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论文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也是农村教育事业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环。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关乎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关乎农村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关注农村教师的师范教育和培训。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师范教育和培训开始。
应当通过加强师范院校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还可以通过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对农村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要加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评价机制。
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教师资格评定制度,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要加强农村教师的交流和合作。
农村教师往往处于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的环境中,缺乏与外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教师交流平台,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还可以通过建立与城市教师的合作机制,让农村教师能够借鉴和学习城市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理念。
要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农村教师往往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和单一的生活圈子容易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疲劳。
应当关注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和支持体系,帮助他们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还应当为农村教师提供全面的发展支持,包括文化、体育、健康等多方面内容,让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应当围绕着师范教育和培训、职业发展和评价、交流和合作、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等方面进行构建,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政策的支持,推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投入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中,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贡献力量。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城乡一体化是当前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农村教师作为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力量,其专业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应当是多元化、全方位的,以满足农村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本文将从农村教师的现状出发,探讨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与问题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中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农村学生的责任,承担着推进农村教育发展的重任。
农村教师的现状却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很多农村学校缺乏高素质的教师,学校整体师资水平偏低;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一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农村教师职业发展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学校条件的差异,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相对较少。
很多农村教师长期处于单一的教学岗位上,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机会。
农村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教师队伍中既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也有一些教学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
这种参差不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解决农村教师的现状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我们需要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专业发展路径。
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机制。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可以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教育理论研讨等活动,帮助农村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要完善农村教师的岗位晋升机制。
建立健全的农村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评价,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
要加强农村教师的学科建设和学历提升。
通过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学科培训,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进修、研究生教育等学历提升的途径,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中国的发展方向,其中农村教育也是城乡一体化中需要加强的领域。
农村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师资力量不够,教育资源也不足,这给广大农村教师带来了发展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加强他们的培训和发展。
第一条,认识城乡一体化发展路线及其要求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注重促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资源共享,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路线中,农村教育是必须要加强的领域。
因此,城乡一体化的农村教育需要有更加专业的师资队伍,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农村教育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来适应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需求。
第二条,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农村教师的培训应该是定期的,并且在各个方面进行,包括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科技和管理等。
这些培训应该是深入和系统化的,以保证农村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最新的教学技能。
另外,培训也应该包括对农村教育政策的了解和了解如何与当地社区和家长进行沟通。
第三条,加强绩效考核制度尽管各级政府已经提供了一些奖励和补贴措施,但是加强绩效考核制度也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必要方法。
加强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绩效考核制度可以为农村教师提供一个更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农村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并掌握最新的教育科技。
科研可以提供农村教师与其他优秀教育者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教学实践创新和教学成果的推广。
此外,专注开展科学活动的农村教师还可以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掌握更多的教育信息,这些都将有益于他们的教学实践和职业发展。
第五条,农村教师自身发展农村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持续探索和努力。
他们要做到不断学习和提高自我素质,从而逐步进步。
通过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和业余培训,农村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学术和行业的最新动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北省的调查分析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北省的调查分析————————————————————————————————作者:————————————————————————————————日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北省的调查分析-教师教育论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北省的调查分析吴晗付卫东[摘要]经过多次调研以及与新机制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并不像政策预期一样顺利,反而出现了诸多现实制度困境,如教师编制制度和工资福利制度。
长期以来的“双轨制”制约着教师编制制度,省政府专项财政转移中间环节颇多且县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共同导致了县域内教师工资福利严重不均衡。
需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构建城乡一体的教师编制制度,将教师从“单位人”转变成“系统人”;建立起规范的省级义务教育专项财政转移制度,推动地方财政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 关键词]教师补充;新机制;城乡一体;专项转移;民主法治[作者简介]昊晗,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武汉430079);付卫东,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武汉430079)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用机理与实施路径研究”(15YJA880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重点项目“基础教育公平实现机制与服务均等化研究”(71433004);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费重大领域研究项目“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 CCNU14202007)的阶段性成果。
湖北省政府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和共享教育资源,着力建设农村师资队伍,于2012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新机制(以下简称为“新机制”)。
从实施效果看,不仅通过合同编制绕开了农村教师补充难的死结,创新了农村教师补充方式,为农村学校补充了大量优秀师资,改善了农村教师结构,进而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同时,该机制通过严格教师招聘人口端,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管理。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农村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如何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思考。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教育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举办教学方法研讨会等形式,帮助农村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等,为农村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空间,让农村教师们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农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到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可以组织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交流,借鉴城市教师的教学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也可以通过举办教学案例分析会、教学观摩活动等形式,让农村教师们通过观摩学习,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关注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农村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尤为重要。
农村教师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提升自己的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可以通过举办师德师风培训班、举办教师师德师风表彰活动等形式,引导农村教师增强师德师风意识,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加强对农村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教师为人师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形象。
四、加强学科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依托于学科建设,而学科建设又是城乡一体化教育的重要方面。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职后培训新途径
d i1 .9 9 ji n 1 7 -8 4 2 1 .4 0 8 o :0 3 6 /.s . 6 1 6 .0 2 0 .4 s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 乡教 育 一 体 化 背 景 下 农 村 教 师 职 后 培 训 新 途 径
荣宪举 陈蔚 萍 ,
( . 阳师范学院 教 育科 学学院 , 南 信 阳 4 4 0 ;. 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 学院 , 1信 河 60 0 2 安 河南 安 阳 4 50 ) 5 0 0
国农村和城市教师 职后 培训与发 展理论 框架 相 同 , 现
行 的教师职后培训 、 师专业发展 等制度 “ 教 城市化 ” 倾 向明显 , 农村教师 职后培训 缺乏 对其所 赖 以生存 的 自
然 与 文 化 资 源 环 境 的研 究 , 视 了 农 村 教 师 的 知 识 更 忽
新 与其所生活 的农村环 境 的相互关 系 , 农村 教师 职后 培训 的特殊性被忽视 , 在现有城 乡 “ 一体 化” 师教育 教 制度下 , 很难适应农村教师发展 的需要 。
整体 素质依然存在 很大 的差距 , 农村 教师继 续提 高 且
受 到诸 多因素的制约 。 1缺乏专 门农 村 教师 职后 培训理 论 。现 阶段 , . 我
收 稿 日期 :0 2— 3—1 21 0 6
工作产生 了懈 怠。多种 因素综合 在一 起 , 致农 村教 导
师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 。 3 城乡教师发 展权利 不公平 。“ . 因为二 元 的户籍
移动 学习应 用于农村教 师职后培训所 需要 的策略 。
关 键 词 : 乡一 体 化 ; 动 学 习 ; 略 城 移 策 中 图分 类 号 :4 G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17 6 (0 2 0 -140 17 -84 2 1 )4 1-3 0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有效性研究
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有效性研究引言:农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农村教育中教师短缺的问题,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补充政策,旨在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从教。
然而,这些政策到底有多有效,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尚需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农村教师补充政策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措施。
例如,提供农村教师教育津贴、生活津贴和住房补贴,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给予农村教师更多的机会参加职称评聘和培训等,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实施方面,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
通过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政府还积极引导高校和教育机构将毕业生派往农村从教,以弥补农村教师短缺的现象。
二、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有效性首先,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福利。
通过提供额外的津贴和补贴,政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增加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
政策鼓励农村教师参加职称评聘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地位。
特别是通过与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然而,农村教师补充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仅仅提供经济上的补贴还不足以解决农村教师短缺的问题。
农村教师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收入低,还包括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较差、社会地位低等。
政府还需要采取更全面的措施,改善农村教师的整体待遇和工作环境。
另外,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在教师培训方面仍有不足。
目前农村教师的培训主要是短期的培训班和培训课程,无法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提供更系统、深入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
结论:总的来说,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浅谈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资源配置研究
浅谈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资源配置研究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中,教师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教师资源配置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发展,困难与挑战,解决方案1. 引言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教师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因此,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教师资源配置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当前教师资源配置的困难与挑战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教师资源的配置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2.1 教师资源的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差异,城市地区的教师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农村地区的教师资源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学生的教育质量。
2.2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的学校往往缺乏高素质的教师,而城市地区的学校则大量拥有高素质的教师。
这种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分布,导致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2.3 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扩大由于教师资源的不均衡配置,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明显低于城市地区,这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现象。
2.4 教师流动性大由于城市地区的发展机会更多,教师在城市地区更容易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这导致了教师在城市地区的流动性大,而农村地区则面临着教师流动性的问题。
3. 解决教师资源配置问题的方案针对当前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来解决问题:3.1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执教。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其他论文文档]简析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简析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论文摘要]农村职业教育是培养建设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经营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在政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文章分析了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并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与方向,多方联动打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论文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将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使农村人口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
一、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的改变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
农民的发展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优化配置,可以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
农民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
农村劳动力大致可以分为务农和务工。
为了挣得更多的收入、寻求更好的发展,许多农民走出家门,成为特殊的群体——农民工。
农民工是中国特有的,是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出现的群体。
他们具有农民和工人双重身份,工作在城市,但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待遇,属于游离于城市的边缘人群。
绝大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具备专业的技术,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从事着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
职业教育对于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显示出了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90%的人希望能在城市找到自己的位置,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得不到更好的发展。
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首要问题,专业技术知识及就业技能的培训可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求,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
2.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质量问题与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质量问题与对策
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质量在适应城乡教育一体化方 面却存在困境。
1.农村教师专业资本困境 农村地区教师资源不足,尤其是缺少优质教师 将严重影响到城乡教育一体化。经验更丰富、资历 更高的教师经常被分配给表现最佳的学校和有着较 高社会经济背景的学校,而农村地区学校在优秀教 师流失的同时又因为编制问题无法招纳新教师,即 使征聘,也会因为农村地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更有 可能吸引不到合格的教师。面对教职员工不足的窘 境,农村学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现有教师“身兼数 职”和招聘代课教师。这些方法为农村学校解决教 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捷径,增加了教师配备的公平性, 缩减了征聘成本,带来了很多实际惠益,但其中却隐 含着教师专业资本困境。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教非 所学”现象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缺少相应的专业资 本“,身兼数职”又使这些教师承受着忙于多科教学 的各种压力而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资本的集中 与积累。征聘的代课教师通常一开始未经过培训,受 专业教育程度亦可能低于其他教师,在其工作期间 也会因为代课的身份而没有接受专业资本积累的教 育和学习的机会。从城乡教育一体化视角来看,教师 “身兼数职”和招聘代课教师的做法得不偿失,它能 产生一个不良后果,即不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资本的 农村教师对教育教学质量会产生长期的、潜在的破 坏性影响。贫困、住在偏远农村地区的儿童只能长 期由专业资本较低或根本就不具备专业资本的教师 授课,这将进一步加强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平等现状。 将进一步扩大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难以实现 教育均衡发展。 2.农村教师教学有效性困境 这一困境主要来自职业支持方面的影响。教师教 学的有效性需要持续的职业支持,需要有经验的同事 和教师培训机构长期提供支持。职业支持的主要目标 是希望教师得到更好的指导教学的技术训练与培训 方面的内容,对他们的教学行为有所改善。目前,农村 教师接受的外部职业支持更多是一种以“城市化的教 学”为取向的。多数的职业支持,像培训、校际参观、教 师交流等没有关注农村课堂上需要的实践和教学方 法。农村教师从职业支持中实际学到的东西很少。即 使是来自农村学校内部之间的职业支持,也会因为农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文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在我国己经发展到重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今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重视解决。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城乡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
本文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剖析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1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平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质量全面发展和均等发展的一种义务教育质量观。
义务教育均衡主要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包括办学条件的均衡,即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和仪器设备值等的均衡;师资力量的均衡,主要包括教师数量的均衡和教师素质的相对均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政府应针对我国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对教育经费投入的需求较高的现状,运用各级政府的力量,从教育经费投入上确保均衡,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应获得相同水平的义务教育服务。
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既有来自经济、制度等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来自人们心理的价值取向主观因素的影响。
2.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2.1.1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发展策略上采取的是以农补工,以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国家的重要资源也相继集中在城市,城市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教师资源配置困境及其破解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5):171-172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教师资源配置困境及其破解——以X市为例颜 茜湘潭大学,湖南湘潭市 411100摘要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之一。
以X市为研究对象,从城乡教师数量分配不均衡、城乡教师编制分配不合理、城乡教师自身结构差异化方面分析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困境。
引起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教师基本保障匮乏以及城乡师资培训机制不完善。
提出加强农村经济、推进城乡结合、保障教育教学投入、建立教师培训体系,走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的教师资源配置困境。
关键词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困境及破解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5-0171-02DOI:10.19383/ki.nyzhyj.2020.05.071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其中振兴乡村教育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
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发展乡村教育,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师配置均衡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当前,乡村教师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
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乡村教师资源,有效缩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及乡村振兴。
1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困境——以X市为例 1.1 城乡教师数量分配不均衡初中教育问题是X市西区现阶段的难点。
在农村教育教学中,教师补充机制严重滞后,25岁以下的教师只占5.52%,初中教师中25岁以下的只占7.85%。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进行思考,探讨其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前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看,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需要与城市教师的发展路径相适应,但又不尽相同。
城市教师通常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农村教师则面临着资源匮乏和岗位不稳定的困境。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需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农村教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提升。
政府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教材和资源等方式,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还可以建立农村教师的岗位稳定机制,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让更多优秀的教师留在乡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要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教育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政府可以建设乡村教育信息化平台,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还可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农村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应该加强对农村教师的招聘、培训、激励和考核,建立健全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推动农村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还可以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
农村教师往往缺乏教学资源和教材,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应该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力度,为农村教师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推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整合,才能真正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和城乡一体化。
乡村教育与城乡差距的弥补
乡村教育与城乡差距的弥补乡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被更多倾斜,这也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拉大。
然而,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弥补城乡教育差距。
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素质乡村教育的第一条任务就是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和待遇。
因为乡村教育的劣势不可避免,如果老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同样劣势,那么“传帮带”和“后台支持”也会被打破。
因此,只有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的素质和待遇,才能更好地提高乡村教育水平,使乡村学校更具吸引力。
打造现代化的课程体系要弥补城乡教育差距,还需要打造现代化的课程体系。
目前,城市教育的主要方向是现代化和综合化,而乡村教育仍停留在传统课程和应试教育的范畴内。
这导致了缺乏实用性、创造性和革新性,这些恰恰是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需要打造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经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让乡村学校不再成为陈旧的应试学校。
推广信息化教育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应该在乡村教育中推广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发更多的创新点,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此外,信息化教育也可以填补城乡教育差距,让乡村学生和城市学生都有同样的信息和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在乡村学校中普及信息化教育,让乡村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更好地弥补城乡教育差距。
加强家校联合家校联合也是弥补城乡教育差距的关键所在。
在城市教育中,家长往往会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而在乡村教育中,亲子关系存在疏离,这让乡村学生长期处于教室和家庭之间的单一环境中,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家校联合,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从而弥补乡村和城市教育差距。
总的来说,乡村教育与城乡差距是一个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有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就能够弥补这种差距。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改革研究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教育改革研究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的改革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市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提出,为农村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资源配置方面,农村学校往往面临着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
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匮乏、实验仪器短缺等现象较为普遍。
与城市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丰富的图书馆资源相比,农村学校的条件显得捉襟见肘。
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学习兴趣。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标准化的教学楼、操场、食堂等;另一方面,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是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由于农村地区条件艰苦、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许多农村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滞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可以通过城乡教师交流、支教等方式,促进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让城市的优秀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到农村。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当前,农村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农村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农村教师的角色与责任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何帮助农村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进行思考。
要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基础条件。
农村教师在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方面与城市教师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要加大对农村教师队伍的投入,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
如提供优质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改善校舍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还需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要构建完善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
农村教师培训存在时间短、内容单一等问题,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需要打破传统培训的桎梏,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
可以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活动,倡导师徒传承的方式,将城市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农村教师。
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流的教育专家和研究成果,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要加强农村教师的专业交流与合作。
农村教师多年来往往处于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难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要鼓励农村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与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成立教研组、组织教师间的观摩课程等方式,促进农村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与成长。
要注重农村教师的全面发展。
农村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
应该从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发,注重培养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农村教师的全面发展。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与改革。
只有通过改善农村教师的基础条件,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专业交流与合作,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
这将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而农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也需要有专业发展路径来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农村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他们应该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广
泛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他们应该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教育新观念、研究教育新方
法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教师还需要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农村教师需要了解农
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农村教育的特殊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
他们可以通过走进农村、参观农村学校、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农村教师还需要关注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教育也
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农村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农村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了解农村教
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关注农村教育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
和教育理论水平。
农村教师还可以通过建设教育社区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教育社区是农村教师之间
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教研活动、编写教育教学资料、分享教学经验
等方式,推动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城乡一体化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需要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积累实践经验、关注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建设教育社区等方面出发。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农村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
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城乡教育一体化,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带来考验。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怎样完善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因此,为解析此问题,从解读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师资队伍的现状阐述;农村教师的补充政策解析;农村教师补充的可能解决策略等方面着眼。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教育资源;师资队伍;农村教师补充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78-02一、解读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是乡村、城市打破城乡二元的教育体制,形成整体化的教育系统,实现教育领域的城乡和谐发展、优质发展,并通过教育传承、分享和发展人类共同的文化成果。
其实质就是让居住在城市和农村的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在过程中,对于城市学校资源的优质化来讲,农村学校无论是从其硬件条件(如校园环境、教育设施设备等)还是从软件设施(如教育信念、师资水平、生源、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处于劣势,因此,农村教师的补充就成为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瓶颈。
二、城乡师资队伍的现状阐述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表现在于教师的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不断扩大。
我国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不仅凸显在师生平均教育支出和教育教学环境的不均衡,同时还表现在城乡基础教育范围内的师资规划和编制上。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世界范围的教师教育发展,农村适龄儿童的锐减,及时缓解了农村教师短缺的问题。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2007年我国城乡基础教育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说明此阶段的城乡教育的差异性不强。
当时的调查数据,正为此提供了数据依据,诸如:城市小学和农村小学的生师比分别为19.49:1和18.38:1,城乡普通初中的生师比分别为15.76:1和16.08:1(农村地区甚至好于城市),城乡普通高中的生师比分别是16.58:1和17.23:1。
因此,可以看出,2007年的时候,我国的城乡教师在数量上以实现平衡。
城市和农村教师的差距在师资水平和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表现明显。
2007年全国范围高中教师、初中、小学教师学历过关率已经分别达到90%、97%、99%。
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的达标率差异不明显。
但是高中阶段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事实上,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标准提高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即农村教师所提高的学历基本上都是通过函授以及各类水平参差不齐的自学考试来获取的,这将不可避免出现教师在获取学历的过程中的避难就易现象[1],而在现行教育环境下,学历教育也日渐衰退。
此外,城乡高学历教师差异非常明显,也因此,更加加剧了城乡教师水平的差异。
城乡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相差26.77%,普通初中高学历教师比例城乡相差36.01%,高中阶段高学历教师比例普遍偏低,但城乡差异仍然清晰可见。
三、农村教师的补充政策解析针对农村教师补充的现状,各级政府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2006年起,教育部对聘用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等问题,开始进行大规模收编及清退工作;国家推出了“特岗计划”“顶岗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等诸多措施对中西部农村教师欠缺问题予以解决;针对农村教师培训问题,国家推出了农村教师培训计划;针对薪酬待遇问题,绩效工资将向农村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到基层长期从教、终身从教[2]。
对城乡教师流动问题,全国颁布了多种文件以解决此问题。
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2004年颁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指出需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全国有90%以上的省份都推出了教师城乡交流政策,让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择优进城,实现师资城乡区域互动[3]。
然而,以上政策虽然颁布了,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与政策本来目标相差甚远或者背道而驰的现象。
也因此,这些政策都停于表面,流于形式,很多人只是形象地称为“红头文件”的走过场。
在对农村尤其偏远山区吸引优秀毕业生、出色人才、并且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并没有起实质性作用,只是暂时缓解了问题的发展,而农村教师的素质依旧偏低甚至出现了越来越低的惨淡局面。
诸如关于西部教师补充的“特岗计划”、部署院校招收“免费师范生政策”、现有的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都是所有教师被动地接受,没有实现农村和城市教师发展的双赢,没有凸显他们的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
也因此,这些政策没有落到实处,只是一份成型文件而已。
四、农村教师补充的可能解决策略(一)拓展教师补充政策视域近年来,我国创新农村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成效显著,全国各地通过支教、返聘、送教等多种形式,使农村教师的培养补充机制有了成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部分,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
”[4]然而,从客观上讲,在中国现实的教育语境下,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健全和稳定的教师补充机制。
尤其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背景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问题日益凸显。
于是才有政府的政策挽救和帮扶。
目前,仍然存在城市的教师资源过剩和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的区域内矛盾。
尤其在农村出现了更为奇异和怪诞的现象,即优秀的教师无法补充,而相比较差的教师又继续盘根于农村。
于是,有专家学者指出,教师初次和再次分配,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既可以实现城市教师的合理配置又可以实现农村教师补充的有效性。
(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内容第一,落实城乡教师同工同酬,甚至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要高于城市教师。
这是农村教师坚守岗位的物质保障。
同时国家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
满足农村教师的物质需求,形成比较优势。
除此,还可设置多层次的农村教师荣誉称号。
吸引更多地有志青年去农村从教,并建立相适应的评价、考核、晋升制度,使得农村教师的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机会更为切实和殷实。
第二,适时修订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制度。
改革城市教师编制的臃肿,农村教师尤其偏远山区教师稀少的现状,编制须向农村地区大力倾斜。
有学者指出,农村教师的补充应当以学校为单位制定教师编制。
学校才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机构,教师编制要服从教育工作实际的要求,就应该以学校为单位核定[5]。
第三,完善教师补充机制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完善合理适当的退出机制,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视角下,最棘手的是如何对待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有研究专员解释,代课教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于编制制度问题造成的民办教师、无编制师范院校毕业生等,第二类是部分偏远农村由于生存条件较差,语言、文化的隔阂等原因无法接纳来自外地的人员从教,从本地聘用受过教育的,还可以识字的人作为教师[6]。
前者,却因农村教师编制紧张,教育部门可以制定流动补充机制,实现合同管理。
其最终还是政府责任,因此,政府在相关政策上必须惠顾。
后者,应当适时保留,采用定向生源、城乡派遣等方法逐步对调。
(三)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农村教育的提高核心在教师,难度和重点也在教师。
在农村目前生源急剧下降、校舍合并加速的困境中,大范围内引进新教师,已经困难重重。
因此,发觉现有教师潜力、提高现有教师素质成为当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题和关键。
一是以师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教师行为规范。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普及教育活动,号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为师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心甘情愿扎根农村、服务农村教育,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农村优秀教师。
二是多方式培训教师。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视频等方式,为农村教师传递新的教育理念,解读现行的教育政策,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高水平、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
三是抓住特岗教师配置和城乡教师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城市和农村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校本培训,大幅度提高培训质量。
尤其是要加强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能力和践行能力,全方位深入地推进农村新课程改革和实施。
(四)制定长期流动的规划政府尤其当地教育部门应针对农村现实状况制定一个长期的教师补充规划。
遵循“以县”为单位,根据县级当前教师编制、学生和教师流失数量、乡镇财政状况、县域学校的布局规划、教师年龄结构、学科分层因素等,合理制定农村教师补充政策,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提供充裕的教师数量和质量,是保证分配足额与合理的基本条件。
其次,出台教师补充的总领性文件。
各级政府对农村教师的补充与稳定要通过制订规范性文件,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将农村教师补充的条件、程序、方式、渠道以公文的形式确立。
最后,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充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为杜绝教师补充过程中“人情”、“关系”等个人因素的介入,应明确人事、教育、计划等行政部门在农村教师补充与稳定工作中的职责,使农村教师补充与稳定在运行中,更加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把人才用到急需的岗位。
参考文献:[1]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2]周济.推行绩效工资吸引更多人到农村任教[j].教育发展研究,2009,(18).[3]叶忠,王海英.教师城乡交流的成本收益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2).[4]佚名.我国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成效明显[j].中国农村教育,2008,(11).[5]袁桂林.我国农村学校教育诸政策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2).[6]王正惠,袁桂林.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若干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