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
传统民居的地理概念
传统民居的地理概念
传统民居的地理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布局:传统民居通常采用坊巷、庭院和楼阁等结构形式,布局以中轴线为主,注重均衡和对称。
2. 地理环境:传统民居的选址通常考虑地理环境,如地势高低、水源、风向等,以便利居住和生活。
3. 风水观念:传统民居的选址和建造往往受到风水观念的影响,追求地势宜高、水势宜缓、阳光充足等。
4. 区域特色: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各自的地理特色,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比如南方水乡的水上居住文化,北方的院落建筑等。
5. 地理符号: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和装饰往往使用当地的天然资源,例如南方木结构、北方砖瓦建筑等,形成了地理符号。
总之,传统民居的地理概念在建筑布局、选址、风水观念、区域特色和地理符号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福建闽东的饮食文化知识有哪些
福建闽东的饮食文化知识有哪些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受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的影响形成了著名的福建饮食文化圈!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福建闽东的饮食文化知识1.稻米福建各地主食以稻米(即大米)为主。
自古以来,八闽粮食种植以水稻为冠。
闽北不少县份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产粮区,三餐主食以米饭为主。
清嘉庆《南平县志》载:“南平日三餐皆饭,以食粥为耻。
惟夏晚间,食之民茹。
”(清·嘉庆《南平县志》卷8《风俗》)浦城、建阳等地农村,一些地方至今仍保持三餐吃干饭的习惯,福州地区一般则是早晚稀饭,午餐干饭,间有“二干一稀”食制。
而平潭、福清及闽南部分沿海非产粮区,有一日三餐皆稀饭者。
现时虽无“以食粥为耻”之俗,但福建人讲究饮食中的“饱”与“实”。
所谓稀饭,并不同于北方的“粥”,而较为稠密。
每至春耕、秋收等农忙季节,因需起早摸黑抢种抢收,劳动量增大,闽北、闽西北和闽东有的一日四餐、五餐甚至六餐进食。
闽南一些信神妇女,因许愿农历初一、十五或每逢三、六、九不食早餐,俗谓“减大顿”,含有以此省下食福,留给子孙享受之意。
米饭加工以蒸、焖、捞为主。
捞饭在农村很普遍,系用竹制的“笊篱”捞出半熟米饭,将捞出的饭粒上甑炊熟,以备中、晚餐之用,余下的米汤和饭粒熬成粥作早餐。
闽南部分地区民众爱吃“肉末粥”,在粥中加肉末、蛏、葱姜和少许盐、酱油,不用佐餐菜肴,以此作早餐或晚餐。
闽西连城一带农民,早餐多干饭,午、晚餐较多喝粥,且喜加入蔬菜、芋头、瓜豆等煮成菜粥。
闽西北泰宁、建宁等县产竹,当地人喜用毛竹制成的竹筒蒸饭。
竹节焖饭更见情趣,当地人上山劳作时,常砍一节毛竹,把淘好的米置竹节中,封好后就地拾柴烧烤,竹裂而米饭熟,闽西武平的“簸箕饭”是舀米浆于簸箕上猛火蒸熟成饭皮,制成小块,包上豆芽、瘦肉、虾米等食用。
在南靖,农民下地干活或肩挑走贩时,习惯用草编小袋装米煮成饭团,俗称“茭茎饭”。
闽北南平一带也有草袋蒸饭的习俗,俗称“草包饭”。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论文论文关键词:传统民居;闽南民居;传承意义;现代设计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
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
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1、引言在当今国际、文化日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建筑、景观、室内设计亦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趋势。
如何在规划中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土传统民居优秀的特色,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设计体现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景观显得特别重要。
做为一个环境艺术的学习和研究者,在本土传统民居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显得日渐式微而感到遗憾的同时,深感有责任就此课题进行探讨。
闽南红砖传统民居的解读单德启在他的《人与环境一一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基本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一文中,用英文中的“本土的”(vernacular),“传统住宅”(traditional rcsidcnce),“没有建筑师的建筑”(archetecture without archtect),对“传统乡土民居”的含义进行l}释。
n]现仅以笔者当下生于斯长于斯的闽南民居为例,就其内部空间形态、外观特征、色彩特征、装饰符号、文化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探讨其对于今天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z]闽南红砖民居通常指的是用本地特制的红砖结合本地石材和工艺、融合了中原文化及闽南海洋文化的精神而建造的大膺a "詹”是闽南方言,就是通常所说的“房屋”。
1.1闽南红砖民居的空间构成形式闽南红砖民居一般为单层,其布局以中轴线分布;呈“向心围合式“;左右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
正中间有天井,中设厅堂,一般摆放祖宗神位,前设石煌,两边为厢房,左为大。
在闽南方言里,几进一般也称作“几落”,如“三落大膺”的说法,指的即是三进的大詹。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福建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福建传统民居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对于当地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本文将从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内涵价值以及文化特色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福建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闽北地区,主要包括土楼、四合院、白墙黑瓦的民居建筑等。
土楼是福建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土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其结构特点是外形圆润、坚实,内部空间宽敞。
土楼采用实心土坯墙体和石、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技术,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土楼结构复杂,集合了中式园林、宫殿、城堡和寺庙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貌。
四合院是另一种常见的福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北地区。
四合院由正厅、东西厢房和后厝房组成,构成了一个四合院的院落结构。
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宽敞,曲折回环,形式多样,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有理念和生活方式。
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主要表现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材料选择等方面,这些建筑特色形成了福建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文化风貌。
福建传统民居在历史上承载了许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价值,是闽南地区和闽北地区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家族文化以及团体生活的重要场所。
土楼作为民族和民间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土楼的结构特点、功能使用、布局格局等方面均体现了闽南地区封建社会的特色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福建传统民居作为闽南市井民居建筑,其建筑形态及结构设计表达了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观念和道德观念。
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多样,宽敞明亮,回环曲折,充分反映了封建家庭的阶级关系和生活方式。
四合院是封建社会中的家庭宗族重要的社会关系场所和生活空间,珍贵地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居住文化、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的历史演变。
福建传统民居还是闽南地区和闽北地区传统手工业技艺的重要载体。
闽东文化传统
闽东文化传统
闽东地区位于中国福建省的东南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闽
东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智慧,是这片土地上的宝贵财富。
闽东地区的文化传统主要包括语言、建筑、饮食、民俗等方面。
闽东话是这里
的主要方言,它是闽南语的一种,被称为“闽东话”。
这种方言浓厚的地方特色,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家乡气息。
此外,闽东地区的建筑风格也非常独特,传统的土楼和客家围屋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闽东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东菜以海鲜为主,口
味清淡,注重原汁原味,以保留食材的鲜美为主要特点。
蚝烙、鱼丸、鱼丝、海蛎煎等美食都是闽东地区的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
此外,闽东地区还有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如元宵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
闽东文化传统的传承离不开人们的努力,他们通过口口相传、世代相传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传承下来。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闽东地区的文化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闽东文化传统是这片土地上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智慧,是闽东人民的骄傲。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闽东文化传统将继续传承下去,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魅力。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摘要】福建传统民居作为福建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沿革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文化特色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了其在保护和传承福建本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福建传统民居不仅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度,还反映了福建人勤劳朴实、重视家庭的特点。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福建传统民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对福建传统民居研究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福建传统民居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福建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福建传统民居、内涵价值、文化特色、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传承与发展、重要性、文化保护、传承、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福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文化。
福建传统民居作为福建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福建传统民居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严重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困境。
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福建的传统建筑文化,提升人们对传统民居的认知和审美观念,推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
当前,关于福建传统民居的研究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对其建筑特点、艺术价值、文化特色等方面尚未有系统深入的剖析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文化特色以及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魅力,为进一步推动福建传统民居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福建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福建传统民居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福建地区建筑的发展历程、设计理念以及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走进闽东----文化篇》--纲要
走进闽东----文化篇一、基本项目课程名称:走进闽东----文化篇课程类型:活动类课程授课教师:政治学科组全体教师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热爱读书,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将作为《走进闽东----文化篇》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1、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下一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发扬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成树立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正风气、提民心。
3、使其行为动作举止优雅,戒骄戒躁;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意各方面的修养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4、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知识。
5、促进形成对其他各科学科的兴趣,锻炼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理解力。
6、提高社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修养,改善社会风气。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和研究祖国传统文化,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启发学生优质的思维,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静化学生浮燥的心灵,滋养学生活泼的性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程内容《走进闽东----文化篇》的校本课程,是在确保贯彻国家课程标准,使学生打好共同的必备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根据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大文化背景,从海口一中实际出发开发的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学生主体性,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走进闽东----文化篇》的校本课程的实施,力求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教育要求、身体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走进闽东----文化篇》的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一句话,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闽东乡村农耕民俗游推介
闽东乡村农耕民俗游推介春天到了!在闽东希望的田野上,又将处处散发出迷人的清新生态。
青山、绿水、桃林、茶园、梯田、草场、民居村落、乡土民俗……这些自然和人文因素正融进宁德旅游产业内涵中,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吸引着一拨拨游客融入自然、亲近山水。
我市各地在旅游开发建丰厚的乡村生态游新亮点,让闽东乡村旅游“看得见好山好水,留得住美丽乡愁”,让这片希望的田野,结出甜美的果实。
本期,我们带你来一趟闽东乡村生态休闲之旅——贵村(蕉城九都镇)贵村是福建省生态村,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
村内有千年古榕群和众多古枫树、古松树林、古樟树,其中一株古樟树树龄达270年;更有唐宋明古渡头、干年鹅卵石步道,文昌阁、宫观寺庙、古民居、古亭、古井、古渠、古牌匾、石旗杆、明神坛遗址、余复状元墓等。
村口古渡口至今仍是两屋往来的通道之一,溪畔现被新辟为烧烤活动和郊游营地。
【周边休闲风景】霍童古镇支提山猴盾畲村(蕉城八都镇)猴盾村民风淳朴、畲族风情浓郁。
雷氏宗祠文化馆里陈列着畲家“三宝”(畲族族谱、祖图、龙头杖)以及古老的生产生活工具;“上刀山”、“下火海”、“奶娘刑罡”等世代传承的优秀民俗节目现仍保存;每年定期举办“三月三赛歌会”、“端午采茶会”、“九月九比武会”等畲族节庆,其中“双音”(传承人雷美凤)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边休闲风景】霍童古镇碧桂园上金贝畲家寨(蕉城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是宁德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省级旅游名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
这里有良好的植被景观和自然田园风光,并具有深厚的畲乡底蕴。
尤其吸引人的是,每年“三月三”传统畲族歌会,这里的畲族同胞载歌载舞,并表演“上刀山”、“过火海”等节目。
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唐代古寺——金贝寺,以及坐落在村后山的明代神秘古慕。
有明史专家考证认为,该墓为明朝建文帝陵寝。
【周边休闲风景】三都澳霍童溪福安穆阳桃林(福安穆阳、穆云、康厝)近几年来,穆阳、穆云、康厝的群众都把“穆阳水蜜桃”作为特色农产品,大力加以发展。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
传统民居解读及其传承意义探析――以闽南民居为例传统民居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闽南民居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以闽南民居为例,对传统民居的解读及其传承意义进行探析。
闽南民居是指福建闽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厦门、泉州、漳州等地。
闽南民居通常采用“围屋”形式,即围成一个庭院的建筑群体,包括正厅、翼房和后院等。
建筑材料以砖、木、瓦为主,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材料精美。
闽南民居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首先是从建筑构造上看,闽南民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坚固耐用、风水布局、四合院等。
其次是从装饰艺术上看,闽南民居以彩画、纹饰为主,寓意吉祥、美好。
再次是从宗教信仰上看,闽南民居常常会在建筑中融入神像、祭坛等宗教元素,体现了当地人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传统民居的传承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化传承的意义。
传统民居作为一个具体的建筑形式,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
传承和保护传统民居,可以让后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
其次是历史文化学习的意义。
传统民居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通过对传统民居的学习,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
再次是社会发展的意义。
传统民居虽然已经不再是现代人们居住的主要场所,但它所体现的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却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参考和借鉴。
传承传统民居,可以加强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然而,传统民居的传承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首先是规划和保护的问题。
在现代城市化的进程中,传统民居常常会被拆除或改建,给传承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其次是传承者的缺失。
传统民居作为一种复杂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对其了解和认同度不高,缺乏传承的动力和意识。
再次是市场需求的问题。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福建传统民居是福建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本文将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进行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福建传统民居代表着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华的商贸重镇,福建传统民居便承载着商业文化的繁荣与兴盛。
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体现了福建人民对于家园的热爱和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
福建传统民居融合了福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水文化。
福建人民崇尚宗教,特别是佛教、道教和儒教,福建传统民居则将宗教信仰渗透到建筑设计和装饰中。
福建传统民居中常见的庙宇和神龛等元素都体现了福建人民的宗教虔诚与敬畏。
福建人民还相信风水文化对于居住环境和人气的影响,福建传统民居的设计和布局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在整体布局和建筑材料选择上力求符合风水的要求。
福建传统民居反映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
福建传统民居作为福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特有的建筑风格、装饰手法和文化内涵传承了福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多采用红色砖墙和黑色石头,使得建筑物色彩鲜艳且充满朝气;福建传统民居的装饰图案常常以传统福建元素为主题,如福字、寿字、龙凤图案等,体现了福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福建传统民居还具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特色。
福建传统民居的庭院布局非常重要,常常由前厅、正厅、后厅和天井组成,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庭园,既提供了自然景观的欣赏,又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福建传统民居的房间分布和功能分明,按照传统的层级和社会地位进行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礼仪。
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非常稳固,常常采用大木梁和斗栱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和防火功能。
福建传统民居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它不仅代表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还融合了福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水文化,反映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从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析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与推广
从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析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与推广闽南地区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在闽南地区,古老的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了闽南地区的文化瑰宝。
这些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现在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这些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应用与推广呢?一、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概述闽南地域广袤,文化底蕴丰厚,它包括了语言、民俗、建筑、音乐、戏曲、绘画等方面。
其中以八闽腔音乐和道教文化的产生最为有名。
八闽腔各地都有自己的流派和代表作。
闽南戏曲是舞台艺术的代表,以皮黄为主,也有潮剧、泉剧等不同流派。
另外,闽南还有先人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的传统人物故事和传说,如林则徐、关帝文化、福娃等等。
同时,闽南地区的建筑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变迁,留下了许多优秀文化遗产。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文化渐渐地被淡忘。
但是,在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下,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地方经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创造文化产品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例如文化旅游、文化体验、文化商品等,这些都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闽南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实践,例如开发关帝文化旅游、三地门旅游等。
其次,有效地传承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可建立与挑战现代社会的新型经济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魅力和特点,可以在传承中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和应用,形成新的经济形式。
例如,闽南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可以作为文化产品,也可以成为故事、平台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品牌,从而构建起跨界融合而生的新型经济体系。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和推广可以进行的多方面,包括创意设计与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与文化体验等方面。
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与应用起来,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利用其价值。
1. 创意设计与产品开发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艺术设计进行创新性的转化与应用。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福建传统民居是福建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福建地区的重要文化象征。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和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风格的特点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它的建筑形式、结构、装饰,都是福建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
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土楼、围屋、厝、坊、塔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土楼”。
“土楼”的结构设计非常独特,它采用了传统的夯土砖墙方式,墙体厚度达到了1.5米以上,以抵挡台风、地震等灾害。
此外,在“土楼”的设计中,还考虑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如自来水系统、风雨走廊、祖堂、茶室等设施都是固定的设计内容,这些设计体现了福建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土地的深刻认识。
二、文化内涵的表现福建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其建筑结构、装饰、雕刻、画作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土楼”的壁画和硬木雕刻。
这些艺术作品描绘了福建的宗教、民俗、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福建传统文化的绝佳代表,也是福建传统民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福建传统民居中,也有着一些设计和布局的讲究,如摆放室内摆设的位置、捆绑祝福的红绳、在门外挂上彩带等,这些设计和布局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联结福建传统民居是福建地区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福建地区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福建传统民居是将历史、文化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产物,它既体现了福建地区的建筑祖传技艺,也反映了福建地区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社会背景。
综上所述,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和文化特色丰富多样,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它所传承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
同时,福建传统民居的独特建筑风格和多元文化内涵也使得它在当代社会和文化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人们还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其更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闽东北传统聚落景观研究一以寿宁县西浦村为例
闽东北传统聚落景观研究一以寿宁县西浦村为例作者:张光英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张光英(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 352100)摘要:闽东北传统聚落景观因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传承性,景观特征明显,本文以寿宁县西浦村为例进行研究。
文章探讨了西浦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在对西浦村聚落特点、村落选址、人文文脉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西浦村的桥梁景观、古礼制建筑景观、古民居景观之美。
研究认为:其以宗祠为中心的聚族而居的景观特点是闽东北血缘村落的宗族结构关系的典型反应;村落中典型的桥梁等建筑景观起到和谐山水的所用,也是传统风水学意义上的民族意识的沉淀。
以西浦村为代表的这些古村落不仅传承了源自中原的中国传统聚落的基本特点,而且成为闽东北在时间上离我们最近且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古村落形态。
关键词:闽东北;西浦村;聚落景观;古村落形态中图分类号:K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 2012 )05-0113-04闽东北是指福建省东北部区域,俗称闽东,地处北纬26°18’~27°40’,东经118°32’—120°44’之间,介于我国最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心地带。
北界浙江省温州市,南连省会福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具有“北承南联、西进东出”的区位优势(图1)。
其地质地貌特点既有福建省地址地貌特点的共同特征,又有其山海川岛兼备的特色之处,其文化丰富多彩,别具一格,是闽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聚落,通常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聚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传统聚落又叫历史文化聚落,是指在历史时期形成的、保留有明显的历史文化特征且历史风貌相对完整的古城古镇古村。
传统聚落景观是指传统聚落内部形态、外部形态及其相互作用的聚落综合体带给人的具体感受和意象。
闽东文化心得(5篇)
闽东文化心得(5篇)闽东文化心得(5篇)闽东文化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闽东文化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闽东文化心得(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闽东文化心得篇1闽东文化心得闽东文化是福建省东北部地区特有的文化类型,以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而闻名于世。
闽东文化的心得体会,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独特性闽东地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临东海,南接浙江省,西靠武夷山,北临闽江。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闽东自然风光秀美,自然资源丰富。
这里有广袤的平原,有独特的山地风光,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对于一个地区的文化影响是巨大的。
二、历史遗存的重要性闽东地区的历史遗存丰富,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文物和遗址。
例如,闽东地区有许多古老的村落,其中有些可以追溯到唐代或更早的时期。
这些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形态。
此外,闽东还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寺庙,以及一些古代的战场遗址等,都是研究当地历史的重要依据。
三、地域文化的特征闽东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和谐”。
这里的“和谐”不仅仅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闽东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就注重和谐,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体现了这种精神。
在闽东地区,人们注重家庭和邻里的关系,尊重长辈,关心他人,这种和谐的精神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
四、闽东文化的现代影响闽东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闽东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元素。
例如,闽东地区的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都是闽东文化的体现。
同时,闽东地区的居民也十分注重教育,他们普遍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五、闽东文化的未来发展面对未来,闽东文化的发展需要保持其独特性,同时也要适应时代的变迁。
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现代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福建闽东地区传统民居空间特点探究——以福建屏南县忠洋村韦氏老宅为例
福建闽东地区传统民居空间特点探究——以福建屏南县忠洋村韦氏老宅为例摘要:本论文主要是以研究中国福建闽东地区民居空间特点为主的一篇论述型文章。
中国民居建筑空间丰富多样,各地区不同地貌、气候及文化经过长期沉淀形成了特有的空间风格。
福建闽东地区民居不仅具备以上几点基本元素,同时也延续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基本特点,因地制宜,在材料使用上、地形选择上、空间格局处理上与当地的气候人文等相结合,令该地区的民居更加的鲜活。
本论文以福建闽东地区韦氏老宅为例,通过现场测绘、访谈、拍照等方法论证出该地区民居主要的空间特点,以记录生活方式为文章论述的主要脉络。
民居空间形态研究不仅仅是对空间的记录同时也是对文化沉淀依托于建筑空间内的记忆。
关键词:传统民居;生活方式;福建地区;空间特点;韦氏老宅1.绪论1.1研究背景福建地区地处中国东南部,山高水深,地形险峻复杂,交通阻塞,福建地区的人口组成大部分是由中国不同朝代三次大迁徙与小部分原住民闽越族的后代组成。
这里即保存了非常传统的中原汉民族文化,同时也在长期的生活中融合了小部分的闽越族文化,这些文化经过长期的沉淀,折射在我们传统民居的角角落落。
本论文以闽东韦氏老宅为目标,通过实地测绘、访谈及图片记录的方式以空间特点进行论述。
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研究目的通过对韦氏老宅深入调研,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福建闽东地区传统民居空间的特点,其次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去发现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从而论述出福建闽东地区的民居空间特点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1.2.2研究意义当我们在研究一座传统民居建筑时,我们会“从提炼旧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质素,增加对旧建筑结构及平面部署的认识。
构架的纵横承托或联络,有机的组织,附带着才是轮廓的钝锐,彩画雕饰,及门窗细项的分配诸点。
这些工程上及美术上的措施常表现着中国建筑特有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们研究”[1]这是梁思成先生的一段话,对于我们古民居建筑研究工作也具备同样的价值与意义。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福建传统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价值和文化特色独具魅力,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进行研究,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福建传统民居是福建省乃至中国南方地区的典型代表,其内涵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1.历史价值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在长期的建筑演变中,福建传统民居吸收了中原地区和外来民族的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
2.文化价值福建传统民居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不同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在民居的建筑结构、装饰图案、室内布局等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合和表达。
3.艺术价值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精湛,以其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闻名于世。
其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福建传统民居以“四合五天井”布局为主,结构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
其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风格多样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多样,主要包括“南北分布”、“三到四层”和“四合五天井”等。
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功能定位,体现了地方文化和风俗习惯。
2.装饰艺术精湛福建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精湛,主要表现在木雕、砖雕、石雕等方面。
各种精美的装饰图案和雕刻工艺充分展现了福建传统民居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魅力。
3.室内布局合理福建传统民居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主要包括正中厅堂、左右长廊和连廊等构造。
每一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用途,彰显了传统文化对建筑功能的理性思考和总结。
4.建筑材料考究福建传统民居选材考究,主要采用花岗岩、青砖、硬木等建筑材料,具有耐久性和美观性。
这些建筑材料在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展现了其文化品位和审美理念。
闽东文化调研报告
闽东文化调研报告闽东地区位于中国福建省的东部,是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地域文化中心。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闽东地区的文化特点、传统习俗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闽东地区的地理背景和人文环境闽东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地处闽江口,东临东海,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
同时,该地区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如福建土楼、汀州古城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二、闽东的历史文化遗产闽东地区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这为闽东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例如,该地区是福建潮剧的发源地,潮剧是中国南方戏曲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表演艺术。
此外,闽东地区还保留了许多古村落和建筑,如福州鼓山古村、福清龙田古村等,这些古村落和建筑物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三、闽东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闽东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每到农历年末春节期间,当地居民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组织各种娱乐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如舞龙、舞狮、花灯、木偶戏等。
此外,闽东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节日,如船山抬步节、椒江大众龙船赛等,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四、闽东文化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闽东文化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不仅增加了居民的身心娱乐,也促进了社区和睦和文化交流。
其次,闽东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当地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最后,闽东地区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也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闽东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闽东文化的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同时,闽东的文化也是福建省以及整个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
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及文化特色研究福建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其在福建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
本文将从福建传统民居的内涵价值和文化特色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福建传统民居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价值和传承与发展。
一、内涵价值分析1、历史渊源福建传统民居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而在隋唐以来,福建区域作为我国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之一,历史上受到海上贸易的深刻影响,这也为福建传统民居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也为福建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奠定了基础。
2、建筑特色福建传统民居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雕刻艺术和装饰工艺而闻名于世。
传统民居通常采用青砖、木材和石材等材料建造,结构复杂而严谨,构造巧妙而精致。
其特色包括厅堂式建筑结构、天井式布局、独特的飞檐造型和庭院花园的设置等,这些建筑特色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3、文化价值福建传统民居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传统建筑知识。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福建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可以了解到当地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追求。
这些传统民居也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寄托,是当地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珍贵的文化价值。
二、文化特色分析1、建筑风格独特福建传统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享誉世界。
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与南方的建筑特色,既有北方建筑的严谨与厚重,又有南方建筑的柔美与精致。
在建筑结构、雕刻工艺和装饰风格等方面,福建传统民居都展现出独到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气息,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宗教文化精髓在福建传统民居中,很多都带有宗教文化的元素,如道教、佛教和儒家文化等。
这些宗教文化元素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上,还表现在建筑布局和空间结构上,深刻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对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又历史悠久的国家。
中国民居式样丰富多彩,分布广泛。
中国传统民居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沉积而形成的, 它植根于农业文明,所代表的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极富人情味和地方特色的居住建筑模式。
传统的民居建筑是村落或聚落的一分子, 而村落或聚落又是一个地域或区域的组成部分。
在这些地域或区域中, 方言相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相通, 地理气候条件相似, 人们的心理素质、思想意识也相近。
正如陆元鼎先生所说的“在满足生产、生活、习俗、信仰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气候、地理、材料等自然条件是传统民居类型的主要因素。
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
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
本文以福建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揭示通过这种建筑形式所反映的福建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民居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一个地区民居文化的形成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沉积和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地方建筑材料对福建民居建筑的影响极大。
多山、多水、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福建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独特的特征。
福建民居建筑主要按夏季气候条件设计,在遮阳防晒、通风、排水、防潮、防台风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土墙和砖墙为主要墙体材料,在石材、红砖的应用等方面也颇有特色。
在长达千年的迁徙过程中,中原移民所挟带的中原文化与东南地区的百越文化相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东南文化,并逐渐形成了该地域的五大民系:湘赣系、越海系、闽海系、广府系和客家系。
其中闽海系的分布基本上与今福建省的行政区域相吻合,仅闽西、闽西南为客家系所占,福建最北的浦城县为越海系的南部边界。
根据方言分布、地域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闽海系民居分为六大区域:闽南民居、闽东民居、莆仙民居、闽北民居、闽中民居和台湾民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
摘要]闽东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延继,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既与中原地区存在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
体现了最朴实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民居;文化内涵;闽东
“传统民居”是指那些乡村的、非官方的、民间的、一代又一代延续下来的、以居住类型为主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是我国建筑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有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
据史书记载,闽东居民祖宗多来自中原。
因而闽东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延继,反映在民居的型制和民俗上,也必定与中原地区存在相同之处,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它们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民居格局型制不但受其时代文化的制约,也顺应生活实用需要发展,而且还流露出了最朴实的审美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特征透视
闽东的民居不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唯一代表,但它是中国民居中最为普遍的样式。
在闽东的乡土村落中,民宅是一个家族尊严的外在表现,民宅从开始的选址到以后的家族生活,都与民俗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他们几乎是把全部的价值观和对生活的热爱都融铸到里面去了。
造房子之前,请来阴阳风水先生看风水定阴阳,风水先生根据住宅型制和选址的地势风水来确定住宅的朝向,然后择良辰吉日,祭祀土地爷,祭祀祖宗,这才动土营造。
这时候同宗同族的男男女女都来帮忙,即使是嫁出去的女儿也牵儿带女回来。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业社会中,“礼”对人们的行为的约束同时也反映到住宅的型制上。
闽东传统住宅的型制格局一般为独立院落式砖瓦房,堂屋是住宅的主体,它比其他房子都要宽敞高大,在院落中显得特别突出。
堂屋分为二部分,中间为客厅,客厅里设有三殿堂,供奉祖先神位。
年时节下,生辰忌日,都在这里设祭行礼;婚丧大典也在这里举行;平素若有贵客临门,也在这里接待。
出嫁了的女儿回娘家一定得经过正院门然后进入堂屋拜见父母。
由此可见堂屋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
当地习俗是,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堂屋,且如有多兄弟的,只有大儿子才能继承堂屋。
如兄弟折产分居,新屋必须有堂屋才算是真正有了新家。
结婚嫁娶时,女方最为关心的是对象有没有自己的堂屋。
闽东传统的封闭性独立院落式民宅反映出了自然经济下农民的保守思想和狭隘心理,同时,这种院落式建筑型制也反映出了中原文化在闽东的延续。
闽东民居多采用东西延伸背北向南的布局,主要是因所处纬度位置及特定的气候条件所致。
目的在于避免日光直接射入室内。
7至8月,太阳较近于直射水平面,即日出至日落太阳自东至西的运动轨迹接近于直线,对于东西延伸背北向南的住宅而言,仅日出及日落的时段中,住宅的东、西山墙接受日照较多,但此时日照较弱,对室温影响不大。
白昼日照较强的时间,屋顶接受照射最多,日光基本难以通过南窗给室内以较大面积的照射,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
但需要说明的是,闽东民居并非十分严格地遵守东西延伸背北向南的准则。
几乎绝大多数住宅只是基本上属于东西延伸背北向南,均带有稍呈朝向东南的状态。
闽东民居的屋檐或类似设置对日光的阻碍,其程度可使完全背北向南的住宅5至8月的相当长时间内日光无法直接射入室内。
部分住宅甚至可能在4至8月室内难以受到日光照射。
4、5、6三个月,为闽东春雨与梅雨期,空气潮湿,阴雨连绵,气温尚低,4月各地平均气温在16℃左右,5月在20℃左右,气温变化大,日夜温差也较大。
住宅严格地遵守背北向南准则,室内长时期无日照,将会变得阴冷潮湿。
稍呈东南朝向的住宅,在较长的时期内,早晨可以使日光射入室内,而太阳升高,光线渐为屋檐所阻,中午前后无日光直接射入。
4、5月,早晨为室温最低时,日光的直接射入易于室温的升高。
而7、8月期间,又避免了中午强烈日光直接射入室内引起室温骤增的状态。
闽东住宅多为砖木、泥木结构,此类结构的核心则是木结构部分。
许多砖、泥筑成的东西山
墙,不与其他房屋部分持有建筑上的关联,不承受屋顶的重量。
闽东常见的传统民居的楼梯,多沿两山墙的内侧设置。
楼梯的内侧,为木结构的墙壁,各房间也用木壁隔成,楼上楼下布局相类。
构成任何一间房间的四壁均由木壁构成。
屋顶也由木壁中的木柱支撑。
住宅中的木结构部分自成系统,可单独构成房屋。
砖、泥结构的东、西山墙,就建筑上的意义而言,具有将楼梯与外界隔开的作用,但木壁也可有相同的作用。
东西山墙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火灾。
以木结构为核心的住宅,适宜于闽东的气候条件。
住宅的木结构部分有益于夏季晚间室温的降低,但主要作用在于防潮。
以砖、泥构成的墙壁,其土质吸收水分的能力甚强。
闽东传统民居窗的设计也很有特征。
一般而言,南窗较大,位置适中。
北侧也设窗口,但甚小,位置颇高,靠近天花板。
此类窗口的设置,利于夏季夜晚通风,降低室温。
夏季夜晚,室内气温均高于室外,较凉空气由南窗涌入室内,室内原有热空气被抬升并向北侧运动,自北窗排出。
空气交换流畅,利于热空气的迅速排出。
若采用其他设计,均难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北侧窗口较小,利于冬季防寒。
冬季,室外南侧有充足的日光照射,室内有一定程度的日照,室外北侧则全无日照。
白昼,室外南侧气温高于室内,室内高于北侧。
开启南窗可获得温度高于室温的空气,关闭北窗可防止暖空气的散失。
闽东传统民居因所处的具体位置与自然环境的具体差异,产生不同的形态变化。
在闽东沿海与河口地区,以往因潮水侵袭,多毁坏住宅,房屋建得十分简单。
许多住宅以竹木为架,屋顶至基部尽用稻草筑成。
内陆村镇多位于河流两侧。
许多临河人家,在河中竖桩,桩上铺板,板上筑屋,并与岸上建筑连为一体,构成水上住宅。
海岛住宅以风暴为首害,住宅多选位于背风向南之处,且墙甚低,以石筑成。
屋顶多以茅草覆盖,以石块压背,并结绳网覆之。
闽东典型的传统住宅在正房东西两端的南部建有两座相对的厢房。
两座厢房南端之间设照壁。
照壁、东西厢房及正房构成口字型结构,中间的空地称天井。
进一步发展,在正房北适当的距离再建正房,两座正房之间的东西两侧再建厢房,称二进。
续之可发展成三进、四进、五进等。
此类住宅的厢房多不供家人居住,建造者多为豪族世家。
比较典型的就是建于清乾隆十年的福鼎市翠郊古民居,它距今约250年历史。
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其建筑结构和风格,既模仿皇家宫殿建筑的恢宏跋扈的气势,又结合江南民宅精雕细凿的特色。
整体布局以三个三进合院为主体,由6个大可、12个小厅、24个天井、192间房、360根木柱组合而成。
古民居内代表江南建筑风格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所有的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或人物、或祥禽、或瑞兽、或鱼宏、或花卉,无不栩栩如生。
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江南广大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
住宅的形态、结构、居住习惯是多种因素构成的。
对具体建筑物而言,往往在某些方面与当地的客观要求有差距,但对整体而言。
地域特征表现的又十分强烈。
闽东气候的炎热潮湿特点对建筑的影响,如:居室墙壁高,开间大;前后门贯通,便于通风换气;为便于防潮,建二层楼房多,底层是砖结构,上层是木结构。
闽东地形复杂,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房屋组合比较灵活,适于起伏不平的地形。
闽东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闽东建筑粉墙黛瓦,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季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闽东水资源较为丰富,小河从门前屋后轻轻流过,取水非常方便,直接用来饮用、洗涤。
水又是中国南方民居特有的景致,水围绕着民居,民居因水有了灵气。
如周宁鲤鱼溪古村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