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北征翻译

合集下载

北征杜甫原文及注释

北征杜甫原文及注释

北征杜甫原文及注释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大多是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

其中《北征》就是一篇反映唐代军事情况的诗歌。

下面就围绕“北征杜甫原文及注释”来讲一讲。

一、杜甫的北征北征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共六十句。

全诗从开头的“唐从北海来,战死沙场数万裁。

”就表明了这是关于唐朝在北方作战的故事。

杜甫通过描写士兵的战争生活,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

二、北征杜甫原文唐从北海来,战死沙场数万裁。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当时明月在,曾照彝陵城。

若个曾参战,胡马大如象。

战伐两凋瘵,愁看白日长。

千里一戎衣,单于万马狂。

蜀国门庭犬,荆王宅里鸡。

欲知生死事,请看说创业。

胡未灭兮鬼不绝,祭扫犹在河西。

圣人痛释危机,谁为挽狂澜止沸翁?远瞳犇目不暇接,群情鼎沸故障中。

三、北征杜甫注释1. 北海:指的是较远的北方,与唐朝中央相隔甚远。

2. 数万裁:指战死士兵达到了数万之多。

3. 千里无鸡鸣:形容战争的恐怖,使得田间万物无声。

4. 华山:位于政治中心的西北,是一个战略要地。

5. 彝陵城:位于今天的宜宾市境内,与蜀国相隔,是对南部地区的防守要塞。

6. 胡马:指敌方骑兵。

7. 两凋瘵:指战争损失太大,使得军队饥饿而致病。

8. 千里一戎衣:指战士们在长途行军中,只有一袍一甲,无法更换。

9. 单于:即匈奴的领袖。

10. 府门庭犬:指桀骜不驯的汉族骑兵。

11. 荆王宅里鸡:指贵族家族饱食终日的寓言。

12. 创业:指李世民发动的革命,这是唐朝汉族打败胡族的第一步。

13. 痛释危机:指杜甫希望国家能看到内忧外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杜甫《北征》诗词鉴赏

杜甫《北征》诗词鉴赏

杜甫《北征》诗词鉴赏北征唐代:杜甫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所遇多被伤,*更* 。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长篇叙事诗北征【唐】杜甫

长篇叙事诗北征【唐】杜甫

课外思考
1、为何称杜甫之诗为“诗史”,称其人为 “诗圣”?从诗篇中梳理出诗人忧国忧民思 想的具体表现。 2、如何理解杜诗“沉郁顿挫”之特点 3、诗中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背诵 第二段。
杜 甫 《 北 征 》
一、背景简介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 长安陷落,756年,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只身 从鄜州投奔肃宗,半路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期间亲眼目 睹叛军罪行。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杜甫冒生命危险逃出长安, 赴肃宗行在凤翔。后因疏救好友房琯,得罪肃宗,险遭杀身 之祸,经宰相张镐相救,幸免一死。是年闰八月,肃宗特许 杜甫会鄜州探亲,实则有意疏远,对杜甫是一次沉重打击。 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杜甫走上了探亲之路,写下了千古名 篇《北征》。 鄜州在凤翔的东北方,故诗题为《北征》

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之二:恋家与忧国(喜忧
参半,身在家而心在国)
(四)记叙了唐肃宗向回纥借兵的事件,并表 达了诗人对此事的看法。——议论当前形势。 充分肯定了回纥骁勇善战、破敌迅猛的 特点,含蓄点出此辈少用为贵的道理。表达 了破贼应以官军为主的主张。 此段议论重在说明当前谨慎处理军国大 事是争取中兴的关键。 诗人内心矛盾冲突之三:对战争及回纥的态度
《北征》可以说是作者在被放逐的背景下所
作的《陈情表》
(二)返家途中所见所闻
按白天到入夜的时间顺序描写一路上山 川地貌的变化、好恶不齐的景色,交织着随 时触发的感想,刻画出一个背负沉重精神负 担,在寒山荒谷、战场旷野中踽踽独行的诗 人形象。
(三)备述到家景况——悲喜交加、百感 交集
1、先从大乱之后衣衫褴褛的艰难景况着笔,琐细 而又切合人之常情。 2、妻女梳妆一节,以幽默风趣笔致描摹女儿模仿 母亲描眉涂唇情状,憨态可掬,极为传神。 3、天伦之乐,谐趣热闹 4、因种种喜悦欣慰皆发自乱中生还的独特感受, 所以“翻思在贼愁”四句自然将家庭琐事转到国家 大事上来,引出了最后两大段忧国忧民的议论。

萧瑟一般形容什么

萧瑟一般形容什么

萧瑟一般形容什么
萧瑟是一个汉语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一般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出自《北征》。

1、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苏轼《定风波》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形容词,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唐·杜甫《北征》诗:“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翻译: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老舍《四世同堂》四三:“秋给北平的城郊带来萧瑟,使它变成触目都是秋色,一点也不像一个大都市的外围了。


3、形容词,稀疏。

杜甫《北征》赏析

杜甫《北征》赏析

杜甫《北征》赏析
《北征》是杜甫的名篇,它极具象征意义,写出了令人动容的军魂振奋之情,表达了民族解放奋斗的激情,是战争文学的里程碑,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精神文本之一。

在此诗歌里,杜甫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他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描绘出了他对北征的憧憬。

他用朴素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自己对征战的豪情洋溢和极大的热情,他说:“把剑看作一把利斧,它可以砍碎牢笼,可以破除阻挠。

是时候,把我的血泼在国家的土地上了!”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祖国的深厚的爱护之情,他热爱祖国,以夸张的方式,用极大的勇气和英勇的行为,去拯救自己的国家。

在象征意义上,《北征》代表了中国人在困难时刻顽强抗争的精神,也折射出了中国人民斗争可能性的极大,让人们懂得要在不断的抗争中坚持,不要轻言放弃,才能取得胜利。

杜甫在《北征》中用他激情四射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凸显了自己作为一个国人的责任感,也传递出了一种社会正能量。

《北征》的意义在唱和着杜甫的抒情之歌时,这首诗歌也激励着我们,让人凝聚在一起,把杜甫表达的豪情勇气,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念,发扬光大,传承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

《北征》不仅仅只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歌,它更是一篇激发人们爱国之心的伟大著作。

它不单是一篇文学作品,它更是把中华民族的灵魂打包的的一篇伟大史诗,它使人们在斗争之中愿意为祖国奉献一
切,并在风雨中奋起,为祖国之大义而勇敢地赴汤蹈火。

《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及问题详解

《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及问题详解

(0066)《杜甫诗歌选讲与研究》复习思考题一、填空1、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2、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____》)3、百年歌自苦,_____。

(《南征》)4、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

(《___》)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6、_______,独立苍茫自咏诗。

(《乐游园歌》)7、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会当临绝顶,_____。

(《望岳》)9、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

(《又呈吴郎》)10、气劘__垒,目短__墙。

(《壮游》)11、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_______,_______。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12、忆昔开元全盛日,_______。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

_______,远行不劳吉日出。

(《忆昔》)13、自非旷士怀,_____。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4、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6、以兹悟生理,_____。

(《咏怀五百字》)17、“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18、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__意识体现一个仁人志士的勇气,而__意识则表现出一个以道自任的社会良知的政治理想。

19、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

20、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

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__之治及__之治。

21、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

《兵车行》22、不作河西尉,_____。

《官定后戏赠》23、国破山河在,_____。

《春望》24、文章千古事,_____。

杜甫前出塞九首全文

杜甫前出塞九首全文

杜甫前出塞九首全文杜甫前出塞九首全文1、“北征”:“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门。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船。

”这首《北征》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此篇诗以隐喻手法谴责当时的朝野上下,表达了杜甫对于朝廷权贵负于战争、却是百姓流血受苦的不满心情。

2、“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月夜忆舍弟》以“月夜”卧听军营中传来的戍鼓声,引起杜甫对于边境战争和战争牺牲的沉痛回忆,深情叙述了他与舍弟的交情,并在字里行间洋溢出他对于和平的热爱和对于战争丑恶的痛斥。

3、“戍餘篇”:“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首《戍余篇》是杜甫从战争回国后所作,描绘了士兵在练兵过后大饮琵琶高歌的壮烈情境。

表达了杜甫对于战争拉扯的人心之痛,对于战争后军人情感转化的深刻洞察。

4、“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濛谷一声。

”这首《夜泊牛渚怀古》展现了杜甫壮游金陵、湖州时候的景色和感受。

在文字中带有浓浓的怀古之情,对于历史的积淀和人类的命运展现出悲壮的感叹。

5、“舟夜书所见”:“三峡楼台淹五洲,流水潺湲千古愁。

山光背影西湖好,风景前头富阳秋。

”这首《舟夜书所见》描述的是杜甫乘船夜行观赏美景,以及他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感慨和思考。

令人回味无穷,体现出杜甫细致洞察和生动描绘的艺术风采。

6、“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描述的是杜甫远行的途中看到的江南景色,并抒发感慨。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将诗意浑然天成地表现得淋漓尽致。

7、“秋兴八首·其一”:“见物不哀思,感时忧国忘。

独立忘机杼,形神皆不到。

”这首《秋兴八首·其一》深刻地揭示了杜甫的作品思想风格和哲学思考,同时将中国古代文化中关于神游物外的思想和道家学说相结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现代主义诗风。

杜甫《北征》赏析

杜甫《北征》赏析

杜甫《北征》赏析唐肃宗至德元载(756),杜甫自鄜州(今陕西富县)赴灵武,中途为胡兵所扶,被解送长安困居。

二载(757)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二月,肃宗自彭原(今甘肃宁县)迁凤翔(在今陕西)。

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凤翔,到达后,在五月十六日受任左拾遗。

就在此月,上疏论房琯不当罢相,触怒肃宗,几陷不测,得宰相张镐解救,乃免。

杜甫出于为国而奋不顾身,仍想积极履行谏诤职责,肃宗对此并不乐意,在八月底下“墨制”(皇帝用黑笔亲书的诏令)准他鄜州探家。

闰八月初一日,杜甫自凤翔出发赴鄜州,到达后写了这首《北征》。

鄜周在凤翔东北,“北征”即北行之意。

《北征》可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自起句至“忧虞何时毕”,写作者奉诏探家,将要离开朝廷的复杂心情;第二段,自“靡靡逾阡陌”至“又归尽华发”,写跋涉旅途的所见所感;第三段,自“经年至茅屋”至“生理焉得说”,写到家后和妻儿团聚的情况;第四段,自“至尊尚蒙尘”至结束,写对时局的感想和对国家中兴的期望。

通过这些内容,反映“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特别是关中军民)的创伤,表现了诗人对政治形势和国家命运的关切,是继《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后的又一篇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全诗一百四十句,七百字,是杜甫最长的一篇五言古诗。

作为一篇伟大作品,《北征》有其独具而不易企及,并且成为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特色。

现分四点略作说明:(一)宏大与精微的统一。

《北征》不但整篇内容丰富,规模宏伟,而且篇中的议论,都很正大。

例如第四段的议论:其一,指出回纥兵虽作战勇敢,但唐朝不宜过分依赖他们,说“此辈少为贵”,后来的事实证明,依赖回纥兵以收京,又造成很大的祸患。

其二,希望乘着“祸转亡朝岁”的有利时机,依靠官军力量“蓄锐”、“深入”,做到“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向山东、山西、河北进军,直捣叛军的巢穴,使他们失去根据地,进退不利,便于肃清他们,这和李泌的正确的战略决策是一致的。

其三,批评唐肃宗眼光短浅,一意孤行,不能接受臣下建议,使得言路不开,“时议气欲夺”。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北征》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此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八月,诗人从凤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叙述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

当时宰相房琯被贺兰进明等人诬谤贿赂而论罪,作为左拾遗的杜甫上疏为房琯辩罪,触怒唐肃宗,下三司问罪,得张镐营救释放。

八月,肃宗命他离凤翔探家,实为遣归。

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

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内容,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

《北征》【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北征杜甫字词的解释

北征杜甫字词的解释

北征杜甫字词的解释(1)墨制:是用墨笔书写的诏敕,亦称墨敕。

这里指唐肃宗命杜甫探家的敕命。

(2)皇帝二载:即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

(3)初吉:朔日,即初一。

(4)杜子:杜甫自称。

(5)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

问:探望。

(6)维:发语词。

维时:即这个时候。

艰虞:艰难和忧患。

(7)恩私被:指诗人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

(8)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9)诣:赴、到。

阙下:朝廷。

(10)怵惕:惶恐不安。

(11)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

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12)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

(13)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这里用作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

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

(14)东胡:指安史叛军。

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

(15)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16)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17)疮痍:创伤。

(18)忧虞:忧虑。

(19)靡靡:行步迟缓。

阡陌:田间小路。

(20)眇:稀少,少见。

(21)明灭:忽明忽暗。

(22)屡得:多次碰到。

(23)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

郊:郊原,即平原。

(24)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25)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

李白诗句:“石惊虎伏起。

”薛能诗句:“鸟径恶时应立虎。

”(26)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27)“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他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28)罗生:罗列丛生。

(29)濡:滋润。

(30)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31)拙:笨拙,指不擅长处世。

(32)坡陀:山岗起伏不平。

鄜畤:即鄜州。

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

畤即祭坛。

(33)木末:树梢。

这两句是说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像在树梢上一样。

(34)鸱鸮:猫头鹰。

(35)卒:仓促。

这里指的是756年(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说“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诗篇——杜甫《北征》论析

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诗篇——杜甫《北征》论析

博大精深的现实主义诗篇——杜甫《北征》
论析
杜甫的《北征》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篇,他把战争的
残酷描绘的淋漓尽致,肃穆哀怨地表达出了他对战争的不满。

诗的开篇,杜甫用肃穆而深情的语言,描述了军队出征前
的情景:“满城鼙鼓动地来,百战百胜空须回。

”杜甫用晦涩的
语言表达出军队出征时的壮阔景象,但他也不免对战争的残酷
性有所感叹:“军书十二行,朔风吹雁塞。

”这里的“军书”暗指
军队出征的令,令人唏嘘的是,这令可能会令许多士兵永远离
乡背井,而“雁塞”则代表了军队远行无归的凄凉。

接下来,杜甫描写了军队出征时的情景:“营中排鼓收,
马鞭催西东。

”杜甫用简洁的语言把军队出征时的场景描绘得
淋漓尽致,士兵们在排鼓声中奋勇前行,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接着,杜甫用激昂的语言描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痛苦抗争:“车轮滚滚来,戈壁沙中行。

”这里的“车轮滚滚”暗指士兵
们奔赴战场的壮丽景象,而“戈壁沙中行”则代表了士兵们在战
场上的艰苦抗争。

最后,杜甫在诗的最后一句,用凄凉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战
争苦难的不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里的“草心”暗
指士兵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而“三春晖”则暗示了士兵们毫无回
报的悲情。

总之,杜甫的《北征》是一首充满现实主义的诗篇,他对战乱的残酷性深有感受,用淋漓尽致的笔触,肃穆而哀怨地表达了他对战争的不满。

直笔在史臣-《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辩

直笔在史臣-《北征》“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辩
在 自己所著< 杜诗论丛) 一书中, 也认为杜甫在< 北征) 一诗中所涉及的马嵬坡事变的问题上,特别提出当时这一事变中的重 “
要人物陈玄礼, 给以热烈的赞颂。并指出“ 指杜甫) ” 他( 大胆地肯定了陈玄礼, 也就是肯定了当时所有的爱国将领与士兵们。 杜甫从国家民族的利益着眼, 提出了与一般庸俗的腐儒们认为陈玄礼是‘ 挟军逼驾’ 的相反看法。在这里, 也表现了诗人卓越
《 征 》 不 闻夏 殷 衰 , 自诛 褒 妲 " 北 “ 中 辩
王 宇 可
摘 要 : 甫 < 征 > 不 闻 夏 殷 衰 , 自诛 褒 妲 ” 句 旨意 为 何 ?是 扬 君 之 贤 , 是 斥 君 之 过 , 来 解 说 不 一 。 杜 北 中“ 中 二 还 历
本 文 试 从 杜 甫 在 自己众 多 的 诗 作 中对 君 过 所 持 的 做 法 , 杨 贵 妃 其 人 其 事 的态 度 , 对 以及 此二 句 诗 在 整 首 < 征 》 中 北 诗
5 ・ 2
维普资讯
老杜之为诗为人。其论云:杜甫以古史比喻马嵬坡兵变, 。 玄宗赐杨贵妃死一事, 实则有讥刺玄宗和夏桀、 殷纣、 周幽王一样 , 以宠妃替 自己开脱罪责。鲁迅< 花边文学・ 女人未必多说谎) ‘ :譬如罢 , 关于杨妃 , 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 , 玄宗逍 遥事外 , 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 敢说 不闻夏殷衰, 自诛褒妲’ 中 的有几个。就是妲已、 褒姒, 也还不是一样的事?女人替
的政治见解和进步的政治倾向” 。 然而相比之下, 我倒更觉得邓魁英、 聂石樵在他们的< 杜甫选集) 中对“ 不闻” 二句所发表的观点更有新意、 深意, 也更切近
收 稿 日期 :0 2—0 20 3—0 4

作 者 简 介 : 宇 可 (9 7一)成 都 大 学 中文 系 , 师 。 王 14 , 讲

杜甫叙事诗 《咏怀》与《北征》

杜甫叙事诗  《咏怀》与《北征》

【课外阅读】杜甫叙事诗《咏怀》与《北征》“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留下的名言。

游览过黄山的人,很难说出山上什么最使他留恋:是波涌浪翻的云海?别具风韵的奇松?还是千姿万态的怪石?但说起黄山主峰,则非天都、莲华莫属了。

同样,读过杜诗的人,也很难说出他最喜爱哪一首诗。

杜诗山峙海涵,千汇万状,排天斡地,穷高极远,无论抒情、记事、写景、咏物,都已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但说起杜甫的代表作,历来一致的公论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

邵子湘说这两首诗“皆杜集大篇。

子美自许沉郁顿挫,碧海鲸鱼,后人赞其铺陈排比,浑涵汪茫,正是此种”(郭曾炘《读杜札记》引)。

杨伦说“尤为集内大文章,见老杜平生大本领。

所谓巨刃摩天,乾坤雷硠者,惟此种足以当之”(《杜诗镜铨》)。

而《唐宋诗醇》更断言这两首诗“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古以来,无此大文字”。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杜甫自长安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途经骊山,耳闻目睹了玄宗、杨贵妃等人荒淫无度的宴乐,回到家中,又见到幼子饿死的惨状,悲愤异常,写了《咏怀》。

肃宗至德二年(757)八月,杜甫自凤翔(今属陕西)回鄜州(今陕西富县)探亲,一路都是荒凉萧瑟的景象,回到家中,更觉凄苦不堪,百忧交集,写了《北征》。

这两首诗集中体现了杜甫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水平,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各方面的情状,和杜甫当时所经历的种种可伤可悲之事,上自朝廷政事,下至百姓生计,大自整个国家的艰危,小至一个家庭的不幸,都浓缩在其中,誉为“诗史”,确非虚美。

清人朱庭珍认为:“少陵大篇,最长于此,往往叙事未终,忽插论断;论断未尽,又接叙事;写景正迫,忽入写境;写境欲转,遥接生情。

大开大阖,忽断忽连,参差错综,莫测端倪。

如神龙出没云中,隐现明灭,顷刻数变,使人迷离。

此运《左》《史》文笔为诗法也,千古独步,勿庸他求矣。

”(《筱园诗话》)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都抚时叹事,感慨身世,或赋或兴,或开或阖,忽正忽反,忽离忽合,若整若乱,若断若续,中间忽自叙,忽叙人,忽言情,忽写景,忽记事,忽立论,如山出云,如水赴壑,起伏转折,波澜层叠,过接无痕,照应有情,极排荡顿挫、纵横悠肆之奇。

杜甫北征拼音注释翻译赏析

杜甫北征拼音注释翻译赏析

杜甫北征拼音注释翻译赏析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北征》是他的一首名篇,曾被誉为“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来对这首诗进行拼音注释翻译和赏析。

北征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戍:边防军队。

鼓:表示时间的打击乐器。

断:停止。

人行:行走的人。

边秋:边境地区的秋季。

一雁声:一声雁鸣。

露:晚上的露水。

故乡:家乡。

分散:散开,离散。

无家:没有家。

问:关心、想念。

死生:生死。

寄书:邮寄信件。

长:久远的。

不达:未送到。

况:何况。

未休兵:还没有停止战争。

翻译:当边防军队的鼓声停止,行走的人们便不再前行。

边境地区的秋季只有一声雁鸣,露水从今晚开始变白了,月亮变得和故乡一样明亮。

我的弟弟们都已分散,没有家可回,我也不知道他们的生死。

我写信给他们,但往往收不到回信,更不用说他们会收到我的念想。

何况战争尚未停止呢?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唐代的边塞士兵的生活,表达了士兵们的离愁别恨和对家乡的思念。

作者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凝练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悲怆而又深沉,表达了士兵的疲惫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总之,杜甫的《北征》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篇,它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新2018】杜甫:北征-范文word版 (9页)

【最新2018】杜甫:北征-范文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杜甫:北征《北征》作者:杜甫原文: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杜甫《北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杜甫《北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名称:北征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杜甫作品体裁:五言古诗作品出处:全唐诗:卷217_13作品原文北征(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1)皇帝二载秋(2),闰八月初吉(3)。

杜子将北征(4),苍茫问家室(5)。

维时遭艰虞(6),朝野无暇日。

顾惭恩私被(7),诏许归蓬筚(8)。

拜辞诣阙下(9),怵惕久末出(10)。

虽乏谏诤姿(11),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12),经纬固密勿(13)。

东胡反未已(14),臣甫愤所切(15)。

挥涕恋行在(16),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17),忧虞何时毕(18)?靡靡逾阡陌(19),人烟眇萧瑟(20)。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21)。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22)。

邠郊入地底(23),泾水中荡潏(24)。

猛虎立我前(25),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26)。

青云动高兴(27),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28)。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29),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30),益叹身世拙(31)。

坡陀望鄜畤(32),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33)。

鸱鸮鸣黄桑(34),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住者散何卒(35)?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36)。

况我堕胡尘(37),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38),妻子衣百结(39)。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40),垢腻脚不袜(41)。

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42)。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43),颠倒在短褐。

老夫情怀恶(44),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45)。

粉黛亦解包(46),衾绸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47)。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48),狼藉画眉阔(49)。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50)?翻思在贼愁(51),甘受杂乱聒(52)。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53)?至尊尚蒙尘(54),几日休练卒(55)?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56)。

杜甫比较长的诗歌

杜甫比较长的诗歌

1、《北征》唐代:杜甫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

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

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

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

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

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

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

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

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

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杜甫北征读后感1200

杜甫北征读后感1200

杜甫北征读后感1200北征一一往北方走去,也就是杜甫从唐政权所在的凤翔北上到鄘州的意思。

诗一开头就婉转地说,他在紧张的战争时期是很忙的,只有受到了皇帝的恩惠,才能够给他回乡探亲的机会。

但他辞别皇宫时心中还是惶恐不安,因为他自己虽然不够资格当谏官,但还是担心着皇帝在忙乱中出差错。

接着他又连忙奉承说:皇上实在是个中兴之主,办事向来勤勤悬恳的(“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杜甫说了半天门面话,却没有把他因进谏得罪皇帝,被回家去的真情透露出来。

而此时此刻,面对皇帝,杜甫不这样说自然也不行。

但接着他就用大量目击身受的事实,说明这位“经纬密勿”的“中兴主”统治下的江山,是“乾坤含疮痍,…人烟眇萧瑟。

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回到家里的情况,更不必说了,茅屋里老婆穿着补丁衣服,哭得凄凉。

孩子看见爹就背着脸抽泣。

床边两个娃娃,缝补着旧时的绣花破片。

杜甫总算带回一点衣服脂粉,妻儿一家才算有些欢心。

那时他就想到最近战争形势,“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

老杜觉得专靠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失地,不是个办法,还应当依靠自已的官军杀敌,方才能够收效。

他又追述安禄山叛乱的初期,明皇仓皇出逃,在中途由于官军的“兵谏”,先杀了杨国忠,其后士兵还不依,终于把祸首杨玉环也杀了。

杜甫痛快地写出“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

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的名句。

然后他用“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的光明尾巴,结束了这篇史诗。

《北征》确是一篇好诗,历代以来,读者都赞叹不绝。

有人说它:“上关庙谟,下具家乘,其才则海涌地负,其力则排山倒岳。

”有人说:“具一代兴亡,与风雅相表里”。

有人说:“后人无此才气、无此学问、无此境遇、无此裕抱,不能作。

”这些都是溢美之词。

《北征》整首诗有一百四十局,杜甫用诗歌的形式谱写了一篇陈情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征翻译
肃宗即位的第二年,闰八月初一日那天,我杜甫将要向北远行,天色空旷迷茫。

这时因为战乱,时世艰难让人忧虑,朝野很少有空闲的时日。

想来惭愧,因为只有我一人蒙受皇恩,皇上亲自下令允许我回家探亲。

我到宫阙拜辞,感到恐惧不安,走了好久尚未走出。

虽然缺乏敢于谏诤的气魄,总惟恐皇上思虑有所疏失。

皇上确是中兴国家的君主,筹划国家大事,本来就该要谨慎努力。

安史叛乱至今尚未平息,这使君臣深切愤恨。

我只有挥泪告别,但仍恋念凤翔行宫,走在路上仍然神志恍惚,放心不下。

如今天下尽是创伤,我的忧虑何时才能结束啊!我拖拖沓沓地穿过田间小路,不见人烟,到处一片萧条。

路上遇见的人,有很多都是带着创伤,痛苦呻吟,有的伤口还在流血呢!我回头看看凤翔县,傍晚时,旗帜还忽隐忽现。

向前登上一道道寒山,屡屡发现战士喂马饮水的泉源水洼。

到了邠州郊外,由于地势低凹,如同走入地底,泾水在邠郊中水流汹涌。

猛虎蹲立在我的眼前,吼啸声震山谷,苍崖好像会崩裂一般。

今秋开满了菊花,石道上留下了古代的车辙。

青云激发起高雅的兴致,隐居山林的生活也很欢悦。

山里的水果都很散乱细小,到处混杂生长着橡树和山栗。

有的红得像朱砂,有的黑得像点点的生漆。

它们有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甜的或苦的,全都结了果实。

遥想那世外桃源,更加想到自己生活的世界真是太差了。

在坡陀上遥望廊州,山岩山谷交相出没。

我已来到了水边,我的仆人还落后在坡上(回头看,因为坡陡,以致他好像在树梢上一
样)。

鸱鸟在枯桑上鸣叫,野鼠乱拱洞穴。

夜深时,我走过战场,寒冷的月光映照着白骨。

回想起潼关的百万大军,那时候为何溃败得如此仓促?使秦中百姓遭害惨重。

何况我曾经堕入胡尘(困陷长安),等到回家,头发已经尽是花白了。

经过了一年多,回到这茅屋,妻儿衣裳成了用零头布缝补而成的百结衣。

伤心得在松林放声痛哭,并激起回响,泉流也好像一起呜咽,声音显得悲伤极了。

平生所娇养的儿子,脸色比雪还要苍白。

看见了父亲就转过身来啼哭(分别很久显得陌生),身上污垢积粘,打着赤脚没穿袜子。

床前两个小女孩,补缀的旧衣裳刚过两膝(女儿长高了裙子太短了)。

有海上景象图案的幛子裂开,因缝补而变得七弯八折。

绣在上面的天吴和紫凤,颠倒的被缝补在旧衣服上。

老夫情绪恶劣,又吐又泻躺了好几天。

奈何囊中没有一些财帛,救你们寒颤凛栗。

打开包裹取出化妆用的粉黛,被褥和床帐可稍稍张罗铺陈。

瘦弱的妻子脸上又见光采,痴女自己梳理头发。

学他母亲没有什么摆弄,清早梳妆随手往脸上涂抹。

一会儿涂胭脂一会儿擦粉,乱七八糟把眉毛涂得那么阔。

我能活着回来看到孩子们,高兴得好像忘了饥渴。

他们问我事情,竞相拉着我的胡须,谁能对他们责怪呼喝?反而使我想起困在贼窝的愁苦,我真的心甘情愿受他们杂乱吵嚷。

我刚回来要宽慰心情,生活料理、生计问题,那里还顾得谈论?肃宗还流亡在外,几时才可以停止训练兵卒?抬头看看天色的改变,觉得妖气正在被消除。

阴风从西北吹来,惨淡地随着回纥。

回纥怀仁可汗愿意帮助唐朝,回纥的特性是善于驰骋冲击。

回纥送来了五千个战士,赶来了一万匹战马。

这些兵马以少为贵,唐朝及其他民
族都佩服回纥勇猛好斗。

所用的都像猛鹰飞腾,破敌比射箭的速度还要快。

皇上的心思,是虚心的期待争取回纥帮助,当时的舆论却颇为沮丧不愿借兵于回纥。

伊水洛水一带很快就可以收回,长安不必费力就可以攻拔,就可以收复。

唐朝的官兵请求深入,全部是养精蓄锐,要收复敌占的地区,可不必等待。

此举全面反攻可以打开青州和徐州,转过来可望收复恒山和碣石山。

秋天本来就多霜露,正气有所肃杀。

祸机转移已到亡胡之年,局势已定,是擒胡之月。

胡人的命运岂能长久,皇朝的纲纪本不该断绝。

回想安禄山乱起之初,唐王朝处于狼狈不堪的境地,事情的发展与结果不同于古代。

奸臣杨国忠终于被诛杀,同恶的人随着就被扫荡、瓦解、离析。

没有出现像夏及殷商那样的衰亡,是由于处死了像宠妃褒姒和妲己那样的杨贵妃。

像周代汉代能再度中兴,是靠像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的明哲。

还有勇武有力的陈将军,执行诛讨奋发忠烈。

如今若不是有你陈元礼将军,大家就都完了。

凄凉的大同殿,寂寞的白兽闼。

长安居民都盼望着皇帝的旗帜重临,好的气象会再向着长安宫殿。

先帝园陵本来有神灵保佑,保护陵墓、祭礼全部执行不能缺失。

伟大辉煌的太宗奠定了强盛的基业,他所创立建树的功绩,实在恢宏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