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函数的定义域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案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案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案一、概念介绍函数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数学中,函数描述了两个数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一个数集中的每个元素都与另一个数集中唯一确定的元素相对应。

函数通常用符号f(x)表示,其中x为自变量,f(x)为函数输出的值,也称为因变量或函数值。

二、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定义包括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三个要素。

1. 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指的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函数的定义域决定了函数可以接受的输入值。

2. 值域:函数的值域指的是函数输出值的范围。

函数的值域决定了函数可以输出的结果。

3. 对应关系:函数的对应关系就是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输入值与输出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达式。

三、函数的性质1. 单调性:函数的单调性表明函数值的增减规律。

函数可以是单调递增的,也可以是单调递减的。

2. 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描述了函数关于原点(坐标轴的交点)的对称性。

如果函数满足f(-x) = -f(x),则为奇函数;如果函数满足f(-x)= f(x),则为偶函数。

3. 周期性:函数的周期性表示函数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出现。

函数的周期是指函数在某一特定域内,以一定规律重复出现的最小长度。

4. 连续性:函数的连续性代表函数在定义域内没有跳跃或间断。

连续函数可以用一条连续的曲线来表示。

5. 极值:函数的极值是函数在一定范围内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极大值对应函数的局部最大值,极小值对应函数的局部最小值。

四、教学活动设计1. 简介与讲解:首先,向学生介绍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别观察和分析一些函数的特征,比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性质,并讨论函数图像的特点。

3. 问题练习:设计一些与函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函数概念和性质进行解答。

可以包括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方面的问题。

2024年微格教学教案(14分钟

2024年微格教学教案(14分钟

2024年微格教学教案(14分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中数学》教材第三章“函数”的第二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掌握求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方法,并学会通过函数图像分析定义域和值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给定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学会运用求定义域和值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通过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方法,以及图像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掌握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函数关系,如气温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引发学生对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4分钟)(1)讲解函数定义域的概念,通过示例说明如何求解定义域。

(2)讲解函数值域的概念,通过示例说明如何求解值域。

3. 例题讲解(3分钟)(1)求解给定函数的定义域。

(2)求解给定函数的值域。

4. 随堂练习(3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 主要内容:(1)定义域的概念及求解方法(2)值域的概念及求解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定义域:x≥3(2)值域:[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掌握情况,以及对求解方法的运用程度。

2. 拓展延伸:研究其他类型的函数,如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分析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

2. 教学难点中的“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方法”。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函数的性质教案

函数的性质教案

函数的性质教案函数的性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函数图象作图步骤。

2、能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观察、发现归纳出它的性质,并会简单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函数图象画法的学习,发现并总结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常用画法。

2、通过观察、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发现结论,了解数形结合及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勇于探究,发现数学的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难点:发现、归纳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本节课选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法和探索实践归纳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发现正比例函数性质,因此我通过教师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画、图、交流、展示)、多观察(图象),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最后发现其性质。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六、教具:三角板、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1)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1、下列函数哪些是正比例函数?(1)y=-3x (2)y= x + 3 (3) y= 4x (4)y= x22、(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后提问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K≠0)的函数,叫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3、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正比例函数的意义及画图象的步骤,那么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课题(二)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1、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1)y=2x(2)y=-2x解(1)函数y=2x中x 可取任意实数,列表如下:描点连线(2)学生练习画出函数y=-2x的图象。

(3)提出问题师:观察上面的函数图象,它们的形状相同吗?是什么?一定经过哪些象限和特殊点?生甲:一条直线生乙:过原点的直线,y=2x的图象过一、三象限,y=-2x 的图象过二、四象限。

数学核心素养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

数学核心素养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增减性。

3.能够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函数的增减性。

4.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1.利用教具或幻灯片展示函数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进行简单的讨论,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函数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部分: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约30分钟)1.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

2.谈及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

3.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特征,加深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第二部分: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约40分钟)1.利用电子白板或幻灯片,展示不同函数的图像。

2.讲解函数的图像上的重要点,如最大值、最小值、拐点等,并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图像得出函数的性质。

3.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函数,让他们根据图像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

第三部分:函数的增减性(约30分钟)1.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增减性。

2.引入导数的概念,解释导数与函数的增减性之间的关系。

3.通过图像和导数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增减性。

第四部分: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约20分钟)1.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与解决函数方程。

2.引导学生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经济问题、几何问题等。

3.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

总结部分:1.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学习和应用函数的知识。

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式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情境教学策略:通过提供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1.利用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高中数学教案《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教学计划:《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定义域和值域。

o学生能够识别函数关系,并用不同的方式(如解析式、表格、图像)表示函数。

o学生能够区分函数与非函数关系,理解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函数概念。

o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

o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数学规律的精神。

o引导学生认识到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o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

●难点:理解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区分函数与非函数关系;灵活运用不同方式表示函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生活实例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气温随时间变化、汽车速度与行驶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关系中是否存在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提出问题:这些关系中的两个变量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能否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关系?●明确目标:引出函数的概念,并说明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函数定义:详细讲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函数关系以及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哪些关系可以构成函数,哪些不能,强调函数关系的唯一对应性。

●表示方法:介绍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式、表格、图像),并举例说明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3. 案例分析(10分钟)●典型例题:选取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变量关系,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为函数关系,并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示该函数。

●师生互动:在例题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答或提出疑问。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概念》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概念》教案
(5)满足实际问题有意义.
2、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例2、下列哪个函数与函数y=x相同?
(1)y= ( )2;(2)y= ( );(3)y= ;(4)y=
分析:
(Ⅰ)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同(或为同一函数)




1、课本P34习题2.2 A组 第1题
2、举出生活中函数的例子(三个以上),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同时说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巩固函数的概念的相关知识.补充课外思考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必要延伸,可激发学生挑战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板书
设计
函数的实例 例1 例2
函数的概念 练习 巩固练习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学法指导:学生通过自学、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方法:探析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课题引入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
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1)高速公路里程数与年度的变化关系问题;
(2)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3)加油00916161346797_2.jpg
/2008-01-22/200812215943989_2.jpg
通过这一组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定义域的求法及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




(五)归纳小结,形成系统

《函数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与性质》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函数的性质;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函数的性质;2.教学难点:运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个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明每天早上起床到上学时间为1小时,那么他离上学时间还有多长时间?请用数学语言表示。

2.概念引入(15分钟)向学生介绍函数的概念,并通过一些例子解释函数的含义和特点。

如交代“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3.函数的定义(25分钟)a.向学生详细解释函数的定义:“如果每一个自变量(也叫实数)在定义域内对应唯一的函数值(也叫函数值或者因变量),那么这个便是一个函数。

”b.给出一些图形、表格等的实例,通过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为函数。

4.函数的表示方法(20分钟)a.向学生介绍函数的四种常用表示方法:语言、图形、公式和数据表。

b.分别给出几个函数的例子,并要求学生将其转化为其他表示方法。

5.函数的性质(25分钟)a.介绍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等性质,并总结性质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b.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理解。

6.解决实际问题(25分钟)a.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抽象出函数,并通过解析问题确定问题的解答方式。

b.指导学生将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用数学符号表示,并利用已学的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解决问题。

c.师生互动,讨论问题的解答方式。

7.归纳总结(15分钟)a.回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通过课堂讨论巩固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b.师生共同总结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并梳理思路。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投影仪呈现图形和表格等案例,增加教学效果;2.板书:重要的概念、定义、公式和思路等;3.课堂讨论: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4.教学演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函数的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优秀10篇)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一重点难点教学: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

教学过程:1. 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2. 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 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

教学内容:1.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① “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 区间及写法:设a、b是两个实数,且a(1) 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2) 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像法高中数学教案必修一篇二1.通过生活中优化问题的学习,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2.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提高。

如何建立实际问题的目标函数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问题情境问题1把长为60cm的铁丝围成矩形,长宽各为多少时面积最大?问题2把长为100cm的铁丝分成两段,各围成正方形,怎样分法,能使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各最小?问题3做一个容积为256l的方底无盖水箱,它的高为多少时材料最省?二、新课引入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导数求最值的方法,可以求出实际生活中的某些最值问题。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案设计范例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案设计范例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案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三个基本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

2. 掌握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3. 学会运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三个基本要素。

2. 函数的单调性:单调递增函数、单调递减函数、单调性判断方法。

3. 函数的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4. 函数的周期性:周期函数的定义、周期性判断方法。

5. 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的判断方法。

2. 难点: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运用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函数的三个基本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定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函数性质。

5. 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课堂练习:及时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掌握。

3.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

针对学生的难点问题,可以进行重点讲解,或者组织课后辅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八、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函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数学分析、物理、化学等。

高中数学专题函数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专题函数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专题函数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3. 能够求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单调性;
4. 能够绘制函数的图像。

二、教学重点:
1.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函数的图像绘制。

三、教学难点:
1. 函数的单调性;
2. 函数的图像绘制。

四、教学准备:
1. 课件、教材、作业本;
2. 黑板、彩色粉笔;
3. 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意义;
2. 讲解:讲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重点讲解函数的单调性;
3. 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函数的性质,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解决相关问题;
5. 辅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否理解了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数学专题函数教案的模板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摘要:实践表明,多进行变式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问题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只要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好变式教学问题,就能达到很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阐述了变式教学应追寻的原则,并给出了变式案例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变式教学案例分析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探究新的教学手段来适应新课程标准。

事实证明,变式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现阶段许多数学教师仍是沿用“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苦不堪言,新时期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引用变式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进行数学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变式教学中需要遵循的原则,给出了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数学变式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一)整体优化原则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其次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去的进步,最后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从而发挥知识应有的功能,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的发展到最佳的高度。

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所改善,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二)目标导向原则在教学前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比较切合实际、针对性较强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式,教师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启发、引导,高标准完成制定好的教学木匾。

(三)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原则众所周知,数学最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从这一层面讲,数学教学在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

函数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能根据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理解函数的性质。

3、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个数学概念,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

当自变量取一个值时,因变量就相应地取一个值。

2、函数的表示方法:常用的函数表示方法有解析法、表格法和图象法。

解析法是用数学方程来表示函数的关系,表格法是用表格来表示函数的关系,图象法是用图象来表示函数的关系。

3、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单调性是指函数在某个区间内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因变量也相应增加;奇偶性是指函数在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因变量也相应地取相反数;周期性是指函数在自变量取一定值的周期时,因变量也相应地取一定值的周期。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基本思想。

2、讲解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对例题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性质。

3、学生练习:让学生自己练习一些基本的函数题目,并让他们自己画函数的图象。

4、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较为复杂的函数题目,并让他们尝试画出函数的图象。

5、总结回顾: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2、重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

借助函数概念的发展史引入函数概念数学元认知研究现状综述一、引言数学元认知,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涵盖了计划、监控和评估数学学习过程的能力。

它是现代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深入理解和优化学习策略方面。

元认知在数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和研究。

本文将对数学元认知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重要性、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学思政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数学思政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 函数图像的绘制与解析。

教学难点:1. 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函数图像的解析与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练习题。

3. 教学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讲解函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 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等。

3. 通过实例分析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讲解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与数学、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函数问题。

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运用。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与函数相关的资料,撰写一篇关于函数的科普文章。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完成情况。

2. 案例分析讨论参与度。

3. 作业完成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在数学、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数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抽象函数定义域课程设计

抽象函数定义域课程设计

抽象函数定义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抽象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能够运用集合论知识,准确描述抽象函数的定义域;3. 学会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抽象函数定义域的能力;2. 提高学生解决与抽象函数定义域相关问题的解题技巧;3.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归纳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抽象函数定义域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后续数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抽象函数概念引入:回顾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抽象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 抽象函数表示方法:介绍抽象函数的表示方法,如集合论表示、符号表示等,并举例说明。

3. 定义域的基本概念:讲解定义域的定义,以及如何求解具体函数的定义域。

4. 抽象函数定义域求解: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求解抽象函数的定义域,总结求解方法。

5. 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性质:探讨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性质,如连续性、单调性等,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依据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具体包括:1. 教材第二章“函数”的内容,重点学习抽象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教材第三章“函数的性质”中关于定义域的内容,学习求解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方法;3. 结合教材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教学进度安排:共计4课时,第1课时回顾函数概念及引入抽象函数,第2课时学习抽象函数的表示方法和定义域基本概念,第3课时求解抽象函数定义域,第4课时探讨抽象函数定义域的性质及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课题:§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灵宝三高李荣娟
一、教学设计思路:
1、函数及其图像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像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3种:列表、图像、解析法,以往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图像的作用,这其实只借助了图像的直观性。

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

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的研究方法,以便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2、本节课我努力做到:①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③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案
教学
反思
与评
价:

过具
有一
定思
考价
值的
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树立数形结合思想,学会“看图说话,并加强指数运算
的计算能力。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简单性质.。

高中数学实践性教学案例(3篇)

高中数学实践性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模块《函数》为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开展高中数学教学。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以及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

(2)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如温度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吗?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

(2)探究函数的性质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问题探究函数的性质。

如:观察一组温度数据,分析函数的增减性;观察一组人口数据,分析函数的周期性等。

(3)函数图像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函数图像,并分析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4)实践操作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根据温度变化设计空调制冷方案;根据人口增长设计城市发展规划等。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三、案例实施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实际问题的素材,如温度变化、人口增长等。

(2)设计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函数的定义域教学案例
函数的定义域是函数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但如何求出函数的定义域,以及书写的格式都是有讲究的。

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是指:使得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集合。

关键字:“函数有意义”即函数值要存在。

“自变量x 的集合”说明定义域要以集合的形式表达出来。

例1 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1)y =1(2)2y x =+ (3)y 1(4)2
y x =- T (教师) 请同学们思考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请2个同学上台板算。

S 1(学生)解:设10.1;20,2
x x x x -≥≥+≠≠- ,则定义域{2}x x R ≠-∈| S 2 解:设101x x -≥⇒≥ ,又设20,2x x -≥≥ ,故定义域为{2}x x ≥| 。


20,2x x +≠≠-,又设10,1x x +≥≥- ,故定义域为1{2}x x x ≥-≠|且 T 请其他同学观察两位上台板演的同学有哪些做法有问题。

S3 第一题的答案应该写成集合的形式,1}{[1,)x x ≥+∞|或
T 大家注意观察(3)(4)的解答。

其过程是先分别求两部分的取值范围,最后把
所得的两部分求交集(找公共部分),既然如此,以后我们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就是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如(3),解:1020x x -≥-≥ ⇒ 12
x x ≥≥ ⇒2x ≥。

定义域为{2}x x ≥|。

(4)2010x x -≠+≥ ⇒21
x x ≠≥- ,即22,[1,2)(2,)1x x --+∞≤⋃<或>定义域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22(2)log (2)y x x =-- 0(3)(21)y x =+
T 请同学们思考,然后找两位同学板演。

S4 解:11210,,[,)22x x -≥≥
+∞定义域 S5 解:202x x -->,x <-1或x >2,定义域(,1)(2,)-∞-⋃+∞ 。

1210,,2x x +≠≠-定义域为 1{}2
x x ≠-|。

应该不一样吧!但说不清楚。

T 回到函数()y f x = 的定义域的定义。

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是[2,4]- ,则
24x -≤≤ ,但(1)y f x =- 的定义域又是什么呢?从换元角度看,令1x z -= ,则()y f z = ,24z -≤≤。

好,老师提示到这里,请同学们继续完成。

S6 解:24214x x -≤≤-≤-≤ ,由21433x x -≤-≤⇒-≤-≤,然后2433
x x -≤≤-≤≤ 可得23x -≤≤ ,即函数的定义域为[-2,3]。

T 再考虑下一题。

S7 02210x x ≤≤-≠ → 011
x x ≤≤≠ ,故01x ≤< ,定义域[0,1) T 总结: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是求出使得函数 均有意义的自变量X 的集合,故
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分为以下几类:
1、 指数函数类、整式类:定义域为R
2、 多次根式类、分式类:定义域为分母不等于0的x 的集合
3、 偶次根式类:定义域:被开方数不等于0的x 的集合
4、 对数函数类:定义域:大于0的x 的集合
5、 零次幂:定义域使底数不等于0
6、 复合型函数类:定义域:解不等式组
能力提高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 x
= (2)()f x = S3 解:(1)10
0x x x +≠-> → 1x x x ≠-> 因此定义域为(,1)(1,0)-∞-⋃- (2)20
280x x -≥-≠ → 228x x ≥≠ 因此定义域为[2,3)(3,)⋃+∞
T 很好,再求
例4 (1)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2,4]-,求()()(1)g x f x f x =+-的定义域
(2)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0,2],求(2)()1
f x
g x x =
-的定义域 (江西高考题)
T 请同学们先思考下,这两个例题如何入手
S1 我的理解是所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就是[0,2]
巩固练习
求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f x =
2. 21()2f x x x
=-
3. ()f x =
4. 20(2)y x x =-
5. 若函数(32)f x - 的定义域为[1,2]-,则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 A.5[,1]2-- B.[1,2]- C.[1,5]- D.1[,2]2
6. 设函数()f x 1)x ≥,则((2))f f 为
A.0
B.1
C.2
7. 若函数2143
mx y mx mx -=++ 的定义域为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3(0,]4 B. 3(0,)4 C. 3[0,]4 D. 3[0,)4
8. 函数()f x = 的定义域是
A.[2,2]-
B. (2,2)-
C.(,2)(2,)-∞-⋃+∞
D.{2,2}-
9. 对于11a -≤≤ ,不等式2
(2)10x a x a +-+-> 恒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
A.0<x <2
B.x <0或x >2
C.x <1或x >3
D.-1<x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