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思想 第一讲序言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前言:道生万物,万物亦归于道。

阅读经典也一样,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通过阅读,去体悟经典中的道意。

如果一味跟着经典走,卷帙繁浩,犹如苦海无涯。

道之在军,便是军神,大家细细体悟,会发现《孙子兵法》和《道德经》有很多相似之处,祝大家早日明悟自己的道,明白自己的天赋使命,从而一往直前。

经典读起来与看起来,体会有所不同,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文末链接直达原文。

始计篇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慎重考察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jiào)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时,三是战场的地利,四是将领,五是严谨的军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不会惧怕危险。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天时、地利占得多?哪一方军中法令执行得好?哪一方兵力更强大?哪一方士兵更训练有素?哪一方奖赏与惩罚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1

孙子兵法1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一本关于军事战略的古籍,被誉为世间军事著作中最为杰出、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它是黄帝、吴起、孙武、吴子四个时代数百位将帅的智慧结晶,被誉为“兵家必读之书”。

孙子兵法共分为十三篇,每一篇都系统阐述了各种军事战术理论,告诉了如何在战场上取胜的方法和技巧。

孙子兵法最著名的课程是“天时、地利、人和”,它强调了在战争中胜利的三个重要支柱: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指善于把握时机、把握对方的弱点,地利是指选择有利于我方的战场地理位置,人和是指我们如何善于协调和管理士兵。

孙子兵法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战争中的原则和策略。

比如说,战争是消耗资源的,所以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地点发起进攻,不要轻易地消耗自己的力量。

战争中还必须斗智斗勇,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来制敌。

例如可以假装弱势诱敌深入,然后在有利时机发动突击,以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的另一个要点就是重视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即使军队再强,也难以在战争中胜利;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并且能够保持外交政策的平衡,那么他们在战争中往往会取得更大的优势。

另外,孙子兵法还强调了军队的文化和伦理建设,以及战斗的组织和管理。

这些方面的注意事项比如要让士兵有良好的训练、要提高士兵的士气和信心等。

同时,孙子兵法还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战争原则,即通过使用敌国的资源和技术,来增加自己战争的力量,这对战争胜利也是很有益的。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它不仅对斗争策略和作战战术有很大的贡献,而且对现代管理、政治、经济等领域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因此,学习孙子兵法对于提高人们的战略思维和管理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孙子兵法是一部伟大的兵书,在战争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精华就是讲述战争哲学和一系列的军事战术。

战争哲学强调包括了战争的本质、胜利与失败的条件、指挥官与部下的关系等方面,而且将其运用到实际战争中去,就成为了军事战术。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转载:修行圈《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孙子兵法第一讲

孙子兵法第一讲

军事教研室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以军事为媒介,通过疏解文句、阐释精义,使学生理解古代军事经典《孙子兵法》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军事课学科的学习方法,弥补高校学生军事上的空白;从孙武的思想中获得启迪,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用孙武的战略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秩序,不得妨碍他人。

第一讲时代背景、孙武的军事实践、辉煌成就、学习方法第二讲介绍孙子兵法的权谋思想第三讲介绍孙子兵法的形势概念第四讲介绍孙子兵法的军争思想第五讲介绍孙子兵法中的两个特殊问题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二、介绍孙武与其军事实践三、《孙子兵法》的辉煌成就四、探讨《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

”恩格斯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二)社会政治局面(三)社会思潮的演进(四)战争活动及其特点(五)齐国的文化传统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2、耕作方式的演变3、经济制度的改变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一方面以耒耜为代表的西周时传统生产工具还在广泛使用另一方面以铁犁为代表的铁制生产工具已经出现并日益普遍使用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跖耒而耕”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民无悬耜”《国语·周语》“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孟子·滕文公》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管子·海王》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犁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铁制新式农具有:铫、鎒、铲、锄、镰、镢、耙、锸等等铲锄锸耙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使用铁的第一阶段是陨铁陨石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使用铁的第二阶段是“块炼法”炼铁一、《孙子兵法》产生的时代背景(一)社会经济方面1、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使用铁的第三阶段是“生铁冶铸法”冶炼铸铁“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斧,试诸壤土。

《孙子兵法》思想

《孙子兵法》思想

《孙子兵法》思想《孙子兵法》又称《孙子》,相传为春秋末期大军事家孙武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军事名著。

全书共分13篇,即“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约6000字。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是迄今最早的传世本,但由于年久损残,内容不完整。

现在我们看到的足本,都是南宋以后所刻印或文印的。

《孙子兵法》揭示了一般的战争规律,提出了战略上许多卓越的命题,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作战指导原则,历来为兵家所推崇,至今仍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兵法内容极其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进步战争,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孙子》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认真进行研究。

他主张对战争有备无患,提出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是“五事”和“七计”。

“五事”、“七计”包括了“民”对战争的态度、天时地利、将须的指挥能力、军队的组织编制制度、训练程度、战斗力强弱,以及赏罚纪律等问题。

孙武把“令民与上同意”的“道”(“道”,指政治)放在“五事”、“七计”的首位,表明他很早就认识到了民心的向背、军心的稳乱这一政治因素与战争的关系。

这种思想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军事之“道”引用为金融市场之“趋势”,市场之“情绪”,顺势交易为盈利首要条件。

(二)重视军队建设,提出了文武兼施、刑赏并重的治军原则和选将标准。

孙武认为,要使军队“上下同欲”,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必须“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其“文”就是怀柔和重赏,使士卒亲附;其“武”就是强迫和严刑,使士卒畏服。

他非常重视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把“智、信、仁、勇、严”作为选拔将帅的标准,要求将帅具有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严明军纪的良好素养,有“知天知地”的广博知识和高人一等的指挥才能,并且要有“知诸侯之谋”的政治头脑。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⑤、寒暑、时制⑥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⑦、官道⑧、主用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⑩,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⑪,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⑫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⑬而骄之,佚⑭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⑮胜者,得算多⑯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⑰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解:①兵:本义为兵械,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

文中作军队解释。

②经之以五事:经,织布的纵线。

古人认为,织布以经线为主,经正而后纬成。

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

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项是军事必须遵守的常规。

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比较。

计,筹码。

索,考究。

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

④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⑤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⑥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⑧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⑨主用: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主,主持、掌管。

用,物资费用。

⑩将听吾计:将,一作“将领”解,全句意思是“将领听从我的计谋”;一作“如果”解,作助动词使用,是孙子激吴王重用自己的语气,全句意思是“吴王如果听从我的谋略”。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孙子兵法》(始计第一)曹永孚【摘要】<正>按照宋本《魏武帝注孙子》的版样,《孙子兵法》的首篇为'始计第一',历代传承中也有'计''计第一'等样本。

为实用起见,人们通常又称之为'计篇',也未尝不可。

现依据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加以释义和解析。

【原文】孙子曰:兵(1)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2),不可不察(3)也。

故经(4)之以五事(5),校(6)之以计(7),而索其情(8):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期刊名称】《孙子研究》【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107-110)【作者】曹永孚【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编者按:中国古代兵学典籍繁多,底蕴丰厚,很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为使广大读者系统了解兵学体系,全面领悟兵学思想,正确掌握兵学智慧,本刊特辟“兵学名篇”栏目,从本期起陆续选登《孙子兵法》等经典兵学著作,以飨读者。

按照宋本《魏武帝注孙子》的版样,《孙子兵法》的首篇为“始计第一”,历代传承中也有“计”“计第一”等样本。

为实用起见,人们通常又称之为“计篇”,也未尝不可。

现依据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加以释义和解析。

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②,不可不察③也。

故经④之以五事⑤,校⑥之以计⑦,而索其情⑧: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⑨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⑩。

天者,阴阳⑪、寒暑、时制⑫也。

地者,远近、险易⑬、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⑭也。

法者,曲制⑮、官道⑯、主用⑰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⑱,将孰有能,天地孰得⑲,法令孰行,兵众孰强⑳,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㉑,乃为之势㉒,以佐其外㉓。

孙子兵法讲义

孙子兵法讲义

孙子兵法讲义一、计篇在这一篇中,孙子对战争筹划的问题做了全面深刻的回答。

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战争,应该把握哪些要素分析战争,筹划战争应该着重考虑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筹划战争应该把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后用“庙算”形象地提出战争筹划的总体要求。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二、作战篇这一篇不是谈论实际的登陆作战,而是谈论登陆作战工具和登陆作战物资的准备工作。

在这一篇中,孙子具体内容阐释了战争非常大消耗与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提示信息将领们必须从提振战争的物质基础以及国家承受能力上来思索战争问题。

如何减低国家的压力?孙子明确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战略思想:一从时间上考量,速战速决;二从空间上考量,因粮于敌。

孙子从时间与空间的思索中,阐明了战争力量聚能与切换的一些规律和方式。

在这一篇的阐释中,横跨整体的核心战略思想就是:在战争准备工作上,躲避战争之连累而谋战争之利,尽可能以最轻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核心问题:如何准备工作战争物资?三、洪洲篇“谋”就是“谋划”、“智谋”。

所谓“谋攻”,是指如何谋划战争,如何通过智谋去战胜对手。

这一篇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战略“以智克力”的全胜思想。

在上一篇,孙子是从战争准备上论述了如何避战争之害而求战争之利。

在这一篇,孙子将从战争的对抗策略谋划上讲如何避战争之害以求战争之利,具体说,就是如何在减少和避免战争破坏作用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战争目的。

核心问题:达成一致什么样的战争目的?四、形篇在古语中,“形是有质之表示”,“形”谈得就是对齐可知的有形物质及其形态。

在这里,孙子说道的“形”就是指战争力量及其表现形式。

战争就是力量与力量的对付。

力量就是战略的一个核心要素。

力量对付就是战略所进行的逻辑起点。

在此,孙子明确提出知名的“先胜后战”的思想,阐明了“谭中怡强大败”的战争规律。

核心问题:如何确认战略立足点?五、势篇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势”。

“势”指的是“形势”、“态势”、“气势”、“位势”等意思。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地,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以及哪是死地、生地等。

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是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

凡属这五十方面的情况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

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

所以,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

《孙子兵法》授课讲义(第一讲:概述)第一讲:概述《孙子兵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也是举世公认的兵学圣典。

其成书于2500年前,虽只有区区6000余字,却被评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首。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外文名称:The Art of War 。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武本人就是旷世罕有的军事天才,曾以3万军队打败楚国20万军队。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庙谟藏稷契,兵略贮孙吴。

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诗中的“孙吴”既指《孙子兵法》《吴子》两部兵书。

白居易在诗中赞叹古代的治国方略藏在稷、契典籍当中,用兵韬略蕴藏在《孙子兵法》和《吴子》两部兵书之中。

在他看来,运用孙武、吴起的方法治军,天下就会太平无虞。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内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孙子兵法十三篇白话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白话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白话篇孙子兵法十三篇*白话篇2007-02-09 18:31孙子兵法·始计第一[提要]本篇为《孙子》首篇,纲领全文。

其核心是两点:一是“庙算”,军事上的战略运筹,对未来胜负条件的基本估计。

一是“诡道十二法”,实际战场态势中的指挥原则。

“诡道”十二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示形”以机诈取胜;一类是“权变”,各种情况下的不同作战原则。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士兵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的。

所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我双方的七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所谓“天”,是指日月星辰运行的情况,寒冷炎热气象的变化,必须因时制宜,以顺天时。

所谓“地”、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阻或平坦,作战地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是否利于攻守进退。

所谓“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所谓“法”,是指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

以上五个方面,将帅没有不知道的;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

因此,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考核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就是说: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得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根据以上七个方面核查对比,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

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一定失败,我就离去。

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势”,以辅助作战的进行。

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行动。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所以,能攻而装作不能攻,要用某人而装作不用他,要在近处行动而装作要在远处行动,要在远处行动而装作要在近处行动,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引诱他,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他,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加倍防备他,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他,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逗的办法激怒他,对于鄙视我方的敌人,要使其更加骄傲,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疲劳他。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的主要原则

《孙⼦兵法》第⼀篇《始计》的主要原则此⽂章已于 22:10:53 2018/6/30 发布到可以量化研究《孙⼦兵法》第⼀篇《始计》的主要原则《始计》篇是《孙⼦兵法》的第⼀篇,分为四章,第⼀章讲军事重要,战争与和平时都需要仔细省察。

第⼆章讲五事七计知胜负。

第三章讲诡诈12法,诡道的原则是:通过诡诈影响敌⼈决策,为敌⼈创造弱点,然后攻击这个弱点。

第四章讲先计后战。

计算胜者可以战,计算不胜则推迟决战,直到有把握时再决战(如图1所⽰)。

图1《始计》篇主要原则第⼀章:军事重要,战争与和平时都需要仔细省察。

孙⼦⽈: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说:军事是国家的⼤事,关系到军民的⽣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仔细省察的。

军事活动不仅在战争是国家的⼤事,关乎国家的存亡,在和平时期也是国家的⼤事,也会关乎国家的存亡。

苏联就是在和平时期因为军事⽽解体的(如图2所⽰)。

图2战争与和平时均应重视军事《战争论》中对战争的定义为:战争是迫使敌⼈服从我们意志的⼀种暴⼒⾏为。

战争的⽬的是通过媾和⽽获得利益。

《战争论》中论述了战争⾦字塔,分为战⽃、战术和战略三层,下层⽬标是达到上层⽬标的⼿段。

战⽃的⽬标是使敌⼈⽆⼒抵抗,战⽃的⼿段是消灭敌⼈;战术的⽬标是获得胜利,战术的⼿段是使⽤军队;战略的⽬标是媾和,战略的⼿段是战术胜利。

因为战⽃的⼿段是消灭敌⼈,就关系到军民的⽣死和国家的存亡,所以战争是国家的⼤事,需要认真思考和对待(如图3所⽰)。

图3《战争论》的战争⾦字塔在和平时期,军事活动表现为国防,国防的主要⽬的是保障国家安全,国防需要⾦钱投⼊,那么投⼊多少合适呢?极限推理逻辑:将条件推到极限,验证得到的结果,然后再得到通⽤的结论。

这⾥介绍⼀个极限推理逻辑,对于验证逻辑思维很有作⽤,我将列举⼏个极限推理逻辑在物理学、军事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应⽤。

国防预算⼀般都是按照GDP的占⽐进⾏衡量的。

按照逻辑,如果国防的投⼊是0,就是对国防没有任何投⼊,那么就会导致没有国防。

完整版孙子兵法(上),建议永远收藏,值得终身研读!

完整版孙子兵法(上),建议永远收藏,值得终身研读!

完整版孙子兵法(上),建议永远收藏,值得终身研读!第1章始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和宗庙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考察了解的。

所以要以如下五个根本方面的因素为基础,去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

这五个根本方面即: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 四是“将”,五是“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所谓“道”,就是要使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可与君主死生与共而无违疑之心。

所谓“天”,就是指昼夜、寒暑与四时节令的变化。

所谓“地”,就是指道路的远近、地势之险厄平易、开阔狭窄与高低向背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就是要求将帅要具备智谋、信实、仁爱、勇敢和严明等五种品格。

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职分管理与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凡属上述五个方面的事,身为将帅,都不能不过问。

了解这些情况,就能打胜仗;不了解这些情况,就不能打胜仗。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所以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哪一方的君主开明?哪一方的将帅贤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的赏罚公正严明?我们根据上述情况,就可预知谁胜谁负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将帅如能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取胜,就把他留下;如不听从我的谋划,用他指挥作战,必然失败,就把他辞去。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第一讲 《孙子兵法》概说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致人而不致于 的著名论断, 人”的著名论断,阐明了调动敌人而不被敌 人调动, 人调动,夺取克敌制胜主动权的战争指导思 孙子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十三篇之中, 想。孙子的这一思想贯穿于全部十三篇之中, 体现在战前准备、 体现在战前准备、战略指导和作战指挥等各 个方面。 孙子》十三篇每篇都体现了“ 个方面。《孙子》十三篇每篇都体现了“致 人而不致于人” 处处争取主动权的思想。 人而不致于人”,处处争取主动权的思想。
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起源:南朝。 南齐书·王敬则 王敬则传 起源:南朝。据《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定型:宋代惠洪 冷斋夜话》 惠洪《 三十六计, 定型: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走为上计。”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成书:明清之际,作者不详。
三、《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孙子兵法》主体是“十三篇”
1、《孙子兵法》成书之 、 孙子兵法》 2、《汉书 艺文志》中记 艺文志》 、 汉书·艺文志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时就是十三篇: 载八十二篇: A 《史记》、汉简中 史记》 原因: 原因:其中六十九篇 都有明确记载 是孙子其他作品, 是孙子其他作品,有对 十三篇的注释和论说 B 曹操恢复到十三 篇
要求: 要求: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一学期四次作业,认真完成,计入平时成绩。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不定期点名,录入考勤,不可修改。 背诵《计篇》 谋攻篇》 背诵《计篇》和《谋攻篇》,以当堂默写的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形式考查,抵消一次作业。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 期中、期末以论文的形式进行考察,写出自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己的感想,不可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序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

《司马法》曰:“人固杀人,杀之可也。

”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

圣人之用兵,戢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武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

后百岁余有孙膑,是武之后也。

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

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始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期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民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凡用兵之道,驰车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饋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遝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役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孙子兵法》第一章:始计1、孙子说:军事,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方面的横向比较,得到详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心志相通,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智,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金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上级都必须十分清楚。

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比较,得知详细情况:哪方的领导与部下心志相通?哪方的将领有能力?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法令能够执行?哪方的士兵强健?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方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5、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听不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听从了有利的计策,就创造一种势态,在外部协助我方行动。

势,就是根据有利于自己的原则,掌握主动权。

6、军事,就是诡诈。

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要攻打而装做不能攻打,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使其发怒而散失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使其力量分散,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想到的时候发动进攻。

这些都是军事家的胜利方法,不可事先定死。

7、战端未开,预计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多;战端未开,预计不会胜利的一方,因为占据的胜利条件少。

胜利条件多的一方能胜利,胜利条件少的一方不能胜利,何况没有胜利条件呢?从这些情况,我就可以预见胜败《孙子兵法》第二章:作战1、孙子说:军事的原则是,轻车千辆,重车前辆,武装的士兵十万名,千里运送粮食,前后方的费用,招待宾客的用度,胶漆一类的物资,包括战车、甲胄的供应等,每天要消耗千金,这样十万的军队才可以行动。

孙子兵法 第一讲

孙子兵法 第一讲

“致人而不致于人”
“兵贵胜,不贵久”
(三)战术思想(兵学体系的核心)
“知己知彼”“避实而击虚”
(四)治军理念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二、《孙子兵法》的十大关系
1.义与利
2.力与谋 3.常与变
6.利与害
7.迂与直 8.势与节
4.物与我
5.虚与实
9.全与偏
10.知与行
第一、义与利的关系
孙子首先关注利,“合于利而动; 不合于利,而止。”,即符合利 益,军队就打;不符合利益,就 停下来。 同时注重道德,“上兵伐谋”, 就是要用最小的损失,来取得最 大的战争效果。 最终寻求一种平衡点,既要讲 究利,又要讲究义,实现道义 跟功利的有机统一。
第十、知与行的关系
《孙子兵法》中出现最频繁的字,便 是“知”字。 孙子认为,打仗靠力量,但不是靠蛮 力,而是靠知识。孙子不仅特别强调善于 学习,更加重视实践,没有学习积累,实 践是盲目的;若没有实践,理论只是虚设。
三、学习《孙子兵法》的四个注意 (一) 歪曲原意
(二) 简单化一
(三) 生搬硬套 (四) 夸大神化
第七、迂与直的关系
孙子特别强调,不能开门见山,直接 进行军事冲突,而是要通过曲折的道路, 达到效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表 面上是走远路,其实是走近路。
第八、势与节的关系
势与节的关系,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孙 子特别强调,要中庸。
“其势险”“其节短”,孙子认为要想 给敌人最致命的打击,那就需要无限地接近 敌人,离对方越近,对对方的危险越大。但 是,离对方越近,就越容易被对方发现,被 对方反击,这是一对矛盾。
“兵战”与“商战”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是双方或多方进行的对抗性活动;
2)对抗各方存在着共同的期望目标,企 图通过对抗活动削弱对方,壮大自己, 争取获得自己期望得到的利益; 3)在对抗活动中,兵战和商战一样,都 需要有组织、有领导、有管理、有战略、 有信息和情报,以及有大量的资源消耗; 4)对抗的结果总是有成功者和失败者, 或者两败俱伤,或者各有所得。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著作,作者孙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96年)是中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的战争和军事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书共有十三篇,每篇都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战争策略和战术技巧。

下面是《孙子兵法》第一篇的原文及译文,以及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的重要领域,不可不慎重地加以研究。

解读:这一段开篇的话语探讨了战争的重要性,将战争提升到了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认为对于战争,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译文:因此,以五个要素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标准,用计算来测试这些要素,以确定战争的形势:第一是道,第二是天,第三是地,第四是将,第五是法。

解读:孙子强调战争的决胜因素有五个方面,即道、天、地、将和法。

这五个要素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原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与阳,寒与暑,时与治也;地者,远与近,险与易,广与狭,死与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于敌而不同,可取而用也。

译文:道,是指使人民与统治者保持一致,可以与之同生共死,而不受任何威胁;天,是指阴阳、寒暑的变化,以及时机和治理;地,是指远近、险易、广窄的地势,关乎生死;将,是指智慧、诚信、仁爱、勇气和严厉这些个人品质;法,是指根据敌情变化,灵活掌握战术,可借鉴运用。

解读:孙子提出了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这五个要素分别是统治者与人民的一致,天时地势,将领的智能和德才,以及灵活运用法则。

这些要素在战争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通过以上对《孙子兵法》第一篇原文及译文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篇主要提到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决胜因素有道、天、地、将和法这五个方面。

孙子兵法讲义

孙子兵法讲义

《孙子兵法》讲义2016年8月19日《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原文: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2、历史上有影响的人都是“孙武迷”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 孙武所著深矣。”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2、历史上有影响的人都是“孙武迷”
“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2、历史上有影响的人都是“孙武迷”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1、注解《孙子兵法》的人很多
历史上注解《孙子兵法》 有名的就是“十家注”,分别 是曹操、李荃、杜牧、陈皞、 贾林、孟氏、梅尧臣、王皙、 何延锡、张预。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1、注解《孙子兵法》的人很多
《武经七书》分别是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六韬》《司马法》《三略》 《尉缭子》《李卫公问对》
2、孙武家族崛起的两大优势
(一)军事专业优势
春秋时期,农民是 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 的时候练兵,打仗的时 候出征 。
吴 楚 大 战
二、孙武家族简介
2、孙武家族崛起的两大优势
(二)慈善意识优势
明清时期米斗
3、孙武简介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一方面是“时势 造英雄”,是当时的 时代特点,造就了军 事家孙武。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另一方面是“慧眼 识英才”,这双“慧眼” 既指吴王阖闾的“慧 眼”,也指伍子胥的 “慧眼”。
伍子胥画像
二、孙武家族简介
3、孙武简介
另一方面是“慧眼 识英才”,这双“慧眼” 既指吴王阖闾的“慧 眼”,也指伍子胥的 “慧眼”。
吉备真备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孙子是“伟大的战争哲学家”、 “兵圣”、“兵家之祖”, “东方兵学鼻祖”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西点军校
三、《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3、《孙子兵法》走出国门, 成为外国的“座上宾”
孙 武
公元前535年
公元前500年
公元1年
公元2012年
先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1、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感到快乐
一方面你在无意识地实践孙武的某些谋略思想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1、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感到快乐
另一方面你用《孙子兵法》的谋略来分析你的 竞争失败原因时,你会心服口服,豁然开朗。
齐景公所赐,是孙姓最 有影响渊源之一。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孙书
孙凭
孙武
二、孙武家族简介
2、孙武家族崛起的两大优势
(一)军事专业优势
齐桓公 ( 前 685— 643
前 年 在 位 )
公元前672年,陈 国由于内乱,公子陈完 来到齐国,当是齐桓公 为争霸中原励精图治重 用人才。
二、孙武家族简介
罗 伯 特 盖 茨
·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一是从字、词、句方面学习《孙子兵法》 原文,当作知识来学习。
“《孙子兵法》 最著名的一句 话是‘三十六 计走为上,…”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二是结合历史上一些战例来诠释《孙子 兵法》。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三是从体系角度来研究《孙子兵法》的 逻辑关系。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2、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明白“失败的道理”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胜利那是唾手可得 。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3、学习孙子兵法能够提升我们竞争智慧
能力 智慧
解决 内化 认知
知识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信者信度 迷者迷度
一、我们普通人为何要学习孙子兵法
4、学习孙子兵法能够使我们不易受骗
诱之以利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二、孙武家族简介
1、孙武家族姓氏演变
四、《孙子兵法》的学习方法

力 力的内在因素 利 专 变 奇 道 谋 致 知 速 借 虚 力的外在因素 形 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