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古代汉语的四声和平仄-范文模板 (3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古代汉语的四声和平仄

古代汉语的四声和平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字音有声调,这是汉语的特点。语音

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

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一共有四个:阴平(第一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

叫平),阳平(第二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第三声)是

一个低升调(有转折,有时是低平调), 去声(第四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

声(每声都分阴阳,所以共有八声)是:

⑴ 平声。到后代分为阴平和阳平。

⑵ 上声。古代为仄声。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 去声。古代为仄声。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 入声。古代为仄声。这个声调的发音特征是:

①是一个短促的调子。例如用杭州话念“休息”、“毛竹”等词,就会明显觉

得“息”和“竹”的音程要比“休”、“毛”短的多。这叫做“清入(阴入)”。

②既有①的特征,念起来,声带还有明显的震动。例如用杭州话来念“月亮”、“国家”等词就会感到“月”和“国”音程既短,而且声带震动很明显。这叫

做“浊入(阳入)”。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留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留着入声。这些地方的人写作古体诗词的时候,将入声

字入仄声韵(宋词中还有一些词牌规定了要用入声韵)就会得心应手了。入声

字在北方,变为四声的都有,普通话里,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分为平声(包括阴平、阳平)和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两大类。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

同声调类的字一般不能押韵。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古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

平声(普通话分为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普通话归为上声、去声,入声分别归入各声)。所谓“仄”,就是“侧”,也就是不平的意思。如果让

平仄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使用,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说的“抑扬顿挫”、“声调铿锵”,虽然还有其他讲究,但是平仄和谐

确实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究竟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概括为两句

话就是:

⑴在同一句中,平仄是交替的;

⑵在对句①中,平仄是与上句相对的。

这种平仄规律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温庭筠《七律.题李处士幽居》诗的第三、四两句: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新。

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

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

一个字又是仄。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细雨”对“浓阴”,是仄仄对平平;“如烟”对“似帐”,是

平平对仄仄;“碧草”对“红薇”,又是仄仄对平平,“新”对“晚”是平对仄。这就是相对。

本来只用普通话去辨别平仄是很方便的,可是古音里还有一种入声(介绍见前),它的发音独特,这就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

(如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

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这些方言里都

归入了普通话的阳平。那么,只要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辨别,必要时只

能或韵书了。如果你是北方人,由入声变成去声和由入声变成上声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也都属于仄声),只有由入声变成了平声(阴平、阳平)的,才会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总之,我们遇到诗词格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

诗人却用了一个今天读起来是平声的字,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怀疑,可以或韵书

来解决(参见作者的另著《诗韵全编.现代汉语语音》)。

注意:

凡韵尾是-ng的字,就不会是入声字。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

障碍是、韵书或多练习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