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小学科学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课堂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课堂案例分析科学课堂案例一:观察蚯蚓生长的奇妙过程在一次小学生科学课堂中,学生们进行了观察蚯蚓生长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老师给每个学生一块圆柱形透明容器和一些湿润的泥土,然后让学生们去寻找蚯蚓并将其放入容器中。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学生们每天观察容器中的蚯蚓,并记录下它们的变化。

第一周,蚯蚓刚刚被放入容器,学生们发现它们都躲在泥土的深处,几乎没有动静。

第二周,蚯蚓开始钻水平的洞穴,学生们注意到它们偶尔会伸出头部来。

第三周,蚯蚓的洞穴更深了,它们开始向上伸长身体,头部也伸出更多。

第四周,蚯蚓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洞穴网络,学生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弯曲的身体和口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观察到了蚯蚓的生长过程,还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

他们发现蚯蚓是一种冷血动物,可以通过运动来调节体温,并且它们通常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活,因为它们的皮肤必须保持湿润才能呼吸。

科学课堂案例二:探索光的折射现象在一节小学科学课上,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老师拿出一块透明的玻璃板,并将它放在桌子上,然后拿出一支纸板和一支笔。

老师示范先在纸板上画个箭头,然后将纸板放在玻璃板旁边。

学生们观察到箭头在穿过玻璃板后发生了变形。

接着,老师向学生们解释了光的折射现象,并告诉他们折射是由于光在穿过不同介质时速度改变而引起的。

接下来,老师提供给学生们几块不同形状的玻璃板,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

学生们将纸板放在玻璃板旁边,观察并记录光的折射现象。

他们发现,当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板时,会发生折射;而当光线从玻璃板射入空气时,也会发生折射,但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不同。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观察和记录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科学课堂案例三:探索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小学科学课中,老师进行了一次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老师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发一盆绿色植物,并要求他们将盆中的植物暴露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观察结果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观察结果

小学生科学课堂的观察结果引言科学课堂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科学课堂的情况和效果,我们对多节科学课程进行了观察,并整理出了以下观察结果。

观察方法1. 实地观察:观察者亲临课堂,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记录。

2. 学生访谈:课后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他们对科学课堂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师访谈:与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

4. 课堂录像:对课堂进行录像,以便课后进行分析。

观察结果1. 学生参与度在观察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课堂中。

他们对于实验、探究等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理论知识的上,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2. 课堂氛围科学课堂氛围总体良好,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之间也乐于交流与合作。

但在部分课堂中,课堂纪律有待加强,尤其是实验操作环节。

3. 教学内容观察到的课堂内容涵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

但部分课堂在理论知识方面过于深入,可能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4. 教学方法教师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探究等。

其中,实验和探究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但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生动形象的讲解。

5. 学生反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科学课堂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他们认为实验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高兴趣,但也有学生表示理论知识的较为枯燥。

6. 教师反馈教师们普遍认为科学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课堂纪律管理、教学内容难度的把握等。

建议与改进措施1.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可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2. 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学生在实验、探究等环节能够有序进行。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4. 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课堂在学生参与度、课堂氛围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仍有改进空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地球上的水》课堂观察报告一、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1、学生对地球上水的分布的认识,是教师引导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和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一步步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

多媒体课件的适时应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地球上水的分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记忆,同时还渗透了美的教育。

不足的是对南北极冰川中水的认识启发不够就提出自己的观点。

]2、从太空中观察地球上的水这一环节的教学,不仅渗透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先进成果,还体现了引导学生学习从部分到整体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更主要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形象地认识地球是一个水球这一知识。

此环节设计起到了多方面作用,并且也是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建构的。

二、认识淡水资源的匮乏教师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和讲解使学生认识淡水资源的分布和占有量。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主动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建构,体现了教师引导和帮助的职责。

三、认识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1、从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仍不能完全被人类利用引出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很自然地过度到要研究的问题。

2、通过讲述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事实说明水污染现象很有说服力。

3、通过讲述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事实说明水污染现象很有说服力。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使学生认识更全面、深刻。

第二篇: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思想: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课文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埋垃圾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和理解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识。

教研活动记录小学科学(3篇)

教研活动记录小学科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9月28日开展了小学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议课等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培养教师集体备课的能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3. 通过课堂观摩和评课议课,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4. 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包括:(1)教材分析:对本次教研活动的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教学设计:针对教材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教学资源:搜集整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素材。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们进行了课堂观摩。

观摩课由一位教师进行展示,其他教师认真聆听、记录。

观摩课后,教师们对课堂进行了评课议课。

评课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流畅,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3)教学资源的运用:分析教学资源是否丰富、实用,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4)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学生参与度是否高,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研讨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教师们进行了教学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针对课堂观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互相借鉴。

(3)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圆满结束,取得了以下成果:1. 教师们对小学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

2. 教师们的集体备课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得到提升。

3. 通过课堂观摩和评课议课,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学素养得到提升。

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教学总结

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教学总结

年度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教学总结教学目标:在过去的学年内,我作为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师,负责开展科学观察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他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这一学年的科学观察教学进行总结并分析效果。

一、教学活动设计1. 实践性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验,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来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他们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2. 观察记录和分析: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我引导他们使用笔记本或观察表来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在活动结束后,我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让他们从中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效果分析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实践性的科学观察教学活动,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学会了细心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例如,在观察植物生长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观察到叶子、茎、根的关系,并能准确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还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他们能够独立进行观察和实验,并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这些实践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科学观察教学活动中,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

他们学会了合理提问,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来得出结论,并从中扩展和应用自己的知识。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总结:通过年度的科学观察教学活动,我观察到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日益增长,观察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观察和实践过程中缺乏耐心,容易出现学习焦虑。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多实践性教学环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个性化的指导。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和使用情况。

观察量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用于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观察数据,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研究进展和理解程度。

2. 观察量表设计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量表应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设计,以确保能够有效地评估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实验的观察能力。

- 项目选择:量表中的观察项目应涵盖课程内容的关键要素,同时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 评分标准:量表应提供明确的评分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 量表格式:量表可以采用多种格式,如单项选择、填空和绘图等形式,以适应不同观察项目的评估需求。

3. 观察量表使用情况观察量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使用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并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以下是观察量表的一些常见应用方式:- 课堂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或观察活动中的表现,使用观察量表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评估他们对相关概念和实验的理解程度。

-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填写观察量表,以记录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并评估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作业评估:观察量表还可用于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观察能力,例如观察一种现象并记录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观察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4. 结论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是一种有益的评估工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程度。

在设计和使用观察量表时,应考虑教学目标、项目选择、评分标准和量表格式等因素。

通过科学有效地使用观察量表,可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学习的维度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提纲(1)——学生学习的维度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视视点角① 学生学习情绪观察。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学动、兴趣高涨、全身心投入的程度。

习状态② 科学学习态度外部观察。

学生表现出: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

观察方法记录分析运用“学习情绪观察记录” 量表叙事记录,力求客观记录学生整节课时间内学习情绪变化及外部表现。

并运用“学习情绪个案观察记录”抽取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仔细观察,记录这个(几个)学生整节课时间内学习情绪变化及外部表现。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① 参与质量观察。

学生活动参与质量高。

② 小组活动观察。

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有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欢的方式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针对实验的情况合作交流得出结活论;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全班交流小动组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参动中产生新的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与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③学生自主探究空间观察。

学生课堂中自主探究时间空间大。

④学生参与面观察。

学生活动参与面广。

⑤师生、生生间互动观察。

师生、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运用“学生发言与提问记录分析表”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与提问。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运用“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量表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学生位置移动记录表” 量表分析学生探究的空间。

运用“语言流动记录表” 量表分析全体学生参与的密度。

运用“讨论互动关系表” 量表分析生生、师生间互动情况。

①学生独立思考观察。

学生在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

独立②特色表现观察。

思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考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迷信他人(老师),敢于质疑,有所发现,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运用“学生学习状态记录表”对学生独立思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某学生个体独立思考情况进行个案观察分析。

【免费下载】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提纲3学生学习的维度

【免费下载】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提纲3学生学习的维度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提纲(3)——学生学习的维度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视角视点观察方法记录分析①学生学习情绪观察。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全身心投入的程度。

运用“学习情绪观察记录”量表叙事记录,力求客观记录学生整节课时间内学习情绪变化及外部表现。

并运用“学习情绪个案观察记录”抽取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生仔细观察,记录这个(几个)学生整节课时间内学习情绪变化及外部表现。

学习状态②科学学习态度外部观察。

学生表现出:大胆猜测,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求知欲强,学习积极主动;重证据,实事求是,愿意合作交流。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①参与质量观察。

学生活动参与质量高。

运用“学生发言与提问记录分析表”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与提问。

②小组活动观察。

小组有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有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用喜欢的方式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思考;针对实验的情况合作交流得出结论;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全班交流小组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质疑;在探究活动中产生新的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③学生自主探究空间观察。

学生课堂中自主探究时间空间大。

运用“教学活动转换记录”量表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学生位置移动记录表”量表分析学生探究的空间。

④学生参与面观察。

学生活动参与面广。

运用“语言流动记录表”量表分析全体学生参与的密度。

活动参与⑤师生、生生间互动观察。

师生、生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运用“讨论互动关系表”量表分析生生、师生间互动情况。

独立思考①学生独立思考观察。

学生在课堂中善于独立思考。

运用“学生学习状态记录表”对学生独立思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某学生个体独立思考情况进行个案观察分析。

②特色表现观察。

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迷信他人(老师),敢于质疑,有所发现,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运用叙事记录描述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

课堂观察报告范文(推荐(最新9篇)

课堂观察报告范文(推荐(最新9篇)

课堂观察报告范文(推荐(最新9篇)课堂观察报告篇一“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

新教材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惟一依据,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范例。

教师也不再是单纯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教师正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关注将更加全面,把儿童的主体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更重要的是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之中来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以下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和最大的动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小学生最喜爱的学习方式。

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孩子步入科学学习殿堂。

教师要准确把握实验教材所体现的几点基本思想,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的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

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

教学《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自己扮演小浣熊和爸爸,妈妈无家可归、到处流浪躲藏的情景;紧接着,通过放录像,让孩子们看到乱捕乱猎、乱砍滥伐,野生动物纷纷倒下,学生们开始还议论纷纷,到最后全部默默无声。

见此情景,我对学生们说:“这一切是由于人类不善待我们的‘朋友’造成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不能只有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都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大家园里。

”在不知不觉中,既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知道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关爱他人。

如有段时间,三年级的学生对玩纸飞机成风,可多数人的纸飞机却飞不高,飞不远,热情与日俱减,这时就需要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原因,此时,我们恰好学习《纸飞翼》这一课,我给学生介绍了纸飞翼的常识,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如何让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小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课堂观察和记录是小学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对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问题、评估教学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一、明确观察和记录的目的在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和记录的目的。

观察和记录的目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评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有效性。

明确观察和记录的目的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记录,提高观察和记录的效果。

二、选择适当的观察和记录方法针对不同的观察和记录目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常用的观察和记录方法包括口头记录、书面记录、录音、摄像等。

口头记录适合于记录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行为表现等;书面记录适合于详细和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录音和摄像适合于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情景等。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确保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合理安排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和频率观察和记录的时间和频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观察和记录的时间,例如在上课期间进行观察和记录,或者在下课后进行观察和记录。

同时,观察和记录的频率也要选择合适,既要保证及时收集信息,又要避免频繁打断课堂教学进程。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并制定出合理的观察和记录计划。

四、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在进行观察和记录时,教师要准确记录观察结果和感受。

观察结果包括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举止、合作交流等;感受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反思和改进意见等。

为了保证记录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尽量采用客观的描述和量化的标准,避免主观臆断和模糊表达。

同时,教师要及时整理和归档观察记录,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五、分析和利用观察记录结果观察记录结果的分析和利用是观察和记录的最终目的。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学调整。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科学观察是小学学科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并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观察。

案例一: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植物生长作为一个科学观察的案例。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颗种子,并要求学生观察它的外观、形状和颜色。

接下来,教师可以将种子放在一块湿润的棉花上,并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种子的变化,例如是否发芽,发芽后是否出现幼苗。

他们可以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并用图片和文字进行描述。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光线,并加深他们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理解。

案例二:观察物体的浮力物体的浮力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观察案例。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的物体,如木块、纸张和塑料玩具等,并向学生解释浮力的概念。

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状态。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尝试回答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沉在水中,有的物体会浮起来。

学生可以根据观察结果和自己的理解,给出答案,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浮力,了解浮力与物体密度和形状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案例三:观察天气变化观察天气变化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常见的观察案例之一。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包括天空的状态、气温和降水情况等。

学生可以利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风向标等进行观察和测量。

学生在记录天气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天气的变化与四季的关系、气候的变化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学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录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总结: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观察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科学观察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科学教师应该通过合适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引导,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

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全体科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我校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全体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观摩课展示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节观摩课,分别由我校科学教研组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展示。

第一节课由张老师执教,课题为《光的传播》。

张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第二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课题为《植物的生长》。

李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了科学方法。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全体科学教师齐聚实验室,开展了热烈的研讨活动。

首先,两位执教教师分别对所执教的课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接着,教研组长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后,全体教师针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在研讨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教学反思,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总结本次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全体科学教师受益匪浅,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 教师们认识到,科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2. 教师们意识到,科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表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表

设计意图:本表主要记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整体情况。

记录学生发言的次数;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学生,代表自愿回答,代表被动回答。

叫到一次,在其相应的位置上划相应符号,用“正”字纪录。

还可用符号“→”表示教师在教师里行走的路线图,从而正确反映出教师的顾及面。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参与活动,活动的形式是否是多样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活动,继而观察学生参与的效果,即学生的反馈。

同时需对活动的形式进行纪录,可总结出本堂课学生总共的活动,最后由观察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授课教师更好地修改其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数据分析及建议: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表(3)
教学资源有效性的观察记录
我的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对老师所呈现的教学资源的反应,很明确的看出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也就是是否有效。

观察记录与分析将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反应及目标达成两方面,更好运用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小学科学观察教案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观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科学观察教案1教学目标1、练习正确使用温度计;2、练习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学生参与的实验课,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尽管在小学已学过温度计,这里仍需给予重视、实验特点(1)本实验的’操作技术并不难,但是从向杯内倒入开水到杯内水的温度将至室温,水温是连续变化的因此实验过程中测个环节的温度时,读数要快,否则,温度就要下降、(2)温度计的玻璃壳易碎,初中学生活波好动,如果组织不好,易损坏仪器、教法建议1、实验的组织课前要编好实验小组,每组以2~3人为宜、如果仪器不够,可以考虑分批进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受到教育,得到锻炼,有所提高、2、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让学生观察温度计,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就是温度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值、教师要把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并作示范、(2)测温过程、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3、7年级科学问题『关于温度计』(1)按照题目算出来,乙的一刻度就是甲的1、05刻度,所以当乙从20℃变到80℃时增加了60℃,而甲却增加了63℃,相同的乙从20℃降到—2℃时,甲的刻度降了22*1、05=23、1个刻度,所以甲此时的示数为15—23、1=8、1℃,所以你做的是对的!(2)设20℃甲变化了Y度,15℃乙变化了X度,此时他们得的值是相等的,则20+Y=15+X,而且乙变化了X度相当于甲变化了1、05*Y度所以20+Y=15+1、05Y所以Y 等于100,则在120℃时甲与乙的示数正好相同小学科学观察教案2一、教学内容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观察分析能力是学生探索科学世界、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之一。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植物种子,让学生亲自播种、浇水、施肥,观察植物从种子到幼苗再到成熟植株的整个生长过程。

或者在讲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播放一些有趣的动物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想要深入了解动物的愿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

比如,“为什么天空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去观察和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提供丰富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学生观察的效果和质量。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观察材料,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观察。

在选择观察材料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比如,在讲解物体的沉浮现象时,可以准备木块、铁块、塑料球、泡沫板等不同材质的物体;在讲解昆虫的特征时,可以准备蝴蝶、蜻蜓、蚂蚁、蜜蜂等昆虫标本。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收集一些观察材料,如树叶、石头、贝壳等,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让他们更加珍惜观察的机会。

除了实物材料,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观察材料。

比如,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如地球的公转、细胞的分裂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观察。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不是随意地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的效率和准确性。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课堂观察报告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课堂观察报告

《地震》课堂观察报告4我利用本课学生活动进行相应的观察和记录。

将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把这课观察记录整理如下:一、教学特色1、创设情景,激励督促学生参与。

新课导入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入到一个新的知识情境——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知上的需要。

引导学生从欣赏生动的图画和视频入手,启发思考,使学生认识地震的危害,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欲望。

通过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刺激学生感观,激发学生对地震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

2、依靠多媒体技术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究热情,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

可以讲将科学变抽象为形象,这些信息手段以它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达到充分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求。

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途径,确保了学生主体地位与参与的激情。

3、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理解地震的成因。

在活动中,使学生了解避震的科学常识,懂得如何从容面对地震,知道自救的方法,进行地震模拟演习,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生命,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探究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如何抗震自救。

4、课堂设计新颖,知识性强。

本课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验、视频、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将适当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充分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把实验与多媒体结合,提高实验的观赏效果,增强说服力。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概念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教师也克服了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教师素养。

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够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语言清晰,表达准确。

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

在教学内容丰富,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

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表一:学生前概念展现情况

评:

议:
课堂观察表二: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评:

议:
注:该量表用于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我们预设在转变学生概念在作用课堂观察表三:教师提问是否围绕概念转变

评:

议:
课堂观察表四:教师理答、评价情况
总评:
建议:
课堂观察表五: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

评:

议:
课堂观察表六:学生活动与概念达成有效性
注:1、观察者需要预先了解授课者对活动的预设。

2、衡量活动是否达成,需要对照活动的难度预设评定,记为:A.达成 B.基本达成 C.未达成。

3、活动的难度层次可以依据 A.了解 B.理解 C.质疑 D.预设解决方案 E.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评:

议: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观察总体评价表。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观察报告观察地点:培育小学录播室观察时间:20XX年10月10日观察课题:寻找秋天执教老师:谢孟玲观察老师:李楠、郜前方、常楠楠、孔玉观察维度:学生学习探究问题: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反映出教师教学的哪些方面有待完善?一观察点与选点说明这一观察点属于《课堂观察框架》中的“学生学习”维度中的“创新”视角。

关注学生生态发展,实则是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这一观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既是教学实践的现实要求,也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体现。

三维生态课堂指的是教师的持续提升,学生的生态发展,资源的绿色生成。

而此次课堂观察则是选择一个点,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通过此次观察来发现不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生态发展。

二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这份观察量表(见附表1、2)是在马校长的组织下,由我和李楠等五位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状态及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的原则来确定的,并研讨教学设计、观察学生上课学习活动状态、观后讨论获知的。

对于学生的学习,我们从学生准备、倾听、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状态等方面展开详细的分工记录、讨论分析。

观察结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学习状态不是很好,详见记录表。

三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及建议结论1、整体来看,由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丰富、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参与度较高,而且通过用树叶在A4纸上制作美丽画卷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锻炼了思维的创新性。

2、教师用一片树叶做成的吊坠项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将其作为表现好的奖励诱饵,学生能够很快的进行自我课堂纪律约束,起到了很好的课堂调控作用。

物极必反,这恰是亮点却也成了本节课的败笔。

手工制作的树叶“吊坠”,太眨眼了,使得个别学生眼睛一直盯着它,心里暗自嘀咕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甚至有点儿蠢蠢欲动,拿起桌子上的叶子就开始捉摸着试做,以至于忽略了课堂的其他教学,导致倾听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分类方法基础上,给学的自主分类活动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同时,采用小组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的平台,使提出的分类方法更加趋于科学合理。知识拓展出示不开花植物:绿藻、水绵、肾蕨、苔藓、图片。说一说你对它们有什么了解?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2、区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出示常见的植物,说一说下面的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哪些属于木本植物?
3、讨论:你认为竹子属于哪一类植物呢?
本环节的设计采用观察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小组分工不明确。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不充分,交流时间不够,部分学生不能总结出小草和大树茎的各自的主要特点。
学生在理解上有误区,认为高达植物都为木本植物。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经只有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才会对知识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概念教学,如果单凭简单的讲授和记忆,效果是不佳的。本环节的设计,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但深刻理解概念,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学习的各种能力。
学生对身边的植物很熟悉,但没有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植物,把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链接。同时没有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
本环节要充分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去探索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二)小组内进行分类,做好记录。
(三)小组间进行交流。大家一共找出了多少中分类方法?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分类较好,分得比较准确?
在学生掌握了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它各类植物特点,以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制定各种植物分类标准,对植物进行简单分类。学生的分类标准五花八门,有些没有抓住主要特征。分类方法不科学合理。
2、用小刀切一切小草的茎和大树枝条,说一说又有什么感觉。
3、小组讨论:小草有什么共同特点?大树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总结归纳,揭示概念
1、讲授概念人们通常根据植物在某一方面的明显特征,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
探究新知活动
一、比较小草和大树
观察比较,记录特点小草和大树小草和大树是我们常见的植物,谁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观察图片,概括小草和大树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草和大树,并记录小草和大树的外形特征。
2、小组汇报你观察到的小草和大树分别有哪些特点?
二、动手操作,讨论特征
1、用手折一折小草的茎和大树枝条,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很好的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探究科学知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能够给植物制定较为科学准确的分类标准,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和分析植物世界。
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尚有欠缺,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不扎实,效果不好。教师未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形成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
情感渗透爱护草木无论是小草和大树,都在为地球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生机。对于这些可爱花草树木,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对误区及时纠正。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给植物分类
(一)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各种植物图片,制定分类标准。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下面请各小组给下面的植物制定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分类标准。
要注重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使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身边的科学,感受身边的科学,喜欢探究身边的科学。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学员姓名
朱文
学员单位
保基乡中心小学
观察时间段
1课时
观察对象
六年级
授课内容
《小草和大树》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而整个地球上的植物数不胜数,目前人类知道的大约就有30万种,它们生活在陆地表面、海洋、湖泊、河流、池塘。正是因为有了千姿百态的植物,我们生活的地球才会多姿多彩、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小草和大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