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经章末思考题

合集下载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期末终极版)

政经思考题导论1.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即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规律。

(2)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经济学必须紧密联系生产力,即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研究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答: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其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同时因为它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包含了鲜明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认识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坚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鲜明立场,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内在统一。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2)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和变化规律。

(3)揭示经济运动的普遍规律。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马政经研究生产关系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即经济规律。

所谓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任何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

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所以人们处理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时: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5)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依其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普遍经济规律;第二,共有经济规律;第三,特有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答:①历史背景。

A.产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生产,奠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doc

一.名词解释1 .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经济体制劳动二重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劳动强度2.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格标准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泡沫经济3. 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固定资本流动资本4. 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职能资本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聚资本集中5.股票价格土地价格垄断价格垄断低价垄断利润股份公司虚拟资本虚拟经济6.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率银行资本银行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垄断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7.企业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相对过剩人口经济危机二.简答题1.什么叫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哪些特点?2.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3.什么叫劳动生产率?决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4.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有何关系?5.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有何关系?6.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7.劳动力商品、货币商品、普通商品三者之间有何关系?8.简述货币资本化的前提。

9.简述货币的产生过程。

10.简述货币的五大职能。

11.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有何关系?12.简述商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

13.简述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14.什么叫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哪些危害?15.什么叫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有哪些危害?1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7.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1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关系?19.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之间有何不同?20.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21.工资如何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22.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有何关系?23.什么叫资本积累?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24.固定资本的磨损有几种?它们是如何补偿的?25.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26.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27.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于剩余价值生产有哪些意义?28.流通资本与流动资本有何不同?29.简述垄断的类型及其成因。

政经思考题(答案版)

政经思考题(答案版)

政经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1.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具有什么特征?各个阶段之间具有的关系?答: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论述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三个互相衔接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二(高级)阶段。

第一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并存和斗争。

第二阶段的特征:(1)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2)社会生产由国家统一地、有计划地组织;(3)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再存在;(4)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为尺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

第三阶段的特征:(1)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2)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关系:三个阶段是互相衔接、经常变化和改革的。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取得政治上的统治以后,将经历一个由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过渡时期完成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人类社会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类社会就进入成熟的共产主义阶段,这是共产主义第二阶段。

4.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迫切要求提高社会生产力;(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殊要求,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什么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答: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包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关系。

道德法律书后章节思考题(答案)

道德法律书后章节思考题(答案)

道德法律书后章节思考题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的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最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4.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树立正确的得失观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树立正确的顺逆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反对错误人生观反对拜金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书写出彩军旅人生与历史同向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1.谈谈理想信念对青年学员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励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不断努力追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篇问题一:物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区别答:①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物品的自然属性。

有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性质决定。

②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价值的本质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问题二: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答: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②具体劳动也叫有用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方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③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半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问题三: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是为什么商品生产者还要提高各自的生产率。

答:①商品的价值量不是有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②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就体现为更多的社会价值。

在市场竞争中就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问题四:用等价形式交换具有哪些优势答:①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③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形式。

问题五:怎样解释“金银天然非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答:1.金银天然非货币。

①在人类产生前,金银就是自然界中存在两种金属,并不是货币。

(无人类当然无货币);②人类产生后,也并不是所有金银都是货币,只有那些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金银首饰不是了);③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产品经济时期(共产主义),按需分配,货币消失,但金银作为客观实在仍然存在。

政经复习思考题

政经复习思考题

一、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

答: 经济规律: 经济运动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 经济规律产生的基础是客观的。

所有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并随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2) 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

一切经济规律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 经济规律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具有客观制约作用。

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消灭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答: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即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统一: 二者均存在于商品体内,是构成商品的缺一不可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对立: 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使用价值与价值不能被同一个人所兼有。

3、简述劳动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答: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劳动生产率和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

⑤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4、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政经课后思考题精简版答案第一章1、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的形成过程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自具有什么特征?各个阶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P18~20)(1)、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第二(高级)阶段。

(2)、各阶段特征: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并存和斗争,其斗争的结局是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第一、实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即整个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消灭了剥削;第二、社会生产由国家统一地、有计划地组织;第三、商品货币关系已经不再存在;第四、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为尺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

但是,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由于劳动还没有完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三大差别仍然存在,人们还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光,因此,以劳动为同一尺度的平等权利还不能消除劳动者之间分配上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已极大丰富,旧的社会分工已经消除,人们的道德水平已大大提高。

劳动已从谋生的手段成为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3)、各阶段之间的关系:逐步发展,相互衔接,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奠定必要的基础。

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具有哪些主要特征?(P26~~P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即从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党的报告指出: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穷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政经(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没答案哦)

政经(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没答案哦)
50、 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是什么?对国家经济安全会造成什么影响?
19、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重要意义
20、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有什么区别?
21、 为什么说程中实现的?
22、 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和形式的背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3、 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量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4、 比较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12、 价值规律是怎样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
13、 价值规律为什么能够自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
14、 价值规律为什么会导致分配不公平?
15、 货币和资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6、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解决这一矛盾的条件是什么?
17、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相比有何异同?
18、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7、 什么是货币的虚拟化?它是如何形成的?
8、 为什么说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9、 价格与价值有什么不同?它偏离价值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没有破坏价值规 律?
10、 为什么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1、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含义及其相互作用如何?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 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3、 简述商品的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变过程?
4、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及其转化对商品经济的影响如何?
5、 简述货币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6、 简述货币流通规律及其几个不同的计算公式的含义。
25、 为什么说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政治】13级政治经济学重点课后思考题by陈子豪

【政治】13级政治经济学重点课后思考题by陈子豪

【关键字】政治政治经济学课后重点思考题提醒:①在答每道题前,先解释题目中出现的名词。

②代词还原为原有名词。

③每点根据理解拓展,尽量多写。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休息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休息时间决定。

(2)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休息生产率成反比。

②部门休息生产率越高,一定休息时间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单位商品价值量就越小。

③个别休息生产率提高,每一单位产品的价值量降低,但社会必要休息时间没有减少,因此商品可按原价值量出售,处于有利地位。

2、为什么说私人休息和社会休息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1)原因:①它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②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③它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2)货币是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3)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职能: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什么是纸币的流通规律?(1)①货币流通规律,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商品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

②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次数)③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次数)流通中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什么⼜可以被⼈们所认识和利⽤?P11经济规律是在⼀定的经济条件,即在⼀定的⽣产关系的基础上产⽣和发⽣作⽤的。

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不以⼈们的意志为转移,⽽且反⽽决定⼈们的意志。

不管⼈们是否喜欢它,是否认识它,只要某种经济条件存在,同这种经济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作⽤。

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们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前并不是⽆能为⼒的。

⼈们经过反复实践⽽积累经验,不断学习⽽提⾼认识能⼒,是能够发现未曾被认识的经济规律的,是能够加深认识前⼈已经发现的经济规律的必然性的。

这就是说经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的。

2.如何理解商品的⼆因素?商品的⼆因素与⽣产商品的劳动⼆重性的关系如何?第⼀(⼀)商品的概念:商品是⽤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因素1.使⽤价值: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特点:①商品的⾃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②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般⼈类劳动特点: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产者相互⽐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使⽤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盾)(2)使⽤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统⼀)第⼆.(⼀)具体劳动:是在⼀定具体形式下进⾏的劳动特点:创造商品的使⽤价值,反映⼈和⾃然的关系,具有永恒性(⼆)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差别的⼀般⼈类劳动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统⼀性:是⽣产商品的同⼀劳动过程的两个⽅⾯2.对⽴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产率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量?P36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哲参考资料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马哲参考资料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部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2、自然经济是以分散、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它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3、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6、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7、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8、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消耗。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

它的高低可以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测量,也可以用单位产品中所耗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1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12、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只能转移。

13、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能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

14、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15、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也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率,来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1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17、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8、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19、资本的技术构成就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一章一、辨析题1.答:该命题正确。

因为:劳动对象是指接受人们劳动加工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自然物;二是经过人们劳动加工的劳动产品。

后者称为原料。

可见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但劳动对象并非都是原料。

2.答:该命题错误。

因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仅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而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基础上的生产关系体系。

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发生的生产关系和他们之间的联系。

二、简答题1.答:(1)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人类利用劳动资料,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改变劳动对象,以满足自身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答:(1)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同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关系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表现在: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但是,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会积极地反作用于生产力。

表现在: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不适合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经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制度,由这一阶段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方面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也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
1.如何深化对劳动及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①劳动的二因素是指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即物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②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的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不同使用价值体现不同的劳动的形势下进行的劳动,它和自然物质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③所以,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①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降低而发生变化,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②受简单劳动影响。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其作用形式是通过价格机制、竞争规律、供求规律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4.物品成为商品应具备的条件
①有用性
②凝结了人类的劳动
③用于交换(价值)
5.简述货币起源、本质和职能
①货币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②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一般职能是世界货币、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6.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7.私有制商品/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
私有制商品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决定着私有制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第三章资本及其剩余价值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资本家为何要竭力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减少创造同样价值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谋求更多的剩余价值。

②以降低生产资料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相对剩余价值。

④增加超额剩余价值。

2.简述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①区分:不变资本是指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的资本部分(只发生价值转移);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能使价值增值,m的唯一源泉)。

②意义:第一,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
第二,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3.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P26-28)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即物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4.相对剩余价值如何生产出来?
形成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资料价值
5.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绝对m生产方法,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m的方法;
相对m生产方法,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

联系: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剥削程度,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

区别:1.物质技术基础不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与生产技术不变,或生产技术发展缓慢相适应,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生产技术的不断变革为条件的;
2.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以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而在机器大生产出现后,逐渐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为主;
6.试述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①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的,只有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
成为资本。

②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③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的一部分价值。

④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2.劳动力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剩余价值。

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够使其带来剩余价值。

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第四章资本积累
1.简述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1)区别: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的重新分配和组合。

2.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因此增长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
存在这种限制。

(2)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2.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客观必然性和影响因素。

(1)实质: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2)资本积累的必然性由两个方面决定:第一,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第二,资本主义竞争的外在压力。

(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主要有: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生产率水平;第三,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的多少。

第五章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试述资本周转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周转的指导意见。

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

资金周转速度是影响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加快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省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生产资本既可以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又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是什么?
首先,划分的依据不同。

前者依据他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划分。

后者依据资本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来划分。

其次,划分的内容不同。

最后,划分的目的不同。

3.简述影响预付资本总周转的两个因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4.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本运动的意义。

一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二是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本总量,必须合理分配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三种资本的循环必须保持其连续性。

只有遵循资本循环的客观要求,才能加速企业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5.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增加剩余价值。

2.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减少或避免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4.节省预付流动资本,增加剩余价值。

5.一定量的预付资本将发挥更多的作用,提高年剩余价值和年剩余价值率。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及其周期性
1.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联系:1.从运动过程看,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从运动形式看,都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都采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3.从运动目的看,都为了实现价值增值。

区别:①个别资本的运动只包含生产消费,不包含个人消费;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含生产消费,又包含个人消费。

②个别资本的运动只包括资本价值的流通,不完全包括剩余价值的流通(即不包括资
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流通);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资本价
值的流通,又包括整个剩余价值的流通。

③个别资本的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
包括资本流通,而且还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


2.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什么?
I(V+M)>IIC
II(C+V+M)>I(V+M/X)+II(V+M/X)
3.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含义是什么?
第七章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2、简述成本价格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意义。

1.能有效保证企业完成指定的成本管理目标。

2.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降本增效。

3.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减少了贪污盗窃等行为的发生。

4.成本控制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3、商业利润的来源?剩余价值如何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进行分配?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品经营获得的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