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一、公共经济学的产生和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发展过来的(公共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才问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
)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政府部门的经济行为)。
二、如何消除投票悖论(第四章)1、表决程序安排(1)在多数票规则下,如果确定一个投票(或表决)程序,集体选择将会获得确定的结果,投票循环不再发生。
(2)在多数票规则下,究竟鹿死谁手,往往取决于表决程序安排;确定表决程序的权力,常常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力。
(3)在多数票规则下,操纵投票程序可以控制表决结构,这是多数票规则的一大缺陷。
2、单峰偏好和3、中间选民定理所谓单峰偏好,是指个人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对其中的一个方案偏好程度最高,对其他方案的偏好程度都低于对这个方案的偏好程度,或者说,离开这个方案以后,对其他方案的偏好程度都逐渐递减。
虽然对同一组方案各个人的单峰偏好是不同的,但是只要投票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值的,简单多数票规则一定可以产生出惟一的均衡解,这个均衡解和中间选民的第一偏好正好一致,即中间投票人偏好的议案或公共物品会被通过——单峰偏好理论和中位选民定理。
三、收入分配的公平理论(主要有哪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收入分配公平理论主要有两种: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四、(一)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不完善)(重点)1、垄断(竞争失效):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谋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
垄断引起的经济问题:(1)价格扭曲和产量扭曲(2)收入扭曲2、公共产品问题:花费大,耗时长,私人不愿提供,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外部性问题: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进行赔偿或得到报酬,影响者也没有得到补偿或进行付款。
种类: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4、市场的不完全:还有一些产品无法提供或无法充分提供,如保险市场。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及答案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3、公共财政的特征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无效率的解释3、林达尔模型4、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条件5、外部性的定义6、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7、矫正外部性的措施:内部化(征税、补贴)、管制、可交易排放许可证、8、科斯定理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1、一致同意原则2、投票悖论3、单峰和中位选民定理4、官员的目标5、利益集团6、寻租的概念以及寻租引起的社会成本7、官僚行为的特点第五章预算1、预算功能和原则2、功能预算论3、预算的原则4、绩效预算的原理5、部门预算的概念以及部门预算的优点第六章公共支出1、公共支出的分类2、公共支出的原则3、公共支出的瓦格纳原则4、公共支出的经济发展理论5、成本-收益分析法的步骤第七章公共收入1、税收的特征和要素2、现代税收原则3、税收前转和后转的含义4、中性税收的概念5、税收转嫁与需求弹性的关系6、所得税被推崇的原因7、税收的财政原则和效率原则第八章国民经济1、财政政策乘数2、财政政策工具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比较第十章地方政府1、地方政府的职能2、公共产品的层次性3、俱乐部理论4、蒂伯特模型的理论内容5、补助地方政府的必要性答案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对公共部门的理解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介入一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2、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非市场性的生产活动和财富分配3、公共财政的特征公共性非竞争性法制性第二章政府职能1、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2、了解资源配置的方式传统社会的习惯计划方式市场方式企业方式混合方式3、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竞争失效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偏好不合理—优值品、劣值品问题消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的失衡收入分配公平问题4、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范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公共选择5、政府的四大经济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经济发展第三章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的定义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影响。
它涉及到许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外部性等,同时也涉及到政府的角色和职责,如税收、财政政策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一些公共经济学的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和理论1.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无法实现最优效果的情况。
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问题。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对于理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非常重要。
2.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人员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效益的物品。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公园等。
了解公共物品的特点和供给方式对于理解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3. 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于非交易双方产生的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的,如教育的外部效应,也可以是负的,如环境污染。
了解外部性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对于政府干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的角色和职责1. 税收税收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了解税收的种类和原则,以及税收对经济的影响,对于理解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非常重要。
2.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政策。
了解财政政策的工具和效果,对于理解政府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和责任非常重要。
3. 市场监管政府在市场中扮演着监管者的角色,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了解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手段,对于理解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案例分析1. 美国大萧条美国大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的一次严重经济危机。
通过分析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和政府的应对措施,可以深入理解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2. 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是近年来欧洲国家面临的一次严重经济危机。
通过分析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可以了解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第一章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一、资源配置理论(22)内涵: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总的说来,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以优化的资源结构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
方式: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
二、混合经济的涵义主要依靠经济组织中的价格体系,同时也采用多种形式的政府干预,如税收、支出和管制等,以实现市场稳定和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模式。
是当今各国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
作为经济体制的混合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制度,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效率原则:帕累托效率即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经济情况:当经济运行到达该状况时,已经不可能通过重新调整或者交易等手段,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或满足感而不降低其他人的效用或满足感。
(无法“做到利己不损人”)帕累托改进:有可能改善某些人所处的情况,同时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差。
四、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垄断、信息不对称、公平分配难题、经济波动五、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优势、公共部门解决外部效应的优势、公共部门可以抑制垄断和鼓励竞争、公共部门可以提供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介入可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政府可以发挥稳定经济功能六、现实中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混合;垄断与竞争的混合;多种产权的融合;市场与政府即“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结合;既有私有经济也有共有经济第二章公共经济主体一、主体(61-68)一)政府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的决策建立在权利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也有强制性、公共性和普遍性。
【课税优势;禁止和允许优势;节约交易成本优势;遏制搭便车优势;财务优势;经济权力优势】从信息上讲,政府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纵向信息流是主要的。
05722 公共经济学 复习重点!

05722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05722 自考资料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1. 市场失灵及其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表现:垄断形成低效率;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分配不公;缺乏充分就业;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政府活动范围①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②矫正外部效应③维护有效竞争④调节收入分配⑤稳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2. 外部效应及其内在化问题(二种效应及其解决)。
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或外溢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简单说,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内在化实际上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就正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上,从而物品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政府矫正的措施:矫正性的税收和矫正性的财政补贴,前者用于负外部效应内在化;后者用于正外部效应内在化。
税收作用:将环境污染降至可接受水平;将外部边际成本加入私人边际成本中;实现最优配置;实现部分收入转移,对受害企业或消费者进行补偿。
补贴作用:将外部边际效益转入私人边际效益中,实现最优配置;增加消费者效益,鼓励消费。
3. 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收益问题。
社会边际效益(MSB)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是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成本(MSC)一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价值。
4. 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属性问题。
效用的不可分性: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共同受益,共同消费。
如国防,外交。
受益的非排他性:不能将拒绝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受益范围之外。
(技术上无法排除或排他成本很高)消费的非竞争性:任何消费者对其消费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题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或外溢性,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
简单说,外部效应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
2、负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如工业污染。
3、搭便车、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些人或某些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成本)的情况下而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收益)的行为。
4、准公共品、具有一定程度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的公共品。
它既具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又具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介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所以有一些人又称这为“混合物品”。
5、政治均衡、一定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
6、转移性支出、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如政府财政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
7、均等牺牲、亦称“等量绝对牺牲”。
既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
8、税收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
9、非自决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波动发挥抵消作用。
称为“内在稳定器”。
)10、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对每个等级部分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而后相加即为应征税款。
二、计算题1、内部报酬率问题内部报酬率标准是指利用使未来各年效益现值之和与成本现值之和相等的那个贴现率作为判断是否支出的标准。
换言之使得净效益现值为0的贴现率就是内部报酬率,其公式:判断依据是:案例:假设一个在第一年投资15亿元的公共支出项目,第二、第三期各得效益10亿元。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什么因素决定了国家用贫富?古典理论用资本(资源)作为主要的解释因素,现代(产权与制度)理论则强调有效产权制度在决定国家贫富中的特殊作用。
在关于国家间贫富差别的各种解释中,或许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国家贫富取决于国家所从事活动的性质。
思考:案例4-1: 日本、瑞士和美国为何富裕?
第五章
No.1 完全竞争(有效)市场特征
? 众多的买者和卖者,没有人能够控制价格
? 市场参考者拥有所有相关的完善信息
? 交易信息具有对称性
? 交易客体(商品与服务)具有可分割性
? 个人是自身利益的最佳评判者
? 技术是“既定的”
No.2 第二节 市场失灵的类型与范围
? 公共物品
掠夺性国家凭借暴力和政治强制从人民手中攫取财富,破坏财富生产力。
? 分配性国家从事大量与财富转移有关的活动,不破坏财富生产力的发展,但也不推动财富生产力的发展。
? 生产性国家截然不同:国家是保护性的和创造性的。国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产权制度,保证人们合法的拥有安全,财产,收益分配,被公正的对待和其他种种权利,从而激励人们将资源投入最具生产性的用途中,并且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带聪明才智和生产潜力,这样国家的存在就成为社会财富生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使“蛋糕”得以增大——“蛋糕”的增大就是剩余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No.1 斯密关于谨慎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与“小政府、大市场”的信念此相一致,政府应节制征税和开支,在正常年份中应尽可能保证大致的平衡;
? 大量而持续的赤字则是十足的愚蠢财政行为的标志;
? 为此,实践中最可靠的法则是在预算中估算出适当的盈余,以便将赤字的可能性会降低到最低限度;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导论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政府层次的划分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二章市场与政府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
资源配置的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
资源配置的原则:最优配置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改进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洛伦斯曲线基尼系数收入分配a 最小最平均b 次之次之c 最大最不平均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1.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2.以五等分分组计算,农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
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5.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为突出。
6.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
解决对策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监测体系。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
第四,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市场失灵的表现: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存在外部效应问题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资源配置(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
(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公共经济学要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公共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又称公共部门的经济学,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描述和分析政府的经济活动的一门学科。
二.市场失效与公共经济两大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1、经济效率的含义(1)“帕累托最优”:无论作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受益而没有其他人受损。
(2)“帕累托改善”:若改变资源配置后与改变前相比,同时满足两条件:至少有一人处境变好;没有一个人处境变坏。
2、关于公平的不同观点(1)功利主义:当收入分配完全均等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
(2)罗尔斯主义:社会分配应以最穷的人的福利最大化为准则。
倒U曲线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开始的时候,尤其是在国民人均收入从最低上升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状况先趋于恶化,继而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改善,最后达到比较公平的收入分配状况,呈颠倒过来的U 的形状。
Y轴表示是基尼系数或分配状况,X轴是时间或收入状况。
3、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1)洛伦斯曲线: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它离开45度线越远表示社会分配越不公平,越近则越公平。
(2)基尼系数:用公式表示为A÷(A+B)若其等于0,表明洛伦斯曲线与45度线重合,社会分配绝对公平;等于1则社会分配绝对不公平。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三.市场失灵----公共产品问题----外部效应----竞争失效(垄断问题)----宏观经济失衡(失业、通货膨胀等)----收入公平分配问题----信息不对称四.公共部门的职能1、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作用,就是要克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缺陷,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最好配置。
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狭义上通常就是指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相应的报酬。
广义上就是指分配主体通过分配取得的收入和财产的分配格局。
自考《公共经济学》详细知识点

自考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5722)第一章公共经济学导论1.经济学的本质:它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
2.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①稀缺性;②效率。
3.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非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
4.效率:指最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
5.“稀缺性”与“效率”的关系:①人们如此看重效率,力图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种种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的稀缺;②正是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促成了人们对效率的要求。
6.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①生产什么?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④如何做出决策?7.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基本问题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具体化)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
(生产什么?)②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效率性。
(如何生产?)③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
那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④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
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
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
(如何做出决策?)8.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四个阶段:①描述政府开展的活动可以分为管制、定价、提供物品这三种类型。
按照斯蒂格利茨的归纳,则可以分为四类:生产产品及服务;管制和补贴私人生产;购买产品及服务;收入再分配。
)②分析分析并预测政府活动的全分析部结果;(想要对一项政府活动做出公允的判断,首先必须了解该项活动会形成哪些影响,带来怎样的结果,这同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公共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重点:公共经济学的含义公共部门的三大经济职能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1、public economic:以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科(1)公共经济:是公共部门为了弥补市场失灵,在正规和非正规制度约束下从事的经济活动(2)理论渊源:20C40S之前盎格鲁—萨克斯传统,20C40S之后,盎格鲁萨克斯传统与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相融合——选择题:公共经济学与(20C40S后兼容了盎格鲁斯萨克斯和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的财政学)相比,在实质上的区别并不明显。
2、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选择题: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最初100—200年中,公共部门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
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是(A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B私人部门不愿矫正外部效应C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D私人部门的趋利本性导致仅依靠私人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公共部门作用于社会公平的主要措施有(政府征收一些税,荣个税、财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济贫支出;社会保险支出;干预垄断行业;基建投资)--判断(都是改对后的观点)1、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帕累托最优。
2、当基尼系数=0时,说明此时收入分配绝对公平。
3、对公平分配而言,经济学家公认的基尼系数合理区间是[0.3,0。
4]。
(在资源配置这点上,还要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产品组合的帕累托最优。
要有完整的假设分析和作图说明)(在协调收入分配这点上,还有理解社会福利的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和平均主义的观点,会进行选择判断.)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假设两个人AB,两种产品XY。
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增加一个单位的X时所放弃的Y数量,就为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简称MRS,如果以△X和△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则边际替代率为()交换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是,A的边际替代率与B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用下图说明]图中,横轴表示X产品的数量,纵轴代表Y产品的数量,盒形图空间为产品的总量。
公共经济学复习整理资料

一、简答题1、简述帕累托标准的三个条件答: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
2)生产效率条件。
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
3)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2、简述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①公共物品失灵。
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物品即公共物品的提供方面,市场机制往往发生失灵。
②外部性失灵。
外部正、负效应都将扭曲资源配置有效状态。
③垄断性失灵。
垄断现象的存在使市场上竞争性均衡机制失去作用。
④风险和不确定性。
信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陷于一种模糊的状态。
⑤收入分配失灵。
两极分化是市场机制的必然后果。
⑥宏观经济的失衡。
经济周期性波动是自由市场经济下的经常性特征。
3、简述公共产品分类判断的步骤答:根据公共产品的两个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对公共产品的分类进行判断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首先看产品在消费中是否具有非竞争性,如没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第二步,看该产品是否具有非排他性,如有非排他性,则为公共资源或拥挤性公共产品。
第三步,如果该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第四步,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并且排他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排他虽然在技术上可行,但排他成本很高,说明也具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是纯公共产品。
第五步,若该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排他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排他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则该产品是俱乐部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4、简述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有效定价原则的区别答: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
在私人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产量的调节者,当某一价格水平下需求总量等于供给总量时,私人产品就达到了均衡;而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人人都是产量的接受者和价格的调节者,当人们为公共产品愿意的总支付等于公共产品提供者在这一产出水平上的供给价格时,公共产品就达到了均衡。
(完整版)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一、什么是公共经济学及研究对象研究市场经济下政府的经济职能、经济作用、公共干预(主要是政府);微观、宏观经济学中有关政府职能作用的理论延伸、深化、具体化;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政府的运作二、资源最优配置的原则A、效率原则:市场机制B、公平原则:社会价值判断C、稳定原则,经济的正常运行(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三、帕累托效率: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不使B福利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A的福利,这称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产生的市场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四、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成因MSC≠MPB;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垄断和寡头的出现;信息不对称考虑与经济效率无关的事项五、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资源配置职能。
A、地区间的配置:我国沿海地区与内地的资源配置B、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配置C、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配置,公共部门产出的机会成本,是牺牲了的私有部门产出D、消费与投资之间的配置。
方式:财政支出、财政补贴、政府采购。
手段:A、财政措施:公共支出,财政补贴,政府购买B、非财政支出:金融措施,法令法规。
二是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平等与激励,政策手段: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
三是经济稳定的职能。
政府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预算的杠杆作用(2)预算的内在反应2. 货币控制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4、道义上的劝告。
第二章外部效应一、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先讲概念,然后是影响,最后是解决)外部效应就是指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正的外部性,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要点导言1、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线、目标、任务(1)对象:a.研究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行为规律的科学。
b.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公共部门产品与需求之间的特殊矛盾,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2)主线:公共财政的收、支、管、平。
(3)目的和任务:通过对公共部门供给与需求的研究,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社会公平,增进社会福利。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帕累托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界定、应扮演的角色、职能?(1)界定:提供公共产品,校正外部效应,维护有效竞争,调节收入分配。
(2)扮演角色:a.调控人角色:总量调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
b.公差人的角色:维护三大目标:提供公共产品,保护有益外部效应,调节收入分配。
c.受制人角色:防垄断、防过度竞争、保护消费者。
d.仲裁人角色:协调处理经济主体、利益纠纷与冲突。
e.防止和打击经济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3)职能:a.生产或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 b.调节收入分配 c.促进经济稳定发展3、(案例)警察该不该为居民代买早点(代开门)——分析政府职能的错位分析:从公共经济学观点看,警察不该为居民代买早点,理由如下:(1)警察的基本职责是提供“公共安全”这样一种公共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既有非竞争性,又有非排他性,而早点是典型的私人物品,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不必由政府(警察)代买。
(2)从《人民警察法》规定的警察职责范围中找不到“代买早点”相应的法律条文,如警察承担买早点等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服务,公共安全可能受到影响。
(3)从我国目前总体看,社会治安不容忽视,警察数量本来偏少,加上可能存在警察职责范围不佳的问题,职责不佳主要表现在警察承担过多的非警务活动,为提高公共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公安部门应主要从事好职责范围的事务,而对职责范围外的事务,就要有所不为,警察不应当成为社会保姆,而是成为社会治安的卫士。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

《公共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所有使用公共财产和公共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贯彻和执行政府意图的经济实体。
2、资源配置: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3、帕累托最优:如果某个经济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以至于一个人的福利不可能再变得更好,除非使其他至少一个人的福利变得更坏时,社会福利就不再有改善的可能,这就达到了一种最佳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
4、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的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5、外部效应: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
6、科斯定理: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运用法律有效地保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
7、暴力潜能:所谓“暴力潜能”是指这样一个范畴,它既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权威、特权、垄断机等无形资产。
8、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经济人”原本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
9、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除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市场部门(企业)之外的组织或部门,包括志愿团体、社会组织或民间协会等。
10、政府预算:是指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对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
11、寻租:克鲁格则认为寻租是为了取得许可证和配额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进行的疏通活动;布坎南等人把寻租描述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12、公共支出:指的是公共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部门在向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
13、政治经济周期:在西方民主社会中,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举行一次选举。
伴随选举的周期,政府的行为也逐渐形成了政治经济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经济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政府经济行为2、政府层次的划分:①狭义政府:(核心政府)中央政府的各部、委、办、厅、局及其附属机构。
②广义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③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④广义公共部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非金融公共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第二章市场与政府1、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在不同用途或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就叫做资源配置。
任务:就是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选择最有效的用途。
原则:资源的最优配置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效益,即为资源配置效率,对资源进行配置而取得的最大效益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的最优配置要解决的问题:效率2、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最优与改进(1)帕累托最优:没有人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身境况得到改善的状态。
(2)帕累托改进:如果一种政策变化至少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会使其它人的境况变坏,则这种政策变化将提高社会福利。
这种政策变化称为帕累托改进。
对帕累托最优的通俗理解——(蛋糕做到最大时)除非损人,就不能利己3、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B)0.4是“警戒水位”4、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表现及解决对策1.从基尼系数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警戒线2.以五等分分组计算,农村部的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
3.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构成差距增量的主体。
5.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为突出。
6.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
解决对策: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第一,在各级财政之间合理划分收入分配调节事权第二,建立居民收入监测体系。
第三,改革收入分配调节资金支出方式。
第四,在中央和省两级财政中设立低收入群体子女高等教育补助金。
5、市场失灵的表现:微观经济缺乏效率,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搭便车”,存在外部效应问题,自然垄断市场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的失衡,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
6、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资源配置(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
(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部的配置比例。
(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
)(二)调节收入分配财政措施:税收与收入转移制度(低保)、征收累进所得税、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非财政措施:如最低工资法;(三)经济稳定增长7、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1)制度创新型;(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观-如何评价官员的政绩:豆腐渣、拉链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2)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型(发展循环经济)3)增进公众福利型(增加消费,培养中产阶层)4)自主知识创新型(民族品牌的创新;中国与印度的竞争力比较说明了什么?)8、诺斯悖论诺斯悖论:指政府部门本来应该提供公共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打着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招牌,为政府部门的利益而损害社会的利益,最后提供的可能就是公共灾祸。
9、政府失灵及表现政府失灵:政府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补救市场失灵,反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了社会福利。
表现:第一: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政府官员的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目标相冲突预算开支最大化;官职最大化、持久化;收入最大化;支配人、财、物等资源最大化;在职消最大化;社会声望、名誉、地位最大(高)化。
第二: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政策执行中的部无效率缺乏竞争导致的无效率外在无压力---服务质量的难以考核和比较在无动力---任职制度和薪酬制度的特点第三:信息缺失造成干预的失灵对干预的活动、事项信息掌握不完全;不正确;不及时;不理解;政府官员常常没有主动完善信息,提高信息质量的激励。
(有毒疫苗、毒奶粉事件、双汇瘦肉精案)第四:政府职能混乱,且常常难以纠正第三章外部效应1、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E*ternalities):是指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强加的成本和收益。
2、正、负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影响:负外部性与供给过剩、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3、消除外部性的对策:①公共对策:(1)征税(2)补贴(3)排污权交易(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企业交易或拍卖)(4)政府管制②私人对策:(1)道德约束(2)企业合并(3)明确产权与谈判4、运用外部性理论解决现实过程的问题?庇古通过分析边际私人净产值与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背离来阐释外部性。
在没有外部效应时,边际私人成本就是生产或消费一件物品所引起的全部成本。
当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由于*一厂商的环境污染,导致另一厂商为了维持原有产量,必须增加诸如安装治污设施等所需的成本支出,这就是外部成本。
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之和就是边际社会成本。
当存在正外部效应时,企业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并不是由本企业完全占有的,还存在外部收益。
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外部收益之和就是边际外部收益。
通过经济模型可以说明,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纯粹个人主义机制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既然在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相背离的情况下,依靠自由竞争是不可能达到社会福利最大的。
于是就应由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消除这种背离。
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以补贴。
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部化。
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
庇古税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用的“谁受益,谁投资”的政策、环境保护领域采用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都是庇古理论的具体应用。
目前,排污收费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其理论基础也是庇古税。
案例分析:污染的治理管制VS矫正性税收环保部门要求每个工厂把年排污量减少为200吨;环保部门对每个工厂排出的每吨废物收税2千元税收;管制的损失:钢铁部门和造纸部门:造纸厂排污成本相对较高,和钢铁厂一样标准!有没有污染都要拍200吨,没有激励进一步减排。
税收的效率:减排成本高多排一点,反之少排一点,根据自己情况!排污成本是自己的生产成本,有激励开发环保技术!税收拟定多少才能到达治理污染的目的?第四章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指的是那种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消费加以排他的物物品;或者说,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特征: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提供,共同收益和联合消费。
可能在消费中的被动性和强迫性②消费非竞争性:产品一旦提供,任何人都可以消费,任何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个人对同一公共产品的消费(边际拥挤成本为0)。
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灯塔,国防③受益的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体排除在公共物品的收益围之外。
国防。
2、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自愿捐献:成员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
3、林达尔均衡条件与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在人数稀少的社会中,可能会存在林达尔均衡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林达尔均衡的前提条件:1.每一社会成员都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2.每一社会成员都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的可能在成员众多的社会中,会出现免费搭车者现象,而且成员越多,人们免费搭车的欲望越强烈,由此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量下降的可能性越大免费搭车:免费搭车者是指那些寻求不付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人。
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中,人们完全有可能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
第五章公共选择1、公共选择: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在动力,通过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
2、投票悖论:在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时,可能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形成投票悖论。
投票循环:每一种被否决的提案,当与另一种可选择的提案配对时,都有可能变成胜利者,就是按所配对的次序的不同,三种可选择的提案在多数规则下都有可能获胜。
这种现象被称作“循环性”。
一旦出现这种循环,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具有不确定性,政治均衡也就不存在了。
这时,没有任何一种提案可以战胜其他所有的备选提案。
3、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满足一切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4、单峰偏好指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
对于这个唯一的最理想目标的偏离,无论是正的方向,还是负的方向,都是坏事情。
多峰偏好:是指投票者的偏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峰值。
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最初,当人们偏离其最偏好的选择目标时,境况会因此变坏。
但若继续沿着这个方向运动,其境况则会最终变好。
多峰偏好是导致投票悖论的原因。
5、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投票交易使原本不能获得投票通过的提案获得通过,便有可能造成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结论:投票交易使两项本来在分别投票的情况下,不会获得通过的提案,当组合在一起并放进一项提案进行投票时,却双双获得通过。
有效率的提案不一定获得通过,通过的提案不一定都有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通过的提案,保证是多数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是通过提案当中最接近效率原则的。
6、配对投票:当有三个或更多的方案备选时,就其中的任意两个方案进行的投票。
7、中间投票者定理:中间投票者定理认为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简单多数规则下的反映中间投票者意愿的提案会最终获胜。
中间投票者指的是这样一种投票者,其最偏好的结果处于所有投票者最偏好的结果的中间状态。
8、影响公共选择的因素:①信息不完备问题②公共分担和搭便车问题。
公共产品消费中所具有的非排他性,使得对*一公共产品的损失和效益,投票者的影响是间接的,即好处和坏处都由大家分担。
又由于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也使得投票人的行为往往趋于保守。
③选择结果的强制性。
一方面,选举制度本身会使一部分人的要求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当选前后政治家的行为往往不一致,也导致许多选民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政策结果利益集团的影响?9、利益集团的影响?第六章公共支出1.公共增长趋势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法则”、皮考克和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以及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