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机能实验学: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非 解 离 型 药 物 浓 度
体液pH对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解离的影响
药物
被动转运
弱酸性 药物 口服
血浆 (pH=7.4)
非解离型(1) 细 胞
胃液 (pH=1.4)
非解离型为主 (1)
解离型
膜
解离型
(1000)
(0.001)
苯巴比妥中毒 怎样解救?
小鼠腹腔注射法
从左下腹部,与躯 体呈45°角进针。
小鼠灌胃给药法
不同给药途径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编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mg/10g)
给药时间
翻正反射 消失时间
翻正反射 恢复时间
作用持续 时间注射
二. 尿液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尿液pH变化对水杨酸钠排泄的影响。 学习大鼠灌胃给药法。
肾脏排泄
肾小管 主动分泌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重吸收 (被动转运)
离子障( ion trapping) 非解离型药物易被重吸收, 解离型药物难重吸收。
药物解离度与体液pH的关系:
弱酸性药物:10pH-pka = [A-]/[HA] 弱碱性药物:10pka-pH = [B-]/[BH+]
药物pka值固定,体液pH不同, 解离度影响药物的吸收、转运、排泄。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口服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血液的相对量。
弱酸性药物:10pH-pka = [A-]/[HA] 弱碱性药物:10pka-pH = [B-]/[BH+] 思考?
1.pka=8.4的弱酸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解离度? 2. pka > 7.5的弱酸性药物在胃内的吸收?
机能实验学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
惊厥潜伏期(时间)
惊厥
1
灌胃
2
皮下注射
3
腹腔注射
表1
鼠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给药前活动情况
给药后反应(主要观察中枢抑制、肌张力、大小便)
1
灌胃
2
腹腔注射
表2
【实验讨论】
为啥会出现以上结果?
70分
20分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给药途径不同都对药物作用有影响;甚至发生药物性质的改变。
思考题
及
作业题
1、三只小白鼠给予尼可刹米,出现作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1、2号小白鼠分别采用灌胃、腹腔注射方式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10%硫酸镁溶液。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填入下表2。
【实验结果记录】
鼠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前活动情况
给药量
给药后反应
活动情况
呼吸频率
实验课
授课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4次实验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
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
【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 2%尼可刹米溶液【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
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
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不同给药途径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摘要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发现给药途径将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疗效。
在实验中,分别使用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在三只小鼠身上分别注射了相同剂量的药物,并在规定时间内记录了药物的药效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的药效指标最高,其次是皮下注射,而口服的药效指标最低。
本实验结果说明,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具有显著影响,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口服等禁忌症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提高药物疗效。
关键词:给药途径、药物疗效、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引言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学治疗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药物的疗效不仅仅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还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因素有关。
给药途径是影响药物JlrsorpEPtion、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limination()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给药途径将会导致药物不同的生物利用度和不同的疗效。
例如,有些药物禁止口服,需要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药。
然而,目前对于药物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还存在着争议。
为此,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以期为药物治疗中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成年雄性小鼠3只,体重100±10g。
药物:XX药物,纯度99%。
实验设备:注射器、胶管。
试验方法:1、将3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只)。
2、在同一时间点分别给3只小鼠使用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给药途径注射相同剂量的药物,注射后记录时间节点。
3、静脉注射方案:在小鼠尾静脉注射药物,药物浓度为10mg/ml,剂量为10mg/100g。
皮下注射方案:在小鼠背部注射药物,药物浓度为10mg/ml,剂量为40mg/kg。
口服方案:将药物通过灌胃管灌入小鼠胃内,药物浓度为20mg/ml,剂量为80mg/kg。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通过哪种方式将药物引入机体内,以达到发挥药效的目的。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这三种常见的给药途径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种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别分为口服组、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
每组分别选取10只小鼠(体重相近),按照体重随机分组。
口服组:将阿莫西林以悬液或药片的形式通过口腔给药,剂量为10 mg/kg。
皮下注射组:将阿莫西林以注射液的形式皮下注射,剂量为10mg/kg。
静脉注射组:将阿莫西林以注射液的形式静脉注射,剂量为10mg/kg。
给药后,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一些行为变化,并分别在给药后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之后采集小鼠的血液样本。
同时,对每只小鼠进行解剖,采集重要器官(如肝脏、脑、心脏等)样本。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首先,从动物反应方面来看,口服组在口服后较长时间内动物表现正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反应;而皮下注射组在注射后,小鼠会有局部疼痛或红肿的表现。
静脉注射组在注射时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反应,如动作僵硬或不安。
这些结果表明,口服给药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可靠;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则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对动物的生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再从药物作用方面来看,通过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我们发现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药物浓度均有影响。
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慢,但药物浓度较为持久;皮下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快,但药物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最快,药物浓度最高,但持续时间较短。
这说明药物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持续时间。
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普鲁卡因
局部麻醉药
阻断电压门控Na+通道
传导阻滞
小剂量
神经末梢
浸润麻醉
神经干
阻滞麻醉
中枢抑制性神经元作用
阵挛性惊厥
中毒剂量
什么是惊厥?
惊厥是全身或局部的骨骼肌群非自主性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肌紧张过强。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普鲁卡因: 小剂量→局部作用→治疗作用:局麻(抑制) 大剂量→吸收作用→不良反应:惊厥(兴奋) 地西泮(安定): 加强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抗惊厥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什么是惊厥? 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非自主性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肌紧张过强.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小白鼠惊厥强度判断标准 A级惊厥模型: 竖尾、抬头、低头、点头、 保持体位不动10秒以上 B级惊厥模型: 抬头、竖尾、跳跃、跳跃式阵挛 C级惊厥模型: 除B级表现外,还有一侧肢体阵挛或前肢阵挛
地西泮:
具有抗焦虑、催眠、镇静、抗惊厥、抗癫痫和中枢肌肉松弛作用,可能是与中枢内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促进神经突触内GABA递质释放,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厥发作。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实验对象
实验器材与药品 注射器(5ml),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5%地西泮溶液。
实验注意事项
分析与思考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的给药途径对尼可刹米作用的影响。 2、掌握小白鼠灌胃法、皮下注射法及腹腔注射的方法。 3、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在临床上的意义。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机体因素 性别与年龄 机体的机能状态 心理因素 长期用药致机体反应性变化
药物的基本作用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 二者的本质区别:
药物发生作用时是否进入血液循环 大多数药物需吸收以后起作用
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5)两种结果
即药物的两重性 既可以治病(防治作用) 也可以致病(不良反应)
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局部麻醉药
一类以适当的浓度作用于局部神经末 梢或神经干周围的药物,能暂时、完全、 可逆性的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到,在 意识清醒的条件下使局部痛觉暂时消失, 局麻作用消失后,神经功能可完全恢复, 并对组织无损的麻醉药物。
5.长期用药致机体反应性变化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同一药物→剂量相同给药途径不同
1.吸收量不同→血药浓度不同→作用强度不同
2.吸收速度不同→起效快慢不同
静脉注射>呼吸道>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皮 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
注:硫酸镁
精品课件
第二部分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影响 尼可刹米是中枢兴奋药,治疗呼吸衰竭。
普鲁卡因:
小剂量→局部作用→治疗作用:局麻(抑制) 大剂量→吸收作用→不良反应:惊厥(兴奋)
地西泮(安定):
加强GABA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抗惊厥
精品课件
地西泮:
具有抗焦虑、催眠、镇静、抗惊厥、抗癫 痫和中枢肌肉松弛作用,可能是与中枢 内苯二氮卓类受体结合,促进神经突触 内GABA递质释放,加强边缘系统 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可防止惊 厥发作。
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 药物的基本作用
普鲁卡因: 局部作用:
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为一局部麻醉药,阻断电 压门控Na+通道,使传导阻滞,小剂量对用药部位的 神经末梢产生局部浸润麻醉作用,对神经干发生局部 阻滞麻醉作用。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注意事项小兔子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注意事项小兔子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药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不同的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
以下是在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时需要考虑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药物的化学特性。
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其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
一些药物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能力,可以通过口服给药途径达到期望的药物作用,而另一些药物则需要通过其他给药途径,如皮肤贴剂、注射剂等,才能达到理想的药物浓度。
其次,需要考虑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有不同的影响。
口服给药途径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但口服药物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受到胃酸和肠道酶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完全吸收的情况。
此外,口服药物还需要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即在通过肝脏之前就会被肝脏代谢一部分。
相比之下,静脉给药途径可以直接将药物注入循环系统,避开胃肠道和肝脏的影响,药物吸收更为全面和迅速。
同时,给药途径对药物分布和代谢也有重要影响。
给药途径可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组织靶向性。
例如,皮肤贴剂可以使药物局部吸收,对局部病变起到直接作用;而静脉给药途径可以通过全身血液循环将药物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此外,给药途径还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例如,口服给药途径中的药物首先经过肝脏代谢,而肝脏中的代谢酶可能会改变药物的活性。
另外,一些药物可以从肝脏或者肾脏中排泄出体外,也会受到给药途径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给药途径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特殊情况。
不同的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安全性,有些给药途径可能会引起副作用或者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静脉注射有风险,可能引起血管炎或者注射部位感染。
此外,由于年龄、性别、身体质量和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差异,患者对给药途径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儿童和老年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可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给药途径。
药理学实验一__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一__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的影响;2.学习小白鼠不同途径的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会使药物发挥不同的作用,口服硫酸镁可导泻和利胆,注射则产生止痉、镇静和降低颅内压。
三、实验动物小白鼠四、实验药品及器材1. 器材:1ML注射器四副,灌胃针头一个,天枰一台,250ML烧杯4个。
2. 药物:10%硫酸镁。
五、实验方法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甲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6ML。
2.乙鼠口服(灌胃)10%硫酸镁溶液0.6ML。
3.观察并比较两只鼠的不同现象。
六、实验结果鼠号体重药量给药途径给药前给药后肌张力大小便肌张力大小便 (g) (ml)甲腹腔注射正常正常松弛失禁 22.4 0.6乙口服(灌胃) 正常正常正常腹泻 22.6 0.6七、结果分析硫酸镁可因给药途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药理作用,硫酸镁腹腔注射给药时,会抑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心肌、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发挥肌松作用和降压作用;而硫酸镁灌胃时,肠道很少吸收增加肠容积而促进肠道推进性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故甲鼠出现肌张力明显减弱,处于安静状态,乙鼠则出现轻微腹泻的现象。
八、实验结论给药途径不同所产生药物作用的快慢和强弱不同,硫酸镁腹腔注射使肌松弛,灌胃则出现轻微腹泻。
九、思考题1.给药途径不同,一般情况下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差异,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不同,一般规律是静脉注射,(快于)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
如静脉注射,药物直接入血可立即生效,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刺激性药物可稀释后静注;大量注射时可静滴。
缺点为较易产生不良反应;要求技术熟练。
不同给药途径因吸收、分布方面产生的差异,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甚至产生质的差异,如硫酸镁口服导泻,而肌注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用于抗惊厥。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并采用了口服、注射和皮下注射三种常见的给药途径。
实验结果表明,给药途径会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分析,可以选择最合适的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从外界经过什么途径进入机体的过程。
不同的给药途径导致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合理选择合适给药途径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通过人工模拟动物体内各个途径,研究了口服、注射和皮下注射三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用同一品种、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的小鼠。
2.药物:选择一种具有普遍临床应用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3.实验设备:包括给药器具、天平、标准药物禁忌清单等。
实验步骤:1.口服给药组:将药物按照体重比例溶解于适量的生理盐水中,采用灌胃管给予小鼠。
2.注射给药组:将药物按照体重比例溶解于适量的注射用溶剂中,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予小鼠。
3.皮下注射给药组:将药物按照体重比例溶解于适量的注射用溶剂中,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予小鼠。
4.对每个给药组的小鼠进行一定时间内的观察,包括行为、体温、心率等指标。
5.收集各个给药组小鼠的血液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6.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图表展示。
结果与讨论:1.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作用速度有显著影响。
口服给药组的药物起效较慢,而注射给药组的药物起效较快。
2.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量有显著影响。
注射给药组的吸收量较高,皮下注射组的吸收量次之,口服给药组的吸收量最低。
3.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分布和代谢也有差异。
注射给药组的药物分布广泛,皮下注射组次之,口服给药组的药物分布相对局限。
4.不同给药途径的副作用表现也有所差异。
口服给药组小鼠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情况最为常见,而注射给药组的副作用较为轻微。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将药物引入到人体内部的方式。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影响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效果。
以下将对几种常见的给药途径进行详细介绍。
1. 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指将药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经过胃肠道吸收。
这是最常见和便捷的给药途径之一、优点是易于操作,患者易接受,成本较低。
口服给药的药物主要经过肠道吸收,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再进入全身循环。
但是,口服给药受到消化液和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需要一定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注射给药(Injection Administration):注射给药是通过直接将药物注射到体内,绕过胃肠道进行吸收。
常用的注射方式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注射给药的主要优势是药物可以快速进入循环系统,达到更高的血药浓度,作用迅速,特别适用于急救或严重疾病治疗。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繁琐且痛苦,部分患者可能不接受。
3.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药物通过注射到肌肉进行吸收。
相比于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可以避免胃肠道的消化液和首过效应,使药物在肌肉中的吸收速度快于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更高,作用迅速。
然而,肌肉注射可能疼痛和引起肌肉损伤。
4.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药物通过注射到静脉进行吸收。
静脉注射是最快速的给药途径,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迅速发挥作用。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紧急情况或需要快速治疗的疾病。
但是,静脉注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要求高,存在感染和血管损伤等风险。
5. 吸入给药(Inhalation Administration):药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通过肺泡吸收。
吸入给药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通过吸入给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减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作用迅速且局部化。
实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通过哪种方法进入体内,如口服、皮肤贴敷、注射等。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安全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实验动物:选取同一种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确保个体差异的最小化。
2.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几组,每组设置不同的给药途径。
3.给药剂量:给予同一种药物的相同剂量。
4.观察指标:观察实验动物在给药后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并定量分析。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有着明显的影响。
首先,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药物经过口腔进入胃肠道后,通过胃肠道的吸收作用被逐渐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实验结果显示,口服给药后药物的作用效果较为持久,但吸收速度相对较慢。
这是因为药物需要经过胃肠道的代谢过程,其中包括胃酸和酶的作用,从而使药物的吸收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口服给药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期治疗、作用不紧急的疾病。
其次,皮肤贴敷给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给药途径。
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液循环中。
实验结果显示,皮肤贴敷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口服给药更为快速,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这是因为皮肤贴敷给药不需要经过胃肠道的代谢过程,但皮肤的屏障作用限制了药物的吸收量。
因此,皮肤贴敷给药适用于那些需要快速起效、作用时间较短的疾病。
最后,注射给药是最直接的给药途径之一、药物通过注射器准确地注入到血液循环中。
实验结果显示,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最快,作用效果最为迅速,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这是因为注射给药避开了胃肠道的代谢过程和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中。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技术和器械,且相对更加痛苦和不便,因此一般用于那些需要迅速救治、作用紧急的疾病。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药途径外,还有其他给药途径如直肠给药、气雾剂吸入等,它们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不在本实验范围内。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钙,可立即消除Mg+的作用。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 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 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 甚至死亡。本实验对小白鼠给过量的尼可刹米, 以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条件】
实验动物小白鼠4只
实验器材 天平、烧杯(1000ml)注射器(1ml)、针头、小鼠灌胃器
2、 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称重、标记,观察并 记录正常活动。1、2号小白鼠分别采用灌胃、腹
腔注射方式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10%硫酸镁 溶液。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 填入卜表2。
【实验结果记录】
应 察 肌 便
给药 给药后反应
鼠 给药 前活 惊厥
教学方 法
与手段
讲授、示教、实验操作。
使用教 材
及参考 书
1、 使用教材:(1)药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魏庆华、 滕淑静主编,第1版2013年7月;(2)药理学实验与学习 指导,金虹、令红艳主编,第2版2011年1月。
2、 参考书:朱岫芳、鱼江主编,药理学,吉林出版集团,
第3版,1997年9月
教案续页
教学 内容
辅助手 段
时间分 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 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冋,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 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 药物效应因而 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 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 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 “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 “质差异”(即出现不冋的药理效应)。
药理学实验4--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4--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作用的生物学基础是药物分布和药物代谢,而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分布和代谢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通过比较常用的几种给药途径,即口服、注射和贴皮,来研究它们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本实验需要的材料有药物、动物试验对象(小鼠)、注射器、贴皮剂和口服药量匀称。
2. 实验设计选取一种药物作为实验对象,每种给药途径设立一个实验组,即口服组、注射组和贴皮组。
将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
口服组将药物通过口服的方式使试验对象摄入药物;注射组将药物通过注射的方式直接注射入小鼠体内;贴皮组将药物以贴皮的方式通过小鼠体表部位接触小鼠皮肤而被吸收。
设定相同的药物剂量,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小鼠症状表现,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3. 实验记录记录每组小鼠的体重变化、体温变化、不良反应等。
针对实验目的,可以收集以下数据:药物作用时间、药物作用强度、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生理指标变化等方面的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将所有数据分别分组分析,并将药物作用时间、作用强度、作用持续时间和生理指标变化进行比较。
统计学分析差异,作图展示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药物,应当具备足够的生物活性和疗效,以便展现不同给药途径的优缺点。
2. 药物剂量应当合理计算,防止给药过量或过少引发的误差。
3. 选择小鼠作为试验对象,应当进行正常饲养和隔离,以尽量减少生活环境的因素对试验的干扰。
4. 实验应当按照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报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 2%尼可刹米溶液【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讨论题】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量的差异,在哪些情况下又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篇二: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剂量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其毒性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1(2( 动物:蟾蜍3只药品:戊巴比妥钠1%,戊巴比妥钠0.3%,戊巴比妥钠1% 阿拉伯胶溶液。
3( 器材:注射器1副,7号针头1枚,烧杯1只。
实验步骤:1. 取体重相近的蟾蜍3只,称重,标记。
2. 蟾蜍甲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0.05ml/10g3. 蟾蜍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0.3%, 0.05ml/10g4. 蟾蜍丙腹部淋巴囊注射戊巴比妥钠1%阿拉伯胶溶液, 0.05ml/10g (注射士的宁阿拉伯胶溶液时,用7号针头,用后应立即清洗以免针管粘牢) 记录注射时间,观察反正反射消失的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方式,它可以影响药物的作用和药效。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以及作用持续时间等方面产生差异。
本文将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便在药物治疗中合理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
通过口服给药,药物会经过消化道被吸收到血液中。
这种给药途径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且容易被患者接受。
然而,口服给药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需要通过胃酸和消化酶等消化液的作用,从而可能导致药物的降解和破坏。
其次,肠道对药物的吸收有时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体内的一种给药途径。
它可以分为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等不同方式。
相比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可以快速将药物输送到血液循环中,因此能够迅速产生药效。
此外,注射给药可以规避胃酸和肠道吸收的影响,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训练和具备特定技能,且可能带来注射部位疼痛或局部反应等副作用。
点滴给药点滴给药是一种将药物溶液通过输液管插入静脉中缓慢输送的方法。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需要长时间给药或需要精确剂量控制的药物。
通过点滴给药,药物可以逐渐进入血液循环,保持较稳定的血药浓度。
它比注射给药更方便且可控,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可能出现输液速率过高或过低等不良反应。
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通过呼吸道将药物送入肺部的一种给药途径。
这种给药途径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通过吸入给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肺部,迅速产生药效,并减少对其他组织器官的副作用。
然而,吸入给药需要患者正确操作呼吸器具,以确保药物成功到达肺部。
同时,吸入给药还可能引起局部刺激或过敏反应。
皮肤给药皮肤给药是将药物涂抹或涂布在皮肤表面的一种给药途径。
这种给药途径通常用于局部治疗皮肤病变或提供局部的药物作用。
皮肤给药可以减少系统性副作用,但药物吸收速度较慢且药效相对较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三年药学等班
授课教师
郭育慧
授课序次
4授课类型实Fra bibliotek课授课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4次实验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观察给药途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掌握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灌胃、腹腔注射等)方法。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验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途径)。
硫酸镁为导泻、利胆、降压和抗惊厥药。口服不易吸收,并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而泻下。镁盐还能引起十二指肠分泌胆囊素,此激素能刺激肠液分泌和肠道蠕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Mg2+和Ga2+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地竞争Ga2+受点,拮抗Ga2+的作用,阻止运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使骨骼肌松弛。与此同时,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过量时,引起呼吸抑制、血压骤降以至死亡。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可立即消除Mg2+的作用。
2、临床用药时,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给药途径时,应用的剂量为什么不同?
3、2只小鼠给予硫酸镁,为啥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
教学
后记
依据学习目标,达到知识、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选择给药量及途径、记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难点动物的给药方法及实验结果的讨论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示教、实验操作。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1)药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魏庆华、滕淑静主编,第1版2013年7月;(2)药理学实验与学习指导,金虹、令红艳主编,第2版2011年1月。
2、参考书:朱岫芳、鱼江主编,药理学,吉林出版集团,第3版,1997年9月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甚至死亡。本实验对小白鼠给过量的尼可刹米,以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条件】
实验动物小白鼠4 只
实验器材 天平、烧杯(1000ml)注射器(1ml)、针头、小鼠灌胃器
药品 2%的尼可刹米、10%硫酸镁溶液
【实验方法】
1、尼可刹米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情况。分别对1、2、3号小鼠采取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2%尼可刹米,记录给药时间。观察小白鼠反应,记录动物从给药到惊厥首次出现的时间(药物的潜伏期),将结果填入下表1。
惊厥潜伏期(时间)
惊厥
1
灌胃
2
皮下注射
3
腹腔注射
表1
鼠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给药前活动情况
给药后反应(主要观察中枢抑制、肌张力、大小便)
1
灌胃
2
腹腔注射
表2
【实验讨论】
为啥会出现以上结果?
70分
20分
教 案 末 页
教学
小结
给药途径不同都对药物作用有影响;甚至发生药物性质的改变。
思考题
及
作业题
1、三只小白鼠给予尼可刹米,出现作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1、2号小白鼠分别采用灌胃、腹腔注射方式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10%硫酸镁溶液。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填入下表2。
【实验结果记录】
鼠号
给药途径
给药前活动情况
给药量
给药后反应
活动情况
呼吸频率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