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合集下载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柴胡疏肝散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从药理作用、配伍应用、肝病治疗、情绪障碍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柴胡疏肝散的应用。

结论部分阐述了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中的重要性、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强调其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柴胡疏肝散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在治疗肝病、情绪障碍和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未来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拓展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中的应用领域,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药理作用、配伍应用、肝病治疗、情绪障碍、消化系统疾病、重要性、潜在价值、发展前景1. 引言1.1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生们积累了大量关于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

这些体会不仅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柴胡疏肝散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合理选用柴胡疏肝散的剂量和配伍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柴胡疏肝散时要注重疗程的控制和调节,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过疏的副作用。

结合针灸、推拿等中医辅助疗法,可以有效增强柴胡疏肝散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运用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以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造福广大患者。

2. 正文2.1 柴胡的药理作用1. 清热解表:柴胡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减轻发热症状。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热性疾病。

2. 疏肝理气:柴胡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可以舒缓肝脏气滞的症状,改善情绪紧张、脾气暴躁等问题。

在中医上常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疾病。

3. 活血化瘀:柴胡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排出。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瘀血性疾病,如痛经、瘀血性肝病等。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体会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体会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效果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观察组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所获总有效率(95.0%)明显要高,二者通过软件的比较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使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所获疗效较为理想,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大柴胡汤;慢性胆囊炎;治疗胆囊炎作为一种慢性胆囊炎症性病变,医学研究认为该病多是基于胆石症发生的,通常是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1-2]。

目前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多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基于常规治疗加用了中药,所获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择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已征得患者和其家属的同意,且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本次研究已将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存在精神障碍者以及缺失完整的临床资料者排除。

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划分为了两个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中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38岁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2.5岁。

观察组中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7岁至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 ± 2.7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低脂饮食、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利胆消炎等。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使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药方的构成主要如下:柴胡、半夏、川芎、姜黄、郁金、元胡、桃仁、黄芩、枳实各15g,白芍20g,大黄5-10g,甘草10g,生姜五片,大枣5颗,用水煎两遍,分为早晚两次服用,注意该药为空腹喝。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摘要】本文围绕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体会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柴胡的药性特点,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接着详细分析了用药注意事项,阐述了临床应用案例和剂量疗程控制。

结合实际疗效验证,展望了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的发展前景。

本文深入探讨了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在未来,继续深入研究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扩大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药性特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应用案例、剂量、疗程控制、疗效验证、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药性特点,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满、情绪失调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我发现柴胡疏肝散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肝郁症状,提升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柴胡疏肝散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适应症,但在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重症肝脏疾病患者中应慎用。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柴胡疏肝散的用药注意事项,我们需要控制用药剂量、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严格遵守用药规范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以验证其临床疗效,展望未来,柴胡疏肝散有望在治疗肝气郁结相关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柴胡的药性特点1. 柴胡的药味:苦、微辛,性凉。

2. 柴胡的归经:归肝经;3. 柴胡的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和中健脾。

4. 柴胡的药理作用:调畅肝气、消炎解毒、抗菌镇痛。

5. 柴胡的药物相互作用:柴胡与具有促进肝药代谢酶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减弱其疗效。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8-11-16T14:23:16.6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9期作者:王欢宇[导读] 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王欢宇哈尔滨市呼兰区中医医院 1505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46例。

治疗组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消炎利胆片和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4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患者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柴胡疏肝散;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慢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伴有胆囊结石,临床上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钝痛、腹胀、乏力、恶心、反酸、嗳气、厌油腻、大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 B 超等影像学改变,以情志不畅、劳累、进食油腻后加重为特点[1]。

近年来,随着现代饮食习惯的变化及社会环境所致心理压力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多由胆囊结石、慢性感染,化学刺激及急性胆囊炎反复迁延发作所致。

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对收治的慢性胆囊炎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法进行了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总后报告如下。

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治愈黄疸、胆囊炎病例讨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治愈黄疸、胆囊炎病例讨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临床治愈黄疸、胆囊炎病例讨论摘要] 柴胡疏肝散为明代医家张景岳所创制,载于《景岳全书》。

新方八阵门中,方有柴胡、白芍、香附、川芎、陈皮、枳壳、甘草七味药组成。

具有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治肝气郁结、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诸症。

明代迄今,后世医家常用此方者,不乏其人。

如清代医家程国鹏在《医学心悟》中说:杂症胁痛,属于肝气不和。

用柴胡疏肝散医治,即为先例。

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此方加减治愈黄疸(阳黄型)和胆囊炎等症,先后治愈黄疸28例及胆囊炎22例,疗效确切。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黄疸胆囊炎柴胡疏肝散是较为典型的疏肝解郁方剂。

方中柴胡宣畅气血而疏肝解郁。

香附解六郁、镇诸痛。

共助清阳而解肝经气郁。

川芎乃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助清阳而解肝经气郁。

枳壳宽肠胃醒脾利气,白芍、甘草缓中止痛。

以上诸药相互配合、共协同增效达到调气疏肝之功。

一、临床应用黄疸(黄阳型)。

黄疸有阳黄、阴黄之分。

其辩证多属于湿热弥漫结于肝胆,蕴于血分,阻滞肠胃。

一般常见恶心呕吐、厌油、纳差、便溏疲乏、困倦等表现,使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加橘络、元胡、郁金、大黄、海金沙、清半夏、木香等,湿热加山栀、茵陈、车前子、木通、海金沙、大金钱草等,辨证准确,用药适量,此方颇为有效。

病例1:缪某某,女,35岁,农民,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四日。

?初诊:右上胁痛一月有余,加重已10天,前来就诊。

??????查患者急性病容,痛苦表情,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重,痛时放射右肩和肩胛下,舌苔薄白,脉弦滑。

诊为慢性胆囊炎,气滞型,治宜疏肝利疸排石,以升降气机。

处方:柴胡12g ?白芍15g ?香附子15g ?陈皮12g ?枳壳30g ?川芎9g ?橘络10g ?元胡12g ?郁金12g ?海金沙30g ?清半夏10g ?木香6g ?大黄10g 甘草6g ???水煎服上药服5剂,药后胁痛减轻,已能平卧。

此为肝胆疏泄条达之象,病有转机,效不更方,再进5剂,症状消失而告愈,随访二年并为复发。

柴胡舒肝散合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4例

柴胡舒肝散合承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4例

计学 处理 , 显 著性差 异 。 无
12 诊 断 标 准 1 间 歇 性 右 上 腹 痛 或 右 上 腹 饱 胀 . )
慢性 胆 囊炎 中 医属 “ 痛 ” 主要 病 机是 肝 气郁 滞 胁 , 和湿热 蕴结 于肝胆 所致 , 病在 胆 , 病理 与肝 、 、 其 其 脾 胃 密 切相关 。本 病之 发 生 , 是 情 志 忧郁 , 失疏 泄 、 一 肝 胆
失通降, 胆液 排泄 失 畅 , 以致 湿热 内蕴 , 波及 脾 胃 ; 二是
感, 伴阵发性加剧 , 可向后背或右肩背放射 , 食欲不振 , 口苦 , 恶心呕吐等。 ) 2 查体 右下腹压痛 , 莫菲 氏征 阳 性 。 ) B超 确诊 , 3经 显示 胆囊壁 毛糙 或增 厚 。
13 入选 病例标 准 . 14 病例 排 除标 准 .
(0 0— 5—1 21 0 8收 稿 ) 0
30 L 早晚分服 , 日 1 , 0m , 每 剂 服用 3周。对照组 口服 消 炎利胆 片 , 日服 3次 , 次 6片 , 为 1 疗 程 ; 每 3周 个 利
复 星 片 ,. g 日 2次 , 02 , 口服 1周 。1个 疗 程 结 束 后 对 比症 状 、 征及 B超 。 体
本治疗组方中选用柴胡疏肝解郁 , 白芍柔肝止痛 , 大 黄攻 积导滞 , 实 、 朴通 腑理气 , 胡索 理气 止痛 。 枳 厚 延
金钱 草 清化肝 胆湿 热 , 楝 子 引 肝胆 之 热 下 行 自小 便 川 出, 姜黄 有破 血 、 气 、 痛 的功 效 , 梅 有 收缩 胆 囊 、 行 止 乌 促进 胆 汁分 泌 的功 效 。乳 香 、 药 宣 通 脏 腑 , 通 经 没 疏 络, 活血 止痛 。甘 草 缓 急 止 痛 、 和诸 药 。诸 药 合 用 , 调 共收 肝疏 胆利 、 清湿 除 、 热 便通 胃和痛止 之功 效 。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中医中药172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赵春凤四川省盐亭县冯河乡卫生院 四川省盐亭县 621600【摘 要】目的:临床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收慢性胆囊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为明显,而且安全性较高,复发率比较少。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观察;柴胡疏肝散胆囊炎是消化系统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各类诱因均可以导致胆囊炎的出现[1]。

治疗胆囊炎时通常会采用中医与西医两种方法治疗,本研究重要临床观察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中医以下、吐、清汗、补、温等方法给予治疗,本研究使用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按照患者详细症状给予治疗,经过对其行气止痛、疏肝解郁,并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接收慢性胆囊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8.6±2.1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6年;对照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47.8±2.8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3年,患者经过B超检查均有分别程度的胆壁增厚,部分其检查呈现胆结石,全部患者均排除其他原发性病症而且可以配合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给予镇痛解痉,静脉注射抗生素甲硝唑40毫克+0.9%氯化钠溶液200毫升,一天一次。

实验组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组方:陈皮十二克,柴胡二十克,川芎十五克,郁金十五克,甘草六克,枳壳十克,香附十克,芍药十二克。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记 物 ,h s ~ C R P水平 的 展 的 严 重 程 度 。 同 时 与 患 者 兼 发 心 脑 血 管疾 病关 系 密 切 ,是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脑 血 管 事 件 发 生 的 重 要 预 测 指 标 之 一 J 。在 不 稳 定 性 心 绞 痛 发 生 发 展 和预 后 判 断 中 起 重 要 作 用 。研 究 还 发 现 ,如 果
于对照 组 ( P< 0 . 0 5) , 两 组 患 者 治 疗后 均 未 发 生 任 何 严 重 不 良反 应 。 结 论 慢性胆 囊炎采 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
诊 断标 准 】 ,经 B超和 x线平 片 检查 确 诊 ;将 患 者根 据 随 机数 字
法分 为对 照 组和 观察 组 各 3 O例 ,对 照组 中男 1 8 例 ,女 1 2 例 ,年 龄 ( 4 1 . 6 ±4 - 3 )岁 ,病 程 ( 4 . 0 ±1 . 7 )年 ,观 察 组 中男 1 9例 ,女
mo r t a l i t y :a n i n d i v i d ua l p a r t i p a nt me t a —a n a l y s i s .L a nc e t ,2 0 1 0,
3 7 5( 9 7 0 9) : 1 3 2 - 1 4 0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 疗效观察
2 0 1 3 ,1 2( 6 ) : 4 2 6 —4 2 8
Ka p t og e S, Di Ang e l a n t on i o E, Lowe G , e t a 1 .C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r i s k o f c o r o n a r y h e a r t d i s e a s e, s t r o k e a n d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观察

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英文缩略语 (IV)引言 (1)文献综述 (2)1中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2)1.1病名 (2)1.2病因病机 (2)1.3中医中药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3)2现代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6)2.1病因病机 (6)2.2现代医学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 (7)3问题与展望 (9)试验研究 (10)1病历资料 (10)2诊断标准 (10)3试验方法 (11)4研究结果 (13)5典型病例 (18)讨论 (19)结语 (25)本文创新点 (26)参考文献 (27)附录 (31)致谢 (32)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33)个人简历 (34)中文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针对从中医层面出发运用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验证。

研究重点是验证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证明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缓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且全部符合慢性胆囊炎(气郁化火证)的临床诊断及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方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临床中可能存在的标本脱落问题提前提出,对原有60例病例额外再选取12例样本。

治疗组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胆舒软胶囊(国药准字Z0080528),连续口服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密切观察在一个疗程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且及时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病症和体征并对其进行评分,比较其差异情况,最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本研究选取72例患者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按照以上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脱落、剔除,最终治疗组、对照组各有30例患者顺利完成试验研究。

将总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各为90%和76.67%,治疗痊愈66.67%和33.33%,显效10%和20%,有效13.33%和23.33%,无效为10%和23.33%。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恶心欲呕,黄疸等;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

此病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等病范畴。

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很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病,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4月~2009年9月治疗的15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10例,年龄30~72岁之间,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118例,占78.7%;有效23例,占15.3%;效果不明显6例,占4%;无效3例,占2%。

2治疗方法基本方:柴胡9g枳壳20g甘草10g白芍20g香附12g川芎12g 半夏12g厚朴12g陈皮12g内金12g金钱草30-60g白梅花6g蒲公英20g泽兰20g恶心呕吐甚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先煎);胁痛及胃脘区疼痛明显加元胡15g、川楝子12g、木香15g;右背部、右肩胛部困、胀、痛明显加片姜黄8g;口苦、口干明显加黄芩12g郁金15g;胃脘返酸加浙贝母15g、乌贼骨15g、黄连5g、吴茱萸3g;若胃脘怕冷则黄连改为5g、吴茱萸改为8g;平素大便稀加苍术18g、炒薏米30g;周身疲倦乏力加党参18g、炒白术15g;黄疸重加茵陈30g、赤芍30g、滑石30g(包煎)、白茅根30g、郁金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

3典型病例郝某,女,68岁,农民,小学文化。

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2天”于2009年3月7日上午10时来我门诊求治。

患者诉两天前中午因情绪不佳再加食鸡肉蘸糕后突发右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遂即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行全腹彩超示:胆囊大小约114.5×38.3mm,壁毛糙,胆总管宽约5.0mm;胆囊重度肿大,急性胆囊炎;血R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0.932;T:39.2℃,按“急性胆囊炎”给予患者静点头孢哌酮钠一日4.0g替硝唑0.4g清开灵20ml治疗五天,患者疼痛好转,但渐出现黄疸;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故转入我院求治。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8 V ol.(10) No.26 -50-时配合医生做好相应的救治。

此期患者极度痛苦,多因手术治疗,故其紧张、恐惧心理严重,应一面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讲明手术疗效及预后,以消除其紧张恐惧情绪。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给予舒适卧位,做好口腔护理。

手术者按书签护理常规进行。

可选服大承气汤加味,煎药宜稍凉服。

3用药指导按时用药,中药宜温服,疽结型宜稍凉服。

中药灌肠取大承气汤1剂煎取300~400ml。

疼痛剧烈时,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单纯性肠梗阻可应用阿托品类解痉止痛药缓解疼痛,禁用吗啡类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而延误诊断。

4并发症护理4.1 腹膜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定期为患者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变化情况,必要时要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嘱患者禁食,减轻胃肠压力。

手术患者鼓励患者多翻身,尽早下床走动。

遵医嘱正确、按时使用有效抗生素,同时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药物副作用。

4.2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记录出入液量即合理输液,肠梗阻患者要密切观察并准确记录呕吐量、胃肠减压量及尿量等;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是及重要的措施,应结合患者脱水程度、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结果合理安排输液种类,调节输液速度和量努力维持体液平衡。

当尿量>30ml/h时,可补给钾盐,纠正低钾血症,并可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5情志疏导此病痛苦大,患者恐惧心理重。

故宜用安慰性语言安抚患者,使之保持心境平静,避免急躁情绪,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健康指导嘱患者饮食要有节制,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含纤维素较高的食物。

餐后避免立即劳动或剧烈活动,防止发生肠扭转。

注意养成良好的便习惯,纠正便秘。

出现严重呕吐、腹胀、腹痛、消瘦、排便习惯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柴胡疏肝散是由陈皮、川芎、香附等多种中药药材搭配而成的一种药物,可以治疗肝气郁滞症。

柴胡疏肝散通过加味,在中医内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临床中对于慢性肝炎、胃溃疡、胆囊炎等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分析了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

标签: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治疗1 柴胡疏肝散的概况柴胡舒肝散出自《证治准绳》,其以疏肝理脾的“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为基础方,去枳实,加香附、陈皮、川芎、枳壳而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而主治肝气郁滞证,临床广泛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抑郁症等属肝胆气郁、肝脾(胆胃)不和的各种病证。

柴胡疏肝散的功能体现为行气止痛、疏解肝郁,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症,柴胡疏肝散能够在治疗中协助疼痛,往来寒热,在现代临床上,柴胡疏肝散主要应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肠神经官能症、抑郁症、附件炎等多种肝脾不和、肝胆气郁的病症,在多种内科疾病的治疗种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柴胡疏肝散在内科的运用2.1内伤咳嗽的治疗内伤咳嗽常见于各种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可分为他脏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而发为咳嗽,此为“木火刑金”也。

柴胡疏肝散专治肝郁气滞证,通过加减配伍,治疗因情志不遂引起的咳嗽有显著疗效,尤其是通过相关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长期、反复、与情志变化有关的顽固性咳嗽,每能奏效。

病证特点为咳嗽痰少质黏,咽干口苦,伴胸胁胀痛,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或细数。

药物加减:气急者加旋复花、桔梗利气降逆,伴胸痛者加郁金理气止痛,痰黏难咯加贝母、知母清热豁痰,伤津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2.2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当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的呈明显上升趋势,这种病症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饮食生活,进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
流 术后 放 置 I UD 后 , 讯 失 常 , 量 大 增 , 次 行 经 淋 漓 经 经 此
带 下 如注 , 白, 清 稀, 痛 如 折, 腹 坠胀 , 昏 、 力 , 色 质 腰 小 头 乏 胃 纳 不 振 , 淡 , 细 缓 。 治 以 益 气 补 肾 , 涩 止 带 , 用 舌 脉 固 方 黄芪, 参 , 龙 牡 , 附 片, 曲 , 断 , 仲 , 甘 草 。7 党 煅 淡 神 续 杜 炙 剂 后 带 下 量 大 减 , 酸 痛 已 轻 , 方 加 减 继 服 1 剂 , 少 腰 前 O 带 眠安 , 振, 补 中益气 汤 调理 善后 , 访 白带 正常 。 纳 用 随 2 2 湿 热下 注 : 下多 而 色 黄 , 如 脓 状, 赤 白杂 下 , . 带 或 或 粘 稠 臭秽 , 口苦 咽 干 , 腹 隐 痛 , 下 阴 搔 痒 , 红 , 黄 , 小 或 舌 苔 脉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2期
贵 阳中 医学 院学报
J GCTCM
V 0. 24 20 02
8 ・
20 0 2年 6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g地 榆 炭 1g黄 柏 1g 知母 1g 仙 鹤 草 1g 当归 9 , 2, 2, 2, 2, 8, g 热甚 加 山栀 lg 丹 皮 1g 夹 血 块 加 三 七 6 , 研 末 吞 服 ) O, 2, g( 行 经 期 加 益 母 草 , 蒲 黄 1 g 炒 2。 例 : 某 某 , O岁 , 9 7年 5月 9 日 初 诊 。 1年 半 前 人 张 3 19
弦 , 属 阴 血 骤 失 , 火 内 生 , 宜 养 阴 清 热 , 用 保 阴 煎 此 虚 治 方
弦数 。治宜 清热 解 毒 。利 湿 止带 , 用止 带 汤加 减 。 外 阴 方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散药物组成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

加减功效调气疏肝,解郁散结。

主治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纳少腹胀,经前痛经等。

用于治疗乙型肝炎,驱蛔虫胸胁内伤,术后粘连,经前综合征,男性不射精症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日1剂水煎服。

水泛丸:每次6-9g,日3次空腹服。

用药禁忌服药过程中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则应停服。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1.慢性胆囊炎:应用本方加减:柴胡20g,白芍20g,青陈皮20g,枳壳10g,川芎10g,香附10g,甘草10g,郁金10g,元胡10g,厚朴6g,金钱草40g,茵陈30g。

水煎服,每次300ml,每日2次,15日为1疗程。

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结果:疼痛消失,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胆囊恢复正常为治愈,共25例;疼痛明显减轻,体征不明显,B超胆囊明显改善为好转,共5例;症状、体征及B超均无变化为无效,全部有效。

2.胆道感染、胆石症:应用本方加减:金钱草30g,柴胡9g,杭白芍12g,郁金15g,炒枳壳12g,鸡内金10g,生山楂15g,生大黄12g(后下),醋香附12g,青皮10g,陈皮10g,黄芩15g,炙甘草6g。

早、晚空腹温服,1日1剂,2个月为1疗程。

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病116例,男34例,女82例;年龄30岁以下2例,30-39岁12例,40-49岁28例,50-59岁52例,60-69岁17例,70岁以上5例;病程1年以内36例,1-2年24例,2-3年20例,3-5年15例,5年以上21例。

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石全部排出,或胆道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27例;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石部分排出,胆道病理改变有所改善)68例;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但结石未排出或胆道病理改变无明显改善)16例;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有加重)5例。

3.顽固性失眠:应用本方: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壳12g,甘草6g。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体会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散陈》卷五十六云:“若外邪来解而兼气逆肋痛者,宜柴胡疏肝散主之,……柴胡疏肝散治胁肋痛,寒热往来”。

组方为:陈皮6g 、川芎4.5g、香附4.5g、枳壳4.5g、芍药4.5g、炙甘草1.5g,食前服。

临床主治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机郁结而致的血滞所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临床实践活动中,认识到本方不必拘泥于胁肋疼痛,凡肝气郁滞不舒,疏泄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病症,都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临症加减治疗,灵活应用。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以胁肋一侧或两侧胀痛,往往胀痛游走不定,多因人的情绪或思想压力变化而诱发本病。

多伴有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纳呆、胸闷不适、嗳气、自觉不自觉的叹息(长出气时舒服),并伴有舌淡苔薄白,脉弦等为临床表现。

辩证要点为:临床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胸闷不适,痛如针刺,时作时止,注意力分散时症状减轻或消失。

治疗以疏肝理气为法,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为:柴胡9g、香附15g、川芎6g、白芍12g、枳壳9g、元胡15g、川楝子15g、陈皮9g、当归9g、甘草6g。

若气郁化火,心烦易怒、口干目眩、神疲食少者加丹皮、栀子;横逆犯胃者加半夏、陈皮、旋复花、代赭石。

应用注意事项和体会:肋间神经痛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临床症状,本方特为神经性无器质性病变而设,足厥阴之脉……属肝络胆,布胁肋。

本方疏肝气,散郁结,理肝气郁滞而通畅血脉,使足厥阴之脉,疏泻有常,经脉通达,则病痛消散。

本方中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与川楝子配伍可清肝火,泄郁热而行气止痛,为胁肋部窜痛之专药。

胆囊炎和胆石症胆囊炎和胆石症在现代呈逐年增高趋势,而部分患者恶变率亦有所增高。

在临床本病以右胁痛伴牵引右肩胛痛或酸困不适、胃脘痛、呕吐纳呆、腹胀低热,心下痞满为临床表现。

辩证要点为: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或中上腹疼痛,并向右侧肩胛区放射。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

柴胡疏肝散临床运用体会柴胡疏肝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如胸闷、胁痛、烦躁等。

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体会和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柴胡疏肝散的组成主要包括柴胡、枳壳、香附、青皮、苍术、赤芍等草药。

这些草药有不同的功能作用,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枳壳能疏肝理气,香附能行气止痛,青皮具有疏肝理气和降血脂的作用,苍术能健脾和胃,赤芍则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

这些草药组合在一起,相互协同作用,能够调理肝脏的功能,舒缓症状,恢复身体的平衡。

柴胡疏肝散的主要适应症是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常见的有胸闷、胁痛、烦躁易怒、头晕头痛、口苦口干、消化不良等。

在实际临床中,我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长期的生活压力、焦虑、不良情绪等引起的肝气郁结症状,这些患者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胸闷等症状。

对于这些患者,柴胡疏肝散能够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舒缓症状,使其情绪稳定,精神舒畅。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上有一些常见的运用经验。

在剂量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一般来说,成人一次6g左右,每日2次,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在选择药物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来选用,如表现为胸闷、口苦、口干等症状明显的,可选用柴胡、青皮、枳壳等具有清热利湿的草药;如果表现为烦躁、易怒、头晕等症状明显的,可选用柴胡、香附、柏子仁等具有镇静安神的草药。

尽可能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一些心理疏导技巧,如放松训练、心理暗示、自我观察等,配合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效果会更好。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这有助于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效果。

柴胡疏肝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症状有明显的调理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尤其是在剂量的调整、药物的选择、心理疏导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对大家对柴胡疏肝散的临床运用有所了解。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胆囊炎临床体会

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胆囊炎临床体会

表 1 两组疗效对 比 ( 】 例
例; 年龄 2  ̄6 0 9岁 。对 照组 4 2例 : 2 例 , 1 男 9 女 3例 ; 年龄 1 9

7 O岁 。两 组 一 般 资 料 对 比 , 别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有 可 比 差 具
注 : 间 采 用 检 验 , 组 P< 0 0 .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理 气 之 品 , 少 了 单 纯 西 药 治 疗 的 片 面 性 和 单 纯 中 药 治 疗 的 减 局限性 , 加上 适 宜 的饮 食 和 情 志 调 节 作 为 辅 助 可 收 到 较 好 疗 效 。方 中柴 胡 、 壳 、 香 、 朴 行 气 解 郁 止 痛 , 肝 理 气 ; 枳 木 厚 疏 陈
胆 火 上 炎 , 液 排 泄 受 阻 而 发 病 《 胆 内经 》 “ 热 病 者 … … 热 :肝 急则 狂 言 及惊 , 满痛 , 足 躁 , 得 安 卧 。 由 此 可 见 , 肝 热 胁 手 不 ” “
病 ”, 导 致 肝 胆 病 患 的 主 要 根 源 , 肝 胆 关 系 看 , 居 胁 下 , 是 从 肝
使 气 机 壅 塞 , 降 失 常 , 壅 木 郁 。肝 胆 疏 泄 失 职 或 忧 思 恼 升 土
怒 , 失 疏 泄 , 及 胆 腑 , 汁通 降不 畅 , 郁 蕴 热 或 内损 外 感 肝 累 胆 久 所 致 。在 临 床 上 以西 医 之 抗 感 染 配 合 中 药 之 清 热 利 湿 、 肝 疏
齐齐 哈 尔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O O年第 3 1卷 胡 疏 肝 汤 加 减 治 疗 胆 囊 炎 临床 体 会
谭 磊 许 蕾 解 思 涛 耿 向 东 郭 文 韬
胆 囊 炎 是 临床 常 见 病 、 发 病 , 因虽 然 复 杂 , 从 临 床 多 病 但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30例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30例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30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

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对照组予茴三硫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

治疗前后观察右胁胀痛、脘腹痞满、嗳气频作、纳食减少并行中医症状评分;彩超检测胆囊壁的厚度、毛糙及胆汁透声变化,判定影像学及疗效。

结果治疗组影像学、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对照组分别为66.67%、66.67%,治疗组影像学、综合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疗效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Powder of Chai-hu Shu-gan on chronic cholecystitis. Methods 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owder of Chai-hu Shu-ga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ethol trithione. Two treatment group courses were 4 weeks. The syndromes of right hypochondrium distending pain,abdominal fullness,belching,reduced food intake frequency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for rating. Use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bile after sac wall thickness,rough and bile vesicle coat in the wall through sound were also observed. 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the effective rates of imaging study and total effectiveness were 96.67%,and 93.33%(P<0.05),respectively. In 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rates were 66.67%,66.67%(P<0.05). The TCM symptom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f two groups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P<0.05);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Modified Powder of Chai-hu Shu-gan has better effect on chronic cholecystitis than Tablet of anethol trithione.[Key words] Chronic cholecystitis;Powder of Chai-hu Shu-gan;Syndrome of stagnation of QI;TCM therapy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由慢性细菌感染、结石、化学刺激及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所致。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
周德光
【期刊名称】《心理医生(下半月版)》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60例急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60例符合胆囊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等临床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痊愈率为20%、显效率为71.7%、有效率为95%,无效率为5%,总有效率为95%.结论:对于急慢性胆囊炎采用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是有疗效保证的,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1页(P287-287)
【作者】周德光
【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县大树中心卫生院 635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6+1
【相关文献】
1.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分析
2.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急慢性胆囊炎临床观察100例
4.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分析
5.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分析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分析

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分析
李文艳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02(021)003
【摘要】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对30例慢性胆囊炎进行治疗观察,结果:痊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3.33%.
【总页数】1页(P5-5)
【作者】李文艳
【作者单位】甘肃省中医院,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6+1
【相关文献】
1.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茴三硫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18例
2.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及对患者胆囊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
4.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30例
5.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的M eta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囊炎的临床体会(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恶心欲呕,黄疸等;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迁延性炎症,以右胁下不适或持续钝痛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

此病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等病范畴。

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很高,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病,疗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09年9月治疗的15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10例,年龄30~72岁之间,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118例,占78.7%;有效23例,占15.3%;效果不明显6例,占4%;无效3例,占2%。

2治疗方法
基本方:柴胡9g枳壳20g甘草10g白芍20g香附12g川芎12g 半夏12g厚朴12g陈皮12g内金12g金钱草30-60g白梅花6g蒲公英20g泽兰20g
恶心呕吐甚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先煎);胁痛及胃脘区疼痛明显加元胡15g、川楝子12g、木香15g;右背部、右肩胛部困、胀、痛明显加片姜黄8g;口苦、口干明显加黄芩12g郁金15g;胃脘返酸加浙贝母15g、乌贼骨15g、黄连5g、吴茱萸3g;若胃脘怕冷则黄连改为5g、吴茱萸改为8g;平素大便稀加苍术18g、炒薏米30g;周身疲倦乏力加党参18g、炒白术15g;黄疸重加茵陈30g、赤芍30g、滑石30g(包煎)、白茅根30g、郁金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后下)。

3典型病例
郝某,女,68岁,农民,小学文化。

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2天”于2009年3月7日上午10时来我门诊求治。

患者诉两天前中午因情绪不佳再加食鸡肉蘸糕后突发右上腹剧痛,伴恶心呕吐、发热,遂即就诊于县人民医院,行全腹彩超示:胆囊大小约114.5×38.3mm,壁毛糙,胆总管宽约5.0mm;胆囊重度肿大,急性胆囊炎;血R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0.932;T:39.2℃,按“急性胆囊炎”给予患者静点头孢哌酮钠一日4.0g替硝唑0.4g清开灵20ml治疗五天,患者疼痛好转,但渐出现黄疸;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故转入我院求治。

当时症见:高热持续不退,右上腹轻微疼痛,恶心欲吐,口干渴饮水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黄疸明显,两天未进食,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数。

患者属于肝郁气滞,湿热内蕴引起,故给予基本方加旋覆花15g、代赭石30g(先煎)、茵陈30g、赤芍30g、郁金15g、双花20g、
连翘20g、滑石30(包煎)、大黄10(后下)、白茅根30g治疗,服三剂后发热退,呕吐止,其余症状好转;故去旋覆花,代赭石加虎杖15g,栀子12g又服五剂后,黄疸明显消退;又守上方五剂后患者无明显不适;为了巩固治疗,守上方做成丸剂每次9g一日三次口服,治疗一个月,患者无不适。

4临床体会
胆囊炎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等病范畴,其胁痛者居多,历代医家对此病论述颇多,如:《古今医鉴.胁痛》:“胁痛者,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而导其气,则无有不愈矣。

”《病因脉治.胁痛论》:“内伤胁痛之因,……或死血停滞胁肋,或恼怒郁结,肝火攻冲,或肾水不足,……皆成胁肋之痛矣。

”笔者认为,此病大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过食油腻引起;肝主疏泄,喜条达,胆为中清之府,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加之过食油腻,湿热蕴结肝胆,阻滞肝络,肝失条达,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而致胁痛,时伴寒热往来;湿热内蕴,入于血分,瘀阻血脉,胆汁不能循常道而泄利,溢于脉外,充斥肌肤而发黄疸;方中用柴胡入肝胆经,条达肝气,疏肝解郁,配香气颇浓入肝经的香附理气止痛;陈皮、枳壳理气宽中,川芎活血和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共同配伍,增强行气疏肝,和血止痛之效;使疏泄不易损伤肝阴;金钱草入肝胆经,清利肝胆湿热皆能退黄疸,公英入肝经,清利湿热而解毒;肝气横逆,脾运失常,胃失和降,故出现胃脘胀满,
恶心呕吐症状;用半夏厚朴燥湿健脾,降逆止呕;泽兰通调肝脾,白梅花疏肝和胃,内金运脾消食,诸药配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湿热得除,胁痛止而诸症去。

临床根据症状进行加减,恶心呕吐甚加旋覆花代赭石既增强降逆止呕之效,且旋覆花皆能理气止痛,一举两得;胁痛及胃脘区痛明显加元胡、川楝子、木香入肝脾胃经理气止痛效佳;后背部肩胛部困胀痛明显加片姜黄横行肩臂,通经止痛;胃脘返酸加浙贝、乌贼骨、黄连、吴茱萸既能制酸止痛,又能让吴茱萸将上炎之火下引;若脾虚出现腹泻加苍术、薏米健脾利湿止泻;脾虚也易生湿热,且睥主肌肉四肢,故周身乏力加党参、炒白术补气健脾利湿;黄疸重加茵陈、赤芍、滑石、大黄、茅根,郁金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痰通络,体现了血活黄易去,痰解黄易散,毒解黄易除之功。

总之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胆囊炎,效果颇佳,值得我们去体会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