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八章 解表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配伍,和方剂学联系多,这里只掌握比较 典型的配伍、例如:麻黄-桂枝,桂枝- 白芍,附子-干姜,半夏-干姜,黄芪- 防风,白芍-甘草,黄连-吴茱萸等具有 相须、相畏、相杀等典型配伍关系和十分 特殊的固定药对,其他不要求。
五、药物的毒性,特殊的用量,用 法和使用注意,必须专门记忆
• 中药多为植物药,无毒者多,用量不需特殊记忆, 只需根据总论里提出的用量原则,总体上把握即 可。一般用10g,药味浓烈的用量6g,质重矿物 药用量3g,
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
么
药,又称发散药。
是
解
大多具有辛味,主入肺经、 膀胱经,偏行肌表。
表
药 ?
部分还兼有宣肺利水、止咳 平喘、胜湿止痛、透疹等作
用。
针对病症:
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 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疹发不畅、 可借其辛散祛邪作用以宣肺散邪和疹子透发。
• 例如:各药下注明的出处——是为了查找 文献资料提供参考,不需掌握;
• 各药概述部分——来源、拉丁名(植物学、 鉴定学),也不需掌握。
• 只有一些临床功用有明显差异的药物,才 要求掌握药材品种与功用的关系。
• 例如:汉防己——木防己;川贝——浙贝; 川牛膝——怀牛膝;
• 另外,关于应用部分,是初学中药时觉得 最为繁杂难记,又最易混淆的内容。这主 要是中医基础理论不坚实,又未能处理好 课程内容的关系而造成的,有些适应症的 具体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原 则等。
“理论。
• 而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祛风湿药、开窍药 等——辛味
• 又由“血由心所主,并归藏于肝“这一中医基础 理论,则活血药、凉血药、止血药、补血药—— 归心肝二经
• 除共性外,个性则必须逐一记忆。
• 4.配伍原则
• 概述中介绍的配伍原则,是根据各类 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病症的病因、证型 总结出来的,不必死记。
• 但是,中药学并非杂乱无章,其中有许多 规律性、趣味性,只要方法得当,并付出 艰苦劳动,这些困难就可以克服。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 一.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我们大家都没有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在以
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穿插讲中医理论给大家
讲述,以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例如:中医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 例如:化湿药物,都具有化湿的功效,皆 可用于湿阻中焦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 吐、食少体倦、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 而在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草果等药 下,就不必反复记忆这些内容,而只需记 忆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 另外,中药的同一种功效和主治病症,大 多可以用不同的名词术语来表达。
• 例如:化湿药的功效——化湿、化湿运脾、 化湿健脾、化湿和中
4.宣肺平喘:使用质轻宣散之品,宣通肺气,治疗 肺气郁闭,咳嗽,痰多,气喘的方法。
5.宣通鼻窍:使用辛散升浮之品,宣通鼻窍,治疗 鼻渊头痛、鼻塞、流涕的方法。
6.调和营卫:是纠正营卫失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方 法。风邪侵袭肌表,卫气与之抗争,引起营卫失 和,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此时,虽有汗 出,但表证不解,故用辛温发汗力缓和的桂枝配 伍酸敛的白芍,一散一收,最能调和营卫,以解 除风邪。
三拗汤
麻杏甘,可增强平喘功效。
小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
若兼内有寒饮,本配伍细辛、 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 平喘止咳。
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 石膏、杏仁、甘草等药配伍以 清肺平喘。
3、用于水肿而兼有表证。 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
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本课内容的要点】
• 1. 发散风寒药 • 掌握: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防风 荆芥 羌活
白芷 • 熟悉:香薷 细辛 苍耳子 生姜 藁本 辛夷 • 2.发散风热药 • 掌握: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胡 • 熟悉:升麻 蝉蜕 蔓荆子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
什
苍耳子
Fructus Xanthii
葱白
Bulbus Allii Fistulosi
柽柳
Cacumen Tamaricis
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胡荽 Herba Coriandri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藁本
Rhizoma et Radix Ligustici
卫阳被郁
风
寒
营阴涩滞
素
表
太阳经气不利
,Fra Baidu bibliotek
营卫运行不畅
肺
气
肺气不宣
不
宣
风寒束表之体征
发 汗 解 表麻 ,黄 宣汤 肺 平 喘
麻黄
发汗解表,能发阳气、宣肺平喘。君
桂枝
苦 杏仁
发汗解肌,温经止痛、透达营卫, 助散风寒,除身痛。臣
宣降肺气,散风寒,与麻黄-宣-降 平喘。 佐
甘草
调和诸药,缓麻桂峻烈之性。使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 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定义
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部分药分别 具有平喘止咳、利水消肿、祛风除湿等作用。
功效
适应证
主治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无汗 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脉浮等。
部分药物用治喘咳、 水肿、风疹瘙痒、风湿痹证等。
注意!
本类药多有较强的发汗 作用,虚人当慎用。
白辛香辛 芷荑薷温辛 胡苍苏解温 荽耳桂表解 防葱芥有表 藁柽生麻药 羌柳姜黄歌 。,,,
羌活
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
名词术语解释
1.解表:通过辛味药的发散作用,解除肌表的病邪, 治疗外感表证的方法。
2.透疹:使用辛凉之品,清宣肺气,透泻疹毒,使 疹子顺利出透,是治疗麻疹不透的方法。
3.解肌:有两个含义,一是解除肌表的病症;二是 解除因外邪侵袭所产生的局部肌肉强直不舒的证 候。
麻黄
Herba Ephedrae
香薷
Herba Moslae
紫苏
Folium et Caulis Perillae
桂枝
Ramulus Cinnamomi
荆芥 Herba Schizonepetae
荆芥
生姜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辛夷
Flos Magnoliae
第八章 解表药
Drugs for Expelling Superficial Evils
【目的与要求】
•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 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 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 2.掌握药物13味,熟悉药物9味,了解药 物1味,参考5味。
•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 4.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
• 症候——湿阻中焦、湿邪困脾、湿困脾胃、 脾为湿困等等。
• 辛温解表药——发汗解表、散寒解表、发 表散寒、祛风解表、散风寒等,统统概括 为:发散风寒。
• 3.性能特点 • 共性 • 个性 • 寒热药性,是与所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 所以,清热药、发散风热药、凉血止血药——寒
凉之性 • 温里药、发散风寒药、补阳药——热性 • “辛能散,能行“及辛可表示芳香之气的”五味
•
发散风热 着重介绍
• 但对麻黄——平喘、利尿;紫苏——行气; 菊花——解毒、平肝等,不作重点介绍。
• 所以,在各章的学习后,再反过来复习比 较,才能真正搞明白功效含义、特点和应
用规律。
三、学好章节概述,是掌握各类药 物共性和要点的关键
• 中药学规划教材是按药物的主要功效来分 类的,故概述部分,是以该类所有药物的 功效为核心,而概括出来的共性和要点, 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就避免了相同内容的 重复记忆和学习,只需比较差异的一部分。
•
• 有的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中 医诊断学》去理解、类推和记忆。有的则 有待日后在临床学科中学习,例如:丹毒、 痄腮、疥癣、破伤风、中风,而在中药学 学习时,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中药学的内容,不但与其他课程交 叉,其前后也重复交叉。
• 解表药——配伍补虚、理气、清热药等
•
功效方面 发散风寒
• 在各论的每一章的概述中,都有以下5个方 面的内容:
• 1.该类药的定义
• 通用模式:凡以 为主要作用(功效), 用以治疗 病症的药物,称为 药,结合 中医基本理论,各类药物的含义是很容易 理解和掌握的。
• 2.功效和主治
• 是这类药物规类的依据,也是该章所有药 物具有的主要功效和主治,记住了这些, 也就记住了这类药物重点中的重点。
• 寒热虚实 四气 补泻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 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
• 脏腑——归经
• 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升降浮沉
二、学习中药学必须处理好与相关 课程的关系,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 为了充分体现中药学及各味药物的完整性 和临床实用性,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涉 及了较多内容,但并不是要求你在这一门 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步完成,必须分辨清 楚,抓住重点。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 清代本草学家汪昂曾风趣地告诉读者: “最能使人如寐如睡者,莫过于读本草”, 多数人反映中药难记。
• 1.中药为数众多,每一味药物自成一体,性 能,功效互异;配伍多变难测;
• 2.性能功用相似的同一类药物,其主治范围、 作用强度、用量用法、毒性和禁忌不同;
• 3.除了本学科以外,往往涉及中医药基础、 方剂学、诊断学及临床学科的知识。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解表发汗、平喘、利水。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鼻塞,无汗,脉 浮紧等表实证。
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 以发汗解表。
麻黄 甘草 桂枝 苦杏仁
干妈贵姓 ?
麻黄汤
恶寒 发热 无汗 头痛 身痛
喘咳
苔薄白 脉浮紧
肌表失其温煦
有些解表药兼能祛除湿邪并缓解疼痛,可 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
风寒
表 证
风热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Diaphoretics with Pungent in Flavor and Warm in Property
解表药中性味多为温辛,辛以发散, 温可祛寒,能够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治疗风寒表证的药物。
• 养阴——肺阴、胃阴、心阴等
• 性味、归经——推出来的和书上的不完全 一致,这主要有的来源于真实的滋味,有 的来源于五行学说,有的出自其他特殊的 中医药理论,有的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些医 药家的独特学术见解——不要求掌握,但 有的内容知道了方便学习其他。
• 应用部分,文字最多,涉及基础和临床的 面最广,但只要在统一掌握各类药物共有 的主治病症基础上,弄清楚其个性特征和 典型配伍,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
• 5.使用注意
• 一般是本类药物的病症禁忌。这些内容是 根据其主要功效,并结合中医治则和治法 原理而确定的,例如发散风寒药——辛温 之性(风热表证不用)。另外,有的使用 注意是该类药物的性状决定的,例如:芳 香性药物——不宜久煎;金石、贝壳类— —久煎等。
四、学习具体药物时,以功效为核心,将 性味、归经和主治、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 对少数有毒药物,例如:雄黄、朱砂、甘 遂、巴豆、马钱子,对其毒性、用量范围, 必须逐个记忆,一点都不能含糊;对贵重 药,比如麝香、冰片、牛黄、雄胆,用量 小,也需逐个记忆。
• 特殊的用药途径,先煎、久煎、包煎、烊 化,逐一记忆。
• 尽管我们说了那么多,但中药毕竟很多, 有了正确的方法,还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及时复习,学会总结,才能真正学好。
7.和解少阳: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一种方法.邪 在少阳,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眩,常用柴胡配伍黄芩来和解.
8.透表泄热:用辛味透散表邪,用苦味清泄里热, 治疗外感发热的一种方法。柴胡味苦,辛,性味 寒,常用于外感表证发热。
9.理气安胎:通过调理脾胃气机达到安胎之功,治 疗妇女因气滞导致胎动不安的一种方法。常用紫 苏配伍砂仁等。
麻黄* Herba Ephedrae
〔来源〕 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中麻黄E. intermedia 木贼麻黄 E. equisetina
草质茎
〔产地及采收〕 主产于河北、山西、 内蒙古、甘 肃、 辽宁、四川等。立秋至霜降之间 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用。
才能全面理解和记忆
• 功效是重点中的重点,以功效为核心类推 其它,一般是动宾结构,动词不同:
• 迥异:例如:祛风-息风;化湿-燥湿; 胜湿-利湿
• 相近:化瘀-祛瘀、散瘀、消瘀、行瘀、 逐瘀、破瘀;化痰-消痰、祛痰、导痰、 涤痰、豁痰
• 清热解毒——清解热毒
• 祛风除湿-祛除风湿
• 功效层次性
• 清热——清气分、肺胃热等
五、药物的毒性,特殊的用量,用 法和使用注意,必须专门记忆
• 中药多为植物药,无毒者多,用量不需特殊记忆, 只需根据总论里提出的用量原则,总体上把握即 可。一般用10g,药味浓烈的用量6g,质重矿物 药用量3g,
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
么
药,又称发散药。
是
解
大多具有辛味,主入肺经、 膀胱经,偏行肌表。
表
药 ?
部分还兼有宣肺利水、止咳 平喘、胜湿止痛、透疹等作
用。
针对病症:
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 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疹发不畅、 可借其辛散祛邪作用以宣肺散邪和疹子透发。
• 例如:各药下注明的出处——是为了查找 文献资料提供参考,不需掌握;
• 各药概述部分——来源、拉丁名(植物学、 鉴定学),也不需掌握。
• 只有一些临床功用有明显差异的药物,才 要求掌握药材品种与功用的关系。
• 例如:汉防己——木防己;川贝——浙贝; 川牛膝——怀牛膝;
• 另外,关于应用部分,是初学中药时觉得 最为繁杂难记,又最易混淆的内容。这主 要是中医基础理论不坚实,又未能处理好 课程内容的关系而造成的,有些适应症的 具体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原 则等。
“理论。
• 而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祛风湿药、开窍药 等——辛味
• 又由“血由心所主,并归藏于肝“这一中医基础 理论,则活血药、凉血药、止血药、补血药—— 归心肝二经
• 除共性外,个性则必须逐一记忆。
• 4.配伍原则
• 概述中介绍的配伍原则,是根据各类 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病症的病因、证型 总结出来的,不必死记。
• 但是,中药学并非杂乱无章,其中有许多 规律性、趣味性,只要方法得当,并付出 艰苦劳动,这些困难就可以克服。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 一.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
我们大家都没有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在以
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穿插讲中医理论给大家
讲述,以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例如:中医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 例如:化湿药物,都具有化湿的功效,皆 可用于湿阻中焦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 吐、食少体倦、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 而在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草果等药 下,就不必反复记忆这些内容,而只需记 忆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 另外,中药的同一种功效和主治病症,大 多可以用不同的名词术语来表达。
• 例如:化湿药的功效——化湿、化湿运脾、 化湿健脾、化湿和中
4.宣肺平喘:使用质轻宣散之品,宣通肺气,治疗 肺气郁闭,咳嗽,痰多,气喘的方法。
5.宣通鼻窍:使用辛散升浮之品,宣通鼻窍,治疗 鼻渊头痛、鼻塞、流涕的方法。
6.调和营卫:是纠正营卫失和,解除风邪的一种方 法。风邪侵袭肌表,卫气与之抗争,引起营卫失 和,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等。此时,虽有汗 出,但表证不解,故用辛温发汗力缓和的桂枝配 伍酸敛的白芍,一散一收,最能调和营卫,以解 除风邪。
三拗汤
麻杏甘,可增强平喘功效。
小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
若兼内有寒饮,本配伍细辛、 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 平喘止咳。
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 石膏、杏仁、甘草等药配伍以 清肺平喘。
3、用于水肿而兼有表证。 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
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本课内容的要点】
• 1. 发散风寒药 • 掌握: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防风 荆芥 羌活
白芷 • 熟悉:香薷 细辛 苍耳子 生姜 藁本 辛夷 • 2.发散风热药 • 掌握:薄荷 牛蒡子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
胡 • 熟悉:升麻 蝉蜕 蔓荆子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
什
苍耳子
Fructus Xanthii
葱白
Bulbus Allii Fistulosi
柽柳
Cacumen Tamaricis
白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胡荽 Herba Coriandri
防风
Radix Saposhnikoviae
藁本
Rhizoma et Radix Ligustici
卫阳被郁
风
寒
营阴涩滞
素
表
太阳经气不利
,Fra Baidu bibliotek
营卫运行不畅
肺
气
肺气不宣
不
宣
风寒束表之体征
发 汗 解 表麻 ,黄 宣汤 肺 平 喘
麻黄
发汗解表,能发阳气、宣肺平喘。君
桂枝
苦 杏仁
发汗解肌,温经止痛、透达营卫, 助散风寒,除身痛。臣
宣降肺气,散风寒,与麻黄-宣-降 平喘。 佐
甘草
调和诸药,缓麻桂峻烈之性。使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 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
定义
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部分药分别 具有平喘止咳、利水消肿、祛风除湿等作用。
功效
适应证
主治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无汗 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脉浮等。
部分药物用治喘咳、 水肿、风疹瘙痒、风湿痹证等。
注意!
本类药多有较强的发汗 作用,虚人当慎用。
白辛香辛 芷荑薷温辛 胡苍苏解温 荽耳桂表解 防葱芥有表 藁柽生麻药 羌柳姜黄歌 。,,,
羌活
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
名词术语解释
1.解表:通过辛味药的发散作用,解除肌表的病邪, 治疗外感表证的方法。
2.透疹:使用辛凉之品,清宣肺气,透泻疹毒,使 疹子顺利出透,是治疗麻疹不透的方法。
3.解肌:有两个含义,一是解除肌表的病症;二是 解除因外邪侵袭所产生的局部肌肉强直不舒的证 候。
麻黄
Herba Ephedrae
香薷
Herba Moslae
紫苏
Folium et Caulis Perillae
桂枝
Ramulus Cinnamomi
荆芥 Herba Schizonepetae
荆芥
生姜
Rhizoma Zingiberis Recens
辛夷
Flos Magnoliae
第八章 解表药
Drugs for Expelling Superficial Evils
【目的与要求】
• 1.掌握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 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 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 2.掌握药物13味,熟悉药物9味,了解药 物1味,参考5味。
•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 4.熟悉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
• 症候——湿阻中焦、湿邪困脾、湿困脾胃、 脾为湿困等等。
• 辛温解表药——发汗解表、散寒解表、发 表散寒、祛风解表、散风寒等,统统概括 为:发散风寒。
• 3.性能特点 • 共性 • 个性 • 寒热药性,是与所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 所以,清热药、发散风热药、凉血止血药——寒
凉之性 • 温里药、发散风寒药、补阳药——热性 • “辛能散,能行“及辛可表示芳香之气的”五味
•
发散风热 着重介绍
• 但对麻黄——平喘、利尿;紫苏——行气; 菊花——解毒、平肝等,不作重点介绍。
• 所以,在各章的学习后,再反过来复习比 较,才能真正搞明白功效含义、特点和应
用规律。
三、学好章节概述,是掌握各类药 物共性和要点的关键
• 中药学规划教材是按药物的主要功效来分 类的,故概述部分,是以该类所有药物的 功效为核心,而概括出来的共性和要点, 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就避免了相同内容的 重复记忆和学习,只需比较差异的一部分。
•
• 有的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中 医诊断学》去理解、类推和记忆。有的则 有待日后在临床学科中学习,例如:丹毒、 痄腮、疥癣、破伤风、中风,而在中药学 学习时,可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中药学的内容,不但与其他课程交 叉,其前后也重复交叉。
• 解表药——配伍补虚、理气、清热药等
•
功效方面 发散风寒
• 在各论的每一章的概述中,都有以下5个方 面的内容:
• 1.该类药的定义
• 通用模式:凡以 为主要作用(功效), 用以治疗 病症的药物,称为 药,结合 中医基本理论,各类药物的含义是很容易 理解和掌握的。
• 2.功效和主治
• 是这类药物规类的依据,也是该章所有药 物具有的主要功效和主治,记住了这些, 也就记住了这类药物重点中的重点。
• 寒热虚实 四气 补泻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 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
• 脏腑——归经
• 脏腑气机升降理论——升降浮沉
二、学习中药学必须处理好与相关 课程的关系,抓住重点,循序渐进
• 为了充分体现中药学及各味药物的完整性 和临床实用性,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涉 及了较多内容,但并不是要求你在这一门 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步完成,必须分辨清 楚,抓住重点。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 清代本草学家汪昂曾风趣地告诉读者: “最能使人如寐如睡者,莫过于读本草”, 多数人反映中药难记。
• 1.中药为数众多,每一味药物自成一体,性 能,功效互异;配伍多变难测;
• 2.性能功用相似的同一类药物,其主治范围、 作用强度、用量用法、毒性和禁忌不同;
• 3.除了本学科以外,往往涉及中医药基础、 方剂学、诊断学及临床学科的知识。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 解表发汗、平喘、利水。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 鼻塞,无汗,脉 浮紧等表实证。
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 以发汗解表。
麻黄 甘草 桂枝 苦杏仁
干妈贵姓 ?
麻黄汤
恶寒 发热 无汗 头痛 身痛
喘咳
苔薄白 脉浮紧
肌表失其温煦
有些解表药兼能祛除湿邪并缓解疼痛,可 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
风寒
表 证
风热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Diaphoretics with Pungent in Flavor and Warm in Property
解表药中性味多为温辛,辛以发散, 温可祛寒,能够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治疗风寒表证的药物。
• 养阴——肺阴、胃阴、心阴等
• 性味、归经——推出来的和书上的不完全 一致,这主要有的来源于真实的滋味,有 的来源于五行学说,有的出自其他特殊的 中医药理论,有的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些医 药家的独特学术见解——不要求掌握,但 有的内容知道了方便学习其他。
• 应用部分,文字最多,涉及基础和临床的 面最广,但只要在统一掌握各类药物共有 的主治病症基础上,弄清楚其个性特征和 典型配伍,就达到了学习的要求。
• 5.使用注意
• 一般是本类药物的病症禁忌。这些内容是 根据其主要功效,并结合中医治则和治法 原理而确定的,例如发散风寒药——辛温 之性(风热表证不用)。另外,有的使用 注意是该类药物的性状决定的,例如:芳 香性药物——不宜久煎;金石、贝壳类— —久煎等。
四、学习具体药物时,以功效为核心,将 性味、归经和主治、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 对少数有毒药物,例如:雄黄、朱砂、甘 遂、巴豆、马钱子,对其毒性、用量范围, 必须逐个记忆,一点都不能含糊;对贵重 药,比如麝香、冰片、牛黄、雄胆,用量 小,也需逐个记忆。
• 特殊的用药途径,先煎、久煎、包煎、烊 化,逐一记忆。
• 尽管我们说了那么多,但中药毕竟很多, 有了正确的方法,还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及时复习,学会总结,才能真正学好。
7.和解少阳: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的一种方法.邪 在少阳,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 目眩,常用柴胡配伍黄芩来和解.
8.透表泄热:用辛味透散表邪,用苦味清泄里热, 治疗外感发热的一种方法。柴胡味苦,辛,性味 寒,常用于外感表证发热。
9.理气安胎:通过调理脾胃气机达到安胎之功,治 疗妇女因气滞导致胎动不安的一种方法。常用紫 苏配伍砂仁等。
麻黄* Herba Ephedrae
〔来源〕 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中麻黄E. intermedia 木贼麻黄 E. equisetina
草质茎
〔产地及采收〕 主产于河北、山西、 内蒙古、甘 肃、 辽宁、四川等。立秋至霜降之间 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用。
才能全面理解和记忆
• 功效是重点中的重点,以功效为核心类推 其它,一般是动宾结构,动词不同:
• 迥异:例如:祛风-息风;化湿-燥湿; 胜湿-利湿
• 相近:化瘀-祛瘀、散瘀、消瘀、行瘀、 逐瘀、破瘀;化痰-消痰、祛痰、导痰、 涤痰、豁痰
• 清热解毒——清解热毒
• 祛风除湿-祛除风湿
• 功效层次性
• 清热——清气分、肺胃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