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教学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13 诗词三首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文言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和展示课外资料,学会对诗歌进行赏析,并深入了解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我们通过一副对联猜猜看。
(大屏幕展示对联内容,指名读出,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四幅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
)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济.沧海(jì)(2)词语释义金樽:金酒杯。
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羞:同“馐”,美味的事物。
箸:筷子。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古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常常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教材内容选择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选择,但有时候教材选择的古诗可能与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不相符。
因此,我们要反思是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选择适合他们的古诗进行教学。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材内容的多样性,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古诗,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式的问题在古诗教学中,传统的讲解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直接,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绘画创作、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内涵。
三、学习环境的问题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反思学习环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富有诗意的教室环境,墙上贴满名句和精美的古诗插画,给学生提供一个乐于阅读和写作的氛围。
四、评价体系的问题对于古诗教学而言,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反思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诗歌创作任务,以及诵读和鉴赏古诗的测试题目,评估学生的诗歌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问题语文教学不应该与其他学科孤立开来,在古诗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古代诗人的作品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在艺术课上可以通过欣赏古诗创作相关的艺术作品,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古诗中的韵律和格律等等。
这样的融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意识到古诗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审美能力。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传达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就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问题一:重注诗词的背诵而忽视理解与欣赏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普遍存在着一种以背诵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学生被要求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但很少有机会进行对诗词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下降。
解决方案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需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对古诗词内涵的解读和欣赏。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故事讲解、影视展示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古诗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定期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古诗词鉴赏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问题二:缺乏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在古诗词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对古代诗人的作品进行解读和欣赏,忽视了古诗词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这使得学生难以将古诗词的价值和意义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产生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增加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现代作家创作的新诗或古诗改编的现代诗,并与相应的古诗词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共通之处。
2.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艺术展示等,培养学生对当代艺术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3.鼓励学生运用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来创作一些现代诗歌,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现代表达的自由性。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峨眉山月歌-李白》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诗歌,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诗歌的意思。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感受李白诗歌的魅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自己的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诗歌的配图和相关的资料。
2. 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音乐,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3. 学生在课前预习诗歌,准备学习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自己的感悟和问题。
课堂教学流程如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峨眉山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2. 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和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 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背诵诗歌。
5. 延伸: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峨眉山的美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峨眉山月歌的朗诵音频,请学生注意诗的意境和朗读节奏。
2. 简单介绍李白及创作背景。
李白这首诗是写他乘船从巴蜀东下入渝州(重庆)的途中,抬头望见峨眉山月而写下的。
3. 引出课题,指导生字读音。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语气。
2. 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纠正读音。
3. 引导学生划分诗歌的节奏并讨论划分理由,集体交流。
4. 讨论诗歌的感情基调,并尝试着用相应的语气和语调朗读诗歌。
5. 老师配乐朗诵,学生边听边在内心尝试进入诗歌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品味诗歌1. 引导学生概括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峨眉山月上停留了约四十年之后,“古月依旧,江山已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出蜀至扬州前在船上观山赏月时所作的,其中峨眉山上的月亮是最让他念念不忘的。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
古诗词教学反思(必备15篇)古诗词教学反思1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词,对提高初中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诸如偏重知识化、教学教条化、重背诵轻朗读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本文就如何进行古诗词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简单探讨,旨在寻求一条古诗文教学的新路。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故事导入,开拓视野在学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我首先讲了一个故事:李清照写好这首词后,她的丈夫赵明诚觉得自己写的不如妻子,就冥思苦想写了十五首词,然后连同李清照写的《醉花阴》一起寄给了一位朋友鉴赏,朋友看后说:“只有莫道不销魂等三句绝佳”。
而这三句正是出自《醉花阴》,赵明诚于是心服口服。
与诗词相关的故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习动机。
2、活用古曲,创设情境我们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古曲,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感受,进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
比如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配上古曲《阳关三叠》,体会依依惜别之情;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又可以配上古曲《十面埋伏》,征战沙场的豪迈油然而生。
3、配画学文,体验情感不少古诗词追求情景交融,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借助绘画,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教师提前备好一幅画有“枯藤、老树、瘦马、昏鸦”等意象的图画,词曲所反映的萧条、衰败、冷落的悲凉情调,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学生体验到了作者反应的情感,定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解读作者及诗词背景,为学习、欣赏古诗词铺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诗词反应的内容无不与作者生平、阅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刘禹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
《秋词(其一)-刘禹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诗歌的朗读音频、相关图片和文字诠释等。
2. 搜集刘禹锡的生平资料,以便在教室上介绍。
3. 准备一些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音乐,以便在教室上播放。
4. 安排教室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砚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2. 秋天是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季节。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来描绘秋天,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其一)》,感受他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二)背景介绍1. 刘禹锡,唐代闻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为“刘白”。
2. 创作背景:刘禹锡在秋天写下了两首《秋词》,这是其中的一首,表达了他对秋天的奇特见解。
(三)朗读诗歌,感受韵律1. 请同砚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韵律。
2. 抽查个别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 示范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四)理解诗意,品味诗歌1. 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理解诗意:(1)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象?(2)诗人对秋天有什么看法?(3)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效果,师生评议。
3. 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如“雄鹰”、“丹霞”,感受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秋天的感受,与诗人产生共鸣。
(五)拓展延伸1. 搜集其他文人墨客描写秋天的诗句,与同砚分享。
2. 仿照《秋词(其一)》的格式,自己创作一首小诗,描述自己眼中的秋天。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古诗教学教学反思1古诗的教学对于我来说总是觉得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
在我读了《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做小主人》中“古诗教学”这一章以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该文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总结提高三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古诗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文章中经典的理论、生动的案例、具体的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灯,使我豁然开朗。
重新审视古诗教学我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
一、学习古诗必须改进教学方法1.提倡不求甚解古诗用字凝练意境深远。
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
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
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
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这里的“仿写”并不是让学生写古诗,而是让学生跃跃欲试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尝试着写诗。
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
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好教材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我从新品味诗句深深地体会到古诗经典无一不是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的集中体现,因此学生学习这些古诗,无疑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写作范例。
1.学观察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四课《诗词三首》。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解读、欣赏等教学方法,力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一、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前准备了多媒体PPT,将三首古诗词进行了解读和欣赏,并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案例和思考题,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简单介绍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让学生回顾上节课中学习的古诗词,以此为过渡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课文解读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我进行了注释,并分析了其语言特点和意境。
3.欣赏课文在欣赏环节中,我放映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感受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并引导学生就自己所感所想,进行交流和讨论,以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4.学以致用在学以致用环节中,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以此锻炼其写作能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学生也对于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在学以致用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体上,本次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四、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中学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准确地预估学生所掌握知识,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习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使学生接受教育知识更加深入易懂、印象更深刻,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我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自主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要注重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培养,这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的空间。
个人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的手段,在让学生深入学习的同时,也引导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调研和创新等方式,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
《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2. 能够背诵并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每一首诗的内容;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古诗词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进修重点:1. 理解《古诗词三首》中的意境和情感;2. 背诵《古诗词三首》中的每一首诗,并能够流畅地朗诵。
三、进修内容:《古诗词三首》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古诗词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激发进修欲望。
2. 进修过程:逐首进修《古诗词三首》,分别进行解读、背诵和讨论。
(1)《静夜思》:讲解作者李白的生平宁创作背景,解读诗歌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寂静夜晚的美好和思绪万千。
(2)《登鹳雀楼》:介绍作者王之涣的生平宁时代背景,解读诗歌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登高遥眺的壮丽景色和心境。
(3)《春晓》:了解作者孟浩然的生平宁文学风格,解读诗歌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领略春天清晨的美丽和生气勃勃的气息。
3.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词作品,表达对自然、生活或情感的感悟和思考。
4. 总结回顾:通过诗歌朗诵比赛或诗歌分享会,让学生展示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和表达能力,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热爱。
五、作业安置:1. 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诵《古诗词三首》中的每一首诗;2. 要求学生完成创作一首古诗词的作业,并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进修古诗词,也有助于学生提升情感体验和文学修养,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古诗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
古诗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古诗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的教学反思1中国,诗的国度,在我国亿万人民的血脉里奔流着诗的灵感,诗的激情。
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直至元曲,名家辈出,璀璨夺目。
那些千古传诵的诗词名篇,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艺术珍宝和精神财富: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而当今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生活在如此高科技的信息时代,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是他们了解社会、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的今天,各国文化的冲击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但孩子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古诗词却知之甚少,或仅能吟诵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研究之情却谈不上。
长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文明,让中华古诗文绽放她的魅力,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一、重视日常教学古诗文绝大多数由文言文向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方向转变,但不能否定,由于时代和学生年龄的局限,有些古诗文对学生来说,仍是词句晦涩,语法繁杂,哲理深远,即使记住了每句诗的意思,也是牵强附会,这使得许多学生对古诗词“望而生畏”,加大了古诗文教学的难度。
而我们古诗文教学的课堂现状并不乐观,一些教师在讲授古诗时,仍然改不了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弊病,致使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烦,这种现状学生、家长、社会不满意,就连语文老师自己也感觉别扭。
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可通过这些途径“创设情境”,以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A、讲(把诗意变成故事讲出来);B、写(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古诗词,自创小诗词,写读后感);C、演(排课本剧把诗意表演出来);D、画(给诗配画,给画填诗);E、唱(自选曲子,吟唱古诗词)。
初中语文《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己亥杂诗》教学反思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古诗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己亥杂诗》作为一首经典的古诗,往往会被教师选为教学内容之一。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加以反思。
本文将对《己亥杂诗》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教学内容选择《己亥杂诗》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豪情的诗作,其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充分挖掘这首诗的内涵,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的才华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方法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诗的审美能力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己亥杂诗》时,我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播放了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和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感受辛弃疾的豪情《己亥杂诗》中融入了许多辛弃疾对祖国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争的痛苦回忆。
在教学中,我通过解释和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辛弃疾的豪情和壮志,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狂热和深情。
三、教学反思1. 缺乏情感交流尽管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了解辛弃疾的情感,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的情感交流仍然不够充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
2. 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
一些学生对《己亥杂诗》抱有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些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改进措施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音乐欣赏、绘画、小组合作等,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己亥杂诗》的内涵。
2. 拓宽教学资源除了课本中的内容外,我会积极寻找与《己亥杂诗》相关的资料和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模板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1. 教学内容:简要描述所教授的古诗词篇目,包括作者、时代背景等。
2. 教学目标:阐述教学设计中的预期目标,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
3.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已有知识水平等。
二、教学过程1. 教学环节: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导入、讲解、讨论、实践、总结等。
2. 教学方法:列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3. 教学手段:描述使用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如多媒体、实物教具、网络资源等。
三、教学效果1. 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等。
2.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哪些方面达到了预期,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
3. 教学反馈: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四、教学反思1. 教学亮点: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2. 教学不足: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目标未达成等。
3. 改进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堂管理等。
五、教学延伸1. 课后拓展:考虑如何将古诗词教学延伸到课外,如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开展诗词竞赛等。
2. 持续学习:计划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古诗词教学能力。
六、结语简要总结本次古诗词教学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模板进行修改和补充,以便更全面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词教学反思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词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以下是对古诗词教学的一些反思。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
古诗词数量庞大,内容广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来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韵律感强的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感受诗词的韵味。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入一些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如《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引导学生探讨诗词中的人生哲理和历史背景。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侧重于文字的解释和背诵,但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诗词。
例如,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时代背景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或诗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诗词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哲学、伦理等文化元素。
教师应结合诗词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古诗词教学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也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和碰撞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诗词教学帮助他们调节情绪、陶冶情操。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展现的是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三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厚,学生不易深刻感悟。
这课的教学,我主要按照学生所熟悉的古诗学习方法一一解诗题、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四个板块展开。
名诗意环节,我先让学生圈出这首诗里所含地名,结合出示的地图找找各地的大致位置,初步理解诗歌含义。
接着让学生观察地图发现“河南”、“河北”特殊的位置由此引出古今异义这类词语,但由于讲述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古今异义的含义,而是误以为在找古今地名的变化,本环节还应讲述更清楚一些,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古今异义,从而借助注释找出本课另外两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想画面和悟诗情环节,我先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开心的事,此时都会有什么表现?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开心时的情形。
学生说到了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其实这也是我本节课需要教学的重点,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在这个环节应及时点评,并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板书,这样在后面想象诗人“喜欲狂”的画面时,学生就有了框架,会去思考了,但我没有这样做,教学不够灵活机变。
给学生回答格式:我从“—”这个词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这里没有适时引导,以致后面在说画面的环节学生还是先理解意思并没有先去想象画面。
教学的整体应该先是从句子到词语,而学生在回答时好像并没有把词语放到整句中去体会,这也是我教学环节设置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说:我从“”这一句中的“”词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在体会情感这一部分,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
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歌的教学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期完成了古代诗歌四首的教学,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
通过这次教学,我获得了不少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同时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作业反馈,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讲解《观沧海》时,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曹操的壮志豪情,通过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分析,体会到诗人广阔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学习中,学生们理解了李白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想象奇特的诗句有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比如《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答案,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妙之处。
这说明在教学中,对于诗歌艺术手法的讲解还需要更加深入和细致,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1、诵读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
通过诵读,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部分学生诵读时缺乏感情,只是为了读而读。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诵读指导中,不仅要关注读音和节奏,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带着感情去诵读。
2、赏析法对于诗歌中的名句,我采用了赏析法,引导学生从用词、修辞、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有时会出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情况。
可能是因为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时,问题设置不够巧妙,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3、情境创设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我尝试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请描述诗中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3、诗中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示的画面。
一)步骤一:找形象
问题:这首曲中写到了哪些意象?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步骤二:析特点
问题:这些意象共同构筑了一个怎样的
面?
明确:萧瑟、冷清、凄凉、孤苦
步骤三:明情感
情感:在外漂泊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步骤四、绘图画
根据意象的分析,发挥想象与联想结合
片描绘小令给我们展现的画面。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街、雨、草、柳、皇都
2、诗中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意境与意象
(一)、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四、近几年学业水平考试中意象与意境的提问方式有哪些?
五、鉴赏意象,领略意境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找意象第二步:析特点
第三步:明情感第四步:绘画面
六例、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七、课堂练习:
生活:提供资源诗人:含情创作
《古诗》语文教学反思
《古诗》语文教学反思引言在语文教学中,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如何更好地教授古诗,充分挖掘古诗的内涵和学习价值,是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本文将就《古诗》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以期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在开展《古诗》语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古诗作为文学类的内容,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与热爱;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古诗的分类与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分类、韵律和修辞手法,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选读优秀古诗:选择一些作品精短、意境深远的古诗,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其中的美。
3.古诗赏析:分析古诗的意境、表达手法、主题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4.古诗创作:通过模仿古诗的形式、韵律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亲身体验古诗创作的乐趣。
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了提高《古诗》语文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做法:1.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呈现古诗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合作学习:设计小组活动和合作任务,让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批判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古诗,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对古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增强他们的情感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古诗》教学反思(精选6篇)
《古诗》教学反思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教学反思篇1古诗在这个学期被选为我们学校的打磨课内容,如何教古诗便成为我们教研活动的主题。
一首古诗被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重复着,为的是找到教古诗的最佳方法。
这次我选择《秋思》这首诗,它排在三首表达思乡情诗歌的中间。
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在这之前,我听过三年级两位老师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们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亮点是能借助多媒体把学生带进一个诗意的课堂。
我个人也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
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
一、在读中彰显诗性。
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
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一经这样折腾就会把诗拆得支离破碎,它就失去了诗本身的整体完整性。
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
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
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的意思。
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最后熟读成背。
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
读出诗的味道。
二、在想象中丰富诗意。
在众多的借写家书的诗中,张籍的这一首《秋思》获得的评价最高。
王安石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教学研究: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教学反思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
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首先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其次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若不跟学生讲清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
再次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
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比如大家熟悉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的“敲”字,着实让人称道。
最后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
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反思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然而,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我们需要反思一些问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从古诗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古诗的选择1.1 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有限。
在选择古诗的时候,应该尽量选取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易懂的作品,并且要注意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
1.2 扩大古诗的范围传统的古诗以唐诗宋词为主,但是这些作品的题材往往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
在教学中,可以添加更多的现代或近代的古诗作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二、古诗教学方法2.1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古诗是音乐化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读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感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古诗具有简洁明快、意象丰富、抒情深沉等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2.3 建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古诗是古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的表达,通过将古诗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可以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通过讲解诗歌中的事物、感情和意象,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三、古诗评价方式3.1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不同,不能简单地以标准答案为准绳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2 鼓励学生的创作和表演古诗是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古诗创作和表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评价方面,应该注重学生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思考和努力,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好坏。
3.3 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反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
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背诵默写” 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
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形式” 和“内容” 的统一。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字词句段篇” 剥竹笋形式,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 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
1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 ,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 的飞跃。
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
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
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
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赏读杜甫的《春望》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
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
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
又如李白的《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
因此分析
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
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
生” 、“安社稷” 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赐金放还” 。
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
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
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
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 ,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
3 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
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
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
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 、“过”“入” 、“满” 等字,但终觉不如“绿” 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 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 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
4 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
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我们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
小。
当一学生考试失意时,我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写雨的一段时,讲到“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三个比喻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我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学生用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很好地回答了我是啊!“润物细无声” 不正是春雨细密轻盈这一特点的绝好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