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

壹2013-4-17九年级(上)古文重要句子翻译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译文:秦二世皇帝元年七月,征兆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

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担任小头目。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都要杀头。

陈胜、吴广于是谋划说:“现在逃跑(抓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应当立为国君的是长子扶苏。

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译文:现在果真把我们这些人假装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6、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译文: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7、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译文: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

押送(戍卒)的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尉恼怒,使(尉)责辱他,用来激怒士兵。

8、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即使能够免于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况且大丈夫不死即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重吗?9、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译文:将军您亲自穿着战甲,拿着武器。

讨伐无道(的君主),诛灭残暴的秦国。

10、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第三单元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翻译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渔人)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又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他)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桃花源人)见到渔人,就很吃惊,(人们)问他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回答他们的问题。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摆酒杀鸡做饭。

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村里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桃花源人)自己说祖先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桃花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

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1.经典初中文言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要降临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的体肤饿瘦,使他们受到贫困之苦,使他们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增加他们所不具备的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乐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一个人嫦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
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醉翁亭记》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山之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游玩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暝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6、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

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了。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岳阳楼记》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各种景象的变化多端,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3、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4、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的,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语文_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语文_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准备迎战。

2.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战则请从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翻译

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其特点是句子结构复杂、用词古奥、修辞手法多样。

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文言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翻译能力。

二、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翻译1. 《论语》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按时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孟子》原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得到道义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去道义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3. 《庄子》原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翻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4. 《史记》原文:燕丹亡命走,遂客死于秦。

翻译:燕丹逃亡到秦国,最终客死于秦国。

5. 《左传》原文:子路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翻译:子路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啊!这个人真重视道德啊!”6. 《战国策》原文: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也。

翻译:用土地来事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

7.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8. 《桃花源记》原文: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

9. 《庐山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太阳依傍着山峦沉没,黄河奔腾着流入大海。

10. 《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太阳依傍着山峦沉没,黄河奔腾着流入大海。

三、文言文翻译方法1. 直译法:按照原文的词序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2. 意译法: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对某些难以直译的词句进行意译,使译文更加流畅。

3. 保留法:对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文言词汇,如官职、地名、人名等,保留原文。

4. 调整法:对原文中的语序、句子结构等进行调整,使译文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5. 删减法:对一些重复、累赘的文言词汇进行删减,使译文更加简洁。

总之,初中语文常见文言文翻译要注重忠实原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同时运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三峡》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三峡》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句译及通假字归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句译及通假字归纳

10、无陇断焉!
( 陇通垄,高地 )
11、军士吏被甲
( 被通披,穿着 )
12、改容式车
( 式通轼,车前横木)
重点句子翻译:(背记)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属都背叛的君主。。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惧怕,他们安居家中,战争就停息,天下就太平。。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 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重点句子翻译:(背记)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 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
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损毁不了, 还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但是山却不增高,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富贵不能淫》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rǔ)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战争平息,天下就太平。

”孟子说:“这哪里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常法,这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注释1.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这,这个。

焉:怎么,哪里。

3.丈夫之冠也,冠:行冠礼,名词作动词。

4.父命之:命:教导、训诲。

5.戒之曰:戒:告诫。

必敬必戒;戒:谨慎,必:一定。

6. 往之女(rǔ)家,之:到,女:同“汝”,你。

7.无违夫子!夫子:丈夫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广居:喻“仁”,正位:喻“礼”,大道:喻“义”。

9.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动词。

第二个“居”居所,住宅,名词。

10. 与民由之,★由:遵从。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愚公移山》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愚公移山》
1.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太不聪明了。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译: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于是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常考文言文初中句子翻译

常考文言文初中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2. 随师北征,至于中山,舍于郭门外。

翻译:跟随老师北征,到达中山,住在城外。

3.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无可置者。

翻译:项脊轩,是以前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

这是一座百年的老屋,尘土和泥水渗透、下滴;每次移动书桌,环顾四周,没有可以放置的地方。

4.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闻之,肃然起立。

翻译:到了考试的时候,官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史公听到后,严肃地站起来。

5. 乃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于是提出疑问,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7.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死,室人哀苦,绝食丧志,遂成废疾。

翻译:我写下这篇志向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去世,家中的仆人悲伤痛苦,绝食丧志,最终成为废人。

8.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翻译:父母对子女的爱,就会为他们考虑得长远。

9.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成为大江大海。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以上这些句子都是初中阶段常考的文言文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翻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重点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精心整理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牛且.数万斤(将近)(2)募能出.之者(使…出)(3)徐.去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填满,充实)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译文:(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等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办.粗饭几日(用来做成)(2)何必图好吃好着.(衣着,衣服)(3)莫.待无时思有时(不要)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译文:生活不挨饿不受冻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得好穿得好呢?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节俭问题,向我们提出什么要求?答:要求我们要命:听到辞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桃花源记》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3.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与朱元思书》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互相比高远。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百座山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了。

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在白天还像在黄昏时一样阴暗。

《岳阳楼记》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
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

《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曹刿论战》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

4.小惠未扁,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听从您。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保佑您。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缺点,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鱼我所欲也》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原先为了礼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一单食,一豆羹),现在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它。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是所说的失掉了他本来的思想。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使人们所喜欢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
以用来躲避祸患的,什么事情不做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必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内心忧困,思虑堵塞,而后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
于声音,而后人们才了解他。

《出师表》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升降官吏,评论人物好坏(的标准),不应该不同。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

《送东阳马生序》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他们的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成器的,不是天资低下,就是心思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他人的过错呢?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重,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不曾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物味道的享用。

4.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6.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朝廷每天有粮食供应,父母每年有衣服供给。

7.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礼物。

《小石潭记》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亿然不动,--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不动。

4.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泉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那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三峡》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树木的影子。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那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奔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趣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