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C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C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应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来研究地球大气中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科学。

2、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二、填空题 (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三、判断题(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答案:1.对,2.错,3.错,4.对,5.错,6.对,7.对。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练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练习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练习题第一章思考练习:1、简要说明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业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2、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遭到破坏?3、气候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4、为何臭氧洞只出现在南极?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境有何影响?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第二章思考练习:1、试分析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平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别。

2、辐射的实质是什么?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分别以哪种方式影响大气层中的热能分布?3、大气逆辐射对自然界的贡献有哪些?4为什么总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气温却呈相反变化?5、地表上高、中、低纬度气温的日、年变化哪儿大,哪儿小?为什么?6、试述干湿绝热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方式。

7、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气温变化特点。

8、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削弱的?9、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是如何被削弱的?10、对流层顶温度极地和赤道上空哪个高?为什么?11、为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光呈红色?1、雾、露、霜是怎样形成的?2、何谓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凝结增长、冰晶效应、湿润系数、雾凇和雨淞?3、如何告诉你某地的经纬度,你能估计该地的降水概况吗?4、为什么说降水量的多少与湿润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5、你如何理解“霜前冷,雪后寒”,“霜重见晴天”,“霜打洼地”。

6、用分子运动说明蒸发,凝结和饱和过程(E和e)。

7、E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8、为什么冰晶与水滴、大小水滴、冷暖水滴间利于水分转移。

9、说明云滴增大和降水的形成过程。

10、大气中水汽凝结条件有哪些?第四章思考练习:1、简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各自对空气运动的作用。

2、简述1月、7月全球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特点。

3、简述东亚季风和西南季风各自的环流特征及影响因素。

气候学与气象学复习思考题(7、8、9章)

气候学与气象学复习思考题(7、8、9章)
A、太阳辐射 地形起伏 10. 下列风系中,主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是:[ A ] A、海陆风 B、山谷风 C、峡谷风 D、 B、大气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
焚风
11. 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区域的是:[ D ] A、东南亚 B、西亚 C、中亚 D、东亚
12、如下图所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由此判断该地应属 于:[ D ] A、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B、亚(副)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3、如下图所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由此判断该地应属 于:[ A ] A、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B、亚(副)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二、填空题
1. 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可分为 冷锋、暖
准静止锋 锢囚锋 锋、____ 、____ 。
2. 西太平洋台风主要有 西行路径 、___ 和转向路径 ___ 西北路径
持续增加,锋面将向: ( A ) A.贵阳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连续性降水
B.昆明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连续性降水
C.贵阳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暴风雪 D.昆明方向移动,锋面附近形成暴风雪
读图填空题:
读“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地区冬春季节某日锋面活动剖面示意图”,并回答下 列问题 : (1)根据图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判断,目前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锋面属于 冷 ____锋, 寒潮 (2)在这种锋面活动影响下,我国冬季常常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____。 (3)如果图中所示为该日北京时间12时整的锋面活动状况,而锋面移动速度 为40千米/小时,则锋面将于次日____时移到北京地区,届时北京地区将出 6 B D 现______等天气现象(选择填空)。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将是____ (选择填空)。 (4)如果这种锋面活动出现在夏季,而且锋面移动速度又较快的话,往往会 C 形成___天气(选择填空)。 本题选择填空选项: A.大风或沙暴 B.气温下降,天气转好 C.狂风暴雨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部分答案 - 副本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部分答案 - 副本

华东师大《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1、简述干洁空气的概念及其主要成分。

(答案)2、虚温含义,它可直接测量吗? (答案)3、从大气组成推导大气摩尔质量u=? (答案)4、体积相同、P和T相同的干湿空气重量是否一样? (答案)5、P=1010hPa,e=10hPa,t=27 ℃ ,求 Tv(虚温)。

(答案)6、当气温为25 ℃ ,气压为 1080hPa,相对湿度f=65%时,求e(水汽压)、E(饱和水汽压)、d(饱和差)、a(绝对湿度)、q(比湿)。

(答案)7、若相对湿度f,气压p不变,增温时,绝对湿度a和比湿q前后是否相同? (答案)8、对流层的特征如何,为什么? (答案)9、臭氧层形成过程及其作用怎样? (答案)10、某地两时刻f,p相同,当T1>T2时,a,q是否相同? (答案)11、简述静力学方程成立的条件、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案)12、什么是地面总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相比有什么变化? (答案)13、分别涂为黑白色但性质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露天下其夜间与白天的表面温度是否相同? (答案)14、温度为20 ℃ 的气块在 r=-0.1 ℃ /100m 的大气中绝热上升或下沉 500m后的温度是多少? 这时气块周围的气层温度是多少,气层是否稳定? (答案)15、求地气系统的短波反射率为0.7时,地气系统的平均平衡温度 (设此系统对长波而言是黑体) 。

(答案)16、为什么云层存在会使白天气温降低,夜间气温升高? (答案)17、同为睛夜静风,清晨但较干燥地区夜间的降温幅度一般总比湿润地区大,这是为什么?(答案)18、假定地球的行星反射率=0.3,地球处于辐射平衡状态时的等效黑体温度应为多少?(答案)19、大气中除贴地层γ,γd外,很少出现γ<γd情况,为什么?(答案)20、大气的特殊量T、Td、(T-Td)各有什么含义?(答案)21、大气保温作用与温室效应是一回事吗?(答案)22、静力不稳定与潜在不稳定有什么不同。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

用一个新的作业本做,把题目抄到本子上,大家下周一交给学委。

(记得写学号,并且把尾数写在自己作业本的左上角处)气象学与气候学思考题第一章引论1.气候系统2.大气圈可分为哪些层?对流层有何重要特征?3.什么叫露点、降水、降水量?4.写出干空气状态方程并阐明其意义。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与温度1.什么叫太阳常数?2.什么叫太阳辐射光谱?其能量是如何分布的?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有哪几种?为何雨后天晴时的天空特别蓝?4.为何有云的夜晚气温比较高?5.写出泊淞方程,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6.什么叫位温?7.什么叫大气稳定度?如何判断?8.气温的日变化有何特点?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特点?9.海平面气温分布有何特点?10.逆温的形式主要有哪些过程?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1.当云中出现冰水共存、大小水滴共存、溶液与水共存时,水汽如何转移?2.什么叫霜冻?3.辐射雾或平流雾是如何形成的?4.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是如何形成的?各包括哪些云属?主要降水的云属又是哪些?5.试述人工降水的原理与方法。

第四章大气的运动1.掌握常用的压高方程,并能用来计算。

某地1000百帕处的气温为8℃,850百帕处的气温为-2℃,求1000百帕与850百帕间的高度差。

2.什么是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槽线?34.什么叫热成风?在右图标出下层风(V g1)、热成风(V T)和上层风(V g2)的方向。

5.“三圈环流”是如何形成的?6.北半球海平面大气活动中心有哪些?7.什么是沃克环流?8.南亚季风环流是如何形成的?第五章天气系统1.什么叫气团?按地理分类法可分为哪几种气团?2.什么叫冷锋、暖锋、准静止锋?3.试述一型冷锋、二型冷锋、暖锋和华南准静止锋的天气特点。

4.什么叫大气长波、阻塞高压、切断低压、切变线?5.高空槽有哪几种类型?它们的温压场配置和天气如何?6、什么叫气旋?温带气旋演变经历哪四个阶段?成熟阶段的结构与天气特征是什么?7.什么叫反气旋?什么叫寒潮?其天气特征如何?8.西北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9.什么叫热带辐合带?其天气特征如何?10.什么叫台风?其天气特征如何?11.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2.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如何?13.什么叫东风波、雷暴、飑线、龙卷?14、绘简图表示暖锋、第一型冷锋、第二型冷锋天气模式及暖锋式、冷锋式、准静锋式切变线。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气象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名词解释:气温垂直递减率P12 ,饱和水汽压P16,相对湿度P16 ,露点(温度)P17,饱和差P172.气候与天气有哪些不同?P23.平流层和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哪些?P11-134.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P7-85.如何用饱和差(d)、露点温度(td)来判断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P17饱和差当空气饱和时,d=0;当未饱和时,d>0;当过饱和时,d<0。

6.已知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后,如何得出饱和水汽压、水汽压、饱和差、露点温度。

饱和水汽压与温度的关系P16水面:a=7.45 b=235 冰面: a=9.5 b=265露点温度第二章第三章1.名词解释太阳常数P36 、大气透明系数(P)P40 、太阳高度P32 、太阳直接辐射P39 、总辐射P42 、大气逆辐射P47 、地面有效辐射P47、地面净辐射P48、逆温平流逆温辐射逆温P78、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大气之窗(8~12um处大气对长波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因此称此波段为“大气窗口”。

这一波段内的辐射,正好位于地面辐射能力最强处,所以地面辐射有20%的能量透过这一窗口射向宇宙空间。

)、2.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中都包括哪些要素?P323.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贝尔减弱定律的公式。

P414.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影响因子。

P39-425. 地面有效辐射的公式。

有哪些影响因子?P476. 地面净辐射公式和各项的意义。

P487. 画图并说明土壤温度的铅直变化类型。

P698. 写出地面(土壤)热量平衡方程和解释各项的意义。

P679. 常见的逆温有哪几种?P78 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天气:晴朗而有微风的夜晚,无云或云层很薄很高。

地形:在山谷或凹地、干燥地区有利于辐射逆温的形成。

10. 什么叫土壤日较差P68、气温日较差P74?影响土壤日较差、气温日较差的因子有哪些?P68 P7511. 如何计算活动积温、有效积温?P85积温在林业生产中有何意义?P87第四章大气中的水分1. 影响蒸发的气象因子有哪些?P89道尔顿定律。

气象统方法复习思考题

气象统方法复习思考题

气象统计方法复习要点及思考题1、 气候变化上通常说的异常,可以用 距平这个基本统计量来描述,它反映数据偏离平均值气候态的状况,把资料处理成该统计量的形式,叫做资料的中心化;2、 距平是指要素偏离平均值气候态的状况,把资料处理为距平的方法叫中心化;3、 如果一月南京气温的标准差比北京小,说明一月南京气温变化幅度比北京小,预报较为容易;4、 对资料进行标准化可以消除单位量纲不同造成的影响,其表达式为xt zt s x x x -=,标准化以后资料的均方差为1,平均值是_0_;5、 频率表是用来描述 状态资料的统计特征的;6、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b 与相关系数r 之间的关系为b=lxy/lxx,r=lyy1-r27、 多元线性回归中常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系数;8、 滑动平均是趋势拟合技术最基础的方法,它相当于低通滤波器; 9、 最后一个累积距平值为 0 ;10、 复相关系数是衡量一个变量和 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的量; 11、变量场X X 个特征向量对变量场的累积方差贡献为 ; 12、 ; 13、 14、在事件B 已经发生的条件下计算事件A 的概率,称为事件A 在事件B 已出现条件下的 条件概率; 15、 二分类预报是指只预报事件A 出现或者不出现,又称为正反预报;16、 在对回归问题进行方差分析时,预报量的方差可以表示成_回归方差与误差或残差方差之和;17、气象中一些气象要素,如冰雹、晕、雾等天气现象,气象资料中仅记录为“有”或“无”可用“1”或“0”二值数字化表征,这类变量可看成离散型随机变量;对于这种状态要素,可以用条件概率选择预报因子并且用二项分布检验预报因子的可靠程度;气温、气压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观测值在正、负无穷之间,这种类型要素可看成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对于这种定量数据要素,主要用相关系数选择预报因子或因子集,并用t_检验方法检验其可靠性;18、 如果序列的__自_相关系数为较大正值,表明序列具有_高持续性_;如果序列的滞后自相关系数接近0或为负值,表明序列无持续性;如果两变量本身有强持续性或高自相关,t_检验的自由度不能用,需要计算有效自由度,取更_严格的标准进行相关系数的检验,以免得到虚假的不可靠的相关;19、 气象变量场EOF 分析是把原变量场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两部分,用为数较少的不相关的典型模态,代替原始的气候变量场;20、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线性趋势分析中,回归系数b 的符号说明了气候变量x 的趋势倾向;当b>0说明随时间的增加,变量x 是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b 值的大小反映了上升或下降的速率,b 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直线越倾斜或平缓;21、 检验两地气候是否有显着差异,可针对这两个地区某气象资料的平均值和方差这两个基本统计量进行显着性检验;22、 对多要素资料的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时,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R 型分析,而研究样本之间关系的称为_Q 型分析,相应的在系统聚类分析中,也可分为R 型聚类和_Q 型聚类; 二、判断题1、相关系数是标准化变量的协方差;2、若相关系数通过显着性检验就说明总体一定存在线性相关;3、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来说,回归方程的检验与相关系数的检验一致;4、预报量95%的置信区间表示真值有95%的概率落在该区间内;5、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中,若某个因子对预报量y 的作用不显着,则它前面的系数近似为0;6、显着性水平 控制了犯“第二类错误”以假为真的概率;三、简答题1、简述资料正态化的必要性和常用的资料正态化处理方法;答:必要性是:各类统计预报模型和统计检验方法F\t\u\x2检验要求资料是符合正态分布;年\月平均气温\气压\多雨地区的月降水量符合.日降水和少雨地区月降水通常偏态;旬\候降水不一定;处理方法:1、立方根或四次方根;2.双曲正切转换纠正课本公式--旬降水;3、化为有序数后的正态化转换标准化和正态化2、简述显着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抽样会产生抽样误差,利用样本资料进行分析时,不能仅凭样本资料的结果就对总体特征做出判断,而要鉴别其结果是否为总体的特征;首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这个假设是否合理;原理是利用“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发生的”来接受假设或者否定假设,是一种带有概率性质的“反证法”;在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元假设,称为第一类错误以真为假,其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a,原假设为假时接受原假设,称为第二类错误,其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B,这种限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最大概率a,不考虑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B的检验就称为显着性检验,概率a称为显着性水平;3、简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预报的步骤;答:1 确定预报量并选择恰当的因子2 根据数据计算回归系数标准方程组所包含的有关统计量因子的交叉积、矩阵协方差阵或相关阵,以及因子与预报量交叉积向量3解线性方程组定出回归系数4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显着性检验5利用已出现的因子值代入回归方程作出预报量的估计,求出预报值的置信区间4、逐步回归中逐步剔除法与逐步引入法的主要缺点分别是什么答:逐步剔除法的主要缺点是计算量很大逐步引入法的主要缺点是计算量很小,但不一定保证最后的方程是最优的;5、请写出多元回归方程中预报因子数目增多的优缺点;答:优点:一般而言,回归方程中包含的因子个数越多,回归平方和就越大,残差平方和越小,残差方差的估计就越小,预报值的置信区间就越小,方程一般也较容易通过检验;缺点:1、因子增多,计算量增大,计算时间增多2、方程中若含有对y不起作用或作用极小的因子,残差平方和不会由于这些变量的增多而减少多少,相反由于Q自由度减小,残差方差估计值增大,使预报置信区间估计值增大;3、由于存在对预报量y影响不显着地因子,随之带来许多其他与与预报量无关的随机因素,影响回归方程的稳定性反而使预报效果下降;1、试举例说明哪些方法不少于三种可以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1线性倾向估计;2滑动平均;3二次平滑;4累积距平2、简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答:1 相关分析中,变量 x 变量 y 处于平等的地位;回归分析中,变量 y 称为因变量,处在被解释的地位,x 称为自变量,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变化;2. 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 x 和 y 都是随机变量;回归分析中,因变量 y 是随机变量,自变量 x 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确定变量;3. 相关分析主要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回归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变量 x 对变量 y 的影响大小,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四、计算分析1、已知预报量y:长江中下游夏季6-8月降水量,预报因子x1 :冬季12月-翌年2月北太平洋涛动指数;x2:1月太平洋地区极涡面积指数;x3:5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样本容量n=44;现建立y关于x1、x2、x3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1)试写出回归方程的表达式,并给出预报值95%的置信区间;答:由表2,Y=+ ;2)简要说明回归方程是否通过显着性检验;设显着性水平为;答:由方差分析表,在显着性水平下,F值为或P值,通过显着性检验;3)试问各预报因子是否显着4)y与各x因子的复相关系数为多少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为多少并简要说明其代表的意义;表2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四、计算题1、试计算变量x、y的简单相关系数,并进行显着性检验;已知显着性水平 =下的临界相关系数r= ;0.05n 1 2 3 4 5 6 7 8x 1015131773122y -831946-5-2解:x=10+15+13+17+7+3+1+22/8=11 y=-8+3+1+9+4+6-5-2/8=1x=-1 y=-9 Sx=4 22 06 8-4 3-8 5-10 -6-11 -3 五、 综合分析题第一模态方差贡献%1、 请判断图中EOF 分析的对象是原始场、距平场还是标准化距平场 答:是距平场2、 请给两幅图加上图题;答:图一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EOF 分析第一模态空间型;图二中国夏季降水异常EOF 分析第一模态时间系数; 3、 请试分析图中的特征;答中国夏季降水异常EOF 分析第一模态空间型主要反映了长江流域与华南及华北地区的降水异常的反位相变化,而其他地方的数值较小,说明这些地方夏季降水的方差较小;中国夏季降水异常EOF 分析第一模态时间系数则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其值在0线上下振荡;说明,当时间系数为正时,长江流域降水偏多时,华南及华北地区降水偏少;这与我国夏季东部降水的三雨带变化相对应; 23、 气候变化上通常说的异常,可以用距平这个基本统计量来描述,它反映数据偏离平均值的状况,把资料处理成该统计量的形式,叫做资料的_中心化;24、 对资料做标准化可以消除单位量纲不同造成的影响,其表达式为x t zt s xx x -=,标准化以后资料的均方差为1;25、 在对回归问题进行方差分析时,预报量的方差可以表示成回归方差与误差残差方差之和;26、 寻找合适的条件概率作为天气预报指标需要满足两个经验性条件,一是PA/B>>PA 或PA/B<<PA ,它保证了事件A 与B 事件有一定的联系;第二是PA/B →1或者PA/B →0,它保证了预报指标有一定的准确率;27、 气象中一些气象要素,如冰雹、晕、雾等天气现象,气象资料中仅记录为“有”或“无”可用“1”或“0”二值数字化表征,这类变量可看成 离散 型随机变量;对于这种状态要素,可以用_条件概率____选择预报因子并且用二项分布检验预报因子的可靠程度;气温、气压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观测值在正、负无穷之间,这种类型要素可看成为 连续 型随机变量;对于这种定量数据要素,主要用相关系数_选择预报因子或因子集,并用___t__检验方法检验其可靠性;28、 如果序列的_自滞后相关系数为较大正值,表明序列具有高持续性;如果序列的滞后自相关系数接近0或为负值,表明序列无持续性;如果两变量本身有强持续性或高自相关, t _检验的自由度不能用,需要计算有效自由度,取更严格的标准进行相关系数的检验,以免得到虚假的不可靠的相关;29、 气象变量场EOF 分析是把原变量场分解为空间函数和时间函数两部分,用维数较少的不相关的典型模态,代替原始的气候变量场;30、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线性趋势分析中,回归系数b 的符号说明了气候变量x 的趋势倾向;当b>0说明随时间的增加,变量x 是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b 值的大小反映了上升或下降的速率,b 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直线越倾斜或平缓;31、 检验两地气候是否有显着差异,可针对这两个地区某气象资料的平均值和方差这两个基本统计量进行显着性检验;32、 对多要素资料的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时,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R 型分析,而研究样本之间关系的称为_Q_型分析,相应的在系统聚类分析中,也可分为R 型聚类和Q_型聚类;二、 名词解释1、 累积频率:变量小于某上限值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2、 均值突变: 从一个气候基本状态向另外一个气候基本状态的急剧变化 三、 问答题3、 什么是偏相关系数 当存在三个以上变量相互影响时,如x1,x2,y,当消除x1或x2的影响,计算x2或x1与y 的相关系数时,就称为偏相关系数;4、 试举例说明哪些方法不少于三种可以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答:1线性倾向估计2滑动平均3三次样条函数5、 简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在相关分析中,解释变量X 与被解释变量Y 之间处于平等的位置;而回归分析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必须是严格确定的;2 相关分析中,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全是随机变量;而回归,被解释变量Y是随机的,解释变量X 可能是随机的,可能是非随机的确定变量;3 相关的研究主要主要是为刻画两变量间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而回归不仅可以揭示解释变量X和被解释变量Y的具体影响形式,而且还可以由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如果两变量间互为因果关系,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互换位置,相关分析结果一样,回归分析结果不同;6、如何分析两个气候变量序列的相关关系,需要注意什么7、整理区域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答区域平均法、综合指数法、代表台站法四、计算分析题已知预报量y:长江中下游夏季6-8月降水量,预报因子x1 :冬季12月-翌年2月北太平洋涛动指数;x2:1月太平洋地区极涡面积指数;x3:5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样本容量n=44;现建立y关于x1、x2、x3的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5)试写出回归方程的表达式;6)简要说明回归方程是否通过显着性检验;设显着性水平为;7)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为多少并简要说明其代表的意义;表1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

气象学思考题

气象学思考题

第一章1具备水汽、对流运动有利于温度降低水汽凝结、要素分布不均匀有利于锋面产生,而锋面的抬升运动有利于水汽凝结产生云雨等天气现象。

2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部分,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引起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

3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硫化氢,碳氢化合物和氨。

来自工业,交通运输业。

4温度随高度递减、对流旺盛、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集中了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十分之九的水汽质量。

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通过空气的对流和湍流运动,将热量输送到高层大气。

5平流层中水汽含量极少,透明度好,大多数时间天空晴朗,只是在底部有分散的贝母云。

飞机飞行的理想高度。

6平流层中这种温度的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的影响小,以及该层中的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有关。

7干洁空气主要气体的成分比从地面直到90公里高度基本不变,在90km 以上,大气的主要成分仍是氮和氧,但随着高度的增加氧的比例减小,氮的比例增大。

平均从80km 开始,由于太阳紫外辐射的照射,氧和氮已有不同程度的离解,在100km 以上氧已全部成为氧原子,在250km 以上氮也基本以原子的形式存在。

8近百年来,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每年1×10-12%的量级不断增加。

9压强随高度的变化与温度成反比。

10因为p e <<,所以按照式dw m m w =算出的q 与按ep e w -=622.0算出的w 差别很小11.与湿空气同气压同密度的干空气的温度。

将水汽增加密度减小的效应,用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来表示,而不考虑水汽多少所引起的空气分子量的变化。

12从物理意义上讲,米反映的是高度的变化,而位势米反映了单位质量的物体当高度变化时其势能的变化。

13单位体积大气所能容纳水汽与温度有关。

温度超高,能容纳的水汽,饱和水汽压超高。

当温度较高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较快;而温度降低,饷水汽压随温度升高增大较慢。

14由单位压强高度差知当T 较大,H 较大,所以暖空气中单位气压高度差要比在冷静空气中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气上界的划分方法及高度
2)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
3)各种湿度表示法的意义
4)干、湿空气状态方程表达式,虚温的表达式和意义
5)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6)地面、高空、地面天气图上风的表示方法
7)分析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平原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别
8)解释下列现象:雨过天晴,天空呈蔚蓝色;日出、日落太阳呈红色;空气浑浊,天空呈
灰色;人造烟雾弹可以防霜冻;雪打高山,霜打洼地;
9)地面有效辐射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10)分析Rm<Rd的原因
11)大气稳定度的含义及判断方法
12)全球海平面气温分布的特点
13)辐射三定律的内容
14)大气逆辐射的概念与作用
15)为什么辐射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气温却呈相反的变化
16)你如何理解“霜前冷,雪后寒”,“霜重见晴天,霜打洼地”
17)用分子运动运动论说明蒸发、凝结和饱和过程(E和e)
18)饱和水汽压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19)分析积状云的特点
20)分析湍流混合较强的夏季大陆上水汽压的日变化规律
21)简述人工降水的理论与方法
22)为什么南极的冰雪中会出现DDT的化学成分呢?
23)大气静力学方程及物理意义
24)何谓高度气压差和气压高度差及其影响因素
25)绘图说明自由大气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26)海陆分布对地面的大气环流有何影响
27)用图简述三圈环流和三风四带的形成过程
28)高大地形对地面的大气环流有何影响
29)名词解释:地转风、梯度风、大气活动中心
30)气团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31)气团变性的影响因素
32)气团按地理位置分为哪几类?影响我国天气的气团主要有哪些?
33)什么是锋及锋的特征。

34)绘图说明成熟温带气旋的结构与天气
35)试述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规律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36)天文辐射的影响因素、时空分布特点
37)绘图说明海陆风与山谷风的特点
38)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
39)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现象上有何异同?它们的气候特征如何?
40)区别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41)绘图说明厄尔尼诺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