分 为慢性 和急 性 两种 , 发病 非 常快 的是 急性 胆 囊 炎 , 同 2 O 例; 年龄 3 2 ~ 7 5岁 , 中位年 龄 4 4 . 9岁 ; 病程 1 . 4— 8 . 1 年, 平 均 病 程 时患者需 要 经历非 常大 的痛 苦 , 不 能 够及 时 得 到根 治 的话 , 就可 以转 3 . 7 9年 ; 对 照组 男 2 6例 , 女2 4例 ; 年龄 3 1— 7 6岁 , 中位 年 龄 4 _ 4 . 9 5 化 为慢性 胆 囊炎 , 就永远 都根 治不 了 。慢 性 胆囊 炎的 出现受 到 了胆 囊 岁; 病程 l 一 7年 , 平均 病程 3 . 6年 。两 组性别 、 年龄、 病史 等一 般 资 料 结石 、 慢 性感 染和化 学 刺激 的影 响作 用 而成 的或者 急性 胆囊 炎 反复 转
象, 对柴 胡疏肝 散 对慢 性 胆 囊 炎 的加 减 治 疗 的 临 床 疗 效 进行 分析 探 郁 , 分泌 和排 泄胆 汁 ; 胆 附于 肝 , 乃 中精 之 府 , 其 功 能既 依赖 于肝 的 疏
讨, 现进行 如下 报 道 。
1 资料 与方 法
泄, 储存 胆汁 , 又能促 进脾 胃运 化 , 以传输 通 降为顺 , 胆腑 清利 , 则 肝 气 柔达 , 脾 胃自无 患也 。主 要 的发 病 因素 就 是 因为 饮 食上 不 节 制 、 不适
差 异具 有统 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 治疗慢 性胆 囊炎使 用柴 胡疏肝 散加 减 治 疗效 果 比较 明显 , 与 西 药 治疗 效果 相 比 , 效 果 更加 好 , 同 时复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结果:研究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治疗后肝胆气滞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应用于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慢性结实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的是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药物、饮食等因素导致的胆囊慢性炎症[1]。
目前临床中对于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但是极易出现复发。
与西医相比,中医辨证论治在缓解疼痛、增进饮食以及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等方面具有明确疗效,明显降低患者的复发率[2]。
本病属中医学胁痛、胆实热、少阳病、胆气痛等范畴,肝胆气滞、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暴怒伤肝、疏泄失利、气阻络痹,而发为本病[3]。
应用柴胡疏肝散能够起到疏肝理气、清热活血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因此,最后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 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平均年龄为(46.32±6.24)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12,平均年龄为(47.64±7.56)岁,将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治疗肝胆不和,气滞湿阻,腹大胀满
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治疗肝胆不和,气滞湿阻,腹大胀满
肝胆不和气湿阻,胁下疲胀或疼痛。
嗳气纳差食胀甚,腹大胀满不硬坚。
便涩脉弦小水短,屎气夹杂苔白腻。
疏肝理气消胀满,柴胡赤芍陈皮枳。
苍术厚朴芎香附,尿少泽苡车前子。
泛吐清水姜半夏,胀甚木香缩砂仁。
单腹胀大尿黄少,排气茅根车前医。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
柴胡10g 赤芍10g 陈皮9g 枳壳10g 苍术8g 厚朴9g 川芎8g 香附9g
注:肝胆不和,气滞湿阻,清气不升,浊气阻塞,清浊混杂,故腹大胀满,但按之不坚硬。
肝失条达,疏泄不利,络气痹阻,故胁下痞胀疼痛。
中焦气滞,脾胃运化失职,故食欲不振,胃纳减少。
食后气滞加重,故食后胀甚。
胃气上逆则嗳气生。
气滞湿阻,水道不利则小便少。
传导失司,则大便不爽,屎气夹杂。
苔白腻为湿阻中焦。
脉弦为肝郁不舒
柴胡,香附,赤芍,川芎疏肝解郁,理气散痹;苍术,厚朴,枳壳,陈皮理气和中,健脾除湿,消胀除满。
如尿少,可加泽泻10g,苡仁20g,车前子10g;泛吐清水加干姜6g,姜半夏10g;腹胀甚者加木香10g,缩砂仁6g。
如单腹胀大,尿黄且少,宜用排气饮(陈皮,木香,香附,藿香,枳壳,泽泻,乌药,厚朴加白茅根,车前子理气消胀,清热利水。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孙海波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孙海波摘要】:目的针对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8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
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多项指标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液体排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理想,且有效促进肝胃功能提升,是临床治疗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消化不良;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治疗效果Clinical effect of chaihu shugan powder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tomach[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aihu shugan powder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dissonance between liver and stomach.Methods a total of 48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of liver and stomach disorder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4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operid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haihu shugan powder.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cores of multiple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astric fluid emptying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gastric fluid emptying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CM syndrome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 when the TCM syndrom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Conclusion bupleurum shugan powder is an effective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tomach,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liver and stomach.【 key words 】 : indigestion;Disharmony between liver and stomach;Chaihu shugan powder;Treatment effect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不良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患者存在腹痛、早饱、餐后腹胀、嗳气、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刘向津【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门诊或病房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1剂/日,对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日2次,每次6片.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可有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慢性胆囊炎;中医药疗法【作者】刘向津【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大多数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约占 80%~90%。
其病因主要是胆囊长期或间断地受到细菌、结石、梗阻或代谢方面的刺激而导致明显的慢性炎症功能障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且西药治疗本病疗效欠佳,利胆中药往往能收到较好疗效,中医典籍认为胆汁为“肝之余气”,其生化排泄有赖于肝脏疏泄功能调控,因此调节肝脏疏泄功能是胆囊炎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门诊或病房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学》[1] 中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制定:(1) 反复发作性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
(2) 右上腹饱胀不适或胃部灼热、泛酸、嗳气、厌油腻食物、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诱发或加重上述症状。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恶心欲呕,黄疸等;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
此病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等病范畴。
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很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病,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4月~2009年9月治疗的15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10例,年龄30~72岁之间,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118例,占78.7%;有效23例,占15.3%;效果不明显6例,占4%;无效3例,占2%。
2治疗方法基本方:柴胡9g枳壳20g甘草10g白芍20g香附12g川芎12g 半夏12g厚朴12g陈皮12g内金12g金钱草30-60g白梅花6g蒲公英20g泽兰20g恶心呕吐甚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先煎);胁痛及胃脘区疼痛明显加元胡15g、川楝子12g、木香15g;右背部、右肩胛部困、胀、痛明显加片姜黄8g;口苦、口干明显加黄芩12g郁金15g;胃脘返酸加浙贝母15g、乌贼骨15g、黄连5g、吴茱萸3g;若胃脘怕冷则黄连改为5g、吴茱萸改为8g;平素大便稀加苍术18g、炒薏米30g;周身疲倦乏力加党参18g、炒白术15g;黄疸重加茵陈30g、赤芍30g、滑石30g(包煎)、白茅根30g、郁金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
3典型病例郝某,女,68岁,农民,小学文化。
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2天”于2009年3月7日上午10时来我门诊求治。
患者诉两天前中午因情绪不佳再加食鸡肉蘸糕后突发右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遂即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行全腹彩超示:胆囊大小约114.5×38.3mm,壁毛糙,胆总管宽约5.0mm;胆囊重度肿大,急性胆囊炎;血R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0.932;T:39.2℃,按“急性胆囊炎”给予患者静点头孢哌酮钠一日4.0g替硝唑0.4g清开灵20ml治疗五天,患者疼痛好转,但渐出现黄疸;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故转入我院求治。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6 -50-时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救治。
此期患者极度痛苦,多因手术治疗,故其紧张、恐惧心理严重,应一面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讲明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给予舒适卧位,做好口腔护理。
手术者按书签护理常规进行。
可选服大承气汤加味,煎药宜稍凉服。
3用药指导按时用药,中药宜温服,疽结型宜稍凉服。
中药灌肠取大承气汤1剂煎取300~400ml。
疼痛剧烈时,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单纯性肠梗阻可应用阿托品类解痉止痛药缓解疼痛,禁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断。
4并发症护理4.1 腹膜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定期为患者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变化情况,必要时要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嘱患者禁食,减轻胃肠压力。
手术患者鼓励患者多翻身,尽早下床走动。
遵医嘱正确、按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同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药物副作用。
4.2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记录出入液量即合理输液,肠梗阻患者要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及尿量等;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及重要的措施,应结合患者脱水程度、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调节输液速度和量努力维持体液平衡。
当尿量>30ml/h时,可补给钾盐,纠正低钾血症,并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5情志疏导此病痛苦大,患者恐惧心理重。
故宜用安慰性语言安抚患者,使之保持心境平静,避免急躁情绪,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健康指导嘱患者饮食要有节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
餐后避免立即劳动或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
注意养成良好的便习惯,纠正便秘。
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柴胡疏肝散在肝胆胃肠病和月经病中的应用
光明中医2020年12月第35卷第24期CJGMCM December2020.Vol35.24・3979・柴胡疏肝散在肝胆胃肠病和月经病中的应用陈松'王晨曦2摘要:柴胡疏肝散是中医疏肝解郁经典名方,临床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肝胃不和、情志失调相关疾病。
本文就其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月经先后无定期、原发性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肝胆胃肠病和月经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浅述。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气;肝胆病;胃肠病;月经病;中医药疗法doi:10.3969/j.issn.1003-8914.2020.24.052文章编号:1003-8914(2020)-24-3979-03柴胡疏肝散是中医经典名方,来源于《景岳全书》,从四逆散化裁而来,由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陈皮、川茸、香附组成,主要功效是疏肝行气,和血止痛。
根据此方加减,可广泛应用于肝失疏泄、肝气郁滞、肝胃不和、情志失调相关疾病。
笔者结合该方配伍特点及功效,就其在肝胆胃肠病和月经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浅述,以弘扬岐黄之道。
1组方精巧功能明确该方具有疏肝理气功效。
从病机上看,主要针对肝气郁滞,阳气被郁所产生的各种病证。
从方剂来源上看,本方由四逆散化裁而来。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主治热厥证。
其主症为手足厥冷,兼症可见皖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其发生机制在于伤寒传经,热邪入里,阳气被郁,而不能达于四肢,致使阴阳不调,而成为厥逆。
后世医家认为四肢厥逆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所致,由此病机创立四逆散。
四逆散中加入香附、川茸、陈皮,以枳壳易枳实,更加强疏肝调气活血之功效。
肝主疏泄,与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关系密切,肝主情志,调畅气机,肝病又易伤及脾土,造成木克土或土侮木,所以,在组方上,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同时又有透热解肌,使郁热得以外达之功;白芍和里止痛,为养阴柔肝、敛阴涵木之佳品,与柴胡相配,散收得宜,共为主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5卷第10期2019年5月Vol.35 No.10May. 2019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安兴1,彭冉东"(1.卓尼县人民医院,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747600;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摘 要: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卓尼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柴胡疏肝散辨 证加减,每日1剂,分两次服。
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右胁胀痛、心烦易怒、“腹满闷、—气、厌油腻、饭后呕吐等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彩超检测胆囊及胆道壁厚度、毛燥及胆囊积液变化。
对比两组影像学及综合疗效%随访3月,观察两组复发率。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影像学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影像学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综合有效率95.45%,对照组综合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2.33%(1/43);对照组复发率15.91%(7/44),两组比较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意义(!<0.05)。
柴胡疏肝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胆囊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肝胆气滞证中图分类号:R575.6慢性结石性胆囊炎(Chronic calculous chole cystitis,CCC) 多因胆囊结石、细菌感染所致,呈慢性起%随 的提高, 结 的改变,以及B 超、CT 的普及,使该病的发病率与% CCC治疗,可引起胆源性胰腺炎、结石性肠梗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CCC 常采取抗菌消炎利胆,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耐药性及易复发的缺点,对 反复发作者甚至行手术切除胆囊,而术后易出现腹部 隐痛、腹胀以及纳差等消化系统症状叫中医药治疗CCC 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轻西药副作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研究表明3〕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胆囊 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由柴胡、陈皮(醋炒)、川X 、香附、枳壳、芍 药、甘草组成,具疏肝理气、利胆排石之功效%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柴胡疏肝散加治疗 肝胆气滞证CCC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卓尼县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CCC 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完成44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6.21 ±8.72)岁,病程3 月~2年, (13.35±6.62)个月%试验组不按疗程服药2例,实际完成43例,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32~60) 岁,平均年龄(47.33±9.65)岁,病程5个月~2.2年,平 (14.22±5.9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较差无 意(P <0.05),具 性%1.2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参照《实用内科学》+5〕及《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句拟定%①症状:以反复右 上腹钝痛、不适感或放 至肩胛区,持续数小时后缓 解为最常见症状,可伴有恶心、腹胀、暧气、厌油腻、 胃部灼热等消。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
加减功效调气疏肝,解郁散结。
主治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纳少腹胀,经前痛经等。
用于治疗乙型肝炎,驱蛔虫胸胁内伤,术后粘连,经前综合征,男性不射精症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日1剂水煎服。
水泛丸:每次6-9g,日3次空腹服。
用药禁忌服药过程中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则应停服。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1.慢性胆囊炎:应用本方加减:柴胡20g,白芍20g,青陈皮20g,枳壳10g,川芎10g,香附10g,甘草10g,郁金10g,元胡10g,厚朴6g,金钱草40g,茵陈30g。
水煎服,每次300ml,每日2次,15日为1疗程。
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结果:疼痛消失,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胆囊恢复正常为治愈,共25例;疼痛明显减轻,体征不明显,B超胆囊明显改善为好转,共5例;症状、体征及B超均无变化为无效,全部有效。
2.胆道感染、胆石症:应用本方加减:金钱草30g,柴胡9g,杭白芍12g,郁金15g,炒枳壳12g,鸡内金10g,生山楂15g,生大黄12g(后下),醋香附12g,青皮10g,陈皮10g,黄芩15g,炙甘草6g。
早、晚空腹温服,1日1剂,2个月为1疗程。
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病116例,男34例,女82例;年龄30岁以下2例,30-39岁12例,40-49岁28例,50-59岁52例,60-69岁17例,70岁以上5例;病程1年以内36例,1-2年24例,2-3年20例,3-5年15例,5年以上21例。
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石全部排出,或胆道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27例;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石部分排出,胆道病理改变有所改善)68例;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但结石未排出或胆道病理改变无明显改善)16例;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有加重)5例。
3.顽固性失眠:应用本方: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壳12g,甘草6g。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症的效果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综合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道综合症的效果。
方法:选定本院于2017年9月到2020年2月收诊的108例胆道综合征患者,均行LC术式。
按照有无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疗法分为研究组(54例,有)与对照组(54例,无)2组,比较组间胆道综合征患者的排便用时、GIOLI评分、排气用时、CRP水平、CSQ评分、TNF-α水平、肠鸣音恢复用时。
结果:干预结束,研究组胆道综合征患者的排便用时(47.35±4.73)h、排气用时(28.47±6.53)h、肠鸣音恢复用时(23.45±7.43)h,均较对照组短(P<0.05);其GIOLI评分(43.25±4.64)分、CRP(11.62±1.76)mmol/L、TNF-α(10.45±1.37)mmol/L,均较对照组低(P<0.05);其CSQ评分(92.41±9.32)分,则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有助于改善胆道综合征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与生命质量,减低其炎症反应,应用价值良好。
【关键词】胆道综合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柴胡疏肝散加减前言:胆囊切除首选术式之一即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但该术式应用后发生胆道综合征的几率较高,患者多有腹泻、消化不良等表现[2],不利于快速康复。
鉴于此,本院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辅治LC术后胆道综合征患者[3],具有行气止痛、疏肝利胆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问题,临床意义较显著。
为知悉柴胡疏肝散加减方的实际效用,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1.1基础资料选定本院于2017.09.15至2020.02.06时间内收诊的胆道综合征患者108例,按照有无应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疗法区别其为研究组(54例)、对照组(54例)。
研究组胆道综合征患者中,18例女性,36例男性;年龄最小27岁、最大73岁,均值(47.68±8.24)岁;对照组胆道综合征患者中,17例女性,37例男性;年龄最小28岁、最大71岁,均值(47.97±8.05)岁。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肝胆道疾病多系肝胆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胆气不降,气滞血瘀或砂石虫体阴塞胆道,气机不畅所致。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48例临床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48例,男15例,女33例,年龄17〜65岁,以中年妇女为多,病程3天-10年。
本组病例多有发热、畏寒,恶心吐呕,纳呆,厌油腻,腹部胀满疼痛,以右上腹疼痛为甚,痛剧时可向肩背部放射痛,大便多秘结,小便短赤,部分有皮肤巩膜黄染,舌质多红,苔多黄腻或黄白相兼,脉多弦滑数,右上腹部均有压痛,莫菲氏征多阳性, B超检查多有胆囊增大,胆壁增厚,胆汁混浊或胆总管扩张等阳性征。
二、治疗方法1 、基础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子、郁金、茵陈、金钱草、甘草。
2 、随证加减:热甚酌加梔子、蒲公英、黄芩、大黄;湿甚者加川黄连,生茵陈,酌加苡仁、茯苓、车前、木通;肝郁气滞者酌加青皮,佛手;肝郁脾虚者酌加白术、茯苓、党参。
痛甚者加重白芍,徐长卿,川连子,酌加延胡索、木香。
血瘀者酌加桃仁、丹参、赤芍、大黄;胆石者加重金钱草,酌加内金、海金砂。
蛔虫梗塞者酌加乌梅、川楝子、槟榔。
3 、用法:每天1齐腹水煎3次分服。
三、治疗结果本组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40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6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
四、病案举例例一:金某,女, 42岁,老师,2006年2月21日入院,住院号: 112157,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
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胃纳差,厌油腻,小便短赤,大便2天未解,无明显发热畏寒,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亮菌甲素)等药物,但未见好转而转入院。
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尚软,右上腹压痛,轻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B超报告,胆囊约6.8 cmx 3.7 cm,囊内未见异物反射,提示急性胆囊炎,审证参脉,此乃肝胆湿热蕴结,气失舒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胆道疾病48例
肝胆道疾病多系肝胆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胆气不降,气滞血瘀或砂石虫体阴塞胆道,气机不畅所致。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48例临床治疗观察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15例,女33例,年龄17~65岁,以中年妇女为多,病程3天-10年。
本组病例多有发热、畏寒,恶心吐呕,纳呆,厌油腻,腹部胀满疼痛,以右上腹疼痛为甚,痛剧时可向肩背部放射痛,大便多秘结,小便短赤,部分有皮肤巩膜黄染,舌质多红,苔多黄腻或黄白相兼,脉多弦滑数,右上腹部均有压痛,莫菲氏征多阳性,B超检查多有胆囊增大,胆壁增厚,胆汁混浊或胆总管扩张等阳性征。
二、治疗方法
1、基础方: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子、郁金、茵陈、金钱草、甘草。
2、随证加减:热甚酌加栀子、蒲公英、黄芩、大黄;湿甚者加川黄连,生茵陈,酌加苡仁、茯苓、车前、木通;肝郁气滞者酌加青皮,佛手;肝郁脾虚者酌加白术、茯苓、党参。
痛甚者加重白芍,徐长卿,川连子,酌加延胡索、木香。
血瘀者酌加桃仁、丹参、赤芍、大黄;胆石者加重金钱草,酌加内金、海金砂。
蛔虫梗塞者酌加乌梅、川楝子、槟榔。
3、用法:每天1剂,水煎3次分服。
三、治疗结果
本组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40例;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好转)6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
四、病案举例
例一:金某,女,42岁,老师,2006年2月21日入院,住院号:112157,入院诊断:急性胆囊炎。
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胃纳差,厌油腻,小便短赤,大便2天未解,无明显发热畏寒,曾在当地卫生院治疗(亮菌甲素)等药物,但未见好转而转入院。
检查: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尚软,右上腹压痛,轻反跳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B超报告,胆囊约6.8㎝×3.7㎝,囊内未见异物反射,提示急性胆囊炎,审证参脉,此乃肝胆湿热蕴结,气失舒展。
治宜疏肝理气,通腑泄热,止痛,处方:柴胡10g,白芍30g,徐长卿20,枳实10g,茯苓20g,香附子10,川连子15,延胡10g,川朴10g,甘草6g,茵陈20g,大黄5g。
服3剂后,上腹部疼痛、腹胀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食欲增进,大便每天1次,再服4剂,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住院8天痊愈出院。
例二:李某,女,47岁,2006年5月7日入院。
入院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5年,近5天来食欲不振,厌油腻,睡眠欠佳,发热畏寒,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放射至肩背部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大便3天未解,小便短赤。
在当地治疗无效而入院。
检查:体温37.90C,脉搏90次/分,皮
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B超报告,胆囊增大,大小约7.5㎝×3.6㎝,囊壁厚约0.5㎝,囊内可见少许杂乱光点,提示胆囊炎,胆汁混浊。
此乃肝胆湿热蕴积,胆汁受阴。
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泄热,处方:柴胡10g,茵陈20g,金钱草20g,茯苓30g,白芍30g,徐长卿20黄芩10g,蒲公英30g,只实10g,川楝子10g,甘草6g,大黄5g(后下)。
服3剂后,发热畏寒基本消失,呕吐减少,腹痛减轻,胃纳仍差,大便已通。
上方加内金10g,川黄连10,再服4剂后,临床证状体征消失,住院10天痊愈出院。
五、讨论
1、胆与肝互为表里,相互沟通,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笔者认为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伤太过,蛔虫上扰,均可阻碍气机,影响肝气疏泄和胆气通降的功能,是本病诱发因素。
其病机主要是肝气郁滞,温热蕴结,阻碍肝胆疏泄功能。
湿邪阻滞中焦,肝胆不能疏泄,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下注膀胱面身黄目黄尿黄。
湿热郁阻,侮脾凌胃,脾胃升降失司,胃气雍滞,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湿热之邪停于中焦,湿遏热伏,热蒸湿重面发热,恶寒。
肝气郁结,肝胆湿热,瘀血停滞致肝失疏泄,络脉不和而引起脘痛、胁痛。
足少阴胆经起于目锐眦,经肩出手少阴后入缺盆,故本病常放射至肩背部痛。
2、胆为六腑之一,生理特性为“泻而不藏”,“动而不静”。
其病理特征是“不通则痛”。
主要抓住疏泄和通降二大治疗原则。
以达到疏肝理气,清利湿热、利胆泻实排石的功效。
“通则不痛”。
总之,肝郁
者疏之,胆热者清之,里实者泻之,气机不畅者理之,胆汁郁积极者利之,胆石阻滞者排之。
3、基础方中茵陈、金钱草清热利胆退黄,张钖纯认为“茵陈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清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
柴胡为治少阳经证的要药,能疏肝利胆,清解郁热,畅达气机。
周学海《读医随笔》说:“柴胡功用等于大黄,是清解之品,能泄肝中逆气,清胆中热气浊气”。
香附子,枳壳、郁金行气解郁、活血祛瘀,破气消积,下气通便。
与柴胡升降并用,调畅气机,以散解郁热。
配合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育,散收并用,使肝得养。
大黄能“平胃下行”,(《名医别录》)和“主下瘀血”(《神农本草经》),可解在里之瘀热,荡涤肠胃之积滞,调整少阳升发之机,又促使胆汁分泌。
甘草调和诸药,与白芍配伍可缓急止痛。
综合本方则可使肝胆湿热得清利,疏肝理气解郁,活血祛瘀利胆,结合随证加减,故治疗本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