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二年级语文上《赠刘景文》板书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赠刘景文》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
2.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赠刘景文》。
3.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赠刘景文》,理解诗中的意象。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课件:苏轼生平简介、诗意图、板书设计。
2.教学材料:《赠刘景文》原文、注释、翻译。
四、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苏轼: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他的诗词、文章、书画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苏轼的七言绝句《赠刘景文》。
(2)板书:苏轼2.学习《赠刘景文》(1)朗读诗歌:同学们,请你们用普通话朗读这首诗,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诗意图:同学们,请你们结合诗意图,理解诗中的意象。
(4)背诵诗歌:同学们,请你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3.分析诗歌(1)诗的结构:同学们,请你们分析这首诗的结构,找出诗的韵脚。
(2)诗的情感:同学们,请你们谈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的哲理:同学们,请你们思考这首诗蕴含了哪些哲理?4.拓展延伸(1)积累诗词:同学们,请你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苏轼的其他诗词,分享一下你的感受。
(2)创作诗歌:同学们,请你们尝试创作一首赞美四季的诗歌。
(2)布置作业:背诵《赠刘景文》,积累苏轼的其他诗词。
五、板书设计1.《赠刘景文》2.作者:苏轼3.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诗的结构:aabb式5.诗的情感:赞美四季6.诗的哲理:人生哲理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习《赠刘景文》,让学生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赠刘景文教案
赠刘景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诵并背诵《赠刘景文》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2、难点(1)体会诗人通过写景来寄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2)提问学生:在秋天,你们会想到什么?2、作者介绍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他的诗歌风格。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并指导。
4、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荷尽”“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词语。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体会情感(1)提问学生: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送给刘景文?(2)让学生思考:从诗歌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析手法(1)探讨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如荷花的凋零与菊花的残败形成对比。
(2)分析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景物描写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进行比较和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8、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强调学习古诗的重要性和意义。
9、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2)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运用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诗歌的学习中来。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赠刘景文教案3篇
赠刘景文教案篇1:赠刘景文教案1《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和诗句,感悟诗境。
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诗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年级我们学过杨万里的《小池》你们记的吗?(学生齐背)这首诗里是怎么描写了荷花的?(出示荷花图)(2)(出示第二幅荷花图)与上一幅图比较荷花有什么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盛夏时,荷花怒放,还是用杨万里的诗来形容,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看图)到了秋末冬初只剩下枯枝败叶。
今天我们学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这首诗《赠刘景文》,就有对秋末冬初荷花的描写。
板书课题。
理解“赠”。
4、质疑课题。
5、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1、师范读。
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生齐读、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4、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三、解字词、明诗意过渡:碰到读不好的时候,就要这样反复进行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多读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意思。
张老师考考大家,这首诗是写了哪个季节?既然写的是秋末冬初,我们一定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
1、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尽:完,指凋谢。
(2)擎雨盖:指荷叶擎,用手做一个动作,看看这个字,下面是个手,向上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二、教学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体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再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课件标注)赠、残(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自由读诗,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4、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创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擎、残”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诗深刻的哲理。
三、谜语导入出示秋天美景图,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进而导入今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四、初读1.学生自由读古诗,明确自读要求。
2.检查生字词:①用“字词闯关”“开火车”等游戏来检查字词。
②指导易错字“残”的读音、识记方法和写法。
3.指导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古诗的停顿和重读,再来读好诗文。
五、析读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画面呢?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
内容一:“荷尽已无擎雨盖”1.画面:荷花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尽了,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2.理解“擎”,用动作演一演“擎”。
(高高举起,向上托)3.高高举起的荷叶出现在什么时候?(夏日,荷花茂盛的时候)4.看到这样残败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低落、悲伤、伤感)5.边想画面边读诗句,读出情感。
内容二:“菊残犹有傲霜枝”1. 画面:菊花开败了,而花枝却还骄傲的挺立在寒风中,与冰霜斗争。
2. 你觉得菊花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骄傲,自信,勇敢,坚强、积极向上)3. 指导有感情读出菊花的自信、骄傲。
老师来当记者,采访苏大才子,他想送给朋友的话:内容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谁看懂了苏大才子的心思?(请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时节。
)2.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金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鸭梨、酸甜可口的山楂······)3. 教师总结:诗人一改悲凉的情绪,看到的确是秋天沉甸甸的收获,诗人对秋天真是偏爱有加。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体会诗中的哲理意味,懂得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二、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2. 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的意思。
2. 体会诗中的哲理意味,懂得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录音、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古诗录音,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他为什么要写给刘景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赠刘景文》。
老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古诗录音是一首非常美妙的古诗,大家感受一下它的韵律美,是不是觉得很有韵味呢?学生:是的,老师。
这首古诗听起来很好听,感觉很有节奏感。
老师:很好,同学们。
那么,你们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学生:不知道,老师。
老师:其实,这首古诗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刘景文的。
那么,苏轼为什么要写给刘景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赠刘景文》,一起探讨其中的奥妙。
学生:好的,老师。
我们很期待学习这首古诗。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进入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意境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3. 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来学习一首古诗。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确保你们能准确地读出每一个字的音,并且能够流畅地读出整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好的,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
赠刘景文课堂设计
赠刘景文课堂设计这是赠刘景文课堂设计,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赠刘景文课堂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题目)1、看图感悟: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
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助解决: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生读古诗)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如果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7、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8、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认读,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火车出现两次故障)师:哪列火车能开得又快又稳?(学生纷纷举手)9、再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
(读后响起掌声)师:你们读得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10、抢读:师:逐张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读,气氛很热烈。
)11、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呢?学生纷纷举手,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比如:⑴小老师教认字: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擎、残”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本诗深刻的哲理。
三、谜语导入出示秋天美景图,学生谈感受。
教师总结:秋天是一个迷人的、丰收的季节,进而导入今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四、初读1.学生自由读古诗,明确自读要求。
2.检查生字词:①用“字词闯关”“开火车”等游戏来检查字词。
②指导易错字“残”的读音、识记方法和写法。
3.指导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标出古诗的停顿和重读,再来读好诗文。
五、析读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画面呢?同桌分享自己的感受。
内容一:“荷尽已无擎雨盖”1.画面:荷花池中的荷花已经开尽了,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都枯萎了。
2.理解“擎”,用动作演一演“擎”。
(高高举起,向上托)3.高高举起的荷叶出现在什么时候?(夏日,荷花茂盛的时候)4.看到这样残败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低落、悲伤、伤感)5.边想画面边读诗句,读出情感。
内容二:“菊残犹有傲霜枝”1. 画面:菊花开败了,而花枝却还骄傲的挺立在寒风中,与冰霜斗争。
2. 你觉得菊花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骄傲,自信,勇敢,坚强、积极向上)3. 指导有感情读出菊花的自信、骄傲。
老师来当记者,采访苏大才子,他想送给朋友的话:内容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谁看懂了苏大才子的心思?(请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时节。
)2.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金黄的柿子、红彤彤的苹果,金灿灿的鸭梨、酸甜可口的山楂······)3. 教师总结:诗人一改悲凉的情绪,看到的确是秋天沉甸甸的收获,诗人对秋天真是偏爱有加。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8个生字,掌握7个字的写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能熟练背诵,理解诗人对XXX的情谊;培养学生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问学生是否喜欢秋天,让学生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
2.老师介绍古人也喜欢秋天,常用诗词来赞美秋天,并且要研究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古诗《赠刘景文》。
3.老师介绍诗人XXX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是XXX在冬天和朋友XXX聚会时写的,因此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是否正确。
2.反馈交流,纠正错音,认识生字。
3.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让学生大声地读出来,自信地读给自己听。
2.让学生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3.反馈:1)XXX:老师出示两幅图,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幅图,理解“尽、擎雨盖”。
荷塘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现在已经枯败,夏天已经过去,秋天来到了。
2)菊残:老师出示图片,解释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读者的课前预情况。
三、新课呈现1、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一首古诗,它是关于什么季节的呢?(引导学生回忆预内容,提醒他们注意秋天的特点和景色)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
3、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4、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四、达标训练1、识字练。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写出拼音。
2、口语表达。
学生就秋天的美景进行口语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色。
3、写字指导。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1计优秀教学设开课教《赠刘景文》公案《赠刘景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赠刘景文》教案4.教学目标:7个字。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体会诗人对刘景文的情谊。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练背诵,、正确、流利、2、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1 、难点:古诗的理解。
2多媒体课件教学准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1.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
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2.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诗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3.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朋友与他很谈得来。
初冬的.1教学设计文》公开课教案优秀《赠刘景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1. 反馈交流,正音识字。
2. 读古诗,读出节奏。
3.三、细读品味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2. 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反馈:)荷尽: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1(你看这两幅图。
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幅图?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荷塘,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
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到了。
你瞧!(2)菊残课件: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部编版《赠刘景文》完美版教案1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赠刘景文》(含达标训练)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读一次呢?3、师生评价三、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学习生字: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4、词语练习课件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六、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1)荷尽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赠刘景文》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目标: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精选教案二教学目标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教学准生字卡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赠刘景文》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部编三上语文《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赠”“刘”等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赠”“刘”等7个生字。
(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且能背诵。
(三)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意,大致理解《赠刘景文》的意思。
二、教学准备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准备相关图片、黑板贴。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介绍诗人,揭示课题。
2.指导书写生字“赠”和“刘”。
(教师示范,边写边提示学生书写要点)3.解析课题,提出问题。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
适时提示学生“赠”就是“送”,可以组词“赠送”)(3)学生根据题目质疑。
(预设:这首诗是谁送给刘景文的?为什么要送这首诗?)4.简介作者,了解生平。
(出示苏轼简介,重点关注苏轼所处的朝代和他取得的文学成就)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指导正确朗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随机正音,关注后鼻音的生字。
(2)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停顿,并让学生在诗中画出停顿。
(如果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困难,老师适时范读)(3)指名读古诗,适时评价。
(评价内容:正确流利,声音响亮,注意停顿,富有韵律感等)(4)齐读古诗。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1.结合具体诗句,判断诗歌所描写的季节。
指名回答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并说说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引导学生关注诗的第一、二句。
2.结合图片,借助注释,理解“荷尽”和“擎雨盖”。
(1)(出示“荷花盛开”和“荷叶衰败”两幅图,进行对比)第一句诗对应的是哪一幅图里的景象,从哪里可以知道?①理解“荷尽”。
(板书:结合图片)②再读诗句,理解“擎”的意思。
《赠刘景文》线上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1
《赠刘景文》线上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赠刘景文线上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1简介本教案介绍了一种针对刘景文的线上教学设计,旨在提高他的研究效果。
教案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评估等方面。
教学目标- 帮助刘景文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促进刘景文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提高刘景文的研究效果和成绩教学内容本教案将以课程中的一个重点知识点为内容,具体内容包括:- 知识点1: xxx- 知识点2: xxx- 知识点3: xxx教学方法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结合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性教学工具,具体方法包括:- 视频教学: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讲解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互动讨论:利用线上平台的讨论功能,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 练与评估:布置课后练作业,通过线上提交和评估,帮助刘景文巩固所学知识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起他们对本课知识点的思考2. 视频教学:播放精心制作的知识点解说视频,配合图表和案例,帮助刘景文理解重点内容3. 互动讨论:分成小组进行线上互动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4. 练与评估:布置一些课后练题,同时提供答案和解析,用于自测和巩固所学知识5. 总结:通过一个小结视频或文字总结,帮助刘景文回顾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要点评估本教案的评估分为两个部分:- 学生自测:通过课后练作业进行自我评估,帮助刘景文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刘景文在课堂互动和练中表现的情况进行评价,提供学业建议和改进方法结束语通过该线上教学设计,我们相信可以提高刘景文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促进他对课程的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
该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好地适应刘景文的学习需求。
赠刘景文_教案教学设计_1
赠刘景文
本文是关于赠刘景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能有节奏地朗读古诗,正确地书写诗句。
能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受诗人达观的个性。
教学过程:
一读诗。
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出古诗的节奏。
指导方法:范读,领读,组织朗读比赛。
二写诗。
要求:写正确,特别注意生字“擎君须”;
写规范,特别注意行款整齐。
指导方法:范写,个别指导。
三解诗。
1诗中写了哪几种景物?
2分别理解诗中的荷和菊。
指导方法:比较学习。
回忆《荷花》,欣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夏日荷花的盎然生机。
读诗中的荷花,板画理解“擎雨盖”。
体会诗中的荷花,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欣赏《不第后赋菊》,待到来年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气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说说秋日的菊花在诗中是怎样的模样。
理解“残”“傲”。
3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可以推知诗中写的是什么时节?
4此时此景,诗人为什么说是一年好景?感受“橙黄橘绿”的鲜亮和带给人成熟与收获的喜悦。
四赏诗。
1初冬时节还有哪些美好的地方?欣赏《山中》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2你最喜欢哪个时节?用古诗回答理由。
五背诗默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赠刘景文》4.《赠刘景文》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熟练背诵,体会诗人对刘景文的情谊。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语来说说你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
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初冬的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朋友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词语,要求读正确、流利。
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2.反馈交流,正音识字。
3.读古诗,读出节奏。
三、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
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反馈:(1)荷尽: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对比荷花盛开和此时荷尽的图片,说说你喜欢哪幅图?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荷塘,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
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到了。
你瞧!(2)菊残课件: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以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
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花中四君子之一,不畏严寒,高风亮节,高雅孤傲。
因陶渊明的“采菊东南下”便得了“花中隐士”的称号。
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正是这残菊显示了铮铮铁骨,傲气凛然,一个“傲”字,写出了菊花的气节。
诗人仿佛在说,刘景文正像这菊花一样,保持着傲雪冰霜的气节。
4.苏轼就只看到秋天的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远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秋天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秋天也是值得欣赏的,大自然自有它的运行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欣赏着美景,记在心中,珍惜这大好的时光。
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四、熟练背诵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熟读背诵。
五、写字指导有七个生字需要我们书写,你有要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吗?赠:左窄右宽。
下面的日是长一点的。
盖:上面三横差不多长。
下面的稍微比上面宽一点。
菊:里面的“米”捺变点,往左一点,“米”的横长一点才好看。
残:右面是两横一撇。
橙:右面的“登”窄一些,左窄右宽,紧凑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赠刘景文》(含达标训练)人教(部编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含达标训练)教学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读一次呢?3、师生评价三、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学习生字: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4、词语练习课件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指导书写六、细读品味1、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课件42、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课件5(1)荷尽课件6: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课件7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件84、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5、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6、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
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七、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橙课后反思: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
这首诗意语含蓄,对事物环境有双重思索。
秋末,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秋意甚浓;荷败菊残,枝条依然笑秋霜,在寒冻的环境有人低头有人昂首,在同样的环境有残局亦有丰收。
自然,这样深刻的文义对于一群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自是难以理解。
幸运的是我总会在诵读课及“每周一诗”中为孩子们准备很多经典大餐。
于是,我便按照我的想法开始了这节古诗课教学。
因为我班孩子已形成了良好的古诗词背诵风气。
所以课一开始,孩子们就摇头晃脑,开始背诵起来。
字音不准,语句拖沓。
这点早在我意料之中,于是我笑着用自己的朗读来示范和感化孩子。
听了我的范读,孩子们终于静心朗读。
于是我的第一步:“读准确”便达成。
在读课题并理解课题后,我问学生:“谁还会背其他的赠送诗?”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有的竟主动站起来背古诗了——《赠汪伦》,熟悉的诗句马上让学生走进了诗的意境。
这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入境悟情,体会“赠”的含义,进而理解《赠刘景文》重在言志,而不是抒情。
于是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再次自由朗读。
边读边结合插图思考:诗歌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读着,读着,你仿佛都看到了些什么?边读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接着,“擎雨盖、荷尽、傲霜枝”等关键词语便被提了出来。
三年级的孩子,需要图文并茂来理解文意。
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展现深秋初冬的景色,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境,很轻松地理解了残荷颓败、秋菊傲霜的形象。
同时自然地过渡到橙橘,学生们恍若在诗句中散步,自然领会得就很深刻了。
达标训练: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写景,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①“萧萧梧叶”让我想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秋天。
②诗句中“__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漂泊异乡,“____________”字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诗句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B、这两句诗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特别是“寒”字一语双关,既有秋风寒凉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C、诗句实际上描写的是诗人在他乡看到美丽景色后的激动和欣慰的心情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行远上寒山_______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_______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
全诗描写的是_________(季节)的景色,从第_________、_________句诗中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局做铺垫的B、第三局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然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但是通过诗中的“寒山”“霜叶”等景物可以看出诗人对秋季到来时的哀伤叹息。
参考答案:1.(1)荷尽菊残已无犹有(2)①示例:树叶在秋风中簌簌地响,纷纷飘落到地上②客情③ C2.(1)石径枫林(2)唐杜牧秋天一四(3)寒山石径白云枫林(4)D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含答案):4.《赠刘景文》4.《赠刘景文》学案【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