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最近几年中考的热门题型。
这种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
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察看能力、获守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是中考化学的要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在2011 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很多与溶解度曲线有关的试题,现概括以下,以供参照。
一、溶解度的意义例 1 ( 2011·嘉兴)将 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高升温度后,发现 a 溶液有晶体析出, b 溶液没有明展现象。
再向 b 溶液加入少量 b 晶体,晶体消逝。
则图 1 中能正确表示a、 b 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分析:由题意知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减小,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因此同时切合的图像只有选项C。
答案: C评论: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要点。
二、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例 2 ( 2011·四川省眉山市)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a 与 c 的溶解度曲线订交于P 点。
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
( 2)t 1℃时 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停搅拌,能形成 80g 溶液吗(填“能” 或“不能”)。
( 3) t 2℃时, a、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次序摆列的是___(填物质序号)。
分析:(1)在溶解度曲线上两线订交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同样。
(2)t1℃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 克,即 t 1℃时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 a 物质的质量为20 克,在 5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 克,因此只好形成60 克溶液。
( 3)在 t 2℃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越靠上的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因此应是:cba。
答案:( 1)在 t 1℃时, ac 的溶解度相等(2)不可以(3)cba评论:此题考察了有关溶解度的一些问题,要理解溶解度的观点,清楚交点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问题
溶解度曲线问题溶解度曲线题型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个方面进行解答。
1.首先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与不饱和)。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就是则表示的就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以下作用:可以根据未知温度揭发有关物质对应的溶解度;可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其对应的温度;也可以比较相同温度下相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注意: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浓度要大。
2.溶解度曲线上的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坡度越大,表明溶解度受到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表明受到温度影响较小。
溶解度曲线也有以下的应用:可以窥见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可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可选择拆分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分离方法记住:冷却结晶:适宜溶解度受到温度影响较小的液态。
降温结晶或者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合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
题目主要看要纯化或分离出的物质主要就是哪种,然后根据该物质溶解度受到温度影响的情况去挑选结晶方法。
3.溶解度曲线上的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酿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能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酿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存有余下。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
4.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汇总
溶解度曲线习题1、图1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
图1(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_A_,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__B__,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_____C___;(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____AC____;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__B______;(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_____15g___,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__2g______。
2、右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分别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X溶液B.Y溶液C.Z溶液 D.X、Y溶液3、右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A.a点 B.b点C.c点 D.无4、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
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5、图5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t1____℃时,A和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____大____2(填“大”或“小”);(2)当A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__降温 __、__蒸发溶剂___、__加溶质__三种方法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6、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 ____.(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 _____.(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 ______℃.7、右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当温度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3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
溶解度曲线题型是化学学科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考察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面将对溶解度曲线题型进行归纳,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概念溶解度曲线是反映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曲线图。
通常画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溶解的质量与溶液温度之间的关系。
2.溶解度曲线分类(1)单斜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不大。
(2)递减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3)递增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3.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实际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于制备饱和溶液。
当需要制备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时,可以根据该温度对应的溶解度,在溶质溶解度大于该值的情况下,添加足够的溶质量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推导出溶解热的变化规律。
溶解热是单位质量溶质在溶液中溶解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来计算溶解热。
4.相关参考内容(1)事实性知识:介绍溶解度曲线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溶解度曲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2)溶解度曲线的示意图:可以绘制一个典型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并注明常见的分类。
(3)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解决。
例如,根据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求该物质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4)涉及溶解热的题目:通过给定溶解度曲线和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溶解热的值,并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
总结:溶解度曲线题型的基本内容包括溶解度曲线的概念、分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教材和参考资料可以提供相关的知识介绍、示意图、实例分析和涉及溶解热的题目。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溶解度曲线。
专题06 溶解度曲线(考点详解)
专题06 溶解度曲线一、判断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比较某温度下各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二、计算某溶质的质量分数或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三、温度变化时,溶解度或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和比较;四、比较等质量的不同溶质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或等质量的溶剂配成饱和溶液所需不同溶质质量)大小;五、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六、物质的净化方法等本考点主要以文字叙述结合两条线或三条线的坐标曲线图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考查。
归纳1 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时所溶解的。
四要素:a.一定温度下;b.100 g溶剂里;c.达到饱和;d.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a.的性质,b.的性质;外因:c.温度。
2.气体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表示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a.的性质;b.的性质;外因:c.压强;d.温度。
(3)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①压强越大,溶解度;②温度越高,溶解度。
(4)会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解释简单实际问题:①喝汽水易打嗝是因为:。
②打开汽水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
④水沸腾前就会出现气泡是因为:。
归纳2 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应用:(注:A、B、C代表物质依次为——硝酸钾、氯化钠、熟石灰或气体)⑴会比较S大小:0℃时溶解度大小顺序为,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⑵会查S并进行简单推算、判断:①t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
②t2℃一瓶饱和A溶液的浓度为。
③t2℃把25gA物质放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浓度为,所得溶液是否饱和:;降温至t1℃,所得溶液质量为,此时溶液是否饱和:。
⑶会判断饱和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情况:①t2℃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溶液浓度将,B溶液浓度将,C溶液浓度将。
②t1℃三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溶液浓度将,B溶液浓度将,C溶液浓度将。
溶解度曲线常考题型(较难-针对尖子生)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常考题型例1.如下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a>b>cB.t2℃时,将50g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a物质不含结晶水)C.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例1 图例2图例2. 如图所示,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中含有少量X,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Y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D.t3℃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X<Y例3.下图是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B.50℃的Na2SO4饱和溶液降到40℃时有晶体析出C.40℃时,75g饱和Na2SO4溶液中含25g Na2SO4D.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例3图例4图例4.盐场晒盐后所得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例5图例6图例5.据图回答:(1)10℃时,甲的溶解度____(>,<,=)乙的溶解度(2)把30℃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填序号).A.溶剂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以上都不变(4)30℃时,当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时,若要提纯出较多的甲,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例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在t2℃时,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溶液的质量变大。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汇总
一、有关溶解度曲线的题1、溶解度曲线知识(1)、比较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在t 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
(2)、图中M 点表示的意义是 。
(3)、温度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A 。
B 。
C 。
(4)、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
B , 。
C , , 。
(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的方法A , 。
B , 。
C , 。
(6)、A 物质中含有少量B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B 物质中含有少量A 物质提纯的方法是 。
(7)、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表示 。
2、规律知识总结(1)溶解度曲线题解答要点:①温度②物质③溶解度 (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质质量的大小比较 ①同种溶质A 同温→饱和比不饱和的 大B 同温、等量溶液→饱和比不饱和含的 多。
②不同溶质A 同温、饱和→溶解度大的物质 大B 同温、饱和、等量溶液→溶解度大的物质含的 多。
(3)溶解度曲线X 穿越溶解度曲线Y 的条件:①低温t 1℃,S x <S y (比小的小)②高温t 3℃,S x >S y (比大的大) (4)曲线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比较(平移法)①t 3℃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物质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是 。
②t 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三种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的大小顺序是 。
二、河北中考试题1、(2006河北中考)如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 2℃时a 的溶解度等于b 的溶解度B. t 1℃时a 、c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c 的饱和溶液由t 1℃升温至t 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D.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提纯a2、(2007河北中考)图1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室温时,将盛有a 、b 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种类以及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而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有两种方法,分别是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解释。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对于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形态不同,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呈“陡升型”;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呈“缓升型”;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呈“下降型”。
针对题目,正确答案为C,D,B。
第一题中,A项错误,因为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第二题中,C项正确,因为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0g;第三题中,正确答案为B,因为升温可以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第四题中,正确答案为C,因为甲、乙、丙三种物质在t℃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甲=丙>乙。
4.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降到t℃,析出甲的质量大。
5.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6.根据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A.t℃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7.根据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正确的说法是:(1)C>A>B;(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A;(3)t℃时,在100g水中放入适量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8.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不正确的说法是A.t℃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standalone; self-contained; independent; self-governed;autocephalous; indie; absolute; unattached; substantive正确的说法: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
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溶质与溶剂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平衡时,单位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或物质浓度。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
对于溶解度曲线的题型归纳如下:1.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分析题:题目给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要求分析曲线的形状和特点。
常见的形状有正向斜线、反向斜线、S型曲线等。
解答时需要结合曲线的斜率变化、曲线的起伏等特点进行分析。
2. 溶解度曲线的计算题:题目给出溶解度曲线和一定的条件,要求计算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答时需要通过读取曲线上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进行计算,并注意增减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
3. 利用溶解度曲线解题:题目给出溶解度曲线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要求根据曲线解答一系列问题,如判断溶解过程是否饱和,求解溶解度,计算溶解物质的添加量等。
4. 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题:题目给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式,要求分析曲线的特点,并进行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探究,如根据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判断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等。
5. 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题:题目给出两种不同溶剂中某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要求分析不同溶剂对溶质溶解度的影响,并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比较与推论。
解答时需要结合溶剂的极性、分子大小以及溶质-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因素进行分析。
在解答这些题型时,需要掌握以下相关内容:1. 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了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例如,通常情况下,随着溶剂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会增加。
2.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判断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溶解度特点。
3. 溶解度曲线的特点:了解不同类型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如正向斜线、反向斜线、S型曲线等,以及曲线上的关键点和特殊位置。
4. 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表达式:掌握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表达式,如Henry定律。
理解不同物质间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解析
1. A.1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2. B.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3. C.2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4. D.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甲,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答案B解析分析:A、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解答;B、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C、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甲的方法.解答:A、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0%,故错误;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完全溶解,得到60g不饱和溶液,正确;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此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取交纯净的甲,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知识的运用,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 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2. 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4. D.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A、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B、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C、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D、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即可.解答:A、从4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正确;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说法错误;D、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所以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剂25g,所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质量需要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1. A.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 B.t2℃时A、B、C的溶解度大小为A=B>C3. C.t2℃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C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4. D.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①观察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并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③查找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A=B>C,正确;C、t2℃时,根据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当降温到t1℃,A仍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与t2℃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在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故降温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D、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20%,正确;故选C.点评:明确溶解度由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关健,同温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成正比,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并能据溶解度曲线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4.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 A.在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52克2. B.在温度高于8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3. C.在37℃时,将2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是28.6%4. D.分别将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80℃降至37℃,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较多的是a答案C解析分析:由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在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52克;在温度高于8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分别将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80℃降至37℃,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较多的是a.解答:A、在6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都是52克,说法正确,故A正确;B、在温度高于8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故B正确;C、在37℃时,将2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是28.6%,说法错误,因为将2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只能溶解15克,则×100%=23%,故C错误;D、分别将等质量的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80℃降至37℃,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较多的是a,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了解晶体与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5.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2. B.t1℃时,A和B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 C.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A的不饱和溶液4. D.t1℃时,在100g水中放入25gA,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5%答案B解析分析:A、运用温度低于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温度等于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温度高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解答.B、运用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解答.C、运用温度降低A的溶解度减小,A的饱和溶液会结晶析出晶体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解答.D、运用t1℃时A的溶解度是25g,说明该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可最多溶解25gA,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解答:A、温度低于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温度等于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温度高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A说法不正确.B、t1℃时AB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故B正确.C、温度降低A的溶解度减小,A的饱和溶液会结晶析出晶体得到的仍是饱和溶液,C不正确.D、t1℃时A的溶解度是25g,说明该温度下100g溶剂水中可最多溶解25gA,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100%=20%,故D不正确.故答案选B.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A.1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 B.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3. 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甲物质大4. D.3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30g的甲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比较15°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度大小;根据曲线的坡度可判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由30℃时甲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含30g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解答:A、15℃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15℃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B错误;C、观察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甲,故C错误;D、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13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30g的甲物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 B.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将t1℃时N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3. C.t3℃时,在100g水中加入agM或agN,充分搅拌,都能得到(100+a)g溶液4. D.P点表示t2℃时,M和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等.解答: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可以采用升温的方法将t1℃时N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t3℃时,N的溶解度为ag,M的溶解度大于ag,所以t3℃时,在100g水中加入agM或agN,充分搅拌,都能完全溶解,故得到溶液的质量(100+a)g溶液,故C正确;D、P点表示t2℃时,M和N的溶解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1. B.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2. 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 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30℃时,A物质的溶解度进行分析;B、根据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考虑;C、根据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会析出晶体,溶质减少进行分析;D、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考虑;解答:A、3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是在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物质,所以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有5g溶质没有溶解,故A说法正确;B、A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溶解度减小,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故B说法错误;C、B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会析出晶体,溶质减少,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故C说法正确;D、30℃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加入溶质、降低温度等方法,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饱和溶液的判断,在某一温度,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只要是溶解度见小了,就会析出晶体.9.右图是常压下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 A.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2. B.甲和乙可能是气体3. 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4.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结晶法提纯甲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提纯物质的方法等.解答:A、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不难看出,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故A正确;B、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和乙都不可能是气体,故B错误;C、根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C正确;D、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乙的甲,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溶解度曲线解题方法归纳巧用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解决化学问题。
溶解度曲线是一种用数学方式表示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的直观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技巧:技巧一: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
通过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溶液的状态。
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饱和溶液且有固体存在。
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恰好为饱和溶液。
技巧二:将溶液升温或降温,可在图上将点平移。
通过点与线的位置判断溶液的状态变化,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是否有晶体析出。
某温度下将溶升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右平移。
某温度下将溶降温,在图象上把表示该溶液的点向左平移。
技巧三:通过曲线趋势,选择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措施(特别是升温或降温),以及混合物分离的方法(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技巧四:通过点的位置(高低),比较不同温度、不同状态下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比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大。
某温度下某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100g+S×100%,溶解度S越大质量分数越大。
特殊点的处理方法: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线上方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线上的点及线下的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XXX×100%。
举个例子:已知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解决以下问题:(1)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20gKCl,搅拌至完全溶解,形成溶液A,此时,溶液A中KCl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饱和或不饱和?(2)在4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B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溶液C。
此时溶液C 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饱和或不饱和?(4)在40℃时,向100g水中加入100g氯化钾,充分搅拌后形成溶液D,此时溶液D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溶液为饱和或不饱和?(5)在溶解度曲线中绘制表示四各溶液A,B,C,D的点。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
溶解度曲线题型归纳溶解度曲线题型是高中化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通过对溶解度曲线题型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规律,还可以提高我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质量的溶剂中可以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以及溶液中的其他物质浓度等。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溶质的浓度增加,溶解度也会逐渐增加,但是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度就会达到最大值。
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通常会增加,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使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容易溶解。
二、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和分析方法溶解度曲线可以反映不同温度下溶解度随浓度增加的变化规律,通常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加,溶解度曲线呈现出先缓慢上升、后急剧上升的趋势,最终趋于饱和。
但是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所不同,例如饱和糖溶液的溶解度曲线就呈现出一些尖锐的峰值。
分析溶解度曲线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饱和浓度的求解根据溶解度曲线的趋势,可以求解出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浓度。
通常情况下,饱和浓度越高,物质的溶解度越大。
2. 根据温度变化分析溶解度变化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趋势,可以得到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规律。
例如随着温度升高,溶质的溶解度通常会增加,但是对于某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会下降。
3. 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通常有所不同,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得到不同物质之间的溶解度差异,从而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三、常见的溶解度曲线题型及解题思路1. 饱和溶液的浓度题目描述:某物质在25℃下,能够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其饱和浓度为8.0g/100g。
如果在这种温度下,向70g水中加入1.6g该物质,则这种溶液的浓度是多少?解题思路:首先计算出该物质在100g水中的饱和溶液浓度,由题目可知其为8.0g/100g。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溶解度曲线图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溶解度曲线图一.选择题(共15小题)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图2 图3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质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1.如图是a 、b 、c (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若分别将100克甲、乙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共15小题)16(1)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___ .(2)50℃时,乙的溶解度为 _________ .(3)6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 分别加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__ .(4)影响KNO 3溶解度的因素是 _________ . A .温度 B .压强C .水的质量.17.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 _________ g ;(2)在20℃时,P 点表示硝酸锂的 _________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将硝酸锂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 _________ .(3)将硝酸锂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 _________ .图13 图1418.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3)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把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30℃降温到20℃,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物质的溶液.20.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m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__.(2)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精确到0.1%).(3)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的方法_________.21.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_________℃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_.(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5)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2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2)t2℃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填一种);(3)小明同学欲在t1℃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_________.23.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1)图1中能表示KNO 3溶解曲线的是 _________ (填“甲”或“乙”). (2)曲线上M 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 .(3)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 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 A 、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C 、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 、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24.如图所示是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 点表示t 1℃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_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___ ;在t 2℃时,A 的溶解度 _________ B 的溶解度(填“>”、“<”或“=”). (2)将一杯接近饱和的A 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_________ . (3)若t 2℃时A 、B 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 1℃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 _________ B (填“>”、“<”或“=”).25.如图(1)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 (填写序号,下同). (2)t 1℃时30g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_________ g .(3)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 .(4)如图(2)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在t 1℃到t 2℃之间时,a 、b 能否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 .②把t 1℃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如图所示是甲、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的含义是 _________ .(2)青海盐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 _________ (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3)欲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 (答一种即可).图25 图24(4)等质量的甲、乙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的质量_________(填“>”、“<”或“=”)乙溶液的质量.27.(2012•防城港)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2)_________℃时,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M点表示t3℃时a物质的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在t4℃时,含有a和c物质的饱和溶液,要有a晶体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图28图272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_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在一定温度下,当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时,通过_________提纯乙.(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29.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其原因是_________.(2)t2℃时,60gA溶于100g水,所得溶液(填“是”或“不是”)_________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3)分别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温度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的饱和溶液.图29图3030.(2012•赤峰)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g.(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3)将40℃时的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写一张即可).(4)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5)甲的热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_________法(填“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D 2.C3.B4.D5.B6.B7.D8.B9.A 10.C11.C12.D13.C14.C15.C二.填空题(共15小题))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甲.(2)5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3)6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丙.(4)影响KNO3溶解度的因素是A.A.温度B.压强C.水的质量.17.(2012•肇庆)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和硫酸锂在0℃时的溶解度是36g;(2)在20℃时,P点表示硝酸锂的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将硝酸锂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可采用蒸发结晶法.(3)将硝酸锂和硫酸锂的饱和溶液,从20℃降温到10℃,有晶体析出的是硝酸锂饱和溶液.18.(2012•营口)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甲(填“甲”或“乙”)物质;(3)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加入甲物质(或蒸发水)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19.(2012•遂宁)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根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A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把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30℃降温到20℃,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C物质的溶液.20.(2012•黔西南州)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m点表示的意义:t℃时,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将2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精确到0.1%).(3)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提纯甲物质的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21.(2012•南宁)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B.(3)要使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填“升高”或“降低”)(4)温度为t℃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满足“C<A<B”的条件,则t的取值范围是t1℃<t<t2℃.(5)t3℃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C.22.(2012•淮安)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1)t1℃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2)t2℃时,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降温(或加水)(填一种);(3)小明同学欲在t1℃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A溶液,你认为他能否成功?不能成功.23.(2012•呼和浩特)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甲(填“甲”或“乙”).(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t1℃时,KNO3和K2CO3的溶解度相同.(3)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BD(填字母).A、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①中固体全部溶解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24.(2012•红河州)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t2℃时,A的溶解度>B的溶解度(填“>”、“<”或“=”).(2)将一杯接近饱和的A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溶质和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3)若t2℃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A>B(填“>”、“<”或“=”).25.(2012•港北区)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填写序号,下同).(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65g.(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B>C>A.(4)如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在t1℃到t2℃之间时,a、b能否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在t1℃到t2℃之间,AB的溶解度不相等.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2012•抚顺)如图所示是甲、乙二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等.(2)青海盐湖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其中“碱”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甲(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似.(3)欲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加固体甲(合理均可)(答一种即可).(4)等质量的甲、乙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的质量<(填“>”、“<”或“=”)乙溶液的质量.27.(2012•防城港)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c<b<a.(2)t2℃时,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3)M点表示t3℃时a物质的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4)在t4℃时,含有a和c物质的饱和溶液,要有a晶体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28.(2012•鄂尔多斯)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完成下列问题.(1)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在一定温度下,当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甲时,通过蒸发结晶提纯乙.(3)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任写一种)使它变为饱和溶液.29.(2012•大连)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其原因是该温度下A和B的溶解度相等.(2)t2℃时,60gA溶于100g水,所得溶液(填“是”或“不是”)是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3.3%.(3)分别将A、B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温度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B的饱和溶液.30.(2012•赤峰)如图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0g.(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10.(3)将40℃时的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溶剂水(写一张即可).(4)40℃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相等.(5)甲的热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冷却结晶法(填“冷却结晶”或“蒸发结晶”).。
溶解度曲线应用易错题型
第一页,讲稿共八页哦
(Ⅱ)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
例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 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3℃时分别取等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 到t2℃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
例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回答问题
(1)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
第二页,讲稿共八页哦
(Ⅲ)降温后,溶剂质量 例1、t3℃时,a、b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
剂质量比较a___b(填>、<或=)
例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
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 t2℃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 ,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 顺序是_______。
_______。(填字母序号)
第五页,讲稿共八页哦
(Ⅵ)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如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 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将2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三种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Ⅵ)降温后,溶稿共八页哦
第八页,讲稿共八页哦
思路:降温结晶,溶剂质量不变
第三页,讲稿共八页哦
(Ⅳ)降温后,溶质质量
例1、下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 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甲___乙(填>、<或=)
思路:
t3℃时甲中水少,乙中水多。 t2℃时溶解度相等。
第四页,讲稿共八页哦
(Ⅴ)物质提纯方法选择
曲线,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
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
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
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
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