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知过程
2第二章认知过程
单选: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 单词只能在他头脑中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单选: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向学生讲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 样。这种知识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感性记忆 C、整体记忆 D、程序性记忆
2、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
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特征,而 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 如南方人比较精明,北方人比较豪爽。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的特征做
相似的判断。 如“一白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联觉
D、掩蔽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 臭。”这是感觉的( )现象。 A、疲劳 B、对比 C、融合 D、适应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 1、影响: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的感受
性会由于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感冒的人 味觉不灵敏。
2、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其他感觉系统的 机能来弥补,如盲人的“以耳代目”。
3、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如红 色给人以热烈、温暖;蓝色给人以安静;绿色给人以积极 向上的感觉。
单选: 小丹说当她听到小刀刮竹子的声音,就会觉得很冷,浑身不 舒服。这种感觉现象是( ) A、适应 B、对比 C、联觉 D、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概念(选择、判断)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教案设计
普通心理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1 心理学的定义1.2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3 心理学的分支1.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认知过程2.1 感知觉2.2 注意2.3 记忆2.4 思维第三章:情绪与情感3.1 情绪与情感的定义3.2 情绪与情感的类型3.3 情绪与情感的作用3.4 情绪调节第四章:意志与行为4.1 意志的定义与作用4.2 动机与行为4.3 自我控制4.4 行为改变的方法第五章:人际关系与社交心理5.1 人际关系的定义与类型5.2 人际沟通5.3 社交心理障碍5.4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第六章:发展心理学6.1 发展心理学概述6.2 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6.3 认知发展理论6.4 情绪与社会发展第七章:学习理论7.1 经典条件反射学习7.2 操作条件反射学习7.3 观察学习7.4 学习理论的应用第八章:心理测量学8.1 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8.2 心理测量工具的设计与实施8.3 心理测量学的主要技术8.4 心理测量学的应用与局限第九章:心理病理学9.1 心理障碍的分类9.2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9.3 心理疾病的心理社会干预9.4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预防第十章:职业心理学10.1 职业心理学的定义与作用10.2 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10.3 职业压力的管理与应对10.4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第十一章:心理动力学理论11.1 心理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1.2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11.3 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11.4 心理动力学的应用与批评第十二章:认知行为疗法12.1 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12.2 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与策略12.3 认知行为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限制12.4 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证研究第十三章:文化心理学13.1 文化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3.2 文化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13.3 跨文化心理研究与方法13.4 文化心理学的应用与挑战第十四章:教育心理学14.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4.2 学习环境与教学策略14.3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干预14.4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未来心理学趋势15.1 心理学研究的科技革新15.2 跨学科整合的趋势15.3 心理学在政策与伦理议题中的应用15.4 未来心理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心理学概述重点: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分支和research methods。
招教 笔试 解读类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的教材解析 孙健 原创 20121229
心理学第二章认知过程的教材解析孙健心理学的第二章《认知过程》是教综心理学模块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章节。
虽然总体而言,在教育综合试卷上“心理学”所占分值一般并不很高,但是考察到有关认知过程的细枝末节的内容却并不少见。
《认知过程》一方面是心理学的重点,另一方面,它还是心理学的难点。
在当代心理学发展中,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可谓一枝独秀欣欣向荣,这样的繁荣景象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但反过来也为我们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增加了难度。
认知过程是个体内部的认识活动过程,因此颇为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
另一方面,认知过程的知识点考察非常琐碎,知识点庞杂,难以构成体系,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漏知识点,同时也为从宏观上总体把握知识脉络设置了困难。
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对本章内容给予充分重视。
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首先,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本节知识很少有考到让考生默写概念或罗列知识点的记忆性题目,而大多数题目都以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出现,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不要求学生记忆书上干巴的学术性定义,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丰富的生动的实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划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本章内容相对比较庞杂,因此,学生难以构建一个稳固的知识结构,这会导致学生很容易遗忘一些知识点,往往学了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的。
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心理学第一章中对心理现象的分类解析,在本章的每一节内容开始之前都与之搭建桥梁,把所有细碎的知识点都装在一个整体的知识之塔里面。
事实上,认知过程的五个阶段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阶的过程。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遗忘,此外,还能凸显教师的知识权威,也能帮助学生获得一种完善的成就体验。
在认知过程这一章中,每个层级的知识点都相应地有其在教学活动的应用。
出于实际应用的需要,这些应用性的问题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会作为重点进行考核,很有可能以简答或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第二章 消费者心理过程理论
消费者把对 选择对象的 心理反应保 持在一定方 向上,并维 持到心理活 动的终结。
注意使消费者的心 理活动处于一种积 极状态,能及时调 整和修正外界干扰 产生的错误和偏差 ,保证感知的形象 清晰和完整。
(三)注意的类型
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不加
任何意志努力而产生注意。
看电视时注意到屏幕 右下角的广告。 需要购买电视机,会刻 意搜集有关信息
第三节 意志过程
1.意志的概念
• •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自觉调节自己的行 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除了对产品进行认识和情 绪体验外,还要经历意志过程。只有经过有目的的、 自觉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 响,消费者才能实现预定的购买目标。
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
• 在心理学中,情绪性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 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 符合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客观事物,人就产生 积极肯定的情绪感情,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 情绪情感。 • 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由于受不同需要的支 配和环境的影响,其消费过程会出现不同的感情 色彩。消费者对这种产品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 生的态度体验过程就是消费心理的情绪过程。
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 在一定范围内 改变时,知觉 的映象仍保持 相对不变。
(五)知觉对消费者以及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的作用
1.知觉的选择性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
如果消费者带着既定购买目的到商店,就能积极主动地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择出所要购买的商品。
2.错觉在造型艺术上具有特殊作用
商业企业在橱窗设计、广告图案、包装装潢、商品陈列、 器具使用等方面,适当地利用消费者产生的错觉,进行巧妙 的艺术处理,往往能达到一定的心理效果。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
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心理学教案:了解人类认知过程一、引言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感知、记忆、思考和推理等心理活动的全过程。
它是人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核心,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人类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思维和意识的能力。
二、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接收和加工的过程。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觉知、形成感知的心理经验等。
学生应理解不同感官的特点,对感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进行初步了解。
2.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和信息的存储和再现。
记忆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等环节。
学生应了解记忆的不同类型,如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并学会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记忆能力。
3. 思维思维是指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组织,形成新的概念、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涉及逻辑、创造力、问题解决等方面。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思维方式,如归纳、演绎、批判性思维等,并学会灵活应用不同的思维策略。
4. 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思维表达的主要形式。
学生应掌握语言习得的基本原理和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了解语言对思维和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有效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
三、认知过程的模型1. 认知神经科学模型认知神经科学模型以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研究认知过程的神经机制。
学生应了解大脑不同区域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如前额叶皮质在决策和计划中的重要性,海马体在记忆形成和检索中的作用等。
2. 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将认知过程比作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不同环节。
学生应了解信息加工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升信息加工能力。
四、认知过程的实证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学生应了解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步骤,如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的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等。
线上刷题班答案—心理学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考点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结构考题精炼:1.B。
解析:聪明是智力高的体现;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
2.B。
解析:在个性心理倾向中,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信念、世界观居最高层次,决定着一个人总的思想倾向。
3.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学概述。
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信念与理想属于个性心理中个性倾向性的内容,当想象上升到理想时已经不再属于认知过程的范畴,面是充满了个性色彩。
因此本题选BCD。
4.BCD。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A项属于认知过程。
5.√。
解析: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考点2:心理学的主要流派考题精炼:1.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代表人物有铁钦纳和冯特。
2.答案:D。
解析:行为主义反对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强调应该研究行为。
3.答案:B。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故注意不是潜意识状态。
4.答案:A。
解析: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5.答案:B。
解析: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即意识流。
6.答案:A。
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题干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
7.答案:C。
解析:精神分析主张研究潜意识,题干中强调研究无意识,即潜意识,故选择C。
第二章心理过程——认知过程第一节感知觉考点1:感知觉定义考题精炼:1.答案:D。
解析: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低层次的,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2.答案:B。
解析: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答案:C。
解析:成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
第二章 认知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注意一、注意概述(一)概念&特点1.概念: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名词解释2.特点:(1)指向性;(2)集中性。
例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领神会”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没有指向就不会有集中,集中是指向的体现和发展。
(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3.调节&监督……。
★(三)注意的分类……简答题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以后注意。
1.无意注意(1)概念: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a.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新异性; b.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
包括当时的需要、特殊情绪状态、直接兴趣。
2.有意注意(1)概念: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保持。
b.合理组织教学;c.对兴趣的依从性;d.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
两种注意常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
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需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概念: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张起来的。
有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二、注意的品质……简答题(一)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认知过程_精品文档
认知过程1. 简介认知过程是指人类获取、处理和理解信息的心理过程。
它涵盖了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思考和决策,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认知过程的基本概念、主要阶段和影响因素。
2. 认知过程的主要阶段2.1 知觉知觉是认知过程的首要阶段,它是指通过感官系统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人类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知觉的过程涉及感知、选择、注视和识别等子过程。
2.2 注意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刺激或任务上的能力。
注意力的分配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注意力可以是外向的,即集中在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上;也可以是内向的,即集中在内部思考和感受的过程中。
2.3 记忆记忆是指将之前获取的信息存储、保持并在需要时检索出来的能力。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类型。
短时记忆是对信息的短暂存储,容量有限,需要通过加工、复述等方法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则是对信息的永久存储,它对于学习、思考和决策起着重要作用。
2.4 思维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环节,它是指通过内部加工和组织信息来生成新的认知、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
思维涉及概念形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技巧会对认知过程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3. 影响认知过程的因素3.1 遗传因素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研究发现,一些基因与智力、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能力有关。
然而,遗传并不是唯一决定认知能力的因素,环境和经验同样对认知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3.2 环境因素环境对认知过程具有塑造和促进作用。
良好的环境刺激有助于提高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能力。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对认知过程产生差异性影响,例如,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认知过程的发展和表现。
3.3 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对认知过程具有直接影响。
心理学 第2章 心里过程
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认知过程——记忆 1、记忆的概念
• 过去的 经验在 人脑中 的反映。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十五课时
第二章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按 内 容 分
形象记忆(已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听觉、触觉等) 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位主要内容的记忆)
1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主要内容的记忆)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3节 人格心理特征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 • •
能 力 气 质 性 格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能力
(一) 能力概述
(二) 能力的分类
(三) 能力的个别差异
(四) 能力的形成和培养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五课时
第三章
人格
感觉适应 刺激物持 续作用于 感觉器官 使感受性 发生变化 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器官 接受不同 侧记而使 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 现象。 相互作用 一种感觉 在其他感 觉的影响 下所发生 感受性变 化的现象。 发展补偿 人的感受 性能在个 体的实践 活动中获 得提高和 发展。 联觉 一种感觉 兼有另一 种感觉的 现象。 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 消失后感 觉在短时 间内不马 上消失的 现象。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二课时
第三章
人格
第2节 人格倾向性
医护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三课时
第三章
人格
1、需要
(1) 概念: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 人脑中的反映。 (它是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 的源泉。) (2)分类:
生理性需要: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种族延续所必须的要求。
心理学认知过程
心理学认知过程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和认知过程的科学。
认知过程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学认知过程的三个重要方面:感知、注意和记忆。
二、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获取环境中信息的过程,从而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信息传导到大脑和对刺激做出认知反应等步骤。
1.感觉器官接收刺激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
每个感觉器官都能接收特定的刺激,如眼睛接收光线、耳朵接收声音等。
2.感觉信息传导到大脑感觉器官接收到刺激后,会通过神经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中的感觉皮层。
大脑中的感觉皮层对不同的感官输入进行处理和解码,使我们能够感知到世界。
3.认知反应感知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认知反应。
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解读和理解,从而使个体能够对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三、注意过程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过程。
注意过程主要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等不同形式的注意力。
1.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个体在众多感觉信息中选择并集中注意力于某些特定的刺激。
个体根据自身的兴趣、任务需求或目标来决定注意的方向和对象。
2.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多个刺激之间进行切换和分配。
个体能够在两个或多个任务之间快速地切换注意力,以适应不同的认知需求。
3.持久注意持久注意是指在感知过程中,个体能够长时间保持对某个刺激的集中注意力。
这种注意力的延续可以使个体更好地处理复杂的认知任务。
四、记忆过程记忆是指个体对经历过的事物和经验的存储、再现和使用。
记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和工作记忆到长时记忆等阶段。
1.感知输入到短时记忆感知信息首先进入个体的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
在短时记忆阶段,个体可以对信息进行短暂的存储和处理。
2.短时记忆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经过个体的注意和加工,就会进入工作记忆。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
医学心理学重点:认知的过程概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中思维是核心。
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步,给我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它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比如我们看到太阳,而不仅仅是看到红色的、圆形的,这就是知觉现象。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通过感觉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而通过知觉能够把由各种感觉通道所获得的感觉信息进行整合以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三、记忆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四、思维思维是人脑间接的概括的对客观事物的反应。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其中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过程的主要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是借助其他事物为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
思维的概括性包括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性的认识和对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五、想象和表象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他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客观现实的形式。
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映象。
表象是想象的素材,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六、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
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在人类心理学中,认知过程是指人们如何感知、理解、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些认知过程是我们与世界进行互动的基础,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情绪体验和行为选择。
了解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促进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感知感知是认知过程的起点。
通过感知,我们能够接收并处理来自外界的各种感觉信息。
感知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多个方面。
在感知过程中,我们会使用感知机制将外界刺激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使我们能够对环境作出正确的反应。
二、注意力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在大量的信息刺激中,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方面。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
主动注意力是我们自主选择将关注点集中在某个对象或任务上,而被动注意力则是由外界刺激引发的无意识关注。
注意力的管理能力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三、记忆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我们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是对刺激进行瞬间的感知,短期记忆则是能够暂时保存信息的能力,而长期记忆则是对信息进行长期保持和提取的能力。
记忆的质量和效果对于学习和思考具有重要影响。
四、思维思维是认知过程中最为复杂和高级的形式之一。
它是指我们对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决策的过程。
思维可以分为概念形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过程。
概念形成是指通过分类和归纳的方式将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解决问题是通过推理和选择的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创造则是通过创新和联想的方式产生新的理念和想法。
五、语言和沟通语言和沟通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表达方式。
语言是我们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语言的使用需要我们运用语法、词汇和语义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有效的沟通能力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至关重要。
总结:人类心理学中的认知过程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石。
通过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语言和沟通等认知过程,我们能够与世界进行互动、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学习心得: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问题的学科,它对于我们了解学习的本质、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第二章《人的认知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方面。
这些过程直接影响了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我对这些认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果的启示。
首先,在感知方面,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和处理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经验,进而构建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在学习中,合理地利用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比如,在学习语言时,可以通过多听多说的方式来提高语音理解和发音能力。
在学习科学实验时,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感觉器官,通过多种感觉途径来获取和加工信息。
其次,注意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注意是心理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关注某些信息同时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在学习中,我们往往面临大量的信息和任务,经常会感到困扰和分心。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力,通过调整注意力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时,可以通过设定目标、提前规划学习内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式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此外,注意力训练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通过日常的注意力锻炼,我们可以逐渐提高对于学习任务的集中度和持久力。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好的记忆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学习。
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
短时记忆是一个信息在接收到达大脑后暂时保持并加工的过程,长时记忆则是相对持久的记忆。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将信息从短时记忆转移到长时记忆中,以便能够持久地记住和运用。
为了提高记忆效果,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记忆策略,如分类记忆、联想记忆、串联记忆等。
认知过程
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
对两个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绝对阈限: 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阈限: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感觉的种类
感觉的种类
适宜刺激
感受器
视觉
光、色彩
眼睛视网膜的视细胞
听觉
声
耳朵耳蜗的毛细胞
皮肤感觉 热、压力、伤害性刺激 皮肤的温点、冷点、压点、
感觉
概念 感觉的种类 感受性 感觉的特征
一、概念: 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 生 命 不 能 承 受 之 轻 》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 受能力
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来 衡量的,是指引起某种感觉刺激的 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①②心理承受力 差,内心脆弱,敏感)
护理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陈千 tochenqian@
一、 心理现象
认知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注意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
人格倾向性 :信念、世界观等 人格
人格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能使人对事物有整体的把握。
练习
• 人的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 续作用而使感受性(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改变
E.丧失
练习
看见一片绿叶,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视觉 D.认知
B.感觉 E.注意
C.知觉
练习
• “杯弓蛇影”是一种 (
)
A.幻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知过程一、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是感觉分析器的组成部分A.感受器B.神经传入通路C.大脑皮层特定区域D.神经传出通路2.关于感受性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感觉阈值越大,感受性越高B.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值C.随岁年龄的增长,感受性先上升后下降D.老年期痛觉阈值上升3.以下哪种感觉属于慢适应A.温度觉B.触压觉C.听觉D.嗅觉4.关于感觉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感觉与刺激共存亡B.人的认知可以超越时空C.是认知的初级阶段D.感觉是真,眼见为实5.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的现象属于感受性的A.适应B.对比C.联觉D.代偿6.知觉是指A.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B.对直接作用的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C.多种感觉的综合D.思维的结果7.关于想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B.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征C.可以超越时空D.主要以概念形式的语言信息为中介8.运动知觉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感觉是A.听觉B.视觉C.平衡觉D.位置觉9.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无意回忆A.总结汇报B.触景生情C.参加考试D.背诵课文10.人们从查询电话号码到拨号的间隔时间,大致相当于A.瞬间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11.“全神贯注”是指A.记忆的随意性B.思维的严谨性C.注意的集中性D.想象的有意识性12.注意的基本功能是A.对信息的选择B.对信息的加工C.对信息的贮存D.对信息的保持13.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称为A.感觉B.知觉C.想象D.思维14.短时记忆的时间是A.5s~1min B.5 min~1h C.0.5~1h D.1h ~5h 15.知觉的基础是AA.感觉B.想象C.思维D.注意16.空间知觉不包括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运动知觉D.深度知觉17.有经验的护士让骨折病人睡硬板床属于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18.护士用多种方法给病人降体温属于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19.把植物分为根、茎、叶等是思维活动中的A.分析过程B.综合过程C.分类过程D.比较过程20.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达到满足时,通过想象得到满足是想象的CA.替代作用B.预见作用C.补充作用D.概括作用21.鲁迅先生创造“阿Q”形象的过程属于A.无意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22.下列哪项不属于形象思维A.服装师设计服装B.儿童游戏中的角色扮演C.雕塑家创作作品D.医生诊断疾病23.护士通过体温计能测知病人是否发热是思维的A.创造性B.间接性C.概括性D.综合性24.人与动物的最本质区别是A.感觉方式B.知觉方式C.注意方式D.思维方式25.关于想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B.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征C.可以超越时空D.主要以概念形式的语言信息为中介26.关于思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B.抽象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C.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D.特征只有间接性和概括性27.关于认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B.记忆是头脑对表象的加工C.想象是头脑对表象的再现D.感觉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也可具有间接性28.正在配药的护士听到病人的呼救,能马上投入到抢救病人的工作中属于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29.外科医生能连续几小时全神贯注地做手术属于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30.“杯弓蛇影”是一种什么现象A.错觉B.幻觉C.幻想D.空想二、填空题1.心理过程是包括、、过程。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的反映。
3.知觉的特征包括知觉的、、和。
4.按知觉对象的性质,可将知觉分为、和三种。
5.记忆的基本过程有、和三个阶段,其中心环节是。
6.记忆保持内容的最大变化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是。
7.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和。
8.思维过程有、和三个过程,其中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9.思维根据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10.注意本身不是,而是伴随着各个心理过程始终的一种特殊的。
11.根据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和。
12.注意的基本品质有、、和。
三、是非题1.感受器感觉阈值感觉越小,说明其感受性越低,感受能力越弱。
2.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感受性不同,同一个体不同生理心理状态时,对同一刺激的感受性也不相同。
3.老年人感受性普遍降低,视、听、嗅、味觉越来越迟钝,对痛刺激也不敏感。
4.相同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但不一定引起相同的知觉。
5.感受性的适应既可表现感受性的提高也可表现感受性的降低。
6.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在短时内可仍不消失。
7.病人和健康人都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8.人们对时间的估计与计时工具测出的时间往往是不相符合的。
9.一般说来,再认的都能回忆,但能回忆的不一定都能再认。
10.人们对印象深刻的识记材料可一次形成长时记忆。
11.由于遗忘使人们学习需要花一定功夫,所以遗忘在人们的生活中只有极作用。
12.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会越来越快。
13.感觉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语义编码占主导地位。
14.机械识记是人们掌握学习材料的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
15.聚合思维的功能是求异,发散思维的功能是求同。
16.动物也是有思维的。
17.空想和理想都属于想象。
18.想象具有预见作用,所以可不依赖于感觉而产生。
19.当问题情境比较明确,解决问题的条件比较成熟时,人们常通过思维解决问题。
20.注意与其他认知过程一样属于独立的心理过程。
21.刺激如果异常微弱,即便对个体有意义,也不能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22.注意时人的心理范围缩小,以保证人对事物反映的清晰、深刻和完整。
四、名词解释1.感觉2.感受性3.感觉阈值4.感受性的适应5.知觉6.知觉的整体性7.记忆8.遗忘9.思维10.想象11.幻想12.注意13.有意后注意14.过度学习五、问答题1.感受性的特性有哪些?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3.吃完糖果后再吃苹果,为什么会觉得苹果很酸?4.试比较错觉与幻觉。
5.试说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联系和区别。
6.遗忘曲线规律是什么?7.试比较思维和想象异同。
8.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什么是良好的注意品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4.C5.B6.B7.C8.B 9.B10.B11.C12.A13.D14.A15.A16.C 17.C18.B19.A20.C21.B22.D23.B24.D 25.D26.D27.A28.D29.B30.A二、填空题1.认知情绪情感意志2.个别属性整体属性3.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4.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5.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保持6.遗忘复述7.间接性概括性8.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9.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10.心理过程意识状态11.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三、是非题1.F2.T3.F4.T5.T6.T7.T8.T9.F10.T11.F12.F13.F14.F15.F16.T 17.T18.F19.T20.F21.F22.T四、名词解释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3.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值4.感受性的适应是指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改变的现象5.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
6.知觉的整体性是指当事物的部分属性作用于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从而保持认识的完整性。
7.记忆是指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8.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再认和回忆有错误。
9.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10.想象是指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1.幻想是指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事物的想象。
1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13.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14.对学习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背诵后仍继续学习称为过度学习。
五、问答题1.感受性的特性有①适应:是指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改变的现象。
②对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③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联觉有多种表现,最明显的是色觉与其他感觉的联系。
④后象:是指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在短暂的时间内仍不消失的现象。
⑤发展与代偿:人的感受性不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暂时性的变化,而且能在个体实践活动和训练中获得提高与发展。
2.感觉和知觉的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都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对事物的反映都具有形象生动性和直接性。
不同点在于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升华。
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但知觉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性,而且取决于人本身的特点如知觉经验,人格、情绪状态,需要和态度等。
3.因为感觉具有对比的特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感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故吃完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
4.错觉与幻觉都属于感知障碍,二者均可见于健康人,但幻觉大多数是病理性的。
错觉是在外界的刺激作用下产生的,是主观歪曲了的对刺激的知觉;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虚幻的知觉。
5.感觉记忆是当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时,按输入信息的原样,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时保留的现象。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后,在头脑中保持1min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
它们的联系是:感觉记忆起着感觉登记的作用,那些受到注意选择的信息才转入短时记忆阶段;短时记忆信息通过复述得以保持和转入长时记忆。
它们的区别是:感觉记忆的信息存储容量大,形象鲜明,但保持时间短,大约为0.25~2s;信息编码方式以视觉图像编码为主,以感觉形式保持。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大约为5s~1min,信息编码方式以听觉编码为主,以知觉形式保持;其信息储存的容量相当有限,一般为7~9个记忆单位。
长时记忆既可由短时记忆经过复述加工形成,也可以因识记材料印象深刻而一次形成。
长时记忆中语义编码占主导地位,以存储形式保持。