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

合集下载

《寻隐者不遇》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寻隐者不遇》教案篇一课文贾岛〔唐代〕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

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寻: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

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童子:小徒弟。

师:老师。

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

言:说。

云深:→1mi←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

只:就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

(1)你师父干什么去了?(2)在哪儿采药?(3)你能找到他吗?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

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

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这位隐者是谁?是神仙吗?针对这一疑难,同学的回答各式各样:诗人、僧人、道士、采药人、医生都为自己的看法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我说: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我们能不能再仔细地读读诗,边读边想,从诗中的一些词语里,把这位隐者画出来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寻隐者不遇》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

完成目标1、2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

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

(学生小组合作学*,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3、完成《补充*题》三三、质疑问难,讨论释疑完成目标5、6、71.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云深不知处”中的“深”是什么意思。

(2)诗中的隐者到底是何许人也?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研题1、寻?隐?遇?2、想想题目的意思3、引导质疑二、研读课文1、反复读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3、议:什么意思?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三、探究问句1、出示答句2、想问句3、分组汇报4、对话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药、深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给古诗题画板书:1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寻隐者不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

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

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篇一范立耘初读古诗交流资料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

孩子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孩子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又亲亲这个的脸。

孩子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孩子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

“铃……”上课铃声响了。

课,在诗意般的氛围中开始了——师: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

我们的土陶艺术,我们的国画,我们的书法,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文学,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

你们听:[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经过一番碰挤后,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

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 孩子们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屏幕,嘴巴微微蠕动。

师:能与老师一起轻声朗读吗?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坐在后排的一位孩子甚至站起来了,还边读边比画。

听课的老师们开心地笑了。

/PP/PP/PP/PP(续)[民乐还是那么悠扬,画面还是那么宁静、悠远。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一首古诗呢?咦,怎么提这样的问题?台下的老师们吃惊地看着张老师。

孩子们侧着脑袋思考着,一秒、两秒、十秒,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生1:我认为应该用热爱的心境来学习!生2:我认为应该用欣赏的心境来学习!生3:我认为应该用赞美的心境来学习!生4:我认为应该用轻松的心境来学习!生5:我认为应该用深沉的心境来学习!生6:我认为应该用平静的心境来学习!生7:我认为应该用激动的心境来学习!生8:我认为应该用陶醉的心境来学习!生9:我认为应该用愉悦中又有忧愁的心境来学习!孩子们纷纷争抢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精品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精品教材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精品教材教案三篇《寻隐者不遇》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

诗句虽然浅显,但耐人寻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精品教材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精品教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诗的语言。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培养想象力。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

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2、让我们一起来看几幅画面,由这几幅画你们想到了哪些诗。

(出示学过的古诗插图)3 、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寻”,怎么理解?什么样的人才称为“隐者”?以你的理解,那些人可以被称为“隐者”?“不遇”什么意思?现在你能自己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了吗?二、读通古诗,读懂诗意1、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现在请大家读古诗。

指名读。

(1)读好了诗,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四句诗哪些话是诗人问的,哪些话是童子说的?请你仔细想想,填上人物?( 诗人 )松下问童子,( 童子)言师采药去。

( 童子)只在此山中,( 童子)云深不知处。

男女生组合读(2)“松下问童子”,可全诗并没有明显出现诗人的问题?你能将诗人的问题补充完整吗?诗人会问些什么呢?( )松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干什么了?( )言师采药去。

到哪里去采药的?( )只在此山中,在哪座山?( )云深不知处。

(3)现在你可以连起来说说诗人的意思了吗?注意把诗人的这些问话放到诗中。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优秀3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其中会写“诗、欲、寻、者、药、此”。

2、能够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3、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画,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

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本学期我们学过哪两首古诗?谁来背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

4、这两道都是描写江南自然风光的诗。

今天,再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课题)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指导新闻记者理解诗句。

(板书:登鹤雀楼)1、释题:鹳(guàn)、雀(què)(拼读)是一种鸟儿,样子很像鹤。

在山西省永济县有一座楼,常有鹤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

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题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范读全诗。

3、指名读诗。

4、出示图画,看图,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教学生字。

(1)教师描述:一天傍晚时分,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象。

(指图)你们看,诗人看到了什么?(太阳。

黄河)(2)太阳又称为什么?(日)(3)快要落山的太阳称什么?诗人看到太阳怎样落下去?落日,诗中称为“白日”。

太阳靠着山渐渐落下去。

(4)“靠着”是诗中哪一个词?(依)(5)这句中的“尽”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尽”是“完的意思,在这里是说太阳完全落下山去了,完全消失了。

(6)“白日依山尽”一句虽然只有5个字,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态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怎么样?(多媒体展示)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完全落到背后了。

(7)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太阳落下山去,又看到了什么?“黄河人海流”是什么意思?结合进行语言训练:黄河地向大海充去。

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寻隐者不遇篇一观察想象表达——人教版第二册师:(出示课文插图)今天,咱们来认识一位诗人,看图中这位年长者,他就是唐代诗人贾岛。

同学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又猜到了什么呢?谁愿意告诉大家?生:我看到诗人在跟一个小孩说话,诗人可能是在向小孩问路。

生:我觉得诗人在向小孩打听一个人,问小孩是不是这个人。

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猜得也对。

诗人要寻访一位隐居山林的人,也就是隐者,他正向这个小孩打听隐者。

诗人还把自己寻访隐者的经过写成一首诗——,我们今天就学习它。

诗人寻访隐者为什么没有遇到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

……师:同学们看图想象一下,近处古松耸立,松下诗人与童子问答,远处山高林密,云雾米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白胡须的老爷爷在很高的山上采药。

生:我仿佛看到一位老爷爷身上背着药篓,手里拿着药铲,攀在很陡的山崖上采药。

师:隐着年纪这么大了,他为什么不辞辛苦地到深山密林里采药呢?你又想对隐者说点什么呢?生:隐者是为了给别人治病才去采药的。

我想对他说:“您的心灵多美好,为了医好他人的病去采药,不怕山高林密。

不顾年老体弱。

”生:我想对隐者说:“您这么大年纪了,心里只想那些生病的人,真是好心人。

”生:我想对隐者说:“您为了治好别人的病去采药,走了那么远的路,爬上了那么高的山,您真勇敢!我佩服您!”师:正是隐者一心为别人想的高尚品质打动了诗人,诗人才去寻访隐者。

可这次诗人没有遇到隐者,但我想,诗人以后还会去寻访,也一定会遇到隐者。

……师:同学们根据诗中的内容,结合插图,大胆的想象一下,诗人与童子的语言、动作、神态,先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然后选出优秀小组到前面来为全班同学表演。

评析:1、以图为导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

从图入手,认识诗人,猜想诗人在做什么,调动了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观察与想象能力。

2、以图入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让学生看图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并向隐者表达心声,放飞了学生思维,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也使得学生的情感活动得以主动参与,有效地加深了对这首诗的内在思想与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2023最新-《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余杭实小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研题1、寻?隐?遇?2、想想题目的意思3、引导质疑二、研读课文1、反复读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3、议:什么意思?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三、探究问句1、出示答句2、想问句3、分组汇报4、对话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药、深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给古诗题画板书:1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二今天,又读古诗了,还记得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吗?(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好的,不错,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这首诗。

谁来说说关于诗人。

简单地说: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

什么叫苦吟诗人?不错,他的作诗之苦,有两句诗说得很形象,记下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他与孟郊其名,苏东坡称之为郊寒岛瘦。

你们看,这个人是不是有点意思?好,暂时按下不表,我们看诗题。

几个词语: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诗题是什么意思呢?好,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谁连起来将诗的意思说一说?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士,未遇,就记下了在走访过程中的对话场面。

我看见了许多同学的预习资料里都提到了,这首诗采用的问答体的形式,谁问谁答?何处是问,何处是答呢?请在书上标出来。

(贾岛)松下问童子:(你师父哪儿去了?)(童子)言:师采药去(贾岛:到哪儿采药去了?)(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

《寻隐者不遇》教案寻隐者不遇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教学过程一、导入5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

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同意他的解释吗?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做过和尚,法号无本。

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10导语:苦吟诗人的这首小诗大家都拜读了吗?那先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来,拿出本子,和老师一起来默写。

实在不行,看老师黑板。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

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

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

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

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什么?此:这,此山,这座山。

2023最新-《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为您整理了7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因此,我先引导学生细心地品味诗句,激发学生抓住古诗一问三答的留白处进行想象推敲,了解诗人寻访隐者的过程,理解诗意,推敲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变化,体会隐者高洁的性格及诗人对他的敬仰,从而感悟诗歌意境。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诗中意境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人物鲜活形象,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图猜诗句(课件出示)学生猜诗句。

2、今天,我们再来欣赏推敲贾岛的另一首古诗。

[出示《寻隐者不遇》的诗句。

]3、能与老师一块儿轻声朗读这首诗吗?二、释诗题,知诗人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这首诗的题目理解它的意思。

〔寻,寻访。

“隐者”是什么样的人?(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

)遇,遇到,碰到。

〕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诗人贾岛寻访隐者没有遇到)2、再读诗题,这次,你带着什么感情读?(崇敬、失望)过渡: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品品、推敲三、初读感知1、这首诗同学们积累过,都会读会背诵,可是要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有一定难度,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朗读。

(生边读师边划出诗歌的停顿、重音)2、分组读,齐读。

3、初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涉及了哪些人物?四、明诗意1、诗文美,不仅美在它语言的节奏明朗,更在于工整凝练,请大家读读想想,这25个字告诉我们是怎样的内容,注意自己要先理解这些字词,再试着理解诗意。

《寻隐者不遇》教案最新9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最新9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最新9篇《寻隐者不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

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

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

中班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10篇)

中班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10篇)

中班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中班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古诗寻隐者不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朗读,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初读得其韵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这里的“不遇”就是(没有遇到。

)寻隐者不遇就是(寻访隐者没有遇到。

)(板书:寻隐者不遇)今天我们就和诗人贾岛一起去寻访隐者。

过渡: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呢?让我们先读一读再说一说。

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标出停顿、重音符号)注意读出五言绝句的节奏美,要读出诗的韵味。

(初步体会平仄的音步)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人在寻访隐者的过程中遇到了——(童子),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诗人追问在哪里采药呢?——(就在这座山中。

)在山里什么地方呢?——(山中云雾很多,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这一问一答,很有意思,谁来给大家再读一读,让我们体会体会?设计意图:读是为了读得字正腔圆,停顿合理,读出诗的韵脚,韵味;说是为了理解诗意,这首诗没有生字,诗意浅显易懂,通过回答问题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诗的意思。

再读出自己的理解。

再读悟其情师:贾岛被称为“苦吟诗人”,他的苦吟不仅体现在字斟句酌上,还体现在谋篇布局上,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首诗是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写的,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谁问?谁答?根据人物的问答,谁来把“贾岛”“童子”“师傅”这三个词语填写到故事前的括号中,指一名学生填写,写后读一读。

第一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哪里去了?)第二问,怎么问?(童子,你师傅在哪里采药?)第三问,怎么问?(童子,你师父具体在山中什么地方采药?)小结:三问三答应该为六句话,可诗人却浓缩为四句二十个字,这种句与句之间的省略叫做跳脱,由此可见诗人语言的凝练。

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4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4篇)

We improve ourselves by victories over ourselves. There must be contests, and we must wi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4篇)寻隐者不遇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寻隐者不遇教案(通用5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通用5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通用5篇)寻隐者不遇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研题1、寻?隐?遇?2、想想题目的意思3、引导质疑二、研读课文1、反复读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3、议:什么意思?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三、探究问句1、出示答句2、想问句3、分组汇报4、对话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药、深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给古诗题画板书:19、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寻、隐、者、遇、药”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分析:这首诗是本单元的最后一首,作者是贾岛。

全诗共4行,以问答的形式叙述了他去寻访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

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松树下面询问童子,童子说他的师父采药去了。

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可是山高云深,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__虽然是以问答形式来写,但语言选择十分精妙。

诗中省略了寻访者“我”的三次询问:“你师父干什么去了?”“在哪里采药?”“你能找到他么?”但读起来并不难理解。

而且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变化:“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情绪低落;“只在此山中”――希望又生;“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有无可奈何之感。

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法建议:1.理解这首诗可以通过“看――说――读――演”四个步骤来进行。

“看”就是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寻访的过程;“说”就是把想好的说给全班同学听;“读”就是边想象边朗读,边朗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演”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诗文背诵下来,然后边背诵,边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用动作表演出来。

2.学习生字,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把生字的音、形、义贯穿于朗读诗句之中。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6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6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6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为大家介绍一首古诗,诗的名字就叫《寻隐者不遇》我们一起来写出这首古诗。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教师提醒有些字的写法:寻、遇、松、)二、读。

(读通古诗)1、以往拿到一首古诗,你们会怎么去学习?学生交流方法,教师肯定:的确,拿到一首古诗,首先要读,把诗读通顺了。

(板书:读)2、先自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时别把题目丢了,开始。

生自读。

3、指名检查读诗。

4、齐读古诗。

三、解。

(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1、过渡:读这关过了,那接下来如何理解这首诗呢?你们有好方法吗?(板书:解)2、教师引导学法:使用工具书,同座互相探讨,借助插图。

3、交流:重点解决:(1)“隐者”,层层递进理解。

(这里的“者”就是指?的人。

那隐者仅仅指隐居山中的人吗?这种人还?像诸葛亮那样很有?对,所以隐者是隐居山中的学者;而且这种人不想为官,想过清净悠闲的。

生活。

)(2)“童子”指儿童,在这首诗中,童子的身份其实就是隐者的:徒弟。

(3)“云深”:云会有深浅吗?看看书中的插图,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半山腰处地云雾怎样?这里的云深指什么?对呀,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云雾吗?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读。

(云雾缭绕。

云雾飘渺,云雾深重,云海茫茫,云遮雾罩,云雾弥漫)出示,学生读。

(4)“只”:教师提出:“只”字你们理解吗?我们来看看工具书中的注释:第一声:量词;单独的、极少的;第三声: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唯一,仅有;这首诗中读第几声,是什么意思呢?在诗中可以说成是“就在这座山中”。

出示:这些诗句中的“只”又是什么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寻隐者不遇教案篇一《寻隐者不遇》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首古诗,我在教学本课时,做了如下公开课教案: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学前,我使用多媒体制作出以前所学过的一些古诗的画面,让同学观图吟颂其诗句,谁背得多,谁最棒。

精美的图画一下子就把同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适时启发同学“你是怎样学会这些古诗的?”让同学回忆,总结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进入下一阶段。

二、读写结合,扩展思维读写结合是本课重点环节,我做了如下布置:读:范读、初读、细读、赏读、诵读。

写:写字词意、画简笔画、默写古诗。

(一)范读:我出示古诗插图,配着优扬的轻音乐范读古诗。

(二)初读: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画出难点字,要求读准字音,再由我简介诗人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把难点字词写一写。

(三)细读:同学读通每行诗句,并借助字典理解字词在诗句中的真正含义,配合画面展开想象,串说句意。

(四)赏读:同学读通整首古诗,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串说诗意。

(五)诵读:在优扬的轻音乐声中,同学闭上眼睛背诵整首古诗,接着想象其诗景,结合诗意,把自身所想到的情景用简笔画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再次伴着轻音乐默写古诗。

三、剧本扮演,感悟诗意到此环节,同学已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高同学继续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在同学吟颂、板画、默写的基础上,又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将整首诗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上台扮演,这样发挥他们相互合作、协作的精神。

在讨论、扮演的过程中,使同学对诗意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在各小组汇报扮演后注意从同学的评价中引导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诗人当时起伏的心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单一的知识注入无法激起同学学习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同学联想与想象,分析与综合思维等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设计好教学活动,使同学学得愉快,记得牢固,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篇二一、释题质疑。

1、直接揭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精选3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师:课件生:默写本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

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同意他的解释吗?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

(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做过和尚,法号无本。

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

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

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

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

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什么?此:这,此山,这座山。

深:云雾弥漫,浓得遮人视线。

不知处:不知道去向。

4、同桌练说,再指名说说诗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寻隐者不遇》描写诗人松下问童子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朗读,背诵诗文,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听教师讲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板书:贾岛):贾岛是唐代诗人,屡次应试没有考中,一度出家当和尚,后来听从韩愈劝告还了俗,当过小官。

他作诗时,非常讲究铸字炼句,反复苦吟思索,为此传下来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他骑驴访问隐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共八句,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叙述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岛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

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

这时,当时任长安地方长官的韩愈出门办事,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还不觉得。

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已经冲进了第三节还要向前闯,便不客气地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已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做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

韩愈是有名的文字家,对贾岛的问题也发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立马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就最后定下来,成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的推门要好。

从此,韩愈和贾岛便成了诗友。

贾岛的苦吟,有时确有成效。

他还写了一首《忆江上吴处士》,其中两句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这不仅写出了典型的秋天景色,而且把景象描绘得非常壮阔,但字句却很简练,也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小结:唐代诗人贾岛是很讲究推敲的,他的诗自然质朴,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名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寻隐者不遇》.二,按小组学习,编演对话情景1,齐读诗句2,下面同学们按四人小组,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两个两个的表演,看谁对诗句的意思理解正确。

分组表演,教师巡视。

(1)指名表演(2)其他同学提出异议三,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说说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只:只是深:深度,指云雾很多只在此山中之前隐去了一句问话。

我寻隐者,在松树下遇到了一个孩子,那是他的小徒弟,我问他师傅的去向,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师傅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

2,体会感情这首诗写的是一次寻访,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被寻访的是隐者,理解隐者即隐居山林的人;一个是寻访的结果是不遇,即没有遇到。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这首诗采用问答体,是通过寻访者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回答的形式写的,这三番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

四,齐读古诗,练习背诵五,补充阅读贾岛《题李凝幽居》和《忆江上吴处士》六,板书设计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希望言师采药去。

失望只在此山中,希望云深不知处。

失望附资料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注释】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

言:指期约。

【简析】此诗以推,敲一联著名,至于全诗,因为题中用一题字。

加上诗意原不甚显,故解者往往不得要领,讥其意脉零乱.我们且不管那个题字,先读尾联,便知作者来访李凝,游览了他的幽居,告别时说:我很喜欢这里,暂时离去,以后还要来的,绝不负约。

由此可见,认为作者访李凝未遇而题诗门上便回,是不符合诗意的。

先读懂尾联,倒回去读全篇,便觉不甚僻涩,意脉也前后贯通,不算有句无篇。

诗人来访幽居,由外而内,故首联先写邻居极少,人迹罕至,通向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

这一切,都突出一个幽字。

荒园与幽居是一回事。

草径入荒园,意味着诗人已来到幽居门外。

次联写诗人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

自称僧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剥啄之声惊动宿鸟,以喧衬寂,以动形静,更显寂静。

而幽居之幽,也得到进一步表现。

第三联曾被解释为写归途所见,大谬。

果如此,将与尾联如何衔接敲门之后未写开门,进门,而用诗中常见的跳跃法直写游园。

桥字承上池字,野字,云字承上荒字。

荒园内一片野色,月下过桥,将野色分向两边。

荒园内有石山,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雾。

移步登山,触动了石根云气。

移石对过桥,自然不应作移开石头解,而是踏石之类的意思。

用移字,实显晦涩。

这一联,较典型地体现了贾岛琢字炼句,力避平易,务求奇僻刻深的诗风。

而用分野色,动云根表现幽居之幽,还是成功的。

特别是过桥分野色,构恩新奇,写景如画,堪称警句。

《唐诗纪事》卷四十云:(贾)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

乃具言。

愈曰:'敲字佳矣。

'遂并辔论诗久之。

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

这段记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却能体现贾岛行坐寝食,苦吟不辍的特点。

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译文】自从你扬帆远航到福建,月缺月圆已是几度春秋。

秋风的萧瑟从渭水拂来,长安城里尽是黄叶飘飞。

还记得当年此地的聚会,夜雨风雷让人顿生寒意。

还没你乘舟返回的消息,我只能遥望远天的海云。

【简析】这首诗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是贾岛的名句,为后代不少名家引用。

如宋代周邦彦《齐天乐》词中的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元代白朴《梧桐雨》杂剧中的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都是化用这两句名句而成的,可见其流传之广,影响之深。

诗是为忆念一位到福建一带去的姓吴的朋友而作。

开头说,朋友坐着船前去福建,很长时间了,却不见他的消息。

接着说自己居住的长安已是深秋时节。

强劲的秋风从渭水那边吹来,长安落叶遍地,显出一派萧瑟的景象。

为什么要提到渭水呢因为渭水就在长安郊外,是送客出发的地方。

当日送朋友时,渭水还未有秋风;如今渭水吹着秋风,自然想起分别多时的朋友了。

此刻,诗人忆起和朋友在长安聚会的一段往事: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他那回在长安和这位姓吴的朋友聚首谈心,一直谈到很晚。

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电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一阵寒意。

这情景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已是落叶满长安的深秋了。

结尾是一片忆念想望之情。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由于朋友坐的船还没见回来,自己也无从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遥望远天尽处的海云,希望从那儿得到吴处士的一些消息了。

这首诗中间四句言情谋篇都有特色。

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细针密缕,处处见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

秋风二句先叙述离别处的景象,接着此地二句逆挽一笔,再倒叙昔日相会之乐,行文曲折,而且笔势也能提挈全诗。

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二一、概述《寻隐者不遇》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板块的第二课,这首诗写的是贾岛去访问隐士没有见到的情景。

诗句浅显精练,第一句从“问”开头,后两句省略“问”只写了“答”,可见作者用词巧妙。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理解重点字词,进而理解诗意。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把诗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画面,会用自己语言讲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鼓励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朗读、感悟、想象,进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变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虽然初步掌握了理解古诗的方法,但这首诗每句都有省略,这对学生理解诗句造成一定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本班学生好奇心强,为此要创设一定的故事情境来协助教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首古诗诗句自然质朴,通俗明快,为此在教学中努力渲染诗境,在教师生动的故事情境描述中、在古典的乐曲演奏中,学生随同教师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探索感悟文本。

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为此在理解古诗时我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不仅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达到预期目标。

为更深一步感悟古诗内容、意境、情感,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填说,再现画面、大胆吟诵,再悟情感,进而升华情感,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长大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针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评价)老师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种人————隐者(板书隐者)2、体会隐者含义请学生自由谈对隐者的理解。

可以结合注释,教师适时引导。

(隐者一般隐居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雅的深山中。

一般是有学问有品德的人。

3、引出诗人有一位大诗人要寻找一位隐者(板书寻)。

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板书贾岛。

(指生介绍诗人)教师:贾岛是一个读书刻苦的人,但经过几年都没考中,他心想一定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于是要请教高人。

有一天他打听到大山深处住着一位以采药为生的高隐士这位隐士很有学问,正是贾岛要找的`人,于是他打听好住址准备好干粮,上了路。

(二)展开想象创设诗境教师一边播放优美民乐及山水图片,一边叙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初读古诗明诗意过渡:我们随同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隐者的家,贾岛能不能找到他呢?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诗人遇到隐者了吗)2、指生回答问题引出“不遇”(板书不遇)3、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没有遇到隐者,他的心情会怎样呢?)(四)再读古诗研词析句1、学生自由读诗2、动手标画不理解字词(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2)各小组汇报结果过渡:同学们通过各种办法理解了字词的意思,是否想尝试一下把古人的话变成我们现在通俗易懂的话呢?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意(屏幕出示配图古诗文)(五)研读诗文特点感悟作者心境过渡: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童子的对话,在理解和解释诗意时,我们会发现诗句中少了些什么呢?1、感悟寓问于答之妙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