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
9第九章-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与保存
第二节 美国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与保存
(三)设计结合自然—科学时代的到来 19世纪60年代,自然主义者、保护主义者又活跃起来,生 态学成为环境问题的时髦词语,由卡尔逊写著的《寂静的春 天》一书,关注了二战后被滥用的化学药品、杀虫剂等对环 境的危害,它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这对当时美国活跃的环 境立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与文化资源概述
(二)文化资源的概念 文化资源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包括物 质性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性的文化资源。 物质性的文化资源:如人类 史迹遗址,历史建筑与街区, 历史园林,各类文物、资料, 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农地、水 利工程等;
第一节 自然与文化资源概述
非物质性的文化资源如民风、民俗、歌舞、曲艺等。
第一节 自然与文化资源概述
(一)IUCN早期的分类系统
1.绝对保护区
6.保护性景观
2.自然保护风或受控自然保护 区
3.生物圈保护区 4.国家公园或省立公园 5.自然纪念物保护区
7.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地 8.自然资源保护区 9.人类学保护区 10.多种经营管理区或资源经营 管理区
第一节 自然与文化资源概述
第二节 美国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与保存
这一争论也导致负责资源保护的2个美国联邦机构即林业局 与国家公园局之间的分歧,前者被限定为“保存 (Reserves)” ,而后者则是在保护的同时提供游憩,正如F.L. 奥姆斯特德所说的:“保存美景是为了欣赏(Enjoyment), 为了使生活在那里的野生动物不减少,这也可给下一代提 供欣赏。”由此。可见当时国家公园局在保持与利用之间 找出平衡点是多么的困难。
科学合理地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和利用土地,为地球及 子孙留下一部分有独特自然文化保护价值的,并满足当代人 欣赏、了解自然文化资源的需要的地区。是风景园林工作者 责无旁贷的职责。
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解读
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解读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对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的背景与必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等问题都在进一步加剧。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政策与法规。
保护自然资源的政策与法规,一方面可以规范各部门、企业和个人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的主要内容1. 资源保护与管理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重点关注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例如,禁止采矿、开山垦荒等破坏性行为,鼓励节约能源、水资源的使用。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资源审批和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中,生态环境保护占据重要地位。
例如,加强水源保护、森林保护、湿地保护等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3. 可持续利用与发展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还重点关注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循环经济模式,鼓励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的执行与监督为了确保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的有效执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执行体系和监督机制。
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此外,公众参与也是有效推动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工作。
四、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的前景与挑战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的出台,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健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四、健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列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这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完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正在内化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第一个阶段,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升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升级为国家重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前所未有的使命与定位。
第二个阶段,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理论到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实现了从理论到制度的升级。
自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生态文明制度设计和落实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顶层设计,系统纳入到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之中。
第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从理论和制度上的顶层设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内化、落地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也同步进行,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中国古人道法自然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要尊重自然。
所谓尊重自然,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
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在工业文明的天人对立的思维下,先污染后治理是以付出更大代价、获得短期收益的治理。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要修复对自然的伤害,人类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
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制度:国家和地方制定一系列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林业法、水资源法等,明确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
2.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和部门,设立专门的自然资源保护机构,负责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保护工作。
3.资源评估制度:通过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确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情况,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4.资源利用制度:明确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建立合理的资源利用和开发制度,采取限额、配额等方式,限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5.保护区制度: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划定各类保护区的范围、功能和管理措施,加强对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6.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机制,通过生态补偿政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给予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和激励。
7.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制度,
加强对资源损害行为的打击和追责,维护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护。
8.公众参与制度:推行公众参与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制度,
加强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是一系列法律法规、机构设置和管理措施的集合,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难点: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通过实例和图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自然资源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5.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包括我国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来进行。
六年级上册 思品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位置和结构2. 地球的自然现象3.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教学活动:1. 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征。
2. 小组讨论: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
3. 制作手抄报,展示地球的自然现象。
作业:1. 写一篇关于地球的小作文。
2. 调查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第二章: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认识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我国的地理位置2. 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3. 我国的世界地位教学活动:1. 观看我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 小组讨论: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
3. 制作手抄报,展示我国的世界地位。
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小作文。
2. 调查家乡的地理特征,分享给同学。
第三章: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2. 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 节约资源的方法教学活动:1. 观看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
2. 小组讨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3. 制作手抄报,展示节约资源的方法。
作业:1. 写一篇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小作文。
2. 制定一个节约资源的计划,践行节约资源的理念。
第四章: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认识我国的主要经济领域。
2. 培养学生珍惜成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我国的经济制度2. 我国的主要经济领域3. 我国的经济成就教学活动:1. 观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
2. 小组讨论:我国的主要经济领域。
解码国家安全智慧树答案2022第九章答案
解码国家安全智慧树答案2022见面课:中国政治安全情势与保障1、问题: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可以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环节。
宏观层面包括:国际政治与经济境遇、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以及全球文化意识流向;微观环节主要是政治体系面对的直接挑战,比如政治信任、政治合法性及对潜在风险的治理能力等方面。
(A)选项:A:对B:错2、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对“国家安全”的范围概括,包括:(ABCDE)选项:A:国家政权B:主权统一C:人民福祉D:可持续发展E:领土完整3、问题:政治安全包括哪些内容:(ABCD)选项:A:政治制度B:政治体系C:政治秩序D:政治意识E:政治服从4、问题:以下属于政治安全的是:(D)选项:A:三鹿奶粉事件(“三聚氰胺”)B:长生疫苗事件C:天津港爆炸D:香港修例风波E: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5、问题:影响政治安全的要素与议题有:(ABD)选项:A:世界经济形势B:全球新冠疫情C:美国总统大选D:境外企业人员被劫持E:台湾拒绝向大陆出口疫情防控用品6、问题:政治安全的本质是政权安全,只要有利于政权稳固、政治秩序可持续的行为都应受到鼓励。
(B)选项:A:对B:错见面课:公开信息有秘密1、问题:美国白宫从编写第1份《总统每日情报简报》开始,至今已(A ),它已成为美国国家最高决策层及时掌握国内外信息的首要渠道,对政府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情报支撑作用。
选项:A:70多年B:80多年C:60多年D:50多年2、问题: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加大(A ),投入力量谋划(B ),力求加强(C ),提高(E )。
选项:A:数据控制能力B:数据治理力度C:政策规则D:资金投入E:数据保护3、问题:钱学森于1983 年在国防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上提出“情报是激活了、活化了的知识”。
是“(A )、( B)与(C )”。
选项:A:参谋B:耳目C:尖兵D:助手E:基础4、问题:情报来源于(A )而不是(B ); 情报是信息和知识的(E );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情报都需要知识的支撑;知识贯穿于整个转化过程。
环境生态学第九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九章生态系统管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的有关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管理的问题,这样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
所以我们就先先来学习第一节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
生态系统管理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它的定义就是指一、定义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生态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2.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3.生态系统管理的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潜力来衡量;4.生态系统管理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5.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管理选择;6.生态系统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
所以,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以科学理智的态度利用、保护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行为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重要途径。
我们来看第三个大问题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生态系统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行为,因为人既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被管理者),又是管理的实施者,管理是靠人来执行和实现的。
所以只有加强规范人的行为的法规、政策和制度的建设,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管理。
另外,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还有几个方面,它们是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各种自然生态系统都有其自身的整体运动规律,人为的随意地分割就会给整个系统带来灾难。
我们建拦河大坝,就会造成枯水期的延长。
因此在管理中我们要遵循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切忌人为切割。
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
REPORTING
国际环保公约签署情况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巴黎协定》的签 署和实施。
生物多样性公约
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和可持续利用。
防治荒漠化公约
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共同应对荒漠 化和土地退化问题。
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介绍
绿色“一带一路”倡议
排放达标
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 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 标工艺、原辅材料 、排放口位置等在内的详 细申请材料。
总量核算方法及分配原则
总量核算方法
采用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等核算 方法,确定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分配原则
根据国家或地方环保部门制定的总量 控制指标,按照公平、合理、有效原 则分配给各企业。
公众参与原则
在环评过程中广泛征求 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的 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
权。
科学性原则
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进行评价,确保评价结 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环评报告编制要求
内容全面
应包括项目概况、环境质量现状、环 境影响预测、环保措施及经济损益分 析等方面。
数据可靠
所采用的数据应来源可靠、真实有效 ,能够反映项目实际情况。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地方环保政策、法 规,确保生产活动符合相关要求。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明确的环保目标 和指标,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减排、降 耗等目标。
环保设施投入与运行
环保培训与宣传
企业应加大环保设施投入,确保设施的正 常运行,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企业应定期开展环保培训和宣传活动,提 高员工环保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 围。
制度定义与目的
制度定义
环境保护制度是指国家为保护生 态环境、防治污染、合理利用自 然资源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 规、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中国旅游地理读书笔记
中国旅游地理读书笔记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跨纬度为49个纬度;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东西跨经约60个经度。
3、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邻国有14个蒙古、俄罗斯、朝鲜、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东海台湾海峡、内海琼州海峡等。
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盛县、乡三级。
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熟悉掌握)、5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1997年7月1日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设立),记住每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会中心。
8、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为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
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
9、中国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0、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92%,其他55个民族共占了8%,为少数民族。
11、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我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4、监管力度不够:政府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监管力度不够
3、加强政策引导: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引导市场主体合理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资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监管力度不够:政府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的监管力度不够
4、强化生态保护:将生态保护纳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加大对生 态环境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1、资源利用率提高
1、资源利用率提高
通过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我国自然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资源利用率得 到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对于耕地、林地、水域等资源,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 集约化经营,使得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
2、生态破坏程度降低
2、生态破坏程度降低
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明 确产权主体和建立市场交易平台,人们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长期价值,减少了掠 夺式开发和粗放式经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之,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体系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通过明确所有者权益、规范开发利用行为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措施,能 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资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民生产、生活的源泉和基础。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 问题,如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浪费严重、环境污染等。因此,如何加强自然资源 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生态保护不足:在自然资源 开发利用过程中
4、生态保护不足: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1、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地区和部门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认 识不足,缺乏改革动力。
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1、土地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 1982年《宪法》提出“合理利用土地”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水土保持条例》 1986年《土地管理法》 1988年12月与2019年8月,两次修订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2) 4)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避免乱占和浪费土 地 严格审批 有偿使用 控制建设用地 5)土地复垦、恢复土地功能 6)土地管理监督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3) 7)土地违法犯罪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非法占用耕地罪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农业部 到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检疫物的范围 进出口检疫 国内检疫 3)检疫对象和疫区的划定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4)防止检疫对象传入的措施
禁止某些物品进境 重大疫情的紧急预防措施 检疫审批制度 严格进境口岸检疫 实施过境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的检疫 对国内植物调运实行检疫证书制度
防止过牧 禁止严重影响草原植被的开发利用 限制某些可能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2、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3) 防止采矿等活动对草原的破坏 4)防治草原鼠虫害与疫病 5)防止草原火灾 6)草原纠纷处理的规定
所有权、使用权纠纷 草原侵权纠纷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我们美丽的祖国》教案设计
《我们美丽的祖国》教案设计第一章:了解我们的祖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中国的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人口:超过14亿。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教师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介绍中国的面积和人口。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受。
1.4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地图,标注出自己家乡的位置。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
土地资源:中国的土地面积广阔,但人均占有量较少。
矿产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其分布情况。
教师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介绍中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措施。
2.4 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了解其特点和保护情况。
第三章:中国的文化遗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建筑、传统艺术等。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教学内容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秦始皇陵等。
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舞蹈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的文化遗产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或视频资料,介绍中国的古代建筑和传统艺术。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感受。
3.4 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文化遗产,了解其特点和历史价值。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
4.2 教学内容农业: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
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管理学课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第六章废弃物环境管理第七章产业环境管理第八章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第九章中国和外国的环境管理简介第十章全球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管理学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总学时: 36 讲课学时: 36 实验学时:0学分: 2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学概论,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基础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中国的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两个层面上解决环境管理中“管什么”和“怎么管”的基本题,为今后从事各领域的环境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专业选修课,拟采取以下形式进行教学:1.课堂讲解、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启发式理论教学;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查资料,互相探讨;3.安排学生去环保局了解目前的环境管理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管理的内容、手段以及基本理论有系统的认识,熟悉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以及11项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对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有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内容及手段重点、难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重点、难点:1、三种生产理论、界面活动控制论和协调理论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2、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原则和双赢原则并能对具体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分析。
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及政策战略
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及政策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推动保护自然资源,我国建立了多项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策战略,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自然资源保护制度1.环境保护法:中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第一部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
该法的出台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保护了自然资源。
根据环境保护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并对超标排放企业实行处罚和责任追究。
2.国家公园体制: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领域的一大亮点。
国家公园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将进入中央财政管理范围。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个国家公园,包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部门所属的自然保护区,国土资源部相关部门所属的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所属的自然保护区等。
3.物种保护: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我国规定了一系列的物种保护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野生动物保护法》。
该法规定了国家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禁止捕猎、繁殖、贩卖和运输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另外还有《植物保护法》、《海洋生物保护法》等。
二、自然资源保护政策战略1.资源征收与补偿政策:我国资源征收政策自1980年代初开始实施。
为了保护受征收方的合法权益,我国进行了补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补偿具体内容包括补偿费用、综合搬迁补贴、优惠政策等。
2.绿色发展战略:我国在2005年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战略,旨在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3.土地保护政策:我国在长期发展中严重损失土地资源,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土地保护政策。
政策涉及对土地的开垦、污染治理、非农化、宅基地制度等方面。
4.海洋资源保护政策:我国沿海地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发展中面临着保护和利用并存的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和政策创新
• 与传统发展方式相对应的科学技术体系 受机械世界观和功利价值观的支配,较 少关注对资源能源效率的提高和对污染 排放的降低。 • 无论古典派、新古典派,还是凯恩斯学 派、制度经济学派,经济理论的主流都 是将经济与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研究 经济过程和物质财富增长的奥秘。
• 建立在这样一种传统工业化经济基础之 上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决策观念与制 度、资源和环境利益以及社会成果分配 关系、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文 化价值观等等方面必然会对环境保护造 成不利影响,并反过来强化了传统经济 增长与技术发展模式对环境的危害,形 成“制度锁定”。
• 我国环境问题具有问题复合体的性质, 不能靠单项的政策去解决。问题的根源 在于传统的发展理念和随之而来的发展 模式,因此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模式进行 替代。
• 美国著名生态学者巴里· 康芒纳在分析环境危机 的社会历史根源时指出:“危机既不是一个自 然的骤然而来的结果,也不是人类的生物学活 动的力量用错了方向。地球只所以被污染,既 不是因为人是某种特别肮脏的动物,也不是因 为我们的人口太多了。错误在于人类社会—在 于社会用来赢得、分配和使用那种用人类劳动 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资源摄取财富的方式。一 旦危机的社会根源被弄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开 始去计划可行的解决它的社会行动。”
第二次是在中央政治局第21次集体学 习时又强调“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 保护好自然生态。 “十一五”规划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类与社会》练习题答案
《人类与社会》自测练习1-10第一章1.宇宙大爆炸是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推断出来的一个假设。
(F)2.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它占整个系统总质量的99.9%。
(T)3.地球表层不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的区域空间。
(F)4.地球表层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五大要素构成。
(T)5.最古老的原始地壳大约出现在37亿年前。
(T)6.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近亲关系。
(T) 7.猿与人都有A、B、O、AB等血型。
(T)8.劳动在猿变成人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作用。
(F)9.爪哇猿人是白色人种的祖先。
(F)10.有人认为20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妇女是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
(T) 11.据估算,一万年前,地球上原始人类约有一千万。
(T)1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上。
(T)13.“农民工潮”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F) 14.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域上是民族唯一最稳定的特征。
(F)15.中国汉语在历史地理条件影响下形成七大方言体系。
(T)第二章1.广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T)2. 狭义的资源指人类生存与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物质要素,即自然资源。
(F)3.资源具有社会效应性和稀缺性的两个重要特征。
(T)4.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技术如何进步,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总是固定不变的。
(F)5.社会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除自然资源之外的其它所有资源的总称。
(T)6. 不可再生资源是指相对于地质年代而言不能再生的各种资源。
(F) 7.人的需求可分为生存需求、享乐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三个层次,其中自我发展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
(F)8.当今世界城市人口急剧膨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加得更快。
(F)9. 控制人口的增长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而人口素质尤其是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人口的控制。
(T)10. 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积极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策略。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三版)
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
2 评价报告编写和审批 3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 1 规划编制机关的法律责任。 2 规划审批机关的法律责任。 3 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 4 此外,法律还规定,对有关的行政主管人员、工作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法所规定或体现的,调整因保护和 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体系,反映环境 法本质和特征,对贯彻和实施环境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 (一)概念和意义 (二)产生和发展 (三)内容和实施 二、预防为主原则 (一)概念和意义 (二)产生和发展 (三)内容和实施
重要意义。
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 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环境法的概念
• 环境法的概念可整合为: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 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 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环境法的特征
1 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 2 环境法是社会法。 3 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 4 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
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
二、环境法的价值 (一)环境法的工具性价值 1 环境法的确认性价值 2 环境法的分配性价值 3 环境法的衡量性价值 4 环境法的保护性价值 5 环境法的认识性价值
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
(二)环境法本身的价值 1 环境法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 2 环境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手段 3 环境法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环境的法律武器 4 环境法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精神准则 5 环境法是加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业养殖使用证制度 鼓励和支持外海和远洋捕捞 捕捞许可证制度 限定捕捞场所、时间、方法和工具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三、渔业资源的保护 2、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4)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1) 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不同 类型的土地分类管理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度:编制-批准 3)保护耕地:占地补偿 总量平衡 保护基 本农田 节约使用 鼓励开发 提高质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全民义务植树 植树造林责任制 4)控制森林采伐量和采伐更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5)森林保护措施
林业基金制度 封山育林制度 群众护林制度 森林防火制度 森林病虫害防治制度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出口管制 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三、渔业资源的保护 2、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渔业生产基本方针
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 因地制宜,各有侧重 2)渔业资源保护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三、渔业资源的保护 1、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79年《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 1986年《渔业法》 1987年《渔业法实施细则》 1993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PPT文档演模板
水道保护 地下水保护 水域保护 水工程保护 6)用水管理 用水计划与水量分配 取水许可制度 用水收费 依法解决用水纠纷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3、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1)工作指导方针:
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 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2)水土保持主管部门 水行政主管部门
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制度 捕捞禁、限措施:
禁止炸鱼、毒鱼; 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捕捞; 不得使用禁用的渔具和捕捞方法; 保护苗种; 保护洄游通道。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三、渔业资源的保护 2、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5 )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4)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
设立自然保护区 监视、监测环境的影响 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 5)控制野生植物经营利用 6)对违犯有关法律的制裁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3、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1)基本方针:加强管理,积极发展,合理利用 2)建立保护监督管理体制(林业部门) 3)野生植物保护监督管理制度
名录制度和分级保护制度 资源档案制度 野生植物采集证制度 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1982年《水土保持条例》 1991年《水土保持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2、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基本原则 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 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原则 节约用水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1)检疫管理体制
农业部 到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2)检疫物的范围 进出口检疫 国内检疫 3)检疫对象和疫区的划定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4)防止检疫对象传入的措施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1、土地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 1982年《宪法》提出“合理利用土地”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 《水土保持条例》 1986年《土地管理法》 1988年12月与1998年8月,两次修订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2、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2)合理利用草原,保护草原植被
防止过牧 禁止严重影响草原植被的开发利用 限制某些可能破坏草原植被的行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2) 4)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避免乱占和浪费土 地 严格审批 有偿使用 控制建设用地 5)土地复垦、恢复土地功能 6)土地管理监督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矿产资源的保护 1、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50年《矿业暂行条例》 1965年《矿产资源保护试行条例》 1986年《矿产资源法》,1996年修改 1988年《水法》(地下水开发利用等)
一、土地资源的保护 2、主要制度与措施(3) 7)土地违法犯罪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非法占用耕地罪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1、草原资源保护立法的沿革 1985年《草原法》 1993年《草原防火条例》 2002年,《草原法》进行了修改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与草原资源的保护
二、草原资源的保护 2、草原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3) 防止采矿等活动对草原的破坏 4)防治草原鼠虫害与疫病 5)防止草原火灾 6)草原纠纷处理的规定
所有权、使用权纠纷 草原侵权纠纷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禁止某些物品进境 重大疫情的紧急预防措施 检疫审批制度 严格进境口岸检疫 实施过境检疫 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的检疫 对国内植物调运实行检疫证书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4、动植物检疫 5)检疫不合格动植物的处理 6)关于违犯责任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2、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2)保护水资源的综合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水污染防止,保护和改善水质 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止水 害,节约用水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保护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1、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63年《森林保护条例》 1979年《森林法(试行)》 1984年《森林法》,1998年修改
此外还有义务植树、城市绿化等办法与条例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二节 我国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的保护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1、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依据 1950年《关于稀有生物保护办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3、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3)水土流失治理责任承担原则
使用环境资源者应当承担补偿环境损失 的责任 4)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保护和改善植被 限制坡地垦荒 (25度) 加强林业管理 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一、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2、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3)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
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 4)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科学考察与调查 统一规划 用水原则 水能资源 水运资源 水工程建设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保护
一、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土保持 2、水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5)水、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
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 利用,保护珍贵的植物和动物。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单项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土 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 渔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特殊区域环境资 源
PPT文档演模板
第九章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制度与政 策
一、森林资源的保护 2、森林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1)关于林权的规定
国家林权 集体林权 机关团体林权 公民个人林权 部分使用权 2)林业建设方针 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永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