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红与黑》教案

《红与黑》教案

《红与黑》教案一、教材分析《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小说的讲解和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及其作品背景;2.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3. 理解小说揭示的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三、教学内容1. 作者介绍司汤达(Stendhal),法国作家,被誉为19世纪法国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擅长塑造形象生动的人物,笔触犀利,思想深刻。

通过介绍司汤达的生平和文学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兴趣。

2. 小说背景小说《红与黑》以19世纪法国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朱丽安·索尔梅尔(Julien Sorel)的成长经历和奋斗过程。

探讨了社会阶级、个人成长与抉择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 小说情节3.1 朱丽安·索尔梅尔的贫苦出身和对知识的追求;3.2 朱丽安进入贵族之家担任家庭教师;3.3 朱丽安与雇主夫人海伦相爱;3.4 朱丽安开始追求社会地位,并与巴黎社交圈有了接触;3.5 朱丽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发生冲突,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3.6 故事发展至高潮,揭示了社会的虚伪和残酷;3.7 小说结尾,朱丽安被判死刑,以死书写了自己人生的绝响。

4. 主要人物形象4.1 朱丽安·索尔梅尔 - 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机智聪明,但也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和追求;4.2 海伦夫人 - 朱丽安的雇主夫人,她有着美丽的外表和聪明的头脑,爱上了朱丽安;4.3 雀儿山先生 - 朱丽安的导师,一个富有智慧的教育家;4.4 米妮侯爵 - 社交圈中的富家女,对朱丽安展开了狂热的追求;4.5 斯台尔凡先生 - 朱丽安的政治对手,聪明而阴险。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述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2. 问答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强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不同主题和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司汤达的《红与黑》

司汤达的《红与黑》

司汤达的《红与黑》解读单独成章讲课主要内容:一、作家简介二、《红与黑》的基本内容三、于连形象分析四、《红与黑》的美学价值一点说明:《红与黑》的题解问题。

一、作家简介:司汤达(1783-1842)1、少年时期(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受到两种思想教育2、青年时期(与拿破仑相始终)跟随拿破仑14年。

3、创作时期(从1814年旅居意大利开始)二、《红与黑》的基本内容:1、情节梗概两次恋情: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2、认识价值:真实再现了1830年革命前法国社会的真实面貌:①在县城唯立叶尔,主要揭露资产阶级;②在省城贝尚松,主要讽刺教会势力;③在首都巴黎,主要批判高等贵族。

3、思想意义作品通过平民青年于连和两个上流女子的感情纠葛,塑造了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个人奋斗道路、反抗反动统治的悲剧典型。

描绘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灭亡前的恐惧和垂死挣扎,批判了日益得势的资产阶级的看风使舵和惟利是图,揭露了他们互相勾结又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真实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法国的革命形势和社会面貌。

三、于连形象分析:对于连的评价肯定:英雄、反抗者否定:野心家、伪君子于连是法国王政复辟末期、反对封建专制的小知识分子的悲剧典型,反映了一代有志青年幻想的破灭。

在于连身上有许多矛盾性的性格元素:①虚伪与正直:他出身平民,有英雄主义思想。

但却不得不披上黑色道袍走教士的道路。

因为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不能立功于战场,便当上教士,然而他并未放弃拿破仑的英雄主义思想,并未放弃对拿破仑的疯狂崇拜。

他是精神上的拿破仑,身穿道袍的拿破仑。

他短促的一生,就是在拿破仑英雄主义思想指导下。

顽强进行个人奋斗的一生。

②自卑与自尊:自卑与自尊这对矛盾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纠结在于连身上。

基于贫苦、地位的低贱,他常常自卑,而自卑又激起强烈的自尊。

自尊心使得他不容他人对其人格的侵犯,往往表现出极度的敏感,易受伤害。

③雄心与野心:虽然出身平民,但却不甘于这样的地位。

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年轻人相比,于连是有雄心壮志的。

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

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

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红与黑》完整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红与黑》的作者、背景和写作动机;(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3)掌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红与黑》,使学生了解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爱情和对待权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说的作者和写作背景;(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3)掌握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心理活动;(2)把握小说的深层含义和隐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介绍小说的作者司汤达和19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

2. 学习情节。

(1)介绍小说的情节,小说以青年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以他与巴黎上层社会女子玛蒂尔德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要情节,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分析小说的人物,朱利安·索雷尔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抱负的青年,他在与玛蒂尔德的爱情中逐渐走向成熟;玛蒂尔德是一个典型的上层社会女子,她对朱利安的爱情是自私和虚荣的。

3. 解读主题。

(1)分析小说的主题,小说主要探讨了爱情、权力和社会的关系,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2)理解小说的思想,小说通过描写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4. 总结归纳。

通过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红与黑教学》课件

《红与黑教学》课件

思想意义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和人性的复杂性,反映了 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 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艺术特色
以心理分析为主要特色, 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 节安排,展现了人物的内 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02 故事梗概
主题概述
爱情与权力
小说通过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爱情和事业经历,探讨了爱情与 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作品
《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
作品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初的法国,拿破仑战争结束后 ,波旁王朝复辟,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
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司汤达在佛罗伦萨期间,受到当地社 会风气的启发,开始创作《红与黑》 。
社会矛盾尖锐,贫富悬殊严重,阶层 分化明显。
作品评价
01
02
03
文学价值
被认为是19世纪现实主义 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对后 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VS
详细描述
玛丽亚·雷诺阿的人生经历十分坎坷和不 幸。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被寄养在亲戚 家中,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长大后,她 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为了这个男人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却遭到了背叛和 抛弃。她的命运充满了波折和苦难,但她 始终没有放弃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憧憬。
彼埃尔·雷诺阿
总结词
自私自利的贵族子弟
对未来的展望
文学价值
《红与黑》作为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将继续在未来的文学领域 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主题延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红与黑》中所探讨的主题将继续引起人 们的关注和思考,为未来的文学创作提供灵感。
跨文化交流
《红与黑》作为世界文学名著,将继续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传播和交 流,促进世界各地读者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红与黑》教案

第12课时 整本书阅读课 《红与黑》教案

第12课时整本书阅读课《红与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小说《红与黑》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与黑》整本书的阅读与分析。

2. 对书中的关键章节和人物进行深入讨论和评析。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简要介绍小说《红与黑》的背景和作者圣·埃克莱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本书被誉为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步骤二:整本书的阅读(30分钟)1. 学生在家读完《红与黑》全书后,进行基本情节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对故事情节有基本的了解。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章节、人物或情节,并简要概括原因。

步骤三:人物分析(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小说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从外貌、性格、行为、言语等方面进行剖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和行为是否符合小说的主题思想?为什么?步骤四:主题思想分析(20分钟)1.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抽象出几个主题思想,如社会阶层、爱情和权力等,并就每个主题进行讨论。

2. 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文学知识,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提供相关支持文本。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五: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2. 展望下一堂课,引导学生预下一个故事,并鼓励他们继续阅读。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个人课堂笔记和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红与黑》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提出的问题。

五、教学资源1. 小说《红与黑》。

2. PPT或者教案讲义。

3. 笔记本或其他写作工具。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进一步探究小说《红与黑》中的隐喻和象征。

2. 学生可选择其他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3.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的创作,以《红与黑》为蓝本,写出自己的故事。

《红与黑教学》课件

《红与黑教学》课件
《红与黑教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经典《红与黑》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小说 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探讨其与现实的关联性和启示。
课程简介
重要性和影响
探讨《红与黑》在文学界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主要人物
学习小说中的朱利安·索雷尔、马提尔德等关键人物。
情节和主题
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探讨的主题,如爱情、权力和自由。
分析故事中权力与社会关系的揭示。
3 自由和道德
讨论小说中自由与道德观念的碰撞和冲突。
4 小说的现实意义
总结《红与黑》对Biblioteka 实社会的意义和启示。结语主题和影响
总结《红与黑》的主题和对 读者及社会的影响。
深入理解和探讨
鼓励学生深入理解与探讨文 学作品的细节和内涵。
文学艺术的魅力
感受文学艺术带来的魅力和 情感体验。
小说背景
作者简介
介绍《红与黑》的作者及其生 平背景。
时代背景
分析小说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 与背景。
文学地位
探讨《红与黑》在文学史上的 重要地位。
人物介绍
朱利安·索雷尔
深入解读朱利安·索雷尔的人物性格及其与小说主题 的关联。
马提尔德
分析马提尔德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以及她在小说中 与主题的联系。
卢刚
介绍卢刚这一重要人物在小说中的角色。
瓦莱里安
探讨瓦莱里安的人物形象及其对小说情节的影响。
情节分析
1
主要情节
分析《红与黑》中的核心情节和事件展
转折点和影响
2
开。
探讨小说中重要事件的转折点和对故事
发展的影响。
3
情节与主题
剖析情节与小说探讨的主题之间的关联 和呈现。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红与黑一、教学目标:1. 了解《红与黑》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红与黑》的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以及作品的主题和风格。

2. 小说的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分析。

3. 主题思想的解读和文学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介绍小说《红与黑》的名字、作者以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可能是什么。

2. 导读(20分钟):介绍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将学生带入小说的世界。

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小说内容进行推测,培养学生分析情节和角色的能力。

3. 讨论与分析(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析小说的某个章节或人物形象,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分析和见解。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并对其他组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批判。

4. 主题思想解读(30分钟):以教师讲解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如社会冷漠、个人与权力的斗争等,并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是如何呈现主题思想的。

5. 小组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章节或人物形象,通过演讲或展板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和见解。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对其他小组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阅读。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1. 教学资源:小说《红与黑》、PPT、书籍、教学录像等。

2.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分析成果、小组展示、作业、期末考试等。

3. 评估标准: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分析能力,对主题思想解读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小组展示中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必修一《红与黑》的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必修一《红与黑》的教学计划

教学道具准备
红与黑原著:用于阅读和讲解
红与黑教学资料:包括教案、课件、习题 等
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视频
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学生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作业
红与黑相关影视作品:用于辅助讲解和激 发学生兴趣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人物关系梳理
主人公:于连·索 雷尔
女主角:玛蒂尔 德·德·拉莫尔
配角:德·雷纳尔 夫人、德·拉莫尔 侯爵、玛蒂尔德 的哥哥等
人物关系:于连与 玛蒂尔德的爱情故 事,以及他与其他 角色的复杂关系
重点段落解析
第三章:讲述于连在神学院 中的经历
第二章:描述于连与市长夫 人的恋情
第一章:介绍主人公于连的 背景和性格特点
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步骤:分组、讨论、展示、评价 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教师角色:引导、监督、评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用PPT展示课 文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
播放相关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使用思维导图, 帮助学生梳理知 识点
利用在线资源, 拓展学生的学习 视野
理解人物形象:通过阅读和分析,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他们 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行为动机 等方面的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小说结构:通过阅读和分析, 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包括情节、 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安排。
掌握小说语言:通过阅读和分析,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 法、句型结构、用词等方面的运用。
教学资源与教具准备
第七章
教学PPT制作
封面设计:包括课程名称、教师姓名、学校等信息 目录设计:列出各个章节和知识点,便于学生了解课程结构 内容设计: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互动设计:设置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视觉设计:使用清晰的图片、图表和颜色,提高视觉效果 技术支持:准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大学语文红与黑教案

大学语文红与黑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红与黑》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把握作者司汤达的写作意图。

2. 分析主人公于连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探讨其悲剧性。

3. 学习小说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作品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内容:1. 《红与黑》概述2. 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分析3. 作品主题思想解读4. 小说写作手法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简要概述小说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二、作品概述1. 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包括19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

2.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如于连的两次爱情经历、政治抱负等。

三、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分析1. 讲解于连的性格特点:自尊、自卑、勇敢、怯懦、真诚、虚伪等。

2. 分析于连的性格形成原因,如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3. 讨论于连的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四、作品主题思想解读1. 探讨小说中关于阶级斗争、个人奋斗、爱情、宗教信仰等主题。

2. 分析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对《红与黑》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二、小说写作手法分析1. 介绍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红与黑的象征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手法,如于连与德·瑞纳夫人、玛蒂尔德等人物的对比。

3. 讨论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对当时社会风俗的讽刺。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于连的悲剧性命运是否具有必然性?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红与黑》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红与黑》的读书笔记,分析于连的性格特点及其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红与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读书笔记质量:评价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分析能力。

《红与黑》中的虚伪与真实教学方案

《红与黑》中的虚伪与真实教学方案

红与黑中的虚伪与真实教学方案1. 引言在小说《红与黑》中,作者斯坦达尔通过描绘主人公尚爱尔明的经历,探讨了虚伪与真实的概念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红与黑》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提出一套以虚伪与真实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方案。

2. 教学目标•了解虚伪与真实的定义和区别;•分析小说《红与黑》中不同角色在表现自我时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探讨社会背景对个体内心态度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影响;•培养学生辨别虚伪和真实的能力,并培养真诚为理想追求。

3. 教学内容3.1 虚伪与真实定义解读•解释虚伪:指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表面上展示给他人看到的形象和行为,并不符合其内在真正状态或意图。

•解释真实:指一个人或事物展示给他人看到结果是其内心状态、意图以及价值取向等一致的表现。

3.2 《红与黑》中的虚伪与真实•分析主人公尚爱尔明在不同场合下展示的虚伪和真实行为;•分析其他角色如教导主教、朗鲁女士等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虚伪和真实形象。

3.3 社会背景与个体行为•探讨19世纪法国社会背景对人际关系和职场环境中虚伪行为的影响;•讨论现代社会中是否仍然存在着虚伪行为,并探究其原因。

3.4 培养学生辨别虚伪与真实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不同场景下表达自我时的虚伪和真实;•提倡学生内省并认清自己内心真诚追求的重要性。

4. 教学方法•群体讨论: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中找出主要角色的虚伪和真实行为,并进行分析。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结果和反馈。

•案例研究:引入一些现实世界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虚伪与真实的因素。

•影视欣赏:观看相关电影或电视剧改编的《红与黑》,激发学生对于虚伪与真实的思考。

5. 教学评价和反馈•将学生分组,并进行小组展示、讨论和总结;•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对其分析判断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并区分虚伪与真实;•开展一次综合性评价活动,考察学生理解、辨别以及表达虚伪和真实的能力。

6. 结语通过上述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从小说《红与黑》中认识到虚伪与真实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辨别并追求真实的能力,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

探究中国经典文学的艺术之美红与黑教学案例

探究中国经典文学的艺术之美红与黑教学案例

探究中国经典文学的艺术之美红与黑教学案例红与黑教学案例一、引言中国经典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其中,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被广泛引用,探究中国经典文学的艺术之美,不仅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还能够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

本文将以《红与黑》为例,探索其在教学案例中的应用,进一步展示中国经典文学的艺术之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红与黑》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角色,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机。

3. 探讨小说中呈现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

4. 分析小说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分析:通过学生独立阅读小说,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中的不同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3.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小说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4. 创作写作:要求学生完成与小说相关的文章,如读后感、改编剧本等。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红与黑》的背景和作者介绍a. 介绍斯坦达尔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对小说的写作动机。

b. 解读小说的标题和主题。

2. 主要角色的分析与解读a. 小说中的主角朱利安·索雷尔的性格与命运。

b. 其他关键角色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变化。

c. 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3. 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价值观a. 探究19世纪法国社会对贫苦阶层和上流社会的差异对待。

b. 分析小说对社会意识的批判和呈现。

4. 小说的文学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a. 分析小说在叙事结构和角色塑造上的独特之处。

b.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表达。

五、教学评估和反馈1. 学生的书面作业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检查他们对小说中角色、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创作作业评估:针对学生提交的与小说相关的创作,对其创意和表达进行评估和反馈。

红与黑教学设计

红与黑教学设计

红与黑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红与黑》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该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高年级学生,预计耗时为六节课。

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红与黑》的基本情节、主题和文学特点;2. 掌握小说分析和文本阅读的技巧;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讨论能力。

教学资源:1. 小说《红与黑》的文本;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阅读理解练习题;4. 小组讨论活动资料。

教学内容:第一课:引入《红与黑》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说《红与黑》的封面,激发学生的兴趣;2. 使用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红与黑》的兴趣和思考;3. 学生个别阅读《红与黑》的前言和简介,了解作者和小说背景。

第二课: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掌握小说《红与黑》的基本情节,如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过程和他与不同女性的关系等;2. 分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各自的观点和解读。

第三课:分析小说的主题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小说《红与黑》所涉及的主题,如社会阶层、道德观念、情感和野心等;2. 利用相关文献和教师的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复杂主题。

第四课:分析小说的文学特点1. 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如现实主义文学;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描写手法等文学要素。

第五课:文本阅读和理解1. 分发阅读理解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对《红与黑》的阅读理解,完成题目;2. 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题目,并展开讨论,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第六课:小组讨论和展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解读,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专注度;2. 阅读理解练习题和小组展示的成果;3. 学生对于《红与黑》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示。

高二语文《红与黑》外国文学经典与社会背景教案

高二语文《红与黑》外国文学经典与社会背景教案

高二语文《红与黑》外国文学经典与社会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红与黑》,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经典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社会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红与黑》的文学价值和社会背景。

2. 探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红与黑》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意义。

2. 探究外国文学经典作品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问答、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红与黑》这部作品。

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基本情况和作者。

2.了解社会背景(约15分钟)通过讲解、讨论、PPT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红与黑》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引导学生了解19世纪法国社会的现实问题和矛盾。

3.分析小说结构(约20分钟)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独立阅读,分析《红与黑》的小说结构和故事情节。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4.解读文学意义(约2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方式,解读《红与黑》的文学意义。

着重强调作品对于人性、阶级、爱情等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鼓励学生通过文本分析和背景知识的结合,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5.探究社会影响(约25分钟)通过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探究《红与黑》作为外国文学经典对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让学生了解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引起的反响,并思考类似的文学作品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6.拓展延伸(约10分钟)给学生提供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列表,在课后做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讨论、展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的表现以及课后阅读的成果,综合评价学生对《红与黑》外国文学经典与社会背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红与黑》相关的批评文章,了解更多观点和解读。

2. 就《红与黑》对当代社会是否有启示发表个人观点,并附上理由。

3. 选择一部自己感兴趣的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写一篇短文介绍其社会背景和文学意义。

《红与黑》中的爱情与社会教学方案

《红与黑》中的爱情与社会教学方案

红与黑中的爱情与社会教学方案1. 引言•简述《红与黑》是谁写的,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要介绍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和他所经历的社会背景。

2.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红与黑》•分析作者对爱情和社会的描绘,以及他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探讨小说中社会背景对爱情产生的影响。

•引用相关马克思主义文献证明作者在作品中反映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问题。

3. "红":朱利安·索雷尔与麦迪琳之间的爱情•描述朱利安·索雷尔和麦迪琳之间复杂而激烈的感情关系。

•分析他们之间阶级差异、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压力带来的困扰和冲突。

•探讨作者通过这段爱情来表达对当时法国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批判。

4. "黑":朱利安·索雷尔与玛蒂娜之间的爱情•描述朱利安·索雷尔与玛蒂娜之间暧昧而复杂的关系。

•分析他们之间的心理斗争和相互利用。

•探讨作者通过这段爱情来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

5. 社会教学方案•介绍如何将《红与黑》作为教学资源来探讨爱情与社会问题。

•提供相关课堂活动和讨论话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中表现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对现实世界的启示和警示。

6. 结论•总结作者在《红与黑》中对爱情与社会问题的刻画。

•强调通过研究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法国社会及其对个人命运和感情选择所带来的限制。

以上是《红与黑》中的爱情与社会教学方案概要。

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中两段重要的爱情关系,读者可以了解到作者在揭示阶级压迫、道德观念以及人性复杂性方面做出了怎样的刻画。

这个方案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传达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对比现实与小说世界来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

红与黑幼儿园教案

红与黑幼儿园教案

红与黑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红色和黑色的形象意义和象征意义,掌握两种颜色的基本知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定向性和思考能力,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3.促进幼儿兴趣,培养幼儿对颜色和色彩的敏感性和艺术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红与黑的诗歌和儿歌2.红与黑相关的故事和童话3.红与黑的图片欣赏4.红与黑的手工制作三、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一同玩“找颜色”游戏,教师列举颜色,幼儿按照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 学习新知1.讲解红色和黑色的基本知识,如红色和黑色的产生原理和在自然界中的应用等。

2.通过儿歌和诗歌的形式学习颜色,如唐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和流行歌曲“小红马”等。

3.为幼儿讲解与颜色相关的故事和童话,如《小红帽》和《黑猫警长》等。

3. 图片欣赏1.带领幼儿欣赏红色和黑色的图片,比较不同表现形式下红与黑的不同表现。

2.请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制作彩条,在红色和黑色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颜色搭配方案。

4. 手工制作1.为幼儿提供红和黑两个颜色的画纸和颜料等制作工具。

2.要求幼儿按照自己选择的搭配方案进行制作。

3.教师在制作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相关技巧和指导,增强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

5. 结束活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评选出最好的手工作品,并为幼儿颁发荣誉证书。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幼儿传递颜色知识。

2.图像法:通过图片等视觉形式向幼儿展示红与黑的不同表现形式。

3.互动法: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促进幼儿的思考能力和颜色感受能力。

4.实践法: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颜色的表现形式和色彩的运用。

五、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观察幼儿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成果,可以预估教学效果。

2.询问幼儿所学的新知识,检验是否掌握和理解红与黑的知识和意义。

六、教学资料准备1.红与黑色的图片、书籍等学习资料。

2.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

3.备课教师讲义和课堂记录本。

七、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以便幼儿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

曲折的人生之路:《红与黑》课堂教学方案

曲折的人生之路:《红与黑》课堂教学方案

曲折的人生之路:《红与黑》课堂教学方案一、引言《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于1830年出版的一部经典文学作品。

它描述了主人公朱丽安·索瓦尔(Julien Sorel)在19世纪初法国社会中追求成功与爱情之间的艰辛历程。

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一套关于《红与黑》课堂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角色描写以及社会背景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2.分析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及其内心变化;3.掌握小说的重要情节,并能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分析;4.提高学生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课程设置第一课:介绍《红与黑》及作者司汤达•学习目标:了解小说的内容简介、作者司汤达以及作品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

•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导入,引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介绍小说的背景、内容简介和作者司汤达的生平背景;–分享小说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与学生进行关联讨论。

第二课:主题分析——社会阶层和爱情之间的矛盾•学习目标:理解小说中主人公朱丽安·索瓦尔所面临的社会阶层限制与爱情选择之间的矛盾。

•教学内容:–分析朱丽安·索瓦尔作为一个穷书生在农村与城市社会中求职以及爱情选择上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分析,了解小说探讨了当时法国封建社会中贵族、教士等不同身份与地位之间的冲突。

第三课:角色分析——朱丽安·索瓦尔与马德琳娜·德伊涅斯特•学习目标:深入剖析小说中两个重要角色——朱丽安·索瓦尔和马德琳娜·德伊涅斯特,并比较他们观念上的差异。

•教学内容:–分析朱丽安·索瓦尔和马德琳娜·德伊涅斯特的性格、追求和行为,理解他们在小说中的代表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和角色扮演,体验朱丽安与马德琳娜之间的复杂关系第四课:重要情节分析——教堂事件及“红与黑”象征意义•学习目标:深入理解小说中重要情节——朱丽安进入教堂以及“红与黑”的象征意义。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红与黑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红与黑》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容;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社会背景;3. 探讨小说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4.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介绍《红与黑》的背景:该小说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830年。

通过对19世纪法国社会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道德伦理的问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了解主人公朱利安·索雷尔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并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

3. 探究小说的情节发展和社会背景:讨论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如朱利安的爱情经历、进入修道院的经历、政治上的背叛等,以及这些情节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

4. 讨论道德和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比如朱利安的伪善和利己主义、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等,并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进行对比和讨论。

5.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小说的细节、探究人物形象和讨论道德伦理问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引入《红与黑》这部小说,并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第二步:内容讲解向学生介绍《红与黑》的背景和作者司汤达,以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通过逐章节地讲解小说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背后的社会背景。

第三步:深入讨论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道德伦理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论和交流。

第四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进行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第五步:总结反思通过回顾教学内容和讨论,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引导他们思考《红与黑》这部小说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

红与黑大学教案

红与黑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课时安排:8课时教学对象: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司汤达及其作品《红与黑》的背景和文学地位。

2. 通过阅读《红与黑》,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时代背景。

教学内容:1. 司汤达生平及其作品概述2. 《红与黑》的背景介绍3. 小说基本情节分析4. 人物形象分析5. 主题思想探讨6. 艺术手法与审美情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司汤达及其作品《红与黑》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司汤达的生平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阅读指导:布置学生预习《红与黑》的前三章,要求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第二课时:1.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预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说前三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

2. 情节分析:讲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第三课时:1. 人物分析: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于连、玛蒂尔德、维尔蒙夫人等。

2. 人物关系分析: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课时:1.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批判、对个人命运的探讨等。

2. 社会背景分析:分析小说所反映的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背景。

第五课时:1. 艺术手法分析:讲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如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等。

2. 审美情趣引导:引导学生感受小说的审美情趣,如对爱情、命运的描写等。

第六课时:1.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七课时:1. 总结:《红与黑》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2. 思考与作业:布置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红与黑》的读后感,要求结合自身感悟进行分析。

第八课时:1.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教师点评。

2. 总结:回顾《红与黑》的教学内容,强调学习重点。

司汤达《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司汤达《红与黑》的教学设计

司汤达《红与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2.《红与黑》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意义及其反映的时代;于连的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

3.学习并掌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合作学习。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作品,通过查阅相关作家的经历、时代的背景、创作的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1)收集有关《《红与黑》》的资料,确定向学生介绍的内容。

(2)准备好投影仪,写好投影片。

2.学生:阅读全文,查阅关于十九世纪中期文学的先关的材料。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司汤达死后,遗体安葬在蒙马特尔公墓。

墓碑按照司汤达生前遗嘱,刻着意大利文:亨利·贝尔米兰人写作过恋爱过生活过(二)板书:作者、于连性格变化过程。

(三)新课教学1.请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2.“你眼中的于连是怎么样的人”分组交流。

要求:在阅读原著基础上,学生就印象深刻或感触最深的某一片断或章节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品读欣赏。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解读。

)3.[写作背景]《红与黑》虽然正式出版在1830年七月革命胜利之后、资本主义秩序在法国最终得到完全胜利的时候,但它却是写于1828—1829年,这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即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进行最后一次严重较量的时期。

这时的法国发生过一些什么事情、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呢?在这之前四十年左右,发生了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世界史上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政体,摧毁了封建贵族土地所有制。

此后,就是被打倒的封建贵族阶级与新获得统治权的资产阶级之间反复的、激烈的搏斗,这种搏斗经过大革命高潮中的国内战争、经过拿破仑时期一直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持续了将近四十年之久,斗争的实质,从政治上来说,是哪一个阶级掌握统治权的问题,从经济关系上来说,则是哪一种所有制取得统治地位的问题。

红与黑课程设计

红与黑课程设计

红与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红与黑》小说的作者、背景、主题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 学生能掌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象征意义的运用;3. 学生能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描写,理解其反映的19世纪法国社会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学生能运用小说中的人物分析、情节概括等方法,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形式,提高表达、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红与黑》,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增强对历史与现实的关注;2. 学生能从小说中认识到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学生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同理心和道德判断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名著阅读为主线,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训练。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基础,对名著阅读感兴趣,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象,将文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中,注重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同时,达成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红与黑》小说文本阅读:包括小说的开篇至结尾,涉及主要人物朱利安·索雷尔、雷纳尔夫人、玛蒂尔德·德·拉·莫尔等人的故事线。

- 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介绍- 第二章:朱利安·索雷尔的成长历程- 第三章:雷纳尔夫人章节分析- 第四章:玛蒂尔德·德·拉·莫尔章节分析- 第五章:小说主题及象征意义探讨2. 小说分析与鉴赏:- 人物性格分析方法- 情节结构解析- 象征手法解读3. 批判性思维训练:- 社会背景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小说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作品中的爱情、权力、阶级观念分析4. 小组讨论与口头报告:- 分组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组代表进行口头报告,分享讨论成果5. 写作练习:- 撰写人物分析短文- 编写小说情节概述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前两周:阅读小说文本,进行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分析;- 第三周:进行小说主题及象征意义的探讨;- 第四周:开展小组讨论与口头报告,进行写作练习;- 第五周: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分析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都是非常冷静和理智 的,充满逻辑和理性,由此显出人物性格的力的 特点和现实态度。
他的眼睛的表情,就给了他若干的困难。在这些 地方,人们的眼睛低垂,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自 语道:“和我在维立叶尔时期的预料是如何的不同 呀!那时候我想我生活着,我只是为生活准备着。 最后,我走进了人世,我发现了真理,我的周围站 满了真正的仇敌,直到我演完我扮演的角色。”
在神学院,他隐瞒自己热爱拿破仑的观点,以虚伪取得成功,得到神
学院院长彼拉神父的赏识。彼拉神父在神学院受到教会特务组织耶稣会的
排挤,离开神学院时,把于连介绍给巴黎保皇党的重要人物,大贵族
德·拉·木尔侯爵当私人秘书。
于连在侯爵府办事勤勉,获得侯爵信任。他与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有
了私情,玛蒂尔德怀孕后,侯爵只得承认既成事实,准备给他一块地产使
爱情心理描写
斯丹达尔的心理描写,最突出的是爱情心理 的描写。他的男女主人公都具有力的热情和热烈 的爱,斯丹达尔把爱情心理的微妙变化和发展进 程分析得十分细致、深刻。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小说写道: 他忽然间,高声大 叫,热情在于连的心里 控制不住,沸腾起来了。 “我呀,一个贫穷的乡 下人,我居然得到一个 贵妇人的爱情的告白。” 他一面竭力抑制他的快 乐,一面说道:“至于 我呢,我没有向她说过 我爱她。”
他想:“不赴约便是怯 懦”,继而想,“如果这是 个迷人骗局……”,接着又 责备自己不该怀疑,“我破 坏女人的名誉!啊!万万不 可以的。”最后,作者用一 句简单的话结束了这一章: “这真是一个恐怖的夜晚。”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思考
为什么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
3.政治倾向
斯丹达尔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是 具有鲜明、突出的政治倾向,政治性强,政治色彩 浓。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问题
1 于连为什么从容赴死? 2《红与黑》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
二 社会主题分析
反映了法国社会的重重矛盾,展示了贵族阶 级与平民阶级之间的你死我活的殊死斗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渗透到法国社会生活 的各个角落,并改变着社会的阶级结构与人 们之间的关系。
三、小说艺术特色
1. 传记小说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爬窗约会
作者在轶事中刻 画人物。勃兰兑斯说: “轶闻掌故实在是斯 丹达尔思想的自然形 式;他就是用轶闻掌 故进行思索的。” (《十九世纪文学主 流·法国的浪漫派》)
《红与黑》与《巴马 修道院》都有翻墙的 冒险描写。
红与黑:爬窗约会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问题
于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这样?
他再说道:“多么大的困难呀!每分钟都在假冒为 善。就令古代的大力士赫克里斯在这样的环境里, 都要使他的工作失败。……”他忧郁地暗自说道: “在这里一点也学不到什么。……他们所说的种种 道理,不过是混淆人们的耳目,把像我这样的疯人, 推到陷阱的深处罢了。唉!唉!我的惟一的优点, 就是我的进步很快,能捉住他们那些无意识的话语 的批判能力。试问在他们的心底,他们真正看重它 的真实的价值吗?他们也能象一样地判断吗?我真 愚蠢,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考试常得第一名,于 我是有益无害的,不过增加更多的仇敌而 已。……”——26章
红与黑
一《红与黑》(1830)
《红与黑》是斯丹达尔的 代表作,也被看作是法国乃至 欧洲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小说根据一则新闻报道 改编。1827年,斯丹达尔在 《法院公报》上看到他的家乡 发生的一件谋杀案。
男主人公:于连
女主人公:德·瑞那夫人
侯爵的女儿玛特尔德
小说故事发生在复辟时期。锯木厂主的儿子于连跟西朗神父学会了拉丁 文,凭着他能够熟背拉丁文圣经的本领,他到维里埃尔市长德·雷纳尔先生 家当家庭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恋情。事情败露后,他由西朗神父 介绍,进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
斯丹达尔小说在叙述方法上,基本上是按照传 记的规则来写小说的,叙写个人生活史,对主人公 的一生作较为详尽的叙述。
描写日常生活细节
传记不同于一般化 的编年史和公式化的人 物生平,它通过一些典 型的日常生活细节,表 现人物性格。《红与黑》 中,于连要不要握德瑞 拉夫人的手,表现他的 内心的军职。
这时,德·雷纳尔夫人由于忏悔牧师的阴谋破坏,写了一封告发信给侯
爵,说于连是专门靠引诱良家妇女,猎取财产和地位的骗子。于连的野心
破灭了,在教堂入口处,他开枪打伤了德·雷纳尔夫人,被法院判处死刑。
德·雷纳尔夫人在他死后三天也死去。
法庭答辩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 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 力量,他说:“先生们, 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 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 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 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 的举动罢了。……我决不 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 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 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 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 级的人。”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英雄的双重人格
斯丹达尔的英雄人物都具有双重人格,他 们追求真理,却又为反动势力效劳;他们正直 善良,却又以虚伪的面目出入贵族社会.
2、心理描写
丹纳说,斯丹达尔是这个时代和任何时代里最伟 大的心理作家。法国近代文学史权威朗松说,斯丹达 尔是一位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斯丹达尔是人物心理描写的大师,他以自己独 具的匠心,开创了心理小说这一类型,以至有人把他 称为心理小说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占有的狂欢
于连对德瑞拉夫人的 感情,最初并非出于爱, 而是下层人对上层人的报 复和占有。他不满意市长 的傲慢,便以我把你的妻 子占有了来进行报复。这 种行为没有尊重女性的独 立人格和尊严,而是把女 人看作男人的附属物。以 后,于连才对德瑞拉夫人 产生了真感情。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内心独白
玛特尔小姐:女英雄气概
斯丹达尔的妇女形象也都 显示了力的热情和英雄气概。
德·瑞那夫人:爱慕英雄
小说写道:“他的天才真使她 惊骇,她觉得一天一天地她把 他认识得更清楚了;这个青年 神父,定是未来的伟人。她好 像已经看见他做了教皇,做了 国中的元勋,好像黎塞留一样。 她向于连说道:“我能够活着 亲眼看到你成功吗?事业和地 位都在等待你。王朝和宗教都 需要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