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简论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合集下载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周邦彦,他是集词学之大成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神宗时期是一名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而被擢为太学正,担任了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

诗词文赋,无所不擅。

但为词名所掩,诗文多零落不传。

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

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

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

另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写得更妙。

一首小令写了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联起来,将上阕的追忆恋爱与下阕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娇两种境界进行了比较,感受追忆两个故事中的同一种情调: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长。

另如长调〔花犯〕“粉墙低”,跳跃曲折,照应、收放、开合,十分讲究;〔过秦楼〕“水浴清蟾”,将时间、地点、人物、感情变换数次,构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发展的脉络;〔兰陵王〕《柳》,把将离之情,既去之思,居者与行者,旧恨与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浑然融为一气。

由清真词浅析周邦彦的孤独体验

由清真词浅析周邦彦的孤独体验

92(下)2018.11一、孤独之感:时隐时现,无从消解关于周邦彦的孤独之感,其深层次原因当然无法跳脱时代背景。

北宋建国之初,吸取了前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因此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并造成了重文轻武、冗兵冗官、积贫积弱的状况,虽然没有了内忧,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却要时刻遭受辽和西夏的威胁,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引来频频失利。

这样的政治氛围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人心态与气质。

一方面它们内心受到极大的压抑束缚,另一方面他们也在自觉思考和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只是在情感的表达方面更加趋向于深沉含蓄与内敛。

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的周邦彦,自然也难逃这种思想困境与苦闷。

周邦彦词中多有“倦客”一词出现。

词人十六岁时少小离家、游学荆州,如此年纪尚轻就离乡在外,孤独无依的漂泊感和焦灼感可以想见,而他的词作中也多有离别伤怀、倦客思归、仕途羁旅这样的题材。

一次次地辗转于各地,一次次地经历别离场景,使他对于孤独的认识与体验一次次加深。

可以说,曾经拥有或期待着的美好,一点点随着时间越离越远,而诗人就在那不断想要追寻的过程中,空余无尽浓郁的孤寂和叹惋。

周邦彦仅凭其文采便得以跳出科举选拔之苦海,在他人看来可说是幸运的了,但美成偏又追求极高,认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实现,因此也有一种政治失意、感士不遇的怨愤与伤感,所以也在词中寄寓这样的情怀。

周邦彦精于词作技巧,通于音律节奏,因而更是将所有的情感灌注于作品之中,将他所感受到的巨大而深刻的痛苦与孤独淋漓尽致地表达。

于作品中常寄托着抑郁不平、痛苦挣扎之情,不能不说其内心是充满无奈的。

周邦彦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是在浮沉州县时期发展成熟并定型的,王国维评价他为“词中老杜”,而其沉郁顿挫的风格想来也是深受杜甫影响的。

尤其是他创作的中后期,虽然多写爱情词、咏物词,直接抒怀的作品并不多,我们还是能够从他的咏物词、羁旅词甚至艳情词中读出其怀才不遇之情和身世飘零之感。

这也标志北宋那原本就尚文主静、内省精思的文化精神更加走向封闭柔弱。

周邦彦《清真词》

周邦彦《清真词》

周邦彦《清真词》<清真词>(又名<片玉集>)关河令秋阴里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久?鹤冲天.溧水长寿乡作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侯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点黏地絮。

蝶恋花月皎惊鸟栖不定。

更漏将阑,轳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点绛唇孤馆迢迢,暮天草露沾衣润.夜来秋近,月晕通风信.今日原头,黄叶飞成阵,知人闷,故来相趁,共结临岐恨.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香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沈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点绛唇台上披襟,快风一瞬收残雨柳丝轻举,蛛网黏飞絮.极目平芜,应是春归处.愁凝伫,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浣溪沙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长相思.舟中作好风浮,晚雨收,林叶阴阴映鷁舟,斜阳明倚楼.黯凝眸,忆旧游,艇子扁舟来莫愁,石城风浪秋.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绕佛阁·旅况暗尘四敛,楼观回出,高映孤馆。

清漏将短,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

桂华又满,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

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

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周邦彦对词的格律化及其影响一、邦彦平生[1]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出生于钱塘的诗礼仕宦之家。

是宋代词人之“集大成者”。

著有《清真集》。

其一生,伴随着政治新法的行止,旧新党势力的此消长而浮沉。

周邦彦的幼年,主要受到乡邦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培育。

周邦彦出生钱塘,古老的杭州,即是风景名城,又是文化名邦。

宋代则是历史上的全盛时期,那个将宋朝风流写尽的才子柳永,初到杭州时就被这繁华所震惊,欣喜若狂的写了《定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嶂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生长于这方青山绿水间的周邦彦当然而然的深受这种文化积淀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钱塘周氏是一个从五代十国后期就有名于乡邦的诗礼仕宦之家。

其父周原为小儿子取名邦彦,就是用《诗经·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和晋陆机诗“邦兮应运兴,繁若春处葩”的含义,希望他能成为邦国之佳士。

周原虽是终身布衣,但却是一个崇敬诗书以至于顶礼膜拜的人。

这点影响到周邦彦,他年轻时便已“博涉百家之书”。

24岁时,趁着“扩大招生”的机会,周邦彦被录为“外舍生”,于地赶赴汴京读书,也开始了他的仕途之旅。

一、初旅汴京汴京是宋代另一个繁华之地,是宋代建国已一百多年,倾尽国家之财力、物力、人力,经营的一个上层娱乐圈。

这种豪华,使年表初入京的周邦彦为之欣狂,遂作《汴京赋》,歌颂变法的正确及汴京的繁华,并因向宋神宗献《汴京赋》提拔为太学正。

二、寓居庐州、荆州神宗死后,高太后临政,起用旧党,邦彦也因为《汴京赋》中赞扬新法的内容而受到牵连,“不能俯仰取容”而外放。

这一次外放是周邦彦的人生的转折点,从阳光灿烂得意的青年期,转入了仕途坎坷的中年时期。

周邦彦清真词名词解释

周邦彦清真词名词解释

周邦彦清真词名词解释
周邦彦是元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以清新淡雅、感人至深而闻名。

清真词是他的创作风格之一,指的是具有清真气息、宗教色彩的词作。

清真词的主题多为崇尚自然、赞美真主、讲述伊斯兰教义,表达对真主的虔诚、对信仰的坚持、对宗教生活的向往等情感和思想内容。

这些词作常以清新雅致的语言、流畅的词调、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伊斯兰信仰的热爱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清真词作品虽然有宗教色彩,但并不局限于宗教圈内的读者,它们在元代文化熏陶下既有丰富的宗教内涵,又融入了儒、道、佛等其他文化产品,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清真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成为元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坛和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邦彦“清真体”美学风貌探析

周邦彦“清真体”美学风貌探析

周邦彦“清真体”美学风貌探析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体”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拓展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与李清照的“易安体”一道为词的“当行本色”做出了生动阐释,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清真词雅俗共赏,善于抒写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创造性地开辟了“以赋为词”的新天地,拓展了特色鲜明的“柳七郎风味”式的“屯田蹊径”,使词体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得到了多方面创新,为词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宋词艺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之一。

标签:周邦彦;清真体;美学风貌;以赋为词自独具“柳七郎風味”式的”屯田蹊径”开辟以后,宋词的艺术精神得到了张先、秦观、晁补之和贺铸等人进一步弘扬,到了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手里,“清真体”和“易安体”双峰并峙,相映生辉,使宋词艺术进入了全面繁荣和高度成熟时期。

作为两宋词史上具有“结北开南”成就和“泽被后昆”影响的一位重要词人,周邦彦被称为“词中老杜”①、“词家之冠”②、“婉约派之集大成者”。

正如清代陈廷焯所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

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

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

”③的确,周邦彦词堪称词史上的一座高峰,它发扬和光大了唐宋词的艺术精神而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周邦彦的“开南”之功,主要表现在“后开姜、史之始”“以思力开南宋词风”方面,清真词对南宋骚雅词派的形成,以及雅词在南宋的繁荣与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清真词的研究观念与思维方式正在逐步发展变化,新的理论方法也逐步得到运用。

但是,与苏、辛豪放词一派的研究相比较,“清真体”的研究仍稍逊色。

因此,解读周邦彦“清真体”的美学风貌,对宋词的基础性研究或不无裨益。

一、淳厚雅正与至情难禁在表现自己内心波动不平的情感时,周邦彦的词虽然采用了婉曲含蓄的手法,不像柳永词那样一泻无余,但也不是“发乎情,止乎礼义”,而是较为大胆地坦露情怀,尤其是在描写情爱相思之作中,情与理的冲突表现得明显而又强烈。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下一首爱情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堪称婉约词天花板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三角恋故事被后世津津乐道,至于事情的真实性,人们也不去计较了,或许只是吃瓜群众和文人雅士在茶余饭后杜撰出来的娱乐话题而已。

话说回来,真正让周邦彦青史留名的,不是他的花边绯闻,而是他的音乐才华和词作成就。

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词坛的杰出代表,在宋徽宗的时候,周邦彦曾主管国家最高音乐机构“大晟府”。

周邦彦的词作在继承柳永长调慢词的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成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

以至于连元代人编修的《宋史·文苑传》都说:“(周)邦彦好音乐,能自度曲,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于世。

”周邦彦其人其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钱塘(浙江杭州)人,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

周邦彦28岁时,写下《汴京赋》,获得宋神宗赏识,由太学生擢升为太学正,周邦彦是倾向于支持宋神宗的变法的,属于新党。

宋哲宗即位后,旧党重新执政,被贬谪的旧党官员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遭到挤兑,离朝堂到庐州、荆州、溧水等地任职。

宋徽宗上台后,旧党官员又尽遭远贬,周邦彦重返朝廷,官到提举大晟府,相当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资深教授。

顺便说一下北宋音乐机构大晟府,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为了创制和发展新的雅乐,于崇宁初年设置专门机构讨论雅乐、翻新旧乐,大晟府由此产生,并在古代音乐史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显赫的名声。

大晟府是北宋正式的音乐机构之一,由大晟府创制的乐曲也被称为大晟乐。

崇宁四年,大晟府正式挂牌成立,大司乐是大晟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位相当于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的院长。

大晟府承担着为他国培训乐工的职能,并承担着为当时的其他音乐机构培训音乐人才的职能。

宣和二年,大晟府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大晟府虽然只有15年的历史,但它的出现对北宋音乐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晟府中有一批善于填词、精通音乐的艺术家,像大词人晁冲之、万俟咏、周邦彦、田为等著名词人相继加入大晟府,他们积极投身于宫廷音乐的词曲创作中,这些词人也被后世称为“大晟词人”。

周邦彦“清真雅词”论

周邦彦“清真雅词”论

周邦彦 “ 清真雅 词” 论
王辉 斌
( 襄樊学院 中文系, 湖北 襄樊 4 15 ) 4 03
摘要: 周邦彦《 清真集》 是唐宋词史上雅词的一座 高标。由宋而清, 历代时周邦彦的“ 清真雅词” 多有评论。导致 “ 清真雅词” 产生的原因, 与周邦彦苦学博览、 精通音乐的学者身份, 以及北宋中 后期诗词争相雅化的文化榕局等密
特 以“ 真 雅 词 ” 清 为研 究 对 象 , 别 从 三 个 方 面对 其 略作 分
观照。

周颐即云:综观宋以前诸选本,花间》 “ 《 未易遽学……唯《 草 堂诗余》 《 、乐府雅词》 《 、 阳春白雪》 较为醇雅。以格调气息
言, 似乎《 堂》 草 更胜 ” 。况 周颐 既认 为 《 堂诗余 》 一个 草 是 “ 为醇雅 ” 较 的选 本 , 且在“ 格调气 息 ” 面又较《 方 阳春 白雪》 等“ 胜”则《 更 , 草堂 诗余 》 收词 以“ ” 取舍 标准 , 雅 为 乃可 遽
贺《 六州歌头》 《 、 望湘人》《 、吴音子》 诸曲, 大酶》 《 周《 、兰陵
王》 曲最 奇崎 ” 。王灼不仅认 为 周词有 “ 诸 骚雅 ” 风 。 之 而
且 以“ 奇崛” 相评 , 实独具 只眼 。而 “ 骚雅 ” “ 崛” 正是 周 、奇 ,
词之“ 所表现 出的一种 艺术 内核 。所 以 , 雅” 张炎在 《 词源 》
卷下 中 , 乃以“ 浑厚和雅” 四字对周 词进行 了概括。 由宋而元 , 严辨雅俗” 以“ 而著称 的陆辅之 , 在其 《 旨》 词 中这样写道 : 词不用 雕刻 , “ 刻则伤气 , 在 自然 。周清真 之 务 典丽 , 白石之骚雅 , 梅溪之 句法 , 姜 史 吴梦 窗之 字 面 , 四家 取

周邦彦词

周邦彦词

浅析周邦彦词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

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

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一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

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直斋书录解题》)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

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

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

”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声,说其“结北开南”,亦有道理。

周邦彦“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

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

周邦彦:他是宋词婉约之大成者也被称为词中老杜为何作品不太普及

周邦彦:他是宋词婉约之大成者也被称为词中老杜为何作品不太普及

周邦彦:他是宋词婉约之大成者也被称为词中老杜为何作品不太普及周邦彦:京华识倦客,一一风荷举周邦彦,他在宋代的地位很是有些尴尬,他被认为是旧党,却时时发表赞同新党之言论,这点倒有些象苏东坡,一生是新党不喜旧党不爱的,无论谁上台主政,给坡老的待遇也就一个字,“贬”,直贬得他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说这周邦彦是集宋词婉约之大成者吧,可是,除了对文史有点小研究之人,想来如一般文学爱好者,也是很难得背出他的几首词来的。

其实,要说周邦彦知名度不高那是不可能的,准确说是在民间的知名度不是太高,而业内人士,甚至包括对很多真正地文学爱好者来说,对周邦彦的评价那是相当高的,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不知道周邦彦,只能说明你文学功底浅,根本就不配说自己懂宋词。

周邦彦被称为“词中老杜”,这评价可谓是词界中的最高评价了,想那杜甫被诗家视为“诗圣”,以诗在记述了自己坎坷的一生同时,也将大唐那段悲情的历史一一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而周邦彦是否也能有如此之业绩呢,反正我是不太认可的,也许是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好时光,富足悠游,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的场景来衬托吧。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浙江杭州人。

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后提举大晟府,为大宋最高音乐界领导;他精通音律,创作不少新词调。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其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年65时辞世。

周邦彦出生在大宋繁华的都市钱塘,家学渊源,他天性聪颖,自幼便“博涉百家之书”,加上颜值颇高,风流倜傥,才华出众,在那个时代,自是风流欢场引人注目的常客,史书上形容他是“疏隽少检”。

逗晓看娇面。

小窗深、弄明未遍。

爱残朱宿粉云鬟乱。

最好是、帐中见。

说梦双蛾微敛。

锦衾温、酒香未断。

待起难舍拚。

任日炙、画栏暖。

这首《凤来朝》写得很是直白,香艳袭人,十分地出格大胆,这首词表现了周邦彦早年的一种生活状态,他天纵英才,自负又傲气,家庭的富裕又养成了他任性不羁的性格,于是他成天流连于青楼楚馆,醉心为歌姬舞女填词谱曲,且生活放浪,不守礼节。

《词论》与清真词

《词论》与清真词

古代文学《词论》与清真词文/薛成成摘要:《词论》以其精简的语言完整地表达了李清照的词学观,经过研读之后发现,李清照对北宋时期有名的词人几乎都做了批判,却唯独对周邦彦只字不提。

带着这个问题查找南宋时期的文献资料之后,首先排除了周邦彦本人在当时不知名的论断。

而后将视线转移到清真词这一点上,最终发现了之所以在《词论》中不见周邦彦的身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邦彦词作重谐音律、文辞典雅、善于铺叙等特点符合李清照词学的审美观。

当然,周邦彦词尽管被李清照等人推崇备至,也难免有其短板,即王国维先生所说“创意之才少”,这是我们在研读清真词时不可忽视的一点。

关键词:《词论》;周邦彦;音律;雅正;铺叙陈郁在《藏一话腴》中写道:“美成自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①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曾言:“三舍法行,不复进取,放意歌酒,自称大梁词隐。

每出一章,信宿喧传都下。

政和初,召补试官,置大晟乐府制撰之职。

”②从这两则宋代材料中可以看出,周邦彦词作的传唱度是相当之高的,这就推翻了周邦彦在当时知名度不高的错误猜想。

接下来,便是从《词论》本身入手,归纳出李清照的词学观。

《词论》的核心论点——“词别是一家”,此论点的最大目的就是提高词的地位、标明词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从正面使词摆脱掉词为末技、词为小道的局面。

词既然别是一家,又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登上历史舞台,自然少不了有很多标准,那么,李清照的标准是怎样的呢?一、李清照词学观简述《词论》在开篇即提出,乐府诗应声、诗并重,并举了一个歌者李八郎的例子为佐证。

这位李八郎“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在座的嘉宾之所以潸然泪下,不仅仅是因为歌词内容,还有着李八郎“转喉发声”的音乐作用,可以看出,李清照是强调诗的音乐性的,那么,李清照是一位专业的词人,为什么要开篇强调诗的音乐性呢?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会发现,这是为重点作了一个铺垫,即词的音乐性。

李清照对词的音乐性十分看重,在对当时有名的词人做点评时,第一便是从音乐性着手,例如认为柳永“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批评苏轼等人“句读不葺之诗,往往不协音律”等等。

周邦彦词作鉴赏

周邦彦词作鉴赏

周邦彦词作鉴赏生平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早年“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书”。

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

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

元四年(1089)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

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

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历考功员外郎,卫尉宗正少卿兼议礼局检讨。

政和二年(1112),出知隆德府(今山西长治)。

六年,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任入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宣和二年(1120)移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值方腊起义,道梗不赴。

未几罢官,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

卒年六十六。

《宋史》、《东都事略》与《咸淳临安志》均有传。

《宋史·艺文志》著录其《清真居士集》十一卷,已佚。

清人厉鹗《宋诗纪事》辑得其佚诗六首,今人罗忼烈又辑得古近体诗三十四首。

周邦彦“负一代词名”(张炎《词源》卷下),其词“浑厚和雅”(《词源》),“缜密典丽”(刘肃《陈元龙集注〈片玉集〉序》,对后世影响较大。

●少年游周邦彦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桃枝。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周邦彦词作鉴赏此词作于元祐八年以前作者流寓荆州时。

词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我交融,上片情春怨别,情牵旧事,下片歌唱明媚的春光,抒发重聚的欢娱。

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上片所写乍看好象是记眼前之事,实则完全是追忆过去,追忆以前的恋爱故事。

“朝去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一个逼仄的小楼上,漠漠朝云,轻轻细雨,虽然是春天,便春天的景色并不秾艳。

他们就这样的环境中相会。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三句说云低雨密,雨越下越大,大雨把花柳打得一片憔悴,连燕子都因为拖着一身湿毛,飞得十分吃力。

这是门外所见景象。

“泣”与“啼”,使客观物景染上主观情感色彩,“迟”,也是一种主观设想。

周邦彦简介_周邦彦的词

周邦彦简介_周邦彦的词

周邦彦简介_周邦彦的词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周邦彦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周邦彦简介周邦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生于1056年,少时散漫但极为好学,后来成为太学的生员,一生为官多年,长期在外宦游,不过总的来说仕途是在上升的。

神宗时期,周邦彦给皇帝献上了一篇称赞王安石变法的《汴都赋》,从而名扬天下,并被提拔为太学的老师,不久开始被调任到外地,任过庐州教授,做过溧水县的知府。

后来,周邦彦被皇帝召回成为一名京官,然后又到各处担任知府。

等到徽宗即位,他做了大晟府的提举,即音乐机关的管事。

最后,他因为和蔡京的同堂交往过密而晚节不保,于1121年去世,享年66岁。

从他任职大晟府就可知,周邦彦精通音律,他的确自己作曲、填词。

所以,他除了是一个词人,也是一个音乐家。

周邦彦创作了不少新词的曲调,比如《琐窗寒》,《瑞龙吟》,《花范》等这些词牌,都是他创作的调。

因此,他的词也十分强调格律,所以他被后世称为是格律词的创始人,他的作品也长期被尊为婉约词的正宗。

而这一点,使周邦彦有一个美称“词中老杜”,“诗圣”杜甫在格律上就要求炼字精到、对仗工整,周邦彦也是如此。

周邦彦的词大多写闺情、羁旅,或者是在咏物。

因为题材相对集中,其他主题较少,所以周邦彦被王国维说是“创意之词少创调之词多”,但他还是不失为第一流的词人。

周邦彦的词后世对周邦彦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人。

虽然他的词作主题叫单一,但优秀的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苏幕遮·燎沈香》、《兰陵王·柳》、《少年游·并刀如水》等。

以《苏幕遮》为例,王国维评价它是“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上阕写景,词人焚烧着沉香来消除夏天的暑气,这是室内之景,突出的是一个静字。

麻雀鸣叫着呼唤晴天,拂晓时它们在屋檐下东张西望地偷偷说着些什么,这是檐下之景,鸟雀活灵活现。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

周邦彦清真词有哪些周邦彦,南宋词人,号清真居士,他的词都非常出名,于是有了清真词。

那周邦彦都有哪些清真词?关于周邦彦还有哪些趣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周邦彦的清真词周邦彦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他不仅是宋词之中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的婉约词人长期尊称为“正宗”,而且他还是格律派词人的创始人,对于当时的词坛影响巨大。

他被人称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又因为他的号为清真居士,于是他的词被后人冠以了“清真词”的称呼。

从古至今,清真词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的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

清真词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融化旧诗,而且浑然天成,丝毫没有雕琢之感。

这种发展在词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典范意义,周邦彦成功地完成了诗句和清真句之间的转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周邦彦融化旧诗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时善于融化诗句,二是融化诗意。

例如在《蓦山溪》中的“鸟度屏风里”就唐代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的诗作《清溪行》中的“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一句,这就是属于融化诗句。

而属于融化诗意的有《瑞龙吟》中的“不管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就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名诗《题都城南庄》。

清真词的第二个特点则是十分注重研词炼字,例如在他的词作《兰陵王·柳》中,就有这样一句“斜阳冉冉春无极”,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梁启超曾经评价这一句“在绮丽中被有悲壮的味道,使得全词精神振起”,这一句在全词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蕴藏了十分丰富的内涵。

周邦彦能够写出如此精妙的“清真词”靠鄂绝不仅仅是天赋,更重要的是善于总结和吸纳他人的优点,然后再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清真词。

周邦彦趣事介绍周邦彦写有一首叫做《少年游》的词,主要讲的是一位男子宿妓的全过程:妓女白皙瘦长的手指拿着明亮锐利的剪刀,在水果盘子里切了一个新鲜的橙子,并在上面撒了一层盐,来招待男子。

房间里一时之间香气缭绕,床被也早就铺设一新了,但是这两人却别有一番趣味,只见他们面对面坐着,先进行了一番调笙怡情,之后才开始互相依偎缠绵。

周邦彦及其《清真词》(下)

周邦彦及其《清真词》(下)

作者: 白敦仁
出版物刊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2-66页
主题词: 周邦彦;美成;贵耳集;陶诗;村酿;经史百家;楼钥;笺奏;四家词选;东坡
摘要:<正> 邦彦“博文多能”(《直斋书录解题》),“诗文之外,兼善书法”(《遗事》),“当时皆称美成词,殊不知美成文章大有可观,”“笺奏杂着,皆是傑作,可惜以词掩其他文也”(《贵耳集》下)。

楼钥评他的诗文说:“经史百家之言盘屈于笔下,若自己出”(《清真先生文集序》)。

王国维尝举其《曝日》诗:“冬曦如村酿,微温只须臾。

行行正须此,恋恋忽己无。

”评之云:“语极自然,而言外有北风雨雪之意,在东坡和陶诗中,犹为上乘”(《遗事》)。

今观邦。

“清真”的美学追求——周邦彦词学思想述论

“清真”的美学追求——周邦彦词学思想述论

“清真”的美学追求——周邦彦词学思想述论
徐安琪
【期刊名称】《中华文化论坛》
【年(卷),期】2006()2
【摘要】宋徽宗时期的20余年,词学思想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表现出回归本色当行、注重词的艺术美创造的倾向,周邦彦则是这一时期词学思想转变的核心人物。

周邦
彦词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对“清真”的美学追求,具体表现是:注重词律的谐美与规
范化、精心雕琢而自然天成的辩证创作意识以及浑厚词境的创造。

周邦彦继承与发展了“花间”的本色论,确定了本色词应有的状态,开拓了新的审美境界。

周邦彦的
词学思想虽然有一定的狭隘性,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是姜夔、吴文英等人词学思
想之先声。

【总页数】7页(P70-76)
【关键词】周邦彦;词学思想;“清真”
【作者】徐安琪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周邦彦“清真体”美学风貌探析 [J], 杨世宇
2.“清真”的美学追求--周邦彦词学的艺术成就 [J], 李正高
3.浑厚和雅清真词--周邦彦词艺术风格论 [J], 于东新;韩红雁
4.由清真词浅析周邦彦的孤独体验 [J], 单丽倩
5.“词中老杜”——清真居士周邦彦词评析 [J], 张鄂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简论周邦彦及其清真词
摘要:周邦彦是大晟词人的杰出代表,兼备仕人、文人、乐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他不同于前人的笔触和风格,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词”。

从古到今,清真词一直以来颇受非议,褒贬不一,成为众多学者的关注对象。

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争议
周邦彦是北宋末代的著名词人,在《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1]中介绍周邦彦有一段话:周邦彦(19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

神宗元丰年初,游京师,献《卞都赋》万余言,号为太学正,出教授泸州(今安徽合肥),知溧水县令,还为国子主簿。

宋徽州时,仕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专事普制乐曲。

精通音律,能自制新腔,在词调审定方面做了一些精密的工作。

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传有《片玉集》。

周邦彦在词坛上,历来颇受争议。

朱崇才说:“在整个宋代词坛中,周邦彦的经历比较奇特,在词坛中褒贬不一”[2]。

现将各家对周邦彦总结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李清照《词论》中未涉及周邦彦的各家论述:
李清照的《词论》中有一个怪现象——北宋几乎所有名家都有涉及,但作为北宋词坛举足轻重的周邦彦却只字未提,甚至连暗示也没有。

这一现象引起许多猜测。

经归纳,大致分为以下三种观点:
(一)、现存《词论》并非全文,有关周邦彦的文字或者已经脱落。

(二)、因所云观点正与周邦彦的词学实际“波澜莫二”,所以不需在批判性文章中提及。

(三)、周邦彦的政治倾向触及到李清照家事的敏感话题,故避其不谈。

二、对周邦彦词学地位持否定态度的各家论述:
(一)、张炎在《词源》里对周邦彦有一段话,说:“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
雅,善于融化诗句,而于音谱目间有未谐,可见其难矣。

”又云:“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裁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

”但是后边又有一句:“惜乎意趣却不高远”[3]。

(二)、郑蹇在评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此不过平常犽邪之词”[4]。

张端义后来还在《贵耳集》里说,这是在北宋名妓李师师家中所作的。

写的是有一天周邦彦到李师师家里,正巧赶上宋徽宗也来看望李师师,周邦彦不敢被皇帝看到,就躲到床底下,李师师给皇帝划橘子,洒吴盐,两人一起调笙的场景写成了这首词。

后来经过王国维《清真先生轶事》里考证,这个事情是不真实的,与周邦彦的生卒年不吻合。

张春义在分析这件事时,说张端义之所以这样写,“是由于宋朝在整个儒学复兴的条件下,形成了观念真实先于历史真实的一种态度。


(三)、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美成深远之至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

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5]
三、推崇周邦彦词学地位的各家论述:
(一)、南宋初的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中多次提及周邦彦,但没有专条的论述,而是把他与贺铸、晏几道、仲殊、万俟咏等人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合并起来一起论述。

其大致评价是:“语意精新,用心神甚苦,个别词作能得《离骚》之奇崛。

”[6]
(二)、刘肃在《片语词序》中高度推崇周邦彦词,说:“美成以旁搜远绍之才,寄情长短句,缜密典丽,流风可仰。

其征词引类,推古夸今,或解字用意,言言皆有来历,真足冠冕词林。

[7]。


(三)、陈郁在《藏一话腴》外编卷上也高度评价周邦彦的词:“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侩妓女知美成词为可爱。

”并高度评价他的政绩和文章,并感叹地说:“能知美成为何人者,百无一二也。

”[8]
(四)、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他不认可,但是后来却对周邦彦关注起来,专门为他写了一本《清真先生轶事》,并在里面说:“……故先生之词,文字之外,需兼味其音律……今其声虽去,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又说:“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9] (五)、《绝妙词选》[10]卷七中评价是“圆美流转如弹丸。


周济则认为:“美成思力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至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

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

”[11]
(六)、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

”周邦彦为什么可以像姜夔那样成为《词源》里的典范,在《乐府指迷》中解释到:“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之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冠绝耳”[12]。

(七)、此外,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毛氏先舒曰:‘北宋词之盛业,其妙处不在豪快而在高健,不在艳冶而在幽咽。

豪快可以气取,艳冶可以言工,高健幽咽,则关乎神理,难可强也。

’又曰:‘言欲层深,语欲混成。

’所论为此专属一人,而求之两宋,唯片玉(周邦彦词集名)、梅溪(史达祖)足以备之。

周之胜史,则又在浑之一字,词至于浑而无可复进矣”[13]。

(八)、周振甫在《文学风格例话》中说周邦彦:“用思隽永,用词圆润明密,体制纤弱,设色鲜艳,境界婉媚,结构天成而深层”[14]。

十分推崇他是万一风格的先声代表。

(九)、叶嘉莹对周邦彦的评价也很有见地。

她说:“周邦彦是集北宋之大成者,开南宋之先声的一个重要人物,可是有的人并不欣赏他,而他所不被欣赏的地方就正是他开南宋先声的所在[15]”。

并反复讲到:“周邦彦是善于勾勒的,周词的两大好处,一是他的思力,一是他的勾勒。

”[16]
四、周邦彦词风形成原因的论述:
从种种言论中,可以看出周邦彦遭到热议的就是他的词风和词格,而这种词风和词格之所以褒贬不一,是由于人们对这种“新形式”的接受存在观念上的约束。

这就涉及到一个作家的作品风格的形成问题。

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中说:“不同的文学风格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雄浑刚劲的风格可以壮人胸怀,清新俏丽的风格可以舒人心脾,飘逸疏野的风格可以养人性情,沉着含蓄的风格可以启人思力……又曰:“评析风格,要广泛涉猎,无所偏私,然后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把握各种风格的美。

”[17]
所以说,周邦彦的词虽然在那个时代没有知音,但却不会黯淡清真词的独特之美。

那么,怎样分析他这种风格的成因,就是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在《文学理论教程》中,根据马克思文学理论观,一个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家的意识形态紧密相关。

因此,清真词风的形成,将重点从历史和文化背景研究入手。

在正史《宋史》卷四四四中,说周邦彦“疏隽少检,不为州里所推重。

……好音乐,能自度,制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18]。

”在《贺铸传》里却满怀尊敬地说:“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

尤长于自度曲。

”两种评价明显对周邦彦是颇有微辞的。

朱崇才认为,《宋
史》之所以这样说,是由于周邦彦的新党身份,而《宋史》的作者对新党是深恶痛绝的,因此影响了对立传人物的公平评价。

那么,周邦彦究竟怎样参与了北宋末年那次波澜壮阔的新旧党争,而不幸招之非议呢?经历过政海波涛的周邦彦,在文学创作上是否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导致了什么样的转变,都是论文入手分析的问题。

此外,当时的文化背景如何,当时仕人们的意识形态怎样[19],周邦彦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0],也是论文浅析的中心。

综上所述,周邦彦词勾勒精巧,思力隽永,精通音律,堪称词中老杜。

然而知音难觅,于是他只能笑傲红尘,歌尽清殇。

透过历史的尘埃,本课题将掀开这位孤独的歌者、一代词魂周邦彦词风形成的神秘面纱。

注释:
[1] 付德岷《宋词三百首鉴赏词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6
[2] 朱崇才《词话史》中华书局2006.7
[3] 张炎《词源》、《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8
[4] 朱孝藏汪中《宋词三百首注析》岳麓书社1987.1
[5] 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1
[6] 王灼《碧鸡漫志》、《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1
[7] 唐圭璋《宋词记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
[8] 王易《词曲史》上海书店1989年影印本
[9] 叶嘉莹《迦陵著作集—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
[10] 曹济平朱崇才《新编宋词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5
[11]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5
[12]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7
[13]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巴蜀书社1995.1
[14] 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2
[15] 叶嘉莹《唐宋十六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16] 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17]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18] 脱脱等编《宋史》中华书局1977.1
[19] 张端义《贵耳集》中华书局19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