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
我国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1.国内物流发展现状物流业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例如,从铁路运输网络的规模、结构、质量和密度等指标来看,中国铁路网络整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国土面积计算,中国路网密度为81.2 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的路网密度为0。
6 公里/万人。
不但低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远远落后于印度等国家.从机场数量看,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民用机场数量少、密度低。
目前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0。
23个民用机场。
美国为5。
98 个。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机场密度也大于中国,如巴西为1.06 个,印度为0.72 个,巴基斯坦为0.43 个。
全国公共通用仓库中,1980 年以前建造的占45%,20世纪80、90 年代建造的占30%,2000年以来新建的仅占25%。
从仓库结构看,小型平房仓库约占70%,楼房仓库约占20%,高站台库与立体库约占5% 左右。
相当一部分20 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仓库“带病作业”,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物流要素供给不足.专业化技能型、管理型物流人才、先进的软硬件物流技术、物流组织、物流信息等还比较缺乏,这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物流业结构的升级慢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难以满足更高水平的物流需求;综合物流能力形成的严重滞后。
多数物流企业功能单一、集成化程度低、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弱.加之流通体制改革及统一市场体系建设的渐进性,使跨部门跨地区物流能力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效形成。
“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物品送到正确地点的正确客户手中”的物流目标,难以有效实现;应急物流极为薄弱。
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事件时,难以做到“第一时间"实现应急物资的保障,因应急物资保障延误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物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渐次得到发展.这种物流发展的地域性特点与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物流需求不平衡密切相关.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物流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物流运作水平则相对落后.东部地区物流率先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步出现一批物流功能集聚区。
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
长三 角 物流 业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 一 核心竞争力不足 。 供应链 管理 和运作能力较低 目前 ,长三 角大多数物 流企业 主要从 事传统 的物流代理 、 储存 、 报关 、 配送等业 务 , 为客户提供 系列化 、 个性化 、 息化的 信 供应链 解决方案 的能力较低 。许多企业 经营规模小 , 乏核心 缺 竞争 力 , 击打能力较差 。 抗 很多企业 只顾追 求短期经济效益 , 对 核心竞争力认识 不清 , 在供应链 和企业可持续 发展能力 上投入 不足 , 物流 管理费用 远远高 于物 流发达 国际水平 , 业运作 能 企
( ) 策优势 三 政 长三 角物流 信息 化项 目绝大 多数属 于整合 资源 和流 程为 在 贯彻执行 国家《 规划 》 有关 法规政策 的同时 , 长三角 各级 目的信息采集 和交换层 次 , 利用 信息 系统 对上下游企业 信息进 政府 积极制 定颁布 各类地 方性 法规 、 章及政 策性 文件 , 规 内容 行传递 、 馈 , 供应链 高度来进行信 息化建设还 比较少见 , 反 从 无 涉及对 外贸易发展 、 开发 区开发建设 与管理 、 税收优 惠 、 资金借 法高效地完成 物流全过程 的协调 、 控制 和管理 。信 息支持能力 国有 土地 使用权 出让和转 让 、 地产 开发 、 汇管理 、 房 外 外商 不足和服务 网络地域覆 盖能力较低 , 是长 三角物流 企业参与 国 贷 、 投 资企业 权益 、 简化 出境 手续等 , 在长 三角各 地 区形 成物 流业 际市场竞争 的软肋 。 发展 良好 的政策环境 。 ( ) 三 物流人 才缺 乏 。 发展 环境需进一步营造 ( ) 四 物流发展条件优 势 长三角 地区现代物 流人才缺乏 , 尤其 是缺乏有 丰富经验 的
长三角区港联动城市物流产业一体化研究
一
、
引 言
国家 先 后批 准 8 个保 税 区进 行 区港 联动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长三角区域 已 试 ,促进 港 区合 作 ,试行 更 加 自 由的 投 资 经成为以上海市为龙头 、 以大都市圈为依托 并将 在 取 的 特大 型经 济 体 。 00 长三 角 经济 运行 分 贸易政 策和 更加 灵活 的管理 方 式 , 2 1年 选择 部分 运 作好 的试 点 逐 析 报告 显 示 ,2 1 年 长 三角 地 区 1 00 6个城 市 得 经验 的基 础上 , G P平均 增速 达 到 1 .% ,G P 到 6 82 D 26 D 达 97 步 向以发展国际物流为主的 自由贸易 区转
一
,
的 “ 行政区经济”刘君德 ,9 2f 区域经济 ( l9 )9 l 发展态势 , 使得经济最发达 的、市场化程度 最高的 三角也呈现出各种弊端:长三角不 同行 政 区经济 的封 闭化 , 资源不 能优 化组 合 , 影 响 了规 模经 济 效益 和 产 品质 量 的提 高 , 降 低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 , 消弱 了区域 的 整体 优 势 ( 王洪 } 2O ) 天, 04 。长三 角地 区 迫 切需 要 区域 经 济 一体化 的 发展 战略 , 其核 心 就 是 产 业 的 协 调 发 展 和 产 业 结 构 的 优 化 升 级。 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产业一体化发 展 是突破 目前 长三 角 区域 经济 发展 瓶 颈 , 提 高 长三 角 区域 国际竞 争 力 的关 键手 段 。 其 尤 长 三角 的三 个 主要 港 I城市 海 、宁 波 、张 ] 家港 成 为 区港联 动城 市 后 ,区 域 、城市 问 物 流产 业一 体化 已经 成为二 地 经济 发展 以及带 动 长_ 角 经济 一体化 的 必 然要 求 。 = 三
以长三角为例区域物流发展文献综述.
一、论文选题意义本课题主要是对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对区域经济主要构成以及经济力量的概述和区域物流的概述以及特点现状。
通过相关的调查分析和文献的阅读,找出了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相互影响并加以分析,最后通过找到认清物流与经济在发展中得误区,提出发展建议。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经济区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中,由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关系的企业、供货商、服务商以及想关机构等组成的经济体,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广为人知,可以说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具有一定代表力的产业集群为标志的。
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企业在消耗其他企业生产的同时,又向其他企业销售产品,另外,现代物流业涉及到的工业、农业、商贸、科技、服务等社会生产和生活得各个领域,它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因此,要支撑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聚合的物流系统。
区域一体化使区域内或区域间的物流趋于合理,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只有在区域经济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物流体系,才能发挥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长三角地区作为多物流中心区域,应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以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综述与前期研究主要工作内容(一理论综述为了全面的了解本课题的相关内容,我通过报刊、杂志、书本和网络等手段收集和本论题有关的资料。
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并认真阅读研究,针对每篇文章写出概要和自己的看法。
以下就是我对其中一些文章的看法和理解。
闫秀霞,孙林岩在《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谭清美,马凌云在《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研究贡献》,王岳峰,刘伟在《对区域物流能力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都对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涵义进行了概括解释,区域物流是某一经济区域内,屋子从供方向的物质实体流动过程,它实现了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是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几种功能的有机结合体。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2.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3.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4.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5.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6.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7.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8.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9.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10.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11.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12.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13.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14.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15.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16.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17.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18.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19.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0.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21.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22.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23.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24.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25.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26.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27.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28.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29.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30. 30. 车船配载理论与方法研究31. 31.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2. 32.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3. 33.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34. 34.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35. 35. 随机需求的最优库存策略研究36. 36.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37. 37.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38. 38.39. 39.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40. 40.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41. 41.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42. 42.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43. 43.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44. 44.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45. 4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46. 4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47. 47.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48. 48. 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49. 49.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50. 50.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51. 51.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52. 52.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53. 53.54. 54.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55. 55.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56. 56.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57. 57.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58. 58.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59. 59.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60. 60.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61. 61.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62. 62.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63. 63.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64. 64.图书物流合理化研究65. 65.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66. 66.67. 67.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68. 68.企业销售物流研究69. 69.企业供应物流研究70. 70.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71. 71.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72. 72.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73. 73.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74. 74.物流外包决策分析75. 75.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76. 76.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77. 77.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78. 78.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79. 79.物流产业发展初探80. 80.81. 81.城市物流需求分析82. 8283. 83.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分析84. 84.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85. 85.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86. 86.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87. 87.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88. 88.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89. 89.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90. 90.91. 91.92. 92.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93. 93.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94. 94.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95. 95.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96. 96.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97. 97.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98. 98.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99. 谈企业物流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100. 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1、零售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及对策探讨2、包装的合理化设计是改善物流的关键3、绿色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4、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5、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作用及其有关问题6、敏捷供应链下的物流运作7、重构供应链的延迟化策略8、供应链运营和绩效诊断9、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10、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11、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12、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13、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14、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15、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16、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17、.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18、XX地区物流业的现状与发展19、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研究20、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理论与方法21、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22、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23、沃尔玛的物流体系分析24、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探究25、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研究26、现代物流中不合理运输分析及相关措施27、我国零售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8、我国铁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29、绿色物流管理的研究30、如何降低零售业的缺货率31、论公路运输建设与物流的关系32、现代物流下公路货物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33、企业仓储合理化途径与改进策略34、如何降低企业物流运作成本/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35、车辆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36、融通仓模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37、零售型企业物流运作分析38、企业物流外包的评估与实施39、运输路径优化问题研究40、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1 运输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王鸿鹏2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电话:3 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45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对比分析67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运作探讨8 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探讨9 商业企业物流运作探讨1011 XX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12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竞争力13 物流信息系统(MIS)应用研究14 集装箱运输如何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15 集装箱运输一体化研究16 港口物流保税区发展探索17 VMI原理及其应用研究1819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20 国际物流运作系统初探王鸿鹏1 某物流节点的选址探讨刘旺盛2 某企业设施布局优化电话:3 某企业库存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38091904 某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设计或线路优化5 论我国企业的物流外包问题6 关于社会大物流合理化之探讨7 XX企业物流配送网络设计及线路优化8 XX物流中心设计或XX物流中心的改进设计9 XX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10 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探讨1112 某企业采购管理问题分析及改进13 采购绩效评估指标的研究与分析14 某企业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研究刘旺盛1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途径分析初良勇2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比较分析电话:61852063 第四方物流及其发展策略研究4 某港口物流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5 航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具体策略6 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7 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及存在的问题分析8 某9 企业销售物流合理化的途径分析1011 某具体项目物流配送网络及配送线路规划12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理论与方法13 库存控制模型及其计算机实现14 物流配送网络优化方法分析15 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策略研究16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理论与方法17 企业物流外包若干问题研究18 物流企业EDI系统建设问题研究19 基于GIS/GPS车辆自动监控系统研究20 基于供应链的VMI系统运作研究初良勇1 虚拟物流联盟企业的构建王岳峰2 物流园区的规划理论与方法电话:3 敏捷物流企业联盟最优伙伴的选择研究 61802334 模糊数学在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5 保鲜物流中心及其信息系统研究6 港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7 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关系研究89 最优库存控制仿真研究10 MRP原理及其应用研究11 如何管理你的仓库?12 戴尔公司和IBM的供应链分析及比较1314 世界工厂的物流瓶颈15 中国邮政如何迎接联邦快递和DHL的挑战?16 厦门的城市交通研究王岳峰1 厦门港物流园区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邵晓娴2 我国物流企业品牌战略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电话:3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4 厦门港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6 试论物流企业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及构建7 试论厦门物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8 供应链拉动企业核心竞争力9 客户管理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整合10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探讨11 厦门物流园区交通影响分析及对策12 厦门港区港联动发展的策略与对策13 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探讨邵晓娴1 厦门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对策研究曾艳2 长三角港口的竞争与合作战略电话:3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分析4 某制造型企业物流运作分析5 某6 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发展策略7 供应链中运输网络的设计方案8 物流企业的绿色运输战略分析9 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分析10 第四方物流业趋势分析11 物流系统成本控制策略分析12 第三方物流经营人的服务内容和特点分析13 供应链核心企业形成条件分析14 供应链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策略15 实现供应链有效协调的案例研究16 电子商务对物流企业的价值分析17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运用18 某生产企业构建物流体系的探索1920 曾艳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荟萃【时间:2010-08-12 16:52 来源:未知】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国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及对深圳的启示2. 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3.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探讨——以深圳为例4. 我国社会XXXX资源回收物流的经济意义及物流体系建立5. 我国XXXX废弃物物流策略研究6. 企业物流模式的选择7. 深圳市物流园区规划及其发展`8. 深圳物流园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9. 深圳空港发展的进程、现状及对策研究10. 基于循环经济的汽车逆向物流研究11. 深圳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2. 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业的改革和发展13.14. 国外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经验及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借鉴15. CEPA基础上深港物流合作16.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以深圳为例17. 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问题研究18. 浅析中国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19. 国际快递巨头压力下中国快递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0.21. 戴尔直销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22. 汽车企业的采购模式23. 深港集装箱港口竞合经济学分析24. 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研究25. 关于中远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6. 现代物流发展对深圳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27. 现代物流业与深圳经济的发展28. 标准化、信息化物流对深圳经济的促进作用29. 深圳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研究30. 通过逆向物流实现餐饮业“绿色化”的策略研究3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行模式探讨32. 从深港物流一体化看两地集装箱港口合作的趋势33. 深港两地物流的发展与合作34. 物流园区选址浅析35. 我国医药逆向物流发展的策略研究36. 深港两地港口衔接研究37. 深圳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模式38. 我国IT供应链中渠道管理问题研究39. 国内连锁超市与沃尔玛的配送系统比较分析40. 深圳市粮食配送中心选址研究41. CtoC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42. 广州会展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43. 大珠三角地区港口群整体发展战略探讨44. 淘宝网物流配送模式分析45. 盐田码头对沙、盐保税区发展的影响46.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7. 关于深圳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48. 深港通关口岸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49. 深圳民营快递的经营情况分析50. 深港合作背景下深圳港口的发展战略51. RFID在道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中的应用52. 国际物流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53. 我国国际货代业向现代物流发展的分析与对策54.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竞争分析55. 我国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伙伴关系研究——上海家化的物流外包研究56. 深港两地机场合作研究57. 论政府在循环经济与逆向物流中的作用58. 中小物流企业共同配送系统规划59. 现代物流园区选址探讨—以平湖物流园区为例60. 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构建战略研究61. 深圳港与香港港的竞合及经济博弈分析62. 深圳发展成为物流中心城市的研究63. 中小型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64.65. 深圳家具零售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分析66.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及发展分析67. 浅析再制造工程中的逆向物流68. 粤港澳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合作研究69. 深圳逆向物流的SWOT 分析和发展策略70. 深港集装箱港口现状比较与对策研究71. 深圳集装箱运输市场分析72. 深港两地港口竞合战略探讨73. 深港两地港口产业的竞合战略研究74. 第三方物流企业关系营销策略的探讨75. 企业逆向物流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76. 深圳与香港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状况研究77. 提升港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策略78. IT行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79. 湛江发展物流业的对策80. 现代企业物流模式选择研究81. 国际航运市场态势与深圳航运企业的应对策略82. 物流外包的决策分析及风险防范83. 关于深圳发展绿色物流业的对策研究84. 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85. 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的探讨86. 深港两地港口竞争与合作研究87. 我国汽车行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88. 运输现代化与我国现代物流建设89. 深圳货代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0. 传统货代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策略研究91. 珠江三角洲主要港口之间的合作策略研究92. 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动因及策略分析93. 盐田港区仓储业发展的探讨94.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竞争力培育研究95. 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探讨--以宝供物流为例96. 深圳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97. 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分析98. 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其与市场诚信的关系研究99. 中国邮政快递(EMS)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100. 深圳港口物流发展研究101.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与评价102. 我国本土零售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103. 珠三角港口群竞争与合作104. 深港物流协同化实施探讨105. 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106. 加快我国铁路运输业现代物流化的对策探讨107.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108. 深圳集装箱运输行业研究109. 港口对其经济腹地的贡献度分析--以深圳港为例110. 深圳外向型经济发展与物流研究111. 现代物流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研究112.113. 我国制造企业物流实行JIT运作的风险与对策114. 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腹地地缘的战略优势115. 深圳物流市场的基本特征及开发策略116. 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现代港口中的应用117. 我国家电行业物流发展现状与运作模式研究11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的模式选择119. 深圳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与物流需求的关系研究120. 以区域经济理论浅析深圳与香港两地的港口合作121. 物流金融的内涵辨析122. 提升港口群整体竞争力的策略研究--以长三角港口群建设实践作案例分析123. 深圳集装箱港口物流专业化服务及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124. 深港物流的融合125. 珠三角区域经济下的港口格局演变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发布时间: 2008-12-12 16:07:39 被阅览数: 3756 次1.商丘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2.物流主要理论探讨3.企业生产物流的现状及其对策探讨4.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5.现代公路运输中的空载问题探讨6.制造类企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7.制造类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8.现代物流管理成本核算探讨9.10.论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11.论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展12.论现代物流配送形式13.论现代物流包装技术14.运输合理化探讨15.论现代物流中心选址16.论货物的存储技术17.供应链管理原理探讨18.现代装卸技术及其设备探讨19.论国际贸易与物流的关系20.论市场营销与物流的关系21.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22.论第三方物流23.企业物流合理化途径探讨24.论共同配送25.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26.企业物流管理的电子商务化应用对策27.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研究28.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29.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30.零库存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31.超市物流配送中心模式的合理选择32.车辆配载理论与方法33.传统运输业的转型创新34.逆向物流资源整合35.运输合理化及现代化的研究36.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讨37.运输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38.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分析39.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整合中的作用40.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经营战略41.企业运输方案设计42.制造企业生产物流合理化的研究43.44.现代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探讨45.第三方物流企业资源整合研究46.中小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47.公路运输业对发展物流服务的研究48.企业物流模式决策分析49.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因素的研究50.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移51.商业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运作研究52.企业物流外包的战略决策和关系管理53.郑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调查54.企业配送体系的构建55.配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56.企业生产过程的物流效率浅析57.准时采购模式在企业当中的运用58.敏捷制造模式下的物流策略59.企业仓储技术研究60.企业物流中心的建设分析61.连锁经营业的物流配送策略研究62.搬运装卸设施的规划与管理63.物流客户管理研究64.企业物流组织与设计分析65.XX企业的物流建设实证分析66.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是实际感想-----存在问题讨论67.论产品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68.企业库存控制与生产物流的关系69.物流客户服务的新思路70.物流运输工具(设备)选择对成本的影响71.论库存(库房)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72.73.物流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知识结构初探74.关于郑州港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75.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76.发展现代物流要重视优化企业物流管理77.物流业中网络GPS的运用前景分析78.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79.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第三方物流的发展80.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研究81.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营销策略组合的研究82.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探讨83.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探讨新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84.GPS在现代交通运输中的应用85.物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分析86.中外物流配送业发展比较研究87.论物流标准与物流发展88.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公司发展的探讨89.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模式的研究90.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建设91.物流技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92.结合某汽车行业实际分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管理的模式93.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透视94.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95.企业管理的采购问题96.供应链管理在外经业务中的实用性分析97.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98.99.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100.论城市环境与物流合理化。
对接长三角招商引资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一直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和企业的目光。
然而,对接长三角招商引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度评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优化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一、现状分析1. 招商引资政策存在滞后性问题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各有不同,虽然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便利,但仍然存在一些滞后性问题。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及时更新,部分政策对中小企业不够友好等。
2. 企业需求与地方资源不匹配一些企业在进行招商引资时,往往难以找到与自身需求匹配的地方资源。
部分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而当地资源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缺乏一体化的招商引资合作机制当前长三角地区各地招商引资之间缺乏统一的合作机制,难以形成合力,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难以形成整体的投资吸引力。
二、问题原因分析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长三角地区各地之间的发展体制机制仍然互不相同,导致了招商引资政策的不协调性和不统一性,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风险。
2. 信息不对称在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方政府宣传自身资源和政策的优势,但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企业需求,导致了企业投资过程中的误判和失败。
3. 缺乏跨地区合作长三角地区不同地方之间缺乏跨地区的合作机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投资效益的降低。
三、改进建议1. 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长三角地区应当加强区域内招商引资政策的协调和统一,建立跨地区的政策合作机制,以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2. 加强信息公开和对接服务地方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不断提升对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投资环境信息。
3. 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服务评台长三角地区可以探索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服务评台,为全区域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招商引资服务,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合作机制。
四、个人观点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建议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建议一、背景介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面临着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提出一些针对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建议。
二、城市间高速铁路建设城市间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应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建设高速铁路网,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需要加强城市间铁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形成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优化港口布局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重要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杭州湾港等。
需要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运运输效率。
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港口配套设施,提高货物吞吐能力,促进跨境贸易和国际物流发展。
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应加快智能交通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信号灯优化、智能交通管理平台、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等。
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出行体验。
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密度高,公共交通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建设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和快速公交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对交通的影响。
同时,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
六、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为了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应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
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汽车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提供良好的绿色出行环境。
七、加强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应加强交通运输规划,进行跨区域、跨省份的协调和合作。
建立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提高交通信息共享和交通规划的科学性。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与物流问题研究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成为中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发展显得尤为关键。
然而,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交通拥堵和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中的交通和物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交通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交通网络的完善对于促进跨地区、跨部门和跨行业的协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 交通拥堵严重长三角地区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线路通道。
数据显示,2019年春运期间,长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客流同比增长近10%,交通拥堵问题之严重可见一斑。
交通拥堵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体验。
2. 城际交通不便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交通状况不尽相同。
一些城市之间的公路和铁路连接不畅,城际交通不便。
由于交通不便,人们的物流和出行成本也增加了。
3. 市域交通未形成优势市域交通通常指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以及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结。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经济呈现出高度集聚的特点,但是市域交通却未形成优势。
这导致城市之间的资源交流和贸易通道受阻,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物流问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物流中心之一,其物流业占全国的份额高达40%以上。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
1. 物流成本高企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情况在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突出。
物流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运输成本等方面。
长三角地区人口集中,土地资源有限,这导致物流企业成本压力大。
2. 物流效率低下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效率相对较低。
不同城市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的协同效率低下。
另外,物流企业之间也存在缺乏互信和竞争的问题,难以形成共同的物流发展战略。
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物流产业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和桥梁。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加深和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迅猛增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及挑战。
1.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效、高效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差异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设施及信息化水平滞后严重。
特别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弱,很难实现快捷高效物流服务。
1.2 人才短缺及培训不足物流行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来推动行业发展,但目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物流产业融合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个领域,所需岗位技能较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普及性和规模性发展过快,没有足够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资源。
1.3 各环节协同不畅物流产业生产、流通等环节较多,涉及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信息共享不畅、信任度低、效率低下等问题。
特别是在跨境贸易领域,缺乏国际标准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不同国家间物流协同困难重重。
二、解决物流产业发展问题的建议针对上述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
2.1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配套提高仓储设施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以便节省时间成本和提高效率。
2.2 推进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并鼓励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此外,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优秀物流人才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素质。
2.3 提升信息共享与协同效率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同时推动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度。
此外,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跨境贸易中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统一标准和流程,促进各国物流间的顺畅协同。
2.4 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引导力度,通过激励措施、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并鼓励互联网企业等新兴力量参与到物流产业发展中来。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物流发展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物流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
首先,长三角地区物流网络得到了有效的建设和完善。
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构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的物流网络。
特别是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的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和速度。
其次,长三角地区不断优化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管理公司之间相互合作,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运输过程中的全程跟踪和信息共享。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企业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不仅加快了货物的流转速度,还提升了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再次,长三角地区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和产业集群,如汽车、电子、纺织、轻工等行业,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物流企业协助制造企业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配送的全过程,提供了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长三角地区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物流合作与交流。
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华中地区等相邻地区的物流合作日益密切。
各地之间加强了物流信息共享,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物流网络。
这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物流的高效运转,也加速了物流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长三角地区的物流业正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该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物流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也不断深化。
这些因素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繁荣发展。
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增加,位于长三角沿海的国际性城市、浙江省的省会和全国交通枢纽中心,杭州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已经社会经济优势和交通便利优势,再次基础上发展物流产业,也会从较高起点定位。
现在也正以成为“长江三角洲现代化物流枢纽和中心”为目标而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性的物流港务区。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其物流产业的发展缓慢。
本文首先阐述了杭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中包括了该产业的发展状况等;然后探讨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最后结合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杭州市;物流产业;运作效率;企业联盟一、杭州市物流发展的现状(一)杭州市物流产业的发展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越来越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占据GDP的比例越来越大,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虽然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已经经济的快速转型,我国的物流行业每年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着。
随着国外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的引入和国家自身对物流行业的重视,我国的物流体系不断改进,变得适合我国的市场行情。
随着内需的不断被开发和扩大,物流业的运作也不断成熟。
位于长三角沿海的国际性城市、浙江省的省会和全国交通枢纽中心,杭州拥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已经社会经济优势和交通便利优势,再次基础上发展物流产业,也会从较高起点定位。
现在也正以成为“长江三角洲现代化物流枢纽和中心”为目标而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性的物流港务区。
政府给予了许多优惠的措施。
但是,由于现代物流对传统物流的冲击,许多传统物流未能与时俱进,导致了物流产业发展陷入瓶颈,在一定时间里限制了物流也的发展。
二、杭州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现代物流对传统物流的冲击(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虽然国家开始重视对物流管理的教育,但是由于我过起步较晚,大都知识源自国外,不能很好的适应本国的行情。
而且我国对于专业的物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人将物流与快递等同,物流知识普及度不高。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发展特点分析摘要: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
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物流发展1 引言传统港口物流实现的是“港到港”的服务,而现代港口物流要求的是“门到门”的服务。
这就要求构筑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港口物流业务。
港口群在发挥装卸集装箱船货物的运输功能外,还将参与组织各个物流环节业务活动及彼此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逐步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新一轮的国际物流竞争中,随着世界海运业的船舶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趋势,长三角区域港口物流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 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2.1 物流概述2.1.1 物流的概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回收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客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是一个控制原材料、制成品、产成品和信息的系统。
“物流”也可详称为其最终目的是“策略性物流运输”或“策运”。
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分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本文作者:葛喜俊作者简介:葛喜俊,著名物流咨询规划专家,工学博士,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高级工程师。
现任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秘书长、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院长、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研究院技术总监、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等职务。
国家级重点项目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重庆两江新区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2013年12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物流规划》(2008年7月)《大郑州都市区国际陆港建设研究》(2010年12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基地规划》(2008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发展战略研究》(2007年12月)等20余项。
省部委地市级、大型企业集团的物流规划设计:《广西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研究》(2005年12月)《黑龙江商贸物流城规划设计》(2011年6月)《中煤平朔集团物流园区可行性研究》(2012年6月)《锡林浩特市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07年12月)等5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专著《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列入中国物流专家专著系列。
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联系紧密的若干个城市集聚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城市群现象,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群经济空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城市群。
本文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产业关联特征、规模分布分形特征和异速生长特征。
一、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特征(一)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的概念城市群物流需求空间结构,是由不同节点城市所形成的物流需求集聚区按照区域经济关系构成的一种空间秩序,反映城市群区域经济系统中物流需求体系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组织关系,包括各城市物流需求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相互关系、相互作用、集聚程度以及分布规律等,体现物流需求的空间属性,是经济社会活动所派生的物流需求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
当前长三角跨区域转移承接的现状、困难梗阻和意见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当前长三角跨区域转移承接的现状、困难梗阻和意见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当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
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这三个省份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经济合作体。
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推动了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源转移。
然而,当前长三角地区在跨区域转移承接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和梗阻。
首先,人口流动情况复杂多样,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大,吸引了大量来自其他地区的人口涌入。
这种人口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压力加大。
其次,不同地区之间的行政壁垒也制约了跨区域转移承接的顺利进行。
各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同考虑和利益冲突,导致跨区域合作难以推进。
此外,产业协同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集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导致产业链条上下游环节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和协同,制约了跨区域转移承接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意见建议:首先,需要加强政策支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长三角地区,促进跨区域转移承接。
其次,应加强各地合作机制的建设,构建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机制,提高资源整合和协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总之,当前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转移承接面临一些困难和障碍,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建设,才能够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当前长三角跨区域转移承接的现状2.1.1 人口流动情况当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各个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长三角地区寻找发展机会和提升生活水平。
例如,大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等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和优秀人才的流入,使得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增加。
长三角港口物流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联系、分工明确 、 相互依存 的物流协作体系。但从整体上来说大而不强 ,
包括港 口 物流在 内的长三角物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仍处于附加值较低 的 环节,港 口物流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制约因素。 I 、 产业 同构地方保护是长三角物流业发展 的瓶颈。长三角两省一市
的港 口 物流腹地范围交叉 ,重复投资等 问题导致 产业结构、港 口 功能趋 同, 港 口的整体效应发挥受到抑制。各地政府对本地港 口的强力支持 ,
原油转运基地 、国内沿海最大 的液体化工储运基地和华东地区重要 的煤
炭运输基地 。
二 、长三角港 口物流发展制约因素
港口 作为供应链中联结全球生产 、 国际贸易及相关物流活动的重要
性化、 自 动化 、信息化要求 ,港 口之间的物流产业整合与协调发展显得
尤 为 重要 。
一
节点 ,具有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 ,长三角现代物流业得到
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 口岸。此外还
拥有物流发展的人才和技术优势 ,为现代物流业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
设现代物流园区是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两大主题。长三角同一经 济 区内的物流园空 间布局有待优化 ,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不 明确 ,缺乏周
边地区的协调,不 同类别的园区分布未得到合理配置。政府管理和调控
展显示出蓬勃朝气 。拥有 良 好 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 信息基础设施处于
全 国领先水平 , 物流业总产值在 G D P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 物流发展 的规 模越来越大。宁波_舟山港区位 、资源、集疏运网络和信息化等优势 明 显 ,已成为集装箱远洋干线港 、国内最大的矿石中转基地 、国内最大 的
集装箱吞吐量达 3 2 5 2 . 9 万标准箱 ,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口岸环境不断完 善 ,港 口保税区和物流园 区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乏现代物流经营理念 ,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 流不能有效融合。社会化物流供求不足 ,综合物流成本相对较高。与以 E D I 、条形码 、G P S 及互联 网等技术集合为基础 ,集运输 、 仓储 、装卸、 代理 、包装加工、配送 、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 于一体的现代港 口物流体
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当今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物流产业作为支撑着各行各业运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物流产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本文将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二、供需不平衡及效率低下物流供需不平衡是制约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和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部分地区货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缺乏充足的货物供应。
另外,由于行业内部信息交换和协同配合机制不完善以及信息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运输空载率较高、仓储费用增加等问题日益突显。
这种情况下, 物流企事 9.15务在有效规划资源利用上还面临很大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首先需要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以达到企事 09.08务间协同配合最大化。
其次, 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推动物流企事0908务整合与创新持续发展。
三、成本居高不下成本问题一直困扰着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运输成本、仓储费用到人工支出,各个环节都存在较高的成本压力。
物流产业中运输环节的成本主要受制于燃油价格以及车辆维护等方面;而仓储费用则受到房地产市场波动和经营模式的制约。
同时,人工资源需求量大但整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亦使得支出相应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 可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物流产业的成本:积极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引入清洁能源技术以减少燃油消耗;建立更加有效灵活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机制来降低库存和仓储费用,并实施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率;通过招聘与培训来改善员工素质并提高生产效益。
四、信息化程度不足目前,在物流产业中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导致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和获取,从而影响物流运作效率。
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对接平台,企业间信息交互存在很大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来促进物流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同时,不同企事 09.15务之间可加强合作,在保护数据机制下共享关键性数据以实现信息高效利用。
“双循环”新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探讨
D01:10.13796/Ci.1001-5019.2021.03.016“双循环”新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若干重要关系探讨张学良,吴胜男摘要:当今世界时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E趋复杂,中国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新起点,亟待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作为代表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区域,其一体化发展既肩负着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路径的战略使命,更肩负着完善制度基石、寻求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责任与担当。
为此,须统筹主革与开放、主府与市场、对外与对自、中央与地方、中心与外庭的关系:(1)改革与开放并重,坚定不移奉行开放战略,依靠间革探路,顺应客观局势变化,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2)政府与市场互补,理清政府—“有5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补位与服务作用;(3)对外与对与市场的边界,坚持“有效市场”—内和静统一,统筹国机国内两个大局,一方面依托对内开放和区域合作构建内循环,另一方面通过“走出去”和“8进来”进一步扩大外循环;(4)中央与地方齐心协力,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全盘统筹、重点突破,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与能动性;(5)中心与外围联动,依托都市圈建设、走廊经济、新型飞地模式实现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互利共赢”关键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双循环;自由贸易试验政;改革开放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自-5219(2021)03-2132-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ZD006);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项目(2016140393);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CXJJ-2022-353)作者简介:张学良,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吴胜男,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从量的提升转到质、量共抓的新时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既面临我国深化对内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经济密度不高、增长动力不足、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等诸多挑战”2020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①。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有着“朝阳产业”和“第三利润源泉”之称的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社会总成本、提升经济总水平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量数据表明,哪个地区拥有发达的物流,该地区就占有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的先机,发展本地区现代物流业因而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牵引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台发动机,长三角和珠三角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成为现代物流业优先发展的重点区域。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环境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希望两地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概况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分别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的两个重要区域。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建立长三角经济圈”,当时的长三角经济圈包括上海、南京、宁波、苏州、杭州。
1986年长三角经济圈扩大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一市,但由于江西、安徽经济落后,利益分配难协调,长三角经济圈没有延续下来。
20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的开发、上海的发展,带动了长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
1993年上海提出新长三角经济圈,实行强强联手,由五省一市变为两省一市,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舟山,共计15个城市。
该地区土地面积99678.5平方公里,2001年户籍人口为7534.144万人,分别约占全国面积的1%和人口的5.8%。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率先在珠三角创办经济特区并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珠三角的经济先走一步。
通常所说的珠三角地区有两个概念,一个是1994年广东省政府界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即通常所说的“小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土地面积41698平方公里,2001年户籍人口2595.23万人,分别约占全国面积的0.43%和人口的1.8%;随着2004年1月1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MainlandandHongKongCloserEconomicPartnershipArrangement,CEPA)的正式实施,上述“小珠三角”城市与香港、澳门相结合,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大珠三角”开始形成。
长三角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航空、 公路 、铁路 、管道和 水运等 各种 运输 方式都 自成体 系 ,彼此衔接 较差 ,
此 , 经 济 一 体 化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首 先 必
标 准不统 一等 。
( )没有形 成综合 运输体 系 2
目前 ,在长 三 角物 流产 业联动 发
展 中 , 没形成 统一的综 合运输体 系 , 还
上 海 作 为 长 三 角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 龙头 ” ,对长 三 角各城 市有 着 巨大 的 集 聚和 扩散效 应 。长 三角城 市群 为 发 展 本地经济 , 都渴望 接轨上海 、 主动 接 受 辐射 ,这 就决 定 了上海 和长 三 角城 市 群间的密 切经济往来 关 系。 长 三角物 流 产业联 动 发展 ,必 须
碍相 当严重 , 自为政 、条块分割 、 各 内
耗 、低效 的现象较 为普遍 ,总体 上讲 ,
由 于 行 政 区 划 边 界 的 存 在 、 政 府 的 干
物流产业联动发展对长 三角经 济发展的意义
上海 、 苏和浙 江 , 三个同属于 江 这
预 以及物 流 支 付手段 落后 等原 因致使
式 联 运 带 来 诸 多 不 便 ; ④ 物 流 设 备 的
工程、 中就 包含物 流的一 体化 , 质 其 实
上 区域 物 流 联 动 发 展 就 表 现 为 区 域 物
上海 在长三 角经济 区的 “ 龙头 ” 作 用 ,必然 导致 了上 海经 济 的发 展在长 三 角物 流产业联动 发展 中的重要 作用; 同时 , 由于 物流 对经 济 发展的推 动 作 用 ,也 必然 导致 了长 三 角物流 产业 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 策差异 、 度竞争 、规模 小 、 过 信息化 长 三角物流产业联 动发展的水平 较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题目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院系______经济与贸易系___________专业______国际经济与贸易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关于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探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南京 210044摘要:长三角区域被认为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规模最大、内在潜质最佳、发展前景好的经济区,但还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分立等弊端,造成了物流规划资源分散。
作为多物流中心区域,长三角地区应加快物流资源的整合,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树立区域协调发展和全局性、系统性观念,以保持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长三角物流、物流中心热、新机遇引言:由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趋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局,每个城市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门槛相对较低、易见成效的就是物流业。
滨江沿海、公路通畅、空港密集的长三角地区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这个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空间。
随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呼声日高,长三角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众多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显然市场是有限的,很多物流园区已经面临闲置率高等问题,物流园区都想成为“区域物流中心”是不现实的。
可见,如何防止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对区域物流进行系统地研究,构建出一套区域物流发展模式,不仅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同时也是区域物流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
本文首先分析了长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接着对“物流中心热”、物流新的发展机遇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长三角物流发展现状由于物流总量的持续增长,长三角各地港口、公路、内河及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快速发展态势。
以港口战略合作为重心、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一)长三角物流业发展迅猛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根据《2009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2008年长三角25座城市GDP达到65185.07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1.68%。
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落。
有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仅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就有35个,其中包括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国际航空港口和1个国际临时铁路口岸。
2007年长三角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107.2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约占全国的37%。
2007年全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4.1亿吨,长三角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5亿吨,占了全国港口总吞吐量的39%。
在全国14个亿吨大港口中,长三角地区港口占5个,分别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苏州港、南通港、南京港。
这些都说明长三角港口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及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显示出长江三角洲港口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二)区域通关改革促进物流发展据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试点于2005年11月21日正式启动,并于2006年10月1日将合作范围扩展到长江沿线10海关,涉及7省2市。
“长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分别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四个直属海关实施监管。
此举是为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一体化发展要求,发挥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
首先,转关申报及审核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并进一步规范。
改革后,企业申报转关后,海关计算机系统将自动审核转关申请,并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办理放行操作,减少了对原先人工作业的依赖程度。
确保了货物“应转尽转”。
此项措施实施以来,“长三角”区域转关运输比以往更顺畅、更快捷。
其次,对于守法水平较高的企业,海关则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选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
按照这一模式,跨关区通关企业在向当地海关报关后,可直接由口岸海关实施验放,货物在两地间的运输也无需由海关监管车辆承运,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放行”,通关速度明显加快,通关成本得到降低。
简化了通关手续,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
以2005年12月1日第一票属地申报进口业务——江苏无锡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进口的一批机器设备为例,从江苏无锡海关接单审核到上海吴淞海关口岸放行,所有的海关通关手续仅用1个多小时就全部完成。
2009年3月,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的口岸海关也全部实现了区域通关对接,可采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通过信息联网、数据共享、联网监管、区域联动,“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有效消除了因行政区划和关区分立造成的物流障碍;以企业守法便利为导向,实现了口岸货物的快速分流,简化了海关手续,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
二、辩证看待长三角“物流中心热”我国物流业近年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仅14个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最近7年间就增长了近3倍。
随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呼声日高,长三角诸多城市纷纷宣布,将建设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资料显示,在长三角地区,已建成和在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有60多个,而GDP比我国全国总量还高的德国却仅有30个物流园区。
然而城市规划专家担心,长三角物流中心如此“大跃进”,政府自投或吸引企业投入动辄十数亿,一旦失误,其损失程度将会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热”。
如果一个狭小区域内的每个城市都以“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为发展方向,科学与否,可行与否,是未知的。
(一)“中心”纷起目前,在长三角,从沪宁杭“一线城市”,到嘉兴、湖州、扬州、南通等“二线城市”,甚至到宜兴等“三线城市”,都正在涌动着“建设区域物流枢纽”的冲动。
作为长三角“龙头”的上海,将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为远景和蓝图,毋庸置疑,“四个中心”将以强大的支撑使得上海成为区域物流中心。
南京不甘落后,定位为“长三角国际物流副中心、长江流域区域物流转换中心、南京都市圈物流配送中心”。
而《杭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则提出要“形成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浙江省综合物流中心”。
有良港的城市,譬如宁波,当仁不让,誓将建设成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和浙江省重要综合物流中心;南通提出建立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物流中心,台州与之呼应,建立长三角南翼区域性物流中心。
“中心”、“枢纽”的定位在长三角城市的规划文本中频频出现。
但若处处是“中心”,可能会造成事实上的无“中心”。
如此规划的背后,隐藏的是长三角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冲动、躁动,抑或是盲动。
(二)增长点情结寻求经济增长点,是人们高歌猛进地“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着眼点。
今年上半年,由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疲软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速明显趋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困局。
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什么?每个城市都在寻找。
同时,中央又一再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
而“现代服务业”中,门槛相对较低、易见成效的就是物流业。
滨江沿海、公路网通畅、空港密集的长三角地区也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条件。
何况,这个产业也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和增长空间。
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为21.3%,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
据统计,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70%,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储存、装卸和搬运。
重点物流企业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年均增长幅度一般在30%以上。
有这样的效益空间,长三角城市纷纷盯准“物流中心”定位,就不难理解了。
可是,硬件有条件,市场有空间,不一定能发展现代物流业。
专家指出,现代物流业其实是机械系统和智能系统的集成,光有道路网络、运输机械,那只是运输公司,不是现代物流。
更何况,大家一哄而上,不是都都成为“区域物流中心”的。
(三)必须直面的“硬伤”长三角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世界工厂”的雏形的显现,世界主要的跨国公司均在这个区域部署了他们的研发基地、生产基地,这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物流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欧洲关于现代物流园区的定义明确包括:提供包括运输、物流和配送等所有服务;运作者是物流及相关设施的拥有者和租赁者;遵守自由竞争的原则;必须具备完备的公共设施;提供多样性的运输服务;单一的经营主体。
依据这样的定义,目前,长三角还没有现代物流园区。
这是各个争当“区域物流中心”的城市不能不面对的问题。
没有这样的现代物流园区,没有先进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即使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也只能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货物集散地,而不是“区域物流中心”。
在长三角一些地区,物流园区甚至已经超过同级的其他开发区数量。
由于条块分割、部门分立,造成物流规划资源分散。
以江苏为例,按照《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建成14个综合物流园区和6个专业物流中心,充分体现了“条块分割”的原则。
先是块,分为3个物流区域:宁镇扬、徐连盐淮宿、苏锡常通泰;然后是条,按照专业或行业规划,宁镇扬物流区域规划建设5个综合物流园区,徐连盐淮宿区域规划建设两个综合物流园区,苏锡常通泰物流区域规划建设7个综合物流园区。
仅在南京,就有立足铁路、公路交通的王家湾和丁家庄、立足机场的禄口、立足长江的龙潭、立足化工的江北等数个物流园区规划。
在一城之内,物流规划尚且分割得如此分散,更遑论整个区域了。
因此,就有论者提出质疑:建这么多“物流中心”,究竟是要通畅物流,还是为了“截流”?三、长三角物流发展的新机遇虽然长三角物流业目前还存在条块分割弊端、部门分立等弊端。
而且由于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计重收费实行等因素影响,物流业整体赢利水平下降,部分物流企业甚至退出了市场。
但随着梅山保税港区的启动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苏通大桥的相继通车,长三角物流发展迎来新机遇。
(一)危机面前要看到机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危机面前,更重要的是看到机会,要把当前的困难当作物流升级的机遇。
”他认为,物流高成本是制造业的一大“顽症”,发展现代物流业要从制造业寻找突破口。
应该把制造业、商贸业的产业升级作为物流业发展的考核目标,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
“宁波是制造业大市,物流业对宁波尤为重要,希望宁波能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方面起到带头作用,积累更多经验。
”(二)中小企业也可强强联合“作为外包主体的制造业和作为承包方的物流企业,在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时,要强强联合。
”有专家举例说,宝洁公司与沃尔玛结成供应链伙伴关系,沃尔玛向宝洁开放有关产品的销售信息,宝洁自动向沃尔玛配送中心补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