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课件
《大豆栽培学》课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推动大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科学施肥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可以减少化肥 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病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 法,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保 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05
大豆的营养价值与食用方法
大豆的营养价值
大豆富含蛋白质
大豆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有助于维持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大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
水资源消耗
大豆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 过度灌溉,可能导致地下水资源 的过度消耗,影响生态平衡。
农药残留
为了防治病虫害,大豆种植过程 中可能会使用农药,如果使用不 当或过量,可能导致农药残留超 标,影响食品安全。
大豆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
促进就业
大豆种植需要大量的人力 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
染色体数目
大豆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 ,属于四倍体植物。
遗传变异大
大豆的遗传变异较大,可 以通过杂交育种等方式培 育出新的品种。
03
大豆栽培技术
选种与播种
选种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大豆 品种,确保种子质量,纯度高、发芽 率高。
播种
根据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适宜的播 种时间,通常在5月中旬至6月初。采 用机械或人工播种,保持播种深度和 行距一致。
02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大豆的形态特征
01
02
03
04
根系特征
大豆的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主根发达,入土深度可达1 米以上,侧根横向扩展范围广
。
茎的特征
大豆的茎直立,木质化,表面 有棱纹,节间短,分枝多且密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花芽分化期
22
这一时期是决定大豆整个生育过程生长强弱、分枝多少 、开花数量多少的关键时期,对产量有很大影响。
栽培上要求适度的繁茂,生长过旺易招致徒 长;生长不旺则易造成营养生长不足,产量 潜力低。 ▪这时期除了充足适宜的土壤养分、水分供 应外,光照条件也极为重要。花芽分化花要芽求分化期 一定的连续不断的黑暗条件。引种大豆品种 时要特别注意。
完整版课件ppt
单叶期
17
▪温度:大豆发芽的最适温 度为20-25℃,最低为1012℃,最高为35℃。不同 品种类型对温度的要求有所 差异,春大豆能在较低的温 度下萌发,秋大豆则需要较 高温度。
▪水分:大豆萌发快慢与土壤 湿度有关。因为大豆种子蛋白 质、油脂含量高,吸胀力强, 须在吸足本身重量的100150%水分后才能发芽。土壤 水分较多时,种子吸水快,萌 发也快;但土壤水分过多时, 往往造成通气不良,也不利于 正常发芽。
▪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相比要求水肥条件比较高,
如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潜力高。
亚
有
完整版课件ppt
8限
无限结荚
有限结荚
完整版课件ppt
亚有限结荚 9
二、大豆的形态特征
1.根系:主根、侧根、细根、根毛和根瘤组成 。
2.茎:茎上有节,一般主茎有14~16个节。 茎的颜色有绿色和紫色。根据大豆主茎上的 分枝多少,株型分为3类:主茎型、中间型、 分枝型。
24
5.结荚鼓粒期
▪把豆荚中子粒显著突起的植株达一半以上的日期称 为鼓粒期。 ▪植株体内的营养物质已经再分配和再利用,光合产 物和矿质营养,向籽粒转移。成熟期光合产物全部输 送给豆荚。 ▪根系吸收能力大大下降。 ▪生育速度逐渐缓慢,最后完全停止,进入黄熟期, 种子含水量迅速下降到17%左右。 ▪种子变硬呈现固有的性状、大小和色泽,荚亦呈固 有颜色,就为成熟。
第八章 大豆
我国大豆种植分布很广,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均有种植。以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最集中,东北 的黑、吉、辽三省和华北的豫、鲁、皖、苏、冀等 地,长期以来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域。全国次集中的 区域还有南北东西多个省区。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三、世界与中国大豆生产概况
(一) 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作物栽培学
大豆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flax acid) 对人体营养需要很重要,它与人体内的胆固醇结合后,可防血管硬 化。 多食用豆油可预防动脉血管硬化,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大豆含 丰富的维生素B1、B2、烟酸,可预防癞皮病、糙皮病、舌炎、唇炎、口角 炎等。 大豆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蔗糖和纤维素,淀粉含量极少,是糖尿病人 的理想食品。 大豆除蛋白质、油脂(oil/fat)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大豆低聚糖、大豆 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蛋白肽、大豆膳食纤维等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食用豆制品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作物栽培学
6、种子(seed)
大豆种子由子房内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 大豆的种子是由子叶、种皮和胚这三部分组 成。大豆肥厚的子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可供初期幼苗生长。
作物栽培学
黄皮大豆的经济价值最高。大豆 种皮颜色是种子内栅栏组织细胞 含有不同色素。
黄种皮和青种皮大豆的褐色素或黑色素,只限于脐内,因色 素多少而使脐色有浓淡区别。 大豆在鼓粒成熟期遇高温、干旱,会使硬实粒增多,播种后 不易出苗。
作物栽培学
二、大豆的类型
(一) 大豆的生长习性
大豆的生长习性主要指大豆的开花习性和结荚习性,即 茎上各部位不同的开花顺序及豆荚在茎上不同的分布状况。 1、开花习性
菜用大豆生产-栽培技术课件
定植后即行盖地膜,要求破口要小,扶苗出膜的操作要轻, 地膜要拉紧铺平,紧巾地面,种植孔四周用土压牢。
为防杂草,可选用黑地膜。
• (四)田间管理
1.温度 定植后3~5d不通风,以保温保温,促进还苗; 还苗后白天保持24~30℃,夜间18~24℃,白天当棚内温
• (三)定植
(1)定植时间 菜用大豆在幼苗第1对真叶由黄绿色转为青绿色而尚未展
开时定植。一般大棚套小棚加地膜栽培于2月下旬定植,大棚 套小棚栽培于3月上旬定植。 (2)栽培方法与密度
每畦种四行,每穴3~4株,穴距20~22cm,每667m2种 10000~15000株。
• (三)定植
(3)定植方法及注意事项 做到带肥、带药、带土坨定植,定植时保持秧苗根坨面与
任务三 菜用大豆生产
五 栽培技术
• (一)播种育苗
1.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丰产品种,如台湾292白毛豆、日本矮脚毛
豆、台湾75毛豆等。
• (一)播种育苗
1.播前准备 (1)种子处理 播种前3~4d,选粒大饱满的种子,剔除 小粒、秕粒和有病斑、虫斑、破伤的种子,晾晒1~2d, 然后在50~55℃水中浸种10~15min,捞出备用。 (2)根瘤菌和钼酸铵拌种 用200g菌粉加水2.5kg拌已 消好毒的种子,在根瘤菌拌种同时加入1.5%的钼酸铵浸 液,拌种后晾干即可播种。
• (六)采收
一般在豆粒饱满,豆荚仍为绿色时采收。分批采收,采收 2~3次,在傍晚或早晨时采收,品质最佳。667m2产可达 500kg以上。
1.防病 病害主要是锈病。可选用400g/l氟硅唑乳油(福星)
4000~5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世高) 800~1200倍防治。 2.治虫
大豆测产与收获—大豆测产(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 掌握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 – 掌握大豆田间产量估测的方法; – 能根完成大豆产量预测任务; – 能够根据产量预测结果、考种数据和年度栽培、气象条件等分析
产量高低的原因。
一、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
• 单株生长茂盛的,不宜密植,主要靠增加每株荚数来增产; • 株型紧凑的、分枝少且角度小的品种,可适当密植,主要靠株
• 用水分测水仪测定含水量。 3.计算产量 • 实收产量(kg/亩)=每亩鲜重(kg)×[1-含水量(%)]÷[1-13.5%]。 • 注:13.5%为标准含水量。
延长米取样法(以取样面积1m2为例)
• 步骤一:确定田块的垄距。测量连续的10垄长度,求平均值即为垄距 ,如10垄长为7m,则垄距为0.7m。
数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增产。
二、大豆测产技术
目前常用的测产方法有实收测产和理论测产两种方法,以理论测产 (取样调查法)应用最为广泛。 (一)实收测产 1.样点选取 • 测产时选取的样点应能代表全田生产水平,应具有代表性。如果田间
地势、地力水平一致,可按面积大小确定点数;如果田间地势、地力 水平不一致,要根据情况划分等级,一般是3个等级,事先估计出占 全田的比例,再据此比例确定出这样地段应选的点数,即利用加权平 均法来确定点数,然后在点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植株。
高产创建田理论测产方法: 1.取样方法 • 根据品种、地力、作物长势将万亩示范田分成5个自然片,每片选取有代表性的
1~3块地,每块地按对角线法,间隔一定距离取3个样点。 • 每一测产点采取对角线3~5点取样法,每个样点离地头5m以上,随机选点。 • 采取等行或宽窄行播种的,在样点中连续测量11行的距离,分别除以10,计算
出平均行距(m)。 • 依据平均行距,计算临近2行的2m2的行长与平方米株数,连续测定10株的株粒
作物栽培学大豆部分
一、大豆的器官建成直根系。
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和根廇组成。
约78%的根系集中在深0—20cm及植株四周0—5cm的范围内。
①苗期,根系生长中心,绝对量增加缓慢②分枝期开始,根系的生长加速,鼓粒期达到高峰,属直线增长阶段。
③鼓粒期至叶片发黄,根系增长很少,最后停止增长,属于减缓至停止增长期。
④叶片发黄以后,根系衰老,属有效根的下降期。
一、大豆的器官建成分枝:主茎的每个节上均着生有一个腋芽,下部的发育成分枝,中上部的发育成花序。
分枝的发生与与出叶间存在n-4的规律。
1. 主茎型大豆:主茎发达,不分枝或少分枝,分枝数一般不超过2个,以主茎结荚为主2. 中间型大豆:主茎较坚韧,一般有3-4个分枝,豆荚在主茎和分枝上的分布比较均匀3. 分枝型大豆:主茎坚韧,分枝力强,分枝上的荚数占主茎荚数的比例大。
一、大豆的器官建成单叶:子叶节上部节产生,由一个短叶柄、二枚托叶和一个近卵圆形的叶片组成,单叶对生复叶:单叶节以上所有节长出的叶均为复叶,是典型的完全叶,由两枚托叶,一个叶柄和三个卵形小叶片组成。
先出叶:发生在每个侧枝基部,也是成对着生的单叶,无叶柄、无叶枕,1mm左右。
二、大豆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期在花芽分化时期,分枝也生长,此期也称为分枝期。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茎叶生长加快,花芽分化迅速。
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部分,主根长为株高的5-7倍。
固氮能力增加,约有半数供植株利用。
轮作连作重茬减产20-30%。
轮作增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调节土壤养分。
轮作方法:轮作年限一般为1-2年。
可与水稻、小麦等作物轮作。
间作大豆的耐荫性较强,适宜于与其他作物间作;与高秆作物玉米、高粱等间作;与矮秆作物小麦、马铃薯等间作;大豆与玉米的间作占95%大豆栽培技术二、选用良种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选用早熟、高产、适宜性强、抗性强的品种。
机械收获的,应注意结荚部位高于8cm,分枝收敛,不炸荚。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播种期春大豆:影响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大豆栽培技术(课堂PPT)
主要通过通风风扇
在库外温度低于库内或湿度低于库内时,方可进 行通风。一般是干燥和有风的晴天进行通风。
当田间50%的植株鼓粒称鼓粒期。
一个荚中,顶部子粒先发育,然后是基部子粒, 最后是中部子粒。
成熟期光合产物全部输送给豆荚。生育速度逐渐 缓慢,最后完全停止,进入黄熟期,种子含水量 迅速下降到15%左右。种子变硬呈现固有的性状、 大小和色泽,荚亦呈固有颜色,就为成熟。
• 三.大豆产量的形成
大豆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 数和粒重4个因素组成。这四个产量构成因素相互 制约,在同一品种中,将荚多、每荚粒数多、粒 大等优点结合在一起比较困难。
• 二.种子准备 • 选用高质量种子 • 根瘤菌拌种(根瘤菌剂0.25克/亩) • 药剂拌种以防根腐病 • 根瘤菌接种
• 注:轮作换茬 大豆最忌重茬,也不宜种其他豆科作物之后; 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冬小麦、夏玉米、夏谷、 夏甘薯、夏高粱、春玉米等 大豆作为禾本科如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前茬能有明 显的增产作用。 大豆与玉米间作
大豆耐涝性教差,灌水以渗湿田为宜,不可淹灌, 雨后须及时排水。
第三节 大豆播种技术
一.土壤准备 • 深耕或深松、细致整地 • 蓄水保墒、改善耕层通气条件,有利大豆根瘤发
育 • 大豆需排水良好、土壤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
性或微酸性土壤 • 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7.5,酸性土壤对大豆根瘤
菌的发育不利。 • 施基肥
全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期:发芽出苗期、幼苗 期、分支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
又根据植株生长中心与营养分配状况,把大豆 的一生分为:种子萌发出苗到始花之前的营养生长 阶段(前期)、始花至终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并进阶段(中期)、终花至成熟的生殖生长阶段( 后期)。
作物栽培学大豆(课堂PPT)
(四)大豆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其所含蛋白比起他作物所含蛋白易消化。 豆饼和豆秸秆均为上好饲料。
6
(五)大豆在作物轮作中占重要地位,是重要养地作物。 豆饼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是优质有机质肥料,果农、 瓜农、花农都以饼肥提高产品品质。由于以豆饼直接作肥料不经济, 故提倡用豆饼先喂牲畜,再用牲畜粪作肥料。
8
三、大豆生产
• (一) 世界大豆生产 • 1. 大豆种植面积: 8361.4万公顷 • 2.总产量:15983万吨 • 3. 近几十年来,是发展最快,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 • ○1986年面积是1949年的三倍多 • ○产量增加了579.0% • 4. 主产国: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
9
2004-2009年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
10
(二)中国
• 2010年: • 1.面积851.6万公顷, 总产1508.3万吨,居第四 • 2. 单产1771公斤/公顷 • ○美国单产2617公斤/公顷
11
3 生产形势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缓慢减少中。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自2005年开始出现下滑,2011年达到1.09亿亩,较
2005年减少约23%。 • 按照2011年的种植收益进行计算,全国大豆平均收益仅为35元/亩,
7
二、大豆起源与分布
• 中国自古就栽培大豆,商朝甲骨文中有菽的象形文字。我国最古老的、 记述史前文化的、著于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就有记载。由此推断我 国大豆种植历史约在5 000年上下。
• 世界其它国家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去的。公元前三世 纪大豆由我国传入朝鲜,六世纪传至日本。约在300年前,大豆传入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欧美认识大豆则在18世纪以后。
大豆播种—大豆品种选择(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阳坡地、沙质土-生育期稍长的品种; 阴坡地、粘质土-用生育期略短的品种; 肥水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熟期稍长的品种; 平川地、低洼地-耐肥、抗倒的高产品种; 瘠薄干旱、施肥量不足-适应性强和耐瘠薄品种。
一、大豆品种选择的依据
3.根据栽培方法选用品种
性。株高71.5厘米,主茎12.3节,有效分枝0.2 个,底荚高度13.1厘米,单株有效荚数26.2 个,单株粒数57.9粒,单株粒重11.5克,百粒 重19.8克。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中感 灰斑病。粗蛋白含量38.04%,粗脂肪含量 21.82%。适宜65厘米垄上双条精量点性,株高90.3厘米,秆强不倒伏,节 间短。披针形叶,紫花,灰白色茸毛。结荚密集, 3~4粒荚多,顶荚丰富,单株有效荚数35.6个, 荚熟时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 浅黄色,百粒重20.1克。抗疫霉根腐病,中抗大豆 花叶病毒1号株系和灰斑病,感大豆花叶病毒3号 株系。籽粒粗蛋白含量38.48%,粗脂肪含量 22.26%。出苗至成熟115天,需≥10℃活动积温 2300℃。选择中下等肥力地块种植,5月上中旬播 种,垄三栽培公顷保苗25.0万株。
(三)黑农68 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左右,无分枝,白花,圆叶,灰色 茸毛,荚微弯镰形,成熟时呈褐色。种子椭圆形,种皮黄色,种 脐黄色,无光泽,百粒重21克左右。蛋白质含量37.14%,脂肪 含量22.33 %。中抗灰斑、花叶病毒病。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 育日数115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选择平整中 等肥力地块种植,采用穴播或条播栽培方式行距60-70cm,公 顷保苗株数20-22万株。
• (四)南方夏大豆 • 早熟种 生育日数120天以下。 • 中熟种 生育日数121~130天。 • 晚熟种 生育日数131~140天。 • 极晚熟种 生育日数141天以上。
作物栽培学-大豆PPT课件
CHENLI
8
三、大豆生产
• (一) 世界大豆生产 • 1. 大豆种植面积: 8361.4万公顷 • 2.总产量:15983万吨 • 3. 近几十年来,是发展最快,产量增加最快的作物。 • ○1986年面积是1949年的三倍多 • ○产量增加了579.0% • 4. 主产国: 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
○根瘤所固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为大豆重要氮源 ○幼苗第一对真叶时根瘤已形成,并开始固氮,开花到籽粒形成阶段固氮最多,
约占总固氮的50%,接近成熟时固氮开始下降。
CHENLI
22
(二)茎
○茎包括主茎和分枝。 1. 主茎
茎起着支持植株生长、运送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大豆茎略呈圆形,也有稍扁的。 幼茎颜色有紫、绿两色,由幼茎的颜色可以判明将来植株的花色,绿茎开
• 按分枝的多少、强弱,又可将株型分为主茎型、中间型、分枝型三种。
CHENLI
30
(三)叶
• 大豆叶片出苗后的初生叶为单叶,从第二节以上几乎全部是由三个小 叶片组成的复叶。也有的是五个或七个小叶片组成复叶。
• 在同一植株居于上部的叶片较下部叶片细长些。 • 在多数条件下,阔叶形的品种产量较高。但狭长叶形的品种透光性好,
CHENLI
9
2004-2009年全球主要大豆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
CHENLI
10
(二)中国
• 2010年: • 1.面积851.6万公顷, 总产1508.3万吨,居第四 • 2. 单产1771公斤/公顷 • ○美国单产2617公斤/公顷
CHENLI
11
3 生产形势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处于缓慢减少中。 • 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自2005年开始出现下滑,2011年达到1.09亿亩,较
大豆生产新技术—大豆化控技术(大豆栽培技术课件)
四、大豆主要化控技术
• 作用机制
• (1)形态调节
• 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和根瘤数、调节比叶重
• (2)激素调节
• GAs
• (3)生理调节
• 调节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
2. 多效唑使用技术 多效唑是一种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抑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 增加根瘤数量,增强抗逆性的作用。此外,还具有抑制杂草和灭菌的生 态效应。
五、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3. 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 用调节剂时间,以上午9时前和下午4时后为宜。叶面喷洒应避开风雨天, 喷后6h遇雨要重喷。 4. 加强田间管理
大豆使用多效唑等延缓抑制剂,须同适时早播,适当增加密度, 增加肥水投入,加强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相结合,否则会产量降低。
可湿性粉剂750g,兑水750kg),在晴天下午均匀喷洒。 不重喷,不漏喷,浓度误差不超过10%。超低量喷雾,每公顷药液量
不少于225kg。若喷后6h降雨,要降低一半药量重喷。 多效唑必须在高肥水地块上施用,适当增加密度。在玉米与大豆间作
时施用效果好。在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上施用,浓度应适当降低。多效 唑在土壤中易残留,不能连年使用。若浓度过高,大豆受药害时可喷洒赤 霉素,追施氮肥,灌水缓解。
• 参考资源
/view/a1e8128ebceb19e8b8f6ba43.html /view/7c123e0ba58da0116d17490b.html?from=search /view/5471d5df7cd184254a353532.html?from=search
(二) 三碘苯甲酸(化学名称:2,3,5-三碘苯甲酸)
三碘苯甲酸是一种多性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抑制细胞分裂,消除顶端 优势,增强抗倒能力,减轻花荚脱落。在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的中晚熟品种上 应用,可增产10%~20%。
大豆栽培PPT课件
2.青大豆
• 种皮为青色 • 青皮青仁大豆 • 青皮黄仁大豆
48
3.黑大豆
• 种皮为黑色 • 黑皮青仁大豆 • 黑皮黄仁大豆
49
• 褐色 • 棕色 • 赤色 • 杂色
4.其它色大豆
50
5.饲料豆(秣食豆)
• 一般籽粒较小 • 呈扁长椭圆形(肾脏形) • 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 • 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
持续至今 •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对肉、蛋类食品及食用油的需求不断 上升,大豆油和豆粕的消费量迅速上升。 • 2001年我国生产大豆1690万吨,同年进口 大豆1638万吨。
17
进口量(万吨)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年份
大豆栽培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概 述
3
一、起源与传播
4
(一) 名称
• 中文名:大豆 • 别称:黄豆、黑豆 • 古称:菽,秦、汉后称大豆 • 英文名:Soybean,Soy • 学名: Glycine max (L.) Merrill • 分类: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 • 五谷:“黍、稷、稻、粱、菽”
51
(三)、按生育期分
黄 淮 海 春 大 豆 黄 淮 海 夏 大 豆
极 早 熟 <100
<90
中 早 熟 101~ 110
大豆栽培课件
品种类型 无限亚有限 无限有限 有限为主 有限
有限
1.4 大豆的化学成分(1)
(一)大豆的一般成分
蛋白质(约为40% )、脂肪(20%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物 大豆蛋白是资源丰富和品质优良的植物性蛋白源。大豆所含的氨基酸组
份齐全,特别是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还含有丰富的不饱 和脂肪酸和20余种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含胆固醇。
右的栽培历史 ②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进化而来,野生大豆在我国的
分布及其广泛; ③大豆起源地:有东北起源说;多数中外学者认为:
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应是大豆的起源中心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2)
2)传播
①从商周到秦汉时期,大豆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粮食之一; ②战国时期燕国、齐国把大豆传入了与其毗邻的朝鲜;西汉时期大 豆可能被传到了日本(亚洲) ③1740年法国传教士将中国大豆引至巴黎试种,1790年,英国皇家 植物园首次试种大豆(欧洲) ④1765年,东印度公司海员S.鲍文(Bowen)将中国大豆带到美国佐 治亚州;1770年,美国驻法大使B.富兰克林(Franklin)第二个把 大豆由法国引入美国费城; ⑤1882年大豆被引到巴西试种;现在大豆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广为 栽培
易透水 紫或白色 大而宽 草黄淡褐 不易开裂 无限~有限
短宽
叶大小 茎秆
生长习性 主茎优势 短日照性 抗逆性 抗旱性 蛋白含量 油分含量 油分碘价
小叶为主 细
极度蔓生 不明显
强 强 较弱 较高 较低 较高
大~小 粗
直立为主 明显 弱 弱
有些较强 较低 较高 较低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5)
在20世纪以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大豆的国家, 东北的大豆饮誉全球,有“大豆王国”之称。自50年 代以来,许多国家竞相种植,1978年美国大豆产量已 超过我国5倍以上,此外巴西、墨西哥等国大豆生产也 发展很快,而我国大豆产量远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大豆种植PPT教学讲义
▪ 发生次病后可每公顷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5002250克兑水450-600公斤喷雾,或每公顷用50%多菌灵可 湿性粉剂500-600克兑水450-600公斤喷雾,为了有效地 预防大豆菌核病,在播种前选种子时注意清除混在种子中 的菌核,在发病地块上将大豆植株烧毁,实行深翻,把菌深 埋于地下,实行合理的轮作,尽量避免重迎茬.
大豆播前准备与潘种
▪ 大豆生长发育的季节性较强,又要求有疏松深厚的活土层和充足的养 分供应,所以要做好选地、整地、施肥、选种及种子处理等各项播前 准备工作.1.播前准备1 选地:种植大豆要以合理轮作为前提,保 证不重茬,不迎茬.一般宜选择前茬是玉米、高粱或谷子的地块种植 大豆.2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深耕、施肥和耙耱.耕深以 25~30厘米为宜,随耕随耙随耱,以防跑墒.深耕要结合施基肥,基肥以 农家肥为主,一般以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翌年早春,土壤表层 融冻时,应及时顶凌耙耱,冬前未耕翻的,应结合施肥及早进行浅耕,深 度以15~18厘米为宜.无论秋耕或春耕,早春至少应耙耱2~3次,确保 土壤疏松,湿润和田面平整细碎.如果是水浇地,灌溉应在秋耕前进行, 以满足大豆苗期的水分供应.3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大豆 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栽培水平,选 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当水肥条件较好时,宜选择丰产性好、 茎秆粗壮、中大粒的有限结荚性品种;土地瘠薄,干旱少雨、生长季 节较短时,应选择耐旱、耐瘠、抗倒、结英时间长、适应性广的无限 结荚习性品种,同时,还应确定合理留苗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大豆生产概况(2)
2)我国的大豆生产(2) 图2 解放后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与单产的变化
播种面积 (万公顷) 单产 (kg/m u)
1400 1200 1000
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在药典中将磷脂列为营养补充品,并 被誉为“大脑的食物”、“血管清道夫”、“可食用的化妆品”、天然 营养保健品。
赖氨酸
6.9
色氨酸
1.5
苯丙氨酸 5.4
粮食、食油和副食
蛋氨酸 1.5 异亮氨酸5.9 缬氨酸 5.4
苏氨酸 4.3 酪氨酸 3.5 亮氨酸 8.4
1.4 大豆的化学成分(2)
大豆栽培
1 概述 2 大豆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3 大豆栽培技术
1概述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 1.2 大豆生产概况 1.3 我国大豆生产的分布与区划 1.4 大豆化学成分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1)
1)起源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属于豆科、大豆属。别
名黄豆、青豆、黑豆。 ①大豆起源于中国,古代称“菽”我国已有5千年左
大豆结荚习性
左:无限 中:亚有限 右:有限
大豆结荚习性
1 无限结荚习性
•花簇轴很短 •主茎和分枝的顶端无明显的花簇,顶端生长点无限性生长。条 件适宜,茎可生长很高 •结荚分散,多数在植株中、下部,顶端仅有1-2个小荚,甚至 没有荚。 •开花顺序由下向上,由内向外 •始花期早,花期较长,花期一般30-40天, •产量比较稳定。 •分枝细长而坚韧,但节间长,植株高,易倒伏。 •对肥力反应迟钝。适应力较强,适合生育季节短的地区种植。
面积8.3亿亩, 总产1.146亿吨,单产130 kg/666.6m2
1.2 大豆生产概况(1)
2)我国的大豆生产(1)
我国产量曾稳居世界第1位。近两年,我国大豆产量低 于美国(7000万t),甚至排在巴西和阿根廷之后,仅 列第4位。。 面积1亿亩,总产900万吨,单产85kg /666.6m2
❖内蒙古自治区大豆
3.1 轮作制度(2)
大豆茬是轮作中的好茬口,有“油茬”、“肥茬”之称。 大豆与主要粮食作物很少有相同病虫害。 夏大豆产区重茬大豆不多,迎茬大豆相当普遍。迎茬病虫较重,产量较低 与夏大豆轮作的主要作物有冬小麦、夏玉米、夏谷、夏甘薯、夏高粱、春玉米等。 大豆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较厚、富含有机质和钙质、排水良好、通透
800 600
1940
1950
1960
面积 单产
1970 1980
年份
199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2000
1.3 我国大豆生产的分布与区划(1)
1)分布
①主产区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和松辽平原; 黑龙江播种面积超过2000万亩; 河南、安徽和山东在1000~2000万亩; 吉林和辽宁在500~1000万亩
②≥10℃年(活动)积温1900℃(有效积温1000℃)以下高寒地区; 降水量在250mm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不能种植.
1.3 我国大豆生产的分布与区划(2)
2)区划
我国5个种植的基本情况:
表2 我国大豆种植区概况
区名 占耕地%
北方春 大豆区
9.0
黄淮海流 长江流域 东南春夏 华南四季 域夏大豆区 春夏大豆区 秋大豆区 大豆区
品种类型 无限亚有限 无限有限 有限为主 有限
有限
1.4 大豆的化学成分(1)
(一)大豆的一般成分
蛋白质(约为40% )、脂肪(20%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物 大豆蛋白是资源丰富和品质优良的植物性蛋白源。大豆所含的氨基酸组
份齐全,特别是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还含有丰富的不饱 和脂肪酸和20余种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含胆固醇。
性较好,土壤酸碱度在PH6.8-7.5之间的粘壤土最为适宜。 麦前深耕 麦后浅耕 麦后浅耕一般耕深10cm左右。耕翻后及时耙平,消灭土块,以利保墒。 灭茬整地 在播种时间紧、地墒尚可时,宜进行灭茬整地。为了抢时抢墒播种,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4)
3)进化(2) 表1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比较
性状
野生种 栽培种
性状
野生种 栽培种
种粒大小 种粒性状 种皮色 种皮透性
花色 荚的大小
荚色 开裂性 结荚习性
叶形
1-3g/百粒 长圆形 黑色为主 不易透水 紫色为主 小而长 黑色 极易开裂 典型无限 窄长
12-20g 椭圆~球形 黄色为主
7.8
4.4
4.1
4.1
占面积% 43.9
33.1
15.5
3.4
1.9占产量% 40.5来自36.118.0
2.2
1.1
播种期 4下~5中 4下~6下 4上~6上 3上~8上 2下~1上
收获期 8下~9下 8上~10上 7中~10上 7上~11中 6上~5上
种植制度 一年一熟 一年二熟 一年二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三熟
③生育期:可分为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晚熟、迟熟和极 迟熟7种
④种皮颜色:可分为黄、青(绿)、黑、褐(茶)和双(斑)色5种 ⑤种粒大小(百粒重):大粒(18g以上)、中粒(12~17.9g)和
小粒(11.9g以下)
大豆结荚习性 根据开花顺序、开花时间、花荚分布及着生状态、茎生长 及植株形状等特征特性,分为:
在20世纪以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大豆的国家, 东北的大豆饮誉全球,有“大豆王国”之称。自50年 代以来,许多国家竞相种植,1978年美国大豆产量已 超过我国5倍以上,此外巴西、墨西哥等国大豆生产也 发展很快,而我国大豆产量远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大豆是我国最主要的豆科粮食作物,每年有总产量的 30%供榨油,但在分类上列为“粮食”,而不属于油 料作物。大豆喜温,适宜温带栽培;对土壤的选择不 严,而且有增进土壤肥力的作用,适宜与麦、棉等消 耗地力较大的作物实行轮作。东北的松辽平原和华北 的黄淮平原为我国大豆的集中产区。东北平原土质肥 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利于大豆的 生长。东北大豆以品质优良著称,粒大饱满,种皮金 黄光亮,每百粒重15克~20克,而美国大豆百粒只有 16克~18克。从化学成分看,东北大豆含油量高,一 般为20%~21%;含蛋白质也高,一般为40%~42%。
④东南春夏秋大豆区:早中稻-秋大豆-绿肥(或冬闲)→早稻-秋大豆-冬麦 或冬油菜,春大豆-晚稻(或甘薯)-冬麦(或油菜)→早稻-晚稻-冬麦,等 等;此区的夏大豆主要为田埂豆
⑤华南四季大豆区:除与东南春夏秋大豆区相似的轮作制度外,还有冬大豆-早 稻-晚稻→冬大豆-早稻-甘薯,冬大豆-晚稻秧田-晚稻→冬大豆-中稻-绿 肥,等等
②主产国与输出国依次为美国、巴西、中国和阿根廷,印度、俄罗斯、 加拿大、意大利、墨西哥等也有相当的种植面积 美国大豆产量占世界的60%,美国国内大豆价格的涨落是国际市场 大豆价格波动的晴雨表
自从豆腐的制做方法从唐朝传到日本以后,大豆制品就一直是日本 人餐桌上的佳肴之一。日本年耗用大豆约450万吨,除自产的15万吨 外,其余全部依靠进口,主要从美国(420万吨)、中国(20万吨)进口。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3)
3)进化(1) 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在遗传上主要是基因型的差别,其亲
缘关系很近,杂交很易成功;杂交后代的分离现象,类似于 栽培品种间的杂交种
从野生种到栽培种的演化(图1;表1)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3)
图1 大豆的进化
1. 野生大豆 2. 半野生大豆 3. 进化程度较低的栽培大豆 4. 进化程度较高的栽培大豆 5. 高度进化的栽培大豆
(二)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1 胰蛋白酶抑制剂 2 凝血素 3 致甲状腺肿胀因子 4 肠胃胀气因子 5 大豆的味成分 附:大豆产品 国际主打产品包装豆腐、分离蛋白、大豆磷脂、大豆
酱类。
(二)大豆按种皮的颜色分类: 1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按粒形又分 东北黄大豆和一
般黄大豆两类。 2青大豆:种皮为青色。 3黑大豆:种皮为黑色。 4其它色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
易透水 紫或白色 大而宽 草黄淡褐 不易开裂 无限~有限
短宽
叶大小 茎秆
生长习性 主茎优势 短日照性 抗逆性 抗旱性 蛋白含量 油分含量 油分碘价
小叶为主 细
极度蔓生 不明显
强 强 较弱 较高 较低 较高
大~小 粗
直立为主 明显 弱 弱
有些较强 较低 较高 较低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5)
大豆结荚习性
3 亚有限结荚习性
•结荚习性介于无限和有限结荚 习性之间,而偏于无 限结荚习性。 •植株较高大,分枝性较差。 •开花顺序由下而上, •主茎结荚较多。 •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相比要求水肥条件比较高,如 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潜力高。
1.2 大豆生产概况(1)
1)世界的大豆生产
①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大豆,常年播种面积在5千万公 顷、总产在1亿吨以上
右的栽培历史 ②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进化而来,野生大豆在我国的
分布及其广泛; ③大豆起源地:有东北起源说;多数中外学者认为:
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应是大豆的起源中心
1.1 大豆的起源、传播、进化与分类(2)
2)传播
①从商周到秦汉时期,大豆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粮食之一; ②战国时期燕国、齐国把大豆传入了与其毗邻的朝鲜;西汉时期大 豆可能被传到了日本(亚洲) ③1740年法国传教士将中国大豆引至巴黎试种,1790年,英国皇家 植物园首次试种大豆(欧洲) ④1765年,东印度公司海员S.鲍文(Bowen)将中国大豆带到美国佐 治亚州;1770年,美国驻法大使B.富兰克林(Franklin)第二个把 大豆由法国引入美国费城; ⑤1882年大豆被引到巴西试种;现在大豆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广为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