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读后感(汇编15篇)_3

合集下载

2023儒家经典《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精选30篇)

2023儒家经典《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精选30篇)

2023儒家经典《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精选30篇)2023儒家经典《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2023儒家经典《论语》读书心得感想篇2《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

2023年论语读后感(集锦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集锦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集锦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读后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老夫子的经典传世之作—《论语》,这部包罗万象,诠释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经典作品,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留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论语》之所以称得上是经典,是因为它将中国的国宝级别的人物——孔丘,所言所行完完全全的记录了下来,真正的讲述了中国千年以来所传承的正统学派的真谛,而且,其中大部分还被现代华夏儿女所沿用着,不失为历经风霜而留其真谛。

《论语》讲学:《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学习。

学不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人若是只懂得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话,蛮不讲理,一无是处,那么,这个人就在这个世界上只起到了绿叶的作用——衬托红花。

《论语》首先就告诉我们一个铁铮铮的事实,人要学习。

首先要有兴趣,再者就需要恰当的方法,最后,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动力。

《论语》讲孝:孝道,在中国古代至今天都占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在这部著作之中,也毫无疑问的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人不孝则非正人君子,此类人鲜矣,《论语》大概一半左右都牵扯到了这个“孝”字,正因如此,后被公认为百家之正统的儒家学派把孝道推广的非常广泛,巩固了孝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论语》讲政:政治,自古以来一直才是世界上真正占据主要地位的事,论语中对待政治,主讲一个子——仁。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但不知为何,儒家的政道并未被自古以来的各大王朝用于主要政道,实是一件痛苦之事。

论语,作为我们华夏民族不可磨灭的传统著作,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我们的大部分习惯已经在儒家思想的驱动下变得儒化,中国人心中孝为先,正是因为千古以来儒家思想的主导,与《论语》在我们祖宗身上留下的习惯一直传承下来。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记叙了千年以前我国大学者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为我国的四书五经之一,其经典语句被我们流传至今,可为宗矣。

2023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_3

2023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_3

2023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论语读后感1学习,能让我们拥有想要的;才能让我们的羽翼足够丰满,飞翔在自己的一片天空;才能让我们配得上期待的,向往的;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逐梦想。

到底为谁而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是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映射到生活中来,其实存在不少“假学习”的现象,笔记整齐作业优秀但成绩却总不理想,在别人看来很认真努力但其实自己一无所获,对于自己来说,他失去了原本学习的初衷。

当然还有一些只死板的学习却不懂得思考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只会读死书,而不会加以思考,只有边读书边思考,才能真正明白书中的内容。

孔子教导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要懂得思考,举一反三,钻研知识应理解透彻。

孔子学琴时,在反复弹奏中思考乐曲的奥妙,在乐声中感受作者高尚的追求、思考和领悟,他的思想在音乐中升华。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没有智慧地学习,就如没有耐力的马,是无法驰骋于广袤的原野的。

他的学生中最喜欢的是颜回,他说颜回“好学”,列举的事实并非颜回能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是说他能够不迁怒,不贰过,不在乎外在环境恶劣,只用心钻研学习,颜回能学以致用,端正自己,这便是孔子认为的为自己而学。

“吾日三省吾身”,检查自己还有什么可改进之处。

改变是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形态与功能不断改变于是有了今天这个多彩的世界。

从幼年到老年,人都在不停地学习,目的是改变自己。

学到知识与本领可改变自己的职业与生活,向圣贤学习修身养性可提升修为与心性。

“文殊遇缘则有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积极地改变自己方能有所长进。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这个明媚的生命春天,我们正是学习的最好的年龄,黄金时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呢。

论语读后感2以仁爱待天下人《论语》。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2023论语读后感(15篇)_15

2023论语读后感(15篇)_15

2023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的读后感预览:《论语》的读后感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

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

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

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

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的立世的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的好书。

其中灵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论语》的读后感正文:《论语》的读后感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

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

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

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

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的立世的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的好书。

其中灵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好好学习。

而当朋友来到你家里,你也应当非常高兴,该热情款待才成。

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能生气,而应该耐心的对别人讲明你的理解,这样你才是个君子。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2023年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精选15篇)论语读后感1提到《新论语》时,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呃。

看不懂,字不认识意思不明白。

不过我今天看到了一句是这样的写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是我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的,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学习时不思考,就会茫然糊涂,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充满疑惑。

起初学习论语只是因为背会了,意思也明白了,而今天我再看到这句时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近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课程,充分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遍听课是灌耳音,也就是有印象,不加思考,像是在看小说,听过看过也就算过了,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遍听是明白了意思,也学会了思考问题,能够理论、实际相结合,每听一遍课程对相同知识点都有不同的理解,思考的问题也有所变化。

我们学习不能只是为了学习,如果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学习,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学习要带着问题,也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疑惑,不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疑惑却不愿意学习是不会进步的。

有些人只知道“死学”,不会变通,就成了书呆子,脑袋不会拐弯。

真正的学习是要灵活变通,不能死记硬背,活学才能活用。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识。

论语读后感2今天,爸爸买了一本《论语》。

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

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

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__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兴奋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天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

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

假如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

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

2023年《论语》读后感(精品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精品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精品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本书。

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因为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为丘,字仲尼。

“论语”的“论”是编排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孔子师生的言谈记录下来的'意思。

今天,我翻开了《论语为政篇第二》细细的品味着这篇。

这篇主要色剂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勾结但不团结,小人团结但不勾结。

孔子在这一章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在社会上我们要做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的人。

《论语》读后感2论语中有很多论述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有现实意义,小到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大到一个地区的管理,都有指导意义。

《论语卫灵公》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的`行动准则,孔子说,那就是宽恕、原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果现在的人能够按照孔子所说的那样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万万不能发生的,比如暴力强拆,又比如抢劫,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会发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我们应当从自身做起,不论社会地位是卑贱,还是高贵,我们都应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越来越和谐、安定,人们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论语》读后感3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学而篇,从为学、为人、为事出发,讲到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为学方面,总的要求是要学而时习之,言简而意赅。

学习的目的是要到达,能够做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这样的.话,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学习有时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回想当初考大学,考研,能够说牺牲的东西太多了,明白此刻有时候都在反思,当初是对还是错,当然,对错其实在当初就根本没有标准,所谓的对与错,其实都是用历史的眼观来衡量的。

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学则不固。

《论语》读后感2《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说理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通篇以当时的群众语言为基础,兼借书面语言典雅精粹之风格,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一体、自成一派。

《论语》虽非纯粹的文学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却逐渐演变成了格言、成语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它有强大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文学特色。

__拟从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饱满性和记叙事情的洗练性三方面入手,对《论语》一书的文学特色作一浅析。

《论语》读后感3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

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论语》读后感4前几天,我们读了《论语》这本书,使我感受很深。

这本书一共写了三十个小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卧冰求鲤》。

王祥让我大为感动。

虽然是继母,但仍然用自己的生命来感动她,用像生母一样的爱去爱她。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大概是做学生的最高境界吧!这“十年寒窗”应是一生中收获学习意义最多的时期吧!这句话让我突想到最近正在阅读的经典文学《论语》,如果你还是不懂得学习的意义就去阅读阅读这本经典文学吧!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了《论语》,让我对学习的意义有所领悟。

《论语》是中华经典文学之一,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由二十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就关于学习的原则来谈谈,今天所需讲述关于学习意义的内容吧!学习的态度古人云“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的态度可以决定你对这事情是否能取得成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所谓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的人,越要虚怀若谷。

作为专家和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而不是为了那所谓的“面子”,而欺骗别人欺骗自己。

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曾经说过,“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

”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可以让后人对质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

使科学发展的道路辉煌灿烂。

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时,我们都要通过一些方法才得以解决。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而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由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提出的。

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

小时候,在他祖父的教导下,他有所领悟并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他每天规定自己阅读一定的卷数,并且认真做笔记还写下心得体会。

就因为他的一部分笔记,后来汇成了流传至今的著名《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书笔记。

2023年《论语》读后感必备(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必备(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必备(15篇)《论语》读后感篇1你们知道《论语》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孔子说:“学了处做人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别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论语》读后感篇2这天老师教我们论语十则,我没一边读老师又让有的同学说意思,尤其是读到这一句让我深受感悟。

读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意思: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凭借这一点就能够当别人的老师了。

我感受到:只要学习学过的知识你就比别人学的多了,做别的事也要这样做,你就懂这方面的'知识了,就比别人学的多了。

《论语》读后感篇3"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读《论语》有感作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三年都不改变父亲教给我们的'行为作风,就可以说是尽了他的孝道了。

我觉得这句话的确没错,这不正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吗?人做事就是要讲信用,要尽到本能的孝道,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论语》读后感篇4暑假,王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读《论语》。

并写出读后感。

我原本以为,论语是一部很枯燥无聊的书。

可是,事实证明,我想错了。

我拿起《论语》看了几页。

马上被吸引住了。

这里面有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

但是背后都隐藏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道理。

它们都是做人的根本。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好好的去学习,把它们继承并发扬下去。

论语是子的杰作,是子总结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子的思想。

在一天该结束时反省自己。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精华,我们应该认真地去读。

《论语》读后感篇5前几天,爸爸在书店给我买了一本《论语》。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意思是:“我并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靠勤奋敏捷寻求得来的啊!”这里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它就像一座宝藏等着我们挖掘,怀着敬畏之心我打开了这本伟大的著作。

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圣人之意,我不禁陷入沉思……孔子推崇“仁者爱人”的思想,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不正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吗?文质彬彬、学思结合、学而不厌、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等等这些教诲不正是我的老师常常教育我们的吗?读完论语,我忽然觉得孔子就像一个慈祥的长辈,时常在我们耳边言辞恳切地教诲。

读着《论语》,我感觉触摸到了圣人。

读《论语》不仅可以聆听圣贤的声音,还可以跟着孔子学做人。

学做一个快乐的人。

孔子有三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快乐是什么?孔子告诉我们的答案似乎很简单,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与高人结交学习他们的学识品德,乐观面对生活、面对小人。

学做一个有敬畏感的人。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是上天的命令,在国家是国运,在个人则是命运。

畏大人,是要我们尊敬长辈,敬畏是“敬而近之”而不是敬而远之。

畏圣人之言,是要我们遵守准则,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那么不听圣人言,吃亏在后面。

学做一个反躬自省的人。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多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有错。

学做一个有温情的人。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孔子不仅对学生有爱心对朋友更是有情义。

学做一个好学的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学问,圣贤都如此谦虚向学何况是我们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更要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句子曰益终生。

聆听圣贤,跟着圣贤学做人。

《论语》读后感2《论语》是一本朴素的书,它没有浮华的辞藻,华丽的语句,它只是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朴素的道理。

2023年《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_3

2023年《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_3

2023年《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论语》读后感1孔子的生活方式深入到每一个国人的生活之中。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当然,他是肯定人的现实利益的,此话只是强调了人还应该超越这种狭隘的利益,所以孔子“饭蔬食,饮水,曲耾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这种单纯的生活方式深刻的影响了历代知识分子,使他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清贫而高贵的生活方式,它厚重了国人的人格,坚持了国人的气节。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其一生的感叹,可这可谓是千年一叹,此后千年,这被历代国人奉为自己的人生参照标准,每个人都将这一标准用来衡量自己人生的境遇,至今依然。

总之,孔子的生活方式本是独特的,但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却漫延了两千年,渗入了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除此之外,《论语》的精彩之处还比比皆是,如“可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还有孔子那种肯定人受天命支配,有认为人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而开创一番事业,进而天命即生生不息的观念,至今都是熠熠闪光。

总之,《论语》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经典就应常读,常读常新。

《论语》读后感2“仁德”——孔子教育学生首先强调做人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yi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重视其内心的成长,正是外在能力的载体。

“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

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________。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实用)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实用)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729字)第二轮通读《论语》我渴望能够更深层地理解《论语》中每一篇的写作目的,并更有概括性地理解每一篇中所讲的道理。

第一轮的《论语》学习,我停留在对这本书的好奇上,更多的是想了解书中到底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轮一开始,我就在心里反复思考,为什么我会喜欢上《论语》?为什么《论语》能流传至今?回顾第一轮的学习,我发现整本《论语》中经常会触及到人类所一直努力追求的东西---道。

在第二轮学习学而篇之后,我理解到的是,此道是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为人相处之道;是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清静平等觉悟;是无友不如己,过则勿惮改的淡然与从容。

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我们会去追求事业和财富,而在事业财富有得之后,又渴望精神领域的充盈。

作为《论语》的开篇,学而篇有着统帅整本书的深意。

经过第二轮的学习,我发现学而篇整篇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编排,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学?丘哥哥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的学习就是为了彻悟,为了明心见性,为了修一颗晶莹剔透的`清静心。

所以,丘哥哥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什么?学仁学礼。

仁礼两字不仅是学而篇的重点,在其他篇也经常讲到。

怎么做?丘哥哥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汇总一下就是我们要向丘哥哥学习做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

以上就是本次苏菲要分享给大家的《论语》学而篇的读后感,理解不周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的鼓励!《论语》读后感2(684字)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word版)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word版)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770字)《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里多处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都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做,何以别乎”……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

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

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

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挺不应该的,会跟父母顶嘴,吵架,可我却不知道父母骂我是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也许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如:做一件家务事,替妈妈分担;过新年说上几句祝福语;吃饭的时候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为他们加一点菜……《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

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论语》读后感2(618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_3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_3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假期,我读过许多的书有:《孟子》、《三国演义》、《窗边的小豆豆》、《论语》等等。

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本《论语》。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学的创始人。

《论语》就是记载了孔子告诉弟子们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今我读完了一整部《论语》,知道了许多平时我不知道的做人的道理和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必须具备的品格,《论语》这本对我来说是人生进步的一大阶梯。

这可是儒家创始人,闻名中外的孔子。

教育弟子说的话。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释文》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贫困之中。

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

聪明的人利用仁。

”这句就是讲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我还记得一开始我读《论语》的时候。

没读两天就没有兴趣了,不爱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论语中记载的做人的道理是多么的重要,才开始慢慢的阅读《论语》开始还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后来坚持每天阅读,感觉其中每句话都有很深傲的意思,从读完《论语》之后,我的言行举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有条有理也喜欢和人交往了,结交了许多正直的朋友。

《论语》这本书里边讲的道理一直刻在我心里,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人生的重要作用。

《论语》读后感2《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有人说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可他的弟子却说“仲尼不可毁”。

孔子那一声又一声的子曰,难道没有时时刻刻的点醒着我们吗?每读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几乎就不具备仁了。

我想仁德难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备的品德吗?花言巧语和仪容伪善都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做的行为,所以几乎没有仁德可言。

就像一些男生为了夺得女生的青睐而用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去骗取他人的感情,这应该是丧失了他们自身的仁德。

更胜者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去获得高收入,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可能他们只是动了动手指,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就得到了别人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诈骗。

2023年《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通用15篇)《论语》读后感1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

友朋来而乐,能够本体乃群居而作个体独存也。

"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

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之枢纽。

一切文字,仅有在必须的语境中,其意义才能清晰地浮现出来。

《论语》,这本子夏留给后世的学习笔记,记录却是如此简单!(子夏在孔子的门徒也确算不得是最好的学生)以这则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体的语言背景:在什么情景下,对谁,就什么问题而言,等等,这些都不清楚。

从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奥奇僻,似乎确实是谈"悦"、"乐"二字,如李泽厚所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

"倘以知人论世的方式以理解这则语录,就必须作如是解么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习"字上。

习,实践。

这句话的意思能够这样理解:学习如果能经常实践它,那不也是很欢乐的么"学"固然是欢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欢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处境的殷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

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国",他以几百年来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礼》作为支柱来建构一个梦想的家园。

所以他认自我是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然而初不见用于鲁,十四年周游列国,栖栖惶惶一如丧家之犬,喟然长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双鬓畴昔之夜,梦里在空寂神殿的两楹之间,抚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学何为习也!学而无所用,才是一种真正的痛苦。

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

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5篇)《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教育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吧“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勉治学,才能学有所成。

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

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子曰:“君子不器”。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才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全面的发展。

孔子自己后来也实践了这一点,他后来收门徒三千,有教无类,可谓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2翻开这本蕴含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论语》,便有阵阵淡雅古香迎面扑来,令人心生向往,甘愿遨游在这几千年前的文字话语中,去感悟演奏生命哲理的乐章,洗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和杂念,回归本真。

不同的人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而我从中获得了学习之道和为人处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2023年《论语》读后感(合集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合集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合集15篇)《论语》读后感1“闭上眼用自己的道德与良心来感知这个世界,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梦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后那个,正在成长。

《论语》就如我成长路上的明灯,给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点光亮,给心灵一点开阔。

我总是忧虑、困惑、不安,于那复杂的人性、交际,于那社会的黑暗与光明,于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寻找一种真理,抑或是信仰,为了一种不流于俗的人生。

这太诗意。

物欲横飞的年代,普遍趋同的价值观,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钱至上的成功学,人们的精神家园荒芜一片。

我未踏入社会,身在校园也深感这一趋势之猛,觉得也终将不会免于随波逐流。

因为不安,独树一帜就有危险感,本就没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独步之日艰难又漫漫。

尽管现实险峻,但还是不想放弃,就像孔子面临当时道德世风同样不好的社会,即使各国都不接纳、认可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还是以一颗海纳百川的心去包容这个世界,用爱和这个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样,以一身正气去做一名正人君子。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从开始学习论语到最后,我一直深有感触: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狭小。

孔子对待一切不仁不义之人之事,纵然生气,但都不至于将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而是用宽容的心,仁厚的爱去和他们和解,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是教化无数人的先圣的原因。

《论语》读后感2寒假中,我在爸爸的要求下,背完了《论语》,使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体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文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内容十分广泛,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通过对《论语》的背诵,使我了解到孔子对各个方面的深入理解。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实行“有教无类”,只要“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他教育学生从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拿十条干肉作学费,他没有不教育的,使教育不再是贵族的权利,他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

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论语》读书心得(15篇)《论语》读书心得1《经》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语,《诗》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似乎中国传统上希望人经受磨练,最终成器。

人们常在生活中用“成器”来评价一个有作为的人。

然而,孔子却说“君子不器”。

诚然,成器的思想的确有其现实意义。

寻个小职,微薄俸薪,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

不可否认,许多人追求安逸,便满足于一个阶段。

“成器”的思想,最大的弊处便是不思进取。

人总应该向高处看,本着一种学无止境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这便摆脱了器的束缚。

儒家主张博学,孔子认为学者应兼通各个领域。

这种思想与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不矛盾的人类不再像古代那样知识贫乏。

“科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只等着我们进行修修补补”。

在这个时代,一切看似没有关联的知识都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倘若真去专攻某一领域,一定会更加困难。

君子不器,并非泛泛而学不求甚解,而是博采众长,专注精通。

班超本是翩翩君子的文弱书生,但投笔从戎后,成了令匈奴闻风丧胆的汉家将军。

文武皆通,便是不器。

唐玄宗坐在朝堂之上,是开创盛世的一朝天子,在宫廷中,他是浪漫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编的《霓裳羽衣曲》成了盛世永远的记忆。

才高艺广,亦是不器。

君子不器,并非要求我们无所不能,而是要广泛的了解增长知识。

达巷党人说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既不能“执御”,也不能“执射”,他只是做一个教书先生。

他的博学,所有领域的博学,都是在使他增长见识。

为他收徒积累声望人们以“成器”,孔子以“不器”。

说到底,“成器”是为了适应生活,而“不器”是为了战胜生活。

不器是高级的价值追求,是君子修德的目标《论语》读书心得2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2023年《论语》读后感(集合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集合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集合15篇)《论语》读后感1这本书向我们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孔子,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论语传播的精神。

但是,里面也有很多文言文。

我觉得,读完论语以后再读这本书,可能看得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

像我这种对论语一窍不通的人,把整本书看透彻了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我只好囫囵吞枣似的把整本书大致看了下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至今为止对这本书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的原因。

虽然,我看不大懂这本书,但它还是改变了我对一个人的看法——那就是孔子。

我原本以为孔子是一位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有趣、经常和弟子开玩笑的人。

这本书使我对孔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原来,一本书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及印象!除了孔子,书中还讲到了孔子比较著名的几位学生,比如:子路、子贡、颜回……我最敬佩的是子路,他的学问虽不及子贡和颜回,但他对孔子忠心耿耿,一片赤诚。

就算有人用再高的官职再多的钱也不能使子路离开孔子。

而且他敢于在孔子说的不对的情况下大声反驳孔子。

他这种不为财色所动、敢于坚持真相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孔子,原来,读论语也可以读的很轻松、很平静、很幽默。

《论语》读后感2这学期,老师组织我们阅读《论语》,我每每被孔子的情怀所感动,有了很多收获。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中,孔子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孔子之善教,在于以自身无比之精诚、无限光辉之德的人格来感召学生,引发其竭力求学明道而不肯休止。

学生自觉开启自身生命真诚来契接孔子之教训,竭尽所能以奋进,使生命愈发精纯。

孔门师生互以生命之真诚相感通,于此见之。

孔子不怕困难,始终坚持学习,孔子不论贵贱、贫富、智愚,都热心教导,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之先河。

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位现代教师的学习,我希望我们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才能,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指点,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反省,鼓励学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还要经常向孔子,能坐下来与学生多谈心,多交流,诱导学生立志。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

2023年《论语》读后感(15篇)《论语》读后感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论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论语》是两千五百年前的经典语录,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华,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一句话看上去十分平常,我却认为它就是一条真理,因为我有着深刻的体会呢!有一天夜晚,我在家里做奥数班的预习作业,我的人在书桌旁,可心早已飞到电脑桌旁去了;嘴里虽然念着:“5X+3y=34,X+y=10……”脑子里其实是想着等一会儿怎么把游戏打通关。

都怪妈妈,游戏玩到一半就不让我玩了,非逼着我预习奥数班的作业。

我不停地抖动着手中的笔。

书桌摸起来十分不舒服,凉凉的、滑滑的。

我的心不在焉地盯着窗户,窗外黑黑的,平时皎洁明亮的月亮在今天也显得特别无趣。

我已经没有心思再做题目了,便与爸爸说:“爸!我做好预习作业了,去玩会儿电脑!OK?”“都懂了吗?”卧房里传来老爸粗重的声音,“一定要认真预习,有些题目老师可能一带而过,不会仔细讲的。

你只有理解了考试才能考好。

“哦,知道了。

”我不耐烦地回答道,心里却嘀咕着:怎么那么烦的,真是。

“2x+3y=50,3y+3z=54,那么x、y各是几?”老师枯燥地讲着方程式,我却一点不懂。

窗外吹来一阵清风,感觉很凉快。

耳边想起一阵嗡嗡嗡的声音,像蜜蜂一样。

我迷迷糊糊的上完了课。

“开始考试了,请大家准备好。

”这下惨了!!不会考这种枯燥的x、y吧!我还没弄懂呢!试卷发下来了,白纸上黑色的字显得极不协调,我能看懂每一个字,却不懂怎样解。

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可怎么办??我手里捏着笔,黏黏的,全是汗了。

绿色的铅笔闪着诡异的光,好像在嘲笑我:“谁叫你不懂装懂,这就是后果,哈哈,知道错了吧!晚了!”可想而之,我这次考试考得很差爸爸知道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懂就是不懂,不能因为想做别的事而违心地说:‘我明白了’、‘我知道了’在学习上如此以后在工作上也如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论语》读后感(汇编15篇)《论语》读后感1“一则小故事蕴含着一个大道理,一段小经历浓缩着生命的真谛。

”请您和我一起走进《论语》,它会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阳光。

《论语》分为十一个部分,有《论语学而》、《论语为政》、《论语里仁》、《论语庸也》、《论语述而》、《论语秦伯》……一天,我刚看完手中的《论语》,下楼玩耍时,看见一名男子扯着一位老奶奶的衣领,恶狠狠地说:“我少给了你的钱又怎么了,你能把我怎么样?”眼看千钧一发的时刻就要来到,我怎能不“拔刀相助”?想到这里,说时迟那时快,我三步并作两步,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先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然后振振有词地学着《论语为政》里面地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你连泛爱众而亲仁都没有做到,你还有什么希望可谈呢?”那名男子听了我的话,脸一下子红了,他对我说:“小弟弟,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应该向你学习。

”周围围观的人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一场“可怕的战争”结束了,我也一不小心“出了名”。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自己在平时做的还不够好,不过我也不会放弃,我们现在主要是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做一名好学生。

《论语》读后感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章,宋代大儒朱熹对此评价极高,说孔子的这几句话“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纵观人的一生也不外乎三样事情最重要,即: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提高道德修养。

在开篇,孔子首先提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很重要,二是在学习中要讲究方法,即时常温习和实践,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

人生有涯,而学无止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学习永远是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强调的是人际交往。

人是群居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

朋友是性格相仿、志趣相投、文化层次相近、心灵相通的人。

好的朋友,既是益友,又是良师,所以,任何人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交就不能有长远的发展和进步。

“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则是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人格的塑造。

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不去恼怒和怪罪,体现的是君子宽以待人的大度风范,也是儒家所要求的作为君子的最基本的要求。

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谦恭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若芳香,蝴蝶自来,是金子终会发光。

《论语》读后感3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最近,我们读了孔子的学说,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

《论语》中写了许多学习态度,交友之道,君子之本等等。

还包括仁、德、礼、义、道、智、信等内容。

在《论语》这本书中有许多指导我们学习的方法。

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孔子是一位谦逊,好学的人。

他并不会体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不耻下问。

还有对待学习的态度,例如:“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讲述了学习不能有虚假,不知道就要虚心的向人请教,不能不懂装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讲述了学习是有乐趣在其中的。

死记硬背还不如去投入到__中,寻找其中的乐趣。

这本书里还有一些交友之道,例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这句话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相近。

告诉人们交友的原则。

交正直,诚信,知识渊博的朋友有好处。

交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朋友有害。

读了《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了许多为人处世之道。

在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当他人不理解自己时也不要心怀怨恨。

这样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

我还懂得了许多学习方法。

学过的东西要不断温习,学习是要勤于思考,这样才能不多获取新的东西。

《论语》读后感4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论语》读后感5我们中国,有许多传统的经典。

今天,我就来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根据老师的言行编写的。

这本书中有很多名章名句值得一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些名言警句,直到现在还在鞭策着我们。

孔子有个故事:孔子的学生颜回给大伙儿煮粥。

颜回煮好了粥,揭开锅盖,有粒灰尘掉进了锅里。

他想:扔了灰尘会扔掉很多米。

而这粒灰尘,谁吃都不好,便自己吃了灰尘和米。

孔子看见了,心想:平日里我教他的礼节他都忘了!不知情的颜回盛好了粥,第一碗给老师。

孔子说:“我刚梦见了神灵,第一碗粥,要先给神。

”颜回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孔子也像颜回道了歉。

孔子这种知错就改的态度,我们应当学习。

还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论语》里有一句话“言必行,行必果。

”现在这句话用于表扬。

但是如果背了后面的话,你就懂了。

这句话连起来是“言必行,行必果,铿铿然小人哉。

”这其实是一句批评的话。

孔子的意思是:只知道听信,一定去做,没有正义感,不区分正义和邪恶的人,真是个小人。

最后我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经典瑰宝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把它放在心灵房间最显眼的地方时常拿来擦拭。

这样,中华经典才会世代传承,中华民族昌盛久远。

《论语》读后感6提到《新论语》时,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呃。

看不懂,字不认识意思不明白。

不过我今天看到了一句是这样的写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是我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学过的,字面意思也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学习时不思考,就会茫然糊涂,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充满疑惑。

起初学习论语只是因为背会了,意思也明白了,而今天我再看到这句时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最近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课程,充分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第一遍听课是灌耳音,也就是有印象,不加思考,像是在看小说,听过看过也就算过了,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遍听是明白了意思,也学会了思考问题,能够理论、实际相结合,每听一遍课程对相同知识点都有不同的理解,思考的问题也有所变化。

我们学习不能只是为了学习,如果是为了应付差事而学习,那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学习要带着问题,也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疑惑,不带着问题的学习是没有价值的,只有疑惑却不愿意学习是不会进步的。

有些人只知道“死学”,不会变通,就成了书呆子,脑袋不会拐弯。

真正的学习是要灵活变通,不能死记硬背,活学才能活用。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识。

《论语》读后感7《论语》一书的真谛必须精读细解,但我的时间和学识都有限,只能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发,谈一点感想。

仁“仁”是什么?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时突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人越墙外出。

但他只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

过了一会儿,果真有一小和尚,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小和尚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顿时惊慌失措。

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这便是“仁”。

平和《论语》所传递的第二个生活的要诀,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态。

孔子曾赞赏他的学生颜回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之所以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是因为他的喜怒并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

人际交往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自己人格和心灵的独立性。

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应该能够保持内心精神世界的独立。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进而获得真正的友情。

当受到他人伤害的时候,他并不赞同以德报怨,因为善待对自己坏的人,实际就是怠慢了真正对自己有恩德的人,所以他认为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读后感8《论语》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向我们传授了古人们的美德;《论语》是浩瀚的宇宙,每一句语录都是一颗星星,璀璨无比;《论语》是一台时光机,把我带到了春秋末期,让我感受到了孔老夫子的贤圣之道……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和《论语》成了“好朋友”。

第一位为我们讲解《论语》内容的是小蔡同学,他抛砖引玉,为我们开了个好头。

后面的同学讲得更是精彩:论仁爱篇、论修养篇、论孝友篇……讲得最好的非小于同学莫属了,他声情并茂、引经据典,还巧妙地把我们以前学过的“小人之过也,必文”和“君子之过也,必改”进行了对比讲解,我们听后都觉得对“知错就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我也来模仿一下吧,我把“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改写成了“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小人先言而行后从之”。

哈哈,我也变成古人啦!《论语》这个“大朋友”教会了我什么是“仁德”,怎么去结交正直的朋友,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怎么做才算是孝敬父母。

这一段时间系统地学习《论语》知识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呀!“半部《论语》治天下”,以后我要继续学习《论语》,让自身的品德变得更加高尚。

《论语》读后感9一提到《论语》,我们第一反应想到的肯定是大圣人孔子,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很多,比如,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了私学。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

此外,他还提倡启发式教学,主张老师应该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