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心理学复习稿:第四章-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4972a926c1c708a1294a4403.png)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1b7c543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e.png)
医学心理学重点:感觉与知觉
医学心理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要求理解性记忆较高的内容,其中感觉与知觉是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就是说,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
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看到了一个物体的视觉就包含了颜色、形状,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
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
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
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1ec38c49649b6648d747f2.png)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
![3普通心理学——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5894f78a83d049649b665891.png)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图形的组成:
• • • • • • • • 邻近性:其它条件相同,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相似性:视野中相似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共同命运: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线条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容易组成图形。 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的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共鸣理论:
• 人物:赫尔姆霍茨 •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 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对 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 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基底膜的 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第五节 时空知觉
–眼动与形状知觉
•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后维 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移动。 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 二、大小知觉
第三节 其它感觉
• 一、皮肤感觉
–肤觉概述
• 内涵: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触压觉
• 内涵: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叫~。 • 种类:触觉(皮肤轻微变形)、压觉(皮肤明显变形)
–温度觉
• 温度引起的感觉是由刺激温度与皮肤表面温度的关系决定的。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
![第三章_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2b336d42be23482fb5da4c01.png)
知觉的整体性
如果知觉刺激是由数个部分刺激组合而成, 我们能超越部分刺激相加之和而产生一种整 体的知觉经验,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空间时间上接近, 相似、连续) 个体的知识经验。 某部分或某属性的强度。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源自知觉恒常性含义: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 性。 影响因素:
自我知觉——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的 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认知和评价。 人际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人 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彼此作用的知觉。
3、错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研究错觉的意义 理论意义:产生错觉不仅有客观的原因, 也有主观的原因。研究错觉的成因,有助 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的规律。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概述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理解: ①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②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③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你看到了什么?
你看到多少张人脸?
二、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三、感觉的特点 1、后像
当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
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做“后像(afterimage)”。 后像的残留时间大约为1/10秒。 各种感觉中,痛觉的后效特别明显,视觉 的后效也很明显。
视觉后像: 注视左图30秒以上, 然后看白色背景, 会看到一个发亮的 灯泡。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520ddc284868762caaed5a1.png)
嗅 觉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触 觉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颊
温冷觉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二).知觉的概念
1、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整体与意义的反映。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区别: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 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种类 四、感觉的基本规律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 人的感官。
4.味觉(sense of taste)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skin sense)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皮肤觉(肤 觉)。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觉等。
6.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 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音响
音响是指听到声音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声波振幅,振幅 越大,声音就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轻。
响度的单位是分贝,一般超过120分贝的声音就会使人耳 产生痛感。
音色
音色,也叫音品,主要由声波成分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3.嗅觉(sense of smell)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 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977053d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f.png)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因此,要了解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必须从感觉、知觉开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当人们认识一种事物时,首先认识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硬度等个别属性。
客观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大脑便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所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而且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体而独立存在。
因此,人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物体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物体同时被反映的。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物体各属性间关系的经验。
当物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反映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将物体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这就是知觉。
因此,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指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而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和知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其作用却非常重要。
首先,感知觉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来自直接经验,或者来自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觉获得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觉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没有感知觉,没有直接的经验,就不能认识世界,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
其次,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如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感觉与知觉概念、种类、规律与基本特征
![感觉与知觉概念、种类、规律与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a5d1c7a650e52ea55189887.png)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
米的光波(电磁波)。
紫
400
可见的光谱
蓝绿
黄橙
500
600
波长(毫微米)
红 700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2)颜色视觉
①颜色的基本特性: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由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 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2)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
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是指 引起某种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区别: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他的产生主要
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 特性。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属 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
2. 感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是对 客观事物的整体和意义的解释。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
人的感官。
感觉和知觉概念、种类、规律和基本特征
➢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整体 和全貌。
➢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感觉的作用(意义): (1).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2).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bc5211e87c24028915fc360.png)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事物的空间特性与关系的 认识。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 知觉以及方位知觉等。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 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 度的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我们可以分辨物体的静止 和运动状态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 一般按照人所知觉到的各种运动现象的形 成条件,将运动知觉分成真动知觉和似动 知觉两大类。
(二).感觉适应
1、定义: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 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二).感觉适应
2、感觉适应的表现: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二).感觉适应
3、感觉适应的意义 利:有利于减少身心负担;对于我们感知 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 意义。 弊:使人丧失警觉性。
7.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 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 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三、知觉的种类
(一)、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
(四).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3、联觉 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 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
3、联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的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甜蜜的嗓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 调……
五、知觉的基本特征
论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美学原理
![论述感觉和知觉的联系与区别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0995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4.png)
感觉和知觉是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感觉和知觉的通联与区别进行论述,以揭示其在美学原理中的重要性。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与特点感觉是人类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
它是一种基本的、原始的感知方式,可以通过五官来感知世界的存在。
感觉是一种直接的、不经过思维加工的知觉方式,其产生是一种非自主的生理过程。
人类通过感觉来获取外界的信息,从而对外界的客体进行认知和理解。
知觉是人类对外界客体进行感知、认知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它是感觉活动的结果,是对感觉材料进行加工和整合产生的心理体验。
知觉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它需要经过思维的加工和整合,是一种自主的心理过程。
通过知觉,人类可以对外界客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形成对事物的观念和认知。
二、感觉和知觉的通联感觉和知觉是紧密通联在一起的两个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通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没有感觉作为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无法产生的。
感觉为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和信息,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
2.知觉是感觉的延伸和加工。
知觉是建立在感觉基础上的进一步认知和理解。
它是对感觉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和整合的结果,是对感觉的延伸和加工。
3.感觉和知觉相互作用。
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感觉提供了知觉的材料,知觉对感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类对外界的认知过程。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尽管感觉和知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通联和相互作用,但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差异。
1.感觉是直接的、原始的认知方式,是一种非自主的生理过程。
而知觉是一种高级的、自主的认知活动,是感觉的结果和延伸。
2.感觉是对外界客体的直接感知和接受,是一种生理反应和心理体验。
知觉是对感觉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和整合,是对外界客体的深入认知和理解。
3.感觉是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延伸和加工,两者存在着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关系。
心理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心理学中的感觉与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9460956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c.png)
心理学中的感觉与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和知觉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适应周围的世界。
感觉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最初的、最直接的体验,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
感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红色的花,我们的眼睛接收到了光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这就是视觉感觉。
同样,当我们听到一首动听的歌曲,耳朵接收到声音的振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这就是听觉感觉。
除了视觉和听觉,还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形式。
每种感觉都有其特定的感觉器官和相应的刺激类型。
例如,眼睛对光敏感,耳朵对声音敏感,鼻子对气味分子敏感,舌头对化学物质敏感,皮肤对压力、温度和疼痛等敏感。
感觉的阈值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不同的感觉具有不同的阈值,例如,我们能够察觉到非常微弱的光线变化,但对于微小的气味变化可能不太容易察觉。
感觉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当我们持续暴露在某种刺激下时,感觉器官会逐渐适应这种刺激,使得我们对它的感受性降低。
比如,当我们刚进入一个充满花香的房间时,能够明显地闻到花香,但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就不再那么敏锐地感觉到花香了。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组织、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知觉不仅仅是对感觉信息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和具有意义构建的过程。
知觉的选择性使得我们能够从众多的刺激中选择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或最相关的信息。
比如,在一个嘈杂的聚会中,我们能够专注于与我们交谈的人的声音,而忽略其他背景噪音。
知觉的整体性让我们能够将不完整的、分散的感觉信息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例如,即使我们只看到一个物体的部分,也能够根据经验和知识判断出整个物体的形状和性质。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我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理解所感知到的事物。
同样的一个图像,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取决于他们的知识背景、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
第2章 感觉与知觉
![第2章 感觉与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6926c96a783e0912a2162a18.png)
Guanyuxia
Psychology
实验:
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 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 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 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 状的?”结果有90%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 的”
Guanyuxia
Psychology
Psychology
(4)视觉对比与视敏度 视觉对比 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 或物体细节的能力。医学上称为 视力。
Guanyuxia
Psychology
(5)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后像: 颜色视觉一般为负后像。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会得到 融合的感觉。它反映视觉系统分辨时间的能力。 刚刚引起人的连续感觉的最小频率叫临界频率。
Guanyuxia
Psychology
2、听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1)听觉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为16-20000赫的声波。 物理性质 听觉 频率:Hz ---------- 音调(音高) 振幅:dB ---------- 音响 波形: ---------- 音色
反映物体气味的感觉。 适宜刺激为挥发性和 可溶解性(溶于水和 脂类)的化学物质。 刺激作用于鼻腔上部 的嗅觉细胞,使其兴 奋并经嗅神经传入大 脑皮层而产生嗅觉。
Guanyuxia
Psychology
人类嗅觉的敏感度常以嗅阈来评定,也就是能 引起嗅觉的某种气味物质的最小浓度。 在棱柱体的六个顶点上是六种气味:水果气、 花香气、香料气、树脂气、腐烂气、焦臭气, 分别代表气味在渐变系列上的转折点。
Guanyuxia
Psychology
感觉和知觉
![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4328c597e87101f69e3195fb.png)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一、感觉的含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它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分析器是由三个部分构成:①外周部分(感受器),接受作用于它的刺激;②传入神经,它们把神经兴奋传递到中枢;③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来自外周的神经冲动在这里进行分析和综合。
外部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外感受器),接受各种外部刺激。
内部感受器分布在身体的内脏器官(内感受器)和关节、肌肉、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接受机体内部变化的信号。
每一种感觉器官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其他感觉。
对每一种感觉器官,适宜的刺激只有一种。
这种不同感官各自接受适宜的专门刺激现象,叫做感觉器官的专门化。
三、感觉的分类(一)外部感觉1.视觉适宜刺激是光。
2.听觉是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
3.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细胞引起的感觉。
4.味觉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触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引起触觉。
刺激物使皮肤变形引起压觉。
6.温度觉包括冷觉和热觉。
低于皮肤温度产生冷觉,高于皮肤温度产生热觉。
7.痛觉不论机械的、化学的、电等各种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产生痛觉。
(二)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本身的刺激,反映个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
1.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2.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3.内脏感觉又称机体觉,是对个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
四、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个体认知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3052d75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a.png)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cfe0b3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f.png)
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是紧密相关的两个概念。
感觉是指人类从五官接收到外界刺激后,经过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中的信息。
知觉则是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理解的过程,以便于我们获得更具意义的感知体验。
简而言之,感觉是信息的传递者,而知觉则是信息的接收者和解释者。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密不可分。
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首先要被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如果没有感觉,那么大脑将无法获得任何关于外界的信息。
而在感觉器官传递信息的同时,信息本身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光线的强弱、颜色、声音的高低、频率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感觉和知觉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感觉提供了信息,知觉则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让我们具有了对外界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而在知觉的过程中,我们对不同的感觉信息进行了加工和组合,以创造出新的体验和认知,如语言、文化、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因此,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本质:以感性为基础,进而引发理性的启示和理解。
1-1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1-1感觉与知觉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82dd48459eef8c75fbfb3e2.png)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 激量。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 感受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和差别 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例
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
03 知觉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也影响着感觉的鲜明性和精
确性。
04
感觉的测量
感受性: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 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受性是人的感觉系统机能 的基本指标,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受性(即感觉能力) 是不同的。通常,感受性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脏六腑的情况。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 要的意义,是人的认识、情感、行为等方 面的重要先导,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 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 础。
认识
情感
行为
02
什么是知觉?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整体,并知道它的 意义,这就是知觉。
01
目录 02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03 感觉和知觉的规律
01
什么是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个
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
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通过感觉,可以分辨事物的颜色、明
度、气味、软硬等外界特征,而且通过
感觉也能反映人体各部分(眼、耳、鼻
、舌、身、四肢)的运动和人体内部五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 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 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与知觉的概念
感觉和知觉是两个有关联又不同的概念。
感觉是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刺激后产生的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
感觉是人体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我们通过感觉,能够感知外界的存在、形态、颜色、声音、味道和气味等。
而知觉则指个体对外部感觉刺激的解释和组织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通过感觉获得信息后,根据个体的经验、学习、文化、社会背景等进行意义编码、分类、组合,形成有意义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通过视觉感觉到一个黑色的物体是一只小狗,这个过程就是知觉。
因此,感觉和知觉相互依存又有所区别,感觉是建立在外部环境和刺激物上的,而知觉则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需要加入了内在经验、文化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