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自然与人,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一、引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它们都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义、内涵、相互关系等方面展开探讨,并提出对两者关系的个人见解。
二、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定义和内涵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方面。
它强调了对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的认识,强调了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自然辩证法关注的是自然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是一种关于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哲学。
2.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哲学学科。
它强调了对科学和技术活动的哲学思考,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影响,涉及到对人类活动中科学技术领域的哲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1.内在联系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探讨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哲学学科,二者在内涵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它们都强调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都致力于揭示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规律。
2.相互促进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对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阐述,这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
相应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实践提供了新的发展和验证。
3. 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意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关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二者都是为了促进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改造和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社会。
四、个人见解在我看来,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是紧密相关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人类对世界认识和改造的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思考的理论基础,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然辩证法的认识实践。
我们需要在实际科学技术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借鉴自然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xy摘要: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是相辅相成的,本文由芝诺悖论引出哲学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继而提出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科学技术所体现出的自然辩证法。
指出了科学技术要想发展就要依靠哲学的指导。
关键词:芝诺悖论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一、引言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三者之间相互促进,有着微妙的关系。
科学指导技术的发展,发展的技术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当前的自然辩证法起到了指导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使得我们的认知得到了提高,又有助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芝诺悖论与量子力学芝诺悖论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这些悖论由于被记录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而为后人所知。
芝诺提出这些悖论是为了支持他老师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动、是一的学说。
这些悖论中最著名的两个是:“阿基里斯跑不过乌龟”和“飞矢不动”。
阿基里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
在他和乌龟的竞赛中,乌龟在前面跑,他在后面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
因为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在某时所处的位置时,乌龟已向前移动一些;阿基里斯再到达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跑了一段;……因此,无论阿基里斯到达乌龟曾处的哪个位置,乌龟都会在他前面。
所以,无论阿基里斯跑得多快,他永远追不上乌龟。
由于运动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前必须到达其半路上的点,若假设空间无限可分则有限距离包括无穷多点,于是运动的物体会在有限时间内经过无限多点。
用微积分的概念来解释“动得最慢的物体不会被动得最快的物体追上。
”只是在数学上给出了抽象的解。
实质上用数学的微积分来解不完全让人信服。
因为数学上的微积分的定义是:将曲边形划分为许多的小矩形,再将这些小的矩形的面积相加,那么得到的就是原来的曲边形的面积。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及其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及其基本内容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自然观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认识。
2.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的总体看法,是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基本观点。
3.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技术的总体看法,是关于技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基本观点。
4.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是指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科学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5. 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科学技术的起源、发展、变革、成就、人物、事件等。
6. 自然辩证法诸问题:自然辩证法诸问题是指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科学与伪科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等。
以上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人类自然观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我们应该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这种互动与辩证关系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与实际结合。
关键词: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科技发展;辩证1 引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作为哲学的核心之一,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恩格斯讲过:“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然而,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在当今社会的适用范围与应用领域说明自然观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所以,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式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观的影响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的制约;科学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由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文字的发明与应用,自然知识开始以科学最初的形态出现。
但由于科学尚不发达,因而人类在认识自然,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对于许多当时还无法用科学的知识来回答,但非常迫切的问题,普遍采取了用宗教与神学等方式来进行补充和说明的方式。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自然辩证法甄晓琨硕研12班2013021259摘要: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由于人的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局限性,导致科学技术在对社会各个方面上表现出多重效应,这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多重效应自然辩证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
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
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带来思想的大解放、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的大飞跃,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这已被历史所证明,但由于科技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人类的不正当使用或滥用,科技所埋藏的隐患、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
(一)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1、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科技通过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利用科学的管理等途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以解决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又有助于科技的进步,二者的互动关系催生了科技经济的一体化。
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条件。
因此,科技进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只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自然辩证法考试——人与自然、科技关系
1、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联系和区别?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以科学技术的整体作为研究内容但他们之间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如何看待自然观。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都把对自然界的哲学思考放在自然哲学科学实在论或者哲学本体论中而自然辩证法把自然观作为他的理论基石。
第二如何看待科学技术。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一般是着重从科学技术成果方面来考察的而自然辩证法把科学技术看做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从他的活动过程也从他的活动成果来考察的。
第三如何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西方的科学技术哲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永恒的最合乎人性的形式。
而自然辩证法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只是历史上的一个过渡阶段它迟早要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2、为什么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答它深刻揭示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而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并由此提出了许多崭新的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为直接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首先是经济生产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技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2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 人、自然、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关系
人、自然、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关系是怎样的?简述观点世界是物质的,也就是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形态。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
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无论是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还是有生命的生物界,都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的。
尽管如此,人和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的。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必须客观存在着,并且具有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造的属性。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物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例如,由于缺水,我们实行“南水北调”工程。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客观实在的。
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没有意识。
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就比较难以理解。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存在是由一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等条件构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种物质力量。
构成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实体。
生产力既是前人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产物,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
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但是,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第三,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与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导论
导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也是为了合理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自然辩证法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在人类社会中展开的。
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往往既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先决条件,又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目的和归结点。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 1.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2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界的方法研究)3科学技术与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对人类社会也就是对人自身的影响和关系)自然辩证法由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反映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世界观与方法论、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属于哲学学科1、从研究内容看,它把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活动都看成是有结构的整体,研究其中普遍而深刻的规律性,因而具有哲学世界观的意义。
2、从研究角度看,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界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对认识变革自然活动进行纯思维逻辑分析,而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研究自然、人以及两者的中介,因而具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相统一的特点;从研究方法上看,它不局限于一般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而更重视哲学抽象。
三.学习的意义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然辩证法学习的意义的时候,我们就必须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
1、哲学研究有没有意义。
我们评价哲学的意义必须界定一个前提条件,从功利价值上哲学的意义是无法讨论的,或者说就经济的人来看哲学,哲学是没有意义的。
英国学者“指只承认物质需要的人,只知道人体需要食粮,却忽略了为心灵提供食粮的必要性。
单纯追求经济富裕,以为这样就是人生的一切价值的人,哲学对他们来说就完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
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然辨证法;辩证关系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bout the universal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 and science , it is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view of nature and science, and get to know nature and transform the natural methodology. Science is a knowledge system, is about nature, society and thinking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it is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social practice. Technology is the realistic productive forces, is the material force remaking the world. Dialectics of nature is founded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eparable, both supplement each other.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dialectics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一、自然科学研究的进展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哲学和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曾经在历史上视为一个统一的东西。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与社会界的历史发展规律、变化过程和矛盾运动的哲学思想体系。
自然科学是一种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理论推演等方法研究自然界规律和现象的知识体系。
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
首先,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人与自然的统一,使得科学家们在研究自然现象时能够认识到事物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从而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更全面的观点和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生态学领域,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科学家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自然科学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理论。
自然科学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不断地发现新的事物和规律,从而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然辩证法的思想理论,使其更加科学、系统和具体。
例如,在物理学领域,不断探索物质的本质和作用规律,发现了宏观物体和微观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最后,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人类社会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上的,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相互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掌握,更有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例如,自然辩证法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统一和均衡发展,而自然科学通过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资源和生产手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和统一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自然科学也不断地为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信息和知识。
两者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掌握,助推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7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中介系统
工具系统:
• 物质化的工具、仪器(身体的延伸)
精神性中介
• 已有的理论规则 • 科技方法
– 包括科研的一般程序,推理规则、语言符号的运用等。
8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与境(context)。
抽象地看,有了科学认识主体、客体和对象,就可以 展开科学认识活动。实际上,科学认识过程仍然受到 许多非逻辑的、文化的、社会的环境的影响,以及科 学认识主体本身的背景制约。我们把所有这种背景性 和环境性的影响称为与境影响。与境是科学认识活动 作为系统的环境。更大场景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组织 影响通过比较直接的科学认知与境作用于科学认识系 统。科学认识活动就是在这种与境中通过科学认识主 体、客体和中介之间展开的一种认识上的矛盾运动。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导言 & 第一章
需要把握的总体线索:
1、科学认识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的过程, 不存在唯一的、万能的研究方法。
2、科学认识是客观求实的过程。
3、科学研究是一个批判创新的创造过程,这一创造 性过程具有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需要运用不同的 研究方法。
4、运用科学方法目的在于高效、可靠地获得科学知 识并增进人类知识总量,科学知识的增长机制问题 是科学方法论研究的重要问题。
数% 14.0 18.1 17.8 20.2 8.2 15.5
资料来源:梁立明.科学出版社.1995
34
自然辩证法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我们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其合作比例:
年份 1981 1991
合作比例 22% 14%
自然辩证法对科学技术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的实践作用哲学是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研究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对我们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社会关系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它以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来研究自然科学的认知过程、认知方法、认知发展的规律和自然科学在社会中的发展和作用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
自然辩证法居于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在总体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界辩证法”,其内容植根于自然科学,但形式上超越了自然科学。
它通过吸取和概括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并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着。
它准确地勾画了自然哲学的基本框架,从而使得以哲学面目出现的自然辩证法成为真正的科学哲学;它作为关于自然界一种科学哲学,不仅大量的促进了边缘学科与交叉科学的发展,而且推动着现代横断学科和统一科学的发展;它以建立在人类社会科学知识和科技进步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启迪着科技工作者们的智慧,加快了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
二、科学技术的内涵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
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导语: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的理论框架,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自然辩证法,并分析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矛盾统一的原理: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
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不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举例: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矛盾统一的原理在起作用。
在社交媒体的发展过程中,用户的需求与平台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矛盾。
通过用户的反馈和平台的创新,最终找到了双方之间的统一,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 对立统一的原理: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对立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统一是事物发展的结果。
举例:在科学研究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
理论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发展的动力。
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二、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矛盾分析:科学研究中,矛盾分析是解决问题和推动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矛盾的深入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指导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举例:在生物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生物体内外环境的矛盾分析,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和规律。
研究生物体适应不同环境的机制,对理解物种进化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统一认识: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来认识事物,避免片面和片段的认识。
举例:在物理学研究中,科学家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一认识,发展出了能源转化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研究不同能源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利用,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1. 创新思维:自然辩证法强调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举例:在计算机科学中,自然辩证法的创新思维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矛盾和对立的分析以及对问题的全面认识,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各种智能算法和模型,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程硕⼠班张弦绪论⼏百年来,整个⼈类物质⽂明的⼤厦,都是建⽴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类⽂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这些知识的⼿段与⽅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本⽂将从科学与技术的概念⼊⼿,⽤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本质主要有以下⼏个⽅⾯:第⼀,科学是“⼈对⾃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平提⾼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第⼆,科学是⼀种社会的、精神⽣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个产⽣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第三,科学是⽣产⼒。
科学是⽣产⼒这⼀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理论贡献。
第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的社会作⽤表现在物质⽣产和精神⽣产两个⽅⾯。
⾃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重⼤特点。
1)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产⼒。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的本质属性主要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技术的概念1.技术的本质技术是指⼈类为满⾜⾃⾝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段和⽅式⽅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是技术活动;⼆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
技术⼯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揭⽰出⼈对⾃然的能动关系,⼈的⽣活的直接⽣产过程,以及⼈的社会⽣活条件和由此产⽣的精神观念的直接⽣产过程”,技术作为表现⼈对⾃然能动作⽤的关系范畴,特征体现出独特的辨证性质:1、⾃然性和社会性 2、物质性和精神性 3、中⽴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体性 5、跃迁性和累积性。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工程硕士班张弦绪论几百年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本文将从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入手,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一、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后,将这些认识综合起来,并通过概念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
第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是一个产生知识和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科学在分析、研究事物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又不断地以事实为依据,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自我矫正的探索过程。
第三,科学是生产力。
科学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第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自然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重大特点。
1) 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2)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科学的本质属性主要有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二、技术的概念1.技术的本质技术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
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技术作为表现人对自然能动作用的关系范畴,特征体现出独特的辨证性质:1、自然性和社会性 2、物质性和精神性 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体性 5、跃迁性和累积性。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
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大家常说“人定胜天”,听起来是个很牛的说法,但仔细想想,其实这也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
就拿手机这玩意儿来说,真是个现代奇迹,随时随地就能查资料、发信息,真是让人觉得科技无处不在。
但你有没有想过,手机里的那些信号、那些数据,实际上都是依赖于自然的规律。
比如说,无线电波的传播,离不开电磁波的特性。
想想,咱们能随时打电话,都是因为大自然的那些“法则”在背后默默支撑。
再说到环保,现在大家都意识到,科技发展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要知道,树木是我们的好朋友,没了它们,空气都得变得浑浊。
所以啊,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
风能、太阳能,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
想想风力发电,风儿一吹,咱们的电就来了。
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科技,简直美滋滋。
就像古人说的,“和气生财”,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长久。
科技也有时候让人觉得有些“脱离实际”。
比如,某些高科技产品,搞得大家一头雾水,有时候简直像是在玩魔术。
你看那些智能家居,听上去很牛,但有些功能用起来还真让人抓狂。
想象一下,早上起床,想喝杯热水,却因为智能水壶和手机连接不上,搞得满屋子都是抱怨声。
这种时候,科技是为生活服务的,还是让生活更麻烦的呢?所以,我们得时常提醒自己,科技要真正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把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说到这里,又想起了人工智能。
现在大家都在说人工智能多么智能,能做很多事情。
可我觉得,咱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它。
你说,机器再聪明,也不能替代人类的情感。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机器永远也学不来。
比如,朋友之间的闲聊,哪能用冰冷的算法来替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一样,咱们不能把自然当成单纯的资源来使用,而是要把它当成一个共同体,咱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想想以前的农耕时代,人们和自然的关系那才叫一个亲密呢。
那时候,春播秋收,四季分明,人与自然真是水乳交融。
科技的发展有时候会让我们迷失方向,追求速度、效率,反而忽略了自然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与联系-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与联系-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与它同属于一个范畴的还有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等。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有最高意义的普遍性,它对应的是整个世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普遍联系。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讲,它是自然界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化;从狭义上来讲,它是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
另外,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为媒介,还包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问关系的辩证法以及其发展规律学说的研究,它对于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自然辩证法向科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基础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关于科学技术和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研究科学,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历史条件卜,时代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视角和使命也会有所不同,现在的自然辩证法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而是成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包括科学技术)的总称,它的研究对象也开始涉及到自然界、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等一系列领域。
1990年,委员会正式发文,将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从形式上对范式转换予以肯定,进而使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繁荣的发展。
1. 1 自然辩证法向科学技术哲学转化的哲学基础在哲学从最早的自然哲学,发展到苏格拉底时期才开始向关注人类社会发展转变,随后,哲学研究就开始以人与人之问的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问的关系为主题。
科学技术哲学从自然哲学演化而来,从哲学理论上来说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旨在探究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技术则是基于这种思想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人类生活。
本文将深入探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自然辩证法1.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2. 原理自然辩证法有三个基本原理:否定性、转化性和统一性。
否定性指的是事物内部矛盾存在的必然性。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矛盾因素,这些因素在不断地斗争和转化中推动着事物向前发展。
转化性指的是矛盾因素在斗争中不断地转化为新形式。
这种转化促进了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
统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在斗争中达到了新的统一状态。
这种统一状态又会成为新的矛盾因素,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3. 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科学技术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和观察中,以解释自然现象并推动科技发展。
二、科学技术1. 定义科学技术是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知识和方法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以改善人类生活水平。
2. 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文明时期。
从最初的石器制造到现代高科技产业,人类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验,逐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3. 应用领域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医疗、交通、通讯、环保、农业等。
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1. 相互关系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
科学技术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2. 互相促进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互相促进。
自然辩证法提供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而科学技术则不断地验证和完善自然辩证法的理论。
3.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汇总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为主线,以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规律、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规律、技术发生发展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科学技术社会论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追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学习自然辩证法的价值(一)增长智慧,提高哲学素养。
(二)求真务实,树立科学精神。
(三)化成天下,涵养人文精神。
3.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基本特征:1、本质特性: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整体性和直观性。
3、思辨性和臆测性。
4、不彻底性:第一,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并非总是有机结合,经常会出现彼此割离的情况。
第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往往杂糅着唯心主义的因素。
第三,古代哲学家在认识自然界时,虽然住往能够坚持唯物主义,但不能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4.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异同同:(1)在追溯自然界的本原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都主张人类来源于自然界。
异:(1)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不同。
(2)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
(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同。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代中国人推崇“天人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和亲和;而古希腊人则信奉“人类中心”,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与主宰。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具有绝对的不变性;它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来源于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科学技术学的学科属性、主要研究内容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1、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2、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3、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概括和总结,是开放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科学技术学和科学技术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作用等方面是不同的。
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关系、认识关系和改造关系。
人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常识、神话、宗教、文学艺术、伦理审美、科学与哲学。
其中常识、科学和哲学是三种基本方式。
科学是对常识的超越,哲学又是对科学的超越。
第二章自然界与人古代自然观和中世纪自然观•1、史前神话自然观与古希腊自然观•史前神话自然观通过想象来认识自然,往往把人和生物的特性投射到在我们看来不但与人性无关而且与生命无关的物体或世界上去,认为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自我运动的、有感觉和有意识的有机体,而生物尤其是人被置于有机体的中心。
自然被人格化和神话了。
•古希腊自然观。
古希腊把自然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但带有泛灵论色彩。
他们把外部世界分为实体世界和现象世界。
实体不变,现象多变。
实体决定现象。
•米利都学派泰勒士“万物由水构成”;毕达哥拉斯“万物由数构成”;柏拉图“理念世界”;亚里斯多德“目的论”等。
•人通过感觉把握表面现象,通过理性思维把握实体。
人只有认识了实体,才算真正地认识了外部世界(“人神同构”与“人神同一”)•感觉只是走向关于外部世界的真理性认识的入口处,不是真理本身(意见与真理)。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由原子组成”。
机械论思想萌芽。
•自然哲学——指多少含有形而上学观点的对自然的解释。
在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近现代以来,学科不断分化,自然科学和哲学分离。
广义来讲,自然哲学包含自然科学。
•人的形而上学性。
不同的人对形而上学有不同的看法(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们的共同点是,形而上学是超经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把世界看作整体研究,探究一般原因,寻求世界本原。
•什么是最真实的(坐在你身边的人、天王星、电子、人权、贝多芬的音乐、数字5、天使、上帝、你梦见的、你心中红的感觉、爱、心灵、美、相对论等)?现象与实在(事物好像是什么与究竟是什么)。
•检验“最真实的”东西的方式:一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其余事物都依赖于它的对象;二是最真实的对象是那种本身不会被创造或毁灭的对象。
•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宇宙是一个有等级结构的体系。
原动者——上帝创造万物,是自然万物的终极因。
地球是宇宙不动的中心。
科学成为神学的奴俾,人的心智淹没在盲目的信仰之中。
•3、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自然主义泛神论。
在史前,人类所持有的是神话宗教自然观。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大都相信自然具有魔力、神性和有生命,充满了精神和智慧。
这是自然的附魅的观点,由此形成心灵与世界交织在一起的观点、泛灵论的以及宗教的思想。
这种赋予自然人格化并以此解释它的运动,带有神秘论色彩,不能真正揭示自然的奥秘,不利于人类对自然进行正确的认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行自然观的变革,从有机论、神学自然观走向机械论自然观。
文艺复兴开启了人的心智,认为理性可以认识上帝置于宇宙中的数学规律,为这种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机械论自然图景•机械自然观把自然看成是一架机器,认为自然具有简单性、规律性、可还原性等性质。
十九世纪的一些新的科学发现使人们对这种自然观产生了质疑,马克思、恩格斯在三大发现基础上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现当代科学突破与自然观的新探索•1、系统科学的产生与系统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论的产生缘于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古代目的论生命观和机械论思想•亚里斯多德认为,生命意味着“有灵魂”,有它自身的目的指向,受某种神秘的、有组织力的机制控制。
他把决定生命有机体生长变化的内在因素叫做机体的“潜能”•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思想对世界做了机械论解释。
•——十九世纪机械论与活力论之争•机械论认为,有机的或生理的过程与无机界的物理化学现象没有本质区别,人的一切生命运动可还原为物理与化学运动(机械-理化模式)。
•活力论则认为,生命体具有自我修复、自我调控、自我繁殖的能力是由某些内在因素决定的,不能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还原为物理和化学过程来解释。
•二十世纪初,实验生理学的兴起,胚胎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综合以及生物化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促成了有机论生命观的形成。
有机整体论认为,生命现象不是孤立的物理和化学原理所能解释的,相反,它只能被解释为一种功能整体,生命体中物理与化学运动是功能整体的行为。
•实验医学和实验生理学奠基人伯纳德:“内部环境的稳定性是自由生命的条件。
”,“自我平衡”;巴甫洛夫等揭开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整合作用;坎农提出“内稳态”概念•——现代系统论的产生•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进一步发展了有机整体的观念,于1945年提出一般系统论概念,随后创立了具有科学方法论意义的一般系统论。
1968年《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论的产生。
•所谓系统,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并通过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表现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2)、自然界的系统性。
•现代科学已表明整个自然界是一个有组织的、动态的等级体系。
•宏观层次体系:星系团、星系、星团、恒星、行星和它们的附属体;微观层次体系: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晶体、细胞、多细胞生物和生物群落(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生物的、社会学的、乃至国际关系方面的实体)。
分子原子是二者交叉处。
前者是宇宙学的研究对象;后者是其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探究的领域。
•整个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客体,从微观粒子到宇宙天体,从生物大分子到整个生物圈,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是自然界的一种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自然系统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即作为物质系统整体,出现了它的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性质或失去了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性质。
•自然系统的构成性和生成性。
•自然界的简单性和复杂性(见教材277页——285页)•简单性与复杂性的基本概念•从结构的角度界定:要素较少、要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单一的构造属于简单性;要素较多,或虽然要素较少,但要素之间存在许多不确定的相关性,这样的构造就属于复杂性。
•从认知的角度界定:能够通过有限的拆分的过程来认识的系统,属于简单性;反之,不能在有限的拆分过程中认识的系统,则属于复杂性。
•从演化的角度界定:系统依据其固有的方向性和周期性演化的趋势,属于简单性;系统演化的方向没有固定的演化方向,而是经常性地发生无周期性的涨落或振荡的系统,属于复杂性。
•(2)自然界简单性和复杂性的表现•简单性表现在:•自然的规律性。
自然具有机械的固有秩序、决定性、必然性和单一因果关联。
•自然的外在分离性。
包括两方面:一是自然与人完全分离和独立,没有内在联系;二是自然可以尽可能地还原成一组基本要素,要素间及要素与环境间无内在关联,系统性质等于各要素之和。
•自然的还原性。
一是自然无限可分;二是高层次的性质可还原为底层次的性质。
•自然的祛魅。
自然的经验性与复杂性相关联。
近代自然科学消除了自然的经验性,从而走上了“精确科学”发展道路。
•复杂性表现在:不可分离;不可还原;不可完全祛魅;非决定性。
•2、人工自然观•人工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总的观点。
•天然自然——人类实践未涉及的纯粹自在的天然条件。
•人工自然——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属人的自然界。
•人工自然界是相对独立的,具有目的性、实践性、价值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指出,依靠自然科学,“通过工业……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
”•人工自然界总体上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自然规律又遵循自身的特殊规律(社会条件——社会生产方式);•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开发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创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总是作为一种价值和价值尺度而被采用的,它是要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
其核心观点包括:1.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有意识的人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
人是价值评价者。
2.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中,应当贯彻人是目的的思想。
3.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活动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一切应当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就是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目标的思想,它要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一价值目标。
“人是万物的尺度”“征服自然”“人类沙文主义”•3、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它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生态学中的整体的观念、循环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和多样性的观念,以及它所揭示的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思想•生态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统一整体,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模式,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应以人类为主体;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技术时代的人与自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包括两层涵义:自然是被人类认识和改造,获取所需的客体;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即人在自然面前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1、技术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受控于技术•2、人类面临困境的原因•现代人类所面临的困境,表面上看是由科学技术造成的,但实质上是和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传统的价值观分不开的。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以人统治自然为指导思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
正是这种思想的泛滥,才使人类处于困境之中。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全球问题”表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人对自然干涉能力的巨增,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的自我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而这种平衡的改变又明显地带来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后果,从而人类自身生存与技术社会发展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