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 第四版 第八章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概念: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的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调查的概念: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程认识活动。
三、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2、经验性3、理论性4、社会性(多选)四、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政治组织、学术组织、企业组织、民间非营利性组织(多选)五、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主体,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单选)2、社会研究对象,A、类别概念: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类别(老年人、残疾人等)多选B、集合概念: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单选C、所谓“简单还原”是指将高层次分析单位中得到的结论简单的推论其中每个成员。
3、社会调查内容:现状调查是指对某类社会现象实际存在的状况及其表现的调查(单选)4、社会调查方法六、决定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层次的是:研究目标(单选)与调查对象的规模有直接关联的是:调查的方法(单选)七、社会研究的社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多选)A、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B.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C.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D.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第二节----社会研究的目的、意义、原则一、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指的是价值中立(单选)研究者的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指的是价值关联二、社会存在研究的目的:(简答)1、探索未知的事物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3、扩展已有的知识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第三节----社会研究方法概述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A、保证客观性B、提高活动效率二、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经验性、理论性、规范性、多样性(多选)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关于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方法是:经验性方法(单选)三、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个层次:A、方法论B、研究方式C、具体方法和技术第四节----社会研究的过程一、社会研究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中心任务是什么?(论述题)答: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中心任务是选择择合理并可行的研究题目2、研究设计阶段,中心任务是对整个研究工作做出规划的设计,其结果一乱般要拿出整个研究工作的总体方案3、收集资料阶段,中心任务是根据研究方法去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中心任务首先是根据研究工作的要求而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将原始资料理成能够加以理论和统计分析的资料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这过研究报告的方式对其所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在一定范围中进行发表。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第八章 访谈法
第八章访谈法第一节访谈法的特点与类型一、访谈法的基本特点1.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这种方法最基本的特点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交谈,既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交谈,也包括借助于电话等通信手段而进行的远距离交谈,以及通过翻译而进行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交谈。
2.访谈法与观察法和问卷法的关系访谈法也是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比观察法更深入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内在信息,能获得更为丰富的资料。
在访谈时,调查者常常也要观察被调查者的非语言信息,包括被调查者的表情、语气、衣着、家庭居住环境、工作场所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但其最基本的获取信息途径是通过直接语言交流。
此外,尽管访谈法被广泛地运用于问卷调查中,但它不等同于问卷调查,这是因为:一方面,问卷调查除了采用直接访谈之外,有时还采用通过邮寄问卷、网上调查、报刊调查等方式让被调查者自己阅读问题并填答问卷;另一方面,访谈法有时候要利用问卷而进行,这类访谈一般被称为问卷调查访谈。
二、访谈法的优缺点和其他调查方法相比,访谈法的突出特点是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形成较多的人际互动,更容易获得真实、深入的资料。
因此,访谈法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类调查对象,能够灵活地进行调查工作,并能在调查中弥补其他方法的不足。
1.访谈法的优点(1)信息量大。
通过访谈法既可以了解被调查者的各种客观情况,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情况等,也可以挖掘被调查者内在的主观情况,如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态度、意愿、情感以及所掌握的相关知识。
(2)灵活性高。
访谈研究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的灵活性。
访谈可探索较具体的回答,而且当对一个问题的回答表明被调查者有误解时可以重新提问并做出解释。
在开放式的深入访谈中,调查者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具体情况而决定交谈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前面交谈的情况而选择后续的交谈内容,从而使调查内容更加深入和真实。
(3)适用范围广。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
风笑天《社会研究⽅法》第四版考研笔记精简划重点第⼀篇社会研究基础☆☆第⼀章导论第⼀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更多精品资料微信搜考研通)⼀、社会研究及其意义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种以经验的⽅式,对社会世界中⼈们的⾏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进⾏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进⽽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其⽅法体系包括:⽅法论;研究⽅式;具体⽅法与技术。
⼆、社会研究的特征社会研究作为⼀种特定的科学研究类型,具有以下三个⽅⾯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然的;研究⽅式是经验(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的⽽⾮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what/why]⽽⾮判断的[是否正确]。
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社会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会现实中的⼈、⼈的社会⾏为,以及与⼈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a) ⼈的特殊性:作为社会研究对象的⼈、⼈的⾏为、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有主观意志,不⼀定与研究者合作,所以⽆法达到⾃然科学那样⾼的正确程度。
b)研究的⼲扰性:对⼈们的社会⾏为进⾏研究,这种⾏为本⾝就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为;研究者(⼈)会对被研究对象(⼈)产⽣⼲扰,所得经验是被⼲扰后获得的。
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社会研究者⾯临更多更复杂的变量,也更难分清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既是⼀种⽣物个体,同时⼜是⼀种社会个体。
因此⼈们的⾏为不仅受⽣理和⼼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且还受到所⽣存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化传统、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以及他所形成的社会互动的影响和制约。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然科学相同的各种⾃然条件限制外,有时还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研究者本⾝也是其研究对象的⼀部分,难以保持客观、超然的态度。
研究者也是⼈,与被研究者之间会产⽣情感,不知不觉影响他对资料的反应和对研究结果的解释。
社会研究方法文献法
统计分析
一旦完成编码记录及信度评判,内容分析就融入了常规 的统计分析流程。频数计量法是文献定量研究中使用最广泛 的统计分析方法。常用做法是用频率、百分数、平均数等统 计值来说明要说明的问题,并将结果用图表等形式反映出 来,形成内容分析分类统计表。对于统计数值的简单描述往 往就能够传达蕴含在这些数据之中的很多生活现实。
• 编码记录
内容分析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编码运作。编码包含着概念 化和操作化逻辑,研究者必须推敲概念框架,并发展出与框 架相关的具体方法,即确定分析单位的归类标准,也就是说 要把分析单位分配到最能说明分析目的逻辑分类框架中去。 编码的实质是:在如表8.1所示的记录表上实现分析内容和分 析单位的交融。
R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法
一、文献及其要素 文献就是人们用一定技术手
段建立起来的储存与传递信息的 载体,其上有人们从事各种社会 活动的纪录。文献有三个基本要 素,即(1)有一定知识内容或 信息;(2)有一定纸质或非纸 质的固态载体;(3)有一定纪 录手段。
二、文献法及其特点 文献法,又称历史法,则是指从前人或别人留
设计 类目 设计
编码 记录表
编码Y
对 象
对象 资料
抽样 样本 Ax
量化
YAx
处理
特 征
A
分
析
研
编码Y
比较YAx和YBx
结
找出稳定 突出因素
论
究
对象
课 题
资料 B
抽样
样本 量化 Bx 处理
YBx
图8.2 特征研究模式
对 象
设计
类目
发
设计
编码记录表
展 研 究 课 题
资料 来源
A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
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课后习题》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课后习题》
《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课后习题
第一章:导论
1.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社会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由哪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3.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点又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论主张?
4.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这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5.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为什么社会研究中常见的理论知识某种“中层理论”,甚至只是陈述“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
2.如何衡量几种不同理论的优劣?例举事例说明。
3.理论的结构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4.理论对研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用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理论的这些作用。
5.默顿提出的经验研究对理论发展的功能是什么?结合实际研究中的例子说明其中的一个功能。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1.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对于整个社会研究工作来说,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2.研究课题的可行性是什么意思?这种可行性与重要性、创新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3.什么是研究课题的明确化?为什么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明确化的工作?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如何正确的表述下列参考文献?
(1)两位作者合著的一本著作。
(2)一本翻译的著作。
(3)在一本合编的著作中的一篇论文。
1。
《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版)》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A.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研究的主题指的是涉及的现象领域或范畴。
社会研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有关社会的。
意味着社会研究的对象必须包括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必须包括人的社会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
B.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所谓经验性,指的是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感知的资料。
即社会研究只针对那些可以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东西感兴趣。
C.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对于一个问题能否科学地进行探讨,首先依赖于这一问题是不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问题,社会研究中所探讨的问题必须是可以由科学来回答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A.人的特殊性社会研究的对象是人、人的行为以及由人和人的行为所构成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产物。
B.研究的干扰性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这种行为本身就有可能改变它所研究的行为。
C.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所涉及的相关因素更多。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社会现象是一种与自然现象有着根本性质差别的想象。
D.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社会研究除了会受到与自然科学研究相同的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外,有时还会受到伦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社会研究的困难不只体现在变量多、原因复杂,还体现在要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时,所受到的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也比较多。
E.保持客观性的困难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学家本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
因此,社会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要像自然科学家那样保持一种客观的、超然的态度。
就要困难得多。
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一:方法论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或者说,方法论所涉及的是规范一门科学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
社会研究方法
目录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第五章抽样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第七章问卷设计第八章访谈法第九章观察法第十章实验法第十一章文献研究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1. 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2. 社会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它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方法去了解社会各有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把握有关社会现状的一种社会认识活动。
3. 社会调查研究:指社会研究中的一种类型,它只包括以直接的社会调查为资料来源的社会研究活动,而不包括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
4.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联系和区别(1)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
(2)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研究活动比社会调查研究包含更多的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加宽泛。
社会研究活动包括了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且内容更加广泛。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 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解决某一理论和现实的问题而有目的地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
2. 经验性: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第一手资料)3. 理论性: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 社会性➢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接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
➢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等方面产生影响。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 社会研究的主体➢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组织者、委托者、承担者、资助者➢社会研究者个人:组织者、研究者、技术人员、一般调查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2.社会研究的对象(1)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和“社会调查对象”的区别①社会研究对象与社会研究内容➢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宇文皓月创作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品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坚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纵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9、社会研究的过程:(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陈述第二章理论与研究1、理论的条理: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更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更而导致自身发生变更的变量。
(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布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论。
7、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互相关系的一种说明。
8、在理论构建阶段我们所得到的理论或理论解释是一种“扎根理论”,一种“事后的解释”。
9、理论检验的步调:(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的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1、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NEW)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14)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630)考研真题及详解(文法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共用)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806)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04)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05)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804)考研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一篇 社会研究基础第一章 导 论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第六章 抽 样第二篇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第七章 调查研究第八章 实验研究第九章 文献研究第十章 实地研究第三篇 资料分析与表达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一篇 社会研究基础第一章 导 论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第四章 研究设计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第六章 抽 样第二篇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第七章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第八章 实地研究第九章 文献研究第十章 实地研究第三篇 资料分析与表达第十一章 定量资料分析第十二章 定性资料分析第十三章 撰写研究报告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14)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央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4科目名称:社会学方法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1.随机抽取2.区群谬误3.实地研究4.连续接近法二、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20分)1.统计图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来刻画定类变量的分布。
社会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八章 访谈法
第八章访谈法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使用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观察法B.问卷法C.访谈法D.实验法【解析】:C 访谈法是在当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使用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2.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叫做A.问卷法B.访谈法C.观察法D.实验法【解析】:B 访谈法又叫访问法,即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的交谈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
3.访谈法最基本的特点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A.在同一时间交谈B.面对面交谈C.依据一定的访谈提纲进行交谈D.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谈【解析】:A 访谈法又叫访问法,这种方法最基本的特点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同一时间里进行交谈。
4.访谈法的主要优点是A.信息量大B.灵活性高C.适用范围广D.控制性强【解析】:B 访谈法有五个优点,即信息量大、灵活性高、适用范围广、控制性强、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
其中一个主要的优点是它的灵活性。
5.根据访谈内容的结构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访谈法分为A.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B.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C.个别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D.一般访谈法和个别访谈法【解析】:A 访谈法可以根据访谈内容的结构性程度的不同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6.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叫做A.个别访谈B.标准化访谈C.直接访谈D.深入访谈【解析】:B 结构式访谈法也叫标准化访谈法,就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
7.结构式访谈法的最大好处是A.便于进行量化分析B.访谈更加深入C.防止干扰D.避免主观影响【解析】:A 结构式访谈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访谈结果在形式上比较统一,便于进行量化的统计分析。
8.下列访谈法中,也叫开放式访谈或非标准化访谈法的是A.结构式访谈法B.无结构式访谈C.一般访谈D.特殊访谈法【解析】:B 无结构式访谈也叫开放式访谈或非标准化访谈法,是指不对访谈的方式和内容预设严格的限制,而只按照一个大致的访谈提纲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访谈。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第四版)风笑天
二、社会调查的作用
(一)描述状况 (二)解释原因 (三)预测趋势
“是什么”“怎么样” “为什么是这样” “将来会怎么样”
第一章 社会调查概述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作用 社会调查的类型与题材 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 行政统计调查 ➢ 生活状况调查 ➢ 社会问题调查 ➢ 市场调查 ➢ 民意调查 ➢ 研究性调查
研究目的
➢ 探索性研究 ➢ 描述性研究 ➢ 解释性研究 ➢ 预测性研究
第二章 调查设计
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 分析单位 具体方案
一、研究问题明确化
➢ 限定问题的时空范围 ➢ 从宽泛到特定:问题内容具体化
养老问题
改革开放后苏南农村养老问题
苏南农村老人的居住安排与 养老方式选择:1980-2010
四、定比测量
类别分类+类别大小判定+间隔距离/数量差异+固定的绝对0点 测量层次最高
比例关系
社会科学中往往把定比变量和定距变量合为一类
五、测量层次小结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征总结
定类测量
类别区分(=≠)
√
次序区分(<>)
距离区分(+-)
比例区分(×÷)
定序测量 √ √
定距测量 √ √ √
定比测量 √ √ √ √
每段抽样都有抽样误差,抽样误差较大 增加开头段样本数,减少最后阶段样本数
六、PPS抽样
多段抽样因为群规模大小不同导致非等概率
“概率与规模成比例”
以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
局限:
需要知道每一个 群的规模
七、户内抽样
➢ Kish抽样法
社会研究方法 教学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公共管理研究方法》课程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介绍,旨在让学生从方法论、研究方式以及具体方法和技术三大层面,以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范式出发,了解并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逻辑框架以及科学程序,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变为可行的研究课题,如何撰写研究设计并具体实施。
二、课程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利用课件、书本以及音像材料进行课堂讲授,包括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界定、不同研究方法简介等概念性知识。
(2)研讨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讨论某类研究方法的优点及缺点。
(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阅读学术文献,以课件形式呈现对论文的阅读情况与自身思考。
(4)实践环节:通过模拟个体访谈以及集体访谈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实地调研的具体方法,锻炼学生运用方法的技巧与能力。
四、参考书目
1、袁方、王汉生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11版),北京:华夏人民出版社,
2009年。
3、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第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4、范明林等著:《质性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5、李连江著:《戏说统计:文科生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2017
年。
五、考核方式及评定方法
平时成绩:20%(PPT呈现、课堂参与、出勤率)期中考试:30%(论文:读书报告)
期末考试:50%(论文:研究设计)。
社会研究方法PPT课件
2019/10/28
可编辑
17
(三)、文献研究
它是一种与其他几种方式在策略、思路、材料等方面都 不同的研究方式。
其最大特征:不接触研究对象,主要利用第二手资料进 行研究。被用于帮助研究者去探讨那些既不会引起研究 对象的任何反应,又是其他方式在时空上无法达到的社 会现象和问题。
文献研究可分为: 内容分析 二次分析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其对观察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显示,不同 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文化程度高的 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表述。
2019/10/28
可编辑
21
定性研究
以实地研究的方法,深入到某个村或镇,采纳非结构 式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详细记录他所得到的回答和访 问对象的各种特征。
通过对访问资料的综合、比较、归纳和分析,可概括 出人们的生育意愿类型(即哪类人愿多或少生育及生 育多少,哪类人愿生男或女)及其与之相关的各种因 素(影响因素)。从而形成对具体现象的个体描述, 即定性研究。
与研究领域相比,研究主题显得比较具体一些;与研究问 题相比,研究主题则显得抽象一些。如:
选定研究领域也即选定将要研究的问题所在的分支学科 和专门领域,其基本的目的是明确自己将要研究的问题 属于社会学的何种分支学科范围,哪一专门领域部分, 其基本的依据是研究者自身的知识基础、研究兴趣和专 业特长等。
2019/10/28
可编辑
31
研究主题(research subject )
是指一项研究所涉及的对象范畴或问题领域。确定研究主 题是联结选定研究领域和明确研究问题间的桥梁和中介,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社会研究方法
2019/10/28
可编辑
社会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的概念
7
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 field work)是一种深
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
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 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实地研究的基本特征
8
来源于人类学,主要用来研究异族文化及原始部落 群体、少数民族群体 收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访谈 是一种定性研究方式(理解、体验) 一般没有研究假设,而是从观察分析入手,依靠归
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
记录
选择研究背景
原则:选择既与主题密切相关,又容易进入、容易观察的背景
对于非参与观察来说,理想的背景就是那些不易被我们所观察的
对象所注意到或感觉到的地方
对于参与观察来说,则应该选择那种能够使研究者自然地进入、
自然地参与其中、容易为当地社区接受,且能较快熟悉所观察社
区的背景
现象:人与人之间热情,但相互不认识;忠诚但短暂;男人爱孩子,尤其是 离开家庭的父亲比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父亲更痛爱自己的孩子。
原因:这些人不能在“合法的”世界里找到立足之地,便在那个世界之外建 立了一种阴暗的生活方式,他们编制了另一张社会网,提供了归属感,同时 使人们相互隐藏起自己的失意。
《都是我们的亲戚》
由于与当地人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对当地人情绪的体察可能更加入微,从而比较 容易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构建研究结论时,比较容易考虑到当地人看事情的视角,注意在尊重对方意见
的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
“局内人”的劣势
由于共享的东西太多,研究者可能时期研究所需要的距离感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第一章导论1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的意义:社会研究方法是各门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社会科学区别于哲学等具有思辨色彩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各门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科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时所作的一切。
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解释;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社会研究者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社会研究中的不同范式及其应用;不同研究方法的内在逻辑等。
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具体方法技术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抽样方法、测量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它们之间有层次上的差别,但各种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都不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关的。
方法论与研究方式之间、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和技术之间,都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不同的方法论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研究问题,不同的研究方法使用不同的技术。
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式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而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哲学传统和所具有的不同假定,因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一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从最纯粹的意义上来说,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范式,定量研究则来源于实证主义,他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境中去;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可以说,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
社会研究方法 第四版 第八章
除实验逻辑外,进行实验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 件
(1)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 (2)自变量必须能够很好的被“孤立”。 (3)自变量(实验刺激)必须是可以改变的, 同时也是容易操纵的。
(4)试验程序和操作必须能够重复进行。 (5)必须具有高度的控制条件和能力。
第二节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E=( y2-y1 ) - ( y4-y3 )
二、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
索罗门三组设计:关注除了前测的影响外,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还会产生某种“交互作 用效应”,即二者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 种外加的影响。
索罗门四组设计
第四节 实地实验
一、从传统人到现代人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等人在20世纪
四、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试验中的前测和后测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它们的形式、内容完全一样。这是实验方 法的基本逻辑所要求的。然而,也正是由于 实验方法的这一特点,容易产生初试—复试 的影响问题。
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实验对象作为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可能产生出 一些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 ,又称作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是受实验刺 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
实验调查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 果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前检与后检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前后 两次相同的测量,即检测。
实验调查的目标和要素
实验调查目标: 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调查要素:(三对基本要素)
自变量与因变量 前检测与后检测 实验组与对照组
自变量与因变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由于实验需要进行前测和后测,而且前后两次测 量的对象都必须是同一群人。所以,如果有的实验对象 在完成前测以后就自己主动退出实验,后者在后测开始 时,有的实验对象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找到,这都将给实 验结果蒙上一层阴影。
经典试验设计也称为古典试验设计,是最 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试验设计。由于 经典设计中包含了试验设计的全部要素: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 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故在有的书中称 它为“双组前后测模式”。
实验组对照组模式,是最标准最理想的设计来自实验组 对照组前测
y1 y3
刺激 x
后测
y2 y4
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 称为“前检测”; 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 称为“后检测”。
目的是:
研究者通过比较前测和 后测的结果,来衡量因 变量在给予实验刺激前 后所发生的变化,反映 实验刺激(自变量)对 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实验组与对照组
这对要素即是指实验对象。
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 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基本概念
实验
实验组
控制组
前测
后测
实验刺激
匹配
随机指派
双盲实验
实验室实验 实地实验
准实验设计
经典实验设计 交互作用效应
思考与实践
1.将各种准实验设计与经典实验设计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 的差别及其意义。(p193)
2.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杂志上,找两篇实验研究 报告,分析它们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什么,同时分析研究者是如 何将实验刺激引入实验的。
除此之外社会研究者还会由于政治的、伦理的原因或限 制,而不能操纵另一些变量。
实验室实验与实地实验 标准实验与准实验 双盲实验
四、实验的分类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此分类是按照实验环境的不同划分的。
实验室实验 就是在人工设置的环境中进行的实验,
实验者对实验环境能实行完全有效的控制。
如: 从众实验 电击实验
选择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按照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注意
总结:实验调查的一般程序
建 立 实 验 假 设
一、重大事件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实验设计都需要进行前测和后测 ,并且常常是对实验对象在实验刺激前后的 态度、观念、价值和行为进行测量,而前测 和后测之间又往往会相隔相当长一段时间, 短则一周、半月,长则半年、一年,因此, 出现在前、后测结果上的差异除了实验刺激 所造成的影响外,还有可能受到发生在这一 段时间中的某些重大事件所造成的影响。
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而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 例如“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都是变量.
注意
一般用“ ”表示“引起”或“导致”。 用符号表示即是 x y.
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工 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酒后开车会造成交 通事故”,这些说法都是用一种因果关系把两个 变量联系起来。
70年代所进行的一项有关传统人向现代人 转变的研究,可以说是实地实验的一个很好 的例子。
二、群体间的冲突
对于社会生活中十分普遍的群体间冲突问题,许多研究 者都进行了研究。但是,有哪些因素会引起冲突,而又 有哪些因素可以减少这种冲突呢?一位名叫谢尔夫的研 究者运用实验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第五节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对照组是各方面与实验组 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 不给予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人心 A 人心 B
二、实验的逻辑
1:实验研究的基本逻辑
如果我们根据某种理论命题得到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或 者我们根据经验试试和主观判断,推测现象X是造成现象Y的原因 ,即:X Y。
为了证明这一假设,我们首先观察Y的变化情况。 即先测量在没有受到X的影响之前,Y的请况如何;然后,通过操纵某
二、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
实验对象的发育指的是在实验的前测和后测 之间,实验对象在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长、 成熟及其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实验结 果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一些特定的实验 中,这种影响还会相当大。
三、前后测环境不一致的影响
实验对象发育的影响也可以看成是进行前测 与金星后测时实验对象的不同(发生改变) 所带来的影响。实际上,除了实验对象的不 同外,进行前测和后测时所具有的环境也常 常是不同的。即使用的是一份同样的问卷, 在同样的地点,由同样的研究人员参与,有 时也会造成前后两次测量在某些方面、某些 细节、某些条件上出先差别,从而给实验对 象带来不同的影响。
(2):一些社会研究者对实验的理解:实验是一种在有控制的条 件下可重复的观察;其中一个或更多的独立变量受到控制,以使 建立起来的假设或者假说所确定的因果关系有可能在不同情景中 受到检验。
(3):本书对实验的实验的定义: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 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 的方法。
第八章 实验研究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实验的程序与类 基本实验设 实地实验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第一节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一、实验及其基本要素
1.实验的几种定义
(1):社会学百科全书对实验的定义:由研究者对一个变量的操 纵和 对结果的有控制的观察和测量所构成的任何研究。
的限制很大。
除实验逻辑外,进行实验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 件
(1)必须建立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假设。 (2)自变量必须能够很好的被“孤立”。 (3)自变量(实验刺激)必须是可以改变的, 同时也是容易操纵的。
(4)试验程序和操作必须能够重复进行。 (5)必须具有高度的控制条件和能力。
第二节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随机指派
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 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 控制组中。它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 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三、对自变量的操纵
当研究者能够决定他的实验对象将经历什么,或将接受 什么处理和安排时,我们就说他能操纵自变量。
实验中对自变量的操纵常常体现在如何恰当地“制造出 ”这个自变量上。但是许多对社会研究者来说十分感兴 趣的变量通常都不能被操纵,因此,我们往往无法用实 验来研究这种关系,与实验相反,调查正好合适这种研 究。
3. 单盲实验与双盲实验
此分类是按照实验对象和实验者对于实验刺激是否知情划分的。
单盲实验
就是不让实验对象 一方知道自己正在接 受实验,而由实验者 实施实验刺激和实验 检测。
双盲实验
就是不让实验对象 和实验人员知道正在 进行的实验,而由第 三方实施实验刺激和 试验检测。
第三节 基本实验设计
一、经典实验设计
在实验研究中,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 ,又称作实验刺激;而因变量则是受实验刺 激影响而变动的变量。
实验调查研究的中心目标是探讨变量之间的因 果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
影响,即考察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
前检与后检
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前后 两次相同的测量,即检测。
实验研究的方式在建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面,优于其他几种研究方式。
但它的这一主要优点却是以其在必备条件、 操作程序、环境控制等方面的各种限制为代 价的。
检测 与评
价
需进行 控制
通过对前检测和后检测的对 比对实验效果做出评价 对实验对象后检测
通过实验刺激改变实验对象 所处的社会环境
对实验对象前检测
现场实验 就是在自然、现实条件下控制某些因素
进行实验,实验者只能部分的控制实验环境的 变化。
标准实验与非标准实验
此划分是按照实验要素或程序的不同而分的。
标准实验 :实验要素齐全,实验程序完整的实验。
非标准实验,也称准实验 : 是指实验要素基本具备但不够 齐全、实验程序基本符合但不 够完整的实验。
3.分析上述两篇实验研究中,实验对象是如何选取的,又是如 何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
4.举例说明为什么要采取“双盲实验”的方法。(p192-193) 5.结合你所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谈谈实验研究方式所受到的限
制。
6.将实验研究方式的基本逻辑与调查研究方式的基本逻辑进行 对比,并分析二者在社会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p199)
实验调查的目标和要素
实验调查目标: 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调查要素:(三对基本要素)
自变量与因变量 前检测与后检测 实验组与对照组
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故也称 原因变量,常用x表示。
因变量则称做结果变量,是由于其他变量的 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常用y表示。
四、初试—复试效应的影响
试验中的前测和后测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 :它们的形式、内容完全一样。这是实验方 法的基本逻辑所要求的。然而,也正是由于 实验方法的这一特点,容易产生初试—复试 的影响问题。
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实验对象作为实验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可能产生出 一些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些条件,引入被看做自变量和原因的实验刺激,即引入X;接着再 对引入X以后Y的情况进行测量,并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 如果前后两次的情况发生变化,则可以初步认为X是导致Y变化的原因 ,即有X Y。
这可以说就是实验研究的最基本逻辑 。
三、实验的特点与意义
(1)严格的因果推断逻辑。 (2)人工化的研究背景。 (3)受到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等方面
一、实验研究的程序
二、寻找两组相同的对象
根据实验研究的分析逻辑的要求,我们必须 有两组各方面都一样的对象。在实际研究中 ,研究者为了创造出两组相同的对象,往往 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匹配;二是随机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