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施有机肥对砂姜黑土地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施有机肥对砂姜黑土地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针对砂姜黑土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产上存在的不足,设置不同的施肥模式,考察其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为砂姜黑土地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下增施化肥对提高小麦经济产量作用不大,增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并得出了相应比较高产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有机肥;砂姜黑土地;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群体;个体;产量

中国砂姜黑土耕地的总面积达400万hm2,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淮海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1],是中国小麦主产区,但同时也是低产土壤类型,严重制约着小麦生产。河南省共有砂姜黑土地127万hm2,其中耕地面积为120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2,3]。由于砂姜黑土地质地黏重、肥力较低、耕作粗放等原因,使得砂姜黑土区小麦单产一直徘徊在5 670~7 350 kg/hm2。近年来在高产栽培和生产实践中,小麦单产超过7 500 kg/hm2的田块在各地均有出现[4,5],这充分说明砂姜黑土地的小麦生产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以漯河地区主栽小麦品种郑麦366为材料,在砂姜黑土上施用无机肥和有机肥,同时设计6种不同的施肥处理,对不同处理的小麦各生育期群体数量、个体生育特性和产量以及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探明相应比较高产的施肥方式,为该地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砂姜黑土土壤条件下高产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土壤

供试材料为郑麦366,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中心提供。供试肥料为复合肥(N、P、K质量比为15∶22∶8)、磷酸二铵(N、P、K质量比为15∶42∶0)、氯化钾(含K2O 57%)、尿素(含N 46%)和精制有机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提供。

试验于2011~2012年在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肥力均一,土壤质地为砂姜黑土,前茬作物大豆,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8.64 g/kg,全氮含量为1.01 g/kg,有效磷含量为13.71 mg/kg,速效钾含量为94.38 mg/kg,pH为7.2。

1.2 试验设计

试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10 m,宽4.2 m,面积42 m2,播量为120 kg/hm2,行距23 cm,播种深度5 cm,2011年10月18日播种,每小区设1 m双行样段2个,四周设有保护行。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W1):CK,不施任何肥料,秸秆不还田;处理2(W2):秸秆还田,按当地施肥习惯进

行施肥,具体施肥量为小麦专用复合肥750 kg/hm2、普通尿素150 kg/hm2,全部底施;处理3(W3):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根据前3年平均产量(7 500 kg/hm2)基础上增加10%作为目标产量(8 250 kg/hm2)计算小麦子粒带出的氮、磷、钾量,施入与之相等的氮、磷、钾肥用量,即按生产100 kg小麦需N、P2O5、K2O 质量比为3.0∶1.2∶3.0[6-10]的标准施入N 247.5 kg/hm2、P2O5 99.0 kg/hm2、K2O 247.5 kg/hm2;处理4(W4):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按小麦子粒(以7 500 kg/hm2产量计算)带出的氮、磷、钾量相等的量施用化学肥料,施入N 160.7 kg/hm2、P2O5 90.0 kg/hm2、K2O 225.0 kg/hm2,并施用精制有机肥1 500 kg/hm2,一次性作底肥施入;处理5(W5):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按小麦子粒(以7 500 kg/hm2产量计算)带出的氮、磷、钾量的1.5倍量施用化学肥料,施入N 337.5 kg/hm2、P2O5 135.0 kg/hm2、K2O 337.5 kg/hm2,一次性作底肥施入;处理6(W6):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按小麦子粒(以7 500 kg/hm2产量计算)带出的氮、磷、钾量的1.5倍量施用化学肥料,施入N 337.5 kg/p

1.3.3 收获指数对各小区取均匀地段收获长2 m双行样段,齐地平面人工收割后将整捆植株完全风干、脱粒,分别测定该样段的子粒干重和秸秆干重,收获指数=成熟期子粒产量/成熟期地上部生物产量,成穗率=(成熟期穗数/最高总茎数)×100%。

1.3.4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成熟前在田间计数各样点上的穗数,折算成每公顷穗数。在各样点中选取代表性麦穗20个,计数各穗的子粒总数,除以20为每穗粒数。在同一小区多点取样20株带回室内,逐株考察单株穗数、穗长、每穗总小穗数和不孕小穗数[12]。整个小区用联合收割机(奥地利生产)收获计产,采样面积折算成每公顷经济产量(即子粒产量);利用“1.3.3”测定的子粒风干重和秸秆风干重折算成每公顷地上部生物产量。用各样点晒干的子粒准确计数 1 000粒测定千粒重,3次重复。

1.4 试验数据处理

用Microsoft Exce1 2003进行数据基本统计分析;DPS 9.5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下砂姜黑土地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收获指数

由表1可知,各施肥处理的株高、单株成穗数(除W2外)、每穗不育小穗数和经济产量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表明施用化肥和增施有机肥对这些性状均有显著改善;W6的千粒重、地上部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显著高于CK,表明施用子粒带出的氮、磷、钾量1.5倍量的化肥且增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千粒重、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W4和W6的成穗数和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增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成穗数和经济产量[13]。

从经济产量来看,W6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7 740.2 kg/hm2,比CK增产46.91%;W4的经济产量为7 129.7 kg/hm2,比CK增产35.33%;W5经济产量与W3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一定施肥水平下增施化肥对提高小麦经济产量作用不大,增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