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江雪》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江雪中班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江雪中班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江雪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江雪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播放器。

2. 课堂黑板。

3. 《江雪》的诗歌文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为了让学生进入课程的主题,《江雪》这首古诗可以通过播放器播放相关音乐来帮助学生进入冰天雪地的氛围。

同时,简单介绍一下江雪这首古诗的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

2. 学习(约15分钟)教师将诗歌《江雪》的文本在黑板上慢慢展示给学生,然后通过朗读的方式给学生呈现这首诗的美感。

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整首诗,并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分组朗读(约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批诗句进行组内朗读,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微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4. 抒发情感(约15分钟)在学生有一定理解和朗读诗歌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江雪》这首诗的感受和情感,可以是文字表达,也可以是绘画、手工艺等形式的表达。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约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包括诗歌的主题、意境和学到的朗读技巧等。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以《江雪》这首诗为题目,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受与理解的文章,字数不少于200字。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情感,从中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表达是否真实,对于表达不足的学生可以进行引导和提示。

《江雪》教案优秀10篇

《江雪》教案优秀10篇

《江雪》教案优秀10篇《江雪》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2、板书“注释”。

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

(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

“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

你感受到了什么?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

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

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

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古诗《江雪》优秀教案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精选10篇)古诗《江雪》优秀教案篇1教材分析:《江雪》是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首诗,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诗中前两句“千山”形容山虽然很多,可是连一只鸟也没有都飞走了,“万径”形容路多,可是再多的路,连一个脚印也没有,山和路都被雪封盖起来,整个世界显得十分寒冷寂静,这是老渔翁垂钓的背景,后两句写老渔翁垂钓的情景,这是画面的主体,“孤舟”是说江上只有一只船,“独钓”表明船上只有一个人,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独自垂钓,这个超脱世俗的老渔翁形象,正是柳宗元此时此地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这首诗看似写景,实际写人,这样做使环境描写既有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

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江雪》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江雪》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江雪》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诗歌与故事》,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

通过学习,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描绘的意境,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江雪》,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中的画面,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古诗挂图、录音机、磁带。

学具:古诗卡片、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PPT课件,展示一幅雪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雪吗?雪是什么样子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古诗挂图,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江雪》。

(2)教师逐句讲解古诗,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根据古诗内容进行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简单描述画中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江雪》。

(2)根据古诗内容,画一幅画。

2. 答案:(1)见板书。

(2)见幼儿绘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幼儿能够正确朗读《江雪》,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但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幼儿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其他描写雪的古诗,进行分享。

(2)开展一次“我心中的雪景”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作品。

幼儿园江雪古诗教案(含5篇)

幼儿园江雪古诗教案(含5篇)

幼儿园江雪古诗教案(含5篇)第一篇:幼儿园江雪古诗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接着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到了什么?3、作业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二篇:幼儿园古诗江雪教案活动目标:1、欣赏并理解古诗,知道是五言绝句。

2、通过解释故事的大意,理解故事中“绝”“万径”“踪灭”“簔笠”3、帮助幼儿感受古诗的,冰天雪地一片寂静的意境。

《江雪》一等奖教案 3篇

《江雪》一等奖教案 3篇

《江雪》教案篇1【目标预设】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背古诗入课题我们曾背诵过许多诗如描写春天《村居》,描写秋天《枫桥夜泊》,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看看唐代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

出示雪景图,学生读题,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二、读诗初步感悟诗意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像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教生字新词:在古诗中有几个生字(屏幕出示),跟老师读一读。

注意“孤”是“子”字旁。

看,这就是蓑衣,读(蓑衣),因为蓑衣使用席草编成的,所以蓑是“草字头”。

这就是斗笠,读(斗笠),因为斗笠是用竹子编的,所以是草字头。

蓑衣和斗笠是古代人遮雨的工具,相当于现在的雨衣、雨帽。

再跟老师读一读。

那蓑笠翁又是什么意思呢?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读准读通。

4、指导朗读古诗:指名读。

教师提示:读古诗节奏也很重要。

教师再次范读,提示节奏。

指名读(3~4人),小组读,齐读。

三、说诗景,悟诗意,学诗句。

1.古人说过:诗中有画。

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好画。

请你细细地读读诗,再根据诗讨论讨论,如果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画上都有些什么?(教师相机出示字词解释,径是小路,绝:绝迹,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人踪:人的踪影)2.学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用迁移法读懂“千山”、“万径”。

请同学们回忆《夜宿山寺》中“百尺”的“百”表示什么意思?这儿的“千”、“万”与“百”的意思一样都是指“许多”、“很多”。

2)请同学们观察图,在图上找“鸟”与“人”的踪影。

为什么没有?(引出绝和灭)。

3)如果没有这一绝一灭,会是什么景象呢?指名读:千山鸟飞,万径人踪。

齐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景象真是。

4)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绝一灭就成了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读。

江雪教案(优秀2篇)

江雪教案(优秀2篇)

江雪教案(优秀2篇)《江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赏析诗歌。

2、诗文赏析学会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通过阅读与品味深入领会文本,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在语言学习和鉴赏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说明: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就是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

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

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

重点是学习第四节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

教材的示范,旨在通过阅读探讨、思考对话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把握内容,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

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运用电影术语进行细致入微的赏析,在阅读中需要用心体会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找文中关键句理清作者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

2、难点: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品读中,体会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通过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

说明:本文篇幅较长,针对九年级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还是不难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阅读思考活动的时空、同时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之处。

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这种专业的评析距离学生较远。

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读懂内容并进而学得其法。

思路点拨通过预习柳宗元的简介,可以更好的理解文中背景资料的作用。

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本的行文思路。

通过圈划、交流和归纳,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然后指导学生仿写,学习并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提高鉴赏能力。

《江雪》优秀教案

《江雪》优秀教案

《江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江雪》这首诗。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江雪》的背景及诗人柳宗元。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诗歌解析(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逐句解析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意境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表现的画面。

4.情感把握(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江雪》。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情况及读后感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江雪》的理解程度,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1.千山:形容山峦众多。

2.鸟飞绝:鸟儿都已飞走,形容寂静。

3.万径:形容道路众多。

4.人踪灭:人们的踪迹已消失,形容荒凉。

5.孤舟:一只小船。

6.蓑笠翁:穿着防雨衣、戴着斗笠的老人。

7.独钓:独自垂钓。

8.寒江:寒冷的江水。

9.雪:下雪的天气。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柳宗元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许多唐代的诗歌,大家能回忆一下,那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吗?生1:我记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2:我还记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江雪》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

《江雪》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

《江雪》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唐诗三百首》中的《江雪》。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中的意象,学习吟诵诗歌,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学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江雪》诗句的基本含义,感受诗中的寂静、空灵之美。

2. 学会吟诵《江雪》,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文学之美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中的意象。

教学重点:学会吟诵《江雪》,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诗朗诵录音带、钢琴。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挂图,引导幼儿描述图中的景色,引出《江雪》。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诗句,让幼儿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中的意象。

3. 吟诵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吟诵《江雪》,并带领幼儿一起吟诵,指导发音和节奏。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吟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上台展示吟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江雪》2. 内容:诗句、重点词语、诗的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吟诵《江雪》,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古典诗歌,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诗歌学习,共同感受诗歌之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并描述图中的景色。

2. 例题讲解中,如何让幼儿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中的意象。

3. 吟诵学习过程中,如何指导幼儿发音和节奏。

4. 作业设计中,如何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景象。

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与《江雪》主题相关的挂图,如雪景、孤舟等。

2.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如:“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雪是什么颜色的?江水呢?”3. 鼓励幼儿大胆描述图中的景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江雪》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1)

《江雪》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1)

《江雪》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作,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诗歌赏读》。

具体章节内容:1. 诗歌朗读:全文朗读《江雪》,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诗意解读:分析诗的背景、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江雪》的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解释和诗意解读。

2. 教学重点:诗歌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PPT、录音机、麦克风。

2. 学具:书本、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雪景的挂图,引发学生对雪的讨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全文朗读《江雪》,让学生跟读,并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

分析诗的背景、意境和作者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实践情景: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的雪景,用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雪景。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并进行诗歌朗读比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江雪》2.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 诗意解读:描绘雪景,表达作者孤独、清高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江雪》的意境,并画出心中的雪景。

2. 答案:描述意境和画图答案因人而异,主要考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描绘雪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优秀7篇

课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优秀7篇

课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优秀7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江雪》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与品味课文,理解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赏析诗歌。

2、体会作者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赏析。

3、学习柳宗元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培养超越功利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重点:在对具体词句、段落的品读中,理清作者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

2、难点:荡涤世俗的一切杂念,进入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

词语积累自食其力同流合污一尘不染万籁无声虚无缥缈平淡无奇精雕细刻空灵剔透超然物外清高孤傲不动声色画龙点睛精雕细琢可望不可即朗读课文略课文分析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就是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

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

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

重点是学习第四段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

本文篇幅较长,要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同时,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

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

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

思维训练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联想、想象部分为叙述。

评析部分为议论。

2、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和关键段落。

第1段是总起,最后1段是总结;其它每个段落的开始句都是中心句。

3、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其重点是什么?从中心句和关键段落看,本文是从“人物形象、诗歌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赏析的。

其重点是艺术特色。

4、什么是“押仄韵”?“押仄韵”,是指诗歌的韵脚,即二、四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古诗江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江雪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江雪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3、有感情地品读,背诵古诗。

4、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意境。

二、学习者分析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古诗,但对古诗的诗意理解不够精确,不能从诗歌中体悟出诗人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从中体悟诗人孤傲、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设计一、解题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2.解题:孩子们,看看这幅图,你能猜出题目的意思吗?江上的雪景。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幅江上雪景图。

二、初读、正音1、出示自学要求:(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两遍,注意停顿。

2.学生自读。

3、哪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首古诗?(3人)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解释带点字。

▲ 径:“径”后鼻音。

齐读。

趣味识字:孩子们,你们看,右边这个字是“径”的古体字,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自己的发现?对!左边像两个站得直直的人。

“径”在这里的意思是小路,双人旁说明小路只可容纳两人并排通行,说明路特别的窄。

▲“翁”“wēng ”强调读法:上牙齿挨着下嘴唇,嘴巴扁扁的。

孩子们,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个字,说一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上“公“代表白头老公公,下面一个”羽”代表白色的羽毛,指头部羽毛纯白的鸟。

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

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

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江雪柳宗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2、板书“注释”。

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

(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

“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用“千___万___”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

你感受到了什么?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

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

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江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雪》教学设计(通用15篇)《江雪》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4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江雪》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江雪》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江雪》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为《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第二课《江雪》。

内容主要包括古诗《江雪》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古诗的意境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背诵古诗《江雪》,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重点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运用重点词汇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雪的故事,引发幼儿对雪的兴趣。

2. 新课呈现:a. 挂图展示,引导幼儿观察雪景。

b. 朗读古诗《江雪》,让幼儿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

c. 解析古诗,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 实践活动:a. 分组讨论,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景。

b. 举例讲解,引导幼儿运用重点词汇进行表达。

c.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画纸上描绘雪景。

a. 选取几幅幼儿作品进行展示,让幼儿互相评价。

b. 邀请幼儿上台背诵古诗《江雪》。

c.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江雪》2. 板书内容:a. 古诗《江雪》全文。

b. 重点词汇及其解释。

c. 雪景描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幅雪景,并用语言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雪的美,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2. 拓展延伸:a.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雪。

b. 举办一场关于雪的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江雪公开课(六稿)

江雪公开课(六稿)

江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默写全诗。

2、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通过深读、补充资料,走近柳宗元的内心,体会其孤傲高洁的心境。

教学流程:一、营造诗境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幅画就是一首诗,看看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或是哪两句诗?(共出现3幅,最后一幅齐读)二、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评价过渡:真好!朗朗书声,朗朗乾坤,在我们古典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唐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唐诗。

1、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一共20个字,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准了。

自己读吧!2、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也很专注,读书就该有这样的姿态。

会读了吗?指2生读。

(评价:你把每一个字都交代的很清楚,特别是中间的“蓑”“笠”,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他一下就读准了,了不起)(所以啊,使用工具书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智慧)(这叫一个清清爽爽)相机:“蓑笠”用直观图片解释。

(字形:记住这草编的蓑衣,竹编的斗笠。

国有兴衰,草有荣枯,人们总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来遮挡凄风苦雨,风雪严寒。

)3、读古诗和读一般课文不一样,不光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练读,齐读。

(这样一读就有板有眼了)三、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解诗并落实课后两个习题)1、刚才我们说一幅画就是一首诗,其实好诗如画,这首诗,它就是一幅画,这画面上都有哪些景物呢?2、生交流相机板书:山径舟翁江雪雪:诗中虽然没有描写雪,可是你看,这山,这路,这舟,这翁,而缠绕着他们的是——包围着他们的是——一层层笼罩着的是——所以啊,诗的题目叫——(感谢你这双慧眼,把诗不可言说的精妙说出来了)你能读好题目吗?(评:茫茫大雪,覆盖江面,我看到了一片洁白;茫茫大雪,皑皑万物,我听到了一片沉寂)茫茫江面,被大雪覆盖着……你的眼前铺陈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3、把你看到的画面说给你的同桌听。

5、你用了连词成句的方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副画面,真好!有谁还加进了你的想象。

7、指名说你看到的画面。

古诗《江雪》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江雪》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江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2.能够理解、朗读并背诵《江雪》这首古代诗歌;3.学习鉴赏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背诵并理解《江雪》这首古代诗歌;2.通过鉴赏,感受诗歌的深意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代诗歌选(包含《江雪》);2.课件:古诗《江雪》教案PPT;3.录音设备:播放《江雪》的音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你们平时接触到过哪些古代诗歌?-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什么了解?2.教师介绍课程主题和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古诗《江雪》,了解它的背景故事和艺术特点,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展示】1.教师呈现《江雪》的全文。

-请欣赏《江雪》这首诗。

-(通过课件或手写展示《江雪》的全文)2.教师播放《江雪》的音频。

-请大家仔细听这首诗的朗读。

-(播放《江雪》的音频)【三、解读】1.教师解读《江雪》的背景故事。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描绘了寒冷的冬季,江面冰封,大雪纷飞的景象。

-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冬季景色的赞美之情。

2.教师解读《江雪》的诗句。

-请仔细阅读诗歌的每一句话,并思考它们所表达的含义。

-(逐句解读《江雪》的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感情)【四、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用朗读的方式感受《江雪》的意境。

-请大家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所描绘的情景。

-(学生朗读《江雪》)2.教师与学生共同鉴赏《江雪》诗歌。

-请大家回顾诗歌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诗中哪些词语描绘了江面冰封、大雪纷飞的景象?2)诗中的词句有哪些抒发了诗人对冬天景色的喜爱之情?3.教师引导学生情感共鸣,《江雪》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请你们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江雪》的感受。

-(学生思考并用一两个句子写下自己的感受)【五、巩固】1.教师帮助学生背诵《江雪》。

江雪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音乐

江雪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音乐

江雪教案音乐一、教案概述江雪教案是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案例,以经典诗词《江雪》为基础,通过音乐表现,使学生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江雪的美丽。

通过唱歌和乐器演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三、四年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诗词《江雪》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能够正确演唱《江雪》;3. 了解乐器“古筝”的基本知识;4. 能够简单演奏《江雪》的古筝伴奏;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词欣赏:通过短暂的诗词欣赏,让学生体会《江雪》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唱歌: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并演唱《江雪》;3. 古筝伴奏:学生了解古筝的基本知识,学习并简单演奏《江雪》的古筝伴奏;4. 合作演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演出,表达对江雪的理解和感悟;5. 总结讨论: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收获。

四、教学过程1. 诗词欣赏(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江雪》这首经典诗词,让学生先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诗词。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江雪》的意境、情感和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词的内涵。

2. 唱歌(20分钟)教师通过音乐播放器播放《江雪》的歌曲,并让学生跟随音乐演唱。

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诗词中的意境。

3. 古筝伴奏(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古筝这种中国传统乐器的基本知识,包括结构、演奏方法等。

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演奏《江雪》的古筝伴奏,并让学生跟随手法进行练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数把古筝,让学生分组尝试演奏。

4. 合作演出(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演出,每个小组选取一位学生进行古筝演奏,其余组员进行声音或舞蹈表演,配合演奏诠释《江雪》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合作演出,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对《江雪》的理解。

5. 总结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彼此的体验和收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雪》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萧萧寒风,伴着无尽的落叶,冬天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冬天的佳作,让我们回忆学过的古诗中,哪些是和冬天有关的?谁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

(配乐)找生背。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1.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也写了一首描写冬天的诗(课件:题目《江雪》)(板书)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赏读这首诗,和诗人柳宗元一起感受诗的意境。

2. 打开课本,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3.大家读得真好,指生读。

4.在这首诗中,你感觉哪个词不好读?(课件:蓑笠翁)
A正音:翁(wēng)“翁”是什么意思?(老者,年老的男子)
B:解释:蓑笠翁。

谁来说一说“蓑笠”是什么意思?
(课件)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蓑衣,头上戴着的是——斗笠。

蓑笠翁的意思就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蓑衣是草做的防雨的衣服,所以是草字头,斗笠是竹子做的帽子,所以是竹字头。

记忆生字时,要根据字的意思记住它的偏旁。

C:“孤”这个字大家都认识,但写的时候我们容易写错偏旁,和“狐”混淆。

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好办法。

有成语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课件)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茕茕孑立”的“孑”字,就是孤单的意思,所以“孤”是“孑”字旁。

我们理解了字义,就不会再写错偏旁了。

5.字音记住了,让我们一起齐读古诗。

(学生读)
6.同学们,读古诗和读现代文不一样,它是讲究韵律的。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朗读方法“平仄朗读法”古人把字分成平声和仄声两大类。

(板书:平仄)一声二声的字属
于平声,用一条短横表示,读时就把声音拖长一些;三声四声的字属于仄声,用一条竖线表示,读时就把声音放短一些。

(板书:长短)听懂了吗?
听老师来示范一下(老师范读)
(课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美了一些,有诗的味道)
小结:其实读诗的方法有很多,闲暇时像这样打着节奏读读古诗,时间久了古诗的韵味就会浸润你,你也会读出古诗的这种韵律美。

(板书:韵律美)
三、诗画结合,释诗意。

1.古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讲究韵律美,每一首诗的诗意也很美。

你有什么好方法读懂诗的意思?让我们一起交流。

(1)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古诗每个字都是珠宝,所以有一个词叫“字字珠玑”。

把古诗中每一个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古诗的诗意,这就叫“串词连句”。


(2)多读几遍,朗读品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3)诗画结合。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诗,它就是一幅画。

想象画面就能大体了解诗的意思。


(4)查字典,借助工具书,问老师。

(借助工具书,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5)上网……
看来同学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多,老师把这些方法整理在课件上(课件:1. 串词连句2.诵读3. 诗画结合4借助工具书.5.……)
2.接下来,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学过的方法,解释每一句诗的意思。

(课件:小组合作,了解每句诗的意思。


3.小组汇报交流。

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或者不同的见解?
4.再来看这两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这里的“千山”“万径”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小路吗?
(不是。

它是概述连绵起伏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小路。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作手法,这种手法在古诗的创作中经常运用。

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都是夸张的手法。

(2)看来大家很有收获。

请一位同学再把整一首诗的意思说一说?(课件:飞雪图,配乐)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感受这首诗的勾画的优美画面。

(评价:在你声情并茂的描写下,我们真的感受到这幅江上雪景图。


四、锤炼字词,悟诗情
我们借助字典,通过串词连句,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了诗的意思,感受到诗中有画,诗中还有情,这首诗还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冷清、孤独……)
1、(1)仔细再读一读,从哪里感受到环境的冷清?
(2)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雪天。

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下得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门。

(评价:你真聪明,能从字里行间寻找体会到更深刻的含义,这真是一个好的阅读方法)(3)是啊,没有人愿意出门,连鸟儿也要藏起来,所以诗里写道——(生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得真是大啊!因此——(生看着屏幕中画面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这句诗里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绝、灭)
(5)试一试如果不用“绝”字,还可以用哪个词代替?(语言文字比较训练)
如:千山鸟飞尽
(6)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一种写法好?(押韵,这就是古诗的韵律美)
再来读一读,谁来谈一谈哪一个程度更深,没有的更彻底?(绝)
看来作者用字用词非常讲究,经过了一番推敲斟酌,整个江上冷清、凄凉环境氛围,仅用“绝”“灭”二字,就精妙的描绘出来,体现了古诗的凝练美!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7)(课件)你看,“绝”对“灭”,找一找诗句中还有什么对什么(千对万,鸟对人,<鸟怎样,鸟飞绝,对人踪灭>孤对独),数字对数字,事物对事物,一个词对着一个词,非常的工整、漂亮。

这就是古诗的对仗美。

(板书:对仗美)
(8)让我们再来读读诗,感受这万籁俱寂的清冷画面。

2、再仔细读诗,从哪里感受到孤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孤”“独”
同学们再仔细的读读诗,从字里行间找找,从哪里能感受到蓑笠翁内心的孤独?
(2)“寒”【分两步:一是冬天寒冷,二是自己的遭遇】“寒”字用的太妙了,即写了天气的寒冷,更多的体现人物内心的冷。

(3)“千山鸟飞绝,……”这首诗前两句重点写景,后两句重点写人物,用情景的寒冷,突出人物的孤独,这种写作方法叫做衬托。

(4)“雪”:篇末的一个”雪”字,紧扣题目《江雪》,这叫“篇末扣题”。

(此部分视学生情况设计准备。


(5)天这么冷,人都不出门了,鸟也不见了,到处都是茫茫大雪,蓑笠翁还出来,他能钓到鱼吗?(不)他为什么还要来钓鱼呢?(……)
(6)虽然天气寒冷,但蓑笠翁笑傲于江雪之中。

让我们带着蓑笠翁的傲气,豪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引出背景:
通常一首诗总是饱含作者的感情,折射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创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课件:背景),请同学们小声快速阅读:
(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4)面对逆境,柳宗元没有悲观失落,依然逍遥自得,独赏江雪之美,独享垂钓之乐。

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柳宗元?
(看到了一个坚强不屈的柳宗元;倔强的柳宗元;忧国忧民的柳宗元……) (5)现在你就是柳宗元,你能把你的这份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生配乐吟诵。

能背出来吗?齐背。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抓住重点词,想象画面,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

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

(课件)题秋江独钓图
(学生自学,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请教一下,也可以可老师交流。

教师巡视,课件)
1. 指生说诗意。

2. 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怎样?怎么知道?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壶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很高兴)
(从诗人的简介中可以了解到,王士祯当时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

王士祯正身处顺境,钓鱼赏景,乐在其中,但这二人都享受到了垂钓之乐。


4.谁能用高兴,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首《题秋江独钓图》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看来,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写出的诗感受也不一样。

5. 请同学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这节课,通过赏读两首古诗,让我们领悟到,优秀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课件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更多描写景物的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那将是一件快乐的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