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认知结构 菲斯汀格提出的改变认知不协调状态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其一,改变某一认知因素,使其与其他因素趋于协调。 其二,强调某个认知因素的重要性,而淡化另外一个认知因素。
力量。而高级需要则对人们行为具有持久的激发作用。因此,思想政治 教育要以激发人们的高层次需要为己任。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2 ) ERG 理论。 ERG 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弗 ( Alderfer )在马斯洛需
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于 1969 年提出的。他认 为人有三种基本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其英 文第一个字母分别是 E、R、G ,所以也称为 ERG 理论。 人们在寻求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过程中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3 )成就需要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利在20世纪 50 年代做了 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抛开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主要 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还有哪些需要。麦克利兰认 为人的较高层次需要可以划分为权力需要、亲和需要和成就需要。成就需要 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决定成就需要的因素有两个:直接环境和个性。成就需要是直接环 境和个性的函数。 第二,成就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 第三,成就需要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获得。 第四,成就需要受组织经营管理状况的影响。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转变功能
4.2.1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4.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 4.2.3 思想政治教育与态度转变
4.2.1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人的行为。态 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较为稳固的心理和行为倾向。这就是说,态度 是主体对客体的心理反应,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态度对人的行为具 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 1. 态度的构成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目标设置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多启示。 第一,目标设置必须符合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和能力水平。 第二,目标设置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可以量化的目标最好。 第三,目标要有阶段性,应将长远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 第四,目标的难度拟定要适当,过高、过低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第五,合理运用反馈机制。积极的反馈能使教育对象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
双因素理论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2. 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具体行动的心理过程,试图
弄清人们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和奖酬价值的认识,即从外在诱因入手研究 激励问题。 (1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其基 本模式是:激励力量(M)= 期望值(E)×目标效价(V)。运用期望理 论应注意以下几点:
对其行为起到激励作用,以更高的热情进行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第六,目标设置应注重对个体努力程度的反应,进行个性化的工作衡量。
因为个体存在着能力、资历、个性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目标设置应具 有个性化。
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从广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活动,对人具有极强的激励作 用。从狭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满了激励,具有重要的激励功能。
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目前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对 态度的构成持一种 “三元论”的看法,即认为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三 种成分构成的。 2. 态度对行为的影响
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一种行为反应倾向,态度对人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 的影响。首先,态度决定行为对象;其次,态度调节行为方向;再次,态度预 定行为模式;最后,态度影响行为效率。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关系的激励方法,以信任激励为代表。
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1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利用一定目标对动机的刺激作用,去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的方法。 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目标激励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对教育对象要有价值,即目标对教育对象的效价高。 第二,目标要有挑战性和可行性。 第三,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阶段性。 第四,目标要明确具体。 第五,目标要有社会性,即在设置目标时,既要考虑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社会利益,也要考虑个人的利益。
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行为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 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托尔曼的行为反应模式
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2. 个体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行为不是无缘由产生的,是在心理的支配下形成的,行为是心理的外
化。具体来说,人的行为与需要、动机有直接关系。
人的行为与需要、动机的关系
(3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于1968年开始研
究和实践的一种激励方法。 第一,关于目标的类型,洛克将其分为三种,一是内在的有意识的目标,
二是内外交互的目标,三是外在的无意识的目标。 第二,在进行目标设置时,洛克提出应着重把握以下环节:一是目标设置
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二是目标要具体明确。 第三,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目标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明确度和难度。这两
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2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激励形式,其激励物
是金钱、物品等。精神激励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 的激励形式,其激励物是奖状、奖章、称号等。 (3 )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理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激励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 就会使教育对象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 (4 )因人制宜原则。
第一,愿望-加强律,即每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对满足这种 需要的渴望越大。
第二,满足-前进律,即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得到满足,则对较高层次的需 要越是渴望。如人的生存需要越是得到满足,渴望满足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的强度就越大。
第三,受挫-倒退律,即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受到阻碍,则转向追求较低层 次需要的满足。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4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双因素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他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
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 们的积极性。双因素理论所提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实际上也是内在激励 与外在激励的问题。
个因素对绩效具有重要影响。首先,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其次, 还要把握好目标难度,使目标难度与个体的实际水平相吻合。应设定中等难 度的目标,而难度过高的目标不利于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
第四,对于影响个体目标设定与绩效之间关系的因素,洛克提出在目标与 绩效之间存在着四个调节因素,即能力、目标承诺、反馈和任务的复杂性, 它们的变化影响个体的绩效水平。
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3. 行为效率与激励
人的积极性的动力机制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行为效率,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 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激励问题,提出了很多激励理论,可以归纳为内容型激 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 1. 内容型激励理论
这类理论主要是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从研究激励的起点和基础出发,分 析研究人们内在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行为的,也称需要 理论。 (1 )需要层次理论.
激励的诱因是根据人的未满足的需要设置的,而人与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 的,因此,激励应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从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入手,采取 不同的激励手段,以满足教育对象的具体需要。
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的方法很多,如政策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强
第一,选择的目标适宜。 第二,注意提高目标效价。 第三,正确运用奖惩机制。 (2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行为学教授亚当斯于1967年提出的。公平理论认为,人的 工作动机不仅受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的影响,即一个人不 仅关心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而且关心自己收入的相对值。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为前提,否则就难以调
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 第二,人有多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需要,
并优先予以满足。因为优势需要才能形成动机,引发人们的行为。 第三,低级需要是有限度的,一旦满足,便不再成为人们行为的推动
4.2.2 态度转变的理论依据
一般来说,态度的转变分为两种:一种是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但方向 不变,此为一致性改变;另一种是以新的态度取代原有的态度,即方向的转 变,此为不一致改变。态度形成与转变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种: 1.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菲斯汀格于195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 的整体认知结构是由若干知识、态度、观点、信念等组成的,以上每一项内 容就是一个认知因素。
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原则 正确的激励原则是保证激励作用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原则主要有: (1 )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内在激励是自身产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励力量。内在激励更稳定、更持久、 更有力,是一种主导性的激励。外在激励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是 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组织成员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式。 外在激励来自学习、工作、生活的外部,是教育者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组 织成员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式。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都以个体 需要为起点,以实现目标为目的。但两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
化激励、信任激励、成就激励等。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在教育对象行为之前所采取的激励方法,以目标激励为代表; 第二类,在教育对象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激励方法,以强化激励为代表; 第三类,在教育对象行为之后所采取的激励方法,以奖励激励为代表; 第四类,贯穿于教育对象的行为始终,或者说是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中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新编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功能
关键词:心理功能 激励 态度 情绪
要点提示: 1.阐述个体行为与激励的关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激 励功能的实现途径。 2.以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阐述思想政 治教育态度转变功能的实现过程。 3.借鉴心理学的情绪理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情绪调节功 能的具体运用。
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2 )强化激励。 强化激励是指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对象行为的肯定,使其行为继续发生的激
励方法。 (3 )信任激励。 信任激励是教育者通过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尊重、任用、支持等激发其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方法。 实施信任激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相信人的能力、觉悟,尊重人的 意志和人格;其二,放手发动群众,支持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人们施展才华 提供条件和机会;其三,吸收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和主观能动性;其四,从思想上、工作上和生Baidu Nhomakorabea上关心人、爱护人,体察人 的困难,理解人的难处,设身处地地替教育对象着想;其五,正确对待犯错 误的人,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
目录
4.1 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激励功能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转变功能 4.3 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调节功能
4.1 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激励功能
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4.1.2 激励的理论依据 4.1.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
4.1.1 个体行为与激励
行为是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活动动作的统称。不同学科对行为有不同的解 释。生理学认为,行为是指可以被观察到的肌肉和外分泌腺的活动,是机体 某一部分运动状态的表现。教育学认为,行为是人的知、情、意、信支配下 所采取的行动。心理学认为,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行为主义学派对 行为的研究最系统,最具代表性。 1. 行为的基本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