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2羁旅行役诗含解析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全突破 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含答案)
何为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诗也被称作“思乡怀人诗”。
主要通过描写羁旅在外之人所见之景,记叙其所遇之事,多表达凄苦孤寂的心境,宦游之艰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亦或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何鉴赏羁旅行役诗?把握三点:所遇之事所见之景所抒之情思考一点:为何羁旅行役诗非常多?1.为前程、理想不得归(游子);2.征召戍边;3.遭遇贬谪;4.家国离乱。
所见之景整体意境:常见时地:常见意象: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秋阴时清渐向瞑,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快速分辨出题材熟知题材的内容(景,事,情)用经验方法作答总结典型意象情感主题高频手法高考真题讲与练讲析题部分参考答案12.(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总答2分)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孤寂之感更浓重。
(简要分析3分)本课程中的各类试题都具有重复练习的价值,坚持就会有收获! 测试题:(题号编号保留高考题号,尽量还原真题模样)阅读下面的诗歌。
专题02 “羁旅思乡”主题-2023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分主题考前冲刺练习(原卷版)
羁旅思乡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各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这首诗写于贞元二十年(804)岁末,作者任秘书省校书郎,时年三十三岁。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交待诗人身处邯郸驿馆时恰逢冬至。
每逢佳节倍思亲,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抒写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失意之苦。
B.第二句描写诗人孤灯下形影相吊的情状:双手抱膝,枯坐在灯下,唯“影”相伴。
“影伴身”不直言孤单,却更显独处的寂寞。
C.末句“还应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诗人并没有指明,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白诗以语言浅近、平实著称,本诗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
【小题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解连环·孤雁张炎①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②。
料因循③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谩④长门⑤夜悄,锦筝弹怨。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⑥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注释)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号玉田,宋亡后曾寄居浙江。
②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孤雁而不成字,只像笔画中的“一点”。
③因循:迟延。
④谩:漫,徒然的意思。
⑤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被打入长门冷宫。
⑥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北方。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江空晚”,作者把雁置于这空阔的空间,不惟反衬雁之“孤”“小”,且为全词定下低沉的基调。
惟其“空”,才愈见离群雁之“孤”;惟其“晚”,才更显离群雁之“凄冷”:可谓景中含情。
B.“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是孤雁自怜神态的写照。
“顾影”,表示深自珍重。
其中一“欲”字,对孤雁犹豫迟疑的神态刻画地惟妙惟肖。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羁旅思乡类(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梅花引王观年年江上见寒梅。
暗香来,为谁开。
疑是月宫、仙子下瑶台。
冷艳一枝春在手,故人远,相思寄与谁。
怨极恨极嗅香蕊。
念此情,家万里。
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
为我多情,特地点征衣。
花易飘零人易老,正心碎,那堪塞管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香来,为谁开”轻轻一问,道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冷。
B.上阕借古人“折梅赠远”习俗表达了对身处远地的故人的思念。
C.“怨极恨极”与“那堪塞管吹”之语,揭示了人生易逝的主题。
D.整首词就像是跟所见的寒梅深情地对话,更觉无人倾诉的孤寂。
2.试比较“暮霞散绮。
楚天碧、片片轻飞”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境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七)杜甫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注】曾:同“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主人公骑马前行,天上下着雪,天气十分恶劣,与下文的“指落”遥相呼应。
B.出征的队伍进入高山,“高山”这一特定环境也为“径危”和“筑城”提供了合理性。
C.“指落曾冰间”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摹诗中主人公因手抱寒石而冰冷刺骨的感受。
D.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浅显易懂,多用白描,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给百姓带来的痛苦。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今甘肃凉州。
②晋昌:今甘肃瓜州,在武威西北一千余里。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首联以景起笔,颔联情景交融,颈联由景到人,尾联以事作结,脉络清晰又富于变化。
B.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本诗感情更丰富。
高考诗歌鉴赏提升策略之羁旅行役诗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①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 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①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②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 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 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羁旅行役
出门在外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 着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之情。鉴赏 这类诗歌,要注意分析以下三种情况: 1、作者写了哪些的“眼中景”?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 情”? 注意: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的使用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 美好的春 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2、答: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 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 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 则从前面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 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作用 注意这类诗歌写景手法的考查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
答题要点:
1、运用了什么样修辞手
2、分析怎样使用这种修辞手法 3、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或营造了怎样特点的意境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 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 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 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这是为什么?请你 替苏东坡谈一谈最欣赏的原因。 流水本无情,可词人却故意责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 来陪伴词人渡过这寂寞难熬的日子,极其含蓄宛转地表达 出内心的极度痛苦。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专题02 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之羁旅思乡诗(配套练习解析版)一、(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泊歙浦【注】[宋]方岳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注】诗人家在祁门,陆行到款州城,改由浙江水道东下。
本诗作于歙州府城江畔舟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因岸景“似去年”而今昔勾连,“此路”虽是暂时停泊,却也不忍分别。
B.颔联进一步渲染,把具体形象与抽象的感情结合起来,收到生动的艺术效果。
C.颈联将江声与寒江有机融合,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
D.尾联出现了一个“独立”的人影。
与“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形象一致。
【参考答案】D“诗人形象一致”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的诗人是一个胸怀壮志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而本诗'独立渺风烟”是孤独思乡的游子形象。
二者形象不同。
故选D。
(2)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羁旅愁怅之感。
(意象答出3个1分,4个或以上2分;意境:凄清、孤寂各1分;感情2分)二、(郑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
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羁旅行役诗
四、鉴赏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②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 ? ③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五、名家作品鉴赏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 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不归去, 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 僚。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②后人 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 妙处。 (2)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
七、专项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①前两联写景,诗人抓住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营 造了怎样的意境? ②颔联写景雄浑壮阔,历来为外人称道。请思考:颔联诗 人运用了什么手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 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 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 慨。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பைடு நூலகம்鸪飞。
二、基本特征
常见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 、鸿雁、折柳、杜鹃、寒山等。 常见情感: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 聚。 常见写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乐景 衬哀情等。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羁旅行役诗)(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分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羁旅行役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
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
(5分)2.诗歌的最后一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就其中两种进行赏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苏轼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②。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①这两首七绝作于元符三年(1100年),诗人离儋州之前。
澄迈,县名,在今海南岛。
②化用《楚辞·招魂》,借“帝”指朝廷,借“招魂”指奉旨内迁。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横”字的妙处。
(5 分)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析。
(6 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5分)2、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尾联蕴含的诗人情感。
(6分)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11分)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5分)(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020版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题02_羁旅行役诗_含解析
专题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所谓“羁旅”,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②.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③.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④.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猿声、孤灯、酒等①.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④. 杜鹃(子规):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⑤.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①.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题材之羁旅行役诗
古诗鉴赏之羁旅行役(思乡)诗羁旅行役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异地,淹留他乡,或漫游山水,或谋求仕途,或贬谪迁徙,或戍守边塞。
时间漫漫空间遥遥,他们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地吟唱心中永恒的离乡之痛: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与牵挂;对身世遭遇的感怀与无奈;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哀伤与怨愤;对边地苦寒的怨尤和叹息。
一、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莼羹鲈脍、晚钟、秋风、日暮、柳树、丁香、梧桐、苦雨、杜鹃、鹧鸪、鸿雁、猿啼、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二、思想内容1、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2、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3、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2.请结合句子,分析这首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6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羁旅行役诗鉴赏剖析
❖ 其他常见词语: ❖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
鸥 、飘蓬 ❖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
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 之楼。 ❖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 天涯、他乡、孤灯 ❖ 声音 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 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月夜》 ❖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②想象联想(对写法)。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 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 中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 深,故望之久,将妻子写得娇美动人,也衬托 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动人。另 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 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从而表达自 己的思乡之情的。
鹧鸪——羁旅乡愁
❖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
❖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 绪。
❖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 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 江西造口壁》)等,
❖ 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鸟了。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 的热爱与思念。
❖ 旅夜书怀
❖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羁旅行役诗赏析
• 鉴赏表达技巧——如此的思想情感如何表 达?
(10年全国卷Ⅱ)梦中作①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 祐元年(1049),作者因
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
支持范仲淹新政被贬 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
颍州。②传说晋时有 一人进山砍柴,见两
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
童子下棋,于是置斧 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旁观,等棋结柬斧已
拦掉.回家后发现早 已换了人间。③酒阑:
①一句一个场景;
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
②以景写情,情景
么样的心情?
交融;③对仗十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 么特色?
工巧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 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 等。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③抒发漂泊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 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 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 游子思乡,杜鹃叫声正勾起了思乡情绪。 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 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 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 难归的感慨。
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 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的阅读和鉴赏
4. 羁旅行役诗(词)的表达技巧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比喻、 拟人,直抒胸臆。 一)以景衬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清江引·秋怀》)
二)虚实结合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三)乐景衬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四)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2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 羁旅行役诗(词) “羁旅行役”,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
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白居易《望月有感》)
三)宦游沉浮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小结]羁旅行役诗(词)亦可分为四类,即:
[小结]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小结]归根到底,久戍思归、动乱流离、宦游沉浮都是写的“思乡”之情。
3. 羁旅行役诗(词)的常见意象 一)常见的景、物 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 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二)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三)常见意象 ①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②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④鹧鸪:羁旅乡愁。 江晚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⑤柳:1°“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⑤柳:2°多种于檐前屋后,作故乡的象征。 ⑤柳:2°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3°“柳”絮飘忽不定,作遣愁的凭借。 ⑤柳: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⑥船:漂泊之感。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高考专题复习:羁旅行役诗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郊的《游子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2.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3)征人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子夜吴歌·秋歌【捣衣】 捣衣为古代的一【种唐服】饰李民白俗,即妇女把织好思的念、布怀帛乡,、恶铺战在平滑的砧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板上,用秋木风棒吹敲不平尽,,以总求是柔玉软关熨情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多于秋夜何进日行平。胡在虏古,典良诗人词罢中远,征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此 意象常与思念、怀乡、恶战有关。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柳树】
惜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以折柳表惜别。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孤,苦天凄下凉 皆知秋”。 白居易《长恨歌》
如归我 随去寄风”愁直心到。与夜口明 郎角月 西, 。鲜红,故表达有对“友人杜的无娟限怀啼念与血深”切同之情。说。 李白《蜀道常难与》 哀怨、思归有秦关观《。踏莎行》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羁旅行役诗的鉴赏方法 1.明确常用的意象,写了哪些景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
古诗词常见题材之羁旅行役诗鉴赏羁旅行役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异地,淹留他乡,或漫游山水,或谋求仕途,或贬谪迁徙,或戍守边塞。
时间漫漫空间遥遥,他们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地吟唱心中永恒的离乡之痛: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与牵挂;对身世遭遇的感怀与无奈;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哀伤与怨愤;对边地苦寒的怨尤和叹息。
一、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4、常用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
02专项二:羁旅行役诗-高考语文诗歌专题复习早读材料
早读材料—羁旅行役诗目标: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
人们思乡缘由是由于。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1.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
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2006年江苏卷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2.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020高考语文 羁旅诗鉴赏汇总 (共52页ppt)
知识点6 羁旅诗的真题链接
15. 陆游在蜀地时,在自己的诗词中多次提到“吴樯”,表现了他归心 之急。下列诗句中不是表现作者思归之情的诗句是(3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B.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闻笛》 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16.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 这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 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 (6分)
知识点6 羁旅诗的真题链接
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中两种。 答:①借代修辞,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 ②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颈联写雨后白雁低飞诉诸视觉,黄鸸的叫声 不成样子诉诸听觉。 ③乐景写哀情,江南美丽的春光和作者衰病惆怅的心情形成反衬, 倍增其哀。 ④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 悲愤之情。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
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
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唐·杜甫)
4、节日思亲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与自 己的孤独之情。
知识点3 羁旅诗的常见意象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 鸿雁:鸿雁传书,引发思乡怀人之情。 子规(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表达孤独悲伤之意。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 “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梧桐叶落有飘零之感。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柳:①“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②多种于檐前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羁旅思乡诗专练(含答案)
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
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译文: 纷纷杂杂的树叶飘落在透着清香的石阶上,当次夜深人静之时,那悉悉索索 的落叶声更增添了秋天的凉意。卷起珍珠串成的锦帘,华丽的楼阁上空空荡荡, 只见到高天淡淡,银河的尽头像垂到大地。年年今天的夜里,都能见到那素绡般 的皎月,而年年今天的夜里,心上人都远在千里之外。 愁肠已经寸断,想要借酒浇愁,也难以使自己沉醉。酒还没有入口,却先化 作了辛酸的眼泪。夜已深,灯已残,灯火明灭之间,只好斜靠枕头,聊作睡去, 这无休无止的孤栖,真让人尝尽了孤独相似的滋味。算来这苦苦的等待尚遥遥无 期,虽说是终日眉头紧锁,心绪万千,也没有一点办法可以解脱回避。
答案: 1、C 解析 C 项应为“天”字境界阔大,与起句相呼应。 2、词人设想自己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着船篷的雨声,从 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词人借 想象之景写出心境的凄凉和心中欲去而流连、不去更思归的复杂情绪。词的最 后以景作结,寄情于景,渲染了情境,使词含蓄隽永,意犹未尽,比直抒别情 更富感染力。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
的孤苦。
内容情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感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
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羁旅行役诗一.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概说1.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产生的原因: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
所谓“羁旅”,就是因为上述原因,长久寄居他乡的意思。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注:边塞诗后面有专门章节)2.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特点:写作此类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往往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佳节(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②. 滞留途中(夜宿某地,船舶某处等)③. 遭遇不幸(官场失意、科举落榜等)④. 触景生情(景似故乡)3.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典型意象:1) 节令:上元、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2) 时间:黄昏、月夜3) 景物:月、雁、双鲤、杜鹃、捣衣(砧声)、猿声、孤灯、酒等①. 月:一般说来,古诗词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 鸿雁:雁是候鸟,每年秋季都会飞向南方,这常常会引发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叹。
同时,雁又被人们认为有“信使”之用,所以在怀人作品中也常常会出现“鸿雁”的意象。
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李清照)③. 双鲤: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例: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④. 杜鹃(子规):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似“不如归去”,所以当听到杜鹃的啼叫声时,往往也容易触发游子的思乡之情。
例: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春夕》崔涂);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杂诗》无名氏)⑤. 捣衣(砧声):古时游子离家前,妻子往往会为其捣衣,因而当捣衣声响起时,不仅会触动游子的思乡之情,也会令思妇兴起伤情之思。
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4.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基本主题:①. 对故乡、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李白《静夜思》②. 自己途中的愁苦寂寞、内心的孤独凄凉,天地广阔而自身渺小的感慨。
例:张继《枫桥夜泊》③. 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例:杜甫《登高》④. 对国事艰难的感慨。
例:杜甫《登高》⑤. 有的作品中可能也有其他情感出现,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 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常见艺术手法①. 借景抒情②. 想象、虚实结合: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 细节描写例: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张籍)④. 比喻、拟人、双关。
专项训练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
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答案】C【解析】C “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答案】B.【解析】上下句内容反了,上句是写空间,下句是写时间。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6分)【答案】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2分);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2分);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2分);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2分)。
(任答3点,每点2分)【解析】本诗是典型的将自身情感与对国家的担忧结合的作品,诗人前两联写自己,后两联联系国家,表达了对国事艰难的感慨与担忧。
而“刘备诸葛亮”是古诗中常见的“明君贤臣”的代表。
3.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9分)浪淘沙·感事[明]刘基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
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
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漂泊凄凉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D、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答案】C【解析】“孤高”判断无据。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2)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
(解说略。
每点2分,三点即可)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
岁旦:一年的第一天。
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
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
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生日祝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答案】A(2)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词句,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案】首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
【解析】本诗是一首典型的在节日思念故乡的作品,作品通过描述眼前羁旅在途、回忆往昔,表达了浓重的思乡之情。
注意辨别此诗中的实写与虚写。
可通过题目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事件来帮助判断。
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唐]赵嘏宅边秋水浸苔矶①,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桃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重嘶匹马吟红叶,却听疏钟忆翠微②。
今夜秦城③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
②翠微:青翠的山色,泛指青翠的山。
③秦城:长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闲适,“去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B、“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意思是马的嘶呜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诗人以此表现对家乡风物的赞美之情。
C、“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物的回忆,意思是诗人回忆起在故乡山中听到的钟声,还有那满眼的青翠欲滴的山色。
D、尾联回到现实,写诗人与友人相见,禁不住流下泪来,泪水沾湿了衣裳,这表现了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的深情。
【答案】C【解析】C项解读错误,“却听疏钟忆翠微”是说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的山色。
(2)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