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墙墙面设计草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院
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业
院系:学特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
:聂佳瑞
学号:2
任课教师:高桂梅
幼儿园墙面环境设计方案
现代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主题教育活动以其多方面整合教育的优势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这其中,主题墙是记录幼儿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载体;是主题得以顺利开展的媒介;它承载着我们的教育意图,并能引发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能力水平上的提高。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能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并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教育对主题墙的创设越来越重视,在每一个主题进行的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进行主题墙的创设,甚至还会组织观摩评比,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主题墙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价值呢?答案并不是肯定的。事实上,在老师们的有意无意中,我们主题墙的创设上已不知不觉地出现了缺失,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容上的缺失
(一)主题墙容创设与主题活动脱节,缺乏互动性
有的幼儿园里的主题墙在旁人看来是十分美观整洁的,鲜艳的色彩,稚气的涂鸦,有序的排列。但是仔细地查看,不难发现,墙饰容和主题相关少,列的都是一些“通用品”,即在这个主题中能
使的,在那个主题中也可以用的。主题活动和主题墙创设脱节,没有交互融合。这样主题墙在主题课程中的潜在作用也就没有开发出来。
同时,我们都知道,主题墙布置的时间要与课程结合地很紧密,主题进行到哪里,主题墙就应呈现出相应的容,主题墙应始终是“进行时”。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做不到这一点。由于日常工作的繁琐,等教师忙完了手头的事再来布置主题墙,往往已时过境迁,主题墙成了“过去时”。有时,教师趁着空闲将还未进行的主题容提前布置出来了,这样一来,主题墙又成了“将来时”。其实,无论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都无法让主题墙与主题容互动起来,通过主题墙与主题容的互动帮助幼儿提升关键经验这一点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二)主题墙容创设没有体现主题容的脉络,缺乏层次性主题墙应随着活动的展开逐渐产生、发展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渐进的系列活动。有很多教师在主题进行前没有经过充分的思考,没有领会主题的在联系,因此在创设主题墙时,都是走一步做一步,上了什么课就把课的容呈现在主题墙上。仔细看,就会发现,很多展示的容之间没有联系,容之间相互重叠、跳跃,没有体现主题容由浅入深的过程。幼儿通过主题墙探究过程、积累经验、扩展知识这一点就无法较好地实现。
二、形式上的缺失
(一)固定多变化少,缺少动态
动态化是指主题墙要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变化而同时不断变化。主题墙的创设,需要关注幼儿兴趣的发展和变化,并随着每个主题活动的自然展开和不断深入而逐步丰富,展现出主要活动的动态网络图。但反观我们的主题墙,有很多都是教师在主题的开始就一直不停地往主题墙上贴东西,一直到主题结束,新的主题开始了再不停地往上加,而且一旦上了主题墙的东西,不到主题结束是不会拿下来的。即使是有变化,也是边边角角,小围的。主题墙基本上是“死”的,整体感觉不“活”。
(二)堆砌多规划少,缺少艺术
主题墙的布置也应讲究美感,有的主题墙布置前缺乏统一规划,布局、设置不合理。如有的地方很空,有的地方却图片、文字一大堆挤得密不透风;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将整个主题墙变成了幼儿作品展示区,除了幼儿的美术作品,就是幼儿的手工作品同时在主题墙布置时,有的教师很少考虑创新,没有将幼儿作品加以处理,构成一个表述主体。而是简单地将主题墙划分为几大块,一块一块地贴图画、文字说明或幼儿作品。主题墙被分割成了干巴巴的几块豆腐干,并且在各部分之间看不出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主题墙给人以零落、杂乱的感觉,丝毫没有带给幼儿美的感受。
(三)雷同多特色少,缺少个性
一般幼儿园的主题墙往往都小异,其基本形式就是图片加文字,最多再加上一点幼儿作品,每个主题都是这几样,没有特色,缺乏
个性。材料雷同、容雷同,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班级给人的感觉却是相同的,相同的认知容、相同的认知形式、相同的认知特点、相同的认知兴趣,同时,在现在的主题墙创设中,除了纸以外,很少用到诸如自然物、废旧改造物等物品,缺少新奇的,与众不同的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物体,表征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布置中的亮点。这样的主题墙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也不能更好地组织起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三、操作上的缺失
(一)教师参与主宰化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是主题墙创设的主体,包括主题容的生成,主题墙的容、布置形式等等都是教师的构思为主。从主题的确定到具体的布置几乎都由教师一手策划、完成。教师包办了设计容、包办了材料收集、也包办了创设过程,幼儿只需在一旁静静地观看,教师完全抛开了幼儿。相反的,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幼儿的参与,在布置上过分依赖幼儿,全都是幼儿作品。全部是教师作品毫无疑问是不对的,但全部是幼儿作品也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以幼儿为本。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没有以幼儿为本位,没有将其视为重要的合作者,这两种情况都是教师主宰主题墙创设的表现。
(二)幼儿参与模式化
随着认识的深入,教师们也都知道到要让幼儿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来。但是在幼儿的参与过程中却存在着两种模式,一种是“补缺式”,即教师根据自己的思路创设好了大部分的主题,让幼儿添
加些简单的小东西,作个简单的补充;还有一种是“填空式”,即在设计中,教师已想好了哪些容是需要幼儿参与的,于是一声令下,所有的幼儿一起动手做,然后教师将幼儿作品填充到主题墙中去。其实这两种参与模式,都没有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的关系,教师并没有把这一过程创设视为一个良好的教育课程,幼儿从中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参与活动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主题墙并没有体现真正的“幼儿参与”。
(三)家长参与表面化
有的教师怕家长不理解,嫌麻烦,觉得过意不去,拒绝家长过多地参与主题墙创设。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参与主题墙创设都表现为拿照片(幼儿照、生活照、旅游照等)、拿图片(风景、动植物等)、拿与主题相关的一些物品等。总之,一提到家长参与就是要家长拿东西来。其实,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家长资源的利用价值,也没有真正调动起家长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其实主题活动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材料,并非教师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墙饰如何制作,图片资料如何贴,位置如何摆放,材料怎么展示都可以让家长参与。教师忽视家长的参与价值,家长参与表面化,会使教师陷入繁忙中,从而减少了对幼儿活动的关注和指导的时间和精力,对幼儿的帮助并没有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面好的主题墙应该是一篇生动的议论文,做到论点清晰、论据丰富、论证有力。因此,解决主题墙的缺失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四、主题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