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04f2c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a.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鄙视。
3、学习古诗唱,培育积存、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生疏到了秋天的秀丽。
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风光呢?今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
〔相机板书〕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 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成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谈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念。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期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1、自由读课文师:格外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生疏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格外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风光?〔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答复真棒,来,我们先来赏识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教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枯槁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理解:擎雨盖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1764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2.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赠刘景文》一、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文本选自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赠刘景文》。
通过这篇诗文,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形势的深思和忧虑。
通过学习这篇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赠刘景文》,使学生了解黄庭坚的创作背景和风格,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体会到友情的真挚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分析《赠刘景文》的内容和体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文中对友情的表达和对时局的忧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文诗,《赠刘景文》。
2.导入问题:你们对友谊有什么看法?你们最重视的是怎样的朋友?为什么?请思考一下。
Step 2: 学习课文 (30分钟)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黄庭坚的背景和作品概况,并简要介绍《赠刘景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写作动机。
2.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分析解读。
指导学生发现诗中表达的主题、情感及修辞手法等。
3.学生跟读课文,反复品读,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体悟。
Step 3: 文学鉴赏和思考 (2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从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Step 4: 同学交流和讨论 (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就所学内容进行发言和交流。
2.学生代表依次陈述自己组的讨论意见,并就其他组的意见提出补充和反驳。
3.教师适时提问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发表意见。
4.整个班级共同总结归纳课上讨论的观点和心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Step 5: 作文训练 (15分钟)1.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围绕“友情”或“时局忧虑”进行展开。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5bcf563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7.png)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8个生字,掌握7个字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能熟练背诵,理解诗人对XXX的情谊;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问学生是否喜欢秋天,让学生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
2.老师介绍古人也喜欢秋天,常用诗词来赞美秋天,并且要研究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古诗《赠刘景文》。
3.老师介绍诗人XXX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是XXX在冬天和朋友XXX聚会时写的,因此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是否正确。
2.反馈交流,纠正错音,认识生字。
3.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自信地读给自己听。
2.让学生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1)XXX:老师出示两幅图,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幅图,理解“尽、擎雨盖”。
荷塘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现在已经枯败,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来到了。
2)菊残:老师出示图片,解释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读者的课前预情况。
三、新课呈现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首古诗,它是关于什么季节的呢?(引导学生回忆预内容,提醒他们注意秋天的特点和景色)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3、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4、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四、达标训练1、识字练。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写出拼音。
2、口语表达。
学生就秋天的美景进行口语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3、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赠刘景文优秀的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优秀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c388a7f242336c1fb95ec5.png)
赠刘景文优秀的教学设计赠刘景文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赠刘景文教学设计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赠刘景文》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3、师生评价三、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学习生字: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1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4.词语练习课件3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7e6a6708762caaedc33d461.png)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这是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赠刘景文教案三年级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4f6dcb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4.png)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说《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1被崛仙字。
会写生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毕不侗乘泄攀,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弊约憾粒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弊杂啥粒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毙∽槎粒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弊杂啥粒结合图理解诗意。
2毙∽槟谔致劢涣鳎教师相机点拨。
3弊杂勺楹希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苯淌Ψ抖粒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苯淌γ枋鍪意,激发学生想象。
2庇懈星榈乩识痢⒈乘小(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赠刘景文优秀教学设计篇2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夸夸你所喜欢的秋天。
2、我们还学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3、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e7cc9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17.png)
2. 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诗歌的朗读、翻译和解析,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2.教学年级和班级: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感悟,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 诗歌创作:检查学生的诗歌创作是否表达出了对友谊的理解和赞美之情。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反馈:
- 学生创作诗歌时,如果对友谊的理解不准确,可以建议他们再次思考友谊的含义,并尝试用诗歌表达出来。
- 学生创作诗歌时,如果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不全面,可以建议他们再次阅读诗歌,学习借鉴优秀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相关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
- 鼓励学生参观古代文学展览或文化遗址,如苏轼纪念馆、赤壁古战场等,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直观感受。
2.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诗歌相关的背景信息和文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内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2642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5.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友情相关的主题,例如“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感谢”。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首表达友情的古诗。这个创作活动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古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中“橙黄橘绿”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也寓意着友情的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最是”一词的用法,我会通过对比其他诗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关键词语的解析:掌握诗句中的“橙黄橘绿”、“最是”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歌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在诗词创作实践方面,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度。
-在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停留在对诗词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从文化、情感、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引导性问题来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友情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如何向朋友表达你的关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aa0654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7.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35983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0.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7个汉字,并按照笔顺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篇,并且会背诵。
3.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会背诵。
难点:学会用结合注释和插图的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友情的可贵。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首先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美好与珍贵,其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困难,心情低落的时候,你会怎样做?最后,通过《赠刘景文》一诗的写作背景(苏轼在朋友刘景文官场失意,心情低落的时候,作此诗激励他,希望刘景文乐观向上,重拾自信)来导入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赠刘景文》一诗,是作者在什么情境下写出来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友情的美好。
2、初读诗文(1)老师有感情的领读,学生自读。
(2)学习7个汉字的读音、笔顺、组词。
3、深入阅读(1)再次朗读诗文,并找到诗中所写到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
(2)老师提问:“诗中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呢,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诗句大意。
”(3)首先学会通过结合注释、插图的方法来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诗意;接着用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自己尝试着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诗意。
(4)回顾提问:“这次,让我们结合诗意,回顾一下,诗中的景物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边回顾边展示图片)(5)结合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都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再通过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6)拓展思考:想想苏轼想对刘景文说些什么?最后,引发学生对友情、对人生态度的感悟。
四、课堂作业背诵整首古诗。
五、板书设计“荷尽、菊残、橙黄橘绿”→植物逐渐枯萎,果实开始丰收→秋天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f19368cc22bcd127ff0c07.png)
赠刘景文教案(总3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赠刘景文教案赠刘景文教案赠刘景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一齐回答: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多媒体出示读)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3、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2b02d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09.png)
三年级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领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通过送礼物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情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也是诗人送给朋友的一份礼物,那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2、简单介绍诗人苏轼。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正音。
4、全班齐读,注意读准节奏。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讨论诗句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有:仍然有。
傲霜枝:傲寒斗霜的花枝。
3、逐句理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四)体会情感1、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送给刘景文?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借这首诗勉励友人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朗读背诵1、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如分组读、男女读、师生对读等。
2、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
2、教师补充几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如《山行》《枫桥夜泊》等,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七)书写指导1、出示生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c5d47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0.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第1篇】《赠刘景文》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设计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二首古诗,它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因为这是二年级学生升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首古诗,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单元主题以及课标对中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特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从荷尽、菊残、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教学重难点是: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设计理念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诗句入手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补充资料体会诗情、背诵积累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诗文进行对话,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说教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秋景入手,由生活走进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1a955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9.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古诗。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秋末冬初的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4、学习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支持,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1)感受古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生字、生词和难以理解的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特点。
(2)提问学生:在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大自然会有怎样的变化?(3)引出课题《赠刘景文》,介绍诗人苏轼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2、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3、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卡片,教学“赠、刘、残、犹、傲、君”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2)结合诗句,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傲霜枝”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讨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bed5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8.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品《赠刘景文》的背景和创作思想;2.理解《赠刘景文》的意境和艺术风格;3.分析诗中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赠刘景文》的意境和艺术风格;2.分析诗中的意境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诗歌《赠刘景文》;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3.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李白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主要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赠刘景文》的背景(10分钟)教师介绍《赠刘景文》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李白因想念友人而创作的。
同时,介绍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阅读诗歌(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赠刘景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并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4.分析意境表达(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现自己的爱与思念。
同时,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运用。
5.学生发言互动(15分钟)学生发言表达自己对《赠刘景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自己的文学鉴赏心得。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诗歌中的意义和美感。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赠刘景文》的意境表达和艺术特点。
鼓励学生多多欣赏优秀诗歌,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背诵《赠刘景文》中的部分段落,并写下自己的感悟;2.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分析和解读,写出自己的文学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讲解《赠刘景文》的背景和意境表达,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美感。
通过学生的发言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文学兴趣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安排,巩固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鼓励学生多多欣赏优秀诗歌,培养其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赠刘景文教案3篇
![赠刘景文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33105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fc.png)
赠刘景文教案篇1:赠刘景文教案1《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和诗句,感悟诗境。
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杨万里的《小池》你们记的吗?(学生齐背)这首诗里是怎么描写了荷花的?(出示荷花图)(2)(出示第二幅荷花图)与上一幅图比较荷花有什么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看图)到了秋末冬初只剩下枯枝败叶。
今天我们学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这首诗《赠刘景文》,就有对秋末冬初荷花的描写。
板书课题。
理解“赠”。
4、质疑课题。
5、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1、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生齐读、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4、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三、解字词、明诗意过渡: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
张老师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了哪个季节?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尽:完,指凋谢。
(2)擎雨盖:指荷叶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329e4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c.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荷尽”“菊残”“傲霜枝”等。
(2)体会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对友人的勉励这一写作手法。
2、难点(1)领悟诗歌所传达的深刻内涵和情感,理解诗人为何在秋冬之景中寄予对友人的鼓励。
(2)感受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重点语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和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自己对秋冬季节的感受。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通常会有怎样的心情?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生字生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
3、理解诗意(1)讲解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如“赠”“刘景文”“擎雨盖”“犹有”等。
(2)结合图片和注释,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描绘了荷花凋谢,荷叶枯萎的景象。
第二句“菊残犹有傲霜枝”,展现了菊花虽然凋零,但枝干仍然在寒风中挺立。
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提醒友人要记住这一年中美好的时光。
第四句“最是橙黄橘绿时”,强调了秋冬季节橙子和橘子成熟的丰收景象。
4、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写秋冬之景来赠给友人?(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鼓励友人在困境中要保持乐观和坚强。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b104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f.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赠刘景文》的基本诗词,理解诗词中的含义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诗词,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会人生的哲理。
3. 引导学生学习古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良好品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赠刘景文》的诗词理解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深刻含义和情感,领略诗人的思想境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刘景文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学习新课:让学生朗读诗词,然后逐句讲解,重点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深入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4. 拓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进行描述,可以是用文字、画笔或者口头表达。
5. 总结:总结《赠刘景文》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的美好之处。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2. 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和重点。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4. 示范法:教师进行诗词朗诵示范,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赠刘景文》中的秋景,或者画出自己心中的秋景。
2.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赠刘景文》,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3.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背诵情况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材: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 教学PPT: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PPT,辅助教学。
3. 黑板:用于教师书写重点和难点。
4. 教学视频:使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赠刘景文》_模板
![《赠刘景文》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4f4348350e2524de4187e41.png)
《赠刘景文》_模板《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之一佚名一、教材简说《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学习目标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赠刘景文》教学设计《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锗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
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眉道上》。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4402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4.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
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
学习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
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
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
3、师生评价
三、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学习生字:
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 1
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4.词语练习课件3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
五、细读品味
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
—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
(1)荷尽
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
(2)菊残课件7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8
4、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5、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6、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六、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第二课时
《山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复习巩固
1、认读上节课的字词。
2、背诵第一首古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秋天,它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课件12
2、释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二)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
(三)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设计意图:这个词最容易写错。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与“深”区分。
)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前两句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四)”自学三、四句。
1、课件3以画为媒,加深理解。
2、释意: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课件
(3)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全诗的意思吗?课件
四、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
(2) 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业设计:课件17
填空:
山行
寒,。
停,
霜。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