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痈中医护理方案
肛痈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饮食、排便习惯即诱发因素。 (2)肛周症状即伴随证。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火毒蕴结症、热度炽盛症、阴虚毒恋症。
(六)临证(症)施护 (1)体温超过39℃,按高热护理常规进行。 (2)局部疼痛难忍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三、健康指导
(1)忌油腻辛辣之品,戒烟酒。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治便秘,便后清洗 肛门或坐浴。 (3)发现肛门局部异常,及时就诊治疗。
谢谢!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避免坐位,高热及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取 侧卧位。
(二)病情观察 (1)观察局部皮肤红肿范围、温度、疼痛程度、有无 波动感,观察体温变化及全身情况。 (2)对切开排脓术后,应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物的色 、质、量,有无出血或渗血,发现异常,报告医 生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大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 (2)火毒蕴结、热度炽盛症,中药应饭后偏凉服。 (3)阴虚毒恋症,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2)急性期给予少渣半流质。
(五)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解除害羞及因惧痛而害怕排便,担心 预后等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肛痈护理常规 2013.7.16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中医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肛痈。
西医病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二、概述肛痈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伴高热,破溃后均能形成肛漏。
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三、中医辩证及临床表现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严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3.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四、护理要点(一)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临证(症)护理1.肛门肿痛(1)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红肿范围、肤温、疼痛程度及有无波动感。
(2)穿宽松、棉质内裤,便后用柔软的卫生纸擦拭肛门。
保持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以免继发感染。
(3)指导患者侧卧休息,深呼吸使肛门松弛,以减轻疼痛。
(4)医护人员操作宜轻柔,避免碰触病灶部位。
(5)遵医嘱耳穴埋豆,取大肠、直肠下段、交感、神门等穴位。
(6)遵医嘱中药熏洗,每日早晚及便后采用1:5000高锰酸钾或中药坐浴,可缓解局部疼痛,又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散、吸收。
(7)局部疼痛难忍者,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2.发热(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汗出情况,及时擦干皮肤,更换汗湿的衣服、被褥等,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2)遵医嘱采用中药擦浴、头部冷敷等物理降温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大椎、合谷、曲池等。
(4)指导多饮温开水,漱口液漱口,使用中药时应遵医嘱。
(5)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西瓜、荸荠等。
忌辛辣、香燥的食物。
(6)遵医嘱使用退热药时,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3.便秘(1)观察排便次数、性状、排便费力程度及伴随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在肛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方案在肛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方案在肛痈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为后续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进行肛痈手术的患者66例,展开调查,按照患者在术后回到病房的时间顺序排列单双号,分为实验A组(33例)与实验B组(33例),实验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案,实验B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予以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研究产生的数据。
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结果可知,在接受护理后,实验B组总有效率(84.85%)较实验A 组(72.73%)更高,P<0.05;实验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4.85%)较实验A组(63.63%)更高,P<0.05。
总而言之,实验B组患者的各项研究结果较实验A组均更占临床优势。
结论:针对进行肛痈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介入中医护理方案,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肛痈手术患者术后实行中医护理技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护理;肛痈;患者;应用肛痈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灼热,疼痛感强烈[1]。
肛痈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气血滞涨不通,相关医学专家认为,肛痈的主要病因与患者的饮食不节制、性生活频繁、过度劳累、长期久坐等有关,部分妊娠期妇女在妊娠期间也会发生肛痈。
肛痈患者发病较急,在入院后往往需要立刻进行手术,将脓肿通过手术进行引流[2]。
在术后常形成肛瘘,患者在术后常会发生肛门水肿、出血、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受到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的大便排泄情况一般较差,导致大便在肠道内堆积造成肛门炎性水肿,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有专家指出,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肛痈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护理模式。
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医护理方案的可行性,本次研究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肛痈手术的患者58例,展开调查,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对促进肛痈患者术后康复及减少疼痛的临床效果,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现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肛痈手术的患者66例,展开调查,按照患者在术后回到病房的时间顺序排列单双号,分为实验A组(33例)与实验B组(33例),予以回顾性分析,其中实验A组患者包括20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范围为21—57岁,平均为(31.5±3.2)岁,该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B组患者包括17例男性和16例女性,年龄范围为22—60岁,平均为(32.6±2.4)岁,该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06
详细描述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缓解 疼痛和紧张情绪,提高舒适度。
饮食护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清淡易消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粥 、蒸蛋、蔬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增加水分摄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 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 再次加水,小火煎煮20分钟,滤 取药液。合并两次药液,分早晚
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
汤剂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服用时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外敷的护理
外敷药物
遵医嘱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适量 的蜂蜜或醋调制成糊状,外敷于
日常生活调护指导
1 2
保持局部清洁
指导患者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感 染。
注意保暖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影响局部血液适时起身活动,以减轻肛门局 部压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和 排便时的疼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药食同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食同源食材,如绿豆、菊花、山楂 等。
症状护理
总结词
保持局部清洁
详细描述
每日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和刺激。
患处。
敷药时间
每次敷药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天 1-2次。
注意事项
敷药前先清洗患处,保持干燥;敷 药后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有不适, 立即停止外敷并就医。
肛痈病人的护理

肛痈病人的护理肛痈是指肛门周围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伴恶寒发热的一种病症。
(一)病因:因过食肥甘、辛辣、酗酒,或肺、脾、肾亏虚,湿热之邪乘虚下注大肠所致。
(二)临床表现:(1)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多位于提肛肌以下间隙,属低位肛痈。
包括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
(2)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者,多位于提肛肌以上间隙,属高位肛痈。
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
(3)应与肛旁肿、肛周脓肿相鉴别。
(三)护理评估:(1)患者的饮食、排便习惯及诱发因素。
(2)肛周情况及伴随症状。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
(四)护理要点:一般护理:(1)按中医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避免坐位,高热及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取侧卧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4)观察局部皮肤红肿范围、温度、疼痛程度、有无波动感,体温变化及全身情况。
(5)对切开排脓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物的色、质、量,有无出血或渗血,发现异常,报告医生病配合处理。
(五)给药护理:(1)大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
(2)火毒蕴结、热毒炽盛者,中药应饭后偏凉服。
(3)阴虚毒恋者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茶饮。
(六)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煎炸油腻之品。
(2)急性期给予少渣半流食。
(七)生活护理:肛周脓肿初期,内裤宽松柔软,不宜取坐位,保持局部勿受压,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使用洁净、柔软的卫生纸。
便后及每晚睡前使用温水或中药坐浴。
(八)情志护理:做好情志疏导,解除害羞及因俱痛而害怕排便、担心预后等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九)起居护理: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经常进行全身体质锻炼和肛门局部肌肉锻炼。
(十)临证施护:(1)体温超过39℃,按高热护理常规护理。
(2)局部疼痛能忍者,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肛痈中医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一、诊断标准1.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时痛、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l.中药汤剂内服(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炒)、穿山甲(炙)、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治法:清热败毒透脓推荐方药:透脓散加减黄芪、山甲(炒末)、川芎、当归、皂角针。
(3)阴虚毒恋证: 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2.中成药(1)栓剂纳肛: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肛泰栓、天和痔疮栓等。
(2)中药膏剂外用:可选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黄连润肌膏、肛泰软膏等。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一) 术后内服中药同术前辨证用药。
(二)痔浴液熏洗疗法:根据病情辨证使用痔浴液熏洗。
(1)术后每日熏洗坐浴2次,或在每次排便后要熏洗坐浴。
(2)创面每日换药1~2次。
(三)针刺疗法、理疗:(1)疼痛:针刺长强、承山、足三里、环跳穴、或用普鲁卡因,长效止痛,长强穴封闭。
(2)尿潴留:针刺关元、十极、气海、三阴交、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
(3)粪嵌塞:针刺支沟、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
肛痈中医护理方案

肛痈中医护理方案肛痈中医护理方案引言肛痈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多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皮肤组织中。
肛痈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红肿、发热等。
传统中医药在肛痈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采用中药治疗和中医养生方法,可以加速病情的康复,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介绍肛痈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了解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的治疗进行日常护理,促进病情康复。
中医原理肛痈在中医中被归为“疮疡”范畴,一般被认为与湿热、毒邪的侵袭有关。
中医治疗肛痈主要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除湿邪等方法来改善局部循环,排出毒素,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护理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肛痈的重要方法之一,通常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应用:内服和外用。
- 内服:常用的中药内服方剂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清肝泻火等功效的中药。
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服用中药来改善体内湿热的状况,促进体内环境的恢复。
- 外用:中药外敷可通过烫洗或敷贴的方式进行。
患者可以用中药煎汤洗净患处,或将药物制成糊剂后敷于患处,并保持干燥和清洁。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身体的影响,正确的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改善肛痈患者整体的身体状况,加速康复。
- 避免辛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加重湿热状况,对于肛痈患者来说是不利的。
建议患者忌食辣椒、胡椒、生葱、生姜等辛辣调料。
- 多食清淡食物:清淡食物有助于调理体内湿热的状况。
建议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白粥等清淡食物。
- 保持水分摄入:合理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体内湿热的排出。
患者应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多饮水或适量的淡茶。
3. 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康复。
- 穴位按摩:适当的按摩腹部和局部穴位,如“三阴交”、“承山”等,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促进病症恢复。
- 热敷: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患处,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红肿。
- 保持排便顺畅:应避免便秘或腹泻,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定时排便,避免饮食过热过冷。
肛痈的中医护理常规PPT

2020/3/25
7
三、常见证候要点及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局部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者,多位于提肛肌以下间隙,属低位肛痈。包括坐 骨直肠间隙脓肿、肛周皮下脓肿、括约肌间隙脓肿 。
2.出现寒战、高热、乏力,脉数等全身症状,血白 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局部穿刺可抽出脓液 者,多位于提肛肌以上间隙,输高位肛痈。包括骨 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直肠黏膜下脓 肿。
(五)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解除害羞及因惧痛而害 怕排便,担心预后等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 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体温超过39℃,按高热护理常 规进行。
(2)局部疼痛难忍者,遵医嘱使用止 痛剂。
2020/3/25
17
八、健康指导
生活起居
❖ 1.每次排便不宜超过10分钟,排便时勿 努挣、久蹲。
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
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 5.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
陵泉等穴。 ❖ 6.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
等穴。
2020/3/25
13
六、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
1.术前: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皮质下 等穴,以助睡眠。
2020/3/25
15
七、护理要点
(三)给药护理 (1)大便后遵医嘱中药熏坐浴。 (2)火毒蕴结、热度炽盛症,中药应饭
后偏凉服。 (3)阴虚毒恋症,遵医嘱用中药泡水代
茶饮。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辛辣 刺激之品。
(2)急性期给予少渣半流质。
2020/3/25
16
七、护理要点
肛痈中医护理方案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质红,苔薄黄。
(二)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质红,苔黄。
(三)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质红,少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肛门肿痛1.观察皮肤红、肿、热、痛得程度及范围、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神门、皮质下、直肠等穴。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药浴。
6、遵医嘱中药外敷。
(二)发热1。
观察体温及汗出情况。
2.鼓励患者多饮水。
3。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4。
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三)便秘1。
定时排便,忌努挣,避免久蹲。
2。
腹部按摩。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关元、气海、大横、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三焦、皮质下等穴、(四)排尿困难1。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2、热敷下腹部。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脑、肾、膀胱、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5、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6、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中极等穴。
7。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
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2、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3、中药药浴(详见附录2)、4、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5。
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6.刮痧(详见附录2)。
7。
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8。
药熨法(详见附录2)。
肛痈中医护理常规

肛痈中医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患者的饮食、排便习惯及诱发因素2.肛周情况及伴随症状3.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4.证型: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避免坐位,高热及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取侧卧位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肛周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程度、范围、有无波动感,疼痛加剧及是否发热。
(2)对切开排脓术后,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物的色、质、量,有无出血或渗血,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1)大便后遵医嘱中药熏洗。
(2)火毒蕴结、热毒炽盛者,中药应饭后偏凉服。
4.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煎炸油腻之品。
(2)急性期给予少渣半流食。
5.情志护理做好情志疏导,解除害羞及因惧痛而害怕排便、担心预后等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6.临证施护(1)术后感觉口干,可湿润口唇。
(2)术后排尿困难,经诱导方法无效时,可针刺中极、曲池、三阴交等穴,必要时导尿。
(3)疼痛可给予止痛剂。
7.并发症护理炎症扩散:(1)饮食宜清淡,不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忌烟酒。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勿久蹲、久坐、努责、保持大便通畅,便后及睡前中药坐浴。
(3)注意肛门周围的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勤沐浴。
内裤易宽松透气。
三、健康指导1.养成的排便习惯,勿久蹲、久坐、努责、保持大便通畅,肛门清洁,勤换内裤。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积极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如肛裂、肛窦炎、腹泻、内外痔等。
肛周脓肿的中医护理方法

肛周脓肿的中医护理方法肛周脓肿是指在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形成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其特点是自行破裂或手术切开引流后形成肛门瘘。
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
常见的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尔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多种病菌混合感染,最近也发现与肛门线的损伤有关。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门腺感染外包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
那么,中医如何辨证治疗肛周脓肿呢?一、中医治疗肛周脓肿简介肛周脓肿,属于中医肛痈的范畴,是发生于肛门直肠周围及间隙内的急慢性化脓性疾病,其发病迅速,易溃,不易敛。
一般溃后多成瘘。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主要是外感湿热燥火湿邪,湿热瘀毒下注,或肛门破损染毒,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或过食辛辣,醇酒,肥甘等导致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结肛门,热毒结聚所致。
所以肛周脓肿用中药治疗,注重清热解毒利湿,分清虚实,根据情况选用内治法和外治法。
一般初期不管实证与虚证都可采用内治法和外敷药物治疗,一旦成脓,宜及早切开引流,采用手术治疗。
二、肛周脓肿的分期治疗1、肛周脓肿初期的患者以疼痛剧烈为主,此时西医除了抗感染、消炎外,一般无特殊处理,而中医可内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脓液吸收,还可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坐浴,也可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2、肛周脓肿手术后可用清热解毒、益气养血的中药内服,再用去腐生肌作用的中药换药,可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3、高位肛周脓肿如果直接采用手术切开肛门括约肌,有可能导致肛门失禁,而中医的挂线疗法就起到很大作用,通过挂线的办法可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降低肛门失禁的风险。
三、肛周脓肿的辩证治疗1、由实火蕴结而生毒火所致。
主要症候有肛肠附近突然出现红肿伴随疼痛,且有持续严重的趋势,触之疼痛尤为明显,触感很硬,并有并发症,主要有恶寒发热,便秘,小便有灼热感且短,舌红苔黄脉弦滑有力。
肛痈手术患者的中医护理

[ 2 ] 孙琳 . 牵 引 加 中 药 熏 蒸 治 疗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的 疗 效 观 察 及 护 理 [ J ] . 中 国 中 医药 杂 志 , 2 0 0 7, 5 ( 8 ) : 1 7 — 1 9
( 5—2 9 )
做好情志护理 ; 根据病情做好 辨证分析 ; 嘱其戒烟忌酒。
2 . 1 . 2 遵 医 嘱配合 医生完 善术 前各 项检 查 , 如 直 肠检
查; 白细 胞总 数及 分类 计数 , 以判 断感 染 的程 度 ; B超 、 x线 以准 确 地 判 断脓 肿 位 置及 大 小 、 深浅、 形状 、 分布 和扩 散途 径 ; 必要 时需 检查血 糖 、 心 电图等 。
痛、 有 波 动感 , 伴恶 寒发 热 的一种 病证 。气 血 壅滞不 通
是肛 痈 的基本 病机 , 肛 门为 足太 阳膀 胱经 所主 , 湿热 易 居 膀胱 , 此 处生 痈 多 由湿 热 下注所 致 , 湿热火 毒 之邪 壅
2 . 1 . 1 首先做好 病人 入院评 估 , 患者 的饮食 、 排便 习惯
肛痈 是指 因过食 肥 甘 、 辛辣 、 醉酒 , 或肺 、 脾、 肾亏 虚, 湿 热 之邪 乘 虚 下 注 大 肠 所 致 的肛 门 周 围红 肿 、 疼
基础疾 病者 要在 治 疗稳 定 后 方 可 手 术 , 如血压、 血糖 、
肝 功等 必须 控制 在正 常水 平 。
2 . 1 术 前 护 理
2 . 1 . 5 术1 3晨排 空膀 胱 , 遵 医 嘱术前 晚和 术 日晨 用 温 盐水 或肥 皂水 5 0 0~1 0 0 0 m l 给予 清 洁 灌 肠 各 一 次 , 以 清除 肠道 积粪 , 达 到清 洁肠道 的 目的 。 2 . 2 术 中护 理 准 备 好 手 术 物 品 , 协 助 患 者 摆 好 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痈中医护理方案
A卷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空3分)
1.每次排便不宜超过()分钟,排便时勿努挣。
A.5
B. 10
C.15
D.20
2. 提肛运动。
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次。
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3. 发热患者可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外关等穴。
A. 天枢、关元、气海
B. 脑、肾、膀胱
C. 气海、关元、中极
D. 大椎、曲池、合谷
4、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利湿解毒的食品,如( )等
A冬瓜、丝瓜、西瓜 B 生梨、绿豆、黄瓜 C 绿豆、冬瓜、西瓜 D蒲公英绿豆黄瓜
5、阴虚毒恋证:宜食滋阴降火的食品,如生梨、绿豆、黄瓜等
A 生梨、绿豆、黄瓜
B 冬瓜、丝瓜、西瓜
C 蒲公英、绿豆丝瓜D野菊花、绿豆、黄瓜
6、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质红,少苔。
()
A火毒蕴结证 B 热毒炽盛证 C 阴虚毒恋证 D湿热毒蕴证
二多选题(每题3分)
1、肛痈术后护理,遵医嘱对创面采用物理治疗()
A 微波
B 红光 C磁疗
2、肛痈术后护理遵医嘱耳穴贴压()
A 神门
B 交感 C肛门
3.排尿困难穴位按摩宜取()
A 气海 B关元C中极
4阴虚毒恋证:宜食滋阴降火的食品()
A生梨B绿豆C黄瓜
5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A内服药B注射给药C外用中药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肛痈病人发热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
2、火毒蕴结证:宜食清热泻火解毒的食品,如野菊花代茶饮。
食疗方:凉拌鲜
蒲公英。
()
3、提肛运动。
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
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10~20次。
()
4发热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
5、发热排便时忌努挣,避免久蹲。
()
6挂线护理:告知患者轻拉挂线皮筋,便于彻底清洗,利于引流通畅()
7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裤,脓肿部位不宜挤压、碰撞()
8采用放松术,如听舒缓音乐、全身肌肉放松、谈话等方法转移注意()
9便秘时耳穴贴压,取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三焦、皮质下等穴()
10术前,遵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皮质下等穴,以助睡眠()
11排尿困难时不要热敷下腹部()
12便秘时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四、填空题(每空3分)
1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或穿刺有()。
舌质红,苔黄。
2肛痈常见症状()()()()
3 肛门肿痛,观察皮肤()、()、()、痛的程度及范围
肛痈中医护理方案答案
一BBDAAC
二多选题ABC ABC AB ABC ABC
三、判断题11题×
四、填空题
1波动感脓 2肛门肿痛发热便秘排尿困难 3红、肿、热
肛痈中医护理方案
B卷
科室: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空3分)
1.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质红,苔薄黄。
A. 热毒炽盛证
B.火毒蕴结证 C阴虚毒恋证 D.湿热毒蕴证
2. 提肛运动。
方法:深吸气时收缩并提肛门,呼气时将肛门缓慢放松,一收一放为1次;每日晨起及睡前各做()次。
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3. 发热患者可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外关等穴。
A. 天枢、关元、气海
B. 脑、肾、膀胱
C. 气海、关元、中极
D. 大椎、曲池、合谷
4、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利湿解毒的食品,如( )等
A冬瓜、丝瓜、西瓜 B 生梨、绿豆、黄瓜 C 绿豆、冬瓜、西瓜 D蒲公英绿豆黄瓜
5、阴虚毒恋证:宜食滋阴降火的食品,如生梨、绿豆、黄瓜等
A 生梨、绿豆、黄瓜
B 冬瓜、丝瓜、西瓜
C 蒲公英、绿豆丝瓜D野菊花、绿豆、黄瓜
6、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质红,少苔。
()
A火毒蕴结证 B 热毒炽盛证 C 阴虚毒恋证 D湿热毒蕴证
二多选题(每题3分)
1、术前: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等穴,以助睡眠
A 心
B 神门 C皮质下
2、肛痈术后护理遵医嘱耳穴贴压()
A 神门
B 交感 C肛门
3.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A内服药B注射给药C外用中药
4阴虚毒恋证:宜食滋阴降火的食品()
A生梨B绿豆C黄瓜
5排尿困难穴位按摩宜取()
A 气海 B关元C中极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发热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
2、火毒蕴结证:宜食清热泻火解毒的食品,如野菊花代茶饮。
食疗方:凉拌鲜蒲公英。
()
3、热毒炽盛证:宜食清热利湿解毒的食品,如冬瓜、丝瓜、西瓜等。
食疗方:冬瓜苡仁汤。
()
4肛痈病人发热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等穴。
()
5、发热排便时忌努挣,避免久蹲。
()
6排尿困难时不要热敷下腹部()
7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内裤,脓肿部位不宜挤压、碰撞()
8采用放松术,如听舒缓音乐、全身肌肉放松、谈话等方法转移注意()
9便秘时耳穴贴压,取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三焦、皮质下等穴()
10术前,遵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皮质下等穴,以助睡眠()
11挂线护理:告知患者轻拉挂线皮筋,便于彻底清洗,利于引流通畅()
12便秘时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四、填空题(每空3分)
1阴虚毒恋证:肛门()、(),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舌质(),少苔
2肛痈常见症状()()()()3每次排便不宜超过()分钟,排便时勿()
肛痈中医护理方案答案
一BBDAAC
二多选题ABC ABC ABC ABC AB
三、判断题6题×其余∨
四、填空题
1肿痛灼热红 2肛门肿痛发热便秘排尿困难 3 10分钟努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