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日本电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前期日本电影的发展
一、电影传入日本(1896—1918) (一)电影放映 1896年11月,神户,日本首次放映电影 “辩士”:职业旁白人 (二)自制电影的尝试 1899年,三越百货公司摄影部,柴田常吉,《赏 红叶》,歌舞伎舞台纪录片,日本第一部电影 • 1899年,驹田好洋,《闪电大盗》,日本第一部 故事片 • • • • • •
• 2、“东宝”的建立与创作 • 前身是创办于1932年的“照相化学研究所 ”(简称PCL.Photo Chemical Laboratory ) • 创立了预算制度、制片人体系、实施自由 而现代的管理策略,制作的影片风格多样 。 • 代表导演作品:成濑已喜男《愿妻如蔷薇 》(1935)
• • • • • • • • • • •
• • • • •
二、无声电影的成熟(1917—1931) (一)纯电影运动 1、发起 发起人:归山教正 提倡以欧美电影的创作为参照,从理论和实践两 方面确立日本电影的艺术形式。归山日本最早的 电影杂志《活动照相界》发表文章《活动照相剧 的创作和摄影法》,指出电影不应该模仿戏剧, 而是独立的艺术形式,本质是“通过胶片映出的 形象的活动。”
• (二)战时电影形式 • 1、统一管理 • 1939年,帝国议会制定电影法,将电影创 作完全归于国家管理下。鼓吹“国策电影 ”、《文化电影》,为战争宣传服务。 • 1939年,日本第一部规模宏大的战争电影 《上海陆战队》(熊谷久虎)拍摄。 • 1942年,“大映”成立,兼并“日活”。
• • • •
• (三)吉泽商店 • 1、1903年,东京浅草,电气馆(专门放映 电影的机构) • 2、日俄战争的新闻片 • (四)牧野省三(日本电影之父) • 1908年,《本能寺会战》,日本首次应用 “导演”一词 • 1910年,《忠臣藏》,尾上松之助(日本 第一位明星)
• (四)“日本活动照相股份有限公司”( “日活”)的建立 • 1908年,吉泽商店在东京目黑行人坂设立 了最早的制片厂。 • 1909年,梅屋庄吉,M百代商社在大久保百 人町开办制片厂。 • 1910年,横田商社在京都开办摄影棚。 • 1910年,福宝堂在东京设立摄影棚。 • 1912年,四家公司合并,建立“日活”。
• 3、衣笠电影联盟 • 衣笠贞之助 • 《疯狂的一页》(1926),日本第一部先 锋电影 • 《十字路》(1928)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倾向电影” 左翼倾向电影 伊藤大辅的《斩人斩马剑》(1929) 沟口健二的《东京进行曲》(1929) 铃木重吉的《她何以如此》(1930)
三、有声电影(1931—1945) (一)有声电影改革 1、有声电影的试制 1925年,皆川芳造买下有声电影专利权。 1927年,皆川创办昭和电影公司拍摄有声片。 东条政生自制“伊斯特风”唱盘录音技术。 1930年,日本第一部发声片《故乡》(沟口健二) 1931年,日本第一部百分百有声片《太太和妻子》(五所 平之助)运用土桥录音机。 • 1932年,《春天和少年》(田坂具隆),提高了有声技术 的运用。 • 1932年,《忠臣谱》(衣笠贞之助)成功采用声画对位法 。 • • • • • • • •
• (二)蒲田格调与日活色彩(20世纪20年 代到30年代) • 1、蒲田格调 • 1924年,城户四郎担任蒲田制片厂厂长。 • 风格明快的城市现代剧崛起,以写实的风 格表现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形成 了“现实题材”和“女性电影”的总体格 调。
• (1)牛原虚彦 • 《陆上之王》(1928)、《他和田园》(1928) 、《他和认生》(1929) • (2)岛津保次郎 • 《制茶人家》(1924)、《乡村教师》(1925) 、《久造老人》(1927) • (3)五所平之助 • 《木偶姑娘》(1927)、《乡村姑娘》(1927) • (4)小津安二郎 • 《虽然大学毕了业》(1929)、《东京的合唱》 (1931)、《生来第一次看到》(1932)
• • • • • • •
(二)大岛渚 1959年《爱与希望的街》 1960年《青春残酷物语》 1960年《日本夜与雾》 1976年《感官世界》 1979年《爱之亡灵》 1983年《俘虏》
• 2、以悲壮、感伤情绪回顾战争经历 • 1950年,《听,冤魂的声音》(关川秀雄 ) • 1952年,《原子弹下的孤儿》(新藤兼人 ) • 1953年,《山丹之塔》(今井正) • 1954年,《二十四只眼睛》(木下惠介) • 1956年,《缅甸的竖琴》(市川崑)
• (三)大公司从新崛起 • 1951年,“东映”成立,“日活”重新组 建拍片 • 东宝、松竹、大映、东映、日活、新东宝 • 1954年,《哥斯拉》(本多猪四郎)
• • • • • • • • • •
(二)作品风格 1、影像 佐藤忠男归纳的特征 仰拍、摄影机固定、人物安排成相似形、从正面拍摄人物 、禁止大幅度的动作、稳定的景别、镜头的组接、“窗帘 ”镜头、间隔、指导演员。 (1)低角度拍摄 (2)人物在画面中的拟态布局 (3)空镜头 2、主题 家庭与亲子关系 3、观念
• • • • • • • • •
(二)作品风格 1、男性主义 2、民族特性 (1)武士道精神 (2)将“能剧”运动于电影中 (3)日本传统美术 3、西方精神 (1)与西方哲学与文艺思潮暗合 (2)对好莱坞电影的模仿与改造
• • • • • • • • • • • • • • • • •
三、沟口健二(1898年3月16日—1956年8月25日) (一)艺术经历 1922年《爱情复苏之日》 1924年《残败之歌真悲哀》、《雾港》、《血与灵》 1926年《纸人伤春》 1929年《东京进行曲》 1930年《故乡》 1933年《瀑布飞泻》 1936年《祗园姊妹》,《浪华悲歌 》 1938年《残菊物语》 1940年《浪花女》 1941年—1942年《元禄忠臣谱》 1951年《西鹤一代女》、《阿游小姐》 1952年《雨月物语》 1954年《山椒大夫》、《近松物语》 1955年《杨贵妃》《新平家物语》 1956年《红灯区》
• • • • • • • • • • • •
1960年《坏人睡得香》 1961年《保镖》 1962年《椿三十郎》 1963年《天堂羽地狱》 1964年 《红胡子》 1970年《电车狂》 1974年《 德苏乌札拉》 1980年《影武者》 1985年《乱》 1990年《梦》 1991年《八月狂想曲》 1993年《一代鲜师》
• • • • •
2、纯电影运动对日本电影的突破 (1)用字幕代替辩士 (2)采用女演员 (3)运用特写、场面转换等电影技巧 (4)通过剪辑形成完整的堪称“电影”的 作品。
• 3、纯电影运动的创作 • (1)归山教正 • 《生的光辉》(1918)、《深山的少年》(1918 ) • 花柳春美——日本第一位女演员 • (2)松竹公司 • 1920年,东京蒲田 • 小山熏,松竹电影研究所 • 《路上的灵魂》(1921)村田实导演 • 《京屋衣领店》、《骷髅之舞》田中荣三导演
《东京物语》分析
• • • • • • • • • • • • • •
二、黑泽明(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 (一)艺术经历 1943年《姿三四郎》 1944年《最美丽的》 1946年《无愧于我的青春》 1947年《美好的星期天》 1948年 《酩酊天使》 1949年《静静的决斗》、《野狗》 1950年《罗生门》 1951年《 白痴 》 1952年《生之欲》 1954年《七武士》 1955年《活人的记录》 1957年《蜘蛛巢城》、《在底层》
• 二、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影人及作品 • (一)增村保造(1924年8月25日—1986年11月23 日) • 1957年《亲吻》 • 1958年《巨人与玩具》 • 1959年《泛滥》 • 1972年《新兵队黑社会:火线》 • 1976年《大地摇篮曲 》 • 1978年《情死曾根崎》 • 1980年 《伊甸园的庭院》
• • • • • • • • • • •
3、日活公司的创作 1934年,日活制片厂迁往摩川,根岸宽一担任厂长 1933年,伊藤大辅的《丹下左膳》是日活第一部有声片。 (1)山中贞雄 《街上的前科犯》(1935) (2)伊丹万作 《赤西蛎太》(1936) (3)内田吐梦 《人生剧场》(1936)、《土》(1939) (4)熊谷久虎 《苍生》(1937)
2、松竹公司的创作 “大船格调”:紧密结合小市民生活的写实主义样式。 (1)岛津保次郎 《暴风雨中的处女》(1932)、《隔壁的八重子》(1934 ) (2)小津安二郎 “喜八故事集” 《一念之差》(1933)、《浮草物语》(1934)、《千金 小姐》(1935)、《东京的旅馆》(1935)《独生子》( 1936) (3)清水宏 《值得感谢的先生》(1935)、《风中的孩子》(1937) (3)沟口健二 《浪花悲歌》(1936)、《青楼姊妹》(1936)
2、非宣传电影 (1)天坂具隆的《五个侦查兵》(1938) (2)黑泽明的《姿三四郎》(1943) (3)木下惠介的《热闹的码头》(1943)
• • • •
四、战后的全胜时期 (一)战后初期 木下惠介《大曾根家的早晨》(1946) 黑泽明《无愧我们的青春》(1946)
• (二)独立制片的发展 • “新星电影社”(山本萨夫、今井正) • “近代电影协会”(吉村公三郎、新藤兼 人) • 1、“社会派”现实主义电影 • 1951年,《不,我们要活下去》(今井正 ) • 1960年,《裸岛》(新藤兼人)
• • • • • • • • • • •
1947年《大杂院绅士录》 1948年《风中的母鸡》 1949年《晚春》 1950年《宗方姊妹》 1951年《麦秋》 1953年《东京物语》 1957年《东京暮色》 1958 年《彼岸花》 1959年《早安》、《浮草》 1960 年《秋日和》 1962年《秋刀鱼之味》
• • • • • •
(二)作品风格 1、长镜头 2、全景镜头 3、“溶”、“淡” 4、斜线 5、题材广泛
• • • • •
四、成濑已喜男 《饭》1951 《闪电》1952 《晚菊》1954 《浮云》1955
第三节:日本电影新浪潮
• • • • • 一、日本电影新浪潮产生的背景 (一)电视的冲击 (二)独立制片 (三)对政治的不满 (三)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影响
• • • • • • • • • •
• •
2、日活色彩 形成“男性电影”的硬朗风格 (1)村田实 《清作的妻子》(1924)、《灰烬》(1929) (2)阿部丰 《碍手碍脚的女人》(1926)、《他周围的五个女人》( 1927) (3)沟口健二 《狂恋女艺师》(1926) (4)内田吐梦 《活的玩偶》(1929)、《疆·巴尔疆》(1931)、《复仇 选手》(1931) (4)伊藤大辅的“剑戟片” 《忠次旅行记》(1927)
• • • • • •
(四)古装片的复兴 1950年,《罗生门》(黑泽明) 1952年,《西鹤一代女》(沟口健二) 1953年,《雨月物语》(沟口健二) 1954年,《山椒大叔》(沟口健二) 1954年,《七武士》 (黑泽明)
第二节:日本电影的巨匠
• • • • • • • • • • • • 一、小津安二郎(1903年12月12日~1963年12年12日) (一)艺术经历 1927年《忏悔的刀》 1928年《年轻人之梦》、《肉体美》 1930年《小姐》 1931年《淑女与胡须》 、《东京合唱》 1932年《我出生了,但……》 1933年《非常线之女》 1934年《江湖戏班》 1936年《大学是个好地方》、《独生子》 1937年《淑女忘了什么事》 1941年《户田家的兄妹》
• 1960年6月5日的《读者周刊》发表了记者 长部日出雄和大沼正为配合大岛渚的《青 春残酷物语》首映式所作的专题报道《日 本电影的“新浪潮”》,文中首次采用了 “新浪潮运动”这一词汇,以大岛渚为首 的年轻导演纷纷崛起,宣告日本电影“新 浪潮”的开始。新人力图否定传统电影, 努力创造新的创作手法。该运动持续到20 世界8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