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final)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final)
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因其致敏性及药物不稳定性, 不易保存,不宜制成滴眼剂,需临时配置。考虑可能带 来的不便性及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已经商品化的滴眼制 剂。特殊细菌感染患者再进行配置
1、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滴眼液的经验治疗

首选广谱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

对病情较重患者可以考虑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 用——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2、手术治疗

角膜溃疡清创联合药物治疗 [A]
结膜瓣遮盖术 [A] 板层角膜移植术, LKP [B] 穿透角膜移植术, PKP [C]

(1)角膜溃疡清创联合药物治疗
适应证
角膜溃疡偏中心位置、浸润较浅,或位于中央但溃疡面积较 小者,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行溃疡清创治疗40天,溃疡愈合, 遗留较淡斑翳
肺炎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同的致病菌感染角膜会造成不同的角膜病变特征 革兰阴性细菌所致的角膜炎,如铜绿假单胞菌 所致的角膜炎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由于铜 绿假单胞菌产生蛋白分解酶使角膜板层融解并迅速 坏死,往往24小时波及全角膜,常伴有多量前房积 脓,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角膜穿孔和眼内炎
铜绿假单胞菌

同时进行角膜刮片细胞学检查和细菌培养药物 敏感试验等
目前眼科可选的抗菌滴眼剂
• 氨基糖苷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滴眼液等 •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眼膏等 • 四环素类:四环素、金霉素眼膏等 • 氯霉素类:氯霉素滴眼液 • 利福平:利福平滴眼液 • 氟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等
抗生素分类
2、细菌性角膜炎的风险因素
局部因素 慢性泪囊炎 外伤、异物 角膜接触镜 倒睫 角膜暴露 污染的眼药制剂等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眼内炎的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视力丧失。

为了确保患者在发生眼内炎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眼内炎导致的视力丧失风险。

2. 提高医护人员对眼内炎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加强眼科感染控制,防止眼内炎的传播。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设立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具体事件的应急处置。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患者发现眼内炎症状(1)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判断是否为眼内炎。

(2)如确诊为眼内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置:(1)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抗感染治疗、眼部护理等。

(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3)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取得家属配合。

(4)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眼内炎传播。

(5)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寻求支持。

3. 患者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治疗,降低视力丧失风险。

五、应急物资准备1. 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2. 眼部护理用品:如眼药水、眼药膏等。

3. 隔离设施:如隔离病房、隔离床等。

4. 其他应急物资:如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仪等。

六、应急预案培训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眼内炎诊疗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2. 对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技能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预案总结与改进1.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总结,分析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根据总结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实用性。

八、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五年。

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九、预案解释本预案由眼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感染性眼病细菌学检查操作专家共识(2019)

感染性眼病细菌学检查操作专家共识(2019)

引用本文:感染性眼病细菌学检查操作专家共识(2019).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 21(2): 81-85.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9.02.001.编者按:感染性眼病细菌学检查操作专家共识(2015版)自2016年1月份出版以来,共识得到了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也收到了同行专家的建设性建议。

根据2015版共识中的说明,试用2年后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后再正式发布,因此在经过书面征求意见及再次集中讨论后,形成2019版的内容。

本次修订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了感染性眼病病原菌谱/定植谱相关内容 2. 修订了报告内容和格式要求 3. 修订了标本保存和运送相关要求 4. 修订了标本培养操作相关要求 5. 根据MCM最新版本内容,明确一些具体操作细节 鉴于以上更新内容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眼部病原谱及定植谱知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以及规范的实验室报告对临床的重要作用,决定再次出版。

·专家共识·Consensus·感染性眼病细菌学检查操作专家共识(2019)眼科检验协作组通信作者:郑美琴(ORCID:0000-0002-5262-8110),Email:zmqlyllh@关键词:细菌性眼感染;微生物技术;专家共识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9.02.001Expert Consensus for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Bacterial Examination of Ocular Infection (2019) Ophthalmological Examination Assistance GroupKey words:bacterial eye infection; microbiological techniques; expert consensus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9.02.0011 细菌学检查标本采集基本原则及指征1.1 基本原则①应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尽可能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中国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诊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标准、治疗方案选择、患者教育等。
失败教训
分析在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失败案例及其原 因,总结失败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研究展望
展望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未来的研究方 向和重点,如新型药物研发、诊疗技术创 新等。
06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进展
新型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研究针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探索其作用机制和抗病毒效果。
02
讨论内容
针对该病例的难点和疑点进行深 入讨论,包括诊断依据、鉴别诊
断、治疗方案选择等。
04
经验教训
总结复杂疑难病例处理过程中的 经验教训,为类似病例的诊治提
供参考。
失败原因分析
失败案例 原因分析 改进措施 经验教训
介绍治疗失败的典型案例,包括患者情况、治疗方案、失败表 现等。
针对失败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如诊断错误、治疗不当、患者不配合等。
指导患者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 减少眼部感染机会。
预防复发
心理支持
告知患者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易复发特 点,注意增强免疫力、避免诱发因素等预 防措施。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 情绪疏导。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角膜瘢痕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可引起角膜深层组织的炎 症反应,导致角膜瘢痕形成,影响视力。
国内外诊疗水平对比
01 02
诊断技术
国内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上,已与国际接轨,采用先进的分 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毒检测。然而,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断技术和设备 仍存在一定差距。
治疗手段
在治疗方面,国内外均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国内在新型抗病毒 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

123医院关于印发《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的通知各科室:为规范我院内眼手术围手术期抗感染流程和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治疗流程,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眼内炎感染,我院在《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我国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实际,特制定《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附件:《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123医院2018年8月24日一、内眼手术术后眼内炎防范措施适应人群:内眼手术患者,眼外伤患者。

(一)术前防范措施1. 术前排除眼部感染灶,术前1d或更早给予泪道冲洗,若为择期手术,冲洗泪道后有脓性分泌物,则先予以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2.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3. 局部抗生药物的使用。

常规术前连续1-3d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的广谱抗菌滴眼液,4次/d;若仅使用1d,则采用频繁点眼6-8次/d。

4.睫毛处理。

采用眼部专用消毒剂冲洗结膜囊以及消毒睫毛根部,并使用手术薄膜将睫毛或睑缘完全包入。

5、全身抗菌药物的使用。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等文件精神,I类切口手术全身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常规白内障手术一般不宜使用全身抗菌药物,如有遇到高龄(60岁以上)、糖尿病、外伤、独眼等特殊病例可酌情使用全身身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措施,并在病例上做好备注。

眼内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配比

眼内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配比

眼内炎玻璃体内注射(2013—07—20 15:03:40)转载▼分类:眼科标签:读书笔记二、局部给药的药物配备方法1.选用万古霉素(每瓶0.5g)、头孢他啶(每瓶1 g)。

2.溶解:从50 ml的生理盐水瓶中吸取5ml用于溶解药物,得到溶解原液.(0.5g+生理盐水5ml)3.稀释:用余下的45 ml生理盐水稀释5 ml溶解原液(稀释10倍),得到溶解稀释液,浓度为万古霉素(10g/L)、头孢他啶(20g/L).(45ML+0。

5g+生理盐水5ml)4.应用方式:得到的溶解稀释液将用于不同的治疗方案:(1)分别吸人1ml注射器中,各O.1 ml玻璃体内注射;(2)分别吸入1ml注射器中,各1 ml加入500ml眼用平衡盐液或其他眼用灌注液中,行前房灌洗、玻璃体内灌流.高浓度的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混合,溶解液会出现混浊,但在上述各种溶解稀释浓度下,该两种药物混合不会出现混浊.以上摘自《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专家治疗共识2010版》万古霉素1.0mg/0。

1ml(配置方法:0。

5g+生理盐水5ml,取0.1ml+生理盐水0。

9ml)注射时最好常规消毒铺巾从角巩缘后4mm处垂直进针,避开血管进针,从瞳孔中观察针尖位置,避免损伤晶体及眼球壁,先抽出玻璃体腔中的脓液,然后换上万古霉素的注射器(针头不换),注入万古霉素。

必要时48~72小时后可重复注射。

注意事项:注意眼压及勿损伤无关组织,防止出血。

万古霉素 1mg/0。

1ml复达欣(头孢他啶) 1-2mg/0.1ml两性霉素 10微克/0.1ml阿米卡星 0.4mg/0.1ml (国外推荐用,但国内现在认为属氨基糖甙类有黄斑毒性,报道有引起黄斑坏死的案例,已禁用眼内注射)感染控制可注射地塞米松400微克/0。

08ml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服内炎治疗方案。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致盲性角膜病,在我国居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率的首位[1]。

该病主要与植物外伤有关,近年来其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角膜感染的主要真菌菌属在不同地区差别较大。

发达国家及气候较寒冷地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属;我国主要以镰刀菌属(占70%~80%)和曲霉菌属(占10%)为主心[2]。

本病有明显的致病危险因素,多与植物性眼外伤、配戴角膜接触镜、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以及患慢性眼表损伤性疾病有关[2]。

真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角膜上皮损伤后,真菌的孢子或菌丝通过黏附进入角膜基质,在毒素和水解酶的作用下向角膜基质内侵袭性生长。

不同种属真菌感染所致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同,这主要与其毒力强弱、菌丝在角膜内的生长方式及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研究发现镰刀菌属的菌丝在角膜内主要呈水平生长,曲霉菌属菌丝和念珠菌属的假菌丝主要呈垂直生长[3]。

严重感染时,真菌的菌丝可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眼内,引发真菌性眼内炎。

二、临床表现感染早期眼部刺激症状一般较轻,病变发展较细菌性角膜炎缓慢,与细菌混合感染时,病情可迅速加重。

眼部可出现明显的异物感或刺痛、视物模糊等症状,伴有少量分泌物。

典型体征可有菌丝苔被、伪足、免疫环、内皮斑、卫星灶和前房积脓等。

(1)菌丝苔被:表现为角膜病灶处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较干燥,无光泽,与下方炎症反应组织紧密相连。

(2)伪足:在角膜感染病灶边缘呈树枝状浸润,也称为毛刺。

(3)卫星灶:位于角膜主要感染灶周围,与主病灶之间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小的浸润或溃疡灶。

(4)免疫环:在角膜感染灶周围的环形致密浸润,与感染灶之间有一模糊的透明带。

(5)内皮斑:位于角膜内皮面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常见于病灶下方或周围。

(6)前房积脓:是判断角膜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发生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或菌丝已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前房者。

眼内炎知识学习

眼内炎知识学习
眼内炎
张里蕾
特需病房
何为眼内炎?
眼内炎为一种累及眼球内 层、玻璃体、巩膜的炎症 ,多数眼内炎为细菌或真 菌感染所致。细菌感染途 径可以为外伤,手术造成 的眼球伤口,也可以为血 源性(细菌经血流传播至 眼内)。眼内炎的症状常 常较重,主要有眼痛、充 血、严重畏光和视力急剧 下降。眼内炎的症状常常 较重,主要有眼痛、充血 、严重畏光和视力急剧下 降。
与手术消毒有关的原因
治疗与预防
一、药物治疗 二、手术治疗
三、治疗方案选择 四、术后眼内炎的预防
一、药物治疗
抗生素
1. 2. 3. 4. 结膜下注射和点眼 前房内注射 玻璃体腔内注射 全身应用
激素的应用十分重要
糖皮质 激素
早期与抗生素同时应用
二、手术治疗
前房
冲洗术
对于眼前部的急性感染,炎症尚未涉 及后部者,可先行前房冲洗,撕除人 工晶状体表面渗出膜,并前房内注药
0.3ml 0.3ml 0.3ml 0.3ml 0.3ml 0.1-0.15ml 0.1-0.15ml 0.1-0.15ml 0.1-0.15ml 0.1-0.15ml 0.5ml 1ml

头孢他定 万古霉素 玻璃体腔内注射 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 头孢他定 万古霉素 前房内注射 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 万古霉素 结膜下注射 (或球旁注射) 头孢他定 地塞米松 妥布霉素 庆大霉素 点眼 万古霉素 头孢他定 头孢他定 全身应用 万古霉素
术后一般的 创伤性反应 表现为血-房水 屏障的损害, 房水中蛋白浓 度升高,并出 现房水细胞, 一般不会出现 显著的睫状充 血、眼痛等改 变。
2.慢性眼前段
炎症 3.双侧的慢性
炎症
三、微生物学检查

【指南解读】玻璃体腔内注药专家共识Part1

【指南解读】玻璃体腔内注药专家共识Part1

【指南解读】玻璃体腔内注药专家共识Part1导读有数据库统计2013年玻璃体腔药物注射(IVT)注射数量达到4百万例/年,并预计2016年IVT注射数量将达到6百万例/年。

随着IVT注射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关IVT注射方法和技术的临床证据也越来越多,美国专家小组在2004版指南的基础上,根据新证据做了补充和修改。

更新后的指南也由术前、术中、术后部分构成。

此指南既便于学习最佳临床操作,也强调了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

我们会分两期介绍指南的相关内容。

接受IVT注射前的护理和预防抗菌素运用指南: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术前、术中或者术后需常规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小眼内炎风险。

指南证据:距2004年发布的上一版指南已经10年,DRDR小组发布的回顾性数据显示,使用眼用抗生素的患者眼内炎发生率高于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0.13% vs0.03%)。

其他的大型回顾性研究,也未能证明注射前或注射后使用抗生素能带来临床获益。

专家小组强调,聚维酮碘的使用可能是唯一最重要的预防眼内炎的步骤。

单纯局部应用抗生素无法替代聚维酮碘。

注意:在使用抗生素前应仔细考虑,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带来获益,反而会带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风险,并增加经济负担。

注射前护理和预防要点特殊患者IVT 注射无绝对禁忌症,然而,有些情况需要医生的综合判断。

评论:IVT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然而,每种具体的药物有其相对禁忌症,并在包装上有说明,要注意查看。

•青光眼/高眼压症的患者:1.应由注射医师评估患者风险并给出合理的注射方案,术前及术后监测眼压。

2.如IVT注射对患者保存视力有益,不应因患者有青光眼/高眼压症的病史取消IVT。

3.不推荐此类患者术前/术后常规行前房穿刺术评论:在IVT注射前应先控制患者眼压,保存视功能,对基线IOP>25mmHg者行IVT注射需谨慎;手指按摩软化眼球应当是降低眼压的首要选择,只有当术后眼压急剧升高,对视功能可能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风险时,才行前房穿刺术。

眼内炎临床分类.

眼内炎临床分类.
抗菌治疗3天无效 玻混明显(眼底能见度、B超)
• 有视功能 • 合并眼内异物
玻璃体腔灌注抗菌素浓度
• 庆大霉素 • 万古霉素 • 氯洁霉素 • 地塞米松
8ug/ml 30ug/ml 9ug/ml 60ug/ml
手术步骤
玻切手术中的问题
• 透明晶体与lOL • 玻璃体后皮质 • 睫状膜的处理 • 注硅油
• 1989.1~1998.12 计10年 • 522份房水玻璃体细菌培养标本(房水及 玻璃体标本各
261份) • 检出阳性率:
前5年34.5; 后5年65.5
• 前后5年比较:
G十球菌↑2.3% G+杆菌↓13.9% G-杆菌↑1l.7%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6,18:104-105
临床表现
失败眼的处理
•炎症不能控制: 眼内容炎→全眼球炎、视功能丧失 眼内容剜出/眼球摘除
•炎症控制: 眼内容炎→眼球萎缩 配戴义眼/整容手术
眼内容炎手术的 几点建议
• 必要时应作透明晶体摘除,且最好将囊膜清除。 不宜一期植入IOL。
• 若炎症与IOL有关,应取出IOL并清除囊膜。 • 周边玻璃体脓性混浊或膜样形成,是影响予后
房水混浊/积脓、玻璃体混浊/脓疡 • B超:玻璃体混浊
真菌性眼内容炎的临床诊断
临床特点: • 内源性─长期应用抗菌药 • 外源性─农业性外伤 • 潜伏期较长、病情进展较缓 • 体征明显但症状较轻 • 前房脓厚 • 玻璃体混浊豆渣样 • 抗菌治疗无效,予后差
病原学诊断
• 标本:结膜分泌物 房水
*玻璃体 异物
眼内炎
陈钦元
概述
眼内炎临床分类
感染性/非感染性
感染性眼内炎分类
1,根据病变部位:葡萄膜炎/*眼内容炎/ 全眼球炎

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

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

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作者单位:刊名:中华眼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年,卷(期):2010,46(8)1.美国眼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科临床指南 20062.Forster RK The 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 19953.The Eye M.D Association,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Basic and clinical science course:lens and cataract 2007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 20055.Maguire JI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optimal management and the role and timing of vitrectomy surgery 20086.Doft BH Treatment of postcataract extraction endophthalmitis:a summary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外文期刊] 2008(4)7.Results of the 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 A randomized trial of immediate vitrectomy and of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bacterial endophthalmitis.Endophthalmitis Vitrectomy Study Group 19958.汪复;张婴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089.杨培增临床葡萄膜炎 200410.薄井纪夫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更新2005 2005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中国青光眼临床工作指南》(2005)公布[期刊论文]-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2)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眼科杂志2008,44(9)3.颜华.陈松.张静楷.于金国.韩金栋.YAN Hua.CHEN Song.ZHANG Jing-kai.YU Jin-guo.HAN Jin-dong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的治疗[期刊论文]-中华眼科杂志2009,45(8)4.刘奕志人工晶状体度数测算的精准性[期刊论文]-中华眼科杂志2010,46(8)5.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第12届全国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术会议纪要[期刊论文]-中华眼科杂志2010,46(8)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yk201008023.aspx。

感染性结膜炎临床眼科防控专家共识

感染性结膜炎临床眼科防控专家共识

感染性结膜炎临床眼科防控专家共识上海市突发急性眼部疾病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和管理专家组*摘 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和沙眼等感染性结膜炎是威胁人们眼健康的眼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这些传染病一直是我国眼公共卫生的重点内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警示我们,除了传统的眼科传染病以外,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能伴发结膜炎,因此,对于感染性结膜炎有必要形成临床眼科防控的专家共识,以满足新的公共卫生安全要求。

全文为专家共识,立足于上海市突发急性眼部疾病公共卫生防控的实践,介绍了感染性结膜炎的病原学、临床表现以及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了临床眼科防控的措施和建议,不仅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眼科对感染性结膜炎进行防控和应急处置,也为各地组织实施突发急性眼部疾病公共卫生应急防控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感染性结膜炎;眼部疾病;预防和控制;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R 77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02-0003-06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ophthalm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conjunctivitisExpert Group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even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udden Acute Eye DiseasesABSTRACT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 trachoma, etc. are ophthalmolog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that threaten the population’s eye health.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se disease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ophthalmic public health in China. The COVID-19 epidemic warns us that in addition to ophthalmolog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som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may also be associated with conjunctiviti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 expert consensu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response to these new public health request. This expert consensus i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ophthalmic public healt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Shanghai, and introduces the et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pidemiology of infectious conjunctivitis, and propo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clinical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The expert consensus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clinical ophthalmology department of various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conjunctivitis, but also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organizations to implement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sudden acute eye diseases in various regions.KEY WORDS infectious conjunctivitis; ey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xpert consensus结膜是由眼睑缘间部末端开始,覆盖于眼睑后和眼球前的一层半透明黏膜组织,由睑结膜、穹隆部结膜和球结膜三部分构成。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感染性角膜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真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是致病性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致盲性角膜病,在我国居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率的首位[1]。

该病主要与植物外伤有关,近年来其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角膜感染的主要真菌菌属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兴旺国家及气候较寒冷地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念珠菌属;我国主要以镰刀菌属(占70%~80%)和曲霉菌属(占10%)为主心[2]。

本病有明显的致病危险因素,多与植物性眼外伤、配戴角膜接触镜、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以及患慢性眼表损伤性疾病有关[2]。

真菌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真菌毒力和宿主防御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角膜上皮损伤后,真菌的孢子或菌丝通过黏附进入角膜基质,在毒素和水解酶的作用下向角膜基质侵袭性生长。

不同种属真菌感染所致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同,这主要与其毒力强弱、菌丝在角膜的生长方式及机体免疫状况有关。

研究发现镰刀菌属的菌丝在角膜主要呈水平生长,曲霉菌属菌丝和念珠菌属的假菌丝主要呈垂直生长[3]。

严重感染时,真菌的菌丝可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眼,引发真菌性眼炎。

二、临床表现感染早期眼部刺激病症一般较轻,病变开展较细菌性角膜炎缓慢,与细菌混合感染时,病情可迅速加重。

眼部可出现明显的异物感或刺痛、视物模糊等病症,伴有少量分泌物。

典型体征可有菌丝苔被、伪足、免疫环、皮斑、卫星灶和前房积脓等。

(1)菌丝苔被:表现为角膜病灶处灰白色轻度隆起,外观较枯燥,无光泽,与下方炎症反响组织严密相连。

(2)伪足:在角膜感染病灶边缘呈树枝状浸润,也称为毛刺。

(3)卫星灶:位于角膜主要感染灶周围,与主病灶之间看似没有直接联系的、小的浸润或溃疡灶。

(4)免疫环:在角膜感染灶周围的环形致密浸润,与感染灶之间有一模糊的透明带。

(5)皮斑:位于角膜皮面的圆形或不规那么形斑,常见于病灶下方或周围。

(6)前房积脓:是判断角膜感染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发生于感染已达角膜深基质层,或菌丝已穿透角膜后弹力层进入前房者。

眼内炎专家共识

眼内炎专家共识
欧洲白内障及屈光会escrs继2007年第1次颁布白内障摘除手术后眼内炎防治指南2013年进一步修订了防治指南就防治的关键和细节提出了新的指导性意见结合2013年escrs指南和最新的国际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根据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发生眼内感染的现状和我国的实际医疗情况制定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
(六) 真菌性眼内炎
真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考虑真菌感染时,建议玻璃体腔注射 两性霉素(5~10 μg)或伏立康唑(100 μg)。通常需要反复玻璃体腔注射, 次数和间隔无固定标准,可根据临床反应情况而定。需要同时进行全身抗真 菌治疗,一般推荐使用同种药物进行为期6~12周的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治疗 棘手,通常需要药物治疗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和IOL及囊袋取出术。
(二) 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机
《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提出,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感染,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当前房积脓合并玻璃体混浊时,须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玻璃体内注射联合 辅助疗法。该共识对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机进行了详述。当玻璃体出现炎性混浊,患者视力为光感、更 差或呈进行性下降时,或者玻璃体内注射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建议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对于玻璃 体切除手术时机,2013年ESCRS建议视力更好的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认为玻璃体切除术 有利于获得标本并除去大部分细菌,减少了对再次手术的需求 。参与讨论的大部分专家认同该观点, 认为应更为积极地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四)全身抗生素使用
为减少注射药物向眼外弥散,维持玻璃体腔药物浓度,重症急性化脓性 眼内炎应全身使用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相同的抗生素治疗。
(五) 慢性囊袋性眼内炎
慢性囊袋性眼内炎可能出现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其表现为一种慢性、隐匿和复发性肉芽肿虹膜睫状体炎。最初局部使用糖皮 质激素有效,但药物减量后可复发。临床体征包括大的角膜后沉着物、少量 前房积脓、轻度前部玻璃体炎性反应、囊袋内的白色斑块。慢性囊袋性眼内 炎通常是由低致病微生物引起,约2/3情况是由于痤疮丙酸杆菌引起,但表皮 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和真菌均有可能.

眼内炎ppt课件

眼内炎ppt课件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 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中华眼科学杂志,2010年8月第46卷 第8期,764-766.
12
1.玻璃体内注射:针对疑似病例、早期病例的治疗或在 实施玻璃体手术前的初期治疗,建议每3d注射一次。
2.玻璃体手术: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玻璃体出现炎性混浊,患者视力光感、更差或进行性下
得到溶解原液。 3.稀释:用余下的45ml生理盐水稀释5ml溶解原液
(稀释10倍),得到的浓度为万古霉素(10g/L), 头孢他啶(20g/L)。 4.应用方式:(1)分别吸入1ml注射器内,各0.1ml 玻璃体注射;(2)分别吸入1ml注射器中,各1ml加 入500ml眼用平衡盐液或其他灌注液,行前房灌洗、玻 璃体内灌流。
降时,或者玻璃体腔注射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 术中注意首先采集前房和玻璃体原液,术中进行玻璃体
腔万古霉素及头孢他啶灌流、前房灌洗,要求完全切除 玻璃体。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学组,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 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中华眼科学杂志,2010年8月第46卷第8期,764-766.
1
玻璃体是细菌、微生物等的极好的生长基,细菌等 微生物进入玻璃体可导致玻璃体炎,又称眼内炎 (Endophthalmitis)。
葛坚,眼科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7.
2
1.内源性: 病原由血液或淋巴进入眼内或因免疫力低下或缺损而感
染 细菌性心内膜炎、肾盂肾炎等 器官移植或肿瘤病人、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者等 2.外源性: 手术 外伤 临近器官的感染:如细菌性角膜炎
9
4.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感染采取不同治疗措施(见 下页图):

中国药源性角膜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药源性角膜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指导临床实践
通过专家共识的解读和推广,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指导建 议,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药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改善患者预 后。
促进学术交流
专家共识的制定和解读有助于促进国内 外眼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药源性角 膜病变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应对临床挑战
随着药物使用的不断增加,药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制定专家共识是应对这一临床挑战的重要举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7
总结与展望
共识内容总结回顾
强调了药源性角膜病变的诊断标准
01
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确
保准确诊断。
明确了治疗原则
02
针对不同类型的药源性角膜病变,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和方
法,包括停药、局部用药、手术治疗等。
强调了患者教育和随访的重要性
03
提高患者对药源性角膜病变的认识,加强用药指导和随访,降
饮食调整
建议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等抗氧化物 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鸡蛋等,有助于改 善眼部营养状况。
避免刺激
避免烟雾、化学物质等刺激因素,以免加重病情 。
定期随访和效果评价
01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 化。
02
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非药物治疗方法介绍
01
02
03
局部用眼药
如人工泪液、润滑剂等, 以缓解眼部不适症状。
眼部热敷、冷敷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热敷 或冷敷,促进眼部血液循 环,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角膜病变,可考 虑手术治疗,如角膜移植 等。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 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全身抗生素使用
为减少注射药物向眼外弥散,维持玻璃体腔药物浓度,重症急性化脓性 眼内炎应全身使用与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相慢性囊袋性眼内炎可能出现在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其表现为一种慢性、隐匿和复发性肉芽肿虹膜睫状体炎。最初局部使用糖皮 质激素有效,但药物减量后可复发。临床体征包括大的角膜后沉着物、少量 前房积脓、轻度前部玻璃体炎性反应、囊袋内的白色斑块。慢性囊袋性眼内 炎通常是由低致病微生物引起,约2/3情况是由于痤疮丙酸杆菌引起,但表皮 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和真菌均有可能.
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感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1)第1阶段:仅前房炎症细胞2+,未见前房积脓和玻璃体混浊,须密切观 察,必要时可采用前房抗生素灌洗和(或)辅助疗法。 (2)第2阶段:出现前房积脓,B超检查未见玻璃体混浊,可进行前房抗生素 灌洗和玻璃体内注射联合辅助疗法。 (3)第3阶段:前房积脓合并玻璃体混浊,直接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玻璃 体内注射联合辅助疗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每隔4~6 h观察1次病情。对于 病情进展迅速者,需每隔2 h观察1次病情,并根据病情所处阶段,不断调整 治疗方案。
可疑病例采取前房穿刺并抽取0.1 ml房水做培养和进行PCR检测,确定微 生物的来源,并给予万古霉素囊袋灌洗(30 mg/L)。常规口服克拉霉素500 mg/次,2次/d,2~4周,并可同时口服莫西沙星(400 mg/次,1次/d,1周), 若无效可实施手术。先行玻璃体切除和部分囊袋切除,在保证不影响IOL稳定 性的前提下,尽量清除白色斑块。术毕根据抗菌谱向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 全身药物治疗(克拉霉素、莫西沙星)时间应延长1周。如果手术失败,则必 须取出 IOL,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不建议单纯行玻璃体腔抗生素注射或玻璃 体切除手术。
20 g/L(20mg/ml)头孢他啶0.1 ml(2mg)联合注射。
玻璃体腔内还可注射少量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0.4 mg)以减轻炎性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抗生素会迅速扩散至视网膜表面,为降 低视网膜毒性,须考虑减少抗生素剂量。硅油和气体填充眼眼内注射时,需 要大幅减少药物剂量(建议1/4~1/10标准剂量) 。
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共识
(一)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发生眼内炎时应采取的措施
1.必须检查视力、视功能及眼底。
2.眼前节拍照、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B超检查,行血白细胞计数、血C反 应蛋白测定等辅助检查。根据裂隙灯显微镜下1 mm×1 mm视野中前房炎 症细胞的数量,将炎症细胞分为 6 级,即 0、0.5+、1+、2+、3+和4+。
(三) 玻璃体腔注射药物
1.适用病例 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是针对疑似病例、早期病例的治疗方法或 在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前的初期治疗措施,不必连日给药,建议2~3 d注射1 次。在大多数情况下,玻璃体腔抗生素注射只需1次即可以控制感染。
2.药物选择及剂量 首选10 g/L(10mg/ml)万古霉素0.1 ml(1mg)和
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共识
(一) 围手术期局部使用抗生素 围手术期局部使用抗生素仍应是我国必要的眼内炎预防措施,并建议术 前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广谱抗生素滴眼液。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眼内穿透性强,故建议术后最好采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建议常规术 前连续使用1~3 d,每天4次。术后建议使用抗生素滴眼液1~2周,每天4次。
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 炎防治专家共识
汉川市人民医院眼科 张汉滨
2017版专家共识传承
为规范我国白内障围手术期抗感染流程和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 炎的治疗流程,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先后在《中 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 (2010年)》及《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 (2013年)》。
(六) 真菌性眼内炎
真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考虑真菌感染时,建议玻璃体腔注射 两性霉素(5~10 μg)或伏立康唑(100 μg)。通常需要反复玻璃体腔注射, 次数和间隔无固定标准,可根据临床反应情况而定。需要同时进行全身抗真 菌治疗,一般推荐使用同种药物进行为期6~12周的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治疗 棘手,通常需要药物治疗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和IOL及囊袋取出术。
3.在确诊时必须鉴定致病菌,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如果考虑 厌氧菌感染,要注意进行厌氧菌培养。最理想的采集标本应包括前房水 (0.1~0.2 ml)和玻璃体液(0.1~0.2 ml),建议使用玻璃体切割头干切采 集玻璃体液。有条件的机构可在细菌培养之外,行细菌特异性PCR检测。 细菌特异性PCR有较高
欧洲白内障及屈光 手 术 学 会(ESCRS)继2007年第1次颁布白内障摘除 手术后眼内炎防治指南,2013年进一步修订了防治指南,就防治的关键和细 节提出了新的指导性意见 。
结合2013年ESCRS指南和最新的国际研究结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根据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发生眼内感染的现状和 我国的实际医疗情况,制定《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 共识(2017年)》。
(二)结膜囊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PVI)消毒 专家一致认为PVI结膜囊消毒是有效的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手段,但 使用前需关注患者是否存在眼表问题,如角膜上皮损伤、一定程度干眼等。 建议使用浓度为1%或低于5%的PVI进行结膜囊消毒。
(三)前房抗生素注射
参与讨论专家认为鉴于前房注射10 g/L头孢呋辛0.1 ml(10mg/ml)可有效 预防白内障摘除手术后发生眼内炎,可考虑在我国逐步推进此项措施。术毕 前房注射药物首选10 g/L头孢呋辛(0.1 ml);当怀疑头孢菌素过敏时,可考 虑注射1 g/L莫西沙星0.1 ml或5 g/L莫西沙星0.05 ml ,也可采用0.1 g/L万古霉 素前房灌洗替代。但应强调的是,在使用较高浓度万古霉素(即10 g/ L万古 霉素0.1 ml)前房注射时,须注意有可能发生出血性梗阻性血管炎 。
(二) 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机
《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治疗专家共识(2010年)》提出,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感染,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当前房积脓合并玻璃体混浊时,须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和玻璃体内注射联合 辅助疗法。该共识对玻璃体切除手术时机进行了详述。当玻璃体出现炎性混浊,患者视力为光感、更 差或呈进行性下降时,或者玻璃体内注射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时,建议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对于玻璃 体切除手术时机,2013年ESCRS建议视力更好的眼内炎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认为玻璃体切除术 有利于获得标本并除去大部分细菌,减少了对再次手术的需求 。参与讨论的大部分专家认同该观点, 认为应更为积极地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