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趣味论坛贴吧模拟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式、生成性、多样化的成块活动来实施和完成,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一起来看,图片所示的是人体的哪个器官?生:眼睛。

师:我国四大盆地中有一个盆地的轮廓形似眼睛,你知道是哪一个盆地吗?生:塔里木盆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地理区域就是塔里木盆地。

【设计意图】将塔里木盆地的轮廓与眼睛的轮廓进行比拟,通过差距甚大的两种事物的视觉冲击,引出课堂主题,在新奇和趣味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讲授新课】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一)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的分布特点教师展示一系列新疆城镇的景观图片,学生在地图资料当中一一找到它们,并标注出来。

图一喀什地区是中国最西部的行政区,古称疏勒,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4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4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特定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认识我国内陆盆地的分布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关爱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

2.难点: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课件,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片干旱的宝地。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塔里木盆地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

同时,配合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层层递进、互为关联的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将要教与学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方式来实施和完成。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油气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疆”应当都认得吧?这是新疆的地形图我们来看一看有趣的地名出示疆字的右半部形象地概括出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弓是古代武器,“土”寓意被沙俄强占的5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远离政治中心,提醒我们要时刻握紧手中的武器,保卫祖国的疆土。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新疆了解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进入新课出示课件教学目标:出示新疆卫星影像示意图,学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新疆的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

面积达53万平方千米。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其干旱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对人口、城镇、交通分布的影响;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景图片和播放视频【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提问: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盆地吗?学生:塔里木盆地。

教师:对,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干旱的宝地。

【新知讲解】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范围图,让学生读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回答: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干旱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塔里木盆地土地类型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两幅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1)塔里木盆地内分布的是哪一个沙漠?(2)塔里木盆地与周围的大洋距离分别有多远?(3)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大的山脉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有关系吗?学生:(1)塔克拉玛干沙漠(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海陆因素)(3)周围高山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造成气候干旱,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地形因素)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因而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1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地貌。

2.理解塔里木盆地的景色特点。

3.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地貌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地貌以及资源。

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地貌以及资源。

教学过程: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将走近西北地区的干旱宝地——塔里木盆地。

黄沙漫漫寸草不生也许是大家印象中的塔里木盆地,不过你只道么,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其实有着无限的生机。

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热土如今又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下面我们来一起走近塔里木盆地,理解塔里木盆地。

2.塔里木盆地的简介塔里木盆地风光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处于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

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冲积平原)。

3.看79页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

4.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北、西、南由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阿尔金山所环绕。

大体呈菱形,海拔1000米左右,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东部罗布泊降到780米。

面积530000平方公里。

因为深处大陆内部,周围又有高山防碍湿润空气进入,年降水量缺乏100毫米,大多在50毫米以下,极为干旱,属于温带荒漠气候。

盆地中心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00平方公里,罗布泊、台特马湖周围为大片盐漠。

发源于天山、昆仑山的河流到沙漠边缘就逐渐消失,只有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较大河流能维持较长流程。

5.看79页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图,理解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6.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

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麓,东到罗布泊洼地,北至天山山脉南麓,南至昆仑山脉北麓,大致在北纬37°----42°的暖温带范围内。

教学设计1: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设计1: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指出塔里木盆地的范围以及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 能够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3.了解西气东输,并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4.了解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开放性的课堂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以及与人口、城镇、交通线分布的关系;2.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一位同学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

提问:说起塔里木盆地,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以及文字了解说出自己对塔里木盆地的印象。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城镇、油田、瓜果和民族风情的照片;这里既是一片荒凉也有着无限生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如今还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目的增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沙漠和戈壁广布[讲授新课]教师讲述:利用多媒体展示图8.16塔里木盆地的地形图,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在塔里木盆地里面有这一片茫茫沙海——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从而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面。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从地图上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图片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内容。

2.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

2.图片观察: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点。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地图、图片、案例等内容的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地图、图片和案例,用于辅助教学。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2. 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3. 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环境4.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5. 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

2. 难点: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探讨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保护塔里木盆地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塔里木盆地的资料,加深对干旱地区的认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保护塔里木盆地的措施的可行性和完整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拓展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了塔里木盆地的相关知识。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3.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条件允许,可前往塔里木盆地进行生态考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干旱地区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情况,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关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如何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分析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地理环境。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特点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的干旱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理解干旱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塔里木盆地这一特定区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塔里木盆地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地理的多样性,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对塔里木盆地独特的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塔里木盆地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的多样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绘制简图表示塔里木盆地地形分布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盆地地形是本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绿洲是耕地、城市、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集中分布的地区,引导学生分析绿洲的分布有助于理解本区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突出水对本区域的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教学难点:如何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中获取新疆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并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思考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

突破方法:从图8.18入手,将塔里木盆地周围城市标注在地形图上,引导学生观察城市的分布和地形之间的密切联系,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区内的发展扩展到区际间的联系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地理图像导学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指导”——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环境观的渗透。

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自主发展。

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1、课前学生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色产品、风土人情等资料和图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盆地、沙漠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记本、笔等。

3.教学资源:互联网、教材、参考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塔里木盆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片美丽的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对塔里木盆地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七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终结性评价: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在本章节的学习成果。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地理素养。
(1)组织实地考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
(2)模拟实验,体验干旱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课后作业:
(1)绘制塔里木盆地地形图,标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
(2)撰写小论文,探讨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措施。
三、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收集有关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料,制作成PPT,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信息、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结合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特点,设计一项针对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并撰写活动报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d.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时间安排:5分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绘制塔里木盆地地形图,标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点,以及主要的水系分布。(开放性实践作业,锻炼学生的地图阅读和空间思维能力)
2.撰写一篇关于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措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点及其成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2.掌握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土地资源、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2.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其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提问: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其气候特点是什么?2.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2)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油气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3)案例分析:分析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如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4)教师讲解:讲解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如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油气资源开发等。

3.巩固提高(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活动:设计一份关于塔里木盆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方案。

4.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氛围。

2.学生在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复习教材内容,熟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近年来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

3.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塔里木盆地地理环境的关注程度。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2. 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如干旱、沙漠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发表对该地区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干旱环境产生好奇心。

第二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相邻地区等。

2.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与其他地理区域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位置。

2.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与其他地理区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三章: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气候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如高温、干旱等。

2. 通过数据或图表展示塔里木盆地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干旱环境的形成原因。

2.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数据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气候特点。

第四章: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包括植被、动物等。

2. 探讨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植被和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生态特点。

第五章:塔里木盆地的人文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文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8.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开发与保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我国干旱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保护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干旱地区的认识不足,对于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干旱地区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热爱祖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2.难点:对于干旱地区的认识,以及对于塔里木盆地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塔里木盆地的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PPT、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

2.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以及相关答案。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以及讨论的指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干旱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塔里木盆地了解多少?”2.呈现(15分钟)利用PPT,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及其开发与保护。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塔里木盆地的干旱问题,以及我国的保护政策。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课教学设计【地理人教八下】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3.以塔里木盆地为例,说明我国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有利条件及在开发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根据地图归纳塔里木盆地人口、城镇的分布特点。

2.说出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原因及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它干旱的特点,说明当地自然环境对人口、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第二部分突出塔里木盆地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这是一块“宝地”。

本节课程设计以西气东输为情境。

围绕着西气为何东输、西气如何东输两个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认识到在开发利用资源和能源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人地协调发展。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夏季风不能到达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原因是()A.我国地势西低东高B.距海远,盆地周围高山环绕严密阻挡了夏季风进入C.纬度高,冬季风阻挡了夏季风深入D.海拔太低,夏季风被山岭层层阻挡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回答2~3题。

2.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绿洲地区B.沙漠地区C.盐沼泽地区D.平原地区3.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森林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4.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图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油气资源丰富D.城市、人口分布多5.在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范围,尽量避免破环地表植被,废弃物全部回收处理,土石方全部回填,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保护沿线耕地,保证粮食种植B.给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C.保护沿线脆弱的生态环境D.促进沿线石化工业发展6.开发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实施西气东输,有助于西部地区()A.发挥资源优势B.缓解能源紧张状况C.优化能源结构D.改善大气状况【参考答案】BABCCA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一、西气为何东输1.位置和范围2.丰富的油气资源3.能源资源供需矛盾二、西气如何东输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2.城镇、交通线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西气东输为东西部地区带来的益处4.塔里木盆地的环境保护。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地理与文化2.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3. 年级:八年级4. 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5. 教学目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

2. 教学难点:理解塔里木盆地干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干旱地区为何被称为“宝地”。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及人类活动,重点解释干旱的原因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塔里木盆地内的典型城市——乌鲁木齐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地人民如何应对干旱环境。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对当地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建议。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塔里木盆地干旱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学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绘制简单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2. 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

3. 认识塔里木盆地的资源分布,如石油、天然气等,并了解其开发利用状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6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特征、气候、资源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塔里木盆地独特的生活方式、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塔里木盆地这一较为偏远的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增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2.难点: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2.案例分析法:选取塔里木盆地典型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等案例,进行分析讨论;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资料搜集、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3.准备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

提问:“你们听说过塔里木盆地吗?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方?”2.呈现(10分钟)呈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状况等资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分析塔里木盆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塔里木盆地教案

塔里木盆地教案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2、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3、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好处以及注重学生态保护等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绿洲城镇的分布、开发资源中的环境保护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3、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交通的分布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部资源的开发是如何注重“经济效益与学生态效益双赢”的。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农产品和图片,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的分布2.查找西气东输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本区西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省?学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师:谁能描述一下它的地形特点?学生:“三山夹两盆”从北往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教师: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有“干旱的宝地”之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1:干旱是因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宝地是因为……学生2:塔里木盆地下面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教师:不错!塔里木盆地由于干旱,地表黄沙漫漫,寸草不学生,可历史上这里却是是“丝绸之路”的走廊,如今是西部大开发的热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教师指导。
提问、学生回答。略。
三、课堂小结:学了本课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四、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的渗透需趁热打铁,因此,教师将:“同顶一片天,共圆一个梦。珍爱我们身边的一花一木,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爱护”这句话打在幻灯片上,全班朗读。进一步升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2.能源开发过程应如何不破坏环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地图教学法、分析讨论法、讲述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塔里木河》歌曲,学生跳舞。引入新课: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二、新课讲授:
出示学习目标(设计意图:先给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知道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自学的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读图说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范围。并能分析本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形成的原因。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特点。
3.分析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自主学习
教师:阅读P78、79页文字和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指出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2生独立完成。(通过读图描述位置、分析干旱原因,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展示成果:略
教师转承:干旱地区,被人们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但是,居住在这里的新疆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改造生活,发展生产,并创造和延续了灿烂的文化。
合作探究一
教师出示(出示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图)认真看图,同学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80页活动。
(设计意图:区域的各地理要素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通过本题,让学生总结、学习。加深学生对区域综合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学生展示成果:略
教师转承:据探测,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的1/3。而中国东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东部又缺乏能源,造成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东部地区80%以上的能源从外地调进,同时东部地区由于大量燃煤而使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现状,稳定东部的经济发展,同时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差距,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就是西气东输。
库尔勒市第二中学王敏教案
课题
第8章西北地区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知识与目标
1、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2、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
3、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确定位置、分析干旱的原因、城镇交通的分布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五、当堂检测(设计意图:课堂检测可以有效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从基础练习、能力提高题,层层深入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课后作业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2、地形:
3、河流:
4、气候:
5、景观:
二、人文概况
1、城镇、交通线的分布
合作探究二
教师展示西气东输工程视频,使学生基本了解工程,并要求学生结合书本图表和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指图说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起止点、几次跨过黄河、经过的省份、地形区。
2、指图说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起止点及经过的省份。
3、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发展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了解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合作探究西气东输工程施工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培养学生人地和谐发展的观念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修建两条沙漠公路的原因
3、油气资源的开发
西气东输一线
西气东输二线
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发展的意义及注意的问题
2、通过学习西气东输工程带来的好处以及注重生态保护等内容,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城镇、绿洲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
1.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人口和交通设施分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