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设计论证
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研究 立项申报书
在课程的内容中,让学生领会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树立健康的人生理念。初中生有足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去完成这一内容的阅读,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认知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3)、维护心理健康的一般技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中提到: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保持人格完整;能从经验中学习;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合理的表达情绪和情感……保持心理健康除了懂得一些心理知识、具有正确的健康观念外还需具备重要的能力。如:交往的技巧、调控情绪的方法、增强记忆的方法等等。心理教育课堂上,探讨和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技能是有必要的。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编写符合本校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真正需要的校本课程。根据社会、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研究并设定校本课程的目标,以甘肃名族出版社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特点编写整理出一本适合我校学生的校本课程。
(4)、丰富学生心理体验,感受成长的喜悦
心理健康教育课常用的活动方式有情境体验、心理陈述、行为训练、小品、角色扮演、心理剧、讨论、辩论、分享体验等形式。通过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自主地进行心理调整。
以上四个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课都必须包含的。一般来说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围绕认识自我、环境适应、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主题设计。我们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中采用多种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课堂上让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2、国外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现状
国外在校本课程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1)、课程研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研发的实践性特点;
(2)、注重研究课程研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研发的组成部分;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所以我校要依据____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西安丰镇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实践,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学习单元分别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具体目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校本课程是为了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促进学生动作技能、人文情怀的发展而设计的一系列针对本校实际的以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中介的学生主体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本土实际,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力求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课程内容的乡土性。
教材植根于现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使用过程中,以本地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为学习研究对象。
因为学生生活在进化,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便于学习操作。
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研究_基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_朱洪翠
识的眼光发现闪光点,更有利于城市学生体会外来学生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的精神品质,增进不同区域学生的沟通交流、理解合作,真正实现教育的和谐共生。
三、区域开展融合教育的成效外来学生与城市和谐共存,这是一个社会性的大课题。
杭州市江干区在实施过程中,重视环境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多方作用,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心理状态,增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交往。
区域开展融合教育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学生适应并慢慢爱上了学校,爱上了这座城市。
二是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体验了他们的艰辛,意识到作为教师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一份关爱,从而增强了责任感。
据统计,江干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专门学校———天成教育集团,45%以上的教师获得过区级以上荣誉。
三是提高了区域教育质量。
随着《新市民子女初中作文“评改共同体”建构和实施研究》等3项课题获市级立项,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专题研究,整体提升了区域的教育教学质量。
天成教育集团的学生,仅2013年就有100余人次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23人保送进入杭州第二中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日益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核心课题。
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其教师是否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成为了判断学校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基础教育领域,一些学校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对于课程校本化概念、课程校本化开发的关键影响要素、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功路径并没有形成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这无疑将阻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运行成效。
因此,本文从如何赋予理想的课程现实的力量的角度,尝试提出课程校本化的概念,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框架,解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路径。
以期抛砖引玉,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运行提供些许建议。
一、“课程校本化”的界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小学课程校本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为例
“ 三级课 程管理 ” 政策把 课程分 为 国家课 程、 地 方课 程 、 校 本课程 , 这种 课程 体 系仅仅 依据课程制定 实 施 的主体 作 为划分 逻 辑 , 而
终 目的。二 是 课程 建设 无 系 统性 , 要 么塞 进 去一两个 门类 的全校统一 的“ 特色课 ” 充 当校
、
课程建设 的指 向性——学 校本位 , 还
是学生本位
校本课程建设必须基 于学校 办学现实状
况, 充分、 有 效地利 用 学校课 程 资源 , 这 点毋
.
1 l ◆ l | 盛_
不是操作意 义上 的概 念 , 所 以在 对 学校 课程
想象来 自圆其说 。同时我们 还要把有 限 的教 育和管理资源尽可能地 向那 个虚拟 的教育情
境倾 斜 , 对 学 校 教 育 其 他 需 要 均 衡 施 力 的
校教育要剥去尘土 , 还原教育 的真实 面 目, 为
孩子提供最 基本 的教 育保 障 , 关 注普 世价 值
下 的学生普遍发展 。其实这 也是希望 指 向教 育本原并给课 程建设 以无 限空间。 二、 课程建设的 系统性—— 门类 开发 , 还
是体 系建构
当我们试 图呈现一个校本化 的育人 目标体 系 时, 就容易出现集体失语现 象 , 所 以很 多聪 明 的校长会借 助一个 显性 的载体 , 从“ 点” 切入
基于对课 程 、 校 本课 程 的认 识 和学 校课
程建设现状 的分 析 , 我们 以苍 南县 第一 实 验 小学为例 , 就 学校 课 程校 本化 建设 的一 些 问 题进行 了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学校校本课程的定义、设计原则、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结合学科和学生需求,开展的有特色、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课程。
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2.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调研、分析、解决等环节,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3.跨学科整合: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4.连接学生生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联系,增加学习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1.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2.课程设计: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科要求,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校本课程的大纲和教学计划。
3.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校本课程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4.教学实施:根据设计的课程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5.评价与调整: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学生成绩等方式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四、校本课程的效果评价1.学业成绩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学生发展全面: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人文素养等,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学校特色突出: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之一,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点,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4.社会认可度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与评价》——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安徽省芜湖市师范附属小学唐晓俐摘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验与评价研究是由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林明主持的安徽省2005年度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安徽省教育厅教科研【2005】1号,课题编号JG05141)。
课题在2005年3月正式开题,通过论证后正式启动。
前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探索,后期主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和评价,取得了研究成果。
对照开题报告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实验评价一、课题提出背景:(一)新形势下学校再发展需求: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没有特色,就缺乏生机和活力,特色教育是我校的一大亮点。
我校自1995年以来本着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一直以兴趣小组和专长班的形式开设诸多的学校特色课程,如:微机、奥数、英语口语、故事、古诗欣赏、科技制作、剪纸、刺绣、缝纫、礼品包装、舞蹈、国际象棋……同时还有学校特色活动,如:校园吉尼斯、大课间活动、安塞腰鼓、信息素养培养等等,为我校“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建设学校课程”的课题研究奠定了有力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发展遇到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就“如何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行了论证: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是我校特色,我们有这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适逢新的课程改革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上给学校更大的灵活性,为我校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们受课改启发和专家指点,决定结合学校特色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为支点,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着陆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作为“三级课程”的结构,其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我们理解为:一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完整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和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理论架构,同时,以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对不同学校和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实践研究,为中小学提供可以遵循的实践模式,是当前课程研究应该关注的。
一、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力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创造的主体。
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涵盖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为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
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补充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
尽管这些材料和素材可以由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教师参与开发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资源,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
二是学校需要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出特色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这种课程空间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
这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更广,需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就上述两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不同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课程形态也显现多元化的特征。
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加以简要的说明。
案例1: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山东潍坊滨海中心小学滨海中心小学从2002年8月开始进行《我们家乡的海》为中心主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并在研究和开发中将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的研究课题申报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课题申报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2000年1月,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划》,明确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以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000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进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的新使命。
可以这样讲,未来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我们教学的永恒主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还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启迪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设想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
正因为如此,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实验教学着眼点。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因此开设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符合。
设立生物创新实验室是我校与省、市有关部门领导正在筹备、策划的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因此研究、开发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是目前当务之急的事。
我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倡导自主发展,鼓励老师自编选修课教材,要求教师结合“校情”,发挥优势,充分挖掘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出自己“特色”的选修课程的一贯理念和做法是相吻合的。
幼儿园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幼儿园开题报告专家评审意见专家组通过听取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审阅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前期准备材料,经过认真评议,形成如下论证意见:1、课题选题具有研究价值。
校本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开发区重庆路幼儿园以“”博中有乐、乐中求博”为办园理念,以“发展幼儿,成就幼师”为办园宗旨,确立了“幼儿幸福成长的乐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学”的办园目标,以创建“小小博物馆”系列游戏为切入点,认真研究游戏活动材料,发挥家园共育合力,拟创建石头馆、贝螺馆、叶果馆、纸艺馆、布衣馆、星球馆、绘本馆等8个小小博物馆,积极实施场馆教育,从室内活动延伸到户外活动,并通过家园社共育,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场馆游戏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力求使校园的每一个设施、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教育场所,发挥出教育的功能。
2、课题研究目标明确.校本课程开发指向是育人目标,同时它又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途径,是从实践到目标的中间桥梁。
因此,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德育教育为中心,培养幼儿人际交往、参与社会实践、认识自我、探究发现、创造意识和能力、与环境和谐相处等技能。
校本课程开设中要强调幼儿的主体发展、认识社会、提升观念和实践体悟。
开发区重庆路幼儿园是以《未来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为契机,为幼儿创建一所“小小博物馆”式的幼儿园,以研究适合幼儿发展、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为基础,以家庭资源、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家乡资源为载体构建校本课程体系。
对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课题的主导思想及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广意义。
3、课题研究内容具体。
首先建家园共育校本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规划、方案的设计、纲要的编制、教材的编写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套能促进家园共育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课程管理体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孩子快乐健康发展,促进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依据:校本课程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它对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料源,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和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和主要依据有:其一、素质教育的需要。
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一个社会没有创新就不能进步,一个学生不能创新就不能高质量的生存。
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特殊的作用。
其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校本课程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和兴趣,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出不同的课程。
其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课程开发的需要。
新型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必须是学者型,科研型教师,同时又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充分锻炼和发挥教师的科研、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原则针对性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出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校本课。
循序渐进的原则。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课程开发的补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生儿”。
它的开发和实施没有统一的现成的模式。
它的开发实施必须建立在边学习边实践的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边实践边总结,做到逐渐认识、逐渐提高,逐渐深化,最终实现完美。
主动参与和全面开发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的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和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的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开发的资源,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与校外团体和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的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的活动,是一种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良过程。
【7A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G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G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GG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2013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2014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004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
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评价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策略研究中期报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开发和评价校本课程。
这个问题被引子中提到的XXX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中学名单所唤起。
山东省没有一个学校上榜,这引起了一些重点高中和省教育厅业内人士的关注。
他们认为,山东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在受到考验,对于山东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名牌院校重新思考和定位的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所推行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学到生存与发展本领的教育。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品德的形成和知识、学科能力的提高。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这一举措改变了以往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可能、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评价策略。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发适合本地区和本校特点的课程。
同时,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教育资源和师生特点开发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共同构成三级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他们参与校本课程编制、实施和评价,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学校发现学生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课题论证-研究目标的写法
课题论证-研究目标的写法研究目标应说明该项研究预计完成的成果、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标是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填报研究目标的常见误区是与工作目标相混淆。
填写研究目标的要点:(1)在撰写研究目标的时候应参考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是研究内容的表现形式。
研究目标高度概括研究内容,与研究内容可一一对应。
(2)在说明研究目标的时候,不必将所有的想法都列出来(3)研究目标应说明该项研究预计达到的目标,最终要解决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4)研究目标是将来研究报告中看得到的内容,而不是研究将起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5)研究目标写成一个自然段即可。
比如一个申请书的研究目标是分析我国幼儿园园长的任职现状,明确存在的核心问题,尝试构建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分析框架或者模型,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
则该研究的研究报告应该明确说明幼儿园园长的任职现状是什么,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分析框架或者模型是什么,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是什么。
如果研究报告没有写明上述三个问题,专家会认定研究者没有完成研究的目标。
专家视角:研究目标是否高度概括研究内容及研究题目,研究目标是否偏离研究主题;研究者在将来的研究报告中有效地呈现研究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撰写研究目标的技巧:撰写研究目标的时候应该盯紧研究内容,将研究内容的小标题用关联词语串联起来即可。
注意不要出现研究内容以外的内容。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关系:研究目标是研究内容的主题句。
范例1: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全面梳理国内外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其基本特征,为我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实证调查,把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我国幼儿园园长的任职现状,明确存在的核心问题,为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的制定提供实践基础。
尝试构建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体系的分析框架或者模型,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
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
”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田为种植实验田,兴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不仅让我们学校的孩子受益,而且可以让城区的孩子们来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从而实现“小学校办大教育”呢?二、研究内容和目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需要,综合实践课程的不断开发和研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充实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新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必须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贴近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9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课程权力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是今后我国课程革新的焦点。
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如下:一、开发背景我校位于河山镇文化区,河山镇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
如:“江北第一苹果之乡”之美誉,有悠久的苹果栽培历史,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大棚种植,有日照巨书摩崖石刻,有全国重点建设工业镇之称。
辖区居民文化层次高,关心和重视教育,学生家长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指导思想:(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校本课程的需要评估,我们决定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
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
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
因此,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要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的引领方向,也是当前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
各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笔者结合卢龙县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本课程,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现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因此,学校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校本课程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做到优势互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
国家课程已固定,只有通过校本课程才能实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同时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历史和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郑淑杰(卢龙县卢龙镇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指引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方针政策,是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要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卢龙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实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德育活动、植根学校历史传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补充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的部分,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3-0060-05602024年第3期/C(01)(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校育人航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2024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6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课程目标: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参与花样跳绳学习的热情, 要让学生“爱跳绳、会跳绳、跳好绳”, 让学生掌握花样跳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并能在日常锻炼中加以运用。
同时提高学生体能、自主锻炼的能力与环境的适应能力, 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良好的思想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竞争意识及高尚的团队精神, 使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和生活方式, 使体育锻炼伴随他们的一生。
课程实施办法与课时分配:课程实施采用体育课教学和活动课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每班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花绳教学, 下午的活动课全校统一进行花绳练习。
课程评价:一、开发花绳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是体育新课程和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我们确定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培养主线,以“快乐体育”____教学全过程的改革思路。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____中指出,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因此, 学校开发花绳校本课程是体育新课程的要求, 也是全面开面体育阳光运动的要求, 同时还是园区教育局开展“体教结合”一校一品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实践意义:1.从身体方面来说, 可以有效增强肺活量, 促进血液循环, 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壮。
2.从心里方面来说, 跳绳能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增强自信心, 提升承受力。
3.从伦理方面来说, 能让学生养成自律习惯,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从智力方面来说, 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平衡感和节奏感。
理论价值:1.肩负增强学生体质的“使命。
”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接班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 ____联合发文, 号召在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要求每天锻炼一小时, 因此, 花样跳绳肩负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设计论证方案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界定在国内外正确的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理念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探索出校本教材开发设计、应用、管理、评价机制,开发出与国家和地方规定课程有机统一的、体现我校“合作与发展”的办学特色的校本教材并应用于教学中去。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起步较晚的现状,开展的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活动主要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本课题研究力求探索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模式。
2、核心概念校本是一个外来词,英文是“School-based”,意思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但校本并不是完全由学校自身对所有事情进行裁决、实施,应该聘请外来的专家和学者为学校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进行指导和评价,才能使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校本的出发点是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校本教材开发的目的是改进学校的工作,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
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课程的开发,实现课程决策民主化。
国家在作课程计划时应该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1、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现状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欧美等西方国家,一直代表着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的主流传统,体现着课程的主流价值观。
由于学校在课程开发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上基本上是以学校为本位进行的,比较关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比较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课程开发的有关知识的构建注重哪些决策、方法、模型、模式、程序、评估等操作性知识。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试图在国家课程的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两个方面找到相通点,以期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功效,积累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给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课程开发和设计的权力和职责,鼓励学校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当前,广大学校及教师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对学校发展、学生个性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真正尝到开发校本课程“甜头”的学校不多,有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任务,或者是为了“赶时髦”,“为科研而科研”,而不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发校本课程。
其原因既有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比重小、地位低的原因,也有国家课程、必考课程任务重、压力大的原因,致使校本课程实践在学校中处在一个“时冷时热”的“尴尬”境遇之中。
据《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知,开发校本课程的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
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为此,正确认识并真正理解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是十分必要的。
2、选题意义a)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b)可以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我国是一个经济和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因地制宜,它可以更好、更具体的满足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c)可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宗旨的课程,尤其是要帮助那些学困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有一技之长而不至于使他们成为平庸者。
d)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地研究自己的学生,弄清楚他们有什么样特殊的学习需求;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别,有着哪些共性。
3、研究的价值本课题将吸纳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探索适合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开发具有涪陵九中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文化名校,培养师生文化自信,提升学校开发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进程中构筑文化战略优势。
并为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的编写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课题内容1、研究目标:a)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课题为平台,以人为本,挖掘巴国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自主设计和开发具有涪陵九中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实验教材,传承弘扬巴国文化,提高学校主体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b)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
c)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更加体现我校的“和作•发展”的办学特色。
d)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e)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2、研究内容:(1)校本课程的价值研究(2)校本课程资源的设计及调查研究(3)校本课程开发理念和策略的研究(4)校本课程项目与模块设计的研究(5)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研究(6)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和结果及实施效果的评价3、研究的重点:a)校本课程的资源设计的研究b)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的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4、研究假设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研究,开发出一套能适合涪陵九中发展的《涪陵九中校本课程》,培养一批骨干教师的科研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操。
5、本课题拟创新点:根据国内大多数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侧重于校本课程的结果评价,而忽视了校本课程研究过程和实施效果的评价,本课题拟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评价的手段促使校本课程过程的开发更具科学性,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更适合本校师生,更能体现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作•发展”,让校本课程一直伴随学校师生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三、课题研究策略1、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是——“系统思考,整体规划,项目设计,校本开发,评价一直贯穿全过程”,采用专家指导与学校主研教师研究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理论探索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发掘巴国文化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编写一批人文教育校本课程实验教材,把九中建设成特色文化名校。
2、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国内外及本土文化中寻找素材,全方位搜寻教育资源,筛选出适合本校发展的教育资源,设计校本课程模块,研制课题实验教材,评价校本课程的成效。
文献研究法:翻阅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借鉴其中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发掘适合我校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源和材料,发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发展空间。
个案研究法:筛选若干名对中华民族或涪陵地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历史人物,或名胜古迹等为研究案例,考察其成就的历史文化意义和教育价值,确定校本课程研究实验项目,进行专项开发研究。
经验总结法:及时积累研究案例,反思课题研究中的做法、体会,主研教师相互交流心得,总结筛选取新的经验、方法,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并经常开展实验教师的总结会。
3、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分五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成立课题组,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与价值的前期调查,文献研究,设计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实施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举行课题开题仪式,动员全校师生都参与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创立“涪陵九中校本课程研究中心”,运用文献法,搜集整理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并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学习有关文献。
搜集相关师生调查报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完成《课程纲要》初稿。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运用行动研究法,根据《课程纲要》,撰写《校本课程》教材初稿。
并物化课题成果,出版校本课程教材初稿,让校本教材进入课堂。
2011年3月——2011年12月,上报学校教导处,每周安排相应课时,根据《校本课程》教材初稿进行实验性教学,以检验《课程纲要》及《校本课程》的科学合理性,课题组主研教师根据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总结,搜集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论文,并对《课程纲要》及《校本课程》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
后期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聘请重庆市知名教育专家1-2名,到我校指导课题工作。
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校本教材进入课堂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省,并改进,确定《校本教材》的定稿。
课题结题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