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教案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三篇)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目录: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一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理发店二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鞋匠舞三
- 1 -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一
1、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的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玩过猜拳游戏。
2、幼儿学过跑跳步。
3、乐曲录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感受旋律:
----教师组织幼儿欣赏乐曲。
----引导幼儿为乐曲伴奏。
----引导幼儿随乐去做跑跳步。
2、集体游戏
----教师示范舞蹈跳法。
----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提醒幼儿在音乐结束前要找好两个邀请者。
音乐最后一拍,三人猜拳时,与别人动作出的不一样的幼儿到圈内当邀请者。
如三人动作出的都一样,原邀请者仍做邀请者。
----集体跳猜拳游戏舞。
动作说明:
1---8小节:邀请者站在圈中边拍手边做跑跳步前进,到8小节时,邀请者站在圈上任何两个幼儿前面,这两个幼儿便是被邀请者。
1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左手叉腰,右脚跟在右前方点地,同时右手向右前方摊开做邀请状。
2小节:右手和右脚还原。
2 / 2。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猜拳游戏,了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并能积极参与游戏。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猜拳游戏道具(如石头、剪刀、布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介绍猜拳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猜拳游戏的规则,示范游戏过程。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猜拳游戏,巩固所学规则。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猜拳游戏,培养幼儿之间的互动。
3. 拓展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猜拳游戏中的规律,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拳游戏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猜拳游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等。
3. 搜集幼儿在游戏中的作品,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创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猜拳游戏的教育价值,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猜拳游戏,加强亲子关系。
2.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加猜拳游戏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猜拳游戏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设计与实施:1.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猜拳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九、幼儿表现评价: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猜拳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猜拳游戏—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5篇)

猜拳游戏—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5篇)猜拳游戏—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5篇)猜拳游戏—幼儿园中班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的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1、组织幼儿玩过猜拳游戏。
2、幼儿学过跑跳步。
3、乐曲录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1、感受旋律:——教师组织幼儿欣赏乐曲。
——引导幼儿为乐曲伴奏。
——引导幼儿随乐去做跑跳步。
2、集体游戏——教师示范舞蹈跳法。
——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提醒幼儿在音乐结束前要找好两个邀请者。
音乐最后一拍,三人猜拳时,与别人动作出的不一样的幼儿到圈内当邀请者。
如三人动作出的都一样,原邀请者仍做邀请者。
——集体跳猜拳游戏舞。
动作说明:1——8小节:邀请者站在圈中边拍手边做跑跳步前进,到8小节时,邀请者站在圈上任何两个幼儿前面,这两个幼儿便是被邀请者。
1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左手叉腰,右脚跟在右前方点地,同时右手向右前方摊开做邀请状。
2小节:右手和右脚还原。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方向相反。
5——8小节:三个幼儿手拉手成圆圈,依逆时针动作做跑跳步。
9——10小节:三个幼儿猜拳,如有一幼儿不同,则出去做邀请者,如有相同,则原邀请者还做邀请者。
猜拳游戏—幼儿园中班教案篇2目标:1.观察游戏卡片上的图案,理解游戏中"石头、剪子、布"相互克制的关系。
2.在翻动、覆盖、叠加卡片的过程中提高判断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准备:1.自制16宫格游戏底板一块。
2.用KT板自制的并用透明胶包起来的"石头、剪子、布"单面图案卡片各5张,另外增加1张"石头"卡片,一共16张游戏卡片,所有游戏卡片的背面为白底。
3.每张游戏卡片的大小与游戏底板16宫格的格子大小一致。
玩法:1.两名幼儿游戏。
游戏前,幼儿共同把"石头、剪子、布"游戏卡片打乱,然后将其图案朝下,任意覆盖在16宫格游戏底板上。
【K12学习】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拳游戏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拳游戏“石头、剪子、布”是一个传统的民间游戏。
针对中班幼儿对输赢结果敏感度不高的特点,本游戏通过让幼儿翻游戏卡片的动作,产生观察、思考和判断。
XXxx准备了以下内容“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拳游戏”,供大家参考!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猜拳游戏目标:1.观察游戏卡片上的图案,理解游戏中"石头、剪子、布"相互克制的关系。
2.在翻动、覆盖、叠加卡片的过程中提高判断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准备:1.自制16宫格游戏底板一块。
2.用KT板自制的并用透明胶包起来的"石头、剪子、布"单面图案卡片各5张,另外增加1张"石头"卡片,一共16张游戏卡片,所有游戏卡片的背面为白底。
3.每张游戏卡片的大小与游戏底板16宫格的格子大小一致。
玩法:1.两名幼儿游戏。
游戏前,幼儿共同把"石头、剪子、布"游戏卡片打乱,然后将其图案朝下,任意覆盖在16宫格游戏底板上。
2.游戏时,一名幼儿先选择翻开任意一张游戏卡片,另一名幼儿也选择翻开一张游戏卡片,随后,幼儿要快速判断自己所翻的游戏卡片能否克制对方翻开的游戏卡片。
如果能够克制,则可以把自己的卡片叠放在对方的卡片上,覆盖住它的图案,比如"石头"可以覆盖"剪子","剪子"可以覆盖"布","布"可以覆盖"石头"。
如果两张卡片不能形成互相克制的关系,则保持原有的翻开状态。
3.两名幼儿依次轮流游戏,幼儿每翻开一张卡片,都要观察和判断自己的卡片能否将游戏底板上翻开的任意一张卡片克制住。
如果能克制住,则马上进行叠加,即覆盖在那张或那叠卡片上;如果没有能克制住的对象,就让卡片继续保持翻开状态。
4.当游戏底板上的卡片被全部翻完时,游戏双方就用猜拳方法来决定每次谁先行动。
每次猜拳获胜者可以选择将游戏底板上任意一组形成相互克制关系的卡片叠加在一起。
5.当游戏底板上没有相互克制的卡片时,游戏结束。
6.最后,两名幼儿数数游戏底板上的卡片数,每叠卡片分别由几张卡片组成,比较每叠卡片的数量,多者为胜。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猜拳游戏,了解猜拳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石头、剪刀、布。
2. 猜拳游戏的不同玩法:单人对抗、双人对抗、团队对抗。
3. 猜拳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猜拳游戏道具(石头、剪刀、布)、计时器、奖励物品。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猜拳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规则:教师讲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石头、剪刀、布)和不同玩法。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猜拳游戏的玩法和技巧。
4. 练习: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比赛:组织幼儿进行比赛,鼓励团队协作和分享。
6.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猜拳游戏的经验和收获。
7. 拓展: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新的猜拳游戏玩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手指的灵活运用和反应速度。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对抗中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 搜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创新玩法,评价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猜拳游戏的主题活动,如猜拳绘画、猜拳唱歌等。
2. 邀请家长参与猜拳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3. 开展猜拳游戏竞赛,提高幼儿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规则和示范,第二课时练习,第三课时比赛,第四课时总结和拓展。
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

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一、活动介绍猜拳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娱乐游戏,它不仅能让孩子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身体,还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本文将通过详细介绍猜拳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帮助您在中班阶段引导孩子参与这项有益的韵律活动。
二、游戏规则猜拳游戏的规则十分简单:两个人同时伸出手来,比划“石头、剪刀、布”中的一个,胜负由双方手势判定。
•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三、玩法介绍1. 练习手势在开始游戏前,首先要让孩子了解“石头、剪刀、布”这三个手势。
老师可以先示范,然后通过与孩子一起模仿、分组猜拳等方式,帮助孩子熟练掌握各个手势。
2. 练习口头表达让孩子练习说出自己的猜拳选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
在练习时,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选择,如“我出剪刀”,然后对孩子的发音、语调、声音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纠正。
3. 活动扩展为了增加游戏趣味性,可以在猜拳游戏中加入一些活动扩展。
比如,在猜拳胜负的基础上增加“抢红包”、“抢球”、“抢糖果”等,这样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还会增加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乐趣感。
四、活动目标通过参与猜拳游戏,孩子们可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五、活动实施1. 活动时间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孩子的年龄特点,活动时间可以灵活安排,一般建议安排在30分钟左右。
2. 活动准备活动所需器材较少,一般只需准备一些小红包、球、糖果等即可。
3. 活动流程1.介绍和练习“石头、剪刀、布”手势;2.分组猜拳练习,锻炼孩子口头表达能力;3.引入活动扩展,增加游戏趣味性;4.对孩子的发音、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纠正;5.对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协作表现进行表扬。
六、注意事项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中指导或者提示孩子时,要简单明了;2.避免过度性的竞争,防止孩子出现负面情绪;3.避免安全事故,比如激烈抢夺、暴力行为等。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猜拳游戏,了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热情,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并能积极参与游戏。
难点: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猜拳游戏道具(如石头、剪刀、布)、计时器、奖励物品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猜拳游戏,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规则:教师讲解猜拳游戏的规则,示范游戏过程。
3. 分组游戏:幼儿分组进行猜拳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 计时比赛:每组进行一定时间的猜拳比赛,记录每组的胜利次数。
5. 奖励环节:获胜组获得奖励,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猜拳游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和行为,评价其团队合作精神和友谊。
七、教学拓展:1. 猜拳游戏variations:教授幼儿不同的猜拳游戏变种,如猜拳唱歌、猜拳跳舞等。
2. 猜拳游戏与其他游戏的结合:将猜拳游戏与其他教育游戏结合起来,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注意调整游戏难度,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
3. 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游戏,避免出现排斥现象。
九、家长沟通与指导:1. 与家长沟通游戏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鼓励家长在家中也进行类似的互动游戏。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的教案设计2. 适用年级:中班3. 教学目标:a. 帮助幼儿认识韵律的基本概念b.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c. 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d. 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教学重点与难点:a. 重点:让幼儿掌握韵律的基本技巧b. 难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5. 教学准备:a. 音乐磁带或音响设备b. 猜拳游戏道具(如小玩具、图片等)c. 教学场地布置二、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韵律操,引导幼儿感受韵律的节奏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韵律的理解和感受2. 主题活动(10分钟):a. 介绍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技巧b.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猜拳游戏,示范正确的动作和节奏c. 邀请幼儿相互之间进行猜拳游戏,引导他们注意节奏和协调3. 实践环节(10分钟):a.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猜拳游戏b.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c. 鼓励幼儿创造自己的猜拳动作,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a.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猜拳游戏的过程和体验b.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受c.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猜拳游戏中的表现,包括节奏感、协调能力和创造力2. 收集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韵律活动的喜爱程度和参与度3.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四、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猜拳游戏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互动2. 组织猜拳游戏比赛,让幼儿体验竞争和合作的乐趣3. 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绘画等,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创造韵律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幼儿在猜拳游戏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想法3. 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六、教学策略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猜拳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猜拳游戏舞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猜拳游戏舞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该教学设计适用于幼儿园中班,通过猜拳游戏的形式,带领幼儿学习简单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学习简单舞蹈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动手能力;2.帮助幼儿理解猜拳游戏规则和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3.提高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内容1.猜拳游戏舞。
四、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放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随着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头、摆手、拍拍自己的身体等,以此热身。
2. 猜拳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猜拳游戏规则,并示范石头、剪刀、布手势动作,让孩子们跟着模仿。
3. 猜拳游戏练习(10分钟)教师将孩子们分成两个小团队,让他们进行猜拳游戏。
每当有孩子输了游戏,则需要学习一部分舞蹈动作。
为了让学习动作更有趣,教师可以将动作命名为“石头”、“剪刀”、“布”等与猜拳游戏相应的手势。
每当一个成员输掉游戏时,该成员需要跳出与输的手势相应的舞蹈动作,其他团队成员要模仿跳舞。
4. 舞蹈动作教学(15分钟)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本次活动的舞蹈动作,并示范舞蹈动作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要求。
让孩子们分别学习和练习每个动作,带领孩子们逐渐掌握整个舞蹈。
5. 舞蹈动作练习(10分钟)教师让孩子们结合音乐练习舞蹈动作,跳出一个完整的舞蹈。
6. 活动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本次艺术活动的内容,并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习和成长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该活动采用了游戏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孩子们学习和练习舞蹈动作。
通过猜拳游戏规则和对应的舞蹈动作,使幼儿在玩耍和学习中获得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供了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并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和体验。
《猜拳游戏》的教案(精选12篇)

《猜拳游戏》的教案(精选12篇)《猜拳游戏》的教案篇1设计思路猜拳是孩子们比较喜欢和熟悉的游戏,当遇到意见不统一或者玩具不够分配时,他们会自发地用猜拳的方式来做决定。
但是在猜拳的过程中往往会为输赢而引起争执,原因之一就是比几次,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常常会有孩子故意赖皮,最终谁输谁赢搞不清。
“谁是猜拳高手”的活动就是帮助孩子们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学习使用统计的方法来记录比赛的结果,从而体验统计给人们的游戏、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游戏过程及结果,并尝试集体制作简单统计表。
2.感知统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萌发对统计的兴趣。
活动准备纸、笔若干;“猜拳高手统计表”若干;制作统计表的各种标记及材料;三张内容不同的统计表。
活动过程设置悬念,激发兴趣1.师幼互动游戏。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猜拳游戏吗?你们当中谁是猜拳高手呢?一起来比一比!2.幼儿两两游戏。
师: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更厉害。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谁是猜拳高手”的悬念,通过师幼间的互动以及伙伴间的游戏较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 3.幼儿自由讲述游戏情况。
师:刚才你和好朋友比了几次,你赢了几次?(评析:在孩子们的表述中自然而然发现问题和困难,比如一共比几次没有达成共识,比赛次数太多搞不清,两人输赢的次数出现偏差,没有裁判难定输赢等等。
)4.师:是啊,怎样能让很多人一下就能清楚地知道你们是怎样比赛的呢?(幼儿讲述、集体讨论)(评析: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如记下来、画下来、贴五角星等等,最终达成“把比赛的过程记录下来”就能让很多人一目了然的共识。
)动脑思考,初步尝试1.提供统计材料,幼儿两两讨论统计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纸、笔还有贴纸等。
现在请你和朋友商量一下,比赛时准备怎样来记录呢?(评析:第一次记录基于每个孩子已有经验具有差异性的考虑,教师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记录的方法和工具,尝试进行记录。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猜拳游戏,了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之间的友谊,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能与同伴一起进行游戏。
难点: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猜拳游戏卡片、小奖品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游戏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猜拳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基本规则讲解:教师讲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示范游戏:教师与一名幼儿进行示范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学习。
4. 游戏实践:幼儿分组进行猜拳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奖励:教师总结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小奖品作为鼓励。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4.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猜拳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
2. 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猜拳游戏的理解和体验。
3.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拓展:1. 增加猜拳游戏的花样,如增加猜拳的手势、变化游戏规则等,提高幼儿的兴趣。
2. 组织猜拳游戏比赛,提高幼儿的竞技水平。
3. 结合猜拳游戏,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猜拳比赛、猜拳故事分享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游戏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九、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猜拳游戏的教育价值,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玩猜拳游戏。
2.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猜拳比赛,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中班猜拳游戏教案

幼儿园中班猜拳游戏教案【游戏简介】猜拳游戏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这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合作精神。
在幼儿园中班教学中,通过猜拳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遵循规则、理解胜负关系,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和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会基本的猜拳手势:剪刀、石头、布。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友善交往能力。
1.【热身活动】(约5分钟)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活跃和专注,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开始。
进行一轮集体的大笑活动,或者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一些简单的体操动作。
2.【介绍猜拳手势】(约5分钟)在开始游戏之前,我们需要向孩子们介绍猜拳手势,这样他们才能明白游戏的规则和流程。
- 剪刀: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剪刀的形状。
- 石头:右手握拳,表示石头的形状。
- 布:右手张开五指,表示布的形状。
3.【示范和解释】(约10分钟)老师可以和一名学生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进行猜拳游戏。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出拳、比较和判断胜负。
- 出拳:每个参与者用右手出拳,同时说出自己的手势(剪刀、石头还是布)。
- 比较:根据规则,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
通过比较参与者的手势,判断谁是赢家。
- 判断胜负: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哪个参与者胜出,并进行相关的奖励或表扬。
4.【分组游戏】(约15分钟)为了提高游戏的活跃度和趣味性,我们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游戏。
每个小组包含3-5名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个代表与其他小组的代表进行猜拳对决。
在每一轮游戏中,胜利的小组将获得一个小奖励或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5.【总结和讨论】(约10分钟)在所有的游戏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回顾整个过程,梳理游戏的规则和步骤。
通过对比赢家和输家的手势,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猜拳游戏的胜负关系。
也可以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亮点】1. 游戏设计简单易懂,适合幼儿园中班学生的芳龄特点。
幼儿园中班音乐猜拳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猜拳游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通过音乐猜拳游戏,使幼儿能够:1.熟悉并掌握数字、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
2.能够理解音乐语言,通过感受音乐节奏来进行游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4.增强幼儿的协作意识和相互信任的感觉,提高幼儿集体意识。
二、教学准备1.班级环境:教师要注意教室的布置,增加音乐和游戏元素。
2.教学材料:平面数字纸张、彩色卡纸、音乐器材等。
3.教学工具:CD播放器、录音笔、投影仪等。
4.教学流程:全程规划好教学流程和时间,保证教学内容能够顺畅进行。
三、教学流程音乐猜拳游戏前期准备1.制作游戏道具:利用平面数字纸张、彩色卡纸、音乐器材,制作数字、颜色、形状等各种元素。
2.准备音乐:在游戏之前,教师需要提前选择好具有节奏感的音乐,约定游戏暂停和继续的标志。
3.游戏规则:教师要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包括如何进行石头剪刀布、如何进行颜色、数字、形状判断、如何同步唱歌跳舞等。
实施过程1.游戏开始:在音乐响起之前,老师将制作好的各种元素一一展示并进行讲解。
2.学生跟唱和跟舞:音乐响起后,老师要教幼儿跟唱歌曲,并加入动作,比如手舞足蹈等。
3.石头剪刀布:在音乐暂停后,幼儿要进行石头剪刀布比赛,按照规则离场的幼儿需要进行相应的动作。
4.颜色、数字猜想:通过展示制作好的颜色、数字、形状等元素,老师进行问答提问,并让幼儿进行猜想。
5.创新环节:老师可以在节目中加入创新环节,比如儿歌填词等。
6.游戏结束: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反思、,强调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四、教学反思本教学内容为幼儿园中班的音乐猜拳游戏。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将教学内容和游戏规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探索。
一是切实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猜拳、判断数字和形状等环节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是通过音乐和游戏元素,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中班数学教案《猜拳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猜拳游戏》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猜拳游戏,掌握1-5的数字顺序和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游戏主题:猜拳游戏2.数学元素:1-5的数字顺序、数量概念3.游戏道具:数字卡片、骰子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谈论猜拳游戏的玩法。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1-5的数字。
2.游戏规则讲解(1)教师讲解猜拳游戏的规则,包括:石头、剪刀、布的表示方法,以及输赢的判定标准。
(2)教师演示猜拳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跟随模仿。
3.游戏准备(1)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张。
(2)教师出示骰子,讲解骰子的使用方法。
4.游戏进行(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拳游戏,每次两名幼儿一组,猜拳胜利者可以获得对方的数字卡片。
(2)教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数学知识融入(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数字卡片的顺序,讲解1-5的数字顺序。
(2)教师与幼儿一起数数,让幼儿感知数字的数量概念。
6.游戏结束(1)教师宣布游戏结束,收回数字卡片。
7.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玩猜拳游戏,巩固1-5的数字顺序和数量概念。
(2)教师提醒家长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猜拳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1-5的数字顺序和数量概念,达到了教学目标。
2.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3.在数学知识融入环节,教师讲解清晰,幼儿易于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环节,教师关注幼儿的课后巩固,有助于幼儿对知识的长期记忆。
五、教学建议1.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
2.针对不同幼儿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游戏的难度,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猜拳游戏》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猜拳游戏》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数学教案《猜拳游戏》含反思!教学目标:1、能按Music的节奏配合得当的做动作,懂得听Music做跑跳步。
2、体会与小伙伴一块儿跳舞的心情。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1、组织孩子玩过猜拳游戏。
2、孩子学过跑跳步。
3、歌曲录音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1、体会旋律:----幼儿教师组织孩子欣歌曲。
----启发孩子为歌曲伴乐。
----启发孩子随乐去做跑跳步。
2、集体游戏----幼儿教师演示舞蹈跳法。
[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教师请个别孩子尝试,,要点叮嘱孩子在Music完结前要找好2个诚邀者。
Music最终一拍,3人猜拳时,与其它人动作出的不同的孩子到圈内当诚邀者。
例如3人动作出的都相同,原诚邀者仍做诚邀者。
----集体跳猜拳游戏舞。
动作讲明:1---8小节:诚邀者站在圈中边拍手边做跑跳步前行,到8小节时,诚邀者站在圈上任何2个孩子前方,这2个孩子便是被诚邀者。
1小节:诚邀者与被诚邀者左边这只手叉腰,右脚后跟在右前方点地,与此同时右边这只手向右前方摊开做诚邀状。
2小节:右边这只手与右脚还原。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方向相反。
5---8小节:三个孩子手牵手成圈圈,依逆时针动作做跑跳步。
9---10小节:三个孩子猜拳,例如有一孩子不一样,则到外面做诚邀者,例如有一样,则原诚邀者还做诚邀者。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猜拳游戏,了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
2. 学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进行猜拳,并能说出各自代表的含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
2. 石头、剪刀、布的含义。
3. 猜拳游戏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进行猜拳,并能说出各自代表的含义。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猜拳游戏的公平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石头、剪刀、布的图片或实物。
2.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猜拳游戏,引发幼儿兴趣。
2. 基本规则讲解:教师讲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让幼儿理解游戏玩法。
3. 石头、剪刀、布的含义:教师讲解石头、剪刀、布各自代表的含义,让幼儿学会辨别。
4. 实践操作: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拳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游戏的乐趣。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猜拳游戏的特点,如公平性、团队协作等,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
6. 结束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总结,整理教具,结束本次教学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猜拳游戏中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掌握了游戏规则和石头、剪刀、布的含义。
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尊重结果。
3. 搜集家长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应用情况,以评估教学效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猜拳游戏规则和石头、剪刀、布的含义。
2. 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幼儿。
3. 考虑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团队协作和公平竞争的教育,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八、教学延伸:1. 开展其他形式的猜拳游戏,如猜拳唱歌、猜拳画画等,以增加幼儿对猜拳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的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猜拳游戏的基本玩法。
难点: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团队协作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猜拳游戏道具(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适合进行韵律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向幼儿介绍猜拳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
2. 基本部分:(1)教师示范猜拳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团队协作,进行猜拳比赛,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3)教师变换游戏形式,让幼儿适应不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巩固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拳游戏比赛,检验幼儿对猜拳游戏掌握的程度。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猜拳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了解幼儿对猜拳游戏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内容1. 学习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
2. 学习如何进行团队协作,进行猜拳比赛。
3. 学习适应不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示范猜拳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游戏。
2. 实践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拳游戏比赛,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游戏规则。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进行游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八、教学步骤1. 教师向幼儿介绍猜拳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
2. 教师示范猜拳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游戏。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进行猜拳比赛。
4. 教师变换游戏形式,让幼儿适应不同的韵律和节奏。
中班教案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教案

中班教案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教案教案: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的是我国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的韵律活动部分,具体章节为《音乐与舞蹈》中的《猜拳游戏》。
该活动通过猜拳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韵律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猜拳游戏的规则,能够在游戏中熟练地变换韵律。
2. 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猜拳游戏的规则,能够在游戏中熟练地变换韵律。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鼓、铃等打击乐器。
2. 学具:每位孩子准备一份猜拳游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猜拳游戏,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游戏的乐趣。
2. 讲解规则(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猜拳游戏的规则,让孩子们明白如何在游戏中变换韵律。
3. 示范演示(5分钟)教师进行一次示范演示,让孩子们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猜拳游戏。
4. 练习时间(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猜拳游戏规则:1. 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
2. 同时伸出手指,猜拳(石头、剪刀、布)。
3. 根据猜拳结果,变换韵律(快、慢、停)。
韵律变换:1. 快慢停2. 慢快停3. 停快慢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猜拳游戏,记录下自己的韵律变换顺序。
2. 家长签名,第二天将作业交给教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猜拳游戏的规则掌握较好,能够在游戏中熟练地变换韵律。
但在团队合作方面,部分孩子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关注这部分孩子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班级猜拳比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进一步巩固猜拳游戏的规则和韵律的变换。
同时,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的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猜拳游戏》的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猜拳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参与猜拳游戏,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宽敞的场地,音乐播放设备,手铃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音乐节奏感。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韵律操,让幼儿适应活动的氛围。
2.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猜拳游戏的规则,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
3. 游戏进行(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按照规则进行猜拳游戏,期间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游戏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猜拳游戏的教育价值,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玩猜拳游戏。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猜拳游戏的相关元素,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游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猜拳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评价幼儿的情感态度。
3. 通过家长反馈和家园共育情况,评价幼儿在家庭和班级环境中参与猜拳游戏的积极性。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确保幼儿在游戏中保持愉悦的心情。
3.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并享受游戏。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猜拳游戏规则的图片、音乐等。
2. 教学道具:手铃、猜拳游戏卡片等。
3. 教学资料:关于猜拳游戏的相关文章和教学经验分享。
八、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韵律操,让幼儿适应活动的氛围。
2. 游戏规则介绍:教师向幼儿讲解猜拳游戏的规则,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

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幼儿园中班游戏《猜拳游戏》的教案目标:1.观察游戏卡片上的图案,理解游戏中"石头、剪子、布"相互克制的关系。
2.在翻动、覆盖、叠加卡片的过程中提高判断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准备:1.自制16宫格游戏底板一块。
2.用KT板自制的并用透明胶包起来的"石头、剪子、布"单面图案卡片各5张,另外增加1张"石头"卡片,一共16张游戏卡片,所有游戏卡片的背面为白底。
3.每张游戏卡片的大小与游戏底板16宫格的格子大小一致。
玩法:1.两名幼儿游戏。
游戏前,幼儿共同把"石头、剪子、布"游戏卡片打乱,然后将其图案朝下,任意覆盖在16宫格游戏底板上。
2.游戏时,一名幼儿先选择翻开任意一张游戏卡片,另一名幼儿也选择翻开一张游戏卡片,随后,幼儿要快速判断自己所翻的游戏卡片能否克制对方翻开的游戏卡片。
如果能够克制,则可以把自己的卡片叠放在对方的卡片上,覆盖住它的图案,比如"石头"可以覆盖"剪子","剪子"可以覆盖"布","布"可以覆盖"石头"。
如果两张卡片不能形成互相克制的关系,则保持原有的翻开状态。
3.两名幼儿依次轮流游戏,幼儿每翻开一张卡片,都要观察和判断自己的卡片能否将游戏底板上翻开的任意一张卡片克制住。
如果能克制住,则马上进行叠加,即覆盖在那张或那叠卡片上;如果没有能克制住的对象,就让卡片继续保持翻开状态。
4.当游戏底板上的卡片被全部翻完时,游戏双方就用猜拳方法来决定每次谁先行动。
每次猜拳获胜者可以选择将游戏底板上任意一组形成相互克制关系的卡片叠加在一起。
5.当游戏底板上没有相互克制的卡片时,游戏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集体游戏
----教师示范舞蹈跳法。
----教师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提醒幼儿在音乐结束前要找好两个邀请者。音乐最一拍,三人猜拳时,与别人动作出的不一样的幼儿到圈内当邀请者。如三人动作出的都一样,原邀请者仍做邀请者。
----集体跳猜拳游戏舞。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的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2、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玩过猜拳游戏。
2、幼儿学过跑跳步。
3、乐曲录音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感受旋律:
----教师组织幼儿欣赏乐曲。
----引导幼儿为乐曲伴奏。
动作说明:
1---8小节:邀请者站在圈中边拍手边做跑跳步前进,到8小节时,邀请者站在圈上任何两个幼儿前面,这两个幼儿便是被邀请者。
1小节:邀请者与被邀请者左手叉腰,右脚跟在右前方点地,同时右手向右前方摊开做邀请状。
2小节:右手和右脚还原。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方向相反。
5---8小节:三个幼儿手拉手成圆圈,依逆时针动作做跑跳步。
9---10小节:三个幼儿猜拳,如有一幼儿不同,则出去做邀请者,如有相同,则原邀请者还做邀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